湘西十日品质游(二)

尘解

<p class="ql-block">9月22日,住在矮寨镇很是惬意,而又正在矮寨大桥附近,走出房门站在阳台大桥如巨轮彩虹挂在天上,是那样耀眼神往。</p><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走出房门,只见云雾在山间在大桥下飘舞缭绕,为群峰增添了几分仙气,为大桥披上了纱衣,我急忙拿出手机录下这梦幻画面。</p><p class="ql-block">‍今天目的地游玩是德夯大峡谷,经咨询当地人说从吉斗苗寨走到问天台再下到大峡谷轻松点,于是早上七点我们就到店门口等专线车,刚好有个小面包从身边经过,谈好价钱25元送我们到吉斗苗寨,每人5元,又满足一次。就此我们的领队谈判达人又同司机谈好明天送我们去花垣县。</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藏在深闺之处的寨子,又是一静谧原始充满烟火气的小寨子。吉斗”是苗语的音译,意为骑在雄鹰背上的寨子。在恰当的角度看,寨子恰好落在像展翅欲飞雄鹰的山岭上,站在寨子高处往四周看森林峡谷山峦石柱,目之所及皆是美好。</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不大,寨前层层梯田,竹墙青瓦,阡陌交错。</p> <p class="ql-block">从寨子下来沿着山间小路走到问天台。</p> <p class="ql-block">问天台来源于屈原《天问》,当时屈原是不是在这问天不知道,但在绝壁高崖之间确有一突兀高台,台面呈近圆形,一侧与山体相连,余下边缘临空,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真是世界奇观。站在问天台上峡谷幽深,诸峰列峙,岩柱高耸,<span style="font-size:18px;">崖壁如刀削般直拔,</span>形成一幅壮美的山峦画卷。</p> <p class="ql-block">从问天台的左边石阶下走进入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德夯”为苗语deut hangd(苗文)的音译,意为“美丽的峡谷,峡谷</span>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古树参天,轻瀑潺流的峡谷里,我的小心脏,我的灵魂被彻底清洗,何德何能享受上帝如此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五位幸运儿,这天躲过了德夯苗寨举行马拉松越野比赛车辆禁行的阻碍,又看到了运动健儿从身边登山的场景,享受了游客受限的清静,我们几个人悠哉悠哉行游在峡谷中。</p> <p class="ql-block">从峡谷中出来,走进苗寨,走出景区出口,打个车25元钱到民宿。</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今天是反方向走,所以没经过景区大门,又是往下走,所以比较轻松,所以没因为马拉松赛受限,又满足一次。</p> <p class="ql-block">昨天因为匆匆忙忙上矮寨大桥又走偏了道,所以矮寨玻璃栈道没玩,为此心里总有些膈应,不甘心。今天回来时间还早,我们65岁又免门票,所以坐上3号专线车又去了矮寨大桥。</p> <p class="ql-block">到了矮寨大桥景区我们直奔悬崖栈道。进入栈道景也惊艳心也释怀,好满足。栈道是建在距德夯峡谷300-400米的峭壁之上,走一段后就是玻璃栈道。漫游在栈道上,上午走的德夯大峡谷又再次呈现在我的脚下,且和在峡谷中看到的景致颇有不同,真是角度不同,高低不同,方位不同,所呈现的景象也不同,这是不是和看人看事一样,首先想想你所处的角度。</p><p class="ql-block">‍当走到大桥跟前,天桥(矮寨大桥)、天路(矮寨公路奇观)交相辉映、互为景致,构成人文与自然共生、壮丽与精巧同在的峡谷奇观。</p> <p class="ql-block">今天时间充裕,不急不慢我们坐上公交车回到住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昨天己联系好今天包车去花垣,并且和师傅说好中途去一下湘西挂𤩹公路和十八洞村。</p><p class="ql-block">‍一早司机来接我们先驶入湘西挂壁公路,湘西挂壁公路是在山野里,还要走一段较窄的山路。谁知到了挂壁公路大失所望,是私人在山腰凿出的一山边小道,可以通小车,但不通行,里面有些景观灯亮点,看完后返回,且门票60元还对老人没有优惠,立马决定不进了,郭亮村的挂壁公路都走过还看这个。</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十八洞村,是个传统苗族聚居村落,也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向全党全国发出了精准扶贫动员令,由此十八洞村一改旧貌,现在不但脱贫还成为了5 A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八洞村奖状墙。</p><p class="ql-block">‍在村里随便逛逛就直奔花垣县。</p> <p class="ql-block">到了花垣县城,在汽车站附近找了间酒店入住,放下行旅吃午饭去。</p><p class="ql-block">‍今天包车费220元,住宿每人40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今天9月23日是我阳历生日,大家叫了几个大菜,老公买来了酒、饮料,大家举杯庆祝,祝福我们长长久久,身体健康,多些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吃饱喝足,坐上大巴车去茶峒沈丛文笔下的边城。</p><p class="ql-block">‍从百度上搜索,边城茶峒景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与重庆市洪安边城旅游区隔清水江相望。</p><p class="ql-block">茶在苗语中意指汉人,峒在苗语中意为山中的小块平地,顾名思义,“茶峒”即为“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茶峒镇(今边城镇)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同时也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的原型地。沈从文先生把茶峒古镇优美的风景、淳朴善良的风俗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一脚踏三省的地方是我一直想要来的地方,总是在旅游频段中出现,今天终于来了。</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一根钢缆横跨江面固定在两岸,拉船人坐在船头,手持带有凹槽的短木棒,在钢缆上一卡一拉,船就顺着钢缆缓缓驶向对岸。这种不挂帆、不用桨的“渡船”被称为拉拉渡。</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坐上了沈丛文笔下的翠翠拉拉渡。</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清水江两边还有点古朴古雅的气息,也有些沈丛文笔下的淳朴浓情,田园烟火,优美简单边城特色风貌。</p><p class="ql-block">‍两岸古镇不是很大,我们这边走走那边看看,穿梭于清水江两岸,游玩的差不多坐大巴车返回花垣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