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耀的美篇

文东耀

<p class="ql-block"> 旅 游 趣 事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等外品”</p><p class="ql-block"> 那是八十年代,我从保定到天津去。坐了一辆个体的中巴车。车上人很多,坐满了人。车况不怎么好。我说:“这辆车超重了。“我旁边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长得很瘦弱。她问我:“你怎么知道䞫重了?“我说:“这辆车都坐得满满满的,将近四十个人。每人平均一百五十斤,总重得䞫过三吨。肯定是超重了。”小姑娘笑着说:“我可没有一百五十斤。”我说:“我说的是平均数。一般的人都有一百斤以上。每个人都带着行李或提包。这样平均一百五十斤,我没有多说。”这时,我的后排有一位尖嘴猴腮五六十岁的人冲着我问道:“你有多少斤重?”我回答说:“有一百五十斤。”没想到那家伙一脸戏谑地说:“哎呀,那你夠交头等了!“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家伙把我比做肥猪了。于是我立即回复他:“看你不足一百斤,只能交个等外品喽!”那张尖嘴猴腮的脸憋得通红,嘴巴张了几张,一句话都没说出来。</p> <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八七年底,我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政府办公室当秘书。区政府组织各街道办事处的书记、主住到南方考察学习。区政府把我也安排到这次考察中了。区人大常委会王永华副主任领队。</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到了南京。我们都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早地起来了。我跟王永华副主任去逛早市。那时我们穿的都是靛蓝色的中山装。我俩的体形都较大,一看就是北方人。我们一口普通话,举手投足,一副机关干部作派。</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早市,认真地察看每个摊位。很快,走出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卖肉的摊贩,十分恭敬地对我俩说:“领导,来视察来啦?“我赶紧说:“我们不是领导。我们就是随便看看。”哪知那人听了我的话,愈加恭敬,亦步亦趋,给我俩引路。并说:“请二位领导多多指导,多提改进意见。”弄得我俩更加不好意思了。马上狼狈逃遁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是刚到安庆。同志们看到小摊上有卖丝质领带的,纷纷购买。</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穿西服的人还不多,人们大多穿的是或蓝、或绿、成灰的服装。大多数人还不会打领带。</p><p class="ql-block"> 吴连喜是一位转业干部,他买了领带,不会打。我看他里边穿着件白衬衣,于是,我帮他打了个标准的领带。他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我看到他打的领带很标准。我对他说:“不错啊,老吴这么快就学会打领带了,而且还打得不错。”他笑着说:“嗨,你给我打的领带,我一宿都没敢摘。”</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宾馆院里有一个井台,上边是圆口,下边是四方的。这样的井台,我们北方是没有的。安庆的冬天又湖又冷,那里没有取暖设备。宾馆服务员给我们送来了一个炭火盆,让我们取暖。我看到那个圆形的炭火盆是铁皮做的,外边用方形的木板固定着。很快,我联想到歌剧《刘三姐》中的唱词:“什么上圆下四方?什么下圆上四方?什么内圆外四方?什么外圆内四方?”分别说的是井台,筷子,火盆和铜钱。</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们单位自己开车去青岛旅游。在离青岛大约还有三四十里的地方,我们把车停到公路边上,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 这时,路边单位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他问我们是哪里来的。我说:“我们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他又问:“你们那儿有京剧团吗?”我说:“有啊。有省京剧团,地区京剧团,还有市京剧团。省京剧团的团长是肖月珠,我认识她,但是她不认识我。“他说:“你让那些剧团到我们这里演出可以吗?”我说:“那有什么不行?只要你们出钱请,没有什么不行的。”一会儿,他又问我:“你会拉吗?”我回答说:“会呀。”他立刻兴奋地说:“你等一下,我给你搬凳子去。”很快,他搬来一个凳子,还拿来一把二胡。我对他说:“我说我会的那个拉,不是你这个拉。是人人都会的那个拉。”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那是二零一九年国庆,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去西安。因为之前我去过一次西安旅游,因此,我知道应该怎样安排。我知道登华山是最累的。如果,先上华山,那就会累得一点游览别的景点的心情都没有了。于是,我们先参观了西安市内的大小景点,再游览了骊山华清池,还参观了兵马俑。把上华山放在了最后。</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见华山,顿感华山的雄奇。许多山峰刀劈斧剁一般,十分险峻。据说一些山峰至今无人涉足。华山之所以叫华山,因为它实在象朵朵盛开的花。古文字中“花”和“華〞是一个字,实际上,此山应叫做“花山”。不知后来怎么就演变成“华(Hua去声)山”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上午九点多,我们驱车到了华山脚下。坐索道的地方排满了人。听说等两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排得上。我们只能走“自古华山一条路”。.</p><p class="ql-block"> 那一条路可真不是盖的,不少地方又陡又险。坡度超过四十五。往上攀登必须手脚并用,身姿放到最低。真正是“爬山”。有一个地方,上下是垂直的。有五六米高,只能攀着铁链梯往上爬,很是惊险。一部分人至此,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累得扶着山崖、栏杆,一步一步地挪,一步一步地蹭。一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嘘嘘。</p><p class="ql-block"> 漫山遍野的路上,扔满了很新的,.花花绿绿的衣服。有长衫、长裤,有秋衣裤,还有不少很漂亮的羊毛衫。看来,这些爬山的人们都累惨了。什么都不顾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刚六十出头,由于天天坚持锻练,身体素质很好。闺女和女婿都是三十多岁,身体也很好。我们几个不停地向上攀登,把绝大多数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攀爬到大平台,想再上北峰时,工作人员劝我们就此返回。理由是怕我们天黑前下不了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想也对。于是就往山下走。我们脚步轻快,大步流星。引得众人一片羡慕.的眼光。下到山下停车场,我们的自驾车开上高速路,天还没有黑。这时感到确实累了。</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1997年春天,我们和市房改办的同志们一起到野三坡春游。.我们坐的是旅游公司的一辆中巴面包车。回程的时候,由于路程较长,大约需三个多小时。导游提议在车上做个游戏,大家都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 导游问:“咱们车上有回民吗?“大家说:“没有。〞导游说:“那就方便了。咱们的游戏是从前到后,咱们每一个人说猪身上的两处东西,我给每一个人记录。萷边有人只要说过的,后边的人就不能再说。大家看行不行?”大家都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家一人挨一人地各说猪身上的两样东西。三十多人人把猪身上的东西差不多都说遍了。甚至把猪的眼眨毛、猪的尾巴尖.猪的脚蹄盖都说了。我坐在中巴车最后一排的最右边一个座位上,是全车的最后一位了。我对导游说:“给我先来四两猪臀尖,再来半斤囊囊膪。”导游一下子被难住了。因为臀尖的臀字和囊囊膪(chuai去声)字他不会写。满东的人议论纷纷。有的问:“猪臀尖是哪里?是猪的屁股眼吗?”有的问:“嚢囊膪是哪里?“还有的问:“臀尖的臀字怎么写?囊囊膪的膪字又怎么写?“导游憋了个大红脸,把记录本子收了起来,没说出一句话。直到近三个小时后,车已停在石家庄出发处,那位导游还呆坐在副驾驶上没有动。我走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兄弟,对不起了。”他连忙对我说:“涨学问,涨学问。“</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将这段故事讲给一位资深导游,她笑笑说:“要是我,我绝不会那么尴尬。我要是不会写那两个字,我会当场向你请教。你如果正确地说出这两个字的写法,我会向你表示感谢,我和大家也都学会这两个字的写法。如果你也不会写,那尴尬的就是你了!” </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1997年春末,我和老伴到意大利、法国、瑞士三国旅游。</p><p class="ql-block"> 在飞机逐渐下降到意大利罗马市郊时我从空中看到了意大利麦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大片农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收麦子,经过脱粒的麦桔杆一行排列很整齐。打包机将麦桔杆打成很大的巨轮型的大包。地里收拾得很干净。紧接着就会有大型机械进行耕作和播种玉米。感觉到意大利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高。</p><p class="ql-block"> 坐在旅游大巴车上,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里,几乎看不到人。而农田并不是很平整,不少地方都有很小的坡度。但庄稼都长得非常好。经了解才知道,人家浇地都用的是喷灌,因此不需要把田地整得那么平。还省去了开垅沟,打田埂的大量工作。真是比国内农村年年要平整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精耕细作”要先进和科学得多。意大利和法国都是地广人稀,村镇都相距很远。因此土地成千上万亩,一望无际,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我国有我们的国情,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确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去往意大利丶法国、瑞士三国旅游,乘坐的是国航的班机。回来时乘坐的是意大利的国际航班。咱们中国航班上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空姐个顶个地年轻漂亮,几乎没有超过三十岁的。而国际航班上的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许多空姐都有四五十岁了。当然,她们都很敞业,服务也是一流的。脸上总洋溢着职业的微笑。我们下飞机时,她们列队、向我们逐个点头微笑。给人留下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和法国,到处都能夠看到大小雕像。大的有几米高,小的有真人大小。大多都是裸体雕像。有最著名的《大卫》。大多雕像脸上表情丰富,都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这时想起在杭州灵隐寺,我看到的济公雕塑,脸的左中右三面,表情各自不同。那才叫一个绝。</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太漂亮了。是整个白玉石,比真人稍大。那种美感不可言谕。</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卢浮宫和法国凡尔赛宫内收藏的油画,副副都堪称精品。那是真正的西方艺术。我们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都是各有所长,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都是人类艺术。</p> <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和法国,看到不少国人在那里旅游,有一些人一看就是暴发户。脖子上带着大金链子,手上带着好几个戒指。这些人不管到哪里都是大呼小叫,没有一点素质。国外的餐馆都是自助餐,吃多少,拿多少。有素质的人都很自觉地不剩饭菜。而这些人,拿很多饭荣,吃不了一半就扔下走了。还有饮料,餐馆备有杯子,大家都是用杯子接咖啡、牛奶或橙汁喝,而他们却是用两升的大杯接满。还有餐馆备有的苹果、香蕉等水果,他们都要把包装满。实在是贪得无厌。我们觉得太给国人丢脸了。你若劝说一句,他们就一瞪眼,吼道:“我们花钱了!你管得着吗?”没办法,我们只能管好自己。</p> <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 那年旅游到法国,我突然感到咽喉肿痛,吃东西费劲。一时又不知去哪里买药。早上起来在宾馆的院子里蹓达,看到墙边长着不少蒲公英,我知道蒲公英有消炎去火的药效。不知法国的蒲公英怎样?于是我拔了一大把,洗净后,放在宾馆的烧开水的壶中,煮了十几分钟。晾凉后喝了两大杯。半天后,咽喉肿痛的症状全消。看来法国的蒲公英跟中国的没有什么不同。都具有中药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 (十一)</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到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在不大的广场上,看到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各种肤色的人群。还看到一群青春靓丽骑着自行车来旅游的几十个欧洲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走进皇宫,看到大厅墙壁上许多精美的雕塑。我们正在二层的迴廊上欣赏,忽然听到有人说:“教皇来了。”我们好奇地向下面大大厅看去。只见一个中等个子,穿着一身白衣的中年人㱁款走来。他长得很白净,脸上露着和善的微笑,向众人招手打招呼,很绅士地点头示意。他说了简短的几句话,当然,我们也听不懂。然后,他缓缓地走了回去。前后也就是有五六分钟。我感到教皇是个很随和,很低调的人,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睥睨众生.盛气凌人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十二)</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自驾车到沈阳,路过辽宁的朝阳,到一家比较大的饭店用餐。我们之中有一位对饮食有研究的人,点菜时点了一道凉拌冻豆腐。服务员说没有这道菜。于是那人让服务员请来了厨师长。厨师长说:“你点的这道凉拌冻豆腐,我们做不了。”那人说:“这道菜很好做呀。把冻豆腐化开,攥干,调上葱、薑、蒜、酱油、醋、辣椒油、味精等调料的汤汁,浇上,一拌不就成了吗?这下会了吧?给我们就做这道菜。”不一会儿,这道凉拌冻豆腐厨师长亲自送上了桌,并让我们品尝和提意见。不想,回程时,再到这家饭店用餐,这道凉拌冻豆腐,己经成了该饭店很受欢迎的主打菜了。</p> <p class="ql-block"> (十三)</p><p class="ql-block"> 那年到大连旅游,在海边看到许多钓鱼的。真可以说是一个挨一个。有一个人拿手着一根两米多长的竹杆,杆头栓着一根两来多长粗线。线头上有个钩,线上栓一个木棍当鱼漂。他手下有块砖头大的冻小杂鱼。他掰下一块冻鱼挂在鱼钩上就往海里甩,很快就钓上一条鱼。我给他计算着时间,平均每分钟能钓上三条鱼,而且都是六、七寸长的鱼。不一会儿,他的小柳条筐中就有半筐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去天津,到海河边去看钓鱼。钓鱼的人还真不少,家伙式还挺全乎。可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有人钓上鱼来。我忍不住问旁边的人:“河里有鱼吗?怎么这么多人,没看见钓上来一条鱼?”那人操着正宗的天津腔:“嘛玩意儿,兄弟,你哪儿知道,那天,那位钓上个六斤多的大鱼,紧接着又钓上一条六斤多的大鱼。一公一母,感情是一对。你说神不神?”</p><p class="ql-block"> 那年在重庆,我到嘉陵江边去看钓鱼。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架着三个钓杆。我看了一会儿,也不见动静。我问:“在这儿能钓上鱼吗?〞他回答说:“能!不过要有耐心。一上钩就是二三斤的。有时还能钓上更大的鱼。</p> <p class="ql-block"> (十四)</p><p class="ql-block"> 我听一位资深导游讲,承德到北京的铁路是日本人修的。我很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给中国修铁路?后来才知道,日本人是为了掠夺承德的资源。承德有大量的铁矿、铜矿、金矿、煤矿、锰矿,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还有大量的文物。为此,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期间,专门修建了京承铁路。</p> <p class="ql-block"> (十五)</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们去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在首都机场登机时,挑排着两队依次凳机。快到登机口时,两队合为一队。我在左边这队。右边一队一位中年外国男人,我停下,右手示意让他先走,他停下示意让我先走。我用英语客气地说:“please。”于是他走向前。进到机舱,这位先生正好在我的坐位前边。我拍了下他的肩说:“你知道三块肉喂了马吃是什么意思吗?”他一脸蒙逼,摇摇头。这时,周围的中国游客都在笑。于是,我用标准的英语说:“ThanK</p><p class="ql-block">You VerY much。”他马上一脸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ThanK you!ThanK</p><p class="ql-block">you!〞中国的游客们都会心地笑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