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日邂逅“金字塔之巅”-展览篇

Grace

<p class="ql-block">本次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大展以法老的国度为主题,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概览,包括宗教与王权、法老的雕像艺术等。展览按主题展示,包括法老墓碑、象牙小标签等文物,展示了古埃及的文字书写系统和丧葬文化。展览详细展示了历史的纤维脉络,包括古埃及的宗教改革和王权陨落等。展览还展示了埃及晚期的墓葬区和猫猫木乃伊,展示了古埃及晚期的信仰和商业模式。</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建立了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在这里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诸文明经历了复杂的融合过程,多元文化在选择和再造中传承发展,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一、"法老的国度"</p><p class="ql-block">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与金字塔,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色,追溯埃及文明的轨迹。这是一场横跨三千年的文明之旅,涵盖古埃及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各方面。展厅亦呈现若干中国文物,以期展开不同文明之间的双重对话。</p> <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他将埃及的南部边界扩展到第二瀑布,远征利比亚,组织开发了西部沙漠的绿洲地区,还在多地留下自己的纪念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在这尊雕像中,辛努塞尔特一世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色王冠,下巴装饰着假胡子。雕像上还出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著名国王,也可能是古埃及留下最多雕塑作品的君王。在众多署名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中,有一部分制作于他的统治期间,另一部分则挪用自其他埃及先王雕像。这种挪用反映了埃及王权的一种政治逻辑,即以杰出先王的荣光和记忆来强化当代国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p> <p class="ql-block">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陶、颜料</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王陵出土的器皿显示,国王从这时开始使用某些特定的装饰主题来彰显王权。这只陶罐上出现的王室狩猎和船只航行图案一直被古埃及人使用到了法老文明的末期。</p> <p class="ql-block">刻有王名的石碗</p><p class="ql-block">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头像,木、灰泥、玻璃、金、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片麻岩、金、银金矿、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相当罕见地表现了冥界之主复活的一幕。奥赛里斯俯卧在制作木乃伊用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直视前方,显示了他从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一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卡纳克神庙出土了七尊雕刻风格和身体特征相仿的雕像,其中两尊刻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王名,这批雕像因此被认为都属于这位国王。</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垦法雍绿洲,开展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贵石材。</p><p class="ql-block">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一名表情严肃而略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坐像,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雕像呈现奥赛里斯式坐姿,双手抱于胸前,握持连枷和权杖,两腿并坐,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背后有支撑物,椅子两侧展示了上下埃及统一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是第18王朝的法老。在其继位初期,继母哈特谢普苏特摄政并很快掌权。女王去世后,图特摩斯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行动,在亚洲的土地上奠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外国统治者们开始以埃及附庸的身份管理自己的领土,他们缴纳贡品,并将儿子作为人质送往埃及以接受宫廷教育,这也使他们的文化观念日益埃及化。</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像,花岗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以其军事能力名声大振,在其治下埃及与赫梯帝国达成和平,他也在卢克索、阿拜多斯、努比亚等地留下无数宏伟的建筑作品。</p><p class="ql-block">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发现。1974年,考古学家注意到它的状况不断恶化,于是将其送往巴黎接受真菌感染的治疗。在旅行前,拉美西斯甚至获得了埃及护照,其中标注了他的职业为国王。</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制造了许多雕像以彰显权力和威严,并挪用大量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的国王与神雕像,以此增强自己与先王和诸神间的联系。这件雕像最初描绘的是一位神,但身份难以确定,因其特征已被覆盖。拉美西斯二世在世时通过许多方式将自己神化,例如在阿布辛贝神庙中,国王的神化形象就与拉﹣荷拉克提、阿蒙拉和普塔三位神明一起接受崇拜和供奉。</p> <p class="ql-block">戴有假胡须的国王像,石英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趋于成熟,相较以往端庄、威严、呆板的国王雕像,这时的雕像更突出优雅、柔和、精致的风格,虽然依旧遵循许多古典的准则,但表现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圣船像,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这尊青铜雕像刻画的是鳄鱼神背上的荷鲁斯圣船。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它背上的荷鲁斯圣船中载有荷鲁斯的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塞特象征着风暴、贫瘠和死亡,荷鲁斯神的祭司每年都会在节日中上演荷鲁斯与塞特战斗的宗教戏剧,以歌颂荷鲁斯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p><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是阿蒙神的最高女祭司的头衔,她们的形象通常戴有阿蒙神的双羽冠和秃鹫或眼镜蛇组成的王冠。这一女性神职最早出现在新王国时期,当时的阿蒙祭司集团愈发强大,国王因而设置了阿蒙神妻这一职位并任命王室女性担任,神妻也掌握着神庙中的一部分财权和人事任免权,这个职位的存在暗示着王室与祭司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p> <p class="ql-block">祭司拉美斯的跪姿抱碑像</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古埃及贵族墓碑的经典形制形成于中王国时期,为圆顶长方形石碑,通常立于墓前或祠堂内。新王国开始,在这一经典形制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碑刻类型,墓主跪姿抱碑像正是其中一种。</p><p class="ql-block">祭司拉美斯身穿豹皮长袍,呈现跪姿,手中抱有一块石碑,石碑顶部为日轮和太阳船的图案,下半部分为太阳神颂歌。</p> <p class="ql-block">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片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人物跪像是兴起于新王国时期的一种雕像类型,雕像主人一般为当时身份显赫的官员。雕像呈跪姿,怀抱刻有太阳神颂歌的石碑或装有神像的神龛。这座雕像的主人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他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神龛上的铭文写有玛胡赫的其他官衔: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吏、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层 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 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卡埃姆赫塞特与妻儿的彩绘石灰石组雕表现出了古王国时期此类雕像的关键特征: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军队指挥官像,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的主人名叫马达(Mada),是古王国时期的军队指挥官。他头戴假发,面部五官刻画较为扁平,肩膀宽厚有力,双手呈握拳状垂于身体两侧,表现出典型的古王国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的雕像端庄古朴,人物往往采取站立或端坐的姿势,神态肃穆,服饰与其身份相符。国王的形象往往高大伟岸、身材健硕、目光坚定,这种形象自然而然也被官员和贵族们竞相模。健康强壮的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于永恒来世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发明金字塔的大祭司</p> <p class="ql-block">国王的双面头像</p> <p class="ql-block">普塔大祭司夫妻像,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雕像属于第22王朝的普塔大祭司谢苏﹣奈费尔图姆及其妻子。与其他重要的神一样,普塔在孟菲斯的神庙中拥有自己的祭司团体,而普塔大祭司的职务会被一些祭司家庭垄断。普塔大祭司被称为维尔﹣凯瑞普﹣海姆,即"工匠的伟大首领",这一职务一直延续到托勒密埃及时期。</p> <p class="ql-block">蜻蜓眼式琉璃珠,琉璃</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天平,木、青铜</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高级书吏霍尔﹣马赫贾的方雕,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凯伊彩绘石碑,石灰岩、岩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 <p class="ql-block">敏霍特佩姆哈特努彩绘石碑,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中王国时期的典型丧葬石碑,石碑四周的装饰效仿神龛的样式,画面中的墓主坐在堆满供品的供桌前,向供品伸出一只手,有接受供奉之意,画面右侧为四排供奉者的形象。墓主身着短裙,头戴假发,颈上戴有宽项圈,为贵族阶层的标准形象,他的面前还有插着莲花的香膏罐供其闻香。面包、啤酒、肉类、蔬果和香膏均为献给亡者的供品。</p> <p class="ql-block">梅米彩绘假门,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5至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 <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与公主奈芙尔拉像,灰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森奈穆特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方雕。森奈穆特是18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最宠爱的大臣,他虽出身平民,却因过人的才干而被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享有80多个头衔,包括阿蒙庄园的大管家、女王家庭事务的总管、下埃及的重臣等等,他也是位于代尔·巴哈里的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的设计者之一。森奈穆特还担任了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的独生女奈芙尔拉的家庭教师,这位公主曾被女王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不幸幼年夭折。雕像中的小公主梳着埃及儿童独有的侧辫,从老师的怀中探出头来,显得调皮而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方雕是从一整块石头里雕出人物双手抱膝、坐在地上的形象,平整的表面则用来书写雕像主人的自传与祈祷文。在目前发现的森奈穆特的雕像中,有8座表现了他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形象,足见其特殊地位和与王室的亲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狒狒形图特像,砂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图特还掌握强大的魔法和秘传的知识,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常常扮演调解者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青铜、金、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这类朱鹭像一般用于放置朱鹭的木乃伊。在下埃及的孟菲斯地区,神庙附近的水域饲养着大批朱鹭,它们活着时是图特在人间的化身,死后则被制成木乃伊放入朱鹭雕像或带盖陶罐。朝圣者会购买与自己信仰的神明相关的神圣动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庙的祭坛上,用于探问神谕、祈求保护或虔诚还愿。</p> <p class="ql-block">内萨蒙之子霍尔的方雕,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3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在新王国至后期埃及的一千多年中,方雕成为了神庙中最常用的贵族雕像类型。方雕是以一整块石头凿成的人像,人物的标准姿势是双手抱膝,呈蹲坐状,身体细节隐藏在斗篷之下,整体呈现为线条简洁的立方体。蹲坐通常是休息的姿态,象征着保护、再生与平静,同时也表现出对国王或神灵的臣服。方雕可以作为主人的替身在神庙中接受供奉和节日祝祷,方雕表面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刻写主人的名号和传记。因此方雕时常作为研究新王国官员的重要考古依据。</p> <p class="ql-block">彩绘普塔-索卡尔木雕</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p> <p class="ql-block">三种文字书写的双语石碑</p><p class="ql-block">罗马埃及时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舍尚克二世与阿蒙神像,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在这件雕像中,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敬,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p class="ql-block">伊奥尼特女神坐像,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像,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由古埃及社会精英综合地方传统打造的高级文化。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有三种表述形式:墓葬文化、建筑和图像表达、相关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p>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装饰布</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p> <p class="ql-block">女性木乃伊面具,粘合材料</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男孩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法尤姆肖像画</p><p class="ql-block">当秩序诞生、王权始兴,法老时代的历史叙事由此展开,并奠定此后数千年的灵魂基调;而在历史舞台的最后一幕中,古埃及文明经由尼罗河汇入地中海边更广阔的世界,在与其他文明的融合中得到永存。</p> <p class="ql-block">黄金手指套</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0年)</p> <p class="ql-block">镀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圣甲虫,片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阿蒙女歌者的《亡灵书》</p> <p class="ql-block">彩绘萨布提匣</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 <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像,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头部受损,但仍能看出昔日的威严:豺狼形态的阿努比斯神蹲伏在圣龛之上,头颅高昂,以警惕的目光凝视前方。</p><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掌管木乃伊防腐和开口仪式。游荡于沙漠边缘的豺狼有吞食尸首的习性,这可能是古埃及人将它们当作"冥界引路人"的原因。他最初负责守卫国王的陵墓,后来演变为所有亡者的接引者和守护神。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后,阿努比斯也被纳入到前者的信仰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墓地之神。</p> <p class="ql-block">人形棺盖,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人形棺盖,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这件人形石棺盖是托勒密时期的,死者头戴厚重的假发,有着一双夸张的大耳,双唇微微上扬,神态安详而平和。胸前的宽项圈足有九层之多,由数串饰品组成,点缀着花卉以及几何形状图案,两端为鹰隼形态的拉神头像。胸饰下方是张开双翼的努特女神,再下面以两列《亡灵书》的铭文为中心,左、右各有三层图像。与常见的人形棺不同的是,本件棺椁完全没有刻画出死者的双手,而是以巨大的宽项圈作为主要装饰,这使得棺椁整体稳重而气派,雕刻疏密有致,体现出死者生前的显赫身份。</p> <p class="ql-block">赛提尔伯尼的卡诺匹克罐(1组4只),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 <p class="ql-block">狮形浇祭供桌,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p><p class="ql-block">第3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p><p class="ql-block">供桌发现于萨卡拉的梯形金字塔旁的一处地下墓穴中,其外观与制作木乃伊使用的石床一致。这种石床表面略倾斜,末端带有水槽,方便引流防腐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和清洗遗体用的水。供桌前端为两头狮子的形象,成对的狮子象征着地平线,而太阳神每日从地平线升起,石床的形状因此具有了复活的含义。但萨卡拉发现的这张石床的实际尺寸远远小于真实的木乃伊防腐床,因而很大可能是浇祭使用的供桌或防腐床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厕所座圏,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木枕</p> <p class="ql-block">书史卡的赛尼特棋与12颗棋子</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 <p class="ql-block">二、萨卡拉的秘密</p><p class="ql-block">萨卡拉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区。这里有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乔赛尔梯形金字塔,以及3至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和众多不同时期的贵族墓地、动物木乃伊。自2018年以来,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不断有重大发现,它是近年来举世瞩目的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牛犊卧像,粘合材料、木、石膏、亚麻布</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制鹰头人形棺模型,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这件鹰首人形棺头戴蓝色假发,面部为金色,棺椁通体以黄色为底,黑墨书写,制作精良,风格独特。棺木中央写有一列象形文字铭文,为奥赛里斯的名字、头衔以及相应祷文,胸前描绘了六位木乃伊形态的神衹,左右两侧分别是伊西斯和哈托尔,中间为荷鲁斯四子。</p> <p class="ql-block">猫坐像,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青铜猫首人身巴斯特像</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双猫碑</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塞赫迈特女神坐像护身符</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的埃及礼制严密,等级森严。在雕像的制作中,往往通过形象大小来表现人物的身份,这也是礼制的体现,后来成为了古埃及艺术的准则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图坦卡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1922年,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在底比斯帝王谷被考古学家发现。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引发了"埃及热"。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头像,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表明它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p><p class="ql-block">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雁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迈特坐像,红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为塞赫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安抚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时召唤她作为保护神的积极力量。</p><p class="ql-block">雕像出土于卡纳克穆特神庙的第一庭院。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头顶的太阳圆盘和圣蛇徽标则象征其神性和危险性。座椅侧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纸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莲,二者之间是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心肺符号。</p> <p class="ql-block">泰伊王后站像,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纳吞)巨像,砂岩、颜料-图坦卡蒙的父亲</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赫那吞和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古埃及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神崇拜的萌芽,<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蒙荷太普四世(公元前1353﹣前1335年)在其执政的第四年名为埃赫纳吞(意为"阿吞神的阿赫"),</span>迁都阿玛尔纳,推行从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的宗教改革,他摈弃众神,大力推行以日轮之神阿吞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举措。</p><p class="ql-block">在埃赫那吞的统治期间,伴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艺术准则被打破,新的艺术风格诞生,即“阿玛尔纳风”。埃赫那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p><p class="ql-block">这尊巨像是一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巨像高约四米,曾矗立于卡纳克神庙东侧的一座阿吞神庙中。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埃赫那吞的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巨像的手腕和手臂上刻有埃赫纳吞宗教的祷文:万岁!在地平线上欢庆的拉﹣荷拉克提!如阿吞的光芒一样!</p> <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头像-图坦卡蒙的母亲</p><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是埃赫那吞的王后,也是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王后之一。一件1912年出土的“纳芙蒂蒂半身塑像”是现今最知名且具有争议性的古埃及文物,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纳芙蒂蒂头像”细节写实,线条柔美,虽鼻部略有损坏,仍难遮挡其优雅容貌。</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巨像 被埃耶和赫伦布挪用,石英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死后,年幼的图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但实权显然掌握在他的大臣埃耶和将军赫伦布手中。在继位的第二年,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为了"阿蒙",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p><p class="ql-block">1931年春,芝加哥考古队在卢克索发现了一座由埃耶(约公元前1327﹣前1323年)建造、赫伦布(约公元前1323﹣前1295年)完成的祭庙。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红色石英岩雕像,其中一座相对完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另一座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后藏于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上,埃耶的名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赫伦布的名字,说明后者挪用了前者的雕像,但雕像描绘的显然不是上了年纪的埃耶。面容的细节显示,雕像所刻画的是年轻的国王图坦卡蒙。他以仪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征王室的短裙,流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及家人浮雕</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画面生动刻画了埃赫那吞及其家人正在为阿吞神举行仪式场景,是埃赫那吞独尊阿吞神的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p> <p class="ql-block">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石英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赫伦布被认为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复了被埃赫纳吞改革中断的阿蒙崇拜而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凯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阳、创造以及从无到有的显化,也象征着太阳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环。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像原本属于中王国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拉美西斯二世右侧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戴尼美斯头巾,女神们则头戴三分式假发,雕像背面和王座侧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两位女神的名字及头衔。</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与赫梯帝国达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叠什条约。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期修建了大量纪念建筑,同时也将多位前任国王的纪念物挪为己用,这座雕像于1895年被纳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p> <p class="ql-block">带有贝斯神形象的木椅</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帝王谷4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木椅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在图坦卡蒙墓被发现之前,尤亚和图雅墓(KV46)堪称帝王谷中保存最为完好、随葬品最精美丰富的墓葬。在椅背的图案中,侏儒模样的贝斯神站在两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间。贝斯是家庭的保护神,也司掌音乐和舞蹈。塔沃瑞特则通常被刻画成双足具有猫科动物特征的雌河马。雌性河马因其凶猛的护崽行为而被古埃及人尊为家庭的保护神。塔沃瑞特与贝斯两位神衹具有相似的职能,因此通常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还有3000多年前如此时尚精致的人字拖。</p> <p class="ql-block">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圣甲虫</p><p class="ql-block">费昂斯、萤石</p><p class="ql-block">手形响板</p> <p class="ql-block">蓝冠(左),带有纸莎草池塘图案(右)</p> <p class="ql-block">尤亚的彩绘萨布提匣</p> <p class="ql-block">国王头像习作</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费昂斯,串珠项链</p> <p class="ql-block">由串珠组成的门纳特项链</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后记:古代埃及和中国</p><p class="ql-block">古埃及起源于公元前5450年,并在公元前3150年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p><p class="ql-block">中国文明则形成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平定南方百越。)</p><p class="ql-block">四大文明古国里面,古埃及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没断流过、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和古中国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一在北非,一在东亚,在地理上隔着迢迢万里,但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其独特性也有其统一性。</p><p class="ql-block">在地域面积上:埃及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比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面积小一些。</p> <p class="ql-block">母亲河:</p><p class="ql-block">埃及有一条世界长河尼罗河,中国有长江和黄河。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相关学者认为,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发源的时间这么早,是因为地理环境极其优越。</p><p class="ql-block">尼罗河水每年六月就开始泛滥,直到十一月才会退去。而当尼罗河水退去后,留下的是大片大片积留着肥沃淤泥的河滩平原。这肥沃的土地,撒下种子就能丰收。当其他地区的人类还在狩猎的时候,埃及人已经开始农业发展了。</p><p class="ql-block">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有如下记载:</p><p class="ql-block">“埃及人所获土地的收成真可说是不劳而获...他们不必犁、不必锄,就可收获到一般农夫必须辛劳才能得到的成果。他们只等待大河水涨,灌满沟渠田畴,水退后,他们随即播种。然后赶猪下田,以便把种子踩到泥土中,当猪把种子踩入泥土后,他们就等着收获了...然后送谷入仓。尼罗河不但给埃及的田里带来水,带来沃土,而且还在其沟渠池沼里留下不少水产动物。居民只要把蚊帐拿到池塘里捞一捞,便有吃不完的鱼虾。”</p><p class="ql-block">字里行间都是羡慕。</p><p class="ql-block">四大文明古国其实都来自于河流的馈赠。中国也一样,长江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有一个家啊,名字叫中国!</p><p class="ql-block">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p><p class="ql-block">宗教和政治上:</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宗教发达,法老既是国家政治的最高领袖,同时又是宗教世界的统治者,国家具有“政教合一”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中国文明中虽也存在宗教性现象,但宗教从来不曾高于皇权。</p><p class="ql-block">这次埃及大展的年表,是按照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对照着来的,方便参展的时候,更好地去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埃及的前王朝时期,一座座城邦在尼罗河流域建立,而同一时间的中国,华夏文明才刚刚在河姆渡等地区结成部落。</p> <p class="ql-block">从年表罗列事项来看,这一段时间埃及文明发生了诸多事件,中国的历史进程相对较慢。</p> <p class="ql-block">这份年表到罗马埃及时间就截止了,但这个时候中国才到东汉。</p><p class="ql-block">仔细看这份年表,更加感觉到中华文明作为四大文明里面,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