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同济

秀秀

<p class="ql-block">金秋,重新走进同济园,主席像还是那么伟岸,梧桐树依然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阳光下校园里静悄悄,我漫步在树荫下,流连于小河边,曾经的“三好坞”我怎么找不到了?问了同学,原来走错路径了。</p><p class="ql-block">同济有我曾经熟悉的建筑,也有改造新建的大楼。时隔二十多年,再次走进同济园,同济依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p><p class="ql-block">时近中午,校园里人多了起来,来来往往皆是青年学子,男孩阳光,女孩靓丽。看到他们不由得高兴起来,我也加快脚步,再与同济合个影。</p><p class="ql-block">你好!同济。</p> <p class="ql-block">走进同济,第一景就是毛主席塑像。</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校园中的毛主席塑像是上海高校中的第一尊,也是保存至今最完好的毛主席塑像之一。</p><p class="ql-block">1967年至今,这尊塑像已巍然耸立于此五十余载光阴,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在历经沧桑之后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伟人功绩,世代铭记。</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国立柱在同济门口草坪正中立着,也叫同济大学华表,出自苏州明末清初的石木牌楼。1953年移至同济大学拟充校门未果,木结构用于制作古建筑模型,石柱被就地掩埋。2000年5月在校园整治中被挖出,材美工巧,实为难得,于是重新装顶,立于显要,以示纪念,并命之为“继往开来”,立于2000年9月。</p> <p class="ql-block">迎面是一座石雕,有校徽标志的图案:三人划龙舟,彰显了校训:同舟共济。正所谓"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大礼堂是同济大学的重要建筑之一,建成于1962年,原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采用装配式现浇钢筋混凝土联方网壳结构。大礼堂的净跨为40米,外跨为54米,整个大厅内没有立柱,这种设计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展现了建筑技术的进步。‌该建筑由‌黄家骅设计,曾被誉为“远东第一跨”,其无柱的拱形网架结构使得大厅宽敞开阔。</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每星期到大礼堂看电影,那时的礼堂座位前排是椅子,后排是长条凳。电影票5分一张,开映后半小时就不收票了。每次放映,礼堂里师生员工家属都挤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2005年,为了迎接百年校庆,大礼堂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改造。‌</p> <p class="ql-block">‌‌“三好坞”三字是园林专家,同济教授陈从周先生书写。三好坞的名字取自“好学好思好辩”,寓意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的‌三好坞是一座‌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三好坞位于同济大学校园内,是一座精心设计的江南园林。它四季流水潺潺,环境幽静,小亭、石桥等景观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宛若仙境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金桂飘香,满园芬芳。</p> <p class="ql-block">“枕流”桥依旧</p> <p class="ql-block">“隐秀”桥还在</p> <p class="ql-block">茂林修竹,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芦叶摇曳,浮萍点点。</p> <p class="ql-block">喷泉爆突,激流勇进。</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静谧安宁。</p> <p class="ql-block">池杉挺立,雀飞蛩吟。</p> <p class="ql-block">老树斑驳,枝干遒劲。</p> <p class="ql-block">离开同济,正校门旁边就是地铁站。地铁同济站厅也不同凡响,我被高大的壁画震撼到了,举起手机连连拍摄了几张。其实,上海的许多地铁站都有很好的设计,每个站都有各自的特色,乘地铁也能获得艺术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