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熟悉的人和事令我感到十分亲切

晓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刘剑 2024年9月1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我在安岳,一直都挺忙,所从事的工作比较繁琐,身份在不断转换,用当地人讲的土话叫“喳喳哇哇”的。有时候我是作业申请人或资料员,有时候我又是电工和焊工,基本实现了公司要求的一岗多能。</p><p class="ql-block">下班的时候稍微空点就翻翻手机,看看自己好友朋友圈情况,又找找微信群里面有什么新信息没有。恰巧我在群里面知道在成都的小姑出版了她的新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于是我在群里面@群主晓露,敬请惠赐两本这样的好书!作者立即爽快地答应了,当即让我发给她收件信息,没想到一天时间我就和这本书见面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得到这本书时,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儿刘睿玲先抢来看,她就开始一字一句地读“我出生在泸州市高坝”这段。她终于知道泸州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家乡泸州处在四川东南部。读了后七岁的孩子也有一些收获。</p><p class="ql-block">以前我知道的三线建设是和彭德怀元帅有关。我了解的资料上讲:主席眼中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在1965年11月28日,从北京站开出,驶向成都。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在两天后的11月30日抵达成都,开始在三线建设这一新的岗位工作。何为三线建设?就是书里面讲的,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建设。</p><p class="ql-block">为了加速发展我国的军工事业 ,为了解有关情况,彭德怀元帅跑遍了全国各地的重要军工厂。就在被罢官前,他还研究过在成都、西安增建飞机工厂的计划。他当之无愧地是新中国军事工业包括尖端工业的开创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的姨公即作者晓露的父亲王炳江老前辈就成为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之一,作者晓露也是这项伟大工程的见证人。她几岁时就随当时的建设队伍颠沛流离,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我到认为这是给自己人生经历增加阅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安逸的环境只能让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甚至是虚度年华。</p><p class="ql-block">书里面第一部分都是讲与咱们泸州有关的人和事。作者晓露是我们泸州人,她的童年在</p><p class="ql-block">泸州,我自己也是98年在罗汉场就读树风职高汽修专业,对书中说的高坝等地方有亲近感。现在学校已搬到泸州商贸城那边去了,可我们有时候也约上曾经在这读书的同学去找我们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书中的王炳江姨公、郑昌秀姨婆、郑清昌二舅公、公蔺绍权、婆郑昌珍都先后离开了人世。她们那一代人真的比我们苦多了。1963年作者的母亲生孩子时,都没有条件及时到医院。家庭生活中白糖都找不到。作者晓露7岁时跟着当知青的大姐到农村去,从高坝到石马镇,30多公里路全部是步行,我估计那个时候的路没有现在好走,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她们当时的人毅力非常强,值得现在的我们好好学习。</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那段光辉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那段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依然要保持。这本书也是在告诉后来人,忘记什么都不能忘记祖国,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的前辈们艰苦创业,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抛家离舍,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剑,男,1981年10月生,古蔺县石屏乡小山村人, 现为四川宏明盛达公司员工。</p> <p class="ql-block">新华出版社出版、晓露著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三线建设的起因、过程、得失和三线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全书32.8万字,插入历史照片130多幅,图文并茂。新华社于2024年7月30日发文《一部难得的了解三线建设史、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出版》,予以隆重推荐。</p><p class="ql-block">如需购买此书,请加作者微信1398187747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