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及周边的古镇老街较多,很多我都去过,唯独南山上的黄桷垭老街,一次都没有去过。对于重庆人来说,黄桷垭是个充满传奇故事、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地方。这个国庆节终于有空,我和夫人一道去黄桷垭老街打了个卡,逛了逛这个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看的地方,为这个国庆节增添了不少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年黄桷娅,一道通古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桷垭的故事,要从黄葛古道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南山的黄葛古道,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古巴渝十二景之一,至今逾千年历史。黄葛古道起点于重庆南岸海棠溪码头,沿着南山一路向上,最后达到黄桷垭,是历代商贾来渝的必经之地。因道路两旁尽是黄葛树(又名黄桷树)而得名。这条古驿道就是自古以来重庆连接西南的大通道,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一直默默地承载着重庆与贵州、广西、云南的物资运输、通邮通商、文化交流的重任,直至川黔公路通车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清朝以来,随着着经济兴盛,很多外省在渝兴建了商会馆,其中黄桷垭老街上就有贵州商会馆和云南商会馆。这是位于街口的贵州商会馆,很是气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庆节打卡南山黄桷垭老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桷娅从背夫歇息之地、官府驿站、驻扎兵营,逐渐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古街,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光绪17年(1891年)重庆开埠,随之贵州商会馆、云南商会馆相继在黄桷垭古街建成开馆。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黄桷娅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黄桷娅老街成为文人学士、爱国志士等有识之士的居住聚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京营寨,位于黄桷垭老街中段,是一座具有居住、观察、射击、防御等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张京营寨是明末清初著名反清复明将领张京在南山安营扎寨的主营。当年抗清名将张京,抵抗清军十余载,撑住了西川半壁江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眺渝中半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桷垭刘晓庆艺术馆。著名女演员刘晓庆生于重庆涪陵,刘晓庆的外婆、妈妈是重庆南岸黄桷垭人,她小时候常常随大人从涪陵到黄桷垭玩耍。刘晓庆特别喜欢住在重庆南山黄桷垭的外婆家,黄桷垭老街是她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刘晓庆在她的书中写到,这里有她太多的往事和梦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静庐。赵熙在黄桷垭老街的居所。赵熙(1867-1948年),四川荣县人,蜀中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光绪19年,赵熙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任职监察御史。抗战时期,蒋介石坐阵云岫楼,除指挥作战之外,还招揽巴蜀名流以提高其名望,蒋介石命孔祥熙为赵熙在黄桷娅老街安排了一处居所,因赵熙长时间在此居住,故为其居所题名“静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奎安故居。民国时期重庆三界名人李奎安,出生于巴县人和场,毕业于东川书院,任教于重庆府中学堂,后官至重庆市参议会副议长,是民国时期“重庆五老”之一,又是唯一一位在商、政、文化“三界“享有盛名、影响力很大的人物。李奎安还是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香苑原是黄桷垭老街上最高档的饭店,因饭店老板得罪了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二小姐,故饭店被查封拍卖。孔二小姐“竞得”饭店后,重新布置装修,更名为“孔香苑”,聘请土耳其人“巴洋人”为厨师长,在老街上开起第一家集西餐、酒吧、歌舞厅等于一身的饭店,洋气十足,天天宾朋满座,社会名流和外国使节等常来做客惠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台湾作家三毛,原名陈懋平(儿时因“懋”字难写改名陈平),1943年生于重庆黄桷垭,三毛幼年在黄桷垭生活,特别喜欢看張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漫画。从事写作后的陈平,觉得自己像《三毛流浪记》的主人公,于是取笔名为“三毛”。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毛的名字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等文学作品,像一股清新的风从台湾海峡吹向大陸,不知掀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都向往她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浪漫经历和爱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歌的词作者就是三毛,象我们这代人几乎都会唱。三毛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她在1988年台北讲演时用家乡话说:“我是重庆的,黄桷垭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葛古道,一头通往现代繁华都市,一头通往时光记忆,贯穿着整个历史与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桷垭确实不负盛名,风景这边独好,是一个流连忘返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浏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