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鸭绿江断桥

王伟华

鸭绿江断桥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经历了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节,刻录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丹东市,一座英雄的城市。原称安东,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西南与大连毗邻,北与本溪接壤。 丹东火车站站前广场毛主席雕像位于丹东市振兴区。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最显眼的标志是站前广场上的毛泽东塑像。丹东城区沿江而建,并不是正南北方向,所以塑像的手势与火车站正面呈现出一个奇怪的角度,指向北京。毛泽东塑像矗立于站前广场中央,建成于1971年7月1日。 丹东站 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是沈丹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和丹前铁路的终点、区段站、技检站、边境口岸站。 1904年,日本帝国主义修建了安奉铁路(沈丹铁路),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最早修建的铁路,并设简易火车站:铁一浦驿。1909年(清宣统元年)8月,安奉线改为标准铁道并架设鸭绿江大桥,与朝鲜铁道接轨。2009年1月,投资4亿元的新站舍主体工程交工,集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于一身,被誉为 “国门第一站”屹立在鸭绿江西岸。 在亚洲的城市中,种植有百年银杏树的街道只有6条,而丹东就有3条。丹东的银杏树遍布街道和公园,拥有近40条银杏大道,百年银杏多达七百多棵,长度密度均为世界之冠,是名副其实的“银杏之都”。银杏树已被正式命名为丹东市市树。 银杏 又名白果树、公孙树,位银杏科、银杏属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孑遗古老树种,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丹东栽植银杏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1904年,丹东就把银杏树栽植于街路两旁,保留至今的银杏树,均是历经世纪沧桑的百年古树,已成为丹东市绿化骨干树种。每到夏季,郁郁葱葱的银杏树浓阴覆盖,到了秋天,一片片黄灿灿的叶片散满街路,铺成一条条金光大道,成为丹东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为丹东城市名片。 第一眼看见这个雕塑不知是何物,在丹东火车站里面,看见了杜鹃两个字,下面又看见杜鹃广场,问了当地人,才知“杜鹃”是丹东市的市花。 丹东历时建筑 “市委办公楼”旧址 始建于1984年,为10层混合建筑。原为中共丹东市委员会办公楼,是丹东市特定历史时期建筑的重要代表。 路上的秋色已经很浓了。 丹东中朝文化展览馆是辽宁三义集团与朝鲜对外展览总局合作的文化产业项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展馆以收藏展示推广东北亚文化艺术为发展方向,是全国最大的民营文化艺术展馆之一。 展馆主体设施为仿古阁楼式,院落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朝鲜建筑风格。展厅分为上下两层,包括7个展厅和朝鲜刺绣展厅、图书馆、档案室、商贸区、休闲区等。 10多名刺绣创作者经过1年多创造了草案和原画,200多名的刺绣师历时一年半,一针一针的完成了此作品。 但是非常遗憾,我在这里没有看到毛泽东、彭德怀、志愿军的一丁点的介绍。 丹东,一座位于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以期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在这里有一座风光旖旎的名胜——锦江山,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无疑是矗立山巅的三靖阁。三靖:靖思、靖安、靖晏。也有靖山、靖江、靖边之说。自2007年10月我国开工建设,2008年10月竣工,为七层楼阁,建筑面积1646.35平方米,高41.55米,最高站点29.4米。<br> 朝鲜新义州新建的地标建筑太阳楼。圆圆的形状真的很像太阳,高23层,是新义州第一高楼,丹东跟新义州只隔一条鸭绿江,在丹东就能看到新义州这栋圆形建筑。 朝鲜也建了些高楼,但据说是没有人居住,而且窗上也没有安装玻璃。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上游旧称建川沟,流向在源头阶段先向南,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后转向西北,再经临江市转向西南。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主要流行着两种说法:一说、源自于满族先民的语言(满语称为Yalu ula,意为“边界之江”)的说法。二说、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 我们在河口断桥那里上了游轮,在鸭绿江上看河口断桥。 朝鲜的山山水水 老百姓骑自行车 政府官员开摩托车 军队坐汽车 我们在鸭绿江上上了一个叫“长河岛”的小岛,看了一场演出。鸭绿江的岛屿都属于朝鲜。 江面上都是中国的游艇 河口断桥 位于丹东河口,于2004年被列入鸭绿江AAAA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是鸭绿江沿线景色最优美的地方。 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她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建造此桥,全桥总长709.12米,桥高25米,桥面宽6米。设22座桥墩,计23孔,于1942年建成。1950年10月19日,当时被任命为赴朝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身边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坐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朝鲜战场。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男,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受到批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的诬陷和残酷迫害,多次被游斗。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毛泽东 1935年10月21日<br>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br> 碉堡又名炮楼、桥头堡,它始建于1941年,由日本监工,中国劳工建造的,它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罪证之一。碉堡高8米,直径6米,厚0.4米,呈椭圆形,分上下两层,层高2.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观察孔14个,射击孔9个。当时由驻长甸河口的宪兵队一个班的兵力值守。 毛岸英 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10月,他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率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志愿军第一人”。10月23日,从长甸河口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时任志愿军总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1月25日上午11时,遭美军空军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8岁。遵照毛泽东的意愿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6个兵团、27个军(野战军),以及空军、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后勤部队、公安部队、海军部队等共290余万人参战。<br> 第1军、第12军、第15军、第16军、第20军、第21军、第23军、第24军、第26军、第27军、第36军、第37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46军、第47军、第50军、第54军、第60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66军、第67军、第68军。共计85个师入朝作战。<br> 踏上桥面,两边桥栏杆上插着猎猎作响的军旗,上面印着每个师的名字。军旗映红了大桥,映红了一江河水,映红了两国边界。桥上的广播里反复播放志愿军战斗激烈的场景,枪炮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将我们带进那个永载中国革命历史史册的日子。 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人数约为36万人。这一数字包括了阵亡、失踪、重伤以及因病死亡的人数,是一个相对全面的统计。具体来说,阵亡人数大约为114084人,失踪、重伤和因病死亡的人数则构成了其余的损失。这个数字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所承受的巨大牺牲。<br> 直到近年,精确的阵亡数据才披露出来。据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研究员张中勇指出,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从地方最基本的县区民政烈士名单里面,逐一进行核对,于2006年公布了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人。除少数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运回国内葬在沈阳、丹东等地烈士陵园外,大约有18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br> 通过这些军旗,人们可以想象到当年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奋战、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河口断桥因此成为了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丰碑,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一段历史,一种情怀。一条老街,一话百年……自从1876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安东”就是丹东从1876年一直到解放后的名字,这是一段跨越百年的项目,汇聚了满清、民国、殖民时期的独特历史以及各种文明,“安东老街”就是这段历史的缩影。 正门的门楼是仿古建筑,用大红大绿金黄的色调装饰,极具东北特色,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古色古香的大门,朱漆红柱,上面是隶书的四个大字:安东老街。 安东老街商祖王建极——柞蚕之父,一个贫寒子弟,赤手空拳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他,致富不忘反哺社会,书写了安东慈善最辉煌的一页,引领安东商界迈入一个人生境界。 安东老街建筑外形主要参照丹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街建筑形式,复制了一部分标志建筑、老街名在项目里,采用了民国时期主要建筑符号做外墙及街景装饰,分为老安东美食街、安东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两部分,是集怀旧观光、经典美食、旅游购物等于一体多功能文化商街。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 长度 944.2米 宽度 11米。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1937年4月,日本殖民统治者又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1943年5月竣工,全长940.8米,其中中方桥长569.9米,1990年10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 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直至1951年2月,经过狂轰滥炸的大桥最终被炸毁,成为废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成千上万处弹痕遗留宛然,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不朽老人,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 断桥上,一组黑色凝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雕像,最为引人注目。雕像面朝对岸的朝鲜方向,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唱响雄亮的战歌,身下的脚步已有力地跨出,彷佛一步便要飞跨鸭绿江,奔赴炮火连天的战场。雕像前那本打开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1950年10月19日。 鸭绿江断桥和边上的中朝友谊桥。 鸭绿江断桥该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 从鸭绿江断桥看朝鲜新义州方向 从鸭绿江断桥看中国丹东市方向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军歌,该曲创作于1950年11月25日。<br>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br> 横亘在鸭绿江上的断桥,才是镶嵌在鸭绿江上最亮丽的一颗明珠,因为这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的始发地。 当看到小朋友们踏着欢快的脚步走在断桥上的时候,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想起了那个年代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正是有他们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壮烈的行动,才有我们今天安逸的生活,才有我们现在轻松地行走在鸭绿江断桥上,缅怀先烈、牢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