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介休虽然只是小县城,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介休”这个名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典故和“寒食节”的由来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是北宋的文彦博建造,最初是供奉祆神的庙宇。祆教源于波斯的拜火教,传入中国称为祆教,有祆神庙和祆神楼。明朝时期由于崇道抑佛的政策,祆神庙被改为供奉刘、关、张三兄弟的三结义庙。清朝康熙年间因火灾烧毁在原址重建,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结构。</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的建筑特色是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屋顶覆盖琉璃瓦,檐下木雕精美。楼内设有山门、乐楼和神龛,整体建筑雄壮大气。祆神楼的木雕和琉璃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一侧面</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一角</p> <p class="ql-block">在介休随处可见的琉璃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闻名,其中包括后土庙、祆神楼、城隍庙、五岳庙等。这些建筑不仅是介休市的标志性景点,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路边照壁用琉璃做的介休十大景点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神。 城隍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土地崇拜,祭祀城隍是上古祭祀社稷的延续。古人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会修筑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坐北朝南。进入院中从戏台过去就是献亭,后面是正殿。正殿屋顶的琉璃特别美。但参观城隍庙的人出奇地少,热闹的只有大门口组队下棋的大爷们。</p> <p class="ql-block">照壁上的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去往后土庙路过一单位,随手拍的琉璃正脊宝顶。</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根据庙碑记载推测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就有了后土庙,目前建筑多是明代重修时建筑。</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琉璃据说是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