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本书内容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书概括了黄灼明教授的园丁之路。这里有他的人生历程简述,有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他的主要人生感悟,有他的感恩之情,还有他的主动放弃仕途专注一线教学的可贵精神,显现出一个终生从教而无悔的学者型的园丁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学者型园丁的人格魅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自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3 年初,我在广东台山县台城培育小学读一年级,林锡兰老师 谆谆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善心、上进好学的学生,耐心教会我 唱歌和讲故事,还让我当起了小指挥。他的教诲在我脑海中打下了深 深的印记。1944 年,因日寇占领台山,学校停学。抗战胜利后,我跳 级考入台城培英小学,在那里又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教导,还在 1949 年 5—6 月间参加了《万世师表》话剧的演出。在这个接受启蒙教育的阶 段,我在心灵深处悄然滋生出“老师神圣”的崇敬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随着岁月的流转和学业的深入,“老师神圣”的心灵感受在我内 心愈发浓烈。1955 年夏天进入北大经济系学习后,更是得到了许多 名师的教诲和指点。其中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北大 老校长马寅初教授;一个是北大经济系老主任陈岱孙教授。在这两个 人中,陈岱孙教授对我的影响则更为直接和具体。陈老在回顾自己的 一生时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只这一件事、一句 话,足以让世人敬仰百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灵魂工程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北大即将毕业的时候,心中萌发出一个追求的理想(人生价 值取向),那就是成为一个经济学家。1960 年 9 月毕业后,我被分配 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俗称“哈军工”)工作,当起了经 济学老师。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以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先生为榜样,教书一辈子。在军工一国防科技大学从教 28 年。1988 年初 从部队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报到后一再向校主要领导表示不担 任行政工作,只做老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样,我担任经济学教授 和研究生导师直至退休,实现了终身从教的人生价值。1998 年,《南 方经济》杂志开设了《改革开放时期广东经济学家系列评介》栏目, 我成为首批进入该系列的经济学家,并由黄铁苗教授写了评介文章, 标题为《黄灼明:孜孜不倦的园丁和学者》。2009 年,广东省档案 馆根据有关规定,把我的个人资料(著作、手稿、证书、照片和实物 等)列入“名人档案库”收集范围,为我建立了“名人档案专卷”, 并颁发了“国家档案馆收藏证书”。至此,我的人生无憾矣。在实践 中,我体会做老师的最大欣慰和幸福感在于:看到了学生的成就,得 到了学生的敬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何谓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从始到终的历程,只要你活着 就是在书写人生。人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 从不同的感受和视角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人生比喻。如:人生是一 本书、一台戏、一个梦、一支歌、一幅画、一首诗、一局棋、一杯 茶、一杯酒、一张单程票、一次漫长的旅途,等等。从我的人生感受 和视角看,我倾向于人生是一本书或一次漫长的旅途。一般而言,一 本书有篇章节之分,篇有初篇、中篇和末篇,每篇有若干章,每章有 若干节。人生的历程构成了人生之书的篇章节;一次漫长的旅途也是 分起始段、中间段和终点段,每一段都有众多大小长短不同的旅程, 最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 力,用以回顾人生、总结人生、感悟人生、升华精神。迄今为止,大 的人生回顾有三次:第一次是 1998 年前后,即在北大百年校庆前后, 通过粗略的回顾,写下了《影响终生的熏陶》一文,发表在 1998 年《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特刊》上(该文收入《黄灼明文选》第315—317 页);第二次从 2010 年《黄灼明文选》(为祖国工作五十年而著)出版前 5 年开始,这是比较详细的回顾;第三次是 2019 年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之后开始至今,并随着年岁延续下去。这 一次是更为详尽的回顾,很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人生回顾了。这次对人 生历程的回顾,我是以专题系列形式书写的。我认为这样做更能反映 出人生历程的真实性。至于这些人生历程的系列片段回忆最后有什么 样的意义,现在难以认定。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它可以为亲朋好友 和同行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还会给广东省档案馆中的“黄灼明教授专柜”增添一些内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书是我人生历程的系列片段回忆和有关文章的合集,共计 34篇,最后有附录 11 篇和后记,谨供读者了解和参阅。不当之处,敬请 读者指正赐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经济学家。男,汉族,1936 年11 月 11 日出生,广东台山人。1952 年在台山 培英中学初中毕业,1955 年在台山一中高中毕 业。在中学期间,曾任培英中学学生会主席、 台山一中学生会主席和台山县(今台山市)学联主席。1955 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制 五年(北大第一届五年制文科)。在北大学习 期间,曾先后在系学生会和校团委任职,并在1958 年 12 月至 1959 年 4 月参加了全国知名的“北大、人大综合社会 调查团”工作。1960 年北大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 作,被誉为“孜孜不倦的学者型园丁”。1960 年 9 月至 1988 年初曾在“哈军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任教 28 年,担任过师级教研单位主任、 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编审组副组长以及湖南省国防经 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1988 年初从 部队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任教,担任经济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并先后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 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 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香港科学院顾问、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顾问、广东《资本论》研究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广东国际综 观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为顾问)、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会常 务副会长(现为顾问)、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现为顾问)、广东老 教授协会副会长(现为顾问)、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等社会 职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 60 多年的教研工作中,黄教授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教 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称号。20 世纪 80 年代 初、中期,曾着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国防经济理论,80 年代末以后 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综观经济理论,并曾承担过多项国 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主编或独撰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文章近 200 篇,共有 200 多万字,其中有著作和论文曾获得全国到地方不同层次 的优秀成果奖,有两篇论文还在国外获奖。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国 防经济学概论》《当代资本主义》《中国市场概论》《珠江三角洲市 场》《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和《综观经济学 研究》等。他的论文《经济效益范畴的历史考察》被美国柯尔比科学 文化信息中心评为 1988 年度优秀社会和人文科学论文,并上全球信息 网络交流;论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获得“亚太地区华文 教学成果金奖”。至今,他的简历和业绩已被多部全国性和世界性人 物大辞典收入。2000 年 3 月获得美国科学名人学会(AASB)授予“千 禧年(2000)世界科学名人”称号,2008 年 12 月获得中国管理科学研 究院、科技与企业杂志社、欧美同学基金会联合授予“共和国改革开 放先锋人物”称号。2009 年 11 月,广东省档案馆根据有关规定,把 黄教授的个人资料(著作、手稿、证书、照片和实物等)列入“名人档案库”收集范围,为他建立了“名人档案专卷”,并颁发了“国家 档案馆收藏证书”。2010 年 10 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灼明 文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6 年 10 月 28 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召开了“黄灼明教授从教五十六周年座谈会”,会上送给黄教授一副 贺联:“灼见真知研经济成果丰硕,明理悟道育后学人才辈出。” 同年,黄教授写了《八十感怀》一诗,概括了他的人生历程、感悟和 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 年 4 月,已是八十开外的黄老教授,办好了遗体无偿捐赠给 中山医院的手续,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 事业,作为对国家最后的一点奉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读黄灼明教授的《我的园丁人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黄铁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近,我有幸先睹为快,拜读了灼明教授的《我的园丁人生》。 它不仅使我学习了他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为人处世的风格、经历 许多艰难的人生、一身正气的风骨,特别是让我深刻感悟到了他昂扬 向上的奋斗精神。我与灼明教授关系非同一般,我走到今天与他有着 密切关系。因此,我怀着深厚的感恩情怀写下我读他的《我的园丁人 生》的读后感。以此感恩他对我的关怀,铭记我们的深厚友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我与灼明教授的交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与灼明教授的交往可分为湖南段和广东段。湖南段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到 80 年代中后期,大约 10 年时间。最初的相识是在粉 碎“四人帮”后,湖南要成立《资本论》研究会。会长是我所在单位 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涂西畴老院长。灼明教授及湖南师大、湘潭大学 的多位教授任副会长,我做秘书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就使我有机会与灼明教授等专家近距离接触。灼明教授为人特 别平和,处事从容,对年轻人特别爱护,总是给予鼓励。我记得,当 时学会有工作联系,我常常用毛笔写通知。灼明教授有一次专门鼓励 我,毛笔字写得很流利。有一次学会在湖南地质矿产局礼堂召开学术 讨论会,轮到我发言时,我没用发言稿讲述自己的观点。后来灼明教授鼓励我,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很适合做老师。在学会工作中,我发 现灼明教授特别认真。那时学会开理论研讨会,时间安排得很紧。我 记得有一次,我受学会秘书处安排,宣布晚上各位代表在自己的房间 看会员提交的入会论文。当我去检查时,唯有灼明教授一人在看文 章,其他会员估计上街或走亲访友去了。80 年代中期,我在湖南省委 党校理干班学习时,听了灼明教授的经济学说史课。这就是我在湖南 时与他的主要交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到 1988 年 10 月,我到上海财经大学去参加全国《资本论》研究 会年会,在那里十分幸运地见到了他。这时他已经从部队转业到了现 在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当时我就向他提出,可否介绍我也去广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灼明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在 1991 年 6 月调到中共广东省委 党校经济学部工作,一直到我退休之前,主要承担硕士研究生班以及 其他班级的《资本论》课程的教学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自那时以来几十年的时间里,灼明教授作为我的老师、同事、前 辈,一直对我十分关照,许多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事 情,发生在 1991 年春夏之交,我因希望弥补一直从“学校门”到“学 校门”的缺陷,在领导的关心下,我调到省人大综合处工作。此事之 前尚未与灼明教授商议,待调动手续办理完毕之后,适逢灼明教授 到我家来,我才向他汇报此事。 他当时与我隔着茶几坐在靠窗的沙发 上,在听完我的汇报后,凭着沙发的弹力,倏然蹦起身来,对我大声 说道:“我告诉你,你会后悔终生的!”在我的劝慰下,他才平静下 来,帮我细致分析了从政与为学的利弊,结论是我这个人更适合做 学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省人大工作了不到半年时间,因工作不适应,只好打道回 府,幸得省委党校不弃,让我及时调回。灼明教授那天的倏然起身是 促使我下定决心回来的重要原因。现在回想起那天的经历,我深感灼 明教授对我的了解,他不仅了解我的爱好,还对我的脾气和性格也了如指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人大回来后,我就向校领导汇报并表示不想当官,但领导提出,既然回到党校,就要服从组织安排。组织很快安排我任马克思主 义研究所所长,我只好接受。到 2001 年,省委党校与省行政学院合并 后,又要我任经济学部主任。到 2014 年换届时,我尽管还未到年龄, 但坚决辞掉了教研部主任的工作,专心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对 此,我至今不悔,能走到今天,能有今天,都与灼明教授的关心和指点有着密切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与灼明教授几十年的交往,深感我与他有着很深的缘分。 这种缘分是建立在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热爱、深研和教学基础上 的。现在我们虽然都已进入暮年,但只要讲到《资本论》,我们还 是有很多话题。当然,在这方面,主要是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接触过《资本论》、60 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灼明教授对我的指引和 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正是灼明教授对我的指引和影 响,我才有无悔的今天。为了感谢灼明教授,在他 70 岁、80 岁和 85 岁华诞之际,我都分别写下贺诗和贺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6 年 12 月 19 日上午,经济学教研部召开了“综观经济理论研 讨会暨黄灼明教授专著出版座谈会”。此时恰逢他七十大寿,会上我 题诗和对联向灼明教授七十华诞表示了祝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灼明教授七十华诞贺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少年北大读书勤,励志耕耘五十春。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从南到北经磨砺,由北返南展宏图。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专攻经济多新著,哺育人才有恒心。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阔步昂首蹄自奋,今逢七十更精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灼明教授七十华诞贺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讲话声音洪亮打球活虎生龙谁信公属古稀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为人坦诚友善做事负责认真众祈君超期颐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6 年 10 月 28 日,经济学部召开了“黄灼明教授从教五十六周 年座谈会”,此期也是他八十大寿之期,会上我用他名字写了贺联 一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灼明教授八十华诞贺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灼见真知研经济成果丰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明理悟道育后学人才辈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1 年 11 月 6 日,在为黄灼明教授 85 岁祝寿时,我撰写了以下 贺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灼明教授八十五岁华诞贺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身正气无私无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满腹经纶有德有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3 年 11 月 10 日,为灼明教授 88 岁(米寿)写的贺联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灼明教授米寿贺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正气浩然维大众权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才华横溢著锦绣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几十年来我与他的友谊,我深感黄灼明教授是一位难得的良 师益友。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虽不像今日读硕士、博士的同志, 师从一位老师几年,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关系;但我们的关系要远远胜 过这种关系。这不仅在于我们一直都搞经济学,而且在于空间越来越 近。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东西,概括地说就 是他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说过,人是需要有一点 精神的。黄灼明教授的身上有许多可贵的精神,但最重要的是他昂扬 向上的精神。在我们相识的几十年时间内,他总是精神饱满,不断奋 斗。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疫情的肆虐,很多人,尤其是不少老人都 不堪其扰,有的人赔上了性命,有的人畏缩不前。但灼明教授却每天 坚持“听听”(广播、音乐)、“看看”(电视、书报、日记)、“走走”(在家中、校园)、写写(写该书),完成了 20 余万字的书 稿。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支撑,是不会有如此 精力的。黄灼明教授昂扬向上、刻苦学习、乐于奉献、勇于探索、敢 于批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精神都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灼明教授的《我的园丁人生》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的这本书,既不是个人传记,也不是理论成果的汇编。 它是以个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研究为主要线索,记叙介绍 他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和体会。此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记叙的事实,既在时间上跨度长,又在空间上跨度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教授出生于 1936 年 11 月,正是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44 年 6 月,日寇入侵他的家乡,疯狂烧杀掳掠,犯下了惨绝人寰的“三 社惨案”。日寇的残暴行径深深刺痛了灼明教授,正是这些挥之不去 的民族仇恨,使灼明教授从小立志要好好读书,不断进步,为国家、民族兴盛而奋斗。一直到今年,他已经 88 岁高龄,但对这些经历一直 有着清晰的记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的人生经历跨度之广是同类学者少有的,我在他七十大 寿赠送他的诗句就有“从南到北经磨砺,由北返南展缤纷”。他十七 岁从广东沿海城市江门市台山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60 年毕业后,分配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从事教学工作,历经 10 年,后又在湖 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工作 18 年,最终落叶归根回到广东。俗话说,成 就一个人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灼明教授从南到北,又从北 到南的几十年中,到过多少地方调查研究,见过周恩来总理、陈赓大 将、马寅初、陈岱孙等这样的大领导、大学者。这种时间跨度和空间 跨度不仅使灼明教授眼界开阔,胸怀博大,而且每临大事有静气,临 危不惧,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地应对许多事情。这是从其他一般书籍 中很难学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记叙的事实,既反映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优秀,也 记载了他几十年时期的不懈追求和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由于日寇对他家乡的侵略,他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小 年纪就确立了远大理想,将为民族复兴的重任担在肩上。在这样家 庭氛围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养成了少年老成的 性格,凭借每年考取第一名,他都能获得免费入学的资格,还当上了 每周一次升旗仪式上的唱歌指挥;多次参加讲故事和演讲比赛并在比 赛中获得第一名,还在家乡获得“小神童”美誉;中学时期因成绩优 异,当上了少年儿童队大队长、校学生会主席,还当上了县学联主 席。1955 年夏天,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成年进入北大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灼明教授一直追求进步, 无论学习和工作,无论在单位的专职工作,还是其他社会工作,如学会工作,他都十分认真负责,从不懈怠。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 茅,他的工作业绩一直十分突出,经常得到表扬和奖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 曲折。灼明教授也受到影响,经历了几次“人生冲击风波”,主要是 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冲击波、1959 年“反右倾运动”的 冲击波,还有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冲击波,对他冲击最 严重的是“文化大革命”。这些他都挺过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雨过天晴,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灼明教授都能正确理解和对 待,做到无怨无悔,迅速走出阴霾,抬头挺胸向前进,继续在教育科 研岗位上尽职尽责,培育人才,在学术研究上进行创新探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三)记叙的事实,既彰显了他为知识分子维权出力,还反映 了他为家乡维护基本农田立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灼明教授这本文集的《我人生历程的片段回忆》中,详细记录 了他依据中办〔2005〕9 号文件精神,助力离退休老教授保住评奖权利 的过程。这是灼明教授的非凡之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众所周知,2018 年 6 月的广东省委党校领导作出不给我校离退休 人员的科研成果评奖的决定。这一决定违反了中央〔2005〕9 号文件和 粤办〔2006〕2 号文件精神。因为这两个文件都明确规定:“离退休专 业技术人员在科研成果评审、著作出版等方面与在职人员一视同仁。 科技成果符合国家科技奖项标准的,应按规定程序申报。”中央和广 东省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党中央和广东省对各类人才的高度重视,对 我国教学科研事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因为人的知 识和创新观念需要积累,有的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才能较成熟。而当年 广东省委党校某些领导的错误决定既违反了中央和广东省的规定,也 违反了人才成长规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时灼明教授知道这一错误决定后,旋即向学校和省领导反映情况。因没有下文,灼明教授于 2018 年 9 月直接给中央党校时任常务副 校长何毅亭致信反映情况。何校长做了肯定批示,中央党校科研部复 函灼明教授,明确表示,离退休人员科研成果可以参加评奖。由于学 校没有及时改正错误的规定,灼明教授于 2019 年 1 月 5 日就此事专门 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信访局将此信转交省信访办,省信访办又将 信转到我校。此事才打上圆满的句号。灼明教授的此举维护和落实了 党中央和广东省关于离退休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权益,深得人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不仅如此,1997 年 11 月,他得知他家乡所在镇要占用农田建一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民们极力反对,准备上访。他凭借对中央关于 农业农村部门保护耕地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给村、镇乃至市领导打电 话,宣讲政策,反映了群众诉求,终于使农民需要保护的农田没有被 侵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一身正气,仗义执言,为广大知识分子维权和为家乡农 民保护耕地的义举,深得知情者的赞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四)记叙的事实,既反映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反映了 他对教师的尊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改革开放前,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在中国不受重视是尽人皆知 的事。尤其是十年动荡时期,从小学到大学,教师同样受到冲击, 被批被斗。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评价一个人的地位,在改革开放 前,就是官,“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就是“钱”。直到新时 代,教师的地位才逐步提高。然而,灼明教授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 喜爱教师这一职业,几十年来从未动摇过,甚至主动放弃仕途,专注 于一线教学。到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初心不改,说如果能选择来生 的话,他仍然选择做教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热爱教师职业,对自己的老师一直十分尊敬、爱戴、关 心。在这本文集中,他深情地写道:对每个人来说,回顾人生历程总 有一些永恒难忘的记忆和终生不灭的烙印,而这些记忆和烙印中的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许多多都与母校的深刻影响和精神传承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这本文集中,他深情地回忆了他的小学老师林锡兰先生。林老 师引导他做一个有爱心、善心、上进好学的学生,教他唱歌,当小指 挥和讲故事。从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他每次回乡都会去探望这 位老师,给予慰问和帮助。这位老师终生单身,到 90 年代末被一位老 学生接走赡养。灼明教授回乡还多方打听,但未联系上,对此他至今 深感遗憾。还回忆了台山一中的朱伯廉老师如何指点和鼓励他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让他从那时起就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本文集中,他写得最多的是北京大学的陈岱孙老师和他中学时期的黄标熊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6 年上半年,陈岱孙担任灼明教授的“经济学说史”课程老师,时隔六七十年,灼明教授还如此描述先生的授课:“他那极端负 责的认真态度和精炼语言,极强的讲课逻辑性,十分清晰的条理性, 时间掌握的精确性,还有那挺拔俊朗的九尺身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 的脑海中。”北大的马寅初校长对灼明教授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都影 响深远,灼明教授始终以他为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讲到他中学时期的黄标熊老师,灼明教授在文集中写道:“回顾 我的人生历程,自己和标熊先生的确很有缘分。早年是师生关系,又 是校友关系,后来又成为老同行和老朋友。他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 的益友,还是我的同行。”黄标熊老师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老师 的形象还常常浮现于他的脑海,曾经与老师梦中相遇。对老师的怀念 竟致于形诸梦端,这恐怕是极少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五)记叙的事实,体现了他既重视思想修养,又重视身体 锻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言:“人只不过是一 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 健康、快乐、满足感,既包括思想,又包括身体。灼明教授在这两个方面都十分注重。 首先,在思想方面,几十年来,他一直追求进步,从小学开始,积极要求入队、入团,在青年时代,即使遭遇“反右派”和“反右 倾”的风波,他仍然积极要求入党,历经考验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至今已整整 60 年矣。几十年来,他学习刻苦,做事认真。就从这本文 集来看,谁能相信这是一位将近期颐之年的老者写就?文集详细记录 了自他青少年时起许多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细节。1955 年,他进 入北京大学时,他的学生证以及发的小凳子的编号,他现在还能准确 写出。我想,他当年北大的同学没有几人能够如此。单单就这一点来 说,足以尽显灼明教授几十年时间的生活都极其认真、细致、勤勉。 他长期坚持写日记,才使他写作该文集有如此多的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喜读名人日记,因其真实,多年来我很喜欢读《曾国藩日 记》,曾国藩被有的历史学家称为“千古完人”,其弟子李鸿章评价 其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从曾国藩的个 人修养,即立德来看,他不愧是完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作为立德方面的完人,曾国藩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这得益于他老 师的教导,更得益于他自身德行的修养和操守。日记日记天天要记。 人是有惰性的,加之工作繁忙,其他各种诱惑极多,能排除这些,每 天(周)能记录一点东西的人实属不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没有看到过灼明教授的日记,但如果没有日记,他写不出这本 文集。文集虽然记录的是不少日常琐事,但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他积 极向上的思路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他不仅注意自己的思想修养,作为家中长者,受教育最多的成 员,他还制定了很好的家风:勤善为本德为纲,九条自律做奉献(奉 献精神也是马寅初校长强调的北大之精神,九条自律是讲诚信、讲 情义、讲感恩;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不偷懒,不骄傲,不贪 婪)。家规:对长辈要尊重,对同辈要宽厚,对后辈要扶持,对子女要开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除此之外,他十分注重锻炼身体,到现在每天起床前,要做 20 个俯卧撑。每天上下午坚持走路,与老同志交流一小时。所以他才有这 样好的身体和精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六)记叙的事实,既有他从南到北的活动身影,也有深厚的 学术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该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青少年时起,就是一个性格十 分开朗、活动能力很强的人。他在家乡读小学、初中、高中时,就担 任过不少学生干部职务,以至于做了他学生时代最大的地方官——县 学联主席。到北大读书至今,由于他心胸开阔,能团结人,很快都会 成为所到之处不同群体的中心。无论在湖南还是广东工作期间,他都 在多个学会任职。在湖南工作期间,面临多个部队院校合并的复杂局 面,当小单位运作几乎非他莫属时,他违背不愿为官的初衷,还是出 任了部队副师级的教研部主任的职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因其进入北大时,有一次参观北大校史馆,他萌发了毕业后立志 做一个经济学家的梦想,所以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学术,并在 学术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是深入进行了国防经济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灼明教授发现,我国的 国防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对国防形 势估计过于严重,在国防建设中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造成了许多的 失误和损失。1985 年,在灼明教授的全力推动下,全国成立了第一家 国防经济研究会,他任常务副会长。经过努力,1986 年在国防科技大 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任主编之一的《国防经济学概论》一书。该书获得 了湖南省首届政府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是综观经济学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世纪 90 年代初,灼明教授参与了由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发起的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先后担任了研究会 的副会长、常务副会长等职务。灼明教授对该学科的研究做出了巨大 贡献,最终成果就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综观经济 学研究》一书。该书获得了“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类首届优秀学术著 作”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是《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在读高中时期就接触了《资本论》,此后一直没有离开 过《资本论》。几十年来,围绕《资本论》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重 要观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灼明教授的可贵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通览灼明教授《我的园丁人生》一书,我深受感动。灼明教授直 到接近期颐之年,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公众利益,关心社会事 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规律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其能如此, 就在于数十年来,他始终被多种可贵的精神所支撑。具体而言,他身 上闪耀着以下几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昂扬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数十载春秋,灼明教授始终追求上进。自小学起,他便担任少先 队干部,中学时期更是荣任县学联主席。在跨越南北、历经风雨的数 十年中,尽管人生遭受过多次冲击,但他从未颓废,从未放弃理想, 总是努力学习,探索人生,不断进步。正是这样的执着与努力,铸就 了他今日沉稳、快乐、幸福的人生,并留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无所畏惧、维护正义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一生对当教师情有独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老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真正的 人就是要坚持真理,不求名利,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当灼明教授目睹广大离退休教授的科研成果评奖权益受到侵犯时,他毫不犹豫地挺 身而出,反复反映情况,甚至上书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 直至习近平总书记,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种义举,非一般人所 能及。只有像灼明教授一生献身教育,心怀忠肝义胆,无私无畏的 人,才能做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终身坚守教育岗位的灼明教授,并不满足于教书育人,传授已有 的知识。作为经济学教授,他深知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是在社会实 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学尤其如此。因此,他的教学生涯中,始终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进行开拓新的领域,创立了“国防经济 学”“综观经济学”,并对《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有着 许多独到的创见,才使他赢得了资深经济学教授和著名学者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四)严于律己、认真负责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几十年来,但凡与灼明教授共事的人都了解,灼明教授无论上 课、开会还是出差,从未误过时间,他总会提前到达。有人说,这个 习惯是他在部队生活中养成的。此话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完全正确, 我曾经观察那些长时间在部队生活的人,鲜少人做到这一点。在高 校、党校这些的高等学府担任教师,总免不了要承担合作写材料、编 纂文集、开展课题研究等任务。而灼明教授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职业素 养。他自幼便养成了严于律己的习惯,只要承诺的事情,都会认真负 责到底。所谓为人师表,他不仅在兢兢业业做学问,有真正的造诣, 更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灼明教授,正是这样一位令人 敬仰的学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五)宅心仁厚、团结友爱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教授心怀仁义、厚道之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尊重前 辈,宽厚同辈,扶持后辈,对子女开明,无论与同事、邻居、家里人还是亲友相处,都能维系十分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不少养生理论都 强调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因此,可以说人际和谐是他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支撑。然而,他的宽 容忍让并非没有原则。当涉及国家、民族大事,单位事业的发展,群 众的利益时,他也会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但对于个人私事,他却能 一再忍让,从未因私事与人结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六)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灼明教授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凡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觉 得他为人爽快,热情大方。凡需要他帮忙的事,他都会不遗余力予以 帮助;凡需要他帮助的人,他都会竭尽全力,鼎力相助。他曾在小学 时代主动帮助过离家出走的小男孩,也曾在休假回家探亲时将捡到的 钱包交还失主,失主写的感谢信还发表在《解放军报》上。此外,他 还曾先后给东北艾滋病村的孩子们捐款助医,为三所母校捐款助学, 为故乡文化馆捐款助建,并多次给受灾地区捐款捐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他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是如此,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时, 更是如此。几十年来,无论面对何种组织安排或协调工作关系,他 总是优先考虑组织需要,考虑群体中他人的需要。因此,在 50 多年 的教学生涯中,无论是在哈尔滨的哈军工、湖南的国防科技大学还是 广东省委党校,他都多次被荣获“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 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正是 他积极工作、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心底无私,但求奉献。在 2018 年 4 月,他更是办好了遗体无偿捐赠给中山医院的手续,愿在离世后,以 自己的遗体为医学科研和教学事业作出人生的最后一点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注:作者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二级教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的家庭简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是广东省台山人。台山过去为县,改革开放后改为县级市,是 全国的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1936 年 11 月 11 日,我 在台山县城台城镇济宁路 10 号出生。但我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填写为 1937 年 11 月 11 日,这是我父亲填写户口时登记错误之故。父亲逝世 后,事隔 10 多年,1988 年我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回到广州工作后,才 发现在他记载我们兄弟姊妹出生日期和时辰的红纸上,看到我的出生 日期是民国 25 年,即 1936 年。在我父亲留下的“出生记录簿”上, 登记我的名字为“黄灼铭,号铮義,民国 25 年出生”。后来上学时把“铭”字改为“明”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农村老家是现在的台山市台城镇华安管理区潮洋村。以前该村长期属于台山三八镇,不久前三八镇撤销后划归了台城镇。我的家 庭是个普通的劳动之家,太祖父很早被当猪仔卖到美国做劳工,祖父 兄弟中除最小的弟弟外,均先后到美国谋生。我祖父黄传泽,原在美 国旧金山当劳工(先是修铁路,后是做矿工),后因工伤致残由台山 同乡会资助回国。1938 年底,日本飞机轰炸台城时,炸弹就在我家附 近落下,祖父躲避不及,脚部被弹片打伤,后在日寇占领台山时,被 日伪军用刺刀杀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外公外婆因在台山老家谋生困难,很早带着全家长期闯荡东南 亚,最后从菲律宾回国。外祖父是一个木匠,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早年曾跟随孙中山闹革命,在海外协助孙中山筹款支持革命, 回国后继续做他的木工活,先在台山做,后带着小儿子(我的二舅) 到广州谋生,住在广州西湖路大马站陈家大杂院,日家占领广州后, 因大马站及其附近有抗日活动,后遭到日伪军封锁围困,最后活活 饿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祖父奶奶没有生育,父亲黄礼瑞(1911 年 8 月 16 日出生)是 领养的独子。据父亲和村里老人讲,他是被劫匪卖到台山的,其生身 父母至今也不得而知。我外公外婆育有二子(陈明光、陈明生)二女(陈美风、陈美珍)。陈美风(1911 年 7 月 10 日出生)是我的母亲, 排行老大。父亲与母亲结婚后育有四子一女(黄灼明、黄灼章、黄灼 宽、黄灼超、黄仪恩)。父亲因家境贫穷,只读过几年小学,后去当 学徒。他与母亲结婚后,在外公支持下,从事小商兼小手工业经营。 在我的记忆里,小店铺主要是经营低档的陶瓷器,卖木柴木炭和手工 业编织等产品。在外公的影响下,父母亲均成为热诚的基督教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 1960 年 9 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俗 称哈军工)从事教学工作,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北大哲学系进修两年 的靳桂兰,1964 年确定了恋人关系,并在当年订了婚。我订婚不久便 到红九连当兵锻炼半年,1965 年上半年回来,同年 7 月 24 日在军工 八一大楼举行了茶话会式的简单婚礼。婚后育有二子(黄东松、黄东 柏),大儿子黄东松和王洪于 1998 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黄煜 茗、王烁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老二黄灼章(男),生于 1938 年 3 月 10 日,1968 年 1 月和余凤 娇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一子(黄慧媛、黄东胜)。黄东胜于 1997 年和 李家女结婚,婚后育有一子(黄朝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老三黄灼宽(男),生于 1944 年 5 月 6 日(旧历),1971 年 5 月 1 日和陈艳秋结婚,婚后育有一子(黄东青)。黄东青于 2004 年 10 月 10 日和彭璐结婚,婚后育有一子(黄英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老四黄仪恩(女),生于 1949 年 10 月 20 日,1975 年 4 月 10 日和 李裕荣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一子(李丽红、李伟才)。李丽红于 2004 年 4 月 23 日和云天林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云浩、云霏)。李伟 才于 2006 年 6 月 1 日和朱丽慈结婚,婚后育有一女(李嘉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老五黄灼超(男),生于 1956 年 1 月 26 日,1993 年 2 月和林萍 结婚,婚后育有一女(黄文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以上的家庭成员中,黄灼明、黄灼宽、陈艳秋 3 人是具有 50 多 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们既是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 章”获得者,又是具有 20 多年军龄的老转业军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根小扁担 赤脚进北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对每个人来说,回顾人生历程之时总有一些记忆和终生不灭的烙 印,而这记忆和烙印中的许多方面都与母校的深刻影响和精神传承有 着莫大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1943 年到 1960 年十七年的求学之路,我主要在三所学校学习: 台山培英(小学和初中),台山一中(高中),北京大学。在读小学 的时候我就知道台山的最高学府是台山一中,广东的最高学府是中山 大学,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它们都是我向往的求学圣地。 1952 年我如愿考上了台山一中。三年的高中学习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和烙印,许多学校领导、老师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就像永不消逝的 电波伴随我的一生。高中二年级时,在时任校长朱伯廉的指点和鼓励 下,我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后来才得知朱校长留学日本时曾 听过著名《资本论》专家河上肇的课),从此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正是台中的培养和引导,使我明确了报考的专业方向,并为最 终考取北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夏天,我高中毕业时,全县有一个留学苏联的指标,县里 有关部门的意向是留给我(当时我是台山一中学生会主席、县学联主 席和连年的三好学生、三好团员),要求我先到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两 年俄语,初步达到口语熟练,再到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六年物理。我 和家里商量,感到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自己又是老大,需要早点毕业出来工作,帮助家庭维持生计,因而谢绝了这个保送,表示还是参加 全国统一考试。在这之后不久,大连海军工程学院派了一个团级干部 来一中招几个保送生,我是其中之一。总共 6 人集中到江门市医院进 行体检,结果因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被淘汰了(6 人中淘汰了 3 人)。 最后,我就在江门考试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那时,我对于高考自信 心很足,在报志愿时,前面 3 个志愿都是北大。第一、第二志愿填了 北大经济系,第三志愿填了北大哲学系。结果 1955 年 8 月 20 日接到 了北大经济系的入学通知书。当我看到北京大学的名字时,高兴得跳 了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 8 月 23 日上午,我离开台城北上,当时除外婆父母弟妹 外,还有村里的亲戚和街上的邻居都来送行,场面令人感动。中午坐 车到了台山新昌码头。晚上 8 点下船,这船叫花尾船,它由小火轮拖 着前进,船上一人一个铺位,可以睡觉,相当舒服。24 号上午 9 点半 到达大沙头码头。我们台山考上北方地区院校的学生集中到广州华南 师范学院附中(今为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报到,办理有关北上手 续。因我家庭经济困难,被批准免费乘车赴京。遵照安排,我们赴京 的学生在广州华南师范学院附中停留两天,我在这两天里,先后看望 了在广州的舅舅一家、干妈一家和几位在广州的同学。8 月 27 日下午 7 时,我们坐上了粤汉—京汉铁路从广州出发赴京的列车,31 号早上 顺利到达北京,很快就走进了渴望已久的北大校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想当年,我是一个穷大学生。离开台城时,是用一根小扁担, 挑着个帆布袋、一个小藤箱和一只小水桶上路的,就这样用小扁担挑 着简单的行李上了免费的火车。帆布袋装着在家冬天盖的棉被和一张 折叠草席子,小藤箱装着一些衣服、日记本、笔记本、高中毕业时的 一些证件和少量日用品。1955 年尚无武汉长江大桥,京广线不能直 通,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在武昌下车坐船过江到汉口站转车,就在汉口 候车的时间里,由于要等上好几个小时,天气又热,很多广东学生便打开席子躺下休息,我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唯一的一双亲戚送的“回 力牌”新胶鞋被小偷偷走了,只好赤着双脚挑着行李走进北大校园。 当时,经济系接待新生的同志见此情况,二话未说便马上弄了一双新 鞋给我穿上。不久,便领到一枚北大校徽(号码为 11899),还拿到了 一个小凳子(号码为 4-1-3274)。从此便开始了北大五年的大学生活(经济系 55 级属于第一批实行文科五年制的班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9 月 10 日,在大饭厅举行迎新大会,共有 2000 多名新同学和老同学代表参加。在大会上,马寅初校长、苏联顾问、江隆基副校长、 周培原教务长分别讲了话。马寅初校长在讲话中,一度跷起了大拇指 对我们新同学说:你们高考的成绩平均分数都在 80 分以上,是全国 最高的。后来我按学号 5512027 查看了自己的考试成绩是 88 分。过了 几天,北大党委委员、专职团委书记胡启立代表校团委向我们 55 级新 生提出了两个口号:“向副博士进军”;“为祖国工作 50 年”(完整 的提法是“毕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50 年”)。第一个口号,后来在“反右派”运动时遭到了批判而告废弃,我们便成了没有学位的一代。第二个口号,则一直铭刻于心,成为我力争实现的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北大校园里,我感到处处有温暖。当年冬天来到之前,学校补 助了我一套棉衣。在校 5 年,全部可以靠助学金维持日常生活,每个 月 15.5 元(其中伙食费 12.5 元,零用钱 3 元),每月在伙食费中省 下 1—2 元供买文具之用。《资本论》是经济学科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一套 3 本。我买不起,但可以借读 5 年。在 5 年中,我做了上万张的 读书卡片。在班级里,同学们对我这个穷学生也关怀备至。我的一身 穿戴几乎都是同学赠送的,有的送上衣,有的送裤子(短裤和长裤都 有),有的送鞋子和袜子,有的送脸盆和毛巾等,令我十分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后,我要交代一下从家乡北上时带的几件“宝贝”——帆布 袋、小藤箱、小水桶和小扁担的命运:帆布袋一直陪着我毕业后带到 哈尔滨的工作岗位,1970 年“军工”南迁长沙时,我把它装上皮大衣、皮帽子留在哈尔滨送给妻弟了;小藤箱用了几年,未到毕业便坏 了,只好当垃圾了;小水桶用了 1 年多后,桶耳断了,也只好改用脸 盆了;至于小扁担,则在我离开北京前的一个晚上,偷偷把它沉入了 未名湖,留给北大作最后的纪念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0 年 3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北大第一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何谓北大第一课?这是新生入学后所上的最重要的一课。此课叫 做校史教育课,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 9 月份。我所在班级于 1955 年 9 月份开学后,安排在 9 月末到北京沙滩原北大旧址红楼参观校史展 览,并参加 10 月 1 日天安门的国庆游行和晚上的大联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京大学创办于 1898 年,初名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 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 1912 年改为现名,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1952 年全国大学院系进行调 整,北大从沙滩红楼迁到燕园,从此,“一塔湖图”就成了北大的标 志,塔是博雅塔,湖是未名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大校史馆前身是北大档案馆(室),有校史展览,但比较简 单,不够完整、系统。真正形成规模的校史馆,是 1998 年百年大庆 奠基、2001 年 9 月落成、2002 年 5 月 4 日正式开放的校史馆。该馆坐 落在燕园校区西校门内荷花池畔,共有三层,首层在地上,两层在地 下,建筑面积有 3100 平方米。2005 年,我回北大参加班级入学 50 周 年聚会,专程再去重温校史。首层为“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展出 了北大历史上 217 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教育 家的生平简介及照片。地下两层为主展厅,设有北大百年校史陈列(共划分为九个历史时期),有图片、图表 800 余幅,实物展出 400 余 件,展线有 400 余米长。在校史馆首层入口处,有燕园铜雕,铜雕两侧镶嵌着十六个立体大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这是北大的优良传统,也是历史铸就的北大校风、北大 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 年是北大 120 周年大庆,校史馆又有所充实。比如,在北大 英杰名单中细分为 8 个方面,其中:1、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早期 革命家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张太雷、高君宇、何 孟雄、范鸿劼、黄日葵、孙炳文、钱壮飞等 10 人,2、诺贝尔奖获得 者有李政道、杨振宁、屠呦呦等 3 人;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 者有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王忠诚、徐 光宽、于敏、屠呦呦等 10 人;4、科学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有孙家 鼐、林纾、严复、蔡元培、梁启超、陈垣、章士钊、鲁迅、马寅初、 马叙伦、熊十力、蒋梦麟、钱玄同、李四光、翁文灏、许德珩、陈寅 恪、刘半农、胡适、汤用彤、范文澜、梁漱溟、潘梓年、叶圣陶、冯 友兰、林语堂、金岳霖、钱穆、徐悲鸿、嵇文甫、沈雁冰、傅斯年、 朱光潜、杨石先、吴有训、陈翰笙、罗家伦、徐志摩、曹靖华、叶企 孙、朱自清、郑振铎、黄鸣龙、翦伯赞、谢家荣、杨晦、郑天挺、闻 一多、曾昭抡、游国恩、王力、向达、吴朝仁、何作霖、陈岱孙、林 振纲、林巧稚、许杰、俞大绂、梁思成、蔡方荫、魏建功、冯定、江 潭涵、孙国华、沈从文、周培源、赵忠尧、梁实秋、傅鹰、林镕、黄 汲清、裴文中、冯至、江隆基、郑昕、冼星海、尹达、张大煜、吴大 猷、丁声树、千家驹、吴晗、艾思奇、傅承义、华罗庚、张文裕、王 竹溪、季羡林、何其芳、钱伟长、段学复、马大猷、张宗燧、吴仲 华、胡绳等 188 人;5、北大教师和校友中的烈士名单有李大钊、邓中 夏、闻一多、张太雷、钱壮飞等 100 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校史教育中,我的最大收获有两个方面:一是“五四”精神的 感召,另是北大名人的感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 8 月,我从南海之滨的台山县城来到了湖光塔影的北大校园。在参观校史展览中,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五四”精神光彩照世。北大是我国“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旗手,在校史里,1919 年 “五四”之前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传播和 1919 年 5 月 4 日当天的 爱国激昂斗争场面,有关资料和实物十分丰富。1915 年 9 月,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 1 号改名为《新青年》), 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猛烈进攻,这标志着新文化 运动的开始。1917 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到北大当教授,《新 青年》编辑部迁到了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的主体是两部分人,一是进步教 授,一是进步学生。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大都是北大人,陈独秀、李 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傅斯年、罗 家伦、段锡明、许德珩、周炳琳等代表“五四”学生运动,两股力量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意义上讲科学、讲民主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当年,巴黎和会后,我国作为战胜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待 遇,战败国所占领的青岛居然被转给了日本,使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 了极大的伤害,于是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学生们自发地走上街头示威 抗议,喊出了“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些活生生的教材, 使当时刚刚踏进北大校园的我,深受教育和感动,在我的心灵里,从此深深地扎下了“爱国为先,报国为大”的爱国情怀与志向。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就 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要全面、完整实现这八字目标, 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奋斗,如同接力棒,一代又一代传递下 去。我们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必须高举“五四”精神 的伟大旗帜。长期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高举这面旗帜奋斗不止,真 正的共产党人更是这支奋斗队伍中的先锋战士。可以预见,全面、完 整实现“五四”精神核心内容之时,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我们现代共产党人一定要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自己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大名人对我们学子的感化,是指他们的治学之道,即“勤奋、 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字对学子的潜移默化影响。北大向来有“科 学家摇篮”之称,作为科学家,就是要力求做到这八个字。在北大学 习的五年里,我有幸得到了许多名人的指点和教诲,其中对我直接影 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北大老校长马寅初教授,一是北大经济系老 主任陈岱孙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北京的第一个冬天,身体有点不适应,手脚长了冻疮,又疼又 痒。记得放寒假前的一天,马寅初老校长在未名湖的临湖轩(校长办 公室)接见了我们全班,他讲了许多自己的治学之道和养生之道。在 治学之道中他反复强调“严、实、真”三个字。在养生之道中他反复 强调运动健身的道理,还具体讲了天天洗冷水澡和经常登山运动的做 法和好处。我从此坚持天天进行冷水锻炼,并经常在节假日去徒步旅 行或进行登山活动,第二年就消灭了冻疮,也很少感冒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7 年 4 月 27 日下午,我们聚集在北大的大饭厅,聆听马校长 关于人口问题的铿锵有力的长篇演讲,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地刻 在我的脑海中。马老在我心目中最深刻的形象,就是一位追求真知 的硬骨头学者。他对我们说:“言人之所言,那是很容易;言人之所 欲言,就太不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所欲 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这是马老终身奉行的信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6 年,经济系老主任陈岱孙教授担任我们班“经济学说史”的 课程。他那极端负责的认真态度和精练的语言,还有他那挺直硬朗的 身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陈老治学上的严谨,人品学品 的高尚,在经济学界是有口皆碑的。每次我提出问题请教,他都耐心 答疑和提示,对我们晚辈总是热情地鼓励和帮助。我走上工作岗位以 后,每次去信请教,总是很快(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有亲笔回信, 有时他还主动嘱咐系里其他负责同志邮来参考资料,或请有关老师就 某具体问题作出答复。1981 年,他在送给我的《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新著的封面上,写上“灼明同学惠正”六个字,由此可见一个 真正大学者的谦虚精神和风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世纪同龄人陈老从教 70 年,被人称为“六代祖师爷”,培养了一 代又一代的北大和清华学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与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 1997 年 7 月 27 日逝世后,国家领导人和同行 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当之无愧的。陈老一生淡泊名利,甘为 人梯,勤奋谦虚,追求完美。他对我讲过,写文章首先是为了求得自 我理解,发表出去只不过是副产品。他一生坚持的观点始终如一,不 人云亦云,更不受风潮左右。他一再强调,当教员首先应该是个老实 人,教员出口之言必须是真话实话。先生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 响了历代学子。陈老先生说:“有生之年,我只做一件事,就是一直 在学校教书。”我以陈老先生为榜样,也在学校教了一辈子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大的熏陶,生活的实践,使我逐步形成了自己人生价值的信 条——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对人类做出大小不等的奉献中,使自我的 生命得以延续。因此,对个人的评价,不是看他的官位多高,也不是 看他的钱袋多大,而是看他为人民为社会进步的贡献大小。要实践 这种价值观,有志者必须戒懒、戒骄和戒贪,争取在有限的人生岁 月里,为国家、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多做点实事好事,做一个“人生无 悔”的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0 年 5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感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 周年。百年前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这场运 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发生于民族危难之 际,既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又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 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 8 月,我从南海之滨的台山县城来到了湖光塔影的北大 校园。进入北大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其中最突出之处就是 “五四”精神光彩照世。北大是我国“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旗手,在 校史馆里,1919 年“五四”之前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传播和 1919 年 5 月 4 日当天的爱国激昂斗争场面,有关资料和实物十分丰富。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 1 号改 名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猛烈进 攻,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 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 秀到北大当教授,《新青年》编辑部迁到了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 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的主体是两 部分人,一是进步教授,一是进步学生。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大都是 北大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代表“五四”新文 化运动;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明、许德珩、周炳琳等代表“五四”学生运动,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意义上讲科学、讲民主 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当年,巴黎和会后,我国作为战胜国没有 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战败国所占领的青岛居然被转给了日本,使中 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学生们自 发地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喊出了“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 些活生生的教材,使当时刚刚踏进北大校园的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在我的心灵里,从此深深地扎下了“爱国为先,报国为大”的爱国情 怀与志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众所周知,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 其核心内容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要全面、完整实现这 八个字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奋斗,如同接力棒,一 代又一代传递下去。我们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必须高 举“五四”精神的伟大旗帜。长期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高举这面旗 帜奋斗不止,真正的共产党人更是这支奋斗队伍中的先锋战士。可以 预见,全面、完整实现“五四”精神核心内容之时,就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之日。我们现代共产党人定要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自 己的贡献。我作为共产党人的一员,尽管已退休多年,但还要坚持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和研究工作,争取在有生之年,为振兴中华 多做点实事好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9 年 4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从北大到军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时间如流,北大五年的大学生活一晃就到了结束时候。1960 年上 半年,毕业论文一交,毕业鉴定一做,就预示着大学毕业了。1960 年 7 月 31 日上午,全校毕业班举行毕业典礼,该年毕业生共有 1200 多 人。会上有陆平校长、学生代表、老师代表讲话。陆平校长对我们毕 业生的临别赠言是:“不断革命,艰苦奋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0 年 8 月 20 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高校应届毕业 生报告会,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作了报告,中途周恩来总理来到会上 与大家见面,其时大家长时间热烈鼓掌。彭真市长对我们毕业生的临 别赠言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0 年 8 月 16 日,我所在的经济系 55 级毕业分配方案正式下 达,因政治原因,30 人中只有 25 人能按时毕业,25 人中,除 3 人留 校当助教外,其余 22 人另外分配。其中有 2 个名额分到部队。当时, 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分到部队系统,因为我在高中毕业时已因身体 不合格被部队院校淘汰出局,心里早就认为今生与部队无缘。不料, 系里领导宣布两个部队名额就有我一个,另一个是调干党员。由于该 调干党员已结婚,家在北京,所以他直接分到北京的部队院校,而我 则要到总政治部报到。其时,我认为会在总政治部任职。未想到在 9 月 28 日上午,总政治部通知我带领北大分配到军事工程学院的同学连 自己共 11 人,于 10 月初到哈尔滨报到。其中,经济系 1 人,数力系 5人,物理系 1 人,无线电系 2 人,化学系 2 人。29 日,我召集大家开 碰头会商量出发和购买火车票事宜,大家一致认为,要在北京过国庆 节,最后一次参加天安门的国庆大游行。10 月 2 日上午 8 点 50 分,我 们 11 人乘坐去哈尔滨的火车离开北京,3 日上午 6 点 50 分到达哈尔滨 车站,我随即带领大家到文庙街军工大院报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鉴于军工是绝密单位,我们对它毫不知情。报到后即编入从全 国各个大学分配来的毕业生组成的助教队(有 100 多人),学院有关 部门介绍军工概况,安排时间学习有关军事常识,进行简单的军事训 练,时间为半个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军工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军事工 程学院”、“军工学院”或“军工”。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文 革”以后,人们开始在其前面冠以“哈尔滨”,称之为“哈军工”。 几十年下来,相沿成俗,“哈军工”逐渐成为官方文件、领导讲话和 报端文字中的公开称谓。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来没有“哈尔滨 军事工程学院”这一称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过简单的军训之后,助教队开始进行具体单位的分配。10 月 20 日正式通知我到院政治部政治教研室工作。21 日上午,我到政治教研 室报到,沙克主任(大校)、孙质夫副主任(上校)接见了我,简单 介绍了教研室概况。原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教研室,号称 108 人,内分 哲学、经济学、党史三个大组,另加一个资料室。当时,黑龙江省公 认军工的马克思主义教研队伍的实力是全省最雄厚的。因此,沙克主 任兼任了黑龙江省社联主席和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黑龙江省的有 关学会均由军工有关学科的主任教员(相当于教授级别)主持工作。 我被分配到经济学组工作,组长是龙飞虹中校主任教员,他同时兼任 黑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从此,我就开始了终身从教的园丁人生(在 军工—国防科技大学任教 28 年,1988 年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任教 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军工只开办了 17 年,早已被历史赋予了深刻而特定的内涵,定格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它是国之瑰宝、军之利剑,是中国一个永远的传 奇。由于军工在我国我军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今 天有必要对它的成立和历史沿革作一个回顾和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军工的成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中国应 该建立一所综合型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大学,专门培养高级军事技术 人才,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周恩来总理和陈赓生前曾多次说起 过“斯大林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2 年,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和副总参谋长粟裕在周恩来的支持 下,于 3 月 18 日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 院的报告》。1952 年 6 月 23 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接见从朝鲜回来 的陈赓,朱德和彭德怀也在座。毛泽东对陈赓说:“为了适应现代化 战争,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必要建立一所高等军事技 术学院,培养技术军官。这次调你陈赓回来,就是要你创建这所高等 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我们商量了,由你来当这个院长兼政委。”陈赓 听了表示有点为难。周恩来见此对陈赓说:“你住过黄埔军校、办过 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要是干不了,别人连你这点经 验也没有啊!”随后毛泽东站起来握着陈赓的手说:“俗话说,千兵 易得,良将难求。我看,你这良将就知难而进吧!”陈赓即时响亮回 答:“请主席放心,请总理、总司令、副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 务!”同天,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成立军事工程学院,选 址哈尔滨。命令发布不久,成立了由陈赓主持的军工筹备委员会。9 月 5 日,周恩来主持,有军委和政务院各部门的主管参加的联席会议,统 筹协调支持军工的建设。会后不久,陈赓在周总理支持下,通过高教 部从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南大、武大等名校选调一批教授专家进入军工。另由于军工是苏联支援中国的 156 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 一,所以苏联方面派了顾问团来华协助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陈赓从 1952 年 6 月 23 日接受任命开始,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便在 哈尔滨建立起有几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军事工程学院,1953 年 9 月 1 日正式开学。该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番号为 103 部队(此前南京刘 伯承当院长的军事学院番号为 101 部队,北京罗荣桓当院长的政治学 院番号为 102 部队)。这个大学建校速度可谓世界上的一大传奇。正 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来学院参观时称赞说:“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 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来这一所完整的、综合性军事技术学院,在世 界上也是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军工开学前夕,1953 年 5 月 1 日劳动节,毛泽东对陈赓说, 希望把军工办成第二个黄埔军校。7 月 1 日下午,陈赓请毛主席给军 工学报题写名字,毛主席就写了“工学”二字,并说:南京军事学院 报纸,我给他们起了“军学”二字,你们的报纸就叫“工学”吧。8 月 26 日,毛泽东给军工颁发了《训词》。其中明确指出:“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的意 义。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 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 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 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 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 概,这在你们的学院,是和全军一样,必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可忘 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军工的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军工在 1953 年成立到 1955 年已初具规模。当时主要是按常规兵 种设置,共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 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 1960 年增设防化系。此外,1955 年陈赓大将陪同越南武元甲大将访问 军工后,增设了越南班(对外称湖南队),为越南培养了一批军事工 程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9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军工学院的培养目标改为培养研究、设 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 针。尖端专业是指与“两弹一星”有关的专业。1960 年开始先后分 出六个院校。“军工六校”是指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 院、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解放军防化工程指挥学院、哈 尔滨工程大学和以“两弹一星”主体为核心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因 此,人们称“军工”是中国国防科技院校的孵化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国防科技大学是“军工”主要的继承者。1978 年,原已集体转业 的长沙工学院在邓小平直接关怀下,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 技术大学。1978 年 6 月 6 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下文(国发 1978 年 110 号文),从 1978 年 10 月 1 日起国防科技大学重归部队序列。 1999 年 6 月 18 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长沙炮兵学院、长 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组建成新的国防科 技大学,升格为大军区级单位,直属中央军委管辖。2017 年,中央军 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国防科技大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以及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组,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 京、武汉、合肥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 211 工程、985 工程、双一流、军队“2110 工 程”,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全国首批试点办研 究生院的院校。据 2017 年 12 月学校官网信息的显示,学校有学科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 8 个 学科门类。有 17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 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 点,33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 5 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5 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现在,学校建有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 个国防 科技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 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4 个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 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建有 2 个科研公共服务中 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 2 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目前,学校有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 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 200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28 人,国家级人才人选 170 余人),博士生导师 537 人,硕士生导师 1494 人,国家级创新团队 11 个,2012 年学校高性能计算机创新团队荣 获首批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 点典型。此外,学校还设有“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因为钱学森是军 工学子的榜样和偶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三、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军工的重视和关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军工创办和发展过程中,除了毛泽东亲自命名、题写“工学” 和颁发《训词》外,历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军工都高度重视和 关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军工六校”分开之前,先后来军工考察的中央领导人有周恩 来、邓小平、彭真、董必武、邓子恢、谭震林、李富春、陆定一、 薄一波、杨尚昆等;在十位元帅中,有 8 个来过,即朱德、彭德怀、 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有的元帅甚至来过多 次;在十位开国大将中,有 5 位来过,即罗瑞卿、粟裕、黄克诚、谭 政、许光达;至于来过军工的开国上将有 17 位之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3 年 8 月 28 日,江泽民在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建校 50 周年 前夕到国防科技大学视察,为学校题写了“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校训,并出席了 50 周年庆祝大会。2004 年 2 月 16 日又再一次视察了 国防科技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7 年 4 月,胡锦涛对国防科技大学新一代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功表示祝贺并作出重要批示,勉励学校进一步增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的信心和勇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 批核心技术,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3 年 11 月 5 日,习近平到国防科技大学视察,并检阅了干部和 学员方队,接见了学校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正高职专业干部。2017 年 7 月 19 日,习主席在北京向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并颁发《训词》。《训词》提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 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 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四、军工功勋彪炳千秋 军工精神名垂青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军工是我国国防建设史上的一块永恒的丰碑。它的创建标志着我 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为我军现代化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它的功勋和精神永垂青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文革”之前,军工毕业学生有 16000 多人。“文革”之后, 据不完全统计,“军工六校”毕业的学生有数十万人之众。在这些学 生之中,走出了 300 多位将军,数十位两院院士,还有上百位省部级 以上的领导干部,并出了一位正国级的国家领导人(军工导弹工程系 第 11 期学员俞正声)。至于科研成果更是无比辉煌,其中的“天河巨 型计算机”曾一度震惊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军工及其继承者“军工六校”之所以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和创 造出辉煌的科研成果,关键在于它树立起并延续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就是“军工精神”。这个“军工精神”的第一源泉就是“军工 之父”陈赓大将的言传身教。何谓“军工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十个 字:报国、拼搏、奉献、求实、创新。详细一点就是五句话:终生不 渝的报国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科学严 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今生有幸,1960 年北大毕业后分配到“军工—国防科大”从事 教育工作有 28 年之久。28 年的岁月,在这个部队的大熔炉里备受教 育、经受磨炼,贡献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1984 年 11 月,在校首 届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大会上,我受到了表彰,并授予了“教书育人先 进个人”称号(见 1953—1993 年《国防科技大学校史》第 342 页)。 回想起来,倍感欣慰和自豪。在 28 年任教的过程中,我深感陈赓的 教育思想很有特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不可多得的将军教育家。在“军工—国防科技大学”建校 50 周年的时候,我写了《陈赓教育思想 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一文(收入《黄灼明文选》第 269—273 页,可供 参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 25, 25);">2020 年 10 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入党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今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红船击水千重浪,忆百年峥 嵘岁月,令人心潮澎湃。作为党的一员,很自然就联想到自己入党的 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9 年下半年,我正在台山培英小学读六年级,未想到 11 月就 迎来了台山解放。1950 年春,我从培英小学升入培英初中,开始了新 的学习生活。刚进入初中不久,1950 年 6 月 1 日参加了新民主主义少 年儿童队(后改为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上了 大队长。初中第一学期暑假参加了当时台山县团委组织的青年学园活 动,主要学习社会发展史。这一学期,在学校还评上了学业操行优良 学生(相当于后来的三好学生),学校安排评上优良的学生与校长、 教导主任等领导照了相。其时,我心里暗下决心,要争取 1951 年加入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果然,在 1951 年 5 月 4 日,我被批准加入了青年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入团介绍人是团支部委员伍娉娉和吕子瑜。入团后,先担任了团 支部的少儿队委员,不久,通过竞选当上了学生会主席。这个时候, 我已萌发了争取在高中毕业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2 年春,因为全国取消了春季招生,我因学习成绩优秀而提前 半年毕业。1952 年秋天,我如愿考上了台山的最高学府——台山一 中。在台一中三年高中学习期间,由于刻苦努力,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三好团员,还先后担任了台山一中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和县 学联主席。在 1955 年上半年,我向时任中共台山县委委员、专职台山 县共青团团委书记黄德赐同志口头提出申请加入党的愿望,当时由于 年龄不到,黄书记不批准。上世纪 90 年代,我得悉黄德赐同志在暨南 大学总务长的岗位上离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 9 月,我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一方面刻苦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学问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校内的学生工作,先后 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系学生会副主席和校团委组织部兼职干事等, 还做过外国留学生辅导员。1957 年 2 月 6 日,我向班上党支部提交了 一份入党申请书。不久,党支部组织委员宋积夫同志找我谈话,充分 肯定了我的进步要求,并说党支部已把我列入发展对象进行考察,希 望不要急躁,好好努力就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8 年 11 月,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了“北大、人大综合社会调 查团”。该团成员由两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骨干和少量高年级学生骨 干(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共 168 人,两校的主要社会科学专 业(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中文、社科等)都有人参加, 团长是当时的北大副校长邹鲁风同志,秘书长是当时人大科研处处 长张廷霄同志,下设三个分团,分别到河北一个县(嵩城)和河南两 个县(信阳、鲁山),进行为期半年(1958 年 12 月—1959 年 5 月) 的“三结合”式的调研,即工作、调查、劳动相结合的调研活动。目 的是直接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和材料,总结人民公社、“大跃进” 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班属高年级本科班,共抽出 6 人由党支部书 记带领参加,除我之外,其他五位是:党支部书记矫左羽,党支部委 员张羽,还有王洛林、吕律平、王永治。我分配到河南许昌专区鲁山 县工作。在调查团工作期间,由于我工作、调查、劳动都比较积极和 认真,写了一些质量较好的调查材料和调研报告,得到分团和小组的 多次表扬。1959 年春节期间,我第二次正式写了入党申请报告,并填写了申请表,介绍人是张羽(我们班党支部委员,最后在鞍钢党委书 记岗位上离休)和马亚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调干党员,最后 在黑龙江省劳动局局长岗位上离休)。本来以为这次可以解决组织问 题了。不料,在 1959 年下半年,开展了“反右倾运动”,调查团被打 成了“右倾机会主义”集团。全团集中起来进行整风,接受批判和教 育。这样一来,我的入党申请只能作废,也就宣告北大入党无望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0 年 9 月北大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俗称“哈军工”),成了我争取入党的新起点。进入军工后,我一面 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创下良好的成绩;一面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己 的思想水平,在争取入党的道路上继续努力。1961 年 1 月,军委办公 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全军开展了“两 忆三查”运动,“两忆”是忆阶级苦、忆民族苦,“三查”是查立 场、查斗志、查工作,运用“两忆三查”的方法,对广大干部战士进 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促进干部战士的思想革命化。当时军 工把“两忆三查”运动和整风教改结合起来。1961 年 2 月 13 日,即 在进入军工四个多月后,我给教研室党支部写了入党申请书和决心书 (第 3 次书面申请),说明自己在这次运动中所受到的教育和再一次提 出申请入党的愿望。同年,11 月 22 日,即在我进入军工工作一年多 之后,其时我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多次嘉奖表扬并评为政治部先进工作 者,我又一次向教研室党支部写了入党申请书和决心书(第 4 次书面 申请)。在这两次写了入党申请书之后,党支部组织委员王墨村同志 和党小组组长李新生同志分别与我谈了话,主要是希望我不要急躁, 只要好好工作,不要自满,再接再厉,做出成绩,组织问题是会解决 的。在谈话过程中,无意中透露出教研室还有两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 老同志的组织问题尚未解决。我意识到要等他们两位先解决再轮到自己。在这之后,我就耐心等待,不那么焦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3 年 7 月,我休探亲假回广东台山看望父母亲和弟妹们。在台城休假期间,偶然在路上拾到一个钱包,归还了失主。后来失主打听 到我单位的通信地址,主动给我们单位写了一封感谢信。院政治部把 此信转给了解放军报。该报在 10 月 15 日读者来信栏目刊登了这一群 众表扬信。10 月 25 日学院学报“工学”加上按语转载。不久,在教研 室的全体会议上,领导提出了表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3 年 11 月 4 日,党支部组织委员正式给了我“入党申请表”。 11 月 7 日,我把填好的“入党申请表”送回党支部。1964 年 2 月 17 日 下午,党支部开会讨论我的入党申请。我的入党介绍人:一位是柳定 华(教研组组长,9 年党龄),另一位是王景阳(教研室教员,12 年 党龄)。他们谈了对我到军工以来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的评价,认为 我已经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最后,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我的入党 申请。院政治部党总支于 4 月 27 日正式批准了我的入党申请。这天 就宣告我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是我政治生命的新起点。事实证明, 我超越了两位老同志先解决了组织问题,原先的“等待”想法是错误 的。从此以后,我的努力目标是争取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4 年 4 月 27 日是我终生不忘的日子,它标志着我历时 9 年前后 6 次(包括 1 次口头)提出申请的入党之路胜利结束。回想起来,倍感 欣慰和自豪。在此以后,我按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 言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多做好事实事。入党之后,我进一步 坚定了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做个优秀教师。在以后 50 多年的 教研工作中,我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书育人 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现在,已是 80 多岁的我仍是过着退而不 休的生活,并在 2018 年 4 月办好了遗体无偿捐赠给中山医院的手续, 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算是对国家 最后的一点奉献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1 年 2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感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红船击水千重浪,忆百年峥嵘岁月,在建党 100 周年即将到来之 际,我常心潮澎湃。作为共产党员,很自然就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历 程,并把自己的人生历程与党的历史和共和国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年来,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 开拓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 四个方面的要求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史明理和学史力行,只有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明理又力行,增信和崇德才比较容易做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9 年 11 月,我的故乡广东台山迎来了解放。当时,我正在台山培英小学读六年级毕业班。小学毕业后何去何从?由于家庭经济比较 困难,我又是家中老大,是继续升学还是跟父母亲学手艺谋生?这一 问题纠结了很久。后来得知解放后的中学有助学金,于是我征得父母 同意便报考了培英初中。每月靠 8 元的助学金从初中读到高中毕业, 1955 年考上北大后,又靠每月 15.5 元的助学金读到大学毕业,大学毕 业后成为了一位大学老师。可见,我是党和国家关怀、培养下成长起 来的人民教师,没有党和新中国,就没有我这个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0 年春天,我怀着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进入初中学习,珍 惜难得的机会发奋学习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初中第一学期评上了学 业操行优良学生(相当于后来的三好学生),先后加入了新民主主义 少年儿童队(后改为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 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1950 年暑假参加了当时台山县团委组织的青 年学园活动,主要学习社会发展史。通过学习,让我初步了解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初步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领 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改造国家,使国家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1954 年在台山一中读高二时,得到时任校长朱伯廉老师的指点和鼓励, 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后来得知朱校长留学日本时曾听过著名《资本论》专家河上肇的课),当时,我只看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 卷第一版的序言和第二版跋,便初步认定了《资本论》是科学真理。 从此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报考大学时,前面第一、第二志愿 均填了北大经济系,后来如愿进入了北大经济系学习。《资本论》是 经济学科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一套三本,我买不起,便借读五年(我 们班是北大首批文科五年制),做了上万张读书卡片。通过一年半的《资本论》学习,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鉴于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按照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建设国家从而造福人民大众,在中学学习阶段,我就萌发了争取 在高中毕业时入党的心愿。1955 年上半年,我向时任中共台山县委 委员、专职台山县共青团团委书记黄德赐同志口头提出申请入党的愿 望,当时由于年龄不到未被批准。在北大学习期间,写了两次书面申 请,在“北大、人大综合社会调查团”工作期间填了申请表,但由于 反右倾的政治运动,入党愿望未能实现。到了军工工作后,继续不懈 地努力,写了三次书面申请,终于在 1964 年 4 月 27 日实现了入党的愿 望。它标志着我历时 9 年前后 6 次(包括 1 次口头)提出申请的入党之路胜利结束(详细情况可参看我发表在《离退休情况交流》第 2021 年第 1 期的《入党之路》一文)。回想起来,倍感欣慰和自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入党之后,进一步坚定了我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力争成为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以后 50 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我一直坚持马 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坚持马克思《资本论》的教学和研 究。在哈军工和国防科大任教期间,我除了从事经济学教学外,还一 直担任《资本论》专题的主讲老师,同时在 1982 年参与了湖南省的《资本论》研究会的创会工作,并担任了副会长职务,积极推动湖南的 《资本论》教学和研究工作。1988 年 2 月从国防科大转业到广东省委党 校后,一再向校委主要领导表态,我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只做教学 工作。在党校工作期间,除了担任当时没有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班导 师外,还参与并主持全校《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2 年,我 和李恒瑞教授、曹子鏕教授共同组成学位申报小组,参与向国家学位 委员会申报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工作。1993 年底,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获 得批准。1994 年起,党校成立了研究生部,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从此,我又担任硕士研究生的《资本论》主讲老师。 回到广东工作后,我认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的市场经济理论。后来得知广东《资本论》研究会自卓炯会长逝世 后,就没有开展活动了,按人们说法是名存实亡了。我认为这是不正 常的,应该恢复活动。于是,我多次主动向省社科联和省经济学会主 要领导提出并积极参与广东《资本论》研究会的重启工作,同时利用 各种场合积极宣扬卓炯的经济思想和高尚人格。广东《资本论》研究 会恢复活动后,我先后担任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长工作,换届之后成 了名誉会长。在这过程中,我坚决抵制把《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教 学边缘化的歪风。鉴于我长期积极参与《资本论》研究和《资本论》 研究会的工作,在上世纪 90 年代,先后被选进全国《资本论》研究会 担任理事和常务理事职务。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 2 月 17 日春节团拜会上,对家庭、家教、家风作了深刻而精彩的讲话,明确要求“重 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认为,“学史崇 德”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家庭建设、家教家风的培养。在这方面,我党 有不少领导人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特别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更是我 心中的永恒丰碑。2017 年初,我写了《传承和弘扬父母亲的良好家教 家风》一文(原载《广东老教授》2017 年第二期)。后来,我与弟妹 们商议,一致同意订立新的家训,这个新家训,既要体现继承父母亲 的良好家教家风,又要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年年 底我们已立好了新的家训,并规定从 2021 年起每年在祖屋纪念堂上宣 读一遍。今年 3 月 27 日第一次得到了体现。家训全文如下:“我们在 纪念已故亲人的时候,一定要谨记继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我们 的家风是:勤善为本德为纲。十条自律要记牢——讲诚信、讲感恩、 讲和睦;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不偷懒、不骄傲、不贪婪;做奉 献。我们的家规是:对长辈要尊重,对同辈要宽厚,对后辈要扶持, 对子女要开明。我们子孙后代一定要奋发有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既 能告慰先祖,又能激励后人,做一个‘人生无悔’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在 60 年的教研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做出 了一些成绩,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 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虽然如此,但与党员的高标准要求,尚有 一定的距离,今后仍须发挥余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多做一点好 事实事。现在,已是 80 多岁的我仍然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并在 2018 年 4 月办好了遗体无偿捐赠给中山医院的手续,愿在身后将遗体献给 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算是对国家最后的一点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党的百年,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发展,我们信心满怀。 我们坚信百年华诞将成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再开新局的新起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1 年 5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在红九连当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4 年 2 月 10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印发干部三年规 划和一九六四年干部工作要点》中强调“干部下连当兵和下放锻炼, 是我军干部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并规定“一九六四年要求干部下 连当兵达到应当兵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年 4 月,中央军委、中 宣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相继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军、全国展 开“向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在 以上文件的要求和影响下,全军掀起了干部下连当兵和学习毛主席著 作的热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4 年 10 月初,根据总政治部的指示,院政治部决定从政治教 研室抽出 5 位教员到某军某师 136 团红九连当兵半年,我是其中的 一个。5 人中,少校 1 人(杨炳跃)、大尉 1 人(范一亭)、上尉 1 人(黄毅)、中尉 2 人(我和马振东)。10 月 26 日上午,院政治部 干部部杨部长和政治教研室孙副主任召见我们 5 人,对我们这次下连 当兵明确任务:首先是锻炼,其次是学习(学习毛著和四个第一)。 为此,提出 4 点要求:1、放下知识分子架子,谦虚谨慎:2、准备吃 苦:3、注意搞好关系;4、尽快适应连队的生活环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4 年 10 月 28 日,我们 5 人坐火车从哈尔滨出发,下午 2 时 30 分到达长春市,很快就到了 16 军 46 师师部报到,下午 5 时就到了红 九连连部。到达红九连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当时连队干部名单如下:指导员陈金元、赵如甫(团部宣传干事),副指导员张培玉、王 银泽,连长夏志国,副连长李世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参观了红九连所属 136 团的团史陈列室,才知道 136 团是当 年“八一南昌起义”和湖南农民暴动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这支部队 是党和毛泽东直接教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红军团。这样的红军团, 全军只有两个,另一个已编入了海军部队。在 136 团的发展历史上, 曾走出了一个元帅和 30 多位将军。元帅是罗荣桓,将军有罗瑞卿、 陈赓、杨成武、刘亚楼、赖传珠等。抗日战争时期,该团参加了平型 关大战。解放战争时期,该团归属第二野战军一纵一旅。1949 年初, 整编后改为某军某师 136 团(其中 1、3、5、9 连是红军连),解放后 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8 年回国后进驻长春市。当时,136 团由四 部分组成:3 个营(每营有 3 个步兵连、1 个机枪连、1 个炮连)+ 炮 营(内有战防炮连、七五炮连、重炮连)+ 团直(内有工兵连、通讯 连、高机排、化学排、警卫排等)+ 后勤(内有卫生连、汽车连、担 架连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红九连有 3 个步兵排(每排 3 个班),加上炮兵排,共四个排 134 人,该连战士大部分来自四川和河北两省。炮排只有 2 个班,即火箭 筒班和迫击炮班。我分在炮排的迫击炮班。排长叫王玉文,迫击炮班 班长叫熊绍全,副班长叫郑国忠,战士 6 人(宋树林、张喜圣、林文 彬、杨相瑞、陈昌玉、黄振英)加我 7 人,全班共 9 人。从 10 月 29 日开始,我就过上了普通一兵的紧张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5人到了连队,首先第一关就是要尽快适应连队的生活环境和 节奏,特别是晚上站岗放哨、紧急集合和拉练等要求。当时连队每天的 作息时间安排如下:起床(5:30);早操(5:40—6:30);洗脸、整理内 务(6:30—7:00);早饭(7:00—7:30);操课(7:40—11:40);午饭 (11:50—12:20);课 外 活 动(12:20—13:20);天 天 练(13:30—14: 30);操 课(14:40—16:40);擦 拭 武 器(16:40—17:10);晚 饭(17:10—17:40);游戏(17:40—19:20);读报(19:20—19:50);晚点名 (19:50—20:10);熄灯(20:30)。我刚到连队时,最怕就是紧急集合, 往往天不亮突然来个紧急集合,要求不到5分钟就全副武装集合完毕, 并带出拉练。在一次紧急集合后的拉练途中,我们5人中有1个同志不注 意打好背包,结果背包散架掉到了地上。大约过了半个月,我们才适应 了。刚开始,战士对我们很客气,称我们为“首长”,很不好意思。后来统 一称我们为“老同志”或前面加上姓氏,这样就显得亲切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适应了连队的紧张生活后,重点就是积极参加连里的学习毛主 席著作活动。红九连是某军学习毛著的标兵。所以,全军提出的口号 是:远学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近学红九连和陈金 元。我们 5 人除了参加集体学习外,还对毛著中的一些篇章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辅导工作。此外,有时还与其他兄弟部队下来考察的领导同 志进行座谈,如 1965 年 1 月 7 日,长沙政干校卫哲仁副校长带队来到 136 团考察,专门找我们座谈,主要是听听我们对红九连学习毛著的感 受和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按师里安排,准备春节过后,在“三九天”里进行为期 23 天的战 备行军。我们 5 个人中,马振东同志因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不能参 加这次战备行军。所以他于 1965 年 1 月 22 日提前回到了哈尔滨,剩 下我们 4 人准备参加这次战备训练。1965 年 1 月 30 日,营里领导下命 令,要我们 4 人回哈尔滨探亲,2 月 5 日归队。我们 4 人回到哈尔滨探 亲后,提前 1 天于 2 月 4 日归了队。回到长春后就投入了紧张的战备 行军的准备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次战备行军是全师一万多人的战备训练,全程 800 里。2 月 11 日出发,3 月 5 日结束,为期 23 天。在全师行动之前,各团已在春节 前进行了试验性的战备行军。1965 年 1 月 21 日,136 团全团拉练,每 人负重 50 斤左右,走了两个多小时,要求速度快,中跑步前进,并做 各种战术动作。由于这次全师的战备训练是该部队从朝鲜回国后的首次重要活动,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十分周密。全程分为 5 个阶段,即 准备阶段(1 月 28 日—2 月 9 日)、战备行军(8 天)、定点野营(8 天,地点为辽源煤矿,参观“万人坑”进行阶级教育,并就地进行排 进攻训练)、战斗行军(4 天,进行连进攻训练,包括遭遇战和追击 战)、总结(3 天)。全程要求做到六好:政治思想好;走好演习好; 团结互助好;政策纪律好;安全无事故好;政治野营好。全程开展评 比竞赛,评班流动红旗,评先锋排,评硬骨头战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开始行军前,团里考虑按营级干部待遇照顾我们,但我们谢绝 了,表示与普通战士一样负重和行军。因为在东北“三九”寒天进行 训练,负重较大,每人约在 50 斤左右(被子、皮大衣、皮帽子、大 头鞋、武器装备等),我们炮班的迫击炮全重为 38 斤(炮身 10 斤、 炮架 18 斤、底座 10 斤),行军时分别由 3 个人分担,我身上背的是 炮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次 800 里的战备行军,使我受到了空前的艰苦锻炼和考验,通 过努力,有时是咬牙坚持,最终胜利完成任务。在我的日记本上简单 记录如下:2 月 11 日上午走了 40 里,脚板打了 1 个水泡,副班长小郑 用马尾毛穿上针挑破好了;2 月 13 日整天行军,走了 80 里,脚板打了 4 个泡(内有一个大水泡,主要是大头鞋后跟磨出来的);2 月 14 日 整天行军,走了 80 里,又打了 4 个泡,眼睛上火发炎,肠胃有点不舒 服;2 月 15 日整天行军,走了 80 里,脚板未打泡,但眼睛继续不好, 有神经痛,鼻子有轻度冻伤;2 月 18—19 日一天一宿,行军 120 里, 脚板未打泡,眼睛好一点,但脚后跟痛得厉害;2 月 28 日开始返回长 春,当天走了 50 里,中间有连队战术演习,脚板未打泡;3 月 1 日, 走了 80 里,脚板未打泡;3 月 2 日,走了 80 里。中间搞了一次紧急集 合并快速开往前线,脚板打了 2 个泡;3 月 3 日走了 70 多里,脚板未 打泡,下午 7 时胜利回到长春驻地;3 月 4 日休息;3 月 5 日总结。3 月 9 日召开全连大会宣布我被评为学习毛著好战士和硬骨头战士(我们 4 人中只有 2 人评上硬骨头战士)。 全师战备行军结束后,立马转入正常的军训和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月 13 日晚上,全师排以上干部和红九连全体战士在团部礼堂听 16 军和沈阳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陈金元指导员学习毛著体会 报告。陈金元在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学,带着问题去 学,学了就要用在实践上,做到学一辈子用一辈子。他的报告引起了 热烈的反响。3 月 17 日—3 月 26 日,136 团召开第四届党代表第二次 会议,进一步发出号召:向红九连学习,向陈金元同志学习。在这样 的情势下,全师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红九连是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连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授予 “平型关大战尖刀连”、“平汉战役主攻连”称号;在解放战争时期, 被授予“渡江战斗英雄连”称号,产生了渡江英雄五班和战斗英雄五 班长高如意;在朝鲜战场上荣立集体三等功,产生了战斗英雄李国海 和陈德清。4 月 21 日,是红九连的渡江战斗纪念日,下午全连举行了庆祝大会,会后全连聚餐和举办晚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月 24 日下午,炮班同志给我做鉴定,一致肯定了我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起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月 26 日,团 9 号(政治处副主任)与我们 4 人座谈,征求我们的意见。27 日安排我们参观长春汽车厂。28 日我们 4 人向连部领导告 别。29 日回到了哈尔滨军工大院,宣告下连当兵半年锻炼结束。5 月 初,我写好《下连当兵小结》交给了教研室和党支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想起来,半年的当兵锻炼,既锻炼了身体,更锻炼了意志和毅 力。半年普通一兵的生活,令我终生难忘,受益终生,大大有助于养 成我不怕困难艰苦、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1 年 6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胜利不忘历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牢记“台山三社惨案”的血泪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 了彪炳史册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之 际,一定要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将士以及为 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这样那样贡献的仁人志士。同时,面对日本安倍等 右翼势力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侵华日军给中华民 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不能忘记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的 3500 万 伤亡军民的代价,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等大惨案,不能忘记发生 在我们身边的日寇制造的各种各样的惨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台山三社”是我的家乡。它由上、中、下三个社区组成,基本是 黄姓人氏,共有 30 多条自然村。每年,当我回到家乡扫墓时,就想起 我的家史,看见树立在边山(土名)山顶的“抗日死难同胞纪念碑”, 悲愤之情便油然而生,我不断告诫后代子孙不能忘却这段血泪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广州后,曾先后 3 次进犯台山。我的 祖父先被日本飞机炸伤而后死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我的外祖父在广州西湖路大马站被围困而活活饿死。这段家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 1944 年 6 月 24 日,大批日、伪军大举进犯,台山第三次沦陷。 7 月 1 日,住在台城的十几个日伪奸徒经当年台山的三八镇三社至三 埠,沿途进行亲日宣传时被三社自卫队阻截,抓获 10 男 3 女,缴获两 支短枪和一些宣传标语。当逃难的群众看到这些被俘的沾满中国人民 鲜血的侵略者时,群情激愤,很快把这些日伪奸徒杀掉并沉尸河中。 很快引来 200 多日军包围三社一带,大肆搜捕逃难的群众,当场杀死 40 多人,抓走多人,酷刑之下惨死 10 多人,历史上有名的“三社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案”就此撕开序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7 月 2 日,日寇大队人马带军犬开到三社,四处寻找被杀的日伪奸徒,扬言如交不出这批人,将放火烧村,7 月 4 日,日伪军 1000 多 人于凌晨两点抵达三社,封锁纵横十多里的水陆要道。拂晓时,开始 了其杀光、烧光、抢光和强奸妇女的暴行。一些躲在屋里的老弱妇孺 被拉出来集中到上社井边村,强迫他们跪在地上举报杀死日伪奸徒的 人,村民个个怒目圆睁,没有一个人肯当汉奸,这时日军就当场拉出 四个青年斩首示众。但三社人民仍然没有屈服,于是,日伪军绑走 70 多个年轻人;拉走了一批青年妇女实行轮奸;将一妇女怀中的婴儿夺 过来抛向空中,用军刀迎空将孩子一劈两段;用刺刀向背着孩子的妇 女刺去,一刀两命;把村民拉上桥头,一刀挥去将头劈落河中,尸体 留在桥上......此外,日寇并没有放过躲藏在山沟里的群众,他们登上 山顶用机枪向村民扫射、投手榴弹,继而在人群中乱斩,连儿童也不 能幸免。霎时间,血流成河,尸满山坑。上午 10 时许,惨无人性的 日寇开始放火烧村,100 多个火头在 30 多条村庄升起,火舌冲天,浓 烟蔽日,整个三社顿成火海,在屋里的村民被活活烧死,有的村民从 火中逃走都被日军捉住推回火堆。大火烧到下午 2 点多,许多村民全 家葬身火海。这场三社大屠杀,被杀死群众 807 人(其中有我堂婶 1 人),伤 40 多人(其中有我堂姑 1 人),烧毁民房、祠堂、学校等600 余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4 年,我已是上小学的少年儿童,本在台城读书,因日寇占领了台城,全家只好逃难回三社乡下。7 月 4 日那天,我父亲听到日伪军 来扫荡,急忙叫全家收拾东西往山沟里躲藏。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挑 着一副担子,前面箩筐坐着我的大弟弟,后面箩筐放着一些日用品和 粮食,母亲背着刚出生 3 天的二弟,我紧跟父亲的脚步往前走。到了 山沟里隐藏后不久,便听到枪声四起,后来才得知,日伪军占据了几 个主要山头,用机枪向发现的人群猛烈扫射。中午时分,看见到处火 光冲天。其时父亲对我们说,家恐怕保不住了。到了黄昏时候,日伪 军屠杀完毕,各村挂上了白旗,才允许逃难山沟的村民走出来。我们 从山沟出来回村的路上,见到稻田里、水沟里到处是血腥,路边还留 下许多死尸,特别令我至今难以忘却的是看到两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 小孩尸体,肠子都被刺刀挑了出来,血流满地,实在惨不忍睹!我们 家回村后不敢再住(怕日寇还来屠杀),全家投靠到“正面屋”村谭 姓熟人家,第二天,大弟弟由父亲带着转移到外婆家暂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场日寇制造的“台山三社惨案”,是一起震惊中外的惨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行辕军事法庭在审判日军华南派遣军第 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时,台山三社大屠杀是他犯下的一桩重大罪 行,因而被写进“判决书”。田中久一终被判处死刑,于 1947 年 3 月 27 日在广州流花桥刑场执行枪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在喜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之时,我 们更加怀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和仁人志士,是他们用鲜血、用宝贵 生命换来了华夏大地今日的辉煌。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了维 护世界和平,我们必须在强国、强军、富民的复兴之路团结奋进,歼 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齐心协力共筑繁荣富强的中国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5 年 3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与《资本论》和《资本论》研究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今生有幸,我高中时代接触了《资本论》,在北大经济系的大学 时代又学习了一年半《资本论》,北大毕业后到了大学的教学工作岗 位,数十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资本记》的教学和研究,可谓与《资本 论》结缘终身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学生时代接触和学习《资本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0 年春天,我怀着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进入台山培英初 中,珍惜获得国家助学金的难得机会发奋学习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950 年暑假,参加了当时台山县团委组织的青年学园活动,主要学习 社会发展史,接触了《共产党宣言》。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初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改造国家,使中国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2 年起,全国取消了春季招生,我因学习成绩优秀而提前半年 初中毕业。1952 年秋天,我如愿考上了台山一中高中。1954 年在读高 二时,得到时任校长朱伯廉老师的指点和鼓励,接触了马克思的《资 本论》(后来得知朱校长留学日本时曾听过著名《资本论》专家河上 肇的课)。当时,我只看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和第二版 跋,便初步认定了《资本论》是科学真理,从此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在报考大学时,前面第一、第二志愿均填报了北大经济系,后来如愿进入了北大经济系学习。 在北大经济系学习期间,我是靠每月 15.5 元的国家助学金维持生活和学习的。《资本论》是经济学科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一套 3 卷 (不包括第 4 卷《剩余价值史》),我买不起,便借读五年(我们班是 北大首批文科五年制),做了上万张读书卡片,又做了读书笔记,这 样我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资本论》基本功。在北大期间,按课程安排《资本论》学习一年半,主讲老师是老革命、老学者王学文同志。 王学文同志(1895—1985),江苏徐州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在 1910 年 赴日本留学,1921 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受教于著名的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家、精通《资本论》的河上肇。1925 年毕业后,又入大 学部当研究生。1927 年夏天回国到武汉,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6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延安期间,他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的教学和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中共中央宣教部工作,并 在中央党校讲授政治经济学,致力研究《资本论》和财政经济问题, 撰写学术论著。同时,他作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还担 任政治经济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资本论》学会理事长等职 务。在党政层面上,他是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政协委员和常委。所 以他主讲我们班的《资本论》,我们感到无上的荣幸。以他渊博的知 识,对《资本论》的精通和无比的热情,对我们学生谆谆教诲和帮 助,使我们得益甚大。在我的心里,永远怀念和感恩王老。在这里, 我还要提到在北大学习《资本论》期间,也曾先后拜访过或接触过郭大力、王亚南两位《资本论》译者老前辈,从他们的教诲中受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时期的《资本论》教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这一时期的人生历程有 28 年之长,是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其中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哈军工十年(1960 年—1970 年);二是国防科技大学十八年(1970 年—1988 年)。1969 年中苏珍宝岛一战以 后,中央军委一号命令,要求哈军工除原来的海军专业部分不动外, 其余专业分散南迁,主体部分迁到湖南长沙,后改名为国防科学技术 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哈军工时期,我在政治部政治教研室任教(助教、教员),担 任经济学公共课的主讲老师。开课的课程,主要是政治经济学加上 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课。政治经济学的开设与其他高校无异,社会主义 建设专题则结合现实,由经济学教研组编写讲义。在教学内容上,把《资本论》中的有关基本原理融合进去。我记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专题 中,较多地把《资本论》第二卷的流通原理融进去讲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国防科大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文革”结束 前,后一段是“文革”结束后。“文革”结束前,没有系统开课,课 程安排都是专题式的。其中有一个专题是《马克思与“资本论”》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革命实践》,由我和郑民奇老师担任主讲。 《马克思与“资本论”》专题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的生平简 介与写作《资本论》的艰辛,二是《资本论》基本内容的概括阐述。 “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招收了一批工农兵学员。当时,马列主义 政治理论教员缺乏又没有补充的来源,校党委决定自主培养,与当时 的中南矿冶学院(即今中南大学)合办政治师资班,各招一个班,主 要生源是“老三届”,共招了 60 多人,学制 4 年,设置党史、哲学、 经济、自然辩证法四个专业,毕业论文通过发本科毕业证书。课程设 置的授课教师由两校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治教研室)负责。我的任务 是除了给理工专业班主讲政治经济学外,还要给政治师资班中的经济学专业系统讲授《资本论》(一年)和经济学说史。 “文革”结束前,在 1973 年到 1975 年间,我主讲有关《资本论》的场次大概有数十场之多(现在无法准确统计),这里包括校本部的 班次、开门办学的班次(主要在北京和天津)、长沙市的工厂和由湖南省图书馆组织的讲座等。回顾起来,在讲授过程中,有些令人感动 的场面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永远都忘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资本论》是马克思四十年(1843 年至 1883 年)的研究成果,这 本科学巨著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写成的。这个千辛万苦中,包含有反动 派的迫害、极度贫困的生活条件,还有疾病的折磨等等。当我在课堂 上读到燕妮·马克思在《动荡的生活简记》的一段话时,许多听众都 流下了眼泪,有的女同学甚至哭出了声音。现在,我把这段文字摘录 如下:“1852 年复活节,我们可怜的小弗兰契斯卡得了严重的支气管 炎。可怜的孩子和死亡搏斗了三天,受了许多痛苦。失去生命的小尸 体停放在后面小房间里。我们都搬到前面房间来,晚上我们睡在地板 上,三个活着的孩子同我们睡在一起,我们都为停放在邻室的冰冷而 苍白的天使痛苦。可爱的小女儿在我们生活上最穷困的时期死去了。 我们的德国朋友们这时候无力帮助我们。......当时我迷茫地跑到一个 住在附近、不久前曾拜访过我们的法国流亡者那里,求他接济我们。 他立刻极友善而同情地给了我两英镑。这样才付清了小棺材的钱,现 在可怜的孩子安然地躺在里面。小女孩出世时没有摇篮睡,而死后也 好久得不到小棺材。当我们把我们的小女儿送进坟墓时,我们是多么 伤心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文革”后,我在给政治师资班经济学专业系统讲授《资本论》 的过程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运用《资本论》有关流通 的原理对经济效益、资金运动进行一些研究。1982 年党中央明确提出 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是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一段时 间的研究,我写了《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与企业资金运动》一文,发表 在《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 年第一期上。该文 联系《资本论》中的再生产理论,阐明了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和提高 企业活力的主要途径,发表后在湖南得到了学界的好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时期的《资本论》教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 2 月,我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工作, 报到后一再向校委主要领导表态,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只做老师 的教学工作。在省委党校工作期间,除了担任当时没有学位授予权的 研究生班导师外,还参与并主持全校《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4 年起,党校成立研究生部,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从此,我又担 任硕士研究生《资本论》的主讲老师。此外,主体班次的《资本论》 专题课(包括厅长班、中青班、县处班等),还有一个全省党校系统 的教师补课班,均由我组织实施和参与主讲。其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的班次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厅长班,该班的主要课程就是学习《资 本论》选读本,由我主讲和陪读答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到广东工作后,我积极参与省内外有关《资本论》和改革开放 的研讨活动,又认真研究了卓炯的商品经济思想,结合《资本论》的 基本原理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写出了一批论文,如:《关于商品经 济存在原因及其历史地位》(《岭南学刊》1991 年第 4 期)、《简论 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重读〈资本论〉的思考》(《岭南学刊》 1994 年第 3 期)、《谈谈卓炯的方法论思想》(《岭南学刊》1994 年 第 5 期)、《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与提高经济效益》(《岭南学 刊》1996 年第 2 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形式理论与我国的公 有制形式创新》(《当代经济研究》1996 年第 5 期)、《经济效益范 畴的历史考察》(《当代经济研究》1998 年第 2 期)、《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在新世纪发展的思考》(《综观经济》2001 年第 5—6 期)、《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变化及其重要启示》(《南方经济》2002 年第 3 期)、《简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石”和“核心”的创新》 (《当代经济研究》2004 年第 6 期)、《卓炯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永 留史册》(《卓炯纪念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卓炯 对理论经济学创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广东老教授》2019年第 2 期)、《卓炯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楷模》(《广东老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授》2020 年第 3 期)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四、改革开放以来研读《资本论》所悟的主要观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文革”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我研读《资本论》也随之与时俱进,联系新时代的实践,感悟 到一些新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6 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资本论》既是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思想文 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资本论》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同时,也联系和探讨了资 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和未来的社会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 一定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既要全面、正确理解原著,又必须与 时俱进。在 20 世纪末以来的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 创新,概括起来就是从狭义走向广义。广义劳动价值论是当代马克思 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时对商品经济所作的科学分 析,同时也是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在这个意义上说,《资 本论》是一部“社会化”商品经济理论,即“市场经济理论”。它为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实质是使劳 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狭义变成广义,从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的“基石”和“核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会引起经济运行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导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四个基本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逐步走向五个基本环节(科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五、积极参与《资本论》研究会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全国到各省市的《资本论》研究会是我国《资本论》研究和教 学的重要平台,参与其中的工作和活动,对研读《资本论》的学者而 言,得益是很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的《资本论》学会或研究会,先后由王学文、许涤 新、宋涛等老前辈主持。“文革”前开展活动较少,“文革”中停止 了活动,“文革”后才逐步恢复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湖南,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在老学者、老革命涂西畴的 倡导下,开展了湖南《资本论》研究会的筹备工作。涂西畴(1913— 2007),湖南人,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 7 月考进中山大学 经济系学习,受教于《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老前辈。1949 年建国 后,他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教务长、原湖南财经学院院长。1982 年 7 月 1 日,湖南《资本论》研究会正式成立,涂老任会长,易培强同志(我 在北大时的学长)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任副会长,还有中共湖南省 委党校、湖南省社科院、湘潭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等单位派人担任副 会长,黄铁苗同志担任秘书工作。我积极参与了筹备工作和成立后的 各种工作。从 1983 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以此平台推动 湖南《资本论》的研究和教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3 年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该年 2 月 24 日到 3 月 3 日,在 厦门大学召开“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全国《资本论》学术研讨 会”,我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规模很大,共有 280 多人参加,全 程由许涤新、宋涛等老前辈主持。2 月 24 日,许涤新致开幕词;3 月 3 日,宋涛致闭幕词。研讨会安排大、小会结合,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正是在这次会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卓炯同志的文章(卓老未到会,文 章是由广东代表带来的),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观点,感 到很有创见,也为之震动和深受启发。我利用休会时间专门找到广东《资本论》研讨会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黄标熊老师详谈。黄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卓老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者风范,使我对卓老的人品、学品的 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从 1983 年开始直到 21 世纪初,我都积极参加全 国性有关《资本论》的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先后与许涤新、宋涛、陶 大庸、关梦觉、刘诗白、徐杰、张蕙华、陈征、何炼成等前辈有所交 流,从中受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回到广东工作后,我认真深入地学习、研究卓炯的商品 经济——市场经济理论。后来得知广东《资本论》研究会自卓炯会长 逝世后就没有开展活动了,按人们说法是名存实亡了。我认为这是不 正常的,应该恢复起来。于是,我多次主动向省社科联和广东经济 学会主要领导提出并积极参与研究会的重启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场合 宣扬卓炯的经济思想和高尚人格。为了重启广东《资本论》研究会 的活动,广东经济学会曾牧野会长希望我牵头做这一工作,我表示可 以,但不能当会长,会长一定要由长期在广东工作的老同志来担任。 当时,曾会长向我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中大的张志铮教授(中大马 列主义教研室主任),一个是暨大的王光振教授(暨大经济学院院 长),要我出面做他们工作。我分别拜访了这两位教授,结果,张志 铮教授谢绝出山,而王光振教授则接受了,但要求我主持日常工作, 我答应了。以后,光振教授和我积极进行筹备工作。1992 年 9 月 3 日,由光振教授在暨大主持召开有关主要单位派代表参加的筹备工作 会议。同年 11 月 7 日下午在省社科联会议室,由曾牧野同志主持, 召开广东《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选出研究会领导班子。 最后确定王光振教授担任会长,我与周治平、李培荣、吴朝震、杨昌 俊(后由李克华替代)任副会长,以后又补充汕头大学的戴道传教授 为副会长,张躬德和黄铁苗为秘书长。广东《资本论》研究会恢复 活动后,一般是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世纪 90 年代后 期,光振教授中风住院,提出辞去会长职务并建议由我接任。后经常 务理事会讨论,一致同意光振教授建议,我担任会长直到 2006 年。当年 4 月 22 日,在中山大学举行《资本论》学术年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 大会,会上我代表老一届理事会提出全面交班的建议,选出新的领导 班子。最后通过选举确定董小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博 导)担任会长,中大李胜兰教授担任常务副会长,陶一桃、黄铁苗、 郑志国、李健英、王廷惠等任副会长,中大吴强教授为秘书长。换届 之后,经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让我挂上名誉会长。上世纪 90 年代 以来,社会上刮起了一阵把《资本论》教学边缘化的歪风,广东《资 本论》研究会坚决进行了抵制,在省委党校和不少高校坚守住这块阵 地,这是令人欣慰和自豪的。鉴于我长期积极参与《资本论》研究 和《资本论》研究会的工作,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先后选进了全国《资本论》研究会担任理事和常务理事的职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1 年 8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卓炯对理论经济学创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炯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对 理论经济学创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上世纪 50 年代,卓老是我 们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首位主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理论人 才,这是我们党校的荣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认识卓老是先文后人的。1983 年春,我和黄标熊老师相会在 厦门大学举行的“全国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资本论研讨会”。其 时,我们两人分别是湖南与广东两省《资本论》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当时我是湖南《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就在这次难得的学术研 讨会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卓老的文章(卓老本人因故未到会,文章是广 东代表带来的),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论点,感到很有创 见,也为之震动和深受启发。回到广东工作后,我比较系统地学习和 研究了卓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他的人品和学 品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老最可贵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他 是我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论断的经济学家 (1961 年),并写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首篇文章。以上论断正如我国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所说,“这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卓 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探索了几十年,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理论体系,为发展当代中国的经济科学、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这一贡献开辟了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探索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新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长期以来,我不断思索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问题。我认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首先要在“理论基石”和“理论核心” 方面进行创新,即在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进行创新。这 是首要而根本的创新。卓老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一点,正是在“基 石”和“核心”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他深刻地论证了所有经济范畴 都是一般与特殊的结合和统一,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资本主 义的“特殊”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共性范畴, 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狭义走向广义。也正是这个“基 石”和“核心”的创新使卓老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理论先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炯经济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主线鲜明、贯穿始终、立论彻底。他 紧紧抓住了商品经济这一主线和关键,矢志不移地进行探讨,最后把 自己的代表作定名为《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在以后的文章中一 再申明他所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卓炯经济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传统的狭义理解中解放出来,创 新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可以说,卓老是广义劳 动价值论和广义剩余价值论的奠基者,为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提 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 40 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实践中,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今天,在纪念著 名经济学家卓炯 111 周年诞辰之际,我们要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卓 炯的大无畏的理论创新精神,把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研究事 业不断推向前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19 年 1 月 15 日在“广东首届卓炯论坛”上的发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卓炯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i> 摘要:本文中心思想在于概括阐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的经济理论内 涵以及它对理论经济学创新的重大贡献,从而得出卓炯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楷模的结论。作者认为,卓炯经济理论的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 工理论为基础和出发点,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其主要观点可概 括为 6 点。文中也简要说明作者与卓炯的交往和对他的尊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关键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炯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他 在深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突破 了传统的经济理论条框,对现代理论经济学创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 贡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认识卓老是先文后人的。1983 年春,我和华南师范大学黄标 熊老师相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的“全国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资本 论》研讨会”,其时,我们两人分别是湖南与广东省两省《资本论》 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当时我是湖南《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就 在这次难得的学术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卓老的文章(老卓本人 因故未到会,文章是广东代表带来的),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观点,感到很有创见,也为之震动和深受启发。我利用休会时间 专门找到标熊老师详谈。标熊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卓老的主要学术观点 和学者风范,使我对卓老的人品、学品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1983 年 夏天,我因参加全军《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书的编写工作来到广州, 曾到省社科院拜访了卓老,当面请教。1986 年,我因参加并主持广州 军区部队院校经济学片的会议到了广州,我又再一次拜访了卓老,并 受湖南《资本论》研究会会长涂西畴教授的委托,以湖南《资本论》 研究会和湖南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领导小组(当时我是主要成员之 一)的名义,邀请卓老在 1987 年适当时候回到湖南家乡讲学和交流, 卓老答应了。但未想到 1987 年 6 月 24 日,卓老突然病逝而无法兑现 承诺。回到广东工作后,我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卓老的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他的人品和学品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初,我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到广东省委党校工作期间,得 知上世纪 50 年代,卓老是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首位主任,培 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理论人才和经济工作者。后来,我通过对卓老 人生历程的了解,又知道他与我国《资本论》翻译者、著名经济学家 王亚南老前辈有着密切的联系。卓炯 1908 年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国太桥 乡。1931 年考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后转入社会系攻读政治经济学,受 业于王亚南、何思敬、邓初民、周谷城、杨东等进步教授,为后来的 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1936 年至 1938 年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广 东民族抗日先锋队。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杂志和书写小 册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1941 年回到中山大学任教,先后担 任讲师、副教授,与王亚南共同钻研《资本论》。可见,王亚南与卓 炯有着既是师生、又是同事的双重关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老最可贵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他是我 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论断的经济学家(1961 年),并写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首篇文章。以上论断正如我国著名 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所说:“这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卓老对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探索了几十年,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理论体系,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科学,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模式,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这一贡献开辟了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探索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新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首先要在“理论基石”和 “理论核心”方面进行创新,即在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进 行创新,这是首要而根本的创新。卓老的理论贡献,最重要之处是在 于“基石”和“核心”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他深刻地论证了所有经 济范畴都是一般与特殊的结合和统一,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 资本主义的“特殊”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共性 范畴,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狭义走向广义。也正是这个 “基石”和“核心”的创新,为我国按市场经济取向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卓老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理论先驱。 卓炯经济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主题鲜明、贯穿始终、立论彻底。他 紧紧抓住商品经济这一主线,矢志不移地进行探索研究,最后把自己 的代表作定名为《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在以后的文章中,一再申明他所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卓炯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其经济理论已经形成了具备独特观 点、严密完整的体系,还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这就使 他的经济理论与其他经济学派区分开来。什么是卓炯经济理论呢?经 过长期的思考,我认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和出发 点,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经济理论。众所周知,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沿袭苏联产品经济论,它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 而得出的结论。而卓炯则另辟了一条从社会分工出发的思路,形成了 市场经济分工论,从而牢固地树立起彻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卓 老的理论成果,已经成为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炯经济理论的主要论点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 6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认为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存亡,而所有制形 式只能决定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社会性质和特点。这是卓炯商品 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并据此得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 的结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明确指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经济的基 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条件,只要存在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就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调节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提出“扩大商品生产”范畴。这一新范畴是他从《资本论》体 系中抽象出来的特殊范畴。“扩大商品生产”就是市场经济一般,发 达的商品生产就是市场经济。其主要特征有价值增值、资本一般和剩 余价值一般等。卓老在商品经济问题上属于“宽派”,他的市场经济 论包括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提出“生产形式”的特定范畴。该范畴是指生产力的组织形 式,它是由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力两者结合而形成的特殊范畴。卓老 从 1983 年起,把他的经济范畴的两重性原理作为分析方法引入商品 经济研究。指出生产关系具有两重性,即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 殊。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形式和生产关系特殊(所有制形式)两者结合 而成的。所以,生产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市场经济属于生产形式 范畴,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等经济形式一样,它只与社 会生产力相适应,而与生产关系特殊无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作为 生产形式的市场经济与作为生产关系特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两者 相结合而形成的崭新生产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提出社会主义资本(社本)范畴。卓炯对“扩大商品生产”的 共性与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它的共性范畴与特性范畴。他认 为,资金、必要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是三个共性范畴,在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这三个共性范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由于 第三个共性范畴剩余价值,曾被马克思用作资本主义专有范畴,因此 现在转作扩大商品生产共有范畴,人们常常在习惯上难以接受并引起 各种误解。为此,卓老一再撰文加以阐述,说明扩大商品生产都是追 求价值增值,正确反映社会主义扩大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剩余价值,而在于剩余价值归谁所用。为了免去 人们的误解,卓老把资本主义的资本范畴,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社本 范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率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按市场取向的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他的代表作《论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被评为“影响新中 国经济建设的十本经济学著作”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炯以上的经济理论成果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他长期研究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立足于两个基础:一是深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特别是《资本论》的基础;一是紧密联系商品经济自古以来一 直比较发达的广东实际的基础。其理论创新成果正是两个基础的高 度融合。卓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论断的第一篇 文章《申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1961 年),是在广东省德庆 县凤村公社写成的,故署名“于凤村”。这个事实本身就鲜明地表 明,他的理论结论来源于基层的群众实践。他的《再论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和《三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特别是广东经济实践的理论升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卓老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他的模范作用在哪里?根据我 的体会,卓老的模范作用集中体现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他的创新的科研成果,对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 大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先驱。因此,卓老成了 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楷模。在纪念卓炯百年诞辰时,许多著 名的经济学家高度评价了卓老的贡献。著名的复合型经济学家于光远 说:“卓炯同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著名经济学家刘国 光说:“卓炯同志是人们尊敬的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卓炯被誉为中 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我完全赞同这样的评价。”著名经济学家张 卓元说:“卓炯同志在 1961 年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孙 冶方一起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卓炯同志是公认的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首创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一定要了解卓 炯,懂得卓炯,学习卓炯,以卓炯为榜样,继承和弘扬他的大无畏的 理论创新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0 年 3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与国防经济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们单位有些同志从国防科工委那里了解到军 工企业的一些情况,提出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建议。教研部经过研究 决定支持这一建议,从此便逐步展开对国防经济的调查研究,并从学 科角度进行深化探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开展国防经济研究的起因和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3 年,教研部唐大德老同志(建国前参加革命)和我先后从国 防科工委综合局和军委办公室了解到军工企业的一些情况,特别是关 于国防工业布局的历史状况与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 计划开始,就投入巨大力量,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畸形工业布 局,同时也建立了我国的国防工业体系。“一五”时期全国 156 个大 项目,有 80 多个属于国防工业。通过以大后方、大小三线为主的国 防工业建设,开始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分布格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同时也看到,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又把国际形势估计得过于严 重,总是立足于世界大战大打、早打,因而在国防工业上铺的摊子过 大,重复建设过多,而且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过程中唯长官意 志,拍脑袋定案;许多项目匆匆上马,不核算,不讲效率,技术经济 论证、可能性分析不充分,造成了许多失误和损失。在地点和厂区布 局上,由于过分强调隐蔽、保密、靠山、分散、进洞,有的军工厂不仅生产难以进行,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问题成堆,严重影响 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鉴于以上情况,教研部决定以经济学教研组为主组织力量,对湖 南省内的军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国防经 济有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这里包括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农 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国防现代化在服 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如何统筹兼顾、确定国防建设与经济 建设的适当比例,使之协调发展;研究如何搞好军工企业的管理,提 高效率和综合效益等。通过调研进行探讨有关国防经济有关问题,把 我国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层面,指导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和国 民经济建设能够做到协调推进,促使我国“四化”早日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开展国防经济研究的路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国防经济研究课题在教研部立项之后,具体如何开展?我经过与 参加项目的同志讨论,最后我概括提出了“20 字”的指导方针,即 “军民合作、立足湖南、联系全国、上升理论、写出专著”,按此精神逐步推进调研的具体工作。 首先,我和唐大德同志到湖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联系,与其主任、副主任协商合作事宜,结果得到了省国防工办的热情回应,在许 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省国防工办一方面给我们提供许多有关资料, 另一方面又给我们下到军工企业调研提供一些方便条件。从 1984 年开 始,我们安排了几批同志开赴湘潭、株洲和湘西等地的主要军工厂调 研,获得了不少一手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们和省国工办有了不少共识后,大家又一致认为还需要建立 一个研究会,通过研究会这个平台不断扩展和深化研究的内容和扩大 研究的队伍。于是,我们两个单位找到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申请成立 研究会,后得到批准,并于 1985 年 12 月 26 日正式成立了湖南省国防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又称国防经济研究会),由省工办唐德元 主任担任理事长,我担任第一副理事长(即常务副理事长),研究会 挂靠在国防科技大学,唐大德同志担任秘书长,另配两位年轻同志做 秘书工作。据了解,属于国防经济性质的研究会,湖南省是全国第一 家。研究会成立之后,大大加快推进有关国防经济项目的调查研究, 陆续写出了一批质量较好的调查报告和理论探索文章。经过充分准 备,于 1986 年 10 月 9—11 日,在长沙召开了湖南省三线建设和国防经 济理论研讨会,提交的文章有 44 篇,还有一本书稿。湖南省科协领导 和省国防工办处以上领导干部均到场参加。研讨会由我主持,采取大 小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气氛热烈,效果很好,还评出了一批获 奖的优秀文章,会后出了一个专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国防经济研究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6 年初春节过后,教研部由我和唐大德同志牵头,正式成立 班子研究出版国防经济专著问题。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把专著定名为 《国防经济学概论》。写作班子成员共 7 人,除我和唐大德外,还有周 建设、刘戟锋、曹仁义、周中朝、曾庆德,由唐大德和我担任主编。 专著初稿出来后,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后由我和唐大德统稿定稿。此书于 1986 年 7 月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防经济学概论》一书,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研究国防经济的专著之一。该书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国防经济诸方面进行开拓性的 研究,提出了“国防经济系统”概念,深刻论证了国防与经济的辩证 关系,并联系军转民的实际,提出了“国防经济效益”概念及其评价 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全书除导言外,设置十二章。在导言中,分 别阐述了国防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国防经济学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研 究的意义和方法。导言之后的十二章分别是:国防系统;国防与经 济;国防与科学技术;国防物资资源;国防资金;国防人力资源;国防用品的再生产;国防工业(上);国防工业(下);国防经济效益 (上);国防经济效益(下);国防经济发展战略。专著出版后,得到 了广泛的好评。从 1986 年 9 月开始纳入国防科技大学的教学系列,最 早在九系干部轮训班讲授,后又开设了讲座,广泛征求意见,通过一段教学实践后,又进行了适当修改再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 2 月,我因夫人靳桂兰的身体健康问题,主动向组织打报告要求调离长沙,后经批准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任教至今。以后得知,1989 年《国防经济学概论》一书获得了湖南省 首届政府奖,并得悉国防科技大学先后拿到了国防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点和博士学位点。我知道后很是高兴,倍感欣慰和自豪,正如孙中山 先生所说:“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8 年 12 月由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卓 元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大辞典》,其中的“国防经济”词条由我撰写 (见辞典第 133—134 页)。该词条就国防经济的性质、特点、作用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发展趋势作了阐述,约 1500 字,可供对国防经济有兴趣的同志参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1 年 10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与综观经济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 2 月,我从国防科技大学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工作 时,一再向校委主要领导表态,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只做老师的教 学工作。在党校工作期间,除参与并主持《资本论》中的教学工作 外,就是给主体班和研究生讲授市场经济专题和经济学说史专题。我 历来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以科研带动教学。我在党校教学过程 中,主要的科研方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经济理论(包括《资本 论》和卓炯经济思想研究),另一个是综观经济研究。退休之后,更 偏重于综观经济理论的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综观经济研究的开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的追求理念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新目标,客观上要求实行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环 境的相互协调。正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发展战略”的影响 下,人们对原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有关范畴进行新的探索。于 是,一系列有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学科便应运而生了。在许多与可 持续发展有关的经济理论中,诞生在广东土地上的综观经济学越来越 为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外国的有关人士所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在国防科技大学(即原“哈军工”)任职期间,在给经济学专业学生讲授“经济学说史”课程时, 曾在脑海中产生过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进行创新研究 的念头,但后来因为投入了国防经济研究,这个“一闪念”便过去 了。90 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 授,通过交流并研读他的有关著作,还研究了澳大利亚华裔经济学家 黄有光教授的一些著作,过去的“一闪念”很快又悄然复苏,继而我 对综观经济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参加广东国际 综观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还积极参加研究会的工作, 先后担任了研究会的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并十分自觉地花费较多的 时间和较大的精力投入研究这一新兴学科的有关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综观经济研究的进程和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对综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可为两个阶段。2002 年 6 月省课题立项 之前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研究的特点是专题性的研究,主要是写出 一批专题性论文;2002 年省课题立项之后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研究 的特点是全面性的探索,最后要完成省“十五”规划的课题专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第一阶段时,我陆续写出了一些专题性的论文,并在综观经济 学创立二十周年之际,主编出版了《21 世纪经济科学主流与综观经济 学》论文集(2002 年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在这一阶段的论文中, 最主要的代表作是 1998 年在《当代经济研究》第 2 期上发表的《经济 效益范畴的历史考察——兼谈时代呼唤综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一文, 该文在 1999 年 2 月被美国柯尔比科学信息文化中心评为 1998 年度的优 秀社会和人文科学论文,并上了全球信息网络(WWW)。1999 年 4 月,此文被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文库》一 书,并先后被“中国人文科学及当代改革丛书编委会”和“中国现代 理论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此外,美国科学名人学会(AASB)根据该文和美国(ABI)出版的《世界名人录》有关作者成就评价,在 2000 年 3 月授予我“千禧年(2000)世界科学名人”称号。 2002 年初,我申报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 《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 年 6 月正式批准立项。从此,对综 观经济学开始了全面性的思考和进一步深化研究。最后于 2006 年 4 月完成了撰写专著的任务。 《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综观经济学研究》专著。该专著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在综观经济学已有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围绕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学科性质、方法、特点、意 义及其基本范畴(主要指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和综观经济调 控)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作出比较系统的总体性阐述,试图推动综观 经济学走向深化和成熟,并对我国、我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提 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6 年 4 月 10 日,省社科规划办根据专家匿名评审的综合意见通 过了该书的结项和鉴定。鉴定意见认为:在我国,“系统地研究和阐 述综观经济学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的著作还不多,该成果吸收了魏双 凤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使综观经济理论更加系统化,丰富、 深化了既有理论的内涵,加强了理论体系内的逻辑性,并提出了许多 颇具新意的观点,研究方法有突破性进展,实践可操作性极大增强, 为综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建树”;该成果“提出了具有重要学 术价值的观点和理论,较充分地体现了在理论上的创新,即试图把综 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搭建起来,把它的基本理论体系论述得比较 透彻,对于建立相对完善的综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创意义,是一 部综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力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通过对综观经济学的深化研究,最终形成了以下 9 点立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综观经济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它的 研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性。该新学科的突出 新意在于一个“综”字,其核心观念是协调发展,即经济、社会、环境(包含生态环境在内的广义环境)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大系统内 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综观经济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等 特点。在方法上,它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把传统方 法和现代先进方法结合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全面探讨了综观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这个思想渊源主要来 自三个方面: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趋向结合的 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财富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思想;中国 古代朴素的生态经济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综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理论范畴,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 效益、综观经济调控。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研究狭义 的纵向经济关系,即研究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联 系和协调发展问题;(2)研究广义的纵向经济关系,即研究微观经 济、宏观经济与球观经济以及未来的宇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联 系和协调发展问题;(3)研究横向的经济关系,即研究经济、社会、 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联系和协调发展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提出经济效益范畴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范畴。它可分为四个层 次,即企业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综观经济效 益。在四个经济效益层次之间,不存在一个概念否定另一个概念, 而是后一个概念包含着前一个概念,四者是一个包含性的辩证统一 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 提出有独自见解的综观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 系应该由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五个方面综合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7. 从综观经济学的“三维经济发展观”出发,认为循环经济是提 高综观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和必由之路。发展 循环经济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8. 根据综观经济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建议,其中主要的一项是提出改革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和核算体 系,建立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和核算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9. 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方法及其核心理念,表明它的 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经济理论和 经济实践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综观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创 立标志着国际上的经济理论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体 系,发展成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体系。综观 经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 现实的指导作用,并为现代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可以预 见,它将逐步成为 21 世的主流经济理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的社会反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6 年 10 月,《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后,很快得到了学界的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据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06 年 12 月校园网报道(见《黄灼明文 选》第 309—310 页):“2006 年 12 月 19 日上午,经济学教研部在省 委党校图书馆国际会议厅召开“综观经济理论研讨暨黄灼明教授学术 著作出版座谈会”。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经济学教研部离休 老教授宋子和,还有校外的著名学者李新家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副 院长)、董小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李江帆教授(中 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杨永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参加了座谈会并发表讲话。除了经济学教研部的教师外,出席会议的 还有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杨平教授、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教 授、邓小平理论和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郑志国教授、科研处副处 长杨劲教授、省情研究中心张长生教授、校(院)刊编辑部李云编审和省委党史研究室欧大军副教授以及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部分硕士研 究生;“出席座谈会的学者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黄灼明教授的研究成 果,赞赏黄灼明教授为发展综观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学者们还 借此机会向黄灼明教授七十大寿表示生日祝贺,对黄灼明教授的可贵 精神和高尚品格给予高度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李新家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在《初读“综观经济学研 究”》一文(见《岭南学刊》2007 年第 2 期)中指出:“黄灼明教授 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综观经济系统,我认为这标志着 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现在看来,综观经济学的提出 和发展,掌握了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科技系统在发展中相互协 调和衔接的客观趋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陈钦凤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在《新学科、新视角、新探 索》一文(见《南方农村》2007 年第 4 期)中指出:“该书的主要 特色在于:围绕‘三维经济发展观’,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 了一系列有新意的观点或阐释,具有鲜明的新学科、新视角、新探索 的风格”,“故在该学科的创建中具有显著地位,并有继续开创的性 质”;“因此,本书对综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较高的学术 价值,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是一部综 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力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7 年,《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先后被评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术著作类一等奖和中共广东省党校系统学术著作类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9 年 12 月,《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荣获“中国大学出 版社图书类首届优秀学术著作类一等奖”(当年在《光明日报》登 出,现在可从百度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2009 年度优秀学术著作获奖 书目中查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2 年 12 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 一书,作者成龙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在书中把“综观经济学”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的主要成果之 一,并高度评价黄灼明教授在创立该学科的贡献,认为《综观经济学 研究》一书是该学科的主要代表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综观经济学从提出到现在,研究时间尚 短,许多理论问题正在探索之中,许多实际问题正在实践之中,这门 新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2 年 2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推动综观经济理论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党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作为以提高综观经济效益为核心、实 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综观经济理论,必须联系新的实践,深化 研究,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推动综观经济理论登上新的台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 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为了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适应全球需求结构 的重大变化,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 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 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科学发展观早在 2003 年提出,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 年在党的十七大时, 把“增长”改为“发展”。在 2010 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代化 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而提出的战略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经济发展上说,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抓住以人为本 这一核心,对经济、社会、环境(包括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进行 全面统筹协调的运作,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快字当头”“快字为先”的传统发展理念 转变为“好字当头”“好字为先”的现代发展理念。也就是说,我们 要在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狠下功夫 的基础上来保增长速度,真正做到“好先求快”“好中求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主要是数量增加和结 构变化)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 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区域结 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既要求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增长,还要求从一般的增长转变为全 面、协调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经济发展的好坏, 是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发展只有快而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和困境。可见,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的是量的增 加,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的是质的提升。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理念的提 出,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认识的升 华,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需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 局公布的数据,从 1978 年至 2006 年,我国年均 GDP 增长达到 9.7%, 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3.8%)。从 2003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 连续四年保持在 10% 以上。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 GDP 排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 多年来,我国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 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与此同时, 我国出现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 扩大等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图快欠好”,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 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比如:近 50 年来,我国 GDP 增长 了 10 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 40 多倍。2006 年,按现行汇 率测算,中国 GDP 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 5.5%,但重要能源资源煤 消耗占世界 15% 左右,钢消费量占世界的 30%,水泥消耗占世界的 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 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全国各地的煤、电、油、水供 求矛盾日趋尖锐,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 等资源短缺的苦涩;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 54% 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受到污染的河流高达 76%,与此同时,我国的近海也受到了 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 增加单位 GDP 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 4 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 10 多倍,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总之,经历了 30 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 略已成功走过两步,按计划在本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 “进程过半”,现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2008 年开 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突显了我国原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在 “后危机时代”,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质量标准等的竞争 更加激烈,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 突出。在这样国内外的形势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显得更加紧迫和严峻。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 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 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里提到的“主题”“主线”“五个更加 注重”“三个加快”“两个促进”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理解其中的 涵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综观经济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 社会领域的一场全面、深刻而带综合性的变革,它必然体现在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为生产要素、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能源类型、增长动力等方面的转变,也表现为分配体制、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消费行为、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转变。所以我们要抓住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契机,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体制机制、 利益关系等的整体变革,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既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全面、深刻且带综合性的变 革,它必须有相应的经济理论指导,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面 的指导。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人们逐步认识 了“经济中心发展观”(又叫“传统发展战略”)和“社会中心发展 观”(又叫“基本需求战略”)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是忽视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又叫“协调发展战略”)。新的发展观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人 口控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相互协调,走一条经济、社会、环境 (包括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道路。新发展观的提出, 是人类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是人类思想演进的重大突破,其所揭 示的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系统要素协调平衡的整体良性循环和发 展。正是在以上社会发展观以及相应的社会发展战略演变的国际大背 景下,人们对原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及有关范畴进行新的探索,特别是对经济系统范畴、经济效益范畴和经济调控方法进行新的思考。 于是,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经济新学科便应运 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经济理论中,综观经济学越来越 为人们所注目。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作为一门新 兴学科首先由广东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明确提出来的。魏教授于 1982 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浅谈综观 经济学》一文,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 1988 年正式出版了《综 观经济学》(《MAGNI-ECONOMICS》)专著。以后,省内外哲学社 会科学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专家学者参与探索研究,推 动该新兴学科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其核心 理念是综合考察、协调发展。它的研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 结合及其规律性。一般而言,纵向经济关系是指国内的宏观经济与微 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横向经济关系是指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 关系。但在拙著《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中(2006 年版),指出:“以往所指的纵向联系仅限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现在看来已经不够 了。因为传统的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划分只局限在一国范围之内, 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的程度 愈来愈高,‘球观经济’(或称‘世界经济’)及其相应的经济理论 早已出现,若从未来发展视角看,随着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 经济活动将要超越‘地球村’而向地球以外的太空开拓,‘宇观经 济’的出现(现在有了萌芽)已成了必然的趋势。因此,经济的纵向 联系是包括了微观、宏观、球观和宇观在内的广义纵向关联。”所以 我把纵向联系做了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只限国内,广义则把球观经 济与宇观经济纳入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理论范畴,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和综观经济调控。综观经济系统是指经济、社会、环境复合大系 统内的组成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它是综观经济活动的载 体,是进行综观经济研究的出发点;综观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 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与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所取得符合社会需 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获取和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是进行综观 经济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范畴是综观经济学最重要 的基本理论范畴;综观经济调控是指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发展 的有关诸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调控。它是获取和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 的重要途径和保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一个基础、六个结合”。“一个基础”是 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六个结合”是指“宏观经济 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相结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 论、协同论、突变论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 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先进方法相结合”和“全 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上可见,综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优化发展的新学科, 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和扬弃。其突出的新意在于一个“综”字,它 既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问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复合体系统中诸 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从中寻 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 战略性等特点。因此,综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 求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该学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 论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理论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方法及其核心理念,表明它的产 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经济理论和经 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综观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创立,标志着国际上的经济理论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 体系,发展成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体系。综 观经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 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并为现代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可以 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面,广东经济学界起到了理论创新先驱 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综观经济理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中谋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之根在于实践,经济理论更是如此。综观经济 理论只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升华, 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是经济综观性的集中 体现。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都需要对相 关的诸因素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找出诸因素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 诸因素相结合的最佳结论(联系点、侧重点、结合途径等),用以指 导经济实战,促进国民经济走向整体优化。为了达到国民经济整体优 化、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 需要综观经济理论来指导。按照这一理论的要求,应着重抓好以下 11 个方面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 导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30 多年 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发展速度 居世界之冠。但我们清醒地看到,至今为止,我国在总体上仍未走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三高三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 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包括 生态的广义环境)的巨大压力,速度、效益、结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程度低下。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们的现代化经济建设 应是“好字当头”“质量第一”的经济建设,是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 境的经济建设,是宏观与微观相互协调的经济建设,是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正因如此,各 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前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2、全社会要树立新的经济发展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之点是全社会要更新发展经 济的理念。否则,“转变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发展经济理念更新 的主要之点有四:1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提高,树立“好 字为先、质量第一”的理念;2从片面追求 GDP 增长转变为重视全 面协调发展,树立“三维经济发展观”的理念(即从片面追求经济增 长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现代经济 发展理念);3从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综合的经济效益, 树立“综观经济效益”的理念。综观经济效益范畴是符合“三维经济 发展观”要求的经济效益新理念,它体现五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即微 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 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统一以及人类 进行经济活动的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统一;4在运行机制上,从只 抓重点的片面运作转变为全面统筹协调运作(如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内需外贸协调发展等),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3、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的阶段,所以我们要认真按照“十二五”计划和 2020 年远景规划的 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 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个战略性调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与 优化。即降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 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解决拉动经济增长总需求的 结构失衡问题;2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 展从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 业,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发展的状况;3要素结构和技术 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加大人力 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率;4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 快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总之,通过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四大转变”,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 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 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 高转变,由主要依靠沿海地区和城市带动发展向统筹东、中、西地区 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共同进步转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 经济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我们必须大力节约资源, 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为此,我们要认真选择有利于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进程。我 们要大力倡导和发展节能型、节水型、节材型、节地型的生产经营; 大力倡导和推动节能型、节水型、节材型、节地型的消费方式;不断 强化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最好的 经济载体。该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就。目前,全世 界钢产量的 1/3、铜产量的 1/2、纸制品的 1/3 来自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在 17 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 的消耗速率已达到“零”增长,有的甚至是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 辽宁省在鞍钢、沈化等大型企业中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 用,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达到了国 内先进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和辽宁的成功经验,把循环经济的 理念真正注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资 源的和谐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5、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0% 左右,远低于 发达国家的 50% ~ 70%,可见这方面的潜力空间是很大的。实践表 明,发展知识经济是提高综观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它在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尽快提高 科技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我们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支持资源节 约和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建设,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的推广应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6、加大教育领域投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 素质的劳动者。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力量。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呈现高 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生可以提高生产率 43%,初 中生可以提高 108%,大学生可以提高 300%。众所周知,教育投资是 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对科技人才、教育以及 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偏低,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 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尽快改变投入偏低的状况,以加快教育事业 发展的进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7、全面提高企业素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因而它理所当然也就是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综观经济效益,走上速 度与效益、经济与环境高度统一的发展道路呢?关键是全面提高企业 的素质。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企业制度创 新,逐步实现企业制度现代化;2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 艺,提高劳动手段的素质,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3认真改善企业的 经营管理,实施绿色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管理的素质,逐步实现管理 现代化;4加强职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增加高档次人才的输入,不 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当然,为了促进企业素 质的全面提高,除了企业本身的因素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相配套,如 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 机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规范的法规体系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8、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 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偏重 GDP 和纯经济指标的核算体 系,没有把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 本资源储备的损失和福利水平的下降,片面追求经济增量和速度,忽 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因环境恶化而引起的经济损失计入 其中,进行合理的成本效益核算,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角度来 衡量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 GDP 核算模式。我国国家环 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 2006 年 9 月 7 日联合公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 济核算研究报告 2004》(见 2006 年 9 月 8 日《人民日报》),这是中 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 GDP 核算研究报告,标志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 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5118 亿元,占当年 GDP 的 3.05%。 尽管绿色 GDP 核算工程实际操作难度大,成熟模式仍有待探究,但其 理念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的,是完全正确的。它的真正意义 在于探索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9、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体制 机制和政策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来保证, 否则是不可能推动和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 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 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配套 改革,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的财税、投资和外贸政策,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材 耗、高水耗、高污染产品的限制力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需要指出,自 2003 年以来,我国经济改革与上世纪八九十年 代和新世纪初相比明显缓慢了,相对于“发展”来说,“改革”滞后 了,这种状况若不改变是很令人担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0、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法制体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众所周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离 不开法制保障的。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格局和 环境,我们要加快经济立法、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保护立法的 进程,并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人口、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立法之 中。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加入 WTO 的实际,在立法中要重点关注以下 三个问题:1抓紧修订或起草对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 综合性法律;2地方要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的配套法规;3在立法中要高度重视与国际上的有关法律接 轨,以便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法制建设上,除了解决立法滞后问题外,还要着力解决现实生 活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我们不仅要克服 “市场失效”“政策失效”的问题,还要注意克服“法律失效”的问 题。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使依法治国落到实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1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节约环保的精神文明建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针对我国节约、环保理念淡薄的状况,我们需要通过广泛的群众 性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组织地 开展创建节约环保型城镇、节约环保型政府、节约环保型企业、节约 环保型社区等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节约环保自觉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在上世纪末的创建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许 多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经济理论中,诞生在广东土地上的这一新兴学 科越来越为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外国有关人士所注目。但我们也清醒 地看到,这门新学科在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理论问题正在探 索之中,许多实际问题正在实践之中,它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道 路。正如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教授在《21 世纪经济科学主流 与综观经济学》序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综 观经济学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应该扩大研究范围,充实内容,进 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为适应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 法。”有志献身于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人们,必须与时俱进, 紧密联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联系我省“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现实问题,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研究这门新 学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深入探究纵向和横向有关经济要素的内 部和外部的结合问题;深入探究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生态平 衡、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发展的难点问题;深入探究综观调控及有关 管理配套问题;深入探究和解决微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综观经济学基本范畴、原理和体系问题; 等等。大力推动综观经济学走向完善和成熟,使之对我国国民经济整 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指导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主要参考文献: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魏双凤:《综观经济学》(精华本),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黄灼明:《综观经济学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3、黄灼明:《黄灼明文选》,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1 年 11 月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我国生态环境的惊心警示与对策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协调 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 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使得环境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 的核心词汇。当然,生态文明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生态文明与 环境保护不能划等号,环保只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生态文明建设 的现阶段,加强环境保护无疑成了突出的重点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惊心警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经历了 30 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已面临着世界绝无仅有 的环境治理难题: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严重的水源污染,令人忧虑的 土壤污染等。下面仅举两例,足以令人惊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据 2013 年 6 月 20 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环境警示录:“绿 与黑”的抉择》一文报道,今年一季度,北京市雾霾日数为 46 天, 创近 60 年之最。而且,持续的雾霾蔓延至全国 10 个省区,波及 8 亿 人之多。这次大范围雾霾,就是大自然对我们发出的严重警告。再看 看水,2012 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但长江已有 5 条主要支流 为重度污染,其他几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淮河、海河等已出现 中度污染。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全国 4929 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较差、极差级的比例超过一半,地下水污染由点向面扩展。至于土壤污 染,正呈不断蔓延扩大之势,甚至有的耕地因严重污染而被迫荒废。 世界银行曾估算,中国每年大气污染引发的损失高达 4000 多亿元,全 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损失超过 200 亿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据 2013 年 7 月 25 日“社会科学报”时评《三大增长极与三大 “污染极”》一文报道,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三大中国经济 增长极,环境污染显著加剧,成了国内多种污染的重灾区。拿珠三角 来说,广东全省逾 80% 的城市均出现过酸雨,约 60% 的地区(珠三角 为主)受酸雨污染。台山、惠阳、花都及南海等地有 10% ~ 20% 的 蔬菜,被验出重金属超标。有关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十 分严重,而且以镉、汞、砷及铜等毒性金属元素为主,蔬菜重金属超 标率有些高达 20%。此外,广东多条河道近年受工业排污影响严重, 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水体交换较慢的内河涌,如练江、枫江、九州岛江 及遂溪河等。江门新会的灌溉水,汞超标率竟高达 47%。统计数据显 示,广东因工业污染而出现减产的农田达 77 万多亩,其中超过 1 万亩耕地因严重污染而被迫荒弃。 面对我国惊心的生态环境警示,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表示:“如果为一时发展而污染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那我们就是 千古罪人。”(见 2013 年 7 月 23 日“新华每日电讯”)他说出了许 多对人民对社会有历史责任感的领导干部的心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二、“五位一体”新部署是我国科学发展新里程碑的重要标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满了新意。在这一创新之作的诸多新亮点中, “五位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部署是最主要的亮点之一,它成了我国科学发展新里程碑的重要标志。 在当代中国,我们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其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从经济发展上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 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也就是说, 我们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的核心,对经济、社会(包括政治 和文化在内的广义社会)、环境(包括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进行全 面统筹的运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上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 发展之路,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1.各级干部和全社会要树立新的发展经济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理念指导行动。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之点在于更新经 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其中主要内容有四点:一是从片面追求 GDP 增长 转变为重视全面协调发展,树立“三维经济发展观”的理念(即追求 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二是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 重质量、效益的提高,树立“好字为先”的理念;三是从追求片面的 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综合的经济效益,在思想意识里从“资源无限、 环境无价”转变到“资源有限、环境有价”上来,树立“综观经济效 益”的理念(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起来考察的经济 理念);四是在运行机制上,从只抓重点的片面运作转变为“五位一 体”全面协调运作,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2.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要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 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人类社会走过的“先发展、后治 理”的老路,已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 续。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实行“生态环境保护 优先”的方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5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 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 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 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保护优先”的方针,充分体现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 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实行这一方针,我们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就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就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 体系、考核办法(如绿色 GDP 核算等)和惩罚机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3.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绿色科技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发展绿色科技,是指通过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进入生产系统 以及为生产服务的有关领域,从而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 合的难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各门科 学技术发展以及有关的科技活动要符合生态化的方向(包括高新技 术、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建设等),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 生态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二是大力发展能够充分利 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的科学技术(如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循环 利用技术、稀有资源替代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水流域生态治理技术 等),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是根据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要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可再生能源和生 物科技为基础的绿色科技体系,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节约环保型科技 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4.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 施落到实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离不开法制建设相配套的。因为法律 制度是长期起作用的制度规范,强制性很高,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所以健全、完善的法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重要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认为,落实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配套的法制建设,关键是 要做到两条:一是完善立法。尽管我们已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 律体系,但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从 1989 年底颁布实 施至今,已过去近 24 年,但从未修改过,这与迅速发展的生态环境 事件很不适应。现在发现有不少空白甚至重要空白需要补上,使之走 向完善;二是从严执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现实生活中还严重存 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所以必须加大执法的力 度,解决“法律失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 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5.继续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我省昔日经济发展的辉煌,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要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离不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根 本上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我省的改革已进入了利益格局调 整的深水区,这种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光是经济领域,而且也存在于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政治体制等方方面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相 配套,在“五位一体”整体配套深化改革的推动下,逐步建立起一系 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各种制度,依靠制度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就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3 年 8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综观经济学的创立、现状和展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纪念综观经济学创立30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国,综观经济学从 1982 年魏双凤教授提出至今已达“而立” 之年了。回顾该新学科产生和发展的 30 年历程,很有必要进行认真总 结,既要肯定成绩和经验,又要找出问题和教训,并联系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实际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探讨综观经济学发 展的前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一、综观经济学的创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综观经济学概念的提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这是一门新兴的经济 学科。据考究,世界上最早提出“综观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有两个 人,一位是澳大利亚的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另一位是中国广东 华南农业大学的魏双凤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2 年,黄有光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出版的《经济学学报》 上发表了综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文章 ,1986 年出版了《综观经济学》 (Mesoeconomics)一书。该书提出的综观经济学主要局限在综合分析 方法的范围里。我国魏双凤教授于 1982 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 化》杂志第 2 期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一文,明确提出创建综观 经济学这一新的经济学科,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 1988 年正式出版了《综观经济学》(《MAGNI-ECONOMICS》)专著,1989 年 主编出版了《综观经济学论文集》。在魏教授的专著和论文中,对综 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及综观经济效益范畴等作了 简要的阐述,为这门新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综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绝非偶然。它的面世具有时 代的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的思想渊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 综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世纪末出现的新历史条件主要有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 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现有机的结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特别是上世纪 70 年 代以后的“停滞膨胀”的出现,使得不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 学所建立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作出正确和完满的解释,都难以提出 解决这种复杂矛盾和困境的政策主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存在着“统”与“活”难以结合 的问题,不断出现“统—死—放—活—乱—统”的恶性循环怪圈, 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结合不好,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反差明 显,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有机结 合。世界上不断出现微观经济宏观化、宏观经济微观化的现象,正是 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相 互协调,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18 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人类获得自然资源能力的空前提 高以及高度膨胀的消费欲望,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 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进入 20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空前发展相伴而来的人口剧增、资源 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逐渐地从局部扩展到了全球,越来越明 显地威胁着地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未来。面 对这个基本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选 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经过科学的考究,国际社会终于提出了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目标,特别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2. 综观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综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提出至今不过 30 年时间。然而,这一学科的许多重要理念都并非始于今天。在古代中国的著作 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在西方经济学的著作里都有所体现 或反映,为综观经济学的产生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古代中国的著作里,有丰富的朴素生态理念,最重要的就是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这一思想的还有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政 策、法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有大量的关于人、财富与自 然界密切相关的思想,如提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整体的思想;人类社 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自然界的思想;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思想等。 在西方经济学的著作里,我们发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中,微观 经济分析方法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一方面,在各自独立发展中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这两种方法又出现了日益结合、互补的趋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和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 性。该学科的核心理念是协调发展。它的突出新意在于一个“综” 字,既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研究 经济问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包含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复 合体系统中诸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经济因素 的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根据综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明它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 合性理论经济学。正如原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院士所指出:“综观经 济学是现代系统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见钱学森院士给魏双凤教授 的信,1984 年 8 月 27 日)。它与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生产力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经济学 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类的思维模式是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探究的。撇开各种具 体的思维模式的复杂多样性,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的思维可以区 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忽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单向思维 模式;一种是自觉注意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向思维模式。在 经济发展观上,“唯 GDP 发展观”(即“一维经济发展观”),属于 单向的思维模式。综观经济学就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指引下而 产生的新学科,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的 特点。综观性研究是一种上下、左右、远近相结合的多向思维模式, 其研究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就是国民经济整体优化的发展。可见,综观 经济学十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方法及其核心理念,表明它的产 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经济理论和经济 实践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认为,综观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在于: 它的创立,标志着国际上的理论经济学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 济学两门体系,发展成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 体系。综观经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可持 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并为现代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空间。正因如此,有的学者断言,它将逐步成为 21 世纪的主流经济 理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二、综观经济学发展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综观经济学 30 年的发展历程,可以作如下的简要概括:魏教 授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创建综观经济学以来,不断有省内外哲学社 会科学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些学者参与研讨。在 30 年中, 该新学科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当中也有可喜的突破,但总的说来, 研究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学科推进比较缓慢,有时还出现了停滞状 态。现在期待借“十八大”的东风,加快改变不尽如人意的局面,推 动综观经济学研究攀登新的高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魏双凤教授倡议下,1994 年成立了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 有力地推动新学科研究的展开。实践表明,在 1994 年到 2006 年的 12 年间,是该学科发展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通过召开“学术研 讨会”或“综观经济论坛”、承担课题、国内报刊以及《综观经济》 杂志等多种平台,发表和积累了一批可贵的科研成果。在科研成果 中,除了有一批质量较好的论文外,还出版了一批有一定分量的专 著。这些专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性研究的专著,一类是总体性 研究的专著。主要专题性专著有邓志阳教授对综观经济管理作了比较 深入研究的《现代企业综观管理论》(1995 年)和《综观经济管理》(1999 年),有黄铁苗教授对综观经济效益范畴作了比较深入研究且 有独特见解的《综观经济效益论》(2001 年),还有郑红军研究员从 综观视角进行研究的《中国产品质量的综观研究》(2007 年)和《农 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综观研究》(2011 年)。这里需要说明,郑红军研 究员的专著虽然在 2006 年以后出版,但其内容早已在 2006 年前便开始 进行研究了。至于总体性研究专著,除魏双凤教授的《综观经济学》(1988 年)和《综观经济学》(中英文对照精华本,1996 年)外,还 有黄灼明教授的《综观经济学研究》(2006 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随着综观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积累,这门新学科逐渐形成 了初步的理论范畴和体系。在魏教授 1988 年出版的《综观经济学》一书中,初步明确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提出 了“综观经济效益”这一核心理论范畴。后在 1996 年出版的中英文对 照《综观经济学》一书中,除重申和进一步论述该学科的研究对象、 特点、方法、意义和“综观经济效益”范畴外,又提出了“综观经济 调控”这一新的理论范畴。2006 年,黄灼明教授完成了广东省哲学社 会科学“十五”规划“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任务,出版 了它的最终成果《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该书吸收了魏教授等专家 学者有关的研究成果,除了进一步完善综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特点、 方法、意义、综观经济效益范畴、综观经济调控范畴的论述外,还提 出了“综观经济系统”这一新的理论范畴,并力图创立一个新的理论 体系。此书围绕综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范畴作出比较系统 的总体性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世界经济发 展的趋势,探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模式、根本途径、体制 保障以及规划、经济政策、法制建设等问题。广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 李新家研究员在书评中认为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综观经济系 统”,“标志着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该书出版后,于 2007 年先后被评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学术著作类一等奖和中共广东省 党校系统学术著作类一等奖,2009 年 12 月还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 书类首届优秀学术著作类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2007 年开始,直到 2011 年上半年,在这 4 年多的时间里,由 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综观经济论坛”停办了,《综观经济》杂 志出版处于不正常状态,因而导致该学科的研究出现了相对停滞的局 面。魏双凤教授 2011 年 4 月仙逝后,综观经济研究会举行了追思会, 大家期望以推动综观经济学发展的实际行动来纪念他老人家。2012 年 1 月恢复了“中国综观经济论坛”活动,重新凝聚研究队伍,吸收了一 部分研究生参加(主要是暨南大学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的研究生), 后来又结合学习中共广东第 11 届党代会精神,研究如何推动该新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大家认为,这是一个重振综观经济研究的良好开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三、综观经济学发展的展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之根在于实践,经济理论更是如此。综观经济 理论只有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升华, 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认清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新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经过 2002— 2012 年十年,特别是后五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取得了一系列新成 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十八大的召开,使它成为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十八大的报告通篇充满新意,如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内容、对“五位一体”的协调发 展有了新部署等。在这一创新之作的诸多新亮点中,我认为最大的亮 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及其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新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当代人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中 心,以此作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全面、协调、可 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 理念的重大突破。因此,十八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我国必 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列起来共同作为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是我党理论创新最突出的贡献,这是十八大最大的亮点,也是影响最 为深刻的亮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当代中国,我们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其本质要求就是坚 持科学发展。从经济发展上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 动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 变化,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 质量和效益上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对经 济、社会(包括政治和文化在内的广义社会)、环境(包括生态在内 的广义环境)进行全面统筹的运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走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之路,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2. 世界正在逐步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杰里米·里夫金的专著《第三次工业革命》面世后,在全球引起 了巨大反响。最近,英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刊登了 一系列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现在,已引起了知名媒体的 高度关注。事实上,欧洲已有不少国家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实 现未来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途径,希望藉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里 夫金认为“工业革命”包含三大要素,即新能源技术的出现 + 新通讯 技术的出现 + 新能源与新通讯技术的融合。当新的能源、通讯技术出 现、使用和不断融合时,将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变。所 以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指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 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它将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既是当前全球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实 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工业革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 “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电气时代”。如今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把人类社会带进一个新的时代。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基本特征是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即“能源互联 网”)。至于它的基本内容,里夫金认为有五大支柱:“(1)转向可 再生能源并制定相应的制度;(2)改造各大洲的建筑为微型发电厂, 以即时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个建筑物上部署获取氢气和其他能 源的技术,用来存储间歇性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从各大洲搜 集而来的能源构成能源互联网,就像互联网一样;(5)把运输车辆过 渡为电动插件和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在一个智能的、交互式的电网上 购买和出售绿色电力,实现运输零排放。”“上述这五大支柱开启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这些彼此协同作用的支柱,将创建一个可 以改变世界的新的经济模式。”(见 2012 年 8 月 20 日《羊城晚报》)里夫金在其著作中还介绍了欧洲已经开始进行“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尝试。欧洲计划在 2020 年前,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占到 20%,到了 2030 年,将有 30% 的电力来源于绿色能源。在中文版的序 言里,里夫金寄希望中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龙头,“引领亚 洲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另外,在《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 专访中,里夫金认为广东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想试点,“可为 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再次做出典范”。(见 2012 年 8 月 20 日《羊城晚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综观经济学要在新的经济社会实践中谋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在上世纪末创建和发展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 许多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经济理论中,诞生在广东土地上这一新学 科越来越为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外国有关人士所注目。但我们也清醒 地看到,这门新学科在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理论问题正在探 索之中,许多实际问题正在实践之中,它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道 路。正如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教授在《21 世纪经济科学主流 与综观经济学》一书的序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综观经济学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应该扩大研究范围,充实内 容,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为适应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 路、新方法。”有志献身于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人们,必须与 时俱进,紧密联系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联系我省“加 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联系世界向“第三次工业革 命”转型的实践,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研究这门新学科的重点和难 点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纵向和横向有 关经济要素的内部和外部的有机结合问题。这里包括纵向的宏观经 济、微观经济、球观经济(即“世界经济”)和宇观经济(即“航天 经济”)的各自内部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外部方方面面 的协调问题;横向的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各自内部方方面面的协 调问题以及三者之间外部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 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需要不断深化研究经济建设与其 它四个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要研究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 发展的难点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如何运用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和解决我国我省调整结构过程中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要研究如何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向和基本 内容引导我国我省的结构调整问题,以保证我们在世界向“第三次工 业革命”转型进程中处于主动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为了保证和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综观 经济调控以及有关管理配套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综观经济调控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所以 要重视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调控的水平和质量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如何运用综观经济理论深化研究和解决当前世界的金融、经济 危机问题。2008 年以来的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很有特点:一是连续性发展,目前尚看不到底;二是引起不少国家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三是与自然环境危机并存;四是席卷全球,不分社会制度。这是一次 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全方位性的危机。看来,单纯 用技术创新和固定资本更新的传统理论和方法是难以解决危机的,现 在需要有新的理论突破和新的经济社会模式。我们可以考虑从综观视 角把继承传统理论和方法中的科学成份与现在的创新理论和方法结合 起来,探索新的经济社会模式,破解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难题以及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在新的经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综观经济学的 基本范畴、原理、方法和体系问题。比如:在基本理论范畴方面,可 以考虑从三个增为四个,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综观经济 调控和综观经济管理;还可以考虑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力 量编写一本“综观经济学教程”,使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水平 得到新的提升,并争取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选修课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主要参考文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1.魏双凤:《综观经济学》(精华本),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黄灼明:《综观经济学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3.黄灼明:《黄灼明文选》,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4.[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第三次工业革命》,北 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2 年 12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深化综观经济理论研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纪念综观经济学创立35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内容提要]本文中心思想是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论 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联系综观经济学 创立35周年的实际,紧密结合我国的实践,进一步深化综观经济理论的研 究。全文分三部分:1、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综观经济学是经济由 “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发展的指导理论之一;3、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 中不断深化综观经济理论的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观经济 学;深化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2 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背景下,迎来综观经济学创立 30 周年的纪念。当时,我写了一篇题为《综观经济学的创立、现状和展 望》的纪念文章(该文已在《岭南学刊》2013 年第 3 期发表)。2017 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背景下,迎来了综观经济学创立 35 周年的纪 念。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奋 斗目标和一系列新的方略,成为新时代的行动纲领。该文的主题就是 不忘创立综观经济学的初心,牢记综观经济学的使命,认真学习党的 十九大精神,为综观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不懈努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转 化,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 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新时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的质量。现 实表明,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够不够”的问 题,而是质量和效益“好不好”的问题。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已成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综观经济学是经济由“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发展的 指导理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 念和目标。在这新的历史背景下,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省魏双凤教授 提出了综观经济学这一新兴经济学科,后有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批学者参与研究,推动该新学科不断有所 丰富和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它的研 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性。该新学科的核心理 念是协调发展。综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理论范畴,即综观经济系统、 综观经济效益、综观经济调控。其突出新意在于一个“综”字,它既 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问 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包含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复合体系 统中诸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从中寻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等特点。 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核心理念,表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的学术价值在于:标志着国 际上的经济理论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体系,发展成 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体系。它的实践价值在 于:对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并为 现代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整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和协调性是经济综观性的集中体现。我 们进行经济研究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都需要对相关的诸因 素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找出诸因素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诸因素相 结合的最佳结论(联系点、侧重点、结合途径等),用以指导经济实 践,促进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走向整体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效益范畴是综观经济学 3 个基本范畴中的核心范畴,它 是指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占用 和劳动消耗量与所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这 一范畴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包含生态在 内的广义环境)复合系统中诸多方面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是 5 个方 面的辩证统一,即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 发展的统一;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统一。可 见,这一经济范畴全面体现了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一经济发展新阶段主 攻方向的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三、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综观经济理论的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表明,“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 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十九大为了适 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等指导原则。我们认为,根据十九大以上的原则和综观经济学的 理念,应该考虑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1、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起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的新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更新观念不仅是领导者的需要,也是全体人民的需要。经济社会 的进步,要求人们科学地理解“发展”这一永恒的范畴。首先,明确 “发展”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当代的发展绝不是唯经济的发展,而是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科技、人口等全面协调的整体发展。 其次,明确“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概念。当代的发展绝不是一代 人、几代人的发展,而是指在保持对资源和环境持续利用基础上使当 代人和子孙后代永续不断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急需唤起全社会自觉地 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在行动上时刻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2、围绕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与动力等三方面改革,提高全要 素生产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 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 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为此:(1)加快建设制造 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 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 增长点、形成新功能;(2)大力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 代化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3)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 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 设;(5)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 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6)鼓励社会主 体投身创新创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 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3、加快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进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而它理所当然地 也成了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新时代里,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素 质。怎样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呢?我认为,最重要之点就是使企业 迈向“四化”: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实现企业制度现代化;积极采用 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认真改善企业经营 管理,实施“绿色经营”战略,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员工队伍 的培训和教育,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输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 质,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当然,为了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除 了企业本身的因素以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相配套。如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4、采取得力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及各自内部有关方 面之间的协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认识,不但要关注经济、社会、 环境(包含生态在内)复合体各自的发展状况,还要关注经济、社 会、环境各自内部有关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采取得力措施 促使方方面面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不久前召开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做到以下 “七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 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 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 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 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 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 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正在 按照中央部署落实 2018 年的 8 项主要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协调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抓好统筹协 调这一重要环节,使经济建设与资源、人口、生态、法治、文化等各 方面相协调,就可以实现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5、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 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传统的纯经济指标的核算体系, 没有把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资 源储备的损失和福利水平的下降,片面追求经济速度,忽视经济、社 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把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因环境恶化而引起的经济损失计入其中,进行 合理的成本效益核算,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角度来衡量企业和 国民经济的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 GDP 核算模式。我国国家 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 2006 年 9 月 7 日联合公布了《中国绿色国民 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2004》(见 2006 年 9 月 8 日《人民日报》),这是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 GDP 核算研究报告, 标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 2004 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5118 亿元,占当年 GDP的 3.05%。尽管绿色 GDP 核算工程实际操作难度大,成熟模式有待探 索,但其理念是科学的,是完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它的真正意义在 于探索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现在,我们 可以考虑先实行新旧两套核算体系并存,待条件成熟时再去旧存新, 形成单一的绿色 GDP 核算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随着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路线、方略等方面 实践的展开,我们要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深化综观经济学的基本 范畴、原理、方法和体系的研究。如在基本理论范畴方面可以考虑从 3 个增为 4 个,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综观经济调控、综观 经济管理;又如可以着手探讨综观经济调控的数学模式和大数据运用 等。另外,我再一次提出希望创造条件编写一本“综观经济学概论” 专著,在继承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综观经济理论得到新的提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期待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综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能够 跃上新的台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主要参考文献: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2]黄灼明.综观经济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3]黄灼明.黄灼明文选[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7 年 2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人生历程就是一个园丁人生的途程,从 1960 年 9 月北大经 济系毕业至今,都是在教育岗位实践中度过,终身从教,人生无悔。 在从教的实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积累了一些体会和感 悟。在 2010 年 10 月出版的《黄灼明文选》的“教育思想研究”栏目 中,收进了我发表过的三篇文章:1《陈赓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 富》,发表在国防科技大学 2003 年的校庆文集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老干部动态》2003 年第 4 期;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发表 在 2000 年 8 月出版的《香港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刊》,此文获得“亚太 地区华文教学成果金奖”;3《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若干体会》, 发表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通讯》1999 年第 1 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这三篇文章的前后还发表过多篇关于教学工作的体会性文章, 但这三篇文章比较集中体现出我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陈赓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为革命家、军事家的陈赓大将,人们比较熟悉。但作为教育家 的陈赓,人们就不那么熟悉了。1960 年我有幸北大毕业后分配到哈军 工—国防科大从事教学工作有 28 年之久。28 年的岁月,在这个部队的 大熔炉里备受教育,经受锻炼,深深感到陈赓对我国国防科技教育和 研究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哈军工—国防科大成就显赫,人才辈出,科研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与陈赓教育思想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它是铸就了哈军工之魂。我 体会陈赓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有以下六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提出“两老办院”,模范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建院之初,陈赓明确提出了“两老办院”的口号。“两老”是指 老干部、老教师。这一方针的实质就是既要坚持党对学院的领导,又 要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了落实此方针,陈赓以身作则,身 体力行。他带头家访老教师,与老教师促膝谈心交朋友,主动帮助他 们解决困难,并给予他们高度的信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2.尊师重道,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名将名师办名校的 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哈军工的筹办阶段,陈赓倾注心血最多就是聘请专家教授。他 多次进中南海面见周总理,请求批准调进知名的教授;他多次约见 教育部领导,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落实调进人才;他派出得力助手到全 国著名院校,谦虚有礼,登门请人,甚至在“三反”“五反”运动里 被判了死刑的留法专家也敢出面要到学院来。陈赓求贤若渴、礼贤下 士,写下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篇章。在陈赓和他的战友的努力下, 用不了很长时间,在哈军工就形成了老中青三个梯队紧密团结、配合 默契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3.从严治校,一丝不苟地实施正规化建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军工筹办伊始,陈赓就“严”字当头抓好学院的正规化建设。 首先,他从党委一班人抓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自律,勤政廉 政,认真贯彻全军的“三大条令”及一系列从严治校的各种规章制 度,做到令行禁止。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干部治校从严,教师治学从 严,逐步形成了以严为核心的办学风格和独特的校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4.明确以教学为中心,树立自觉为教学服务的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3 年,在陈赓的主持下,学院党委制定了军工的纲领性文 件——《关于执行教育任务中几个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以 教学为中心”。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员是炒菜的,学员是吃菜 的,干部是端盘子的。”当时,人们称之为陈赓的“端盘子思想”。 他要求全院上下树立教学神圣、自觉为教学服务的精神,万众一心保 教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5.与时俱进抓科研,把完成国防科研任务作为学院发展的生 命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陈赓常对老教师说:“我旁的本领没有,有支持你们搞科学技术 的本领。为了科学技术我不顾一切支持你们。”“文革”之前,重 视科研已成为军工的老传统,不仅教员大搞科研,学员也成立科研小 组,每一期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都涌现出许多有创见的科研成果。短短 的十余年,军工为我军的现代化奉献出近百项“共和国第一”的科研 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6.以人为本,推行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对青年一代的态度是衡量一个教育家的试金石。陈赓无微不至地 关怀青年学员的成长。他说:“学员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事业的希 望,我们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为学员服务。”他以身作则深入学员 班,了解学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推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陈 赓关心和爱护学员谭国玉是军工历史上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他的关怀 和鼓励下,谭国玉从一个学业落后的学员成长为学业优秀的学员,并 最终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军工及其继承者国防科大为首的“军工六校”之所以培养出众多 的优秀人才和创造出辉煌的科研成果,关键在于树立起并延续了“军 工精神”。这个“军工精神”就是中国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将军教育家陈赓大将的言传身教。何谓“军工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十个字: 报国、拼搏、奉献、求实、创新。详细一点说就是五句话:终生不渝 的报国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科学严谨 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它是高校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 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目标的最终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否 定不了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教育改革的滞后,长期忽视 全面的素质教育,因而高等教育的质量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还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 个方面:1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调查表明,学生注重 专业应用课程、忽视基础课程的倾向十分明显,基础知识功底明显下 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掺杂着浓厚的市场功利性,不利于“后劲能 力”的培养;2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调查表明,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 设不如人意,普遍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情况;3思想素质存在 的问题不容忽视。调查表明,不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个人倾 斜,自我中心意识浓厚,集体主义、报国情怀淡薄。相当部分人缺乏 艰苦奋斗精神,自控能力和毅力较差,对经受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 较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呢?我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六个方 面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必须认真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就要求高校的党政领导 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动员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 学上,鼓励和组织高素质教师上教学第一线,形成科研促教学、后勤 保教学、创收服务于教学的局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强化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大的特 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强化以 人为本的全面的素质培养,打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思 想修养的深厚功底,做到全面发展,成为有志有能有健康体魄的栋梁 之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抓好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要重视和 加强基础课的教学,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抓好教材建设,优化学生的知识 结构;要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增加投入,抓好教学基本建设。为此,一方面要增加政策性的 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参与办学、社会捐资助学等形式,多渠道 增加投入,保证教学业务所需的开支达到国家规定的按生平均的教学 设备标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相结合。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 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要以不 同的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 建立和健全符合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的评估和督导机 制。为此,要深入研究适合各类高校和各类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价指 标体系,简化检查和评估的办法,使评估工作和督导工作达到经常 化制度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2 年,我参与省委党校向国家学位委员会申报硕士学位点的 工作,申请报告分别由我(经济学)、李恒瑞(哲学)、曹子镳(党 建)起草上报,1993 年获得通过,1994 年正式招生。我成为我校由国 家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我成为经济学导师组主要负责人。在此期间,我还协助暨南大学博导黄德鸿老教授审批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尽责尽力做好导师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总结 导师工作的经验教训,并一直关注着学位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经过多年导师工作实践之后,对做好研究生导师工作有了比 较深刻的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明确培养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打好“四个功 底”。“四个功底”是指理论、方法、技能和修身(修养)的功底。 对党校而言,修身还包括党性的修养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深化理论基础。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要在本科的基础上加宽 加厚理论功底,做到基础理论(或知识)要牢(特别是经典著作)、 专业理论(或知识)要精,相关理论(或知识)要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掌握研究方法。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 的是向学生传授方法。同样,一个好的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 的是学习方法。对研究生层次来讲,学习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显得 更为重要,这是管一辈子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方法包括自学、社 会调查、资料积累和分析问题等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练好基本技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用人选人的标准已经发生了 重大变化。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善于社会交际的能 力、外语和计算机等基本技能,也即“复合型”的人才,日益成为社 会所需的研究生基本素质要求。过去那种“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人 才已逐步为社会所淘汰。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基本技能是 多方面的,这里既有笔才的锻炼,又有口才的培养;既要求掌握外语 和电脑等工具,又要求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甚至设计数学 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做到全面发展。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要兼顾,决不能有所偏废。在三年里,要坚持适当的 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坚持修身养性,学会做人,坚持学业上不 断提升,精益求精,培养足够的“后劲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后在打好四个功底的基础上,出点科研成果并完成好毕业 论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2.明确工作重点在于培养研究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二字上。本科生主要是 全面打下基础,而研究生则在全面加厚加宽基础上瞄准一定的专业选 题方向,加以深化研究,并产生研究成果。所以,我们导师一定要在 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要着重在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上下功夫。如注意向学 生介绍著名学者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在读原著时必须注重对原著方 法的理解和掌握,向学生传授一些积累资料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等。在 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写作论文特别是第一篇论文的指导,严格把 关,具体帮助,使其质量在经过修改后能有显著的提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3.课堂教学要做到启发式、深度够、信息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根据培养研究生的特点,导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四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讲课要突出重点,实行概括介绍与重点讲解相结合的原则,按 照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要求,在重点、热点和难点上深入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加强研讨环节,不搞满堂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拿出自己与讲授内容有关的研究成果同学生交流,以利于教学 内容的深化。如讲《资本论》研读或邓小平理论,就拿出我已发表的 或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有关文章发给学生,并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做 可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课前要收集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国内外研究信息或材料,并把这 些信息、材料融会贯通于教学的内容之中,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问题 的研究动态,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4.贯彻因材施教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一般高等教育都要因材施教,而对研究生而言,这点更为重要, 因为研究生大学基础的差异性比本科生大得多。本科生基本上都是高 中毕业考进来的,基础大体相同。但研究生则大不一样,有本科毕业 的,也有大专毕业的;有对口专业毕业的,也有非对口专业毕业的; 有工作多年的,也有应届毕业的,社会经历和年龄差别都较大。因 此,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所区别的具体指导。如对大专 或非对口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在基础理论方面要多下功夫,不急于 要求他们写专业论文;而对具有对口本科专业基础的学生而言,则可 以要求他们早点写专业论文,多出点研究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5. 重视教书育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作为教师,不能只管传授知识,还必须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 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做事(业务)的能力,也应对学生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思想作风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认为当导师应该做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 而且要从小事做起(如上课、开会要准时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多联系学生,同学生交朋友。课后,老师要尽量抽时间到学生 宿舍跑一跑,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既是师生,又是朋 友,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研究生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我要强调必须提高对教书育人重要性的 认识。大量的社会调查资料表明,当今大学生思想素质存在的问题不 容忽视,如自我中心意识浓厚,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 神,自控能力和毅力较差,承受压力能力低下等等。因此,我们一定 要提倡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言传身教,对学生严格要求,全面关心他 们的健康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2 年 4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与老教授协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 年下半年,我接触了老教授协会的一些资料,后来不久便成 了广东老教授协会的一员,并积极参与它组织的活动。再后来又参与 筹建本单位分会的工作,还主持了 8 年左右的分会日常工作。同时, 在省协会中担任副会长职务,换届后改任顾问。现在还继续协助本单 位分会工作。如果说,我与马克思《资本论》结缘终生,那么,我与 老教授协会也就结缘后半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一、参加广东老教授协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 年暑假期间,我代表台山一中广州校友会(其时我是校友 会会长身份)去探望校友会名誉会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老院长赵元 浩教授。在谈话过程中,他提到广东老教授协会正在筹划准备年底成 立,希望我参加协会,我当场答应了。由于当时我尚未退休,说明只 做创会会员,不担任具体工作职务,但可以帮助发展会员。后来在党 校,梁钊教授也给我提及入会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赵元浩教授同我谈话之后,我特意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中国老 教授协会的情况。据“百度”介绍,中国老教授协会是 1985 年 9 月 12 日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 织。协会由年龄在 55 岁以上的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和其他具有 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组成。其宗旨主要是发挥党和政府联系老教授、老专家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服务。最近 我又查了一下,目前全国会员总数已近 10 万人,其中有 200 多位两院 院士和众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有 1000 多位曾任高等学校和科研 院所的领导。该协会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 会团体”“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牵 头下,广东老教校协会于 1994 年 12 月 19 日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 在中山大学。第一届会长是夏书章教授(原中大副校长)。第二届会 长是赵元浩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老院长)。第三届会长是钟南山 院士。第四届会长是何镜堂院士。第五届会长是何镜堂院士连任。我 校梁钊教授参与筹备工作,先后担任第一届副会长,第二、三、四届 顾问;邱金用教授担任第二、三届副会长;陈鸿宇教授担任第四届顾 问;我担任第四届副会长、第五届顾问;黄铁苗教授担任第五届副会 长;陈学琳教授担任第五届监事会委员。现在,广东老教授协会会员 已有 3000 多人。20 多年来,协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 在协会常务理事会得力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努力下,已成了老教 授、老学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基地,成了参加科教兴国实践、展 示和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多年来,特别是中办〔2005〕9 号文颁发 以来,省老教授协会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为地方经济、教 育、文化建设提建议、干实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上世纪 90 年代, 省老教授协会只有几个分会,而现在的分会已有 17 个之多,即中山大 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 农业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深圳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私立 华联学院、经管专委、广州中医药专委、海洋专委、医学专委、农业 专委、生态农业专委和珠三角发展研究专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成为省老教授协会第一批会员之后,在我校分会成立之前,主 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介绍一些老教授加入协会,另一是积极参加省协会组织的活动。比如:参加省协会组织的一些参观学习活动;参加 中办〔2005〕9 号文和省的〔2006〕2 号文的学习和座谈,积极建言献 策;参加 2008 年 7 月 3 日省协会在中大隆重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广东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创新 和经济发展理念更新》的中心发言,会后该文在中国老教授协会专刊 上发表,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二、积极参与筹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老教 授协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5 年 11 月 23 日,广东老教授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大 小礼堂隆重召开,选举钟南山院士为本届会长。在本届常务理事会 中,我校邱金用教授任副会长,我和王荣武教授为常务理事。2006 年 春节后在研究协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加快建立分会的步伐,其中 就有希望省委党校在 2008 年左右成立分会的建议。因邱金用同志工作 较忙,省里会议一般由我出席。我开会回来后转达了会议要求,经商 量成立筹备小组,邱教授任组长,我和荣武教授为成员。我们 3 人分 头做工作,邱负责与校委联系求得支持,我负责与省协会联系求得协 助,王负责与校内离退休老教授联系,争取在原来已有 10 多位老会员(即省协会个人会员)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批新会员。经过一段时间, 筹备工作进展较慢,后来邱教授又因身体健康问题退出了筹备小组, 筹备工作一度中断。以后与省协会顾问梁钊教授商议,梁教授认为不 能中断筹备工作,党校分会一定要成立,不然说不过去,并要求我出 面主持。我接手之后,经研究补进陈学琳教授为筹备组成员。通过长 时间的多方努力,在校(院)委关怀和支持下,终于在 2010 年 1 月 14 日宣告校(院)老教授协会成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协会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陈鸿宇教授任 会长,我任常务副会长,唐代望教授、吴灿新教授、黄铁苗教授、王荣武教授任副会长,后又补进林子英教授为副会长,陈学琳教授任秘 书长,刘锡桓编审任副秘书长,由以上同志组成常务理事会主持日常 工作。大会聘请梁钊教授和李华杰教授为协会顾问。后来根据工作需 要,增补朱建华、杜安安副教授为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考虑广东各 地市委党校老教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协会先后组建了茂名、珠海、 中山、清远、河源等市委党校会员小组,成为校(院)协会的团体 会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三、善始善终做老教授协会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校(院)老教授协会成立后,按分工要求,我承担起主持协会的 日常工作。在校(院)委关怀和支持、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大力协助、 协会会员鼓励和支持下,协会开展了系列活动,逐步构建起服务老教 授的窗口,为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搭建了平台,起到 了沟通校(院)委和老教授联系的桥梁作用,为学校和社会做出了一 定的贡献。从 2010 年 1 月 14 日协会成立以来至今所组织开展的活动 简记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2010 年 7 月组织部分会员赴德庆县参观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2010 年 12 月组织部分会员赴南雄市参观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2011 年 3 月 16 日,协会举办了一场“广州伊斯兰文化考察活动”,由张志湘教授介绍情况,参观先贤清真寺和怀圣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2011 年 6 月,组织部分会员到云浮市委党校,联合召开“纪 念建党 90 周年理论研讨会”。会后参观了我党早期领导人邓发故居和考察云浮农村改革试验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5)2011 年 10 月 15 日,与中山市委党校联合召开“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理论研讨会”,开会前后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和考察了珠海 横琴开发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2011 年 11 月 5 日,我校协会与华南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召开“联谊座谈会”,互相交流,增进友谊,学习兄弟协会的好经验。 (7)2012 年 3 月 14 日,协会在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上海世博文 化多媒体展示会”,并在文体活动中心 8 楼举办“上海世博文化摄 影展”。在展示会上,缪国亮教授用多媒体介绍了上海世博文化的风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8)2012 年 6 月 5—6 日,协会组织会员前往粤北连州市实地考察基层旅游文化建设情况,在那里听了连州文联主席的情况介绍,并 参观了地下河和湟川三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9)2012 年 11 月 17 日,协会与汕头市委党校联合召开“学习党 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在这前后参观了中国(揭阳)玉都广场、饶 宗颐学术馆、潮汕侨批馆等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0)2013 年 3 月 26 日,协会与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召开“办学经 验座谈会”,会后韦华腾教授和谢林平教授带领老教授参观了校园, 随后又参观了洪秀全故居和从都国际会议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1)2013 年 6 月 17—19 日,协会在茂名市委党校、电白县委 党校的大力支持下,安排部分老教授到茂名电白县考察调研新农村建 设情况,首先听取当地领导介绍情况,然后参观了“绿色长城防护 林”、电白县星火水生野生动物繁殖场和茂名市海尾社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2)2013 年 11 月协会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 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3)2014 年 7 月,协会和惠州市委党校联合召开“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座谈会”,会后参观考察惠州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14)2014 年 11 月,协会与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学习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会后参观考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 地之一的广州南海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5)2015 年 4 月 15 日,协会召开“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重要讲话座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6)2015 年 6 月 15 日举办“著书·读书·万里行——大家谈”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7)2015 年 6 月 29—30 日,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到江门新会参观调研,除了听取当地领导介绍情况外,还参观了中国南车轨道车辆有 限公司、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和梁启超故居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8)2015 年 11 月 6—7 日,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前往东莞虎门镇 参观学习,先听了当地领导介绍全镇的情况,后参观了林则徐纪念 馆、镇级图书馆和体育场,还瞻仰了朱执信先生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2016 年 6 月 6—8 日,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前往汕尾参观学 习,并与汕尾市委党校联合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党建 研讨会”,先后参观了彭湃故居、海丰红宫红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016 年 9 月 20 日,协会召开“迎重阳、谈人生、话养生座 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1)2016 年 12 月 23 日,协会举办“著书·读书·万里行—— 大家谈”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2)2017 年 7 月 13 日,协会举办“万里行——大家谈”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3)2017 年 11 月 3 日,协会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 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4)2018 年 7 月 5 日, 协 会 召 开“ 读 书· 万 里 行 学 习 交 流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5)2019 年 4 月 30 日,协会举办“读书·万里行——大家谈” 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6)2019 年 5 月 28 日,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前往珠海参观港珠澳 大桥和横琴开发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7)2019 年 11 月 25 日,协会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8)2021 年 4 月 27 日,协会召开“深入学习百年党史座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9)2021 年 12 月 20 日,协会召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会”。 协会除了组织集体活动外,还鼓励会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积极参与服务学校和社会工作,做到老有所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从协会成立至 2019 年底,会员出版各种学术专著 23 部,在公开报刊发表文章 216 篇,在内部报刊发表文章 328 篇,撰写 有省部级领导批示的内部参考文稿 51 篇,在校内外班次上课 4932 课 时,参加各类教学督导、关工委工作、清远专家库工作和各类学术团 体任职的有 65 人次,获得各种奖励有 30 多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 2016 年之前,协会出版了 10 期“会讯”和两本画册(即《五 年历程风采记忆》和《2015 风采记忆》),记录了协会走过的足迹和 会员风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认为,老教授协会是我国我省很好的民间组织平台,起到利国 又利民的好作用。2013 年 9 月教师节前夕,在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常务副校长谭泽中同志陪同下,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党 校校长李玉妹同志到我家中表示慰问,对协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 认可。2018 年我被广东老教授协会评为优秀个人,表明对我工作的肯 定和认可。现在,已经 80 多岁的我不再主持协会的工作了,但我仍在 尽力为协会做实事好事,直至终老而不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2 年 7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仕途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的人生历程中,有过一段当官的 插曲(1984 年 2 月—1987 年 12 月),约 4 年时间。我这里所说的官, 是指党政军组织正式下达任命的领导职务,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的 职务除外。值得高兴的是我这段当官的插曲,仍然是在教研的岗位上(即双肩挑老师),不影响终生从教的初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一、无心当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秋天,我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在北大第一课的课堂 上(即参观北大校史馆),心中萌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按今天的话 语叫做梦想),就是毕业之后争取做一个经济学家。在 1959 年 11 月 到 1960 年 5 月,我们班与部分经济系老师一起编写政治经济学的资料 和教材,在这过程中,我追求的理想目标具体化为争取在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研究方面作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0 年 9 月北大毕业后分配到军工政治部,当起了经济学的老 师。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以导师陈岱孙教授为榜样,教一辈子书。 在老师的岗位上,一方面搞好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进行经济理论研 究,力争最后达至经济学家的人生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2 年,根据中央军委要求,军工开展整风运动,召开了一系列 的各种会议。当时,院政治部宣传部要全力配合,但感到人力不足,于是向政治教研室(部)求援,暂时借调一些教员协助工作,我是被 点名借调的一个。分配给我的工作除了参与整理会议简报外,还要给 刘居英院长(陈赓院长逝世后的接班人)起草一些讲话稿。刘院长是 抗美援朝时期的铁道兵司令,他和北大校长陆平是亲兄弟,当年兄弟 俩考进了北大西语系,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我为他 起草了两份讲话稿,他都很满意。借调工作结束后,他叫院办王序卿 主任找我谈话征求意见,希望我到院办做秘书工作,我当时就婉言谢 绝了。我对王主任说:我这个人比较适合做教学工作,秘书工作做不 好。后来此事也没有再提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二、在特殊情况下当了“民选之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1960 年 10 月开始一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一直做着普通 老师的工作。当年,全军除理工科教师与地方高校教师评有同样职称 外,其余教师都没有评职称。全军的马列主义理论教师的职务分为见 习助教、助教、教员(相当于讲师)、主任教员(相当于教授)四个 档次。1960 年 10 月—1961 年 10 月,我定为见习助教,1961 年—1963 年 10 月定为助教,从 1963 年 10 月以后定为教员。1978 年 9 月,在邓 小平提议下,军工集体转为南迁长沙部分重归部队序列,仍归国防科 工委领导,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任命国防科工 委副主任张衍为校长(原是军工的政治部主任)。重归部队序列后, 1980 年 8 月 20 日,我的职务改定为副团职教员,1983 年 6 月 30 日升 为正团职教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0 年,原长沙政干校的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文革”后改任 长沙警备区副政委田禾同志(副师职)调入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被 任命为政治教研室(部)的副主任(保留副师职待遇)。不知什么原 因,从 1983 年开始,原主任张望和田禾副主任两位老同志(均为建国 前参加革命的副师级干部)产生了矛盾,而且越来越尖锐,一直到了难以共事的地步。1983 年下半年,校党委派人到教研部了解情况,广 泛听取老师们的意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重归部队序列的国防科技大学,其编制与军工时期大体相同,政 治部是正军级单位,下面分设干部部、宣传部、保卫部、政治教研室 (部)四个部门,各部为副师级单位。在四个部门中,政教部人数最 多,军工时期超过百人,南迁时,小部分留在哈尔滨船工学院(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部分随迁长沙,1982 年政治师资班毕业后有 17 人调入教研部,同时开始调进个别从地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其中哲 学、经济、党史、自然辩证法、大学语文、资料室、办公室等,人数 合计有 70 多人。1983 年 9 月开学后不久,校党委派人主持召开教研部 全体人员大会,说明教研部领导班子需要调整,请大家通过无记名投 票推选进领导班子人选。投票结果,我的票数最多,另有两位是离休 资格的老同志(即刘建统和郑民奇同志均是建国前的大学生),也有 较多的票数。最后校政治部把得票多的人选(共 3 位)上报国防科工委,由上级决定其中 1 位进领导班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4 年 2 月 18 日下午,校政治部副主任王秉衡同志在教研部全体人员大会上宣布,经上级批准,任命我为副主任。当时,校党委对我 下达的任务有两条:一是主持日常工作;二是做好两位老主任的协调 工作。在这之后,学校部署工作的有关会议,主要是通知我参加了。 参加会议回来,我根据校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自己先有一个考虑, 再分别征求两位老主任的意见,形成共识之后,我执行实施,这一局 面延续了半年多。1984 年 9 月 30 日下午,校政治部主任张峯主持召开 教研部全体人员大会,张良起校长、汪浩政委、陈启智副校长参加, 宣布张望主任离休,田禾副主任免职,任命朱亚宗同志担任副主任, 协助我工作。宣布过后,田禾同志当场提出异议,后被驳回,会场一 度出现紧张气氛。同年 10 月 29 日在教研部全体会议上,校政治部王 秉衡副主任到会重新宣布张望离休、田禾免职、朱亚宗为副主任的命令。1985 年 1 月,从科工委基地调进胡卓人同志(副师职)到教研 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我为副书记。1985 年 7 月 9 日,校政治部宣布 国防科工委丁衡高主任、伍绍祖政委 7 月 3 日签署的命令,任命我为 教研部主任。至此,教研部的完整的 3 人新领导班子建成。对我这个 当官的过程,群众戏称我是“民选之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担任教研部主任期间,还兼任校社会科学职称评审组组长 (成员有朱亚宗、刘建统、田禾、郑民奇)和校研究生政治理论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职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7 年 2 月下旬,接到总政治部 2 月 19 日给我发来的通知和聘书,任命我担任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原 理》编审组副组长职务(组长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三、为官一任获得肯定和认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78 年 9 月,国防科技大学恢复部队序列后,我开始考虑政治理 论教育的改革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从 1981 年开始, 先后给校党委和政治部党委提出改革政治理论教育的建议。1982 年 8 月,学校派我代表国防科大到广州军区参加全军《马克思主义基础》 一书的编写工作,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我是政治经济学部 分的主要负责人。1983 年 1 月写出初稿,3 月定稿,4 月中旬付印样 稿。同年 9 月到济南军区参加总政治部宣传部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基 础》一书的审稿会,获得通过后,同年 11 月正式付印 40 万册,发至 全军。该书是全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基础》教材。在编书过程中, 我与兄弟单位的同行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相互交流,从中了解兄弟单 位的经验教训。1983 年 12 月 14 日,我参加校教学改革座谈会,在会 上作了《开创我校政治理论教育新局面》的发言,提出了改革政治理 论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思路。1984 年 11 月 9 日召开全校首届教书育人经 验交流会,我被授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4 年 2 月我被任命为教研部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后,就着手 按照我提出的改革建议和思路进行实践,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 好的成效,获得了上级和群众的肯定和认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主持教研部工作的几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1调进 了一批研究生,改善教研部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2编辑出版了国 防科大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为本单位和兄弟单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学 术交流平台;3进行政治理论课考核制度改革(试点),从只有笔试 分数改为笔试分和平时政治思想表现分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即 70% 笔 试分加上 30% 平时政治思想表现分;4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部队政治 理论教师职称的评定试点工作;5加大科研力度,科研成果有新的突 破。科研进步主要反映在国防经济研究(出版了专著并获得湖南省首 届政府奖)、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出版了专著并获得省社联奖)以及 完成了南方三年游击战资料收集和纪录片制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 白)等方面;6改进评选先进的程序,增强了评选先进的群众性和民 主性。过去先进个人和单位的产生,均由教研部领导和党支部委员开 会研究确定,后改为先进候选个人和单位名单要在教研组酝酿的基础 上产生,最后通过教研部全体人员无记名投票确定。同时,明确教研 部正副主任不参加评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四、仕途终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0 年以来,我夫人靳桂兰感冒频繁,而且不时出现低烧的情 况,一时又查不出原因。1986 年开始,低烧延续时间越来越长,老不 消退,体质越来越差,最后医院给出的结论是水土不服引起。后来我 再三考虑,为了照顾她的身体健康,于 1986 年 12 月 18 日正式打了报 告送给校政治部张峯主任,提出调离长沙回广东工作,并把转业调动 放在第一位,军内调动放在第二位。同年 12 月 26 日下午张良起校长 找我谈话,说校领导对你的工作很满意,今后在国防科大的发展是很顺的了,希望你继续留下不走。你爱人的健康问题另想办法解决。我 说,很难办。我申请调离的报告在 1987 年春节过后仍无答复,于是 在 1987 年 3 月再一次打了调离报告。1987 年 6 月,校政治部周副主任 正式找我谈话,表示校政治部和校党委根据靳桂兰的身体状况,基本 上同意我调离长沙,但考虑到我的情况和总政治部宣传部的意见,首 选是军内调动,已把我的档案调进广州军体院,安排在军体院工作。 后来由于我夫人不是现役军人,需要由地方接收和安排工作,这个接 收和安排要走程序,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为了尽快离开长沙,后经 广州军体院陈政委同意,由国防科大干部部派人来从军体院取出我的 档案交给省委组织部按转业安排。1987 年 7 月 15 日国防科大干部部 派张新连同志从军体院拿出我的档案交给了省委组织部。7 月 20 日便 拿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同意接收的信函。据广州地区转业办的负责 人说,广州有 6 个单位表示愿意接收,其中省委党校是最早表态的。 1988 年 1 月 9 日接到 1 月 6 日发出的转业省委党校的调令,要求我 2 月 10 日前报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7 年 8 月 5 日前,我的调离问题一直处于保密状态。8 月 18 日,教研部召开教研组组长和党支部委员联席会议,我说明调离的原 因并对大家一直支持我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一定站好最后的一 班岗。8 月底,我写下了一首感怀诗:“年方十八离台城,攻读五年北 京城。六十年代哈尔滨,一十八年长沙城。国防教育岗上,最好年华 做奉献。半百之年归故乡,另开新篇作贡献。”1988 年 1 月 20 日,教 研部全体同志为我和靳桂兰举办了热烈的欢送会,不少同志发了言, 对我主持教研部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有的同志说:“黄主 任在位的几年是我们单位发展的黄金时期,黄主任离开在我们单位留 下了怀念。”显然,这是过誉的说法,但我听了也确实感到欣慰。2 月 3 日,在我们全家离开长沙的时候,欢送的动人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在校军务处周敬长处长的指挥下,到火车站欢送有大巴车、中巴车、小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有人估计超过了 200 人。我们全家深受感 动,夫人靳桂兰当场感动得昏迷过去,后由警卫连战士李忠同志背着 上了火车。2 月 4 日下午到达广州火车站之后,广东省委党校时任经济 学教研部主任钟生坦、教学秘书刘森俊、人事处副处长黄运新带车到 车站热情迎接。2 月 6 日,全家办好了落户手续。2 月 11 日,面见梁 木校长和梁钊副校长,我当场表示不希望担任任何的行政职务,只做 老师的教学工作。后来在有关场合也表示了这一愿望并多次谢绝了出 山任职。2 月 28 日,我给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去信,报告了 我已转业地方工作,辞去该委员会委员和编审组副组长职务。3 月 28 日接到总政治部宣传部 3 月 19 日给我的回信,对我过去在委员会的工 作表示感谢,并希望以后继续关心部队的政治理论教材建设,同时赠 送了部队纪念品。自此以后,我在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夫人靳桂兰在 校图书馆)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直至退休(1998 年 12 月),而退休之 后仍然一直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6 年 10 月 28 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 部召开了“黄灼明教授从教五十六周年座谈会”,会上送给我一副贺 联:“灼见真知研经济成果丰硕,明理悟道育后学人才辈出。”同年 我写了《八十感怀》一诗,概括了我的人生历程、感悟和情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一、咏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十八韶华离故乡,燕园五载立志昂。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二十八年军工业1,知命又谱黄华章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二、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勤善为本德为纲,十自律身3图己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一生治学惟五有4,老来五得5未敢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三、抒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情系燕园珠水长,退而不休启新航6。</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从教终身犹未已,不辞来世育栋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的人生历程:目标明确,锲而不舍,终身从教,教书育 人,善始善终,此生无悔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 1“军工业”系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2“黄华章”系指中共广东省委党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3“十自律身”系指讲诚信、讲情义、讲感恩;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 不偷懒、不骄傲、不贪婪;做奉献。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4“五有”系指有求真的目标、有严谨的态度、有独自的思想、有独立的人 格、有开明的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5“五得”系指想得开、忍得住、拿得起、放得下、活得值。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6“启新航”系指退休后的新历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2 年 10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生冲击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人生之路并非平坦大道,而是走过了一些坎坷曲折之途,经 受了不小的磨炼和考验,才走到了今天的境地。回顾我的人生历程, 前后遭遇过三次冲击波,这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一是 1957 年的“反右派运动”;二是 1959 年的“反右倾运动”;三是 1966 年开 始的“文化大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冲击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5 月 1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该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以反对官僚主义、宗 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不久,全国各地特别是以北京 大学为首的高校,掀起了大鸣大放大辩论的热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 1957 年的整风“反右”运动中,我思想上一直处于不理解的 状态。在整风阶段,我以党的培养对象身份在座谈会上提出过一些多 多关心非党同志的建议;在开展“反右”斗争后,没有参与写大字报 和大辩论的活动,但对班上党支部把三名团员(一个团支部书记和两 个普通团员)划为“右派”小集团不理解,提出了不同意见。同时对 全校的批斗“右派”大会持消极态度,缺乏斗争的积极性。到了“反 右”斗争后期,我在团组织中所担任的职务,即团支部宣传委员和校 团委组织部干事(兼职)被免掉了。这是一次小的冲击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1959年“反右倾运动”的冲击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之所以在“反右倾斗争”运动中受到牵连,主要是我参加了 “北大、人大综合社会调查团”的工作。回顾 1958 年,全国掀起了人 民公社化、“大跃进”的浪潮,“左”的言行泛滥,浮夸之风盛行。 为了取得真实情况,1958 年 11 月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了“北大、人 大综合社会调查团”,开赴河北一个县、河南两个县进行“三结合” 式的调研,即工作、调查、劳动相结合的调研活动。该团成员由两校 的领导干部、教师骨干(教授、副教授或资深讲师)和少量高年级学 生骨干(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共 168 人。两校的主要社会科 学专业(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中文、科社、新闻等)都有人 参加,团长是当时的北大副校长邹鲁风同志,下设三个分团,分别到 河北一个县(藁城)和河南两个 县(信阳、鲁山), 进行 为期半 年(1958 年 12 月—1959 年 5 月)的“三结合”式的调研活动。团长 邹鲁风同志挂了河南省委常委,各分团团长挂了地委副书记,副团长 挂了县委副书记,组长挂了公社副书记,其他人都是县里或公社里的 一般干部。调研的目的是直接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和资料,总结人 民公社、“大跃进”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班属于高年级本科班, 共抽出 6 人由党支部书记带领参加,除我之外,其他五位是:党支部 书记矫左羽,党支部委员张羽,还有王洛林、吕律平、王永治。我分 配到河南许昌专区鲁山县工作,到鲁山县后的具体工作地点是瓦屋人 民公社。在调查团工作期间,由于我工作、调查、劳动都比较积极和 认真,写了一些质量较好的调查材料和调研报告,得到分团和小组的 多次表扬。1959 年春节期间,我第二次正式写了入党申请报告,并填 写了申请表,介绍人是张羽(我们班党支部委员,最后在鞍钢党委书 记岗位上离休)和马亚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调干党员,最后 在黑龙江省劳动局局长岗位上离休)。本来以为这次可以解决组织问 题了。不料,在 1959 年的时候,调查团受到了牵连。全团集中起来进行整风,接受批判和教育。经过多年以后才得到平反,邹鲁风同志 在“文革”之后才得到了彻底平反。调查团的遭遇,震动了全国的高 校。这样一来,我的入党申请只能作废,也就宣告在北大期间入党无 望了。这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冲击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冲击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 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党的挫折和损 失,教训极其惨痛。”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 年 12 月党召开十一 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 心战略转移,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正是这个伟大转折,使中国 走上了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正确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文化大革命”使我在人生途程中遇上了有生以来的大劫难。在 “文革”中,我被立案隔离审查。在隔离审查期间,马寅初老校长的榜 样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撑。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给自己立下 了两条原则:一不讲假话;二不能轻生。在“两条原则”的支撑下坚 持到最后的平反解放。我走出了隔离室之后,才得知夫人靳桂兰因受不了刺激和压力,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弄得全家人心惶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69 年 5 月 27 日,解除了隔离审查之后,我恢复了自由和正常 生活。1970 年 10 月 10 日上午在政治部范围内当众烧掉了审查我的材 料,表示一风吹。但是,这时对军工全校的全面平反昭雪工作仍迟迟 没有落实,直到“文革”结束后的 1979 年才最后落实下来。1979 年 1 月 3 日下午,召开了全校平反昭雪大会,时任校领导张文峯同志发表 了讲话,指出我校在“文革”中清理阶级队伍,不是扩大化问题,而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1 月 22 日上午在校俱乐部隆重举行马明德、薛 鸿达、吴守一等老教授的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钱学 森致了悼词。2 月 12 日,《解放军报》作了报道,标题为《国防科技 大学加速落实政策的步伐,为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79 年 4 月 23 日上午,校政治部和校办召开大会。政治部王坚主 任讲了话,姚亚新副主任代表常委宣布平反决定,其中有我和靳桂兰 的平反决定。现把关于我和靳桂兰的平反决定抄录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灼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极 左’路线的迫害,被强加给‘特嫌’的罪名,被长期隔离审查。这 纯系冤案,将其隔离审查是完全错误的。其爱人靳桂兰受株连,也 被审查迫害,使身体精神受到摧残。”“现在决定对强加给黄灼明同 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全部推倒,给予政治上的彻底平反,恢复名 誉。”“对受到株连的靳桂兰同志给予彻底平反,消除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人生途程上的三次冲击波,通过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最后经 住了“委屈”的考验,做到了无怨无悔,从此我继续在教育岗位上 尽责尽力,培养出一批批有德有才的好学生,在学术研究上也有新的 建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的人生历程,感悟到坎坷在人生中难以避免,而所有的坎 坷明天看来都是一个个故事。因此,不要纠结过去,而要勇于面对现 实,心态乐观,淡定从容,正确对待“委屈”,越过坎坷,按自己既 定的人生目标继续前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3 年 2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深深怀念陈岱孙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 1955 年考进北大经济系,在五年的学习岁月里,有幸得到了 许多北大名人的教诲和指点,其中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有两个人:一 个是北大老校长马寅初教授;一个是北大经济系主任陈岱孙教授。在 这两人中,陈岱孙教授对我的影响则更为直接和具体。今生有幸进了 北大能师从一代宗师陈岱孙教授。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了我一生的 思想和途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陈岱孙教授(1900 年 10 月 20 日—1997 年 7 月 27 日),原名陈 总。1900 年 10 月 20 日(农历为八月廿七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巧 合的是其生日与孔子同一天,同属鼠。世纪同龄人陈岱孙是我国著名 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他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 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陈岱孙教授自 1927 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归来,先后在 清华、西南联大、北大执教七十载,被誉为“六代祖师爷”,桃李满 天下。80 多岁还给本科班上课,90 多岁还带博士生,95 岁还主持博士 生的毕业论文答辩。90 岁生日的那一天,他是在给 200 多人上课的讲 坛上度过的。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教书。”有人感叹,只这一件事,足以让世人敬仰百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1953 年开始,陈岱孙教授开始担任北大经济系主任,直至终 身。同时,作为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他还历任全国政协第 2、3、4、5届委员,第 6、7 届常务委员。他曾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 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经济科学》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 书·经济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的主要著作有散见于各报 刊中的学术论文和 1981 年出版的《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 主要学说发展论略》一书。《陈岱孙文集》已在 1989 年由北京大学出 版社出版(上下两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6 年上半年,陈岱孙教授担任我们班的“经济学说史”课程。 他那极端负责的认真态度和精炼的语言,极强的讲课逻辑性,十分清 晰的条理性,时间掌握的精准性,还有他挺直硬朗的 1.8 米身躯,至 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每次我提出问题请教,他都耐心地答疑 和提示,对我们学生总是热情地指导和鼓励。当年暑假,我们几个留 校同学前往北大镜春园甲 79 号陈老家拜访。他谈到做学问,一定要有 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个人写文章首先是为了求得自我理解,发表出去 只不过是副产品。当教员首先应该是个老实人,教员出口之言必须是 真话实话。我们观察陈老的一生,他坚持的观点,始终如一,不人云 亦云,更不受风潮左右。陈老治学的严谨,人品学品的高尚,在经济 学界是有口皆碑的。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每次去信请教,总是很快(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得到他的亲笔回信,有时他还主动嘱咐系里其 他负责同志邮来参考资料,或请有关老师就某一具体问题作出答复。 1981 年,他在送给我的新著《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的封面上, 写上“灼明同学惠正”六个字。由此可见一个真正大学者的谦虚精神 和风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71 年 9 月,我出差路过北京,20 日上午回到北大母校,主要想 看看母校的变化和留在北大工作的同班同学。结果到了北大发现有点 空空荡荡,没见几个人。后来一打听,得知全校教职员工基本上都送 到江西鄱阳湖劳动改造了,留校工作的同班同学一个都没有见到。中 午到海淀食堂(当时已找不到饭店)吃饭,无意中发现陈老穿了一身旧中山装正端坐在一个角落的桌上等候上菜。我一进门,陈老的眼睛 正好望向门口,我们两人的眼光对视了一下。我即时走到老师的跟前 向他问候。他马上向我说:“小广东,你怎么来了?”我如实回答了 出差的事情。陈老简单讲了北大的变化和经济系教职工的简况,并意 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书还是要读的。”我们俩一起吃了一顿难得的 午餐,告别时互致保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78 年秋天,国防科技大学招收了一个政治师资班。教研部除了 安排我做一些管理工作外,主要是让我担任这个班经济学专业的《资 本论》和经济学说史课程。1979 年春节后,我就经济学说史课程去信 请教陈老,在信中提出了我对课程的设计安排,很快就接到陈老的回 信,信中第一句话是:“北京一别又七八年矣!”显然,老人家还记 得我们 1971 年 9 月在北京海淀食堂的见面。在信中对我提出的课程设 计方案给予了肯定,认为安排是合理的,但要我注意突出重点讲述,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1 年 6 月中旬,我就《资本论》和经济学说史的若干问题去信 请教。陈老在 6 月底就回了信,并请金日辉教授(金教授是北大经济 系的《资本论》课主讲老师)就我对《资本论》中的一处翻译问题提 出的质疑作了回答,还请时任经济系主任胡代光教授给我寄了一套经 济学说史讲义,令我非常感动。同年 10 月,我出差北京,特意到陈老 家中拜访致谢。另外,还拜访了胡代光教授和汤一介教授(汤教授是 我夫人靳桂兰的指导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6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23 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外国经济理 论研讨会。陈老是该会的老会长,全过程参与并指导会议。我和教研 部的吴鸣老师写了论文应邀参加会议。为了支持湖南主办方的工作, 我特意给学校有关部门打报告要了一辆面包车供大会支配使用。10 月 26 日下午,我带车到机场迎接陈老并送到会议所在地(长沙市枫林宾 馆)。在会议期间,我抽空到陈老所住房间拜访,同时也汇报了我的工作情况。陈老听了很满意,并说:“你是北大的好学生,老师我十 分高兴。”他还请我代他向在湖南长沙工作的北大校友问好。我听了 很是欣慰,并对陈老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要继续努力。在这会上, 我还见到了胡代光教授和北大同班的俞品根、许柯和胡伟略 3 位老 同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2 年 7 月 23 日下午,我和黄铁苗老师乘坐飞机赴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宾馆报到,参加中国《资本论》研讨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大会暨第 六次学术研讨会。24 日上午开幕,大会由卫兴华教授主持,陈征教授 致开幕词,宋涛教授作主题报告,参会者有 100 多人。时任吉林省委 书记、副省长、宣传部部长均参加了开幕式,以表示当地高度重视。 28 日上午闭幕,陈征教授主持,刘诗白教授致闭幕词。会后,东道主 给每位代表赠送一支“长寿野生人参”。29 日,我和铁苗老师到了北 京。30 日我带上“长寿野生人参”到北大燕南园 55 号拜访了陈老。 一进门,陈老见我马上热情招呼“小广东,你好呀!”落座后,我先 给老师汇报了转业地方后的工作和概括介绍了长春开会的简况,然后 把长寿人参送上,让老人家补补身体。陈老很高兴,希望我回到广东 工作后立志教学和科研。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陈老谈了对我国经济形 势的一些看法,其中谈到干部队伍时,他突然问我:“灼明,我经过 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党政干部存在着有权无能或有能 无权的情况,你认为我这个看法怎么样?”我想一下回答说:“陈老 您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就现在的干部制度而言,的确存在这样的情 况。”告别时,陈老请我代他向在广州工作的北大学友问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7 年 7 月 27 日,陈老无疾而终,享年 97 岁。他仙逝后,国家 领导人和同行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当之无愧的。时任国务 院总理朱镕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亲临八宝山吊唁,一时震 动了学界。陈岱孙教授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勤奋谦虚,追求 完美。完满的园丁人生,这在我国教育界中是罕见的。先生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历代学子。敬爱的陈岱孙教授不愧是我国经济学 界和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他那严谨的治学之道、丰硕的学术成就和高 尚的人品,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终身的园丁人生历程,从马寅初、陈岱孙、卓炯等老前辈 学者身上感悟到:一个优秀的学者应具备“五有品质”——有求真的 目标(人生价值取向);有严谨的态度(科学治学之道);有独自的 思想(新理念新成果);有独立的人格(坚持真理品格);有开明的 品性(民主大度风范)。这个“五有品质”的精神正是我一生努力的 方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3 年 5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深深缅怀黄标熊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8 年 4 月下旬,从华南师范大学传来黄标熊老师不幸病逝的消 息,由于过于突然,一时难以接受。4 月 27 日下午,我既代表台山一 中广州校友会(其时我是校友会的会长),又代表个人和夫人靳桂兰 参加了标熊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送了花圈,默默致哀,鞠躬告别, 向标熊老师夫人范洁丽老师表示慰问。在一段时日里,脑海中经常浮 现标熊老师的形象,还有一次梦里相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的人生途程,自己和标熊老师的确很有缘分。早年是师生 关系,又是校友关系(培英和台中校友),后来又成了老同行和老朋 友。他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还是我的同行。这种多层缘分 在人世间大概是不多的,实属难得。正因如此,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脑 里留下了永恒的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0 年春天,我从培英小学考入培英中学。在第一周的学习里,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位姓黄的老师,一位是教数学的班主任锡标 老师,另一位就是教政治的标熊老师。标熊老师的讲课,语言生动, 充满激情和谐趣,还有幽默感,令人终生难忘。第二年,我参加全校 的演讲比赛,以后又竞选学生会主席,前后都得到了老师的亲切指 点,结果获得了演讲比赛的冠军和竞选的胜利,当年又被评为“三 好”学生,这就为自己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秋天,我从台山一中考进了北京大学经济系,北大毕业后又长期留在省外工作。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中断了联 系。但后来我看到了标熊老师发表了有关《资本说》研究的文章,知 道了他已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并担任了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副主任(当时的主任是黄家驹教授)。1982 年,我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点名接受 广州军区政治部的邀请,参加了全军马克思主义教材的编写,在广州 军区招待所(即现在的珠江宾馆)住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我专程 到华南师大拜访了标熊老师,从他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广东改革开放 先走一步的情况,对写书起了很好的作用。1983 年,我和标熊老师又 相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的“全国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资本论》研 讨会”。其时,我们两人分别是广东和湖南两省《资本论》研究会的 负责人之一,都写了文章参加会议。就在这次难得的学术研讨会上, 我看到了卓炯教授的文章(卓老本人未到会,文章是广东代表带来 的),很有新意,深受启发。我利用会议休息时间专门找到标熊老师 详谈。标熊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卓老的学者风范,对他的人品、学品评 价很高。这是我首次听到有关卓老的情况,敬重之情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回到广州工作之后,我和标熊教授的联系和接触就更多 了。在他生前,几乎每一次的全国《资本论》研讨会,我们都相处 在一起,留下了共同的足迹和印象。我记得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资本 论》研讨会上,标熊教授还向宋涛教授和我谈了香港的市场经济情 况,还一起照了相。标熊教授生前在广州生活期间,我们经常接触, 在他家里或在我家里交谈甚欢。在标熊教授的文章里,在我们的深谈 中,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是他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赞扬 和摇旗呐喊,对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真探索,还有 对广东《资本论》研究会工作的积极建议。当我参加了省《资本论》 研究会领导工作之后,他一再表示对我工作的热情支持,还提出了不 少的好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标熊教授毕生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在他长期的学术和教育生涯中,敢于坚持真理, 勇于开拓创新,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为人光明磊落,充 满乐观,和蔼可亲,甘为人梯,深受广大师生和学术界同仁的尊敬和 爱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奉献中延续自我的生命。标熊教授一生 淡泊名利,矢志不移投身于教学岗位,从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把自 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那敬业乐业的精神和真诚 淳厚的为人,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3 年 7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依据中央文件精神助力家乡村民保住农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7 年 6 月 24 日,我应台山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党校的邀请回 台山讲课,25 日午饭后准备返回广州,在市委党校门口忽然见到同 村邻居黄镜湖(在佛山顺德工作)的弟弟黄镜怡带着两人(一个叫阿 清,一个叫阿尉)拦住送我回广州的车。我即时下车,问有什么事? 其中阿尉对我说:“现在我村出了大事,就是三八镇政府(潮洋村所 属的镇)要在边山村与潮洋村建立一个爱国教育基地,基地里要搞一 个雕像、一个纪念碑(原在边山的村山顶有一个“抗日死难同胞纪念 碑”),还要搞一个纪念馆、招待所和广场。为此,要用推土机填掉 村里一部分一等良好的农田,村民有很大意见,不同意填掉农田。现 在村里派我们 3 人来找你,请你出面阻止此事,如果市里解决不了, 我们准备到省里上访。”我听后,马上答应愿意出面做有关方面的工 作,争取妥善解决,阻止填埋农田,不用再到省里上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7 年 6 月 25 日下午我回到广州后,抓紧时间查阅了上世纪 80 年代到 1997 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关农田保护文件。中共中央 在 1982 年至 1986 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 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中 之重”的地位。1986 年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1986 年 6 月 25 日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 1986 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条件”,同年 3 月中发 7 号文件《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指出“十分珍惜 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 本国策”。从此,严格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成了人们的共识和行 动指南。我掌握了这个基本精神后,于第二天即 6 月 26 日,先给台 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国渠同志打电话,其时他正在香港出差, 我在电话中问到在“台山三社”建立爱国教育基地的情况,他简单说 了一下,主要解释建立这个基地是为了对广大台山市民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我对他说,建立爱国教育基地是好事,我是十分赞成的。但不 能占用基本农田来搞,占用农田是违背中央政策的。希望市委改变原 来的方案,在不占用农田的条件下来建立这个爱国教育基地。接着他 说,原来的方案是市委书记方庭旺同志拍板的,他做不了主。最后, 我请他向方书记转达我的意见。不久,我又给台山三八镇政府去电 话,镇长宁育才同志已调香港办事处工作,镇委书记陈海彤同志接了 电话,我对建立爱国教育基地提了三点意见:有必要建立;农田不应 占;要与群众沟通商量,尽量让绝大多数人满意。后来,我考虑这一 工程毕竟是政府行为,它必须通过市政府来实施。所以有必要与台山 市长沟通。过了一天,我与市委副书记、市长伍启明同志通了电话, 再一次表明我的立场和意见,同时强调占用农田是违法的,绝对不能 这样做。村民群众对原来方案很不满意,意见很大,情绪反应强烈, 若市里解决不好,他们要派代表到省里上访。如果到了上访这一步, 我肯定会支持村民行动,到时我要找主管农业工作的欧广源同志反映 情况和意见,这样恐怕你作为市长是不好下台的。伍市长听了我一番 话后,表示感谢我的忠告,表示会好好考虑村民的意见,不使矛盾激 化,最后妥善解决。我说,有了你这个态度,我比较放心了。与伍市 长通完电话后,即时与我在村里的堂叔(称呼湛叔)通了电话,请他 转告村里的父老乡亲,市领导已考虑大家的意见,不必上访了,等候 落实解决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7 年 7 月 21 日上午,我再一次给台山三八镇政府去电话,问及 爱国教育基地的情况,陈书记说,伍市长已通知缓建。8 月 6 日中午, 村民代表阿尉打来电话说,推土机已奉命撤离现场,问题解决了。他 代表全村的父老乡亲对我表示感谢,还说有不少村民提议在村头给我 立一个功德碑。我说,能保住村里的农田,功劳不在我,主要是中共 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关保护农田文件的威力,应该感谢中共中央。至于 给我立功德碑更是万万不可,作为潮洋村的一员,为父老乡亲做点力 所能及的义务行动,不值得张扬。总之,得悉村上农田保住后,我心 里感到无比欣慰,终于为村民做了一件实事好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3 年 8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依据中办〔2005〕9号文件精神助力离退休老教授 保住科研评奖权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5 年春节过后不久,看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 出的〔2005〕9 号文,其内容是:《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 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 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同年上半年,广 东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会组织学习此文件,以后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老干部局派了几位处长到省老教授协会召开座谈会征求落实 9 号文的 意见,不久,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接见了省老教授协会 的主要负责同志,并指示省委省政府有关部厅出台落实中央 9 号文的 文件。2006 年 2 月看到了粤办发〔2006〕2 号文,其内容是《省委组 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劳动保障 厅、省军区政治部、省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 的意见》。当时,我是省老教授协会的常务理事,故看到了文件并参 加了座谈,对这两个文件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我对中办和粤办两个文件基本精神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中央八大部委联合颁发的〔2005〕9 号文,其内容就是提出“进一 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落实到制度层面上,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至于粤办〔2006〕2 号文则是广东省八大 部厅具体贯彻执行中央 9 号文的举措,以保证中办 9 号文的落实。两 个文件的具体内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话语是:“离退休专业技术人 员在科研成果评审、著作出版等方面,与在职人员一视同仁。科技成 果符合国家科技奖励标准的,可按规定程序申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助推党校离退休老教授科研评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 2018 年之前,省委党校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基本上体现了 〔2005〕9 号文的精神和具体要求,明确写上科研成果的奖励范围“含 离退休人员”。这一规定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欢迎,大大提高了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继续从事科研和决策咨询的积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 年元月,省委党校依据省财政厅的下文规定,在出台有关科 研成果评奖的规定中,未把离退休人员纳入评奖范围内。后来,我得 悉中央党校当年也没有给离退休人员评奖。于是在 2018 年 9 月 22 日, 我直接给中央党校时任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同志去信,并附上了中办 9 号文的复印件,提出《完善全国党校系统科研评奖办法的建议》,希望中央党校和党校系统落实中办 9 号文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 年 11 月 13 日收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11 月 9日的信函,信中明确表示接受了我的建议,并明确“将全国党校系统 离退休教师和专家纳入参评范围”。经过近半年多方努力,最终,在 2019 年初党校出台了《离退休老 同志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明确规定离退休人员的科研成果评奖与在 职人员“一视同仁”,也就是“同标准、同档次、同金额”,落实了 中办〔2005〕9 号文的要求。至此,我助推离退休老教授科研成果评奖 的行动得到了肯定,自己心中为晚年又算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 事而感到欣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附件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关于完善全国党校系统科研评奖办法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尊敬的何校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您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是 1988 年由国防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师级),转 业到广东省委党校任教授的。今年 82 岁了,前不久还在担任广东老教 授协会副会长,现改任广东老教授协会顾问。几十年来养成的“家事 国事天下事”,只要入耳过目,都喜欢操心的习惯未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要向您汇报这样一件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据了解,最近正在进行的中央党校第十二届科研评奖,只评给在 职的同志,离退休同志不能参评。我认为这一规定与党和国家 2005 年 9 号文件精神不相一致(请参见附件);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 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现在 60 岁退休的人,很多人的身体都很 好。由于长期的积累和不少人的奉献精神,在这个年龄阶段,还是出 有分量成果的时期。中央党校两年一度的科研评奖给这些成果与在职 同志的成果一视同仁的奖励,奖金不多,且由地方党校支付,却能极 大调动离退休同志的积极性。这样做,符合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强调发 挥老同志余热的精神,这无论对于党校系统,还是全社会社科事业的 繁荣和发展,都是有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因此,我建议中央党校科研部可否改变不让离退休同志参与评奖 的规定?今年时间还来得及,可否速发一通知予以补救?让离退休同 志的符合条件的科研成果予以补报,此议当否?请您指正。谢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致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灼明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9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附件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尊敬的黄灼明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您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您 9 月 22 日写给何毅亭同志的信,他高度重视,批示科研部进行 研究,提出意见,并向您回信说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您多年来坚持做好科研工作,我们作为党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对 您的这种热忱表示由衷的敬佩。对您提出的问题,我们作了认真研 究,意见报请何校长同意,给您正式回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收到您的信时,今年的评奖工作已进入专家匿名评审阶段, 无法让离退休教师参加本次评奖工作。对此,您一定能够给以理解和 谅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现在正处于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重组中,相关文件正 在整理修订。您的建议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已纳入新修订的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及科研评奖细则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从下次起,将全国党校系统离退休教师和专家纳入参评范围,以充分发挥离退休教师和专家参与党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感谢您对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祝您身体健康,期待看到您更多的成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中央党校(国家待或学院)科研部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8 年 11 月 9 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突出民生勾画改革新蓝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须直面发展与转型、政府与市场、公平 与正义三大考验,最终让革命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公平正义成为“最 大公约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 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踏上了新的征程,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 写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决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是最高的,着笔最多最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 目标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让一切劳动、 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见,全面深 化改革新蓝图的一大特点是突出民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历了 35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解决了物资短缺,老百姓 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矛盾,而城乡二元结构关系更导致了一系列 起点不公平的问题。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直面三大关口的 考验,即“发展与转型”关(两者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政府 与市场”关(两者如何划清边界)、“公平与正义”关(两者如何实 现),最终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公平正义成为“最大公约 数”。《决定》论及的许多改革内容,都有助于加速社会公平正义实 现。在 15 个方面的改革中,有 9 个方面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其余 6 个方面的内容与民生问题也是紧密相连。可以说,《决定》对民生问 题的关注度是最高的,着笔最多最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通过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体现 公平正义原则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十八届三 中全会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 求。”为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做些什 么事情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b><b style="font-size:15px;">财富分配不公引发的贫富差 距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会公 平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我们必须打破固 有的利益格局,目前利益固化的现象比较明显,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或 群体)往往结成牢固的“藩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如 不清除,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能是一句空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b><b style="font-size:15px;">有了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 一个牢靠的基础,才能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创新社会领域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社会领域制 度的改革、创新,才能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 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通过改革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 体制机制,使改革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有可靠的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b><b style="font-size:15px;">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 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 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有了科学的财税体制,才能很好发挥中央和 地方两个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b><b style="font-size:15px;">现在广大人民 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要健 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进程,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 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b><b style="font-size:15px;">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大农 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里的关键是“赋 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此文发表在 2013 年 12 月 9 日的《南方日报》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求学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对一个人来说,在回顾人生历程之时,总有一些永远难忘的记忆 和终生不消的“烙印”,这些“难忘记忆”和“不消烙印”有许多都 与母校的精神感染和老师的潜移默化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这里说 的“母校”,是指我在求学阶段中曾就读的学校。在 17 年(1943 年— 1960 年)的求学路上,主要在三所学校读书,即台山培英(小学和初 中)、台山一中(高中)和北京大学。在回顾自己人生的旅途时,母 校的培育之恩深深铭刻于心,终生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曲折的小学阶段(1943年—1949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3 年初,父母就把我送进台城私立培育小学读书。该校位于 台城光兴路,规模很小,老师不多,但教学质量不错。校长黄天伦, 管班严格。该校林锡兰老师是我求学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名声甚 好,倍受家长称赞。她引导我做一个有爱心、善心、上进好学的学 生,教会我唱歌、当小指挥和讲故事,她的教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 中。在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我每次回到故乡,一定去探望她老 人家,给予慰问和必要的帮助。由于她终生单身,无儿无女,后来听 说在 90 年代末,让她一个老学生接走养老去了。我经多方打听,始终 没有得到具体的地址,进入新世纪后,也就未能谋面了。这不能不说 是人生的一大憾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4 年初至 1946 年夏天,因日寇占领台城而举家逃难回到“三社 乡”潮阳农村老家务农。日寇投降后,1946 年秋天到 1947 年夏天随父 母返回台城,仍到培育小学就读二年级。为了补回台山沦陷期间的失 学时段,1947 年跳级考入台城培英小学就读直到 1950 年春小学毕业。 整个小学阶段只读了四年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爷爷在黄氏家族中地位低微,他是从美国旧金山让同乡会资助 送回国的残疾劳工。我父亲是学徒出身,只读过几年小学,后在外 公的帮助下做点小买卖和小手工业,家境贫寒。在我爷爷和父母亲眼 里,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从小鼓励我好好读书,将来做一 个有出息的人,为家庭争光。在这样家庭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发奋读 书,刻苦学习,养成少年老成的性格,凭着多年考第一名而获得免费 入学。在培育小学期间,当了小指挥,每周一升旗仪式上指挥唱歌。 指挥棒是林锡兰老师亲手做好送给我的,参加讲故事比赛获得了第一 名。在培英小学期间,1948 年参加讲故事比赛又得了第一名。1949 年 5—6 月间,学校还让我参加《万世师表》话剧的演出(在教师世家中 扮演孙子)。所以在当时当地有了“小神童”的美名。在小学阶段, 对我学习和思想影响较大的老师除林锡兰老师外,还有培英小学的陈 兆文老师(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兆梓老师(历史)、李伟能老师(数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培英中学初中阶段(1950年春—1952年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9 年 11 月,台山迎来了解放。当时,我正在培英小学读六年 级毕业班。小学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我又是 家中老大,是继续升学还是跟父母亲学手艺谋生?这一问题纠结了很 久。后来得知解放后的中学有助学金,于是征得父母同意便报考了培 英初中,每月靠 8 元的助学金读到初中毕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初期,学校每年招生两次,即春、秋两季。我在 1950 年春进 入培英初中学习。1952 年全国取消了春季招生,只有秋季招生。台山 教育局决定,凡是 1950 年春季入学的初中学生,成绩好的可以提前半 年毕业,成绩差的则推迟半年毕业。因为我学习成绩优秀,又是培英 中学的学生会主席,便在 1952 年 7 月提前毕业。在初中学习阶段,留 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具体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1950 年 6 月 1 日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少年儿童队,还当上了大 队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1950 年暑假,参加台山县团委举办的青年学园学习,主要是学 习社会发展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1950 年 9 月因学习操行优秀(相当于后来的三好学生),就获 得与学校领导合照留念。全校评为优秀学生有 12 人,参加照相的校领 导和老师有:时任校长谭鹏飞、教导主任谭微中、总务主任黄芬裔、 政治课老师兼班级主任黄标熊、班级主任吕公芹。(此合照保存在校 史馆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1950 年 11 月 7 日,台山县各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 33 周年纪念 日,我代表台山少年儿童队讲话,表示祝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1951 年初开学不久,学校动员师生支援抗美援朝,一是捐钱, 二是报名参军。大家都想到捐钱要求,参军报名也不少,我捐了钱也 报了名,最后我所在班级被批准参军的人有 3 人,即张均晃、谭超贤 和伍树卓三位同学。上世纪 80 年代,我见到了张均晃,其时他当了中 学的语文老师。据他说,抗美援朝结束后进了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 到台山的中学当老师。上世纪 90 年代,我见到谭超贤,其时他在茂名 市电白县的中学当了语文老师。在抗美援朝期间,台山有几个中学发 生了英语课罢课事件,后经县教育局批评而得以纠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1950 年 11 月 22 日,在全校运动会比赛中我获得男子 60 米短 跑第一名,跳远第二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7、1951 年 3 月 19 日,全校举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罪 行,我上台控诉了日寇在我家乡(“三社乡”)的暴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8、1951 年 4 月 19 日,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我获得冠军,奖锦 旗一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9、1951 年 5 月 4 日,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介绍人是伍娉娉 和吕子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0、1951 年上半年校学生会换届选举中,我被选为学生会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培英中学学习阶段,至今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记的老师有徐浩然校 长、黄哲贤校长、谭鹏飞校长、谭锡润校长、陈翼青主任、谭微中主 任、黄芬裔主任、黄锡标老师、黄标熊老师、黄锡杰老师、梁国柱老 师、吕公芹老师、吕子瑛老师、谭树沛老师、马美娇老师等。在以上 的诸多老师中,给我留下印记最深的是黄标熊老师。当年,标熊老师 是教政治课的,他讲课语言生动,充满激情和谐趣,很有幽默感,令 人终生难忘。他还指导我参加演讲比赛和竞选学生会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台山一中高中阶段(1952年秋—1955年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培英中学提前半年毕业后,1952 年秋季如愿考上了台山的最 高学府——台山一中高中,继续靠每月 8 元的助学金完成三年高中学 业。在高中学习阶段,又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具体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1953 年 4 月 19 日下午在台山县学联召开常委、学生会主席联 席会议,由我主持。这是我首次主持这样的会议,有点紧张。会议内 容是各中学汇报第一学段的学生会工作和研究第二学段的工作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1953 年 7 月 8 日,台山县成立暑期工作队,第一次召开全体 会议,共批准 40 人参加。任命我担任队长,邝丽珍、钟出同担任副 队长,后来又补充了 16 个成员。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改造 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1953 年 8 月 13 日—24 日,由我带队前往湛江市参加粤西专区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共 7 人,我代表台山一中,二中梁文有,三中 曾文峰,台师余超常,女师温瑞华,四中梅京添,越华余兰镇。8 月 13 日从台城出发,经过台山新昌、开平、恩平到阳江,在阳江一中住 一晚;14 日经电白、吴川,在吴川住一晚;15 日从吴川出发,下午两 点多到达湛江市东营区,坐船到西营区最后到达目的地赤坎区。16 日 学生代表大会开幕,22 日闭幕,24 日回到台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1953 年 9 月 20 日,举行欢迎老师学习胜利归来大会(全县参 加学习的老师有 375 人),晚上举办晚会。整个过程由我主持。在晚 会上,我第一次学跳交谊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1953 年 10 月 4—5 日,召开校团支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当 时,老师和学生都在一个支部。选出新的支委会委员共 11 人,除我 之外,还有叶灼新、钟出同、张绮娉、吴瑞堂、邝启宏、苏少泉(老 师)、陈子平(老师)、雷永强、余兰镇、苏勤工。新支委会分工如 下:支部书记由我担任,支部副书记为苏少泉、邝启宏,组织委员为 钟出同、陈子平,宣传委员为叶灼新、吴瑞堂,文体委员为雷永强、 苏勤工,保卫委员为余兰镇,少先委员为张绮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1953 年 10 月 6 日,朱伯廉校长接见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好好 干,并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希望我看一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7、1953 年 10 月 9—11 日,召开台山县第六届学生代表大会。由 我主持开幕式,主要报告人为陈丽娴同志(县团委负责人之一),我 作了两年来的学生工作汇报。由于我已担任台山一中的团支部书记, 故不参加县学联领导班子。会议选举黄钟成为县学联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8、1953 年 10 月 13 日,参加全校演讲比赛,获得冠军,奖锦旗一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9、1954 年 6 月,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三好团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0、1954 年 9 月,校学生会换届选举,被推荐当选学生会主席。不久在县学联换届选举中,被推荐当选台山县学联主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1、在初中时期,由于家境经济较差,身体长期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体育锻炼极少,所以体康素质较差,初中毕业时体重才 50多斤不到 60 斤。到了台山一中,特别重视体育锻炼,积极按劳卫制 (全称为“劳动卫国制”)标准要求自己。最后在 1955 年劳卫制的测 验手册所登记的体育项目成绩全部达到了优秀。具体如下:劳卫操 9.5 分,引体向上 16 次,100 米短跑 13.8 秒,双臂屈伸 13 次,800 米中跑 2 分 46 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2、台山一中学习阶段,至今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记的老师有朱伯廉校长、黄志光校长、伍国熙主任、伍振权主任、黄宏建老师、谭鹏 飞老师、陈毓坤老师、李玉衡老师、朱毓兴老师、朱乃琛老师、刘瑞 师老师、曹朝聘老师、余师尧老师、邝晃老师、赵汝良老师、甄灿堃 老师等。在以上许多老师中,给我印记留下最深的是朱伯廉校长(鼓 励进步和启发学习《资本论》)、伍国熙主任、黄宏建老师、陈毓坤 老师、刘瑞师老师、李玉衡老师、曹朝聘老师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3、我担任了台山一中学生会主席和台山县学联主席后,“台山 四大才子”的说法在台山的中学校长和老师群里流行开来,“四大才 子”是指解放前后的四届学联主席,即林铭钧、李子唐、黄钟成、黄 灼明,其中林铭钧、黄钟成、黄灼明均成为大学里的教授,李子唐在 广州当了处长后移居美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四、北京大学阶段(1955年秋—1960年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夏天高中毕业时,我先谢绝了留苏的名额,以及因身体条 件不合格被军校否定之后,便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8 月 20 日接到了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录取通知书,8 月 31 日用一根小扁担挑 着简单的行李,赤着脚走进了北大校园,从此开始了五年的北大学习 和生活。五年北大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而深刻的印记。具体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1955 年 8 月 31 日进入北大校园。在新生报到处先发一个校徽,号码为 11899,还发了一张小凳子,号码为 4-1-3274。9 月 10 日, 在大饭厅举行迎新大会,马寅初校长、苏联顾问、江隆基副校长兼党 委书记、周培源教务长分别讲了话。马校长在讲话中说,今年入学的 新生考试平均分数均在 80 分以上。过后不久,我按学号 5512027 查到 我的考试平均分数为 88 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1955 年 9 月中旬,北大党委委员、专职团委书记胡启立同志代 表校团委向我们 55 级新生提出了两个口号:“向副博士进军”;“毕 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50 年”。第一个口号,后来在“反右派”运动 时遭到了批判而废弃了,我们便成了没有学位的一代;第二个口号, 则一直铭刻于心,成为我力争兑现努力的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1955 年进入北大校园,我感到处处有温暖。当年冬天到来 之前,学校补助我一套棉衣裤(带棉帽)。在校五年,不但不用交 学费,还发了每月 15.5 元的助学金(其中伙食费 12.5 元,零用钱 3 元),一直供到毕业。在班级里,同学们对我这个穷学生也关怀备 至。可以说,我的一身穿戴几乎都是同学赠送的,有的送上衣,有的 送裤子(短裤、长裤都有),有的送鞋子和袜子,有的送脸盆和毛巾 等,令我十分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1955 年 9 月底,我们全班到北京沙滩原北大旧址红楼参观校史 展览,上了北大第一课。同年 10 月 1 日,第一次参加天安门广场国庆 大游行和晚上大联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1955 年 12 月 18 日,人生第一次看到下雪,我们班上的南方同 学一片欢腾,跑到宿舍外面打雪仗、堆雪人,热闹非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1956 年 4 月 7 日,我们班级(27 人)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一 年级(48 人)同游八达岭长城,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登上长城,当了一 次“好汉”。两个班在长城上举行了联欢,印象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7、1956 年第一个暑假过得非常充实:看小说 4000 多页(主要 与学习《资本论》有关的小说);读了 100 多页《资本论》;看了两本有关党员修养的书;看完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 坚持每天学习俄语;坚持每周到图书馆翻看杂志;坚持每天 1 个小 时的锻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8、1957 年 4 月 27 日下午,在大饭厅听马寅初校长做“人口论” 的报告,座无虚席。在报告中,马校长主张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小 孩,实行计划生育。他反复强调,其计划生育建议不是马尔萨斯的“马”,而是马克思的“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9、1957 年 5 月 19 日,在大饭厅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5 月 20 日在北大掀起了大鸣大放大字报的高潮。有人打出了“五一九”民主运 动的大标语。6 月 8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社论之 后,全校展开了“反右派”运动,全校的右派分子有 716 人,我们班 有 6 人划为右派分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0、1958 年 2 月 10 日—16 日,全班参加西山水库劳动。参加的系 除经济系外,还有法律系和地质地理系,共 200 多人。一天劳动 6 小 时,要求女同志每天挑 30—40 担(约 1500—2000 斤),男同志挑 40— 50 担(约 2500—3000 斤),口号是“鼓起革命干劲,打倒一切困难, 挑完 1000 立方米土方再过年”。原来提出一星期完成任务,结果只用 了 5 天就提前完成了。回校后,我写了短文《不平常的五天》,发表 在第 199 期校刊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1、1958 年 4 月 16 日—26 日,全班参加北京十三陵水库劳动。全 校有 6000 多人参加。我因劳动积极,多挑重担(挑土像窝窝头),受 到表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2、1958 年 7 月 6 日,全班到北京国棉三厂参加一个半月的实 习。我分在东区劳动,三班倒,我的工作是协同刘师傅推筒车。8 月 27 日,工人师傅在黑板报里表扬了我和宋积夫同学。9 月 6 日实习结 束。我的实习报告题目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及工资制度》,被厂科室 评为优秀等级。在实习报告之前,还写过一份调研建议,题目为《关于京棉三厂织布场的记录员工作下放工人管理问题》,此建议获得厂 部好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3、1958 年 9 月 19 日—10 月 4 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部借调参 加编写《共产主义讲话》小册子(写作班子集中住在西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4、1958 年 10 月 13 日—11 月 17 日,我们班与中国社科院经济 研究所组成联合调研团,在河北唐山市丰润县韩城人民公社进行调研 活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董研究员(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为团 长,我们的班主任李志远同志为副团长。在这里,我们真正做到了“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住在韩大爷家,与他家两个小孩 睡一个炕。后来,因丰润县被撤,经济研究所准备建成“县经济试验 田”的目标实现不了。撤出后改到河北昌黎县继续调研活动。在离开 韩城人民公社前,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同志专门来了一趟,与我们 座谈听取意见。在离开韩城时,韩大娘煮了 9 个鸡蛋给我和蒋永和同 学,韩太爷还流了眼泪,很是感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5、1958 年 11 月 18 日,我和张羽、吕律平、王洛林、王永治 等 5 人在党支部书记矫左羽带领下回到北京,宣布我们 6 人参加“北 大、人大综合社会调查团”工作,为期半年(1958 年 12 月—1959 年 5 月),该团通过“三结合”(工作、劳动、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 究,目的是直接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和资料,总结人民公社、“大 跃进”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团长是邹鲁风同志(时任北大副校长), 秘书长是张廷霄同志(时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长)。总团下面设三 个分团,分别到河北一个县(嵩城)和河南两个县(信阳和鲁山)。 团长邹鲁风同志挂了河南省委常委,各分团团长挂了地委副书记,副 团长挂了县委副书记,组长挂了公社副书记,其他人都是县里或公社 里的一般干部。我被分配在河南许昌专区鲁山县瓦屋人民公社。1959 年下半年,在“反右倾”运动中,该团被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集 团,团长、秘书长、各分团正副团长共 11 人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团长邹鲁风同志在“特殊十年”结束后获平反。1959 年 11 月 5 日至 12 月 23 日,全团集中起来进行整风,接受批判教育,人人检查 过关,我的入党申请宣告作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6、1959 年 12 月—1960 年 5 月,我们班与经济系部分青年教师组 成编书小组,从事编写《毛泽东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 科书》的工作。在青年教师中,有 3 位是刚从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归 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7、1960 年 7 月 2 日—7 月 23 日,我们班和经济系部分教师与北 京市委党校部分教师一起到北京南苑人民公社参加劳动和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活动由市委党校副校长苏星同志和北大经济系徐淑娟老师领 导,北大教师有肖灼基、胡守仁等多人参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8、1960 年 7 月 31 日上午,北大全校毕业班举行毕业典礼。当年 毕业生共有 1200 多人。会上有陆平校长、学生代表、老师代表讲话。 陆平校长对我们毕业生的临别赠言是:“不断革命,艰苦奋斗。”8 月 20 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告会,时任 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作报告,中途周恩来总理来到会上与大家见面, 当时大家长时间热烈鼓掌。彭真市长对我们毕业生的临别赠言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1960 年 8 月 16 日,我所在班级毕业分配方案正式下达。因政治原因,2 人被划为“极右派分子”进行劳动教养暂不毕业,只有 25 人可以按时毕业。具体分配方案如下:留校工作 5 人(当助教或系 干部),留校研究生 5 人,部队 2 人,外交部 1 人,外贸学院 2 人, 音乐学院 1 人,地质学院 1 人,北京工业学院 1 人,新疆 1 人,兰州 大学 1 人,兰州铁道学院 1 人,轻工业干部学校 1 人,另有 3 名一般“右派分子”暂待分配。回顾北大学习五年,我们班级同学的变化情 况令人感叹良多。1955 年入学时共有 34 人;1956 年 9 月开学时,剩下 28 人(有 3 人患肺结核退学,2 人留级,1 人转专业);1958 年 9 月开学时剩下 27 人(有 1 人定为“坏分子”被开除),在 27 人中有 6 人 被划为“右派分子”;1960 年 9 月毕业时,只有 25 人能按时毕业。直 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述“右派分子”和“坏分子”才得以平 反,“特殊十年”中还有 1 人自杀身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960 年 8 月 16 日正式通知我分配到解放军总政治部。9 月 28 日上午,通知我到总政治部报到。报到后被告知,让我带领北大分 配到“哈军工”的同学共 11 人于 10 月初到哈尔滨军工报到。10 月 2 日,我带领 10 位理科毕业生离开北京,10 月 3 日到哈尔滨军工大院报 到,从此开始了军工—国防科大长达 28 年的部队工作和生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3 年 10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家教家风记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家庭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第一所学 校,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怎样差别,我们都要 重视家庭建设,重视良好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 美德,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学史 崇德”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家庭建设、家教家风的培养。在这方面,我 国有不少领导人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特别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更是 我们心中的永恒丰碑。1988 年,我从部队大学(军工国防科大)转业 回到广东家乡工作后,一直对家庭建设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我有生之 年力图为家教家风的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人生道路上的足迹和思想修养都与亲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尤 其是父母亲的影响更是留下了终生不消的“烙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父母亲的良好家教家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一生的途程中,父母亲的影响总是陪伴着自己,其中家教家 风就是影响我和亲人最为深刻的部分。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写过《我 的父亲》一文,怀念和感恩父亲的培育和教诲。2009 年,我又写了《勤劳节俭、充满爱心——怀念我的妈妈》一文,该文被中国文联评为 优秀散文。后收进《永恒的母爱》一书(罗大勇主编,中国文联出版 社 2009 年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的父母身上,体现着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呢?通过我们五兄 妹的感受和回忆,大家认为最为深刻的有 4 点:1做一个诚信忠厚之 人。父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讲信用,要真诚待人,千万不要 骗人、害人,不能讲假话、大话,要说到做到。在这点上,父母以身 作则,他们凡是答应给别人做的事情,总是如期兑现,决不食言;2 做一个勤劳节俭之人。我父亲是学徒工出身,成家后在外公的帮助下 在台城开了一个小店,从事日用陶瓷、木材木炭买卖和编织手工劳 动。自我记事起,父母就整天忙忙碌碌,天一亮就起来,晚上 12 点 以后才休息。母亲的勤劳在周围是出了名的。她经常背着孩子干活。 我记得弟妹出世后,一般只过了三天她就下地做工了。同时,父母非 常注意节俭,物品能用就用,食物能吃就吃,从不浪费东西。吃饭时 掉了饭粒在桌上,也要一一捡起来吃掉,并要每个孩子照样做;3做 一个有爱心之人。父母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有博爱之心。一 个人在世一生,必须多做好事、善事。母亲常说,宁可让别人对不起 自己,也不要自己对不起别人。尽管我们家一点都不富裕(我记得 1942 年台山大旱灾我们家曾一度以南瓜、野菜、竹米等度日),但还 周济别人。有一位堂叔,由于染上鸦片恶习,家里孩子又多,有时弄 得无米下锅。每到这时,妈妈一方面劝导我堂叔戒烟,另一方面又及 时伸出援手帮助我堂婶和孩子渡过难关。有一次,见到一个不到十岁 的小男孩被父亲赶了出来,每天就在我家横街过夜,没吃没盖。妈妈 每次做好饭后,总是留出一碗叫我送给他吃,晚上还送去一张旧席子 和小被子给他盖。这样持续了三天,第四天,小男孩才被他家亲戚找 回去;4做一个和睦相处之人。在我的印象中,妈妈与左邻右舍相处 得很好,从未与人争吵过,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总是让人几分,求 得和睦相处。在家里,父母常给我们讲折筷子的故事,“一双筷子一 折就断,两双、三双就难多了,如果五双捆在一起(意指我们五兄妹 齐心协力),一个人劲再大,也折不断了。希望你们几个永远和睦团 结、互相帮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教家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5 年,母亲仙逝后,我们儿女经过商议,一致同意用她节俭 存留下来的 18876 元为基础建立家庭基金会,由作为老大的我主持制 定了基金会章程,共八条。章程明确写上“本会宗旨是维护好祖业及 祖先声誉,支持家庭成员的发展,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体现团结互 助、光耀门庭、服务社会的精神”。多年来,按照章程的要求,大家 捐款给村上重盖文化俱乐部,资助小弟解决住房困难和学习技术,资 助大弟住院治病,还乐于献爱心,捐钱捐物给受灾同胞,捐款支持母 校的教育事业,捐款给患艾滋病的儿童等。总之,全家族成员通过家 庭基金会的形式,收到了加强家庭凝聚力和继承老人好思想好作风的 良好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家庭美德,还要结合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 德。2016 年 11 月,也就是我 80 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兄妹在达成共识 的基础上,对家风家规做出了新的概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家风:以善为本德为纲,九条自律做奉献(“九条自律”系指讲 诚信、讲情义、讲感恩;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不偷懒、不骄 傲、不贪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家规:对长辈要尊重,对同辈要宽厚,对后辈要扶持,对子女要 开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7 年初,我们家庭以上的家风家规,荣幸地收进了《共和国精 英家风家规选编》一书(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 2017 年 2 月版,第 91— 94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0 年 11 月,我们兄妹又对家训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规定从2021 年起每年在祖屋纪念堂上宣读一遍。当年 3 月 27 日第一次得到了 体现。现在的家训全文如下:“我们在纪念已故亲人的时候,一定要 谨记继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我们的家风是:以善为本德为纲, 十条自律要记牢——讲诚信、讲感恩、讲和睦;爱家庭、爱社会、爱 国家;不偷懒、不骄傲、不贪婪、做奉献。我们的家规是:对长辈要 尊重,对同辈要宽厚,对后辈要扶持,对子女要开明。我们子孙后代 一定要奋发有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既能告慰先祖,又能激励后人, 做一个‘人生无悔’的人。”在我们祖屋门口两边,刻上一副对联:“告慰先祖;激励后人。”这是对黄家儿孙的期望底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在 60 多年的教研工作和社会活动中, 做出了一些成绩,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 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虽然如此,但与党员和公民 的高标准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今后仍须发挥余热,为中华民族复 兴的伟业多做一点好事实事。现在,已是米寿之年的我仍然过着退而 不休的生活,早在 2018 年 4 月办好了遗体无偿捐赠给中山医的手续, 愿在身后将遗体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算是对国家最后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点奉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孙中山精神永世长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这是值得我们 中华民族纪念的伟大业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辛亥革命的领袖是孙中山先生(1866—1925)。他是近代中国民主 革命的伟大先驱,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 而奋斗。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人格魅力得到世人普 遍尊崇和赞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8 年,我从国防科大(原“哈军工”)转业到省委党校工作不 久,首次有机会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看后感触颇深。回来,在日 记上写下了以下的感悟:“一个真正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必须具备两 个条件:一要生得逢时;二要退得适时。”当时,我心目中的孙中山 先生,就是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伟大历史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孙中山先生在其毕生的革命奋斗中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许多宝贵 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可以概括为“中山精神”,它值得我们永 远学习、继承和发扬。什么是“中山精神”?我体会主要有如下的四 个基本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首先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爱国,这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字眼,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困难艰苦,为之奋斗 一生。孙中山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对祖国有着炽热、深沉 的“爱国若命”的情怀,在 1904 年就喊出“拯救中国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并为之奋斗了一辈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是“振兴中华”的精神。“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伟大号召,并奉献毕生精力致力的伟大事业。可以说,“振兴中华” 是“中山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为了“振兴中华”,他领导了辛 亥革命;为了“振兴中华”,他提出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三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中山精神”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终生为革命奋斗不懈,更在于他眼光 远大,不断进步,在革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能够及时依据时代 发展趋势而调整其思想和政策,做到“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 需要”。在一生革命实践中,从改良转向革命;从旧三民主义转向新 三民主义,就是最好的证明。孙中山这种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精神, 是他能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重要因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四是大公无私的精神。孙中山先生力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理 想赢得广大中华儿女的由衷敬仰。他不但多次手书此四字赠人为座右 铭,而且带头付诸实践,孜孜不倦地以追求“大同世界”为终极目标 而奋斗终身。在个人生活上,孙中山一贯以淡泊自持,一生募集革命 经费无数,但没有一分钱用于自己享受和私利。他在《家事遗嘱》中 所言“尽瘁国事,不治家产”,这是先生坦荡自白、大公无私的真实 写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上可见,“中山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有机统一 整体,这一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近现代的典型体现。今天,我们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务必学习、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1 年 8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周恩来是人民心中的永恒丰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今年 3 月 5 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 120 周年的纪念日。3 月 1 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的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来诉说他的丰 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是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 恩来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还精辟地用“六个杰出楷 模”阐明了“周恩来精神”的主要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周恩来同志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就 是他那爱国、报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种大公无私 的崇高奉献精神既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正如广大人民群众用 朴素语言所概括的两句话:“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 他没有子女和遗产,却有北京十里长街的百万群众自发送行;他不是 国家元首,联合国却降下了半旗。他少年发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青年时期,为中华的美好明天而投身革命,临别好友时,留下 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言;建国后,26 年的总理重任, 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始终“以中华崛起”为 己任,胸怀天下,一心为公,他一生建立的卓著功勋和展现的崇高风 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在我的具体记忆中,周恩来曾六次来北大视察工作或做报告,其中有一次来到北大大饭厅与我们学生共进午餐,吃窝窝头;1958 年 7 月 5 日,周恩来曾到我读高中的母校——台山一中视察,观看了一中 排球队的比赛,赛后还与参赛球员一一握手;我在北大的班里有一位 调干同学(建国前参加革命,离休,今年已 92 岁),其兄长在上世纪 30 年代曾担任福建地下党的主要领导,后受到错误打击委屈而亡,建 国后不久,周总理亲自为其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北大马寅初 老校长,因发表“新人口论”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压,在周恩来的 力保下,没有被划为“右派”,并在“文革”中免受批斗,身体健康 得到保障,1979 年彻底平反,并当上了北大名誉校长,直到 1982 年以 101 岁的高寿离世。2009 年 8 月 13 日,马老的长孙马恩泽接受采访时 说:在周总理逝世时,他爷爷对他讲“死也要去悼念周总理”。1976 年 1 月,他打开报纸看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时,只看了标题就把报纸 放下,沉痛地合上了眼睛,眼泪止不住簌簌地滚落下来。他不顾亲友 的劝阻,坚持要到医院与总理的遗体告别。在现场,他要家属将他的 手推车绕总理的遗体再转一周,他说他要鞠躬。最后在他一再坚持之 下,由家属搀扶着向总理鞠了三次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世上无完人,但周总理一生是近乎完人的光辉人生,具有古今中 外罕见的人格魅力。他在人民心中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今天,我们 纪念周总理,最好的行动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 传、弘扬“周恩来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而不懈奋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8 年 3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的养生保健记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时间如飞,在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已走过了 80 多个春秋,现已 是米寿之年了。可幸的是,我至今的精气神尚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一个人的生命超越了 80 岁,并且还健康地活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荣 光。但我认为比庆贺更有意义的是对人生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从中感 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经验和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养生”是当代中国十分热门的词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 有养生之道。通俗理解,养生是指养护生命以达长寿,也就是说,养 生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护养人体生命的目的。这种护养行为,既包 括生理层面的养生,即注意身体机能的维护和康复,又包括心理层面 的养生,即注意内在精神的平衡。所以养生保健是身心综合性的行为 过程,是全方位的调理。因此,为了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需要辩证 地处理好生理与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人生历程中,在养生保健方面,随着岁月的增长,也有过不少 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现通过记事的形式回顾过往,以示 于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在中学学习阶段,由于家境经济条件较差,身体长期存在营养 不良、慢性贫血的状况,体育锻炼也较少,所以身体素质相当差,初 中毕业时体重才 50 多斤不足 60 斤。到了高中,开始重视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劳卫制(全称为“劳动卫国制”)活动。最后在 1955 年劳卫制考核的全部体育项目达到了优秀标准,身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台山一中体育课由赵汝良老师担任,他多次向学生提出注意保 护眼睛和肺部健康,还教给我们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每天早上起床 后打开窗户,花几分钟用眼睛望远处和绿树,并在空气良好的条件下多做深呼吸。这一方法,我坚持了数十年直至现在,效果不错。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1955 年秋天刚在北大学习时,身体有点不适应,冬天一到,手 脚长了冻疮,又痛又痒,还不时患上感冒。后来,马寅初老校长与我 们班级座谈时,除了讲治学之道外,还讲了养生之道。马老反复强调 运动强身的好处,并具体介绍了他天天洗冷水澡和不时登山的做法, 这使我深受启发。从此,我天天进行体育锻炼和洗冷水澡,如无特殊 情况,每天锻炼一小时,过后洗冷水澡,还经常在节假日徒步旅行或 进行登山活动。第二年就消灭了冻疮,也很少感冒了。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天天锻炼的习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北大毕业后的几十年生活实践中,我一直力求生活规律,一直坚持文体活动,一直坚持戒烟节酒,一直力求人际和谐,一直保持 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在上世纪 90 年代,感悟出六句话的养 生保健之道,即生活规律;“三然”心态(指对身外之物做到得之淡 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人际和谐;适当锻炼(指每天要进行适 合自己特点的文体活动);注意饮食;戒烟节酒。在正常情况下,每 天的作息时间是早上 6 点起床(退休后改为 6 点半),先喝上一大杯 温开水,上卫生间,然后锻炼 40 分钟左右(退休后改为 20—30 分钟 左右),锻炼项目有俯卧撑、深呼吸、望远处、看绿树、自编体操、 自我按摩等。上午 8 点 30 分左右(退休后改为 9 点左右)开始学习 和工作,约 3 个小时(退休后改为 2 个小时左右,中间休息 20 分钟 左右),中午午睡 40 分钟左右(退休改为 50 分钟左右),下午锻炼 1 小时左右(主要是打乒乓球,有时穿插爬山或走路。80 岁以后主要 是走路了)。晚饭后,主要是看报纸、电视和电脑,中间插入按摩运动,11 点半左右睡觉(退休后改为 11 点左右)。在饮食方面,力求 多吃菜果,特别是时令的菜果,主食粗细粮搭配适度(特别喜欢小米 粥),副食荤素搭配合理,做到不偏食。同时,坚持每天喝上一盒牛 奶(近几年改为喝羊奶了),吃上一个鸡蛋,加上一小碗核桃芝麻糊(近几年改为吃上一条魔膳或肽膳),适当搭配豆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养生保健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感悟到:养生保健以养心为上 (即心态调整为重),综合养生,心态第一。我国协合集团董事长陈巨 余先生一直倡导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并提出“三免疫”的免疫系统。 “三免疫”是指精神免疫、营养免疫、行为免疫。我认为在免疫系统的 “三免疫”中,精神免疫最为重要。不管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都要 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做人就要做乐天派。所谓“乐字益寿,动字 健身,静字养心”也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只有做到身心和谐,才能 有效保住健康,也可以说,“生命在于运动”,而长寿则在于宁静, 保持心态的平和是重中之重。何谓“潇洒人生”?我理解就是三句话12 个字:事业有成,心态宽松,健康长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1998 年 5 月初在北大百年大庆期间,我在母校参加有关校庆活动的过程中,意外接触到北大医学部的医生。在说到养生保健问题 时,他建议我们每天早上洗脸之前先用牙膏擦擦面部的“危险三角” 地带,这样可以避免腮上长小疖子。如果发现面部或身上出现小疙 瘩,可以用眼药膏擦擦,很快就会消下去。几十年来,我坚持这样的 做法,对面部皮肤的保护,的确有很好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年过 70 岁,特别在夫人靳桂兰逝世以后,我更加重视养生保 健了。除了继续坚持以上已有的做法之外,还适当增加一些理疗项 目,适度吃一些营养品和保健品;既坚持传统的中医调养,又适当 吸取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成果(如种牙、免疫细胞和干细胞保健技术 等);还适度保留一些社会活动和谈话交流。比如:每个星期做一次 经络、针灸、艾灸等理疗;每天服用维生素 B 族、硒、维生素 E、维生素 C,适量服用辅酶 Q10、肽类保健品、魔膳或肽膳、益生菌等; 适度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每星期保持有多次与人话聊等。实践表明, 这样做的确对养生保健很有益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7、过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生活。新冠肺炎暴发有 3 年之久, 在这史无前例的病毒横行中,每个人的身体和思想都经受着严峻的 考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次新冠疫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特长而且反反复复, 完全超出了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慢慢“等待”着,让时间慢 慢地流逝。如何对待这种慢性的“等待”,每个人都面对积极或消极 的选择。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认为只有积极面对才是正确的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怎样积极面对呢?首先是个思想问题。我把疫情看作人生历程中 的一道大坎,对待它要有一个勇气、乐观、冷静、自信的心态;其次 是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具体行动安排。在具体行动上,除了按 照有关规定做好防护之外,还要有一个在“等待”时日里的目标。经 过考虑,我最后确定了撰写人生历程系列片段回忆的目标。我记得, 在 70 多岁的时候,有不少亲人、同行和有关部门提议我写回忆录, 我答应过了 80 岁以后可以考虑,结果过了 80 岁仍未动笔,正好趁这 段“等待”时日,可以动笔了。于是,我在整个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 中,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看、写、听、走”四字方针或叫“看看写写 听听走走”八字方针。看,是指看日记和日记有关的资料;写,是指 按拟好的题目逐篇写成文章;听,是指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走,是指 每天坚持步行运动(主要在党校校园或到附近公园)。这个方针一直 坚持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坚持“四字”或“八字”方针的同时,我还遵照省市卫健委的 要求,先后打了新冠肺炎疫苗 3 针和流感疫苗 2 针,最近还打了肺炎 疫苗。当然,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还适当比过去增加一些营养品 或养生保健工具。如:平时生活的食材(鸡蛋、肉类、鱼类、菜果类等);增加一些可靠的保健品(益生菌、以 B 族为主的维生素、超 级抗原、辅酶 Q10、肽膳粉等);增加一些理疗工具(热灸仪、健脑 仪、盆腔仪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以上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核酸和抗原检测一直保持着阴 性,最后渡过了这次疫情的坎坷,保住了自身的精气神。80 多岁从未 因病住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总之,养生保健永远在路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4 年 3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让联谊彩桥更加绚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纪念广东省台山侨属(广州地区)海外联谊会成立20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广东台山被誉为“全国第一侨乡”,祖籍台山的华侨华人以及港 澳台同胞有 130 多万,超过台山本土的现有人口。他们遍布全球 90 多 个国家和地区,尤以美国、加拿大居多。在广州市居民中,祖籍台山 的据说也有数十万之众,而且多数都有海外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祖籍台山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 胞,不时回到广州和家乡台山。不少人希望在广州成立一个社团,以 便在海外乡亲和广州侨属之间开展联谊活动,加强联系和沟通。正是 在这一背景下,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广州工作的刘文乔、黄潮生、 雷仲予、黄灼明、梅大莹等同志商议建立这一社团。其时,我以广州 台山一中校友会会长的身份参与这一筹建工作。通过一番努力,1997 年 8 月 31 日,“广州市台山人海外联谊会(筹)”正式成立。又经过 一番曲折的努力,终于在 2003 年 9 月 12 日,广东省侨联批复同意把“筹”字去掉,成为省侨联的团体会员。从筹建到正式认可,经历了整 整 6 年。2004 年 2 月 1 日,在广州,300 多位乡亲齐聚广东大厦宴会 厅,举行了广东省台山侨属(广州地区)海外联谊会成立大会。在大 会上,由我宣读了广东省侨联《关于同意成立广东省台山侨属(广州 地区)海外联谊会的批复》,通过本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刘文乔为 会长的首届联谊会理事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年来,“联谊会”按章程的规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起到 了“联谊彩桥”的作用,为促进广州地区、家乡台山的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比如:1、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海外台山籍侨胞 和港澳台同胞的接待工作,多年来先后接待了著名侨领黄金泉、黄伟 林、林立、黄崧年、邓日华、刘彩凤、林翠英等;2、助力旅居海外的 书画家回家回乡举办个人书画展,多年来先后协助陈醉云、李平、李 文育、邓作列、余保贤夫人虞兰英等举办了书画展;3、加强与海外台 山籍侨胞社团的联系,多年来先后同美国华盛顿州美中经济文化发展 促进会、美国西雅图台山同乡会、加拿大台山侨属海外联谊会、世界 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香港台山旅港同乡会、澳门台山同乡会等 建立了联系关系;4、参与筹建广州市台山商会;5、响应广东省侨联 号召,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参与扶贫助困活动。我会曾两次捐出善款 进行扶贫助学,2011 年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关爱视觉,燃点光明”的 活动,为 800 多名眼疾患者进行义诊。此外,还每年举行新春茶话会(疫情期间除外),并出版会刊《台山联谊》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台山“联谊会”所开展的工作,得到了广东省侨联和台山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省侨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给我会颁发了 “贡献奖”。回顾过去,我们无比欣慰;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我相信,“联谊会”的未来,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2024 年 4 月 (注:作者系广州台山一中校友会名誉会长、广州台山“联谊会”名誉会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永恒的台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台山一中110周年大庆感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对每个人来说,回顾人生历程之时总有一些永恒难忘的记忆和终 生不灭的烙印,而这记忆和烙印中的许许多多都与母校的深刻影响和 精神传承有着莫大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 1943 年到 1960 年,十七年的求学之路上,我历经了在三所学校 的学习:台山培英(小学和初中)、台山一中(高中)和北京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台山的最高学府是台中,广东的最 高学府是中大,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北大。它们都是我向往的求学圣 地。1952 年我如愿考上了台山一中。三年的高中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记忆和烙印,许多老师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就像永不消逝的电波 伴随我的一生,其中有朱伯濂校长、黄志光校长、伍国熙主任、伍振 权主任、黄宏建老师、谭鹏飞老师、陈毓坤老师、朱毓兴老师、朱乃 琛老师、刘瑞师老师、曹朝聘老师、余师尧老师、邡晃老师、李玉衡 老师、李泽槐老师、余金爵老师、余伟君老师、陈子平老师、苏少泉 老师、伍星耀老师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高中二年级时,在时任校长的朱伯濂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下,我接 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后来才得知朱校长留学日本时就曾听过著 名《资本论》专家河上肇的课),从此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台中的培养和引导,使我明确了报考大学的专业方向,并为最终考取北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55 年 8 月,我离开台中进入北大经济系学习,如今已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北大的深造奠定了我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学术功底,使我 立下了“终生从教,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人生承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六十多个春秋里,我无数次在睡梦中回到可敬可亲可爱的母校的 怀抱。我曾经专程回母校参加逢十大庆,也曾利用出差和回乡扫墓 的机会数次重游“纱帽山”,重温心中的“纱帽情”。特别是在母校 九十大庆之年,作为台山一中广州校友会会长,我组织近 200 名在穗 校友回校参加庆典活动,并代表广州校友会向母校捐资设立了“台山 一中广州校友会奖教奖学基金”。校庆当日的气氛十分热烈,那奥运 会般的入场式至今想起仍是历历在目,令人心潮澎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纱帽山”永远是学子心中的圣地,“纱帽情”凝聚的永远是学 子们的一片深情。每当徜徉在纱帽山,山青云绕,一片宁静,自然而 然就唤起了心中那不灭的“台中精神”。正是母校“爱国爱校”的优 良校风、“勤、严、爱”的优良教风、“勤、严、活”的优良学风这 三位一体的台中精神,铸就了许多“台中之星”,在祖国和世界的四 面八方星辉闪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母校的熏陶和生活的实践塑造了我一生的价值信条:“人生的真 正价值是在奉献中延续自己的生命。”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践 行这种价值观务必做到“三戒”:戒懒、戒骄、戒贪。只有这样才能 够在有限的岁月里为国家振兴和人类进步事业多作一些贡献,成为一 个“人生无悔”之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饱满。坚信母校 的 110 年华诞将成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再创辉煌的新起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作者现在是广州台山一中校友会名誉会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9 年 2 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附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广东省档案馆函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黄灼明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您好! 广东省档案馆是广东省政府直属的负责集中保存、管理省管档案的专门机构。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来源除了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接收省 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外,还向社会广泛征集对国家和社 会有重要价值的其他档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古往今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名人辈出。著名人物在为社会发展 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个人档案,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名 人成长的轨迹和奋斗经历,也反映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历程,对国家和 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为传承名人思想,彰 显名人业绩,我馆遵照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 在馆内设立名人档案库,专门收集、管理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 个人档案资料。从 1996 年至今,在有关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下,名人档案库已收集、积累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霍英东、 马万祺、陈树人、陈寅恪、红线女、钟南山等 400 多位社会各界著名 人物的档案资料 3 万多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根据《广东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您的资料属我馆 名人档案库收集的范围,如您同意,我馆将为您建立名人档案专卷, 把您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手稿、著作、证书、照片和实物等个人资料,收入我馆名人档案库,规范整理,永久保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的工作盼望您的支持,希望您能将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个人资料提供我馆名人档案库收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随函附上《广东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1 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此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敬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广东省档案馆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09年11月 23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广东省档案馆发给黄灼明的“国家档案馆收藏证书”署名日期也 是 2009 年 11 月 23 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讯地址:广州市龙口中路128号广东省档案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邮政编码:51063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联系人:黄菊艳、关彩霞、张凌、焦林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联系电话:(020)38749092、38749093、38749097</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生感悟摘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不断积累一些体会或感悟。我已过花 甲之年之后,对自己的人生历程做了逐步深入的回顾和总结,感悟出 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现把已发表的部分人生感悟摘录于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人生之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人生在世,要有志气,爱国为先,报国为大。(见《中华爱国 人士名言录》,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6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以诚待人,以信律己,诚信乃立业之本,做人之根基也!(见 《人生铭语》,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23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人生价值一句话:在奉献中延续生命。工作之道两句话:认真负 责,精益求精。潇洒人生三句话 :事业有成,心态宽松,健康长寿。 为人之道四句话 :对长辈要敬重,对同辈要宽厚,对后辈要扶持,对 子女要开明。成功之道五句话 :目标一贯,毅力顽强,功底厚实,计 划实施,方法得当。养生之道六句话 :生活规律 ;“三然心态”(指对 身外之物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人际和谐 ;适当锻 炼(指每天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文体活动);注意饮食 ;戒烟节酒。(见《中华老年光彩人生》,新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839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人生理想和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人生的理想在于追求真理和事业的成功。(见《中国当代人生 格言》,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5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与勤奋、谦虚、廉洁成正比,与懒 惰、骄傲、贪婪成反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需要说明:讲奉献不等于不讲个人利益、不讲报酬。一个 人来到世上,先要向社会索取,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讲奉献,是 指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大大超过向社会的索取,价值增值部分 应该无条件地奉献给社会,造福人类,造福一方。当然,“奉献”一 词也应该是广义的,大至世界、国家、地方和部门;小至单位、家 庭和他人。(见《中华老年光彩人生》,新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839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人生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回顾一生经历之时,有着实实在在的“人生 无悔”的感受。人生无悔就是幸福!“无悔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奉献中延续生命。追求“无悔人生”必须做到“三戒”——戒懒、 戒骄、戒贪。(见《人生格言经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66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四、北大基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大基因”是北大优良传统的形象比喻。我认为,“北大基 因”有三: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勤奋、严谨、求真、创新的治学之 道;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见《中华老年光彩人生》,新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839 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五、历史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这里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 大人物。一个真正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要 生得逢时;二要退得适时。(见《中华老年光彩人生》,新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839 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略谈我的人生与养生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我的人生已走过了 80 年的历程。80 岁,无 疑是值得庆贺的人生历程中的一段荣光。但我认为比庆贺更有意义的 是对 80 年人生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从中感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以供人们参考。下面,我就“人生与养生”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人生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的人生历程,感悟良多。但最为核心的体会是:人生的价 值在于奉献,在奉献中延续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为万物之灵,他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独立思考和 判断力,而动物一般则不具备这两项功能。一个人来到世上,都要面 对“为什么而活”的问题。这是每个人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北大的熏陶,生活的实践,榜样的启迪,使我对人生价值逐步从朴素 的“光宗耀祖”观念升华到现在的信条,这一信条是:人生的真正价 值是在对人类做出大小不等的奉献中,使自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在人 生价值理念方面,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至理名言。如我国古人认为,一 个有志之士一定要建功立业,“立功、立德、立言”,作出自己的贡 献。在国外,伟人马克思说过:“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 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名人裴多菲说过:“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生的理想在于追求真理和事业的成功。追求真理和事业成功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奉献的过程。当然,讲奉献不等于不讲个人利 益、不讲报酬。一个人来到地球上,先要向社会索取,才能生存和发 展。我们讲奉献,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大大超过向社会的索 取,价值增值部分应该无条件地奉献给社会,造福人类,造福一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需要指出,我们讲奉献一词,应该是广义的,大至世界、国 家、地方和部门,小至单位、家庭和他人。也就是说,奉献在客观 上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世界和国家;第二层次是地方、部门和单 位;第三层次是家庭和他人。当然,三个层次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但 一般而言,我们讲奉献,主要是指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八十感怀》诗中所说“燕园五载立志昂”的“志”字,其 意主要有两点,一是力争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上作出自己的贡献;二 是力争兑现“毕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50 年”的诺言。诗中另一句“十自律身图己强”,“十自律”系指讲诚信、讲情义、讲感恩;爱家 庭、爱社会、爱国家;不偷懒、不骄傲、不贪婪;作奉献。前面九条 自律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作奉献。我至今 80 年的奋斗中,最大的欣慰之 处,是基本上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多 元的自我感受。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回顾一生经历之时, 有着实实在在的“人生无悔”的感受。人生无悔就是幸福!追求“无 悔人生”必须做到“三戒”——戒懒、戒骄、戒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养生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的养生历程,也积累了颇多的感悟。但最为核心的体会 是:综合养生,心态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养生是当代中国非常热门的词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养生之道。一般而言,养生是指养护生命以达长寿。也可以说,养生是 指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护养人体生命的行为。这种护养行为,既包 括生理层面的养生,即注意身体机能的维护和康复;又包括心理层面 的养生,即注意内在精神的平衡。所以养生是综合性的行为过程,身 体保健需要全方位的调理,要求辩证地处理好诸多养生因素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对我身体健康最大的考验的人生经历,主要 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文革”中长达 10 个月的隔离审查;二是陪夫 人靳桂兰抗病 8 年(坐轮椅 3 年多,住医院 4 年多,其中有 2 年多处 于植物人状态)。我通过及时的心态调整和采取理性的应对措施,总 算挺过来了,健康未受到大影响。到了 80 岁之年,尚未住过医院,尚 能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身体健康状况还算良好。回顾这两个时间段 的考验,我的体会是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心态。生活的实践和榜样的启 迪使我养成了乐天的性格,对人生充满着乐观和自信。当我遇到困境 时,这个乐天的心态使我保持冷静思考和做到理性应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对养生之道感悟出了六句话,即“生活 规律;‘三然心态’(指对身外之物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 自然);人际和谐;适当锻炼(指每天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文体活 动);注意饮食;戒烟节酒(见《黄灼明文选》第 311 页)”。六句 中的“三然心态”和“人际和谐”均是心理问题。今天看来,这六句 养生之道大体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理 念。这四大基石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八十感怀》诗中写到的“老来五得未敢忘”感悟,也是个 心态问题。“五得”中的“想得开”是最为重要的理念。要做到想 得开,必须悟到对人生规律的认识和深刻理解。“生老病死、甜酸苦 辣”人人都躲不开(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既然躲不开,就要想得 开,遇到困境,做到冷静而理性地处理。否则,必然导致自我折磨, 影响健康,折损寿命。所以老子提醒人们:我命在我,不在天。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见《老子西升经》和《周易》)。这是很有哲理 的名言,让我们共勉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6 年 9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读书的情怀和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从上学开始逐步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后来就成了一种惯 性和乐趣。在几十年的读书实践中,我深感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因 为它对人可以做到“四给”,即给人开启智慧;给人树立榜样;给人 带来愉悦;还给人带来与时俱进的知识和动力。1998 年底退休至今, 我一直延续了这一惯性,读书成了退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回顾几十年来,书的情怀,始终留存。至于读书的感悟,主要有如下 三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1、读书要持之有恒,养成习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8 年退休后,我每年的生活安排都有一个小计划,其中重要内 容之一便是读书(既有专业性的又有文化性的)。大家知道,我的主 要代表著作《综观经济学研究》(2006 年)和《黄灼明文选》(2010 年)都是退休以后完成的。为了写好《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我先 后阅读了 100 多本有关的书(在书的尾页上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是 80 种),此书最后于 2005 年在北大图书馆定稿。该书面世后,在我国学 界获得较好的评价,2009 年 12 月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类首届优 秀学术著作类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2、借书读比买书读更有效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书的来源无非是两个,一是买,一是借(图书馆或他人)。我在 学校学习期间以借书为主,在几十年工作期间以买书为主,退休之 后又以借书为主。在买书读和借书读两者的读书效率相比较,我感到 借书读的效率往往更高。究其原因是,借来的书,促使你做到“三个 更要”,即更要抓紧时间读,更要认真去读好,更要动用笔头读(做 笔记或卡片)。回想起来,当年在北大经济系学习五年(1955—1960 年),基本上靠助学金维持生活,每个月 15.5 元(其中伙食费 12.5 元,零用钱 3 元)。《资本论》是经济学科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一套 好几本,我买不起,只好借读五年。借读后便抓紧时间认真读,除做 笔记外,还做了上万张的读书卡片,这就为我工作后从事《资本论》 教学和研究打下了扎实良好的基础。退休以后,我在写作《综观经济 学研究》一书所阅读的有关参考书,其中有 30 多本是借读的。我对借 读的专业书,一向都比较认真去读,认真做笔记或卡片,收到比买读 的书更好的读书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3、要读新书,从中不断吸取与时俱进的知识和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是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型园丁。为了不断给学员带来 新的信息,为了不断开拓自身的研究领域,必须及时阅读国内外出版 的新书,及时给自己头脑充电,以便获得与时俱进的知识和动力。退 休以后,我研究的重点方向定位在综观经济理论方面。在《综观经济 学研究》一书撰写过程中,大量阅读了当时的新书和文献,如路甬祥 主编的《21 世纪中国面临的 12 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 究院编写的《2000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和《2004 年中国可持续 发展战略报告》、刘培哲等著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 21 世纪议 程》、李京文主编的《21 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英 ] 伊恩·莫法特著的《可持续发展》、郭强编著的《节约型社会》、曲格平著的 《环境与资源法律读本》等等。近年来,为了掌握国内外学界在经济 社会发展方面的创新理论动态,我先后阅读了《世界是平的》《世界 是弯的》《世界是新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世界是平的吗?》 《世界不平坦》《世界是椭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网络经济学》 《财富论》《21 世纪资本论》《零边际成本社会》等。从自己最近所 读书的内容看,我认为在经济社会理论创新方面,有三本书很值得一 读,即美国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零边际成本社会》,法国托马斯·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6 年 2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改革新征程 民生最关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点滴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率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 大革命,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 的发展正处于新的拐点上,改革的航船已驶入了新的征程。这次十八 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就是我国改革新里程碑的标志,它将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谱写改革的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鲜明、富有新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它的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 键词,就把它与前 35 年改革的区别显现出来了。过去讲改革,往往谈 的几乎全部是经济体制改革。现在讲改革既是全面性的又是深化性的 改革。“全面性”改革指的是不光经济体制改革,而是“五个改革” 都要抓,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 制一起抓(当然其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具体部署了 15 个方 面的改革,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深化性”改革指的是改革进入了 深水区,要涉险滩、啃硬骨头,意味着改革要在“新阶段两难问题突 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的复杂条件下 进行,因而任务更加困难和艰巨。正因如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新意之 处,这是一篇立足于实际的富有创新的杰作。比如提出:“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 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 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 任相适应的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更加公平可 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突出“民生”,勾画改革的“新蓝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公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中指出:“坚持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 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是以突 出“民生”来勾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要求,改善民生,是发 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历了 35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解决了物 质短缺,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医疗、社会 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矛盾,而城乡的二元结构关 系更导致了一系列起点不公平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全面深化的新一轮改革中,必须直面三大关口的考验,又叫 “闯三关”,即“发展与转型”关(两者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政府与市场”关(两者如何划清边界)、“公平与正义”关(两者如何 实现)。勇闯“三关”的目的,最终是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 公平正义成为“最大公约数”。据一项媒体调查资料显示,有近 60% 的人最期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共享共富。由此 可见,立足“民生”、突出“民生”、落实“民生”正是广大人民群 众对改革的期望。在公报里,我们见到许多改革的内容,都有助于社 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加速。按我理解,在 15 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中,有 9 个方面的内容与“民生”问题是直接相关的,其余 6 个方面的内容与“民生”问题也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相对于以前历届三中全会而 言,这届三中全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是最高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前面已提到,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也就是说,通过新一轮改革,让经济 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多并更好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惠及广大人民群 众。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全会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公报说:“全会 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 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 求。”为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做 些什么事情呢?从公报里可以看到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改革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财富分配不公引发的贫富 差距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 会公平中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我 们必须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利益固化的现象相当普遍,政府部 门利益、行业垄断等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或群体),往往结成牢固的“藩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如果不清除,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能是一句空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 境。有了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有一个牢靠的基础,才能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 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创新社会领域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社会领域 制度的改革、创新才能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 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通过改革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 体制机制,使改革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有可靠的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 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 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有了科学的财税体制,才能很好发挥中央 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广大人 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要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 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 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进程,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 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 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里的关键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 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3 年 11 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综观经济学研究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可持 续发展的追求理念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新目标,客观上要求实行微 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有机结合,实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相 互协调。正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人 们对原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有关范畴进行新的探索。于是,一 系列有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学科便应运而生了。在许多与可持续发 展紧密相关的经济理论中,诞生在广东土地上的综观经济学越来越为 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外国的有关人士所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作为一门新兴经济学 科,最初由广东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提出,后有省内外哲学社会 科学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批学者参与研究,推动该新学科 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魏双凤教授于 1982 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杂志第 2 期 上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一文,明确提出创建综观经济学的观 点,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 1988 年正式出版了《综观经济学》(《MAGNI-ECONOMICS》)专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版),后在 1996 年,又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出版了《综观经济 学》(中英文对照精华本),仍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魏教 授的专著和文章中,对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及其主要理论范畴作了简要的阐述,为这门新的经济学科奠定了初步基 础。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省内外不断有学者参与研究,使该学 科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在参与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者中, 省内主要有钟远蕃、暴奉贤、黄灼明、邓志阳、陈钦凤、李克华、涂 礼忠、薛德榕、卜妙金、张德杨、李大胜、吴操文、谢启南、黄铁 苗、谢名家、易可发、康就升、傅寿宗、郑良文、杨劲、杨英、郑红 军等;省外主要有周诚(北京)、刘诚(云南)、杨伯康(广西)、 彭珂珊(陕西)、蒋井泉(湖南)、唐启国(南京)、章元(武 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它的研 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性。该新学科的核心 理念是协调发展。综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理论范畴,即综观经济系 统、综观经济效益、综观经济调控。综观经济学的突出新意在于一个“综”字,它既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 础上研究经济问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包含生态在内的广义 环境)复合体系统中诸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 因素的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它具有整体性、系统 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其方法是“一个基础,六个结 合”。“一个基础”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六个 结合”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 论相结合”,“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 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传统方法 与现代先进方法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因此, 综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有的学者断言,它将逐步成为 21 世纪的主流经济理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方法及其核心理念、表明它的产 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综观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创 立,标志着国际上的经济理论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 体系,发展成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体系。综 观经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 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并为现代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有的 学者认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面,广东经济学界起到了理论创 新先驱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观经济学从提出到现在已有 26 年的历史,在这历程中,通过广 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综观经济》杂志和 省内外其他报刊以及承担各种课题等形式,发表和积累了一批可贵的 科研成果。就学术专著成果而言,总体性研究专著,除前面提到魏双 凤教授的《综观经济学》一书外,还有黄灼明教授的《综观经济学研 究》一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至于专题性研究专著, 先后出版了邓志阳教授的《现代企业综观管理论》一书(汕头大学出 版社 1995 年版)和《综观经济管理》一书(地震出版社 1999 年版)、 黄铁苗教授的《综观经济效益论》一书(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郑 红军副研究员的《中国产品质量的综观研究》一书(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年版)。应当指出,我们在肯定综观经济学研究取得很大成绩的 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这门新学科在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 理论问题正在探索之中,许多实际问题正在实践之中,它的发展和完 善还有很长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09 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经济效益范畴的历史考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兼谈时代呼唤综观经济理论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我国,“经济效益范畴”的普遍使用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 事情,以前只有“经济效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践和 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效益范畴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这点已在经济 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就此范畴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 并谈及与此相关的综观经济理论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一、传统的经济效益含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 60 年代,以孙冶方为代表的我国少数学者曾探讨过经济效 果问题。80 年代初的经济学类辞书中,还只有“经济效果”的词条。 它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的对比;或指劳动占用和劳动 耗费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开始端正思 想路线,特别在经济理论界重新展开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 果的讨论,逐步明确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982 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在全国人大五届 四次会议上提出:“真正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 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这个新路 子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以后,“经济效益”一词就不断出现在报刊上。1986 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大辞 典》(商业经济卷)有了“经济效益”这一词条,但理解上没有新 意,认为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效果,它是指“社会生产中劳动占用量和 劳动消耗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该社在 1987 年出版的《经济大辞 典》(财政卷),对“经济效益”的解释也与此相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效益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科学范畴,从理论渊源来说, 它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我们在《资本论》和马克 思的其他著作中,可以找到它的依据。比如,马克思曾说过:“社会 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 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 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 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还说过:“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 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决定于时间的节省。”“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 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 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因 此,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归结为劳动时间的节约。但在 20 世纪 80 年 代以前对经济效益的理解往往局限在单纯的经济领域里,而且主要是 指微观经济领域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二、经济效益观念的更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 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 研究社会发展战略的热潮,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理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二战”以来,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的演变大致经过了三个 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 世纪 50—60 年代,产生了“经济中心发展观”,提出了“经济 增长战略”(又叫“传统发展战略”)。它把社会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其战略目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这是一种 片面的、畸形的发展战略,往往给社会带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后 果,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以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否定传统的发展 观,产生了“社会中心发展观”,提出了“基本需求战略”。这种战 略认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衡量发展程度的指标 主要有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 水平和就业状况等五个方面。这种发展战略比传统发展战略有了巨大 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忽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片面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观”(指“满足 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提出 了“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针对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而提出来的,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协调 发展。协调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以人和社会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发展战略。它要求发展诸因素、诸方面之间,结构合理、相互协 调、目标一致、有序发展。它是人类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其所揭 示的是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等各系统要素协同并进的整体 发展。这种发展战略强调以下 4 个方面: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均衡 与协调,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内生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正是在以上的社会发展观和社会发展战略理论演变的国际大背景 下,我国经济理论界开始对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有关范畴进行新 的思索,对经济效益范畴作出新的解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3 年,魏双凤教授提出了综合农业经济效益概念。1986 年,他 明确提出了综观经济效益概念,并论述了它的指标体系。以后在 1988 年的《综观经济学》一书和 1996 年的《综观经济学》(中英文对照 精华本)一书中对此概念及其指标体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魏教授认为:“综观经济效益是纵横效益的有机结合。横向经济结合是 综观经济的基础,纵向经济结合又是综观经济的轴心。纵向经济和横 向经济只有密切结合,才能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综合平衡,才 能繁荣国民经济,加速实现现代化。综观经济效益包括纵横两方面内 容,从纵向看,是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宏观经济效益 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从横向看,是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纵横两方面各种效益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 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此提出了它的指标体系,其中纵向效益具体 化为 30 多项,横向效益具体化为 20 多项,在良性基础上通过综合评 分法来衡量综观经济效益的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从经济学辞典的角度来说,1990 年出版的由吴振坤教授主编的 《新编简明经济学辞典》中,对经济效益的解释是:经济活动中消耗、 占有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在这里 加入了“符合社会需要”的内容,显然,经济效益的内涵拓宽了,比过去全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 1996 年 10 月 14 日的《经济日报》理论周刊上,发表了黄铁苗副教授的《重新认识“经济效益”》一文,文中对经济效益范畴作了 新的解释。他认为:“经济效益应是指在环境得到保护和自然资源得 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 要的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的关系。”无疑,这 个表述比吴振坤教授主编辞典的表述就更为全面了,它吸收了马克思 关于人们“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思想,又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还补充了标准质量的规定,这样,就从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产品质量等三个方面弥补了人们对传 统经济效益理解的缺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7 年 2 月 6 日的《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侯廷智同志的《也谈经 济效益范畴》一文,作者把黄铁苗副教授的表述作了简化和修改,认为:“经济效益应表述为:在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社 会经济活动中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之间的 对比关系。”总之,随着社会发展观和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的演进,经 济效益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深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三、简要的结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理论界对经济效益范畴的认识,也跟对于其他问题的认识一 样,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浅显到深刻的认识过 程。这个过程是没有穷尽的。根据经济效益范畴的演变过程,我认 为,经济效益范畴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范畴,应有多个层次的经济效 益概念,其中综观经济效益是最高层次的概念。按照人类社会发展和 人们认识提高的演进,经济效益范畴可分为以下 3 个层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企业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等同于经济效果,是微观上的层次。 它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的比较。这是 经济效益概念的基础层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社会经济效益。这个概念是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综合起来的 层次。它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与取得符合社会需 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在这个概念中,黄铁苗副教授提出的“标 准质量”规定可以包含在“符合社会需要”之中。这是经济效益概念 的中间层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综观经济效益。这个概念是把纵、横诸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层 次。它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与在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础上所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说它是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四统一基础上的劳动占用和 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这是经济效益概念的最高层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把经济效益概念层次化,既符合经济效益考察范围的实际,又符 合人们认识的深化过程。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在这 3 个层次上来考察经济活动而得出相应的经济效益结论。在 3 个经济效益 层次之间,不存在一个概念否定另一个概念,而是后一个概念包含着 前一个概念,三者是一个包含性的辩证统一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四、时代呼唤着综观经济理论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科学技术分工越来越细,越 来越专业化,新的学科不断产生;一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协作愈 益加强,学科越来越综合化。这也就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化趋 势与综合化趋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学科也不例外,而且社会科学中,它的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发 展趋势最为明显:“二战”后,国内外社会科学的新学科、社会科学 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边缘学科及分支学科已超过 200 门,光经济学领域已有 50 门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中。作为学科发 展综合化趋势的体现,综观经济学是杰出的代表,其理论和方法都具 有显著的多元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学科本来是综合的,凡是有大成就的经济学家,都离不开综 合性的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个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进入 20 世纪以来,对经济的综合分析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1921 年,美国经济学家穆尔出版了《综合经济学》,它主要是运用数理方 法,根据实际统计资料阐明经济现象中变量参数等关系,进行经济的 综合分析。1982 年澳大利亚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 出版的《经济学学报》上发表了综合经济分析方法的文章,。1986 年出 版了《综观经济学》(Mesoeconomics)一书。从该书的介绍文章来 看,它之所以称为综观,在于他借用微观、宏观与全面均衡分析的一 部分综合而成,仍局限在综合分析方法范围里。1982 年,我国魏双凤 教授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一文,正式提出了创建综观经济学, 1988 年出版了《综观经济学》专著,1996 年出版了专著的中英文对照的精华本。1997 年 12 月 14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对该书的简评文 章。魏教授在论文和专著中,明确了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 方法,阐述了最基本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可以说,综观经济学是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把系统论、控制论 和信息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吸收微观、中观、宏观以及相关经济学 科的合理成分而建立的一门新学说。它渊源于马克思,又吸取了当代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综观经济学中,综观经济效益是核心范畴。我们进行综观经济 理论的研究,就是通过对纵横效益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其发展的规 律性,并用于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提高综观经济效益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是经济综观性的集中体现。我们进行经 济研究或提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对策,都需要对相关的诸因素进行 考察和综合分析,找出诸因素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诸因素相结合的 最佳结论(联系点、侧重点、结合途径等),用以指导经济实践,促 进国民经济走向整体优化。可以认为,综观经济学是关于国民经济整 体优化的科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它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直接指导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综上所述,综观经济理论及其核心范畴综观经济效益,是符合人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经济理论和范畴。当然,这是一门新生的 学科,离成熟和完善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综观经济理论 毕竟为解决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良好结合,经济与社会、生态、环 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当今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具有开创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多元性,因而有 着强大的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该文最初发表在《当代经济研究》1998 年第 2 期。后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为 1998 年度优秀社会和人文科学论文,并上传全球信 息网络交流。后来又在 1999 年 4 月被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当代中国经济理论 文库》全文转载。2010 年 10 月收入《黄灼明文选》一书中,该书由吉林大 学出版社出版。2018 年 6 月该文收进《世界华人重大创新成果》一书中,该 书由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经济学部和老教授协会召开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黄灼明教授从教50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暨《黄灼明文选》出版座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0 年 12 月 29 日下午,经济学部和校(院)老教授协会在图书 馆国际会议厅召开黄灼明教授从教 50 周年暨《黄灼明文选》出版座谈 会。省委党校巡视员、副校(院)长陈鸿宇教授出席了座谈会。参会 人员除了经济学部和老教授协会的老师外,还有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 战略研究所、党史和党建教研部等单位的老师以及部分硕士研究生。 黄灼明教授的学生郑红军(现为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 也来参加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教授在会上谈了自己的从教生涯,并介绍了《黄灼明文 选》的内容。黄灼明教授 1960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把北大团委 向学生提出“为祖国工作 50 年”(完整的提法是“毕业后健康地为祖 国工作 50 年”)的口号铭刻于心,力争兑现。他先后在国防科学技术 大学(即原“哈军工”)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 工作,1998 年退休。他以 38 年法定工作年龄(1960—1998 年)加上 12 年退而不休的工作年龄(1999—2010 年),实现了“为祖国工作 50 年”的庄严承诺。为了纪念自己健康工作 50 年,更为他人、后人提供 参考和评论的文字依据,黄灼明教授把自己至今的人生之路发表过的 主要文字(专著以外的论文、文章、感悟等)和他人发表涉及自己的 主要文字编辑成《黄灼明文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座谈会上,巡视员、副校(院)长陈鸿宇教授对《黄灼明文 选》出版表示祝贺。他说,黄教授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 者,黄教授的文选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还提到黄灼明教授“戒懒戒骄戒贪”的人生座右铭,说《黄灼明文选》中有很多文章是在 60 岁之后写的,黄教授勤奋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余甫功教授代表经济学部向黄教授 50 年来在经 济学学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对他追求真理、淡泊名 利、矢志不移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优良品格表示崇高敬意,对他为 经济学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所做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余甫功教授说,黄灼明教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也是自己一直 崇敬的一位长辈。70 多年的人生风雨历程,黄教授不仅践行自己“毕 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50 年”的诺言,而且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人 生无悔就是幸福”的人生价值。在经济学部,黄灼明教授为人师表, 是我们的表率和楷模。经济学部从老一辈经济学家卓炯开始,半个多 世纪以来,像宋子和老师、黄灼明老师等一代一代的前辈不仅对教研 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而且形成了非常好 的优良传统并不断承传下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晚辈都是十分难得的精 神财富。我们要向黄灼明教授学习,学习他“五有”(即有求真的目 标、严谨的态度、独自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开明的品性)的学者品 质,努力把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不辜负老一辈们对我们的教育和 希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校(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原广东行政学院副院长唐代望教授 说,人品决定学品,学品丰富人生,黄灼明教授学问很高,人品更 高。黄灼明教授在照顾瘫痪住院的妻子的几年中,整理出版了这本文 选,实在难能可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学教研部原主任黄铁苗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多年来和黄 灼明教授在工作中培养的深厚感情。他说,黄灼明教授具有自强不息、昂扬向上、刻苦学习、乐于奉献、勇于探索、敢于批评、严于律 己、宽以待人等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座谈会上争相发言的还有校(院)老教授协会的马德安、郑德 庆、王荣武、黄瑞平、谭秀英、高颂琪等退休老教授,以及邓小平理 论与现代化战略研究所郑志国教授(副所长)和成龙教授、党史和党 建教研部副主任王玉云副教授等同志。他们说:《黄灼明文选》是有 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是学者的成果,体现了学者的独立人格和独立 创新精神;党校教师的研究应该是有理论、有实际的研究,敢于提出 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 发展马克思主义;黄灼明教授一直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他的人 生是完整的;退休只是职务的变化,责任没有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后,黄灼明教授表示,要把大家的鼓励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10 年 12 月经济学部报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经济学部召开黄灼明教授从教56周年座谈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缪国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6 年 10 月 28 日下午,经济学部在公务员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 黄灼明教授从教 56 周年座谈会。教研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周立彩主持 会议。参加座谈会的有经济学部教师、研究生部领导、校(院)老教 授协会领导机构成员和经济学硕士研究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教授 1960 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经历了两个 28 年。 一是在国防科技大学(即原“哈军工”)任教 28 年,其间担任过师级 教研单位主任、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及编审组副组长、 湖南省国防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南《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 职务。二是 1988 年初从部队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 室任教并退休,至今也有 28 年,其间担任过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 理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广东《资本论》研究会会长、 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会常务 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先后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发表了近 200 篇文章,其中退休后出版了《综观经济学研究》和《黄灼明文选》两部新著作。 在座谈会上,黄灼明教授详细回顾了自己 80 年的经历,表示感谢党,感谢母校。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终生从教并在学术上有所建 树,还积累了不少人生感悟,主要是受到马寅初、陈岱孙等德高望重的名师的影响。他感到自己到 80 岁之年仍然充满活力,富有生活乐 趣,表示未来还要为实现中国梦多做实事、多做好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参加座谈会的各位人员都对黄灼明教授 80 岁生日表示祝贺,赞 扬黄灼明教授的高尚品德、丰硕成果、奉献精神、良好心态和健康 体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经济学部送给黄灼明教授一副贺联:“灼见真知研经济成果丰 硕,明理悟道育后学人才辈出。”这副由黄铁苗代撰写的对联采用藏 头格式,两句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黄灼明教授的名字:“灼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注:作者是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黄灼明教授访谈启示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期人物访谈嘉宾——黄灼明教授。黄灼明教授,著名经济学 家,致力于经济理论教学研究五十多年。从当年“赤脚进北大”的穷 学生,到著名经济学家,一路跟随共和国成长,他亲历了共和国的每 一个紧要关头。“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是他在北大对祖国的庄 严承诺。28 年的军旅生涯,30 年的党校园丁,他精彩纷呈的人生,为 我们讲述了他对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信仰的忠诚。在访谈 的最后,黄老再次强调:“没有共和国,就没有我,我非常幸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忠于事业,贡献卓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教授(以下简称黄老)出生于 1937 年 11 月,广东台山 人。1955 年至 1960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经济 学教学研究工作。1960 年 9 月分配到军事工程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 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前身)任教,任期 28 年。1970 年,黄老随军事工 程学院南迁至长沙。后来,由于黄老的夫人身体不适,再加上广东作 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黄老主动向上级打报 告申请调回广东,于 1988 年被批准转业,分配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任 职,担任经济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到党校工作时,黄老明确表态他 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只当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老对党校研究生学位点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 年,黄老和李恒 瑞教授、曹子镳教授共同成立了申报小组,参与国家学位委员会申报 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工作。1993 年底,研究生学位点被正式批准。1994 年,党校开始进行研究生招生。在 50 余年的教研工作中,黄老承担 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文章近 200 篇,在经济学领域成就卓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回顾人生、总结人生的过程中,黄老有这样一条重要的人生感 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与勤奋、谦虚、廉洁成正比,与懒 惰、骄傲、贪婪成反比。一个人追求无悔人生必须做到“三戒”—— 戒懒、戒骄、戒贪。他还说明:讲奉献不等于不讲个人利益,不等于 不讲报酬。我们讲奉献,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大大超过向社 会索取,价值增值部分应该无条件地奉献给社会,造福人类,造福一 方。当然,“奉献”一词也应该是广义的,小至个人、家庭和单位, 大至国家、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一根小扁担,赤脚上北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47 年,黄老跳级考入台城培英小学就读,1950 年春毕业,整个 小学只读了四年半。他少年老成,刻苦学习,悟性较高,凭着每年考 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获得了免费读书的机会。那时的黄老在当地就已 经有了“小神童”的美名。1950 春,黄老考入台山培英中学读初中, 1952 年秋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山最高学府——台山第一中学就 读高中,直至 1955 年夏天毕业。因优异的成绩与出众的组织能力, 黄老在整个中学阶段每月都享有助学金,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三好团员”,还与同班同学积极参与土改宣传队。所以,那时在当 地有了“台山四大才子”的美称(“台山四大才子”是指解放前后的 四届学联主席)。当时刻苦学习的黄老并没有忽略体育锻炼,养成了 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中学时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劳卫制考核获得优秀成绩;在北大时期,受到马寅初老校长的启示,一直坚持洗 冷水澡,保持一个强健的体质。1955 年夏天,考虑到当时家庭条件困 难,自己又是家里的老大,需要早点毕业出来工作,黄老谢绝了留学 苏联莫斯科大学的保送名额,选择参加全国高等教育统一考试。黄老 高中时受到当时的校长朱伯廉的介绍和鼓励,开始接触《资本论》, 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心向往北大经济系。他的第一、第二 志愿都选择了北大经济系,第三志愿写了北大哲学系。1955 年 8 月 20 日,黄老接到了北大经济系的入学通知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年,黄老是个穷大学生,离开台城时,只用一根小扁担,挑着 一个帆布袋、一个小藤箱和一只小水桶,在上京的途中唯一的一双 “回力牌”新胶鞋还被小偷偷走了,只好赤着双脚进入北大校园。用黄 老的话总结,就是“一根小扁担,赤脚上北大”。当时的助学金是每 个月 15.5 元(其中伙食费 12.5 元,零用钱 3 元),黄老总是省吃俭用 挤出钱来买文具与书籍,当时一套《资本论》8 元,价格昂贵,他买 不起,只得通过图书馆借读,一借就是五年,做了上万张读书卡片, 毕业后才买了一套自己的《资本论》。黄老回忆说:“正是因为当时 如此认真刻苦地研读《资本论》,才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受益终生啊。” 北大是有名的高门槛、高淘汰大学,黄老那一届也是唯一实行经济学五年制的一届。他所在的班级入学时 35 人,头一年就先后有 5 人 被淘汰。在北大学习期间,黄老每日早上六点起床,然后实行五点一 线(即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运动场)循环往复的生活方式, 晚上十一点以后才睡觉,长年苦读不懈,连在食堂等候打饭的间歇 都捧着外语单词本在背记。在当时,黄老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参加了 十三陵水库的劳动,而且还与老师一起参与编书工作,先后还在系学 生会、班级团支部以及校团委组织部兼职。黄老的整个求学生涯是非 常艰苦的,但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刻苦学习,积极实践,以严格的自律和科学的时间管理做到了学习与工作的两不误,是我们党校研究生求学路上的光辉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三、“打好四个功底,完成六项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采访中,我们向黄老询问了有关研究生学习的问题,黄老认为, 研究生若想更好地度过研究生阶段,须做到“打好四个功底,完成六 项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四个功底是指理论、方法、技能和修身(修养)的功底。对党校 的硕士研究生来讲,修身还包括党性的修养内容。这四个功底可以具 体化为以下六项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深化理论基础。黄老告诉我们,要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在本 科的基础上加宽加厚理论功底,做到基础理论(或知识)要牢(特 别是经典原著),专业理论(或知识)要精,相关理论(或知识)要 宽。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读原著时必须注重对原著方法的理解和掌 握。黄老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为读好《资本论》,做了上万张读书卡 片,为他日后更好地进行经济学术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掌握研究方法。黄老说,一个好的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 要的是学习方法。对研究生同学来讲,学习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显 得更为重要,“这是管一辈子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方法包括自 学、社会调查、资料积累和分析问题等方面,另外还要重视和学习著 名学者的研究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练好基本技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用人选人的标准已经发生了 重大变化。黄老认为,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善于社 会交际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日益成为社会对研究生的 基本素质要求。过去那种“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人才已逐步为社会 所淘汰。基本技能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笔才的锻炼,又有口才的培养;既要求掌握外语和电脑等工具,又要求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进行 定量分析甚至设计数学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做到全面发展。黄老认为,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高素 质人才,德智体(或德智体美)诸方面绝不能有某方面偏废。在三年 的研究生阶段,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坚持修身养 心,学会做人;坚持业务上的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培养足够的“后 劲能力”。几十年来,黄老一直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直坚 持体育锻炼,一直力求生活规律,一直坚持戒烟节酒,一直力求人 际和谐。在以上“五个一直”的作用下,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保持良 好,从北大毕业至今尚未住过医院,血压和体重也一直在正常值的范 围内,年到 70 岁还能参加年轻人的漂流运动。年逾古稀的黄老都能 如此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何况我们这些正值青年的学 生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 出点研究成果。一般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至少在省级报刊上发 表两篇文章。黄老建议,学生可以把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和出科研成果结合起来。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经验,较多较好 的研究成果,往往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的副产品或延续 产品。同时,黄老也强调,写文章首先是为了求得自我理解,发表出 去只不过是副产品,意即学生不可为了发文章而写文章,而应该为了 解决自己的困惑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写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6. 做好毕业论文。黄老告诫我们,要根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按 时按质写出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论文要达到选题适当、观点正确、 联系实际、逻辑性强、有所创新、可读性好的要求,顺利地通过硕士 学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黄老对硕士研究生学习提出的以上建议,十分珍贵,同学们应认 真学习并细心体会,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践行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 中,做到学以致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四、“豁达人生,谈养生之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老对“潇洒人生”的理解非常简单,就是三句话、十二个字: 事业有成,心态宽松,健康长寿。现已八十二岁的他,健谈无比,风 趣幽默,精神矍铄,历经过人生起伏,他以更高的格局来看待自己的 过往种种,不怨不忿,积极向上,常常与老友相聚一处,谈论治学之 道。“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是他对祖国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 考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黄老的人生历程中,对他身体健康最大的考验之一,是陪夫人 抗病 8 年。其间,他及时调整心态,采取理性的应对措施,总算挺过 来了,健康未受到大的影响。到了 82 岁之年,尚未住过医院,尚能过 着退而不休的生活,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他感慨道这主要是得益于良 好的心态。生活的实践和榜样的启迪使他养成了乐天的性格,对人生 充满着乐观和自信。当遇到困境时,乐天的心态总能令他保持冷静思 考,做到理性应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老重视保健养生。他在数十载的生活实践中,感悟出六句话的 养生之道,即生活规律、“三然”心态(指对身外之物做到得之淡 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人际和谐、适当锻炼(指每天要进行适 合自己特点的文体活动)、注意饮食、戒烟节酒。除此之外,黄老的 作息时间也十分规律。每天早上 6 点起床,先喝上一大杯温开水,上 洗手间,然后锻炼 40 分钟左右,做俯卧撑、深呼吸、望远处、看绿 树、自编体操、自我按摩等;上午 8 点 30 分左右开始学习和工作,约 3 个小时(中间休息 20 分钟左右);中午午休 40 分钟左右,下午锻炼 1 小时左右(主要是打乒乓球,间或爬山或走路);晚上主要是看报 纸、看电视和电脑,间中进行按摩运动,11 点 30 分左右睡觉。在饮食 方面,力求多吃菜果,主食粗细粮搭配适中,副食素荤搭配合理,力 求做到不偏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对于自己的人生,黄老充满感恩。在杖朝之年,他写了一首 诗——《八十感怀》,黄老用这首诗咏怀自己的悠长岁月,传颂着对 人生的追求与珍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咏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十八韶华离故乡,燕园五载立志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二十八年军工业,知命又谱黄华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勤善为本德为纲,十自律身图己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生治学惟五有,老来五得未敢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抒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情系燕园珠水长,退而不休启新航。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从教终身犹未已,不辞来世育栋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黄老从教五十六周年座谈会上,经济学部送给黄老一副贺联: “灼见真知研经济成果丰硕,明理悟道育后学人才辈出。”这幅由黄铁 苗教授代为撰写的对联采用藏头格式,两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黄老的名字“灼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作者系 2018 级研究生通讯全体成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责任编辑:张雅洁、钟望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文章出处:《研究生通讯》2018 年第 4 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奋斗不止步 桑榆尤可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黄灼明同志精彩人生纪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男,汉族,1937 年 11 月出生,广东台山人。中共党员, 经济学家。196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行政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并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 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香港 科学院顾问、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顾问、广东《资本论》研究会会 长、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 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等职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北大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和经济研究工作,是一位孜孜 不倦的学者型园丁。1960—1987 年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期间(即 原“哈军工”),曾担任师级教研单位主任、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 委员会委员和湖南省多个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在 56 年的教学工作中, 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 秀党员”等称号。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 研项目,主编或独撰出版专著 13 部,主要著作有《国防经济学概论》 《当代资本主义》《中国市场概论》《珠江三角洲市场》《建立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综观经济学研究》《黄灼明文 选》等,发表文章近 200 篇,共 200 多万字,其中有的著作和论文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获得全国到地方不同层次的优秀成果奖。他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防经济 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现在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综观经 济理论。他的《经济效益范畴的历史考察》论文,被美国柯尔比科学 文化信息中心评为 1998 年度的优秀社会和人文科学论文,并上传全球 信息网络交流。论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获得了“亚太地 区华文教学成果金奖”,论文《时代呼唤综观经济理论大发展》,获 得了“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至今为止,他的简历和业绩已被多部 全国性和世界性的人物大辞典收入。2009 年 11 月,他的个人资料列入 广东省档案馆“名人档案库”收集范围,建立了“名人档案专卷”, 并颁发了“国家档案馆收藏证书”。1998 年 12 月获得“世界文化名人 成就奖”荣誉证书。2000 年 3 月还获得美国科学名人学会(AASB)授 予“千禧年(2000)世界科学名人”称号。黄教授认为“北大基因” 有三: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勤奋、严谨、求真、创新的治学之道;兼 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在回顾人生之旅的体会时,他悟出人生价值一句 话:在奉献中延续生命;潇洒人生三句话:事业有成,心态宽松,健 康长寿;成功之道五句话:目标一贯,毅力顽强,功底厚实,计划实 施,方法得当。为了达到人生无悔,必须做到“三戒”——戒懒、戒 骄、戒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6 年 10 月 28 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召开了“黄灼明教授从教五十六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同志 都对黄灼明教授八十岁生日表示祝贺,赞扬黄教授的高尚品格、丰硕 成果、奉献精神、良好心态和健康体魄。”(摘自当年座谈会的报道 文章。)最后,会上送给黄教授一副贺联:“灼见真知研经济成果丰 硕,明理悟道育后学人才辈出”。同年黄教授写了《八十感怀》一 诗,概括了他的人生历程、感悟和情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咏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十八韶华离故乡,燕园五载立志昂。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二十八年军工业1,知命又谱黄华章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勤善为本德为纲,十自律身3图己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生治学惟五有4,老来五得5未敢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抒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情系燕园珠水长,退而不休启新航6。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从教终身犹未已,不辞来世育栋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1“军工业”系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现在的国防科技 大 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黄华章”系指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3“十自律身”系指:讲诚信、讲情义、讲感恩;爱家庭、爱社会、爱国 家;不偷懒、不骄傲、不贪婪;做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4“五有”系指:有求真的目标、有严谨的态度、有独自的思想、有独立的 人格、有开明的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5“五得”系指想得开、忍得住、拿得起、放得下、活得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6“启新航”系指退休后的新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 年 4 月,已是八十开外的黄老教授,办好了遗体无偿捐赠给 中山医院的手续,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 事业,作为对国家最后的一点奉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格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人生在世,要有志气,爱国为先,报国为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以诚待人,以信律己,诚信乃立业之本,做人之根基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人生的价值是在奉献中延续自己的生命。奉献与勤奋、谦虚、廉洁成正比,与懒惰、骄傲、贪婪成反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人生的理想在于追求真理和事业的成功。事业成功之道在于目标一贯,毅力顽强,功底厚实,计划实施,方法得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人生无悔就是幸福!“无悔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奉献中延续生命。追求“无悔人生”必须做到“三戒”——戒懒、戒骄、 戒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养生之道六句话:生活规律;“三然”心态(指对身外之物做到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人际和谐;适当锻炼(指每天要 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文体活动);注意饮食;戒烟节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访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一)在奋斗、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快乐与艰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认为,人生的理想在于追求真理和事业的成功。在我 70 多年的 人生历程中,主要的快乐感受有三:1、最大的快乐是兑现了 1960 年 北大毕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50 年的承诺;2、享受着终身从教的乐 趣。当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工作成就时,快乐之情便油然而生;3、 享受到退而不休的乐趣。当我退休后,学会了电脑,继续科研工作, 出版了《综观经济学研究》和《黄灼明文选》两部专著,表明自己还 能为国家作贡献而倍感高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我在人生历程中的艰辛主要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艰苦求学。从初中开始一直靠助学金就读直到北大毕业,买不 起《资本论》,借读 5 年,做了上万张卡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艰苦探索。回广东工作后,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综 观经济”两个主要方向,孜孜不倦,反复思考,终于提出了一些创新 的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艰苦磨炼。主要是指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文革”中遭 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经住了考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二)人生最难忘的奋斗故事或终身最值得骄傲的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我在一生奋斗中,最值得欣慰之处主要有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 北大毕业后, 能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了 50 多年(1960-2015),至 今尚未住过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 经受住了艰苦锻炼和委屈冲击的考验。前者指在部队长途行军 中打了 11 个血泡而不减负、不掉队,最后评为“硬骨头战士”。后者 主要指在“文革”中被关了十个月而能正确对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 培养出一批成才的好学生。有的是名教授、名学者、名工程 师,还有不少成了党、政、军各个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4. 学术上有所建树。我一直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被人们誉为 “孜孜不倦的学者型园丁”,先后出版了 10 多部著作,写了近 200 篇 文章,提出了有独自见解的思想。2009 年,个人资料(著作、手稿、 证书、照片、实物等)列入了广东省档案馆“名人档案库”收集范围,建立了“名人档案专卷”,并颁发了“国家档案馆收藏证书”; 5. 积累了比较深刻的人生感悟,特别是感悟真正学者的“五有品 格”(即“有求真目标、严谨态度、独自思想、独立人格、开明品性”的素质),作为自己一生的努力方向。 回顾我的人生历程:目标明确,锲而不舍,终身从教,教书育人,善始善终,今生无悔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人生座右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书写无悔人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戒懒戒骄戒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附注:2023 年 2 月,中国“民族伟业创新发展网”根据本人的人生事 迹写成此文并向外发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回顾我人生历程的情缘中,除亲情之外,还有三个至深情缘:老 师情缘,母校情缘,师生情缘。《我的园丁人生》一书,使我这三个 情缘得以重现,了却了我晚年的心愿。本书能在我有生之年面世,首 先要感谢新中国新社会圆了我大学之梦和终身从教之梦;二要感谢母 校,特别是北大母校爱国、报国,热爱教育情怀的熏陶;三要感谢中 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离退休人员服务处的支持和帮助;四 要感谢以铁苗教授为代表的众多学生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铁苗教授 在百忙之中写了《读黄灼明教授的 < 我的园丁人生 >》一文;五要感 谢美国科学文化出版社的支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和李同志的辛勤劳 动;最后要感谢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总之,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但 凡直接或间接对我有过关心和帮助的专家、学者、领导、学生、朋 友、有关部门以及家人,我都表示深深的谢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黄灼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4 年 9 月于广州黄华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