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早晨离开焦特布尔,在印度中部的高原上,车继续向南开去。渐渐山丘出现,并不高,路边不时闪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田(十二月份的油菜花),但可能是时间未到,金黄程度远没有我们这里的靓。一旁飞驰的摩托车,一车四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油菜花田)</p> <p class="ql-block"> 此行的目的地乌代布尔,位于焦特布尔以南,是印度拉贾斯坦邦最浪漫的城市,建在漂亮的皮秋拉湖边,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本市由统治者乌代辛格于1568年建造,刷得雪白的建筑物、大理石宫殿、湖畔花园、庙宇和传统住宅,构成一种融和的印度风格,又称为白色之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今天的安排比较宽松,到乌代布尔要开七个小时,路还可以,已有柏油路面出现,颠簸并不厉害,只是路面窄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路景点也不多,也不困,就跟导游讨论起印度的宗教与种姓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导游是一个印度小伙子,英文名叫马克, 30岁左右,很壮实,有点敦厚的样子,知识面也很广。曾在中国沈阳留学几年,因此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因印度能讲流利中文的导游不多,所以这次是全程陪同,从德里一路陪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介绍印度共有6个主要宗教,其中印度教最多占80%左右,伊斯兰教第二占13%左右,锡克教、佛教各占1%,耆那教不足1%,还有拜火教等组成。印度教是印度的原生宗教,据说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有文字记录只有二千多年,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也与印度教有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3:乌代布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印度教里人是分种姓的,印度教将人分成四等,即四个种姓,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四个种姓从事的工作是不同的,其中婆罗门主要是祭司,如前面提起的主持恒河祭中的祭司就是有婆罗门担任的。地位最高,相当与藏传佛教中的活佛。婆罗门吃全素,一点儿也不能吃荤腥。其次为刹帝利,主要担任国王、大臣、官员等行政管理之职,可以部分吃肉。再次为吠舍,为第三等级,从事医师、教师等工作,是印度社会的工作的主体部分。最后为首陀罗,是最为下等的,从事最下层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业及体力劳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其实在印度首陀罗还不是最低的种姓,在其之下还有一种不入流的“贱民”,是最卑贱、最悲惨的。主要从事象屠夫、殡葬清洁工等一类被认为是“不洁”的工作,这类人在印度据估计有上亿。不管你多么努力,永远不能上升,有点像以前的四类分子一样,永世不得翻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种姓已决定了你以及你下一代的命运,形成所谓祭司的儿子永远是祭司,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甚至出现妓女的女儿永远是妓女这样的社会格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四个种姓严格限制不能通婚,如硬要通婚,高等级的种姓马上降级为低种姓一员,而且其子女及后代永远属于低种姓的一类,如一个婆罗门的儿子娶了一个吠舍的新娘,他就立即成为吠舍的一员,而且子孙后代永远是吠舍种姓,印度教用这种方法维持高种姓在血统上的纯洁性。种姓制度在维持社会的稳定上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上,激发社会活力上,有阻碍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这样的情况下,佛教产生了,佛教没有种姓、等级差别,宣称在佛的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只要努力修行,就能得道,甚至能立地成佛。这唤起了低种姓们如首陀罗的希望,纷纷放弃了原有的印度教而改奉佛教,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变自己及家庭后代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开始佛教在印度得到了一些高层人士的支持。如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改信佛教后,佛教在印度得以迅速崛起,广泛传播。但同时引起了印度教中高种姓族的全力反对,由于在印度主流社会是印度教高种姓主导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得不到他们的支持,佛教很难维持下去。随着一些高层人士的退出,佛教兴过一段时间后,又慢慢衰落了,如今在印度的宗教里,佛教占的份额仅1%左右。不管什么学说还是宗教的产生与衰落,那怕在精神层面上,都是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解决一定的社会矛盾的。都是为解决实际需求而生的,一旦脱离这种需求,就只能衰落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4:印度的年画,与我们的相比,有什么区别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由于种姓制度是明显违反人的自然权利与社会权利的。人生来平等,不是指生物学上的差异,而是指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的平等,所以在印度独立以后,就被当时的甘地政府取消了,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坚持种姓制度在印度被认为是非法的,只要谁在公开场合提及种姓权利,警察就有权干涉,甚至拘留。但在印度,有五千年根底的种姓制度还根深蒂固地普遍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导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已有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但受到的阻力也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同时种姓制度在维护印度的社会结构、阶层、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重大作用,并受到统治阶级的默许。那就是“认命”,人人认命,就不会发生大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印度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印度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所以印度社会极少发生大规模的暴动、革命、战争等破坏性的动乱,可能也与此有关。</p> <p class="ql-block"> 那外国人在印度的地位又是如何呢?有人说是相当于刹帝利种姓,不完全正确,这种说法是指当初东印度公司的外国人来的,主要是英国人。当初统治着印度,为印度的统治阶级,既然不是婆罗门,那当然就是刹帝利了。而现在印度的外国人,主要是看你从事的职业,而不受种姓的牵制。如硬要分类,一般打工的外国人相等于吠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就这样聊着,颠着,累了就睡一会儿,睡醒了再聊,不觉就到了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千柱之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5:餐厅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饭也在此进行,是耆那教最大众的简餐。耆那教在印度是一个小教,吃全素,在这里全素的意思是连葱、姜、蒜、鸡蛋也不能吃。信徒占印度总人口数不到1%,但却有着悠久的大约3000年的历史,是古老宗教之一。由于时间关系,进庙参观前,先吃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午在耆那教的食堂里吃饭,食堂的规模不大,更像是我们从前在农场里的食堂一样,大小与规模上都差不多。赶不上那些稍大一点单位里或工厂里的食堂规模与装修,地上到是很干净,要脱鞋才能进去,要脱鞋才能进入的餐厅倒是第一次遇到。进去后每人可领到一张餐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6:饭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凭餐券排队吃饭,一顿饭折合人民币约3元左右,饭也很简单,就几张饼和两勺印度菜,不够可以再添,吃饱为止。印度社会贫富差别很大,但社会动乱很少,其中,物价比较低也是一个因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7:一人一份,不够可以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着那两勺有点像糊,有点像羹,但看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印度菜,尝了一点,味道还不错,但不敢多吃,尝一点就够了。看着我们的印度导游,一手拿着煎饼,一手托着盆子,蘸着汤,刮着盆子吃得不亦乐乎,真有点羡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8:印度导游看我们排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饭后参观耆那教的“千柱之庙”,此庙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献给耆那教的第一个祖师的,有1444根大理石支柱构成,故称千柱之庙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9:耆那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传说这座庙的设计者Seth Dharna Shah是一位成功的耆那教商人。一天,他梦见了耆那教圣经里描述的仙境飞车,触发了他建造一座飞车形的庙宇的奇想。他决心把梦中的景象付诸实施,于是向当时的帝王Rana求助。帝王支持了他的决定,在阿拉瓦利山脉的一个山谷里给了他一大块土地,并让他在这座庙宇旁边再建一座城镇。条件是这座庙宇建成后要以帝王的名字命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hah请来印度最好的工匠和大量的工人,使用白色大理石,耗费了60多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奇迹般的庙宇。它是印度最大,最重要的的耆那教神庙之一,这里的主庙被称作四面神庙,建于1439年,供奉的是耆那教大神Adiath。这座结构复杂的大厅里竖立着1444根支柱(所以称之为千柱庙),每一根支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0:雕刻精美的柱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而其中没有任何两根是相同的。在精美程度上不亚于泰姬陵,但在气势上和宏观上就大不如泰姬陵了。到底国王的气势的与商人的气势是不能相比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1:庙中的耆那教祭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出了庙,继续南行,傍晚来到我们今天的下榻地,乌代布尔新建的五星级Radisson酒店,酒店坐落在美丽的皮秋拉湖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2:皮丘拉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酒店建筑主要有方格子的黑白大理石构建,配以印式的回廊与门厅,酒店的便道上都洒满了五颜六色,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鲜花,显得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3:Radisson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酒店内也非常干净、均称、漂亮。从酒店的露台上可一眼望到皮丘拉湖,但酒店没有直通皮丘拉湖的便道。要到皮丘拉湖去就必须绕道去酒店外,因为天色已晚,也就不去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4:从房间里看出去的皮丘拉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酒店时,发现在酒店前的草坪上,正在搭建彩楼与花廊,中间安排有50-60张中国式的大圆桌,外面围着烧烤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5:酒店草坪上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 心想大约是印度有钱人家的婚礼吧,晚上可以出来看看印式婚礼了。到酒店大堂一看,才知道今天是圣诞节。中国人总是不记得这个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但印度人记得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6:Radisson 酒店正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7:酒店门厅的过道上)</p> <p class="ql-block"> 原来草坪上搭建的是为今天晚上圣诞大餐准备的,是为我们而设立的。凡是酒店的住店客人都可以自由参加,而且是100%免费,费用已包括在旅游费用中了。真有点受宠若惊的味道,这是我们大家事先都没有想到,包括领队和导游都不清楚,因为旅游合同里没有这一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8:酒店一側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半,宴会正式开始,灯光瞬间开启,乐队奏起圣诞快乐,演出也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9:酒店门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0:晚会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欢乐喜庆的氛围顿时充满了整个酒店,晚风从皮丘拉湖上轻轻地吹过来的,使人融化在这一个温暖的圣诞节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以往圣诞节总是与寒冷关联,而这次在十二月份的冬夜,却在暖暖的星空下,融化在异国风情的浪漫之中,别有风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宴会还是自助餐,开始以为就是一般的酒店自助餐,遇圣诞节稍好一点就是。后来到周边一看,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大吃一惊,整个自助餐食品架搭建在草地外围一圈,长度足有一百多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1:门厅里的印度气质美女)</p> <p class="ql-block"> 架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烧烤、海鲜、甜品、点心、水果、圣诞食品、还有数不清、说不明的印度食品,各种饮料、美酒、应有尽有。调酒师为你调制的各种鸡尾酒、各色水果酒,特别好喝,而且不限量,印度人根本不担心你是否会喝醉。一开始还想照几张照片留念,后来发现照片根本照不过来,干脆就录像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边走边录,录了近五分钟还仅仅录了一半,可惜录像太长,不能在这里播放那些难得一见的异国他乡的美食,有许多可能一辈子也只能见到一次了。以前一般认为,吃在中国,但现在看来,印度人一旦疯狂起来,一点也不比我们差。酒店调制的朗姆酒也确实不错,不停地碰杯、祝愿、问好、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2:圣诞老人来到了我们中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喝了一杯又一杯,星空下看着印度的歌舞,听着圣诞的印度乐曲,加上美酒,不觉之间就有点微醺了,星空与灯光也开始旋转起来了。看看天色已晚,但宴会却根本没有结束的样子,就先告辞回房间休息去了,晚会就这样继续着,似乎要通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3:笑眯眯的印度厨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4:晚会似乎要通宵达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天清晨起来,发现我们的导游,印度小伙子马克,一只手挂在胸前动不起来,一问才知道,昨晚喝多了,给几个喝醉酒的印度小伙子撞了一下,跌了一跤,手扭伤了,还好无大碍,只是扭伤,骨头没有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