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铜山区铁道兵纪念双拥园

徐州无言言

<p class="ql-block">走进徐州新落成的《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园》,跨越万水千山,沉浸式领略铁道兵历史文化盛宴,重温人民铁军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集中体现,发挥好红色资源的作用,可以让人民的心灵得以滋养、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以提升,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p> <p class="ql-block">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2024年8月29日,经申请由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同意,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铜山区政府批准,《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园》于徐州铜山双拥公园内建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园区位于铜山区湘江路和嵩山路交汇处,占地约15000平方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纪念园内依托传统绿皮火车为背景,入口处设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铁道兵”三个红色大字,正面竖立着习近平主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殷殷嘱托寄语。</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建有铁道兵三人雕塑立于公园中央,正面刻有铁道兵赋,背面刻有江苏簎在35年为国家建设牺牲的314名烈士名单,有多处铁道兵各个历史时期丰功伟绩。公园内设有十个大立体感拱门,上面刻有铁道兵的20项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面对湘江路竖立醒目的“弘扬铁道兵精神 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主题宣传标语。纪念园总投资310余万元,其中江苏籍铁道兵老兵和铁二代捐款约50万元,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铁道兵老兵牛玉敏投资260余万元。纪念园建成后无偿捐赠给地方政府,由铜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和运营。</p> <p class="ql-block">镌刻历史,描绘未来。被誉为“英雄之城,双拥之城。”的徐州,红色是最鲜明的底色。深植于淮海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徐州双拥碑是全国第一座双拥标志性建筑,它承载着军民最朴素浓厚的鱼水深情,见证着徐州的双拥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光辉历程JI LI CHENG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48年7月组建,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后改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千钧重负,坚苦卓绝,走过了35年辉煌的战斗历程。铁道兵的前身,是1946年6月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47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1948年夏秋,辽沈战役即将打响,为保障铁路军事运输的安全和迅速修复遭破坏的铁路,中央军委东北局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补入二线部队,并以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8万余人。7月5日,铁道纵队在哈尔滨极乐寺举行成立大会,人民铁道兵从此诞生。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中央军委铁道部直接领导。1950年9月1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通令,确定铁道兵团属军委建制,下辖3个师2个独立团,共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铁道纵队在"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战斗口号的鼓舞下,奋力投入东北地区和关内北宁、津浦、平汉、陇海、粤汉、湘桂等铁路的抢修。共计修复线路1600公里,桥梁980座,车站房屋约6000平方米,架设通信线路约5万条公里,有力地保障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和进军江南、西北的铁路运输。全国大陆解放后,又积极参加铁路复旧工程,使8000多公里的铁路迅速恢复了通车。铁道兵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军事运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供应和部队机动的骨干力量。侵朝美国空军一直将铁路列为重点打击目标,集中大量飞机不分昼夜对朝鲜1300公里的铁路线,进行了狂轰滥炸,共出动各式飞机5.9万架次,投掷各类炸弹19万多枚,妄图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线。为打破封锁,从1950年11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和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相入朝执行战地铁路保障任务。面对破坏严重的铁路线,铁道兵官兵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在前进抢修,分段保障,抗洪保桥,粉碎"绞杀战",紧急抢建铁路新线中,密切协同,群策群力,排除万难。克敌制胜。共抢修抢建铁路延长线1000多公里,桥梁2300座次,便线便桥127公里,隧道122座次,车站3600处次,通讯线路21000条公里,还抢修铁路新线210公里。创建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9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铁道兵团3个师1个独立团与志愿军6个铁道工程师,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此后部队几经扩编,至1974年底,铁道兵共辖3个指挥部、15个师、4个独立团、2所学院、1个科学技术研究所、1个农场、5个办事处、3所野战医院、9个仓库、15个工厂,实有兵力43万人,成为国家铁路建设和国防工程施工的一支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标志着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铁路建设的重大任务是修建联结华北、西北、西南行政区间和通向沿海港口的交通动脉,增强沿海国防力量,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遵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铁道兵迅速承担起繁重的铁路建设任务。这些新线大多分布在交通艰险闭塞的边陲海滨、高原僻壤、沙漠戈壁、林海雪原地区,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工程艰巨。铁道兵广大官兵,发扬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构建中华四通八达的铁道网,处处洒下了热血和汗水。铁道兵先后参加了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疆……</p> <p class="ql-block">历览古今英雄事,长向先烈借火薪。35年的光辉历史,35年的风雨兼程,映照了35载铁道兵光辉岁月。是他们枕戈待旦,守望万里河山;是他们不惧艰难险阻,勇于担当作为;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守疆固土;是他们奔赴异国他乡,守护和平。</p> <p class="ql-block">南北两侧分别镌刻朱德“人民铁军”和叶剑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徐州,红色是最鲜明的底色。深植于淮海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徐州双拥碑是全国第一座双拥标志性建筑,它承载着军民最朴素浓厚的鱼水深情,见证着徐州的双拥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园》从历史深处走来,以文物讲述历史脉络,用匠心传承文明血脉。</p> <p class="ql-block">第一车厢展馆,包括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队全面建设和告别军旗等5个展区,采用了历史图片、珍贵历史实物展柜等多种展陈方式,全面展现了铁道兵从1948年成立,到1984年脱下军装这35年来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35年来的辉煌历程。时光再现了铁道兵部队诞生于1948年的东北战场。作为一支工程技术兵种,铁道兵部队战时主要担负铁路保障任务,和平时期跟随国家经济建设需求进行变动…</p> <p class="ql-block">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地铁时满含深情地说:“铁道兵是一支能干的队伍,对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