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燕赵大地(一)😊

漂泊狼

<p class="ql-block">这个夏天爱上了访古探古,从晋东南的寻古之旅,到扬州的瓜舟古渡、隋扬帝、大运河,我们流连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仿佛穿越五代岁月。</p><p class="ql-block">河北,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和自然景观。2024年9月18日,正是北方秋高气爽时,我们再次启程,一起走进河北,去探寻它的古迹遗存,去看看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狼牙山,去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寻古我们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河北,简称冀,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18.88万平方千米。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辖石家庄、唐山、邯郸等11个地级市。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行程线路:</p><p class="ql-block">南京→邯郸大名县→邯郸市→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易县→涞源县→保定市→遵化市→沧州市(沧县、东光县)→衡水市景县→枣庄→南京</p> <p class="ql-block"><b>D1、南京→邯郸大名县</b></p><p class="ql-block"><b>全天赶路。</b></p> <p class="ql-block">途径徐州,徐州宴地锅鸡走起。</p><p class="ql-block">徐州宴酒店,网红怀旧餐厅,徐州美食城名片,餐前秀一把,记录此刻美丽的心情,下午到达邯郸大名县。</p> <p class="ql-block">视频:走进徐州宴餐厅。</p> <p class="ql-block"><b>D2、大名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娲皇宫、响堂山石窟</b></p> <p class="ql-block"><b>娲皇宫</b></p><p class="ql-block">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索堡镇,景区坐落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p><p class="ql-block">娲皇宫景区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由入口区、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和补天谷五部分组成。娲皇宫自汉代创建神庙三楹,现存北齐石刻、唐代题记、宋代砖墙、明清建筑等古遗址,有林地、山谷、园林、水系等自然景观,其中,北齐摩崖石刻、主体建筑娲皇阁、女娲祭典为景区三大精髓,分别以“天下第一壁经群”、“活楼吊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享誉国’内外,是研究中国根祖文化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到达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有缆车上山,体能好的可以直接登山道上山,我们选择缆车上山一路玩。</p> <p class="ql-block">下了缆车,有环山道一路去娲皇宫,沿途补天谷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补天台</p><p class="ql-block">相传,往古之时,水神共工与颛琐为争帝位而战,共工不胜,他怒触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火燃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一派水深火热、生灵涂炭之惨象。</p><p class="ql-block">女娲为拯民于水火,在此筑起七阶熔石台,造起三级飞天降,她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七七四十九天,辛勤炼就36500块五彩神石,一举补住了天上的窟窿,为苍生造就了一穹升平世界。</p> <p class="ql-block">沿环山路到达娲皇宫</p> <p class="ql-block">娲皇宫,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以娲皇遗迹和北齐造像及摩崖经刻闻名,位于河北涉县古中皇山中。红楼梦中说女娲补天炼了36501块五彩石,补天用了36500块,剩下的一块转世化身通灵宝玉-贾宝玉。😊</p> <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内悬明代的八卦铁钟,游客到此,多击此钟,宏声回荡山谷,报于女娲知晓,以保平安。</p><p class="ql-block">登上钟楼,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娲皇宫,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娲皇宫上下共有四层楼体,当地人却称其为三阁楼。</p> <p class="ql-block">一楼写着华夏始祖,里面是一个天然的石窟,天然石窟的上面三层阁楼都是木质的楼体。最初人们就是在中皇山的半山腰天然石洞供奉和祭祀女娲娘娘层的清虚阁,供人们祈求平安,二楼是造化阁,人们求子求孙;三楼是补天阁,供人们求功名、事业、学业和财运。二楼三楼还有女娲补天壁画。</p> <p class="ql-block">登上娲皇宫,寻找“活楼吊庙”</p> <p class="ql-block">娲皇宫汉代始建三间小庙宇,明朝天启六年又在天然石窟外面建立了特别大的拱形石条宝券,上面的三层楼阁宝券一层一层垒在了拱形石券的结构上,由于底下根基不稳,楼体在上面就会来回晃动,故称活楼。</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工匠非常聪明,在背后拉起了9根铁链子,将楼体吊在了悬崖峭壁之上,又叫吊庙,“活楼吊庙”故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娲皇宫旁边有眼光洞、蚕姑洞和摩崖刻经。</p><p class="ql-block">眼光洞 ,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 (公元550-559年),为北齐两石窟之一,总面积6.11平方米。窟内原有一佛二弟子石造像,现仅存释迦牟尼像一尊,窟壁刻《十地经》第三至第七地。</p><p class="ql-block">蚕姑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为北齐两石窟之一。总面积6.11平至第十地、《佛遗教经》及《佛说盂兰盆经》。方米。窟内原有华严三圣石造像,现仅存释迦牟尼像一尊,窟壁刻《十地经》第八至第十地、《佛遗教经》及《佛说盂兰盆经》。</p> <p class="ql-block">摩崖刻经,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一公元577年),是高洋皇帝为方便自己礼佛而修建。刻经共六部,分五处凿于崖壁之上,总面积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万余字,自南向北分别是:《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说教戒经》、《佛说孟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华经》。经文字体主要是楷书和隶书,其刚劲有力、飘洒自如的书法为世代书法家所酷爱,被誉为“银勾铁划,天下绝奇”。</p><p class="ql-block">娲皇宫摩崖刻经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处,也是我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史有着极高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p> <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31日,娲皇宫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5日,邯郸市娲皇宫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再见娲皇宫!下一站,响堂山石窑。</p> <p class="ql-block">邯郸涉县路边的崖墙上,巨大的红色抗战主题雕塑墙,“刘邓大军出太行”,成为涉县红色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停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b>响堂山石窟</b></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是河北省最大的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六世纪最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始凿于东魏末年,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时期。共分南响堂、北响堂、小响堂3处,现存洞窟30多座,造像5000余尊。其中北响堂大佛洞是响堂山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洞窟。响堂山石窟不仅是一座皇家石窟寺院,也与高欢灵葬有密切关系。学术界将其定为中国北齐时期造像风格的“响堂模式”。是由北向南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段延续,是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艺术之间的承上启下者。</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继东魏、北齐开凿以来,其后的隋、唐、宋和明清时期及至民国都有续凿和补修,雕刻工程延续了1000多年,形成现在的规模。在中国石窟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书法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有交通车上山看石窟。另外,景区还有博物馆、财神庙、常乐寺、响堂寺等景点,交通车设站台,可到达参观。</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山主要洞窟有编号的十一座,以北洞(第九窟,大佛洞)、中洞(第四窟,释迦洞)、南洞(第三窟,刻经洞)三座大窟为代表,均为北齐所开凿。三大窟中以北洞(大佛洞)规模最大,开凿年代最早。中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这样描述:“北响堂石窟大佛洞可以与龙门石窟宾阳洞,巩县第五窟以及云冈各大窟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中洞(第四窟,释迦洞)</p><p class="ql-block">开凿于北齐时期,位于石窟区中部大窟,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四柱三开间,窟分前后室,后室正中雕方柱,方柱左、右、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甬道,方柱占了室内大部分面积。方柱正中开大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拱门左右侧雕二菩萨,次间大龛内雕二天王。窟外立面也为覆钵塔形。窟外北侧现存开窟碑残迹。窟深7.1米、宽7.8米。</p> <p class="ql-block">北洞(第九窟,大佛洞)</p><p class="ql-block">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位于石窟北区大窟,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窟分前后室,前室坍塌,后室(主室)平面呈方形,平顶。中心方柱三面开龛,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低矮而道,供礼佛时通行。主尊造像为三世佛题材,基坛上雕神王形象。窟室四壁中部满刻16座塔形列龛。前壁为上下两层的“帝后礼佛图”,为物象外减地平浮雕,是国内石窟中最大的礼佛图,惜坍塌残缺。中心方柱顶部有文献记载的“高欢陵穴”。以中心方柱左壁顶部第三金为穴门,洞穴深3.87米、宽1.35米、高1.77米,四面素壁。该窟中心柱正面龛主尊高3.5米,结跏跌坐于圆形莲花座上,敷搭双肩式袈裟,衣纹细密。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像,左右壁大龛内均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窟外北侧现存开窟碑残迹。窟深12.5米、宽13米、高12.5米。</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窟,隋佛龙洞</p><p class="ql-block">开凿于唐、宋时期,位于北区台阶下北,窟室平面呈纵长方形。后壁开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为唐代雕凿,左右壁为宋代雕刻的龛像,前部券顶为清代修筑,洞深5米、宽3米。</p> <p class="ql-block">宋洞</p><p class="ql-block">开凿北齐时期,位于北区大佛洞南侧,坐南向北,窟平面呈横长方形。正壁开大龛,龛内雕一铺七身像,其造像风格、雕刻技法及莲花座饰与北洞北齐像相同。右壁刻七佛,窟门内部两侧地面现残存莲花形图案,窟门甬道左侧有“宋康定二年(1041年)新修七佛记”铭刻,进深1.5米、宽3米。</p> <p class="ql-block">文官洞 </p><p class="ql-block">开凿明朝时期,位于右窟北区大佛洞北侧,坐北向南,窟室平面呈横长方形。正壁开大龛,龛内雕释迦像,左右侧为骑狮、象的文殊、普贤菩萨。左右壁各雕一立像,身着朝服,为文官形象(水野、长广氏称为神王),窟深3.3米、宽4米。</p> <p class="ql-block">关帝洞</p><p class="ql-block">开凿于明朝时期,位于中洞、释迦洞北侧5米处,窟平面呈横长方形。后壁开龛,龛内雕关帝坐像,左右壁及后壁上侧雕千佛,右壁有“嘉靖三年(1524年)造三十五佛、观音菩萨”铭,进深约2米、宽2.8米。</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中还保存着佛经,对于佛教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的佛经是佛教最开始传入中国后的首创,所以中国石刻佛经的发源地就是这里。北齐开国公更将《维摩诘经》刻画在响堂山石窟的石壁上,它的艺术价值可与《兰亭序》相较。</p> <p class="ql-block">看完石窟乘车下山到财神庙、常乐寺看看。</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香客们烧香求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常乐寺位于山脚下,始建于北齐,原寺址遗迹尚存。现常乐寺已新建了大殿、天王殿、财神庙等。常乐寺内现存金正隆四年石碑《重修三世佛殿记》记载“……文宣常自邺都诣晋阳,往来山下,故起离宫,以备巡幸,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因建寺,初名石窟,后至天统间改智力,宋嘉祐复更为常乐寺……”</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常乐寺塔,也称普同塔,当地俗称白塔,历经千年,巍峨依旧,与常乐寺一同见证着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常乐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九级高约36米左右。由于年久失修塔身第九级及塔刹部分已经损毁,已看不出塔刹本来面目,下部塔身则保存相对完好。塔身青砖砌成,分层朝不同方向设有塔门,并有砖雕假门假窗点缀其间。砖雕密檐檐口,或仿木斗拱或仰莲造型,工艺细腻。最具特色的有二,一是塔身假门半掩半开,惟妙惟肖。二是塔身不同方向,还雕刻有很多塔的造型,一时间也无从统计其数量,在其它古塔中十分少见。</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响堂山,再见!</p> <p class="ql-block"><b>D3、大名县→邯郸市</b></p><p class="ql-block"><b>打卡:大名府、广府古城、弘济桥</b></p> <p class="ql-block"><b>大名府</b></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名府,看看中国第二大天主教堂•宠爱之母天主堂和大名县石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邯郸大名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大名府古城历经东晋十六国至明朝九个朝代,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大名府古城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还因为它是具有发掘价值的北宋都城。发掘工作填补了中国北宋都城考古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006年5月25日,大名府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华北地区独一无二的哥特式大教堂,国内第二大天主教堂•宠爱之母天主堂,位于大名古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有1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钟楼高42米,顶端的十字架仿佛指向天空,让人肃然起敬。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尖拱大门,上面雕刻的圣母抱耶稣玉石像,精美绝伦。教堂内富丽堂皇,彩花玻璃窗和十四处苦路油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的古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因教堂维修,无缘进入,图片来自同行团友小飞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大名县石刻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开中国碑刻行书先河的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程子视箴碑,明嘉靖陈皇后家族谕祭碑等。</p> <p class="ql-block">整个园区为仿宋式建筑风格,中区依次为大门、五礼广场、五礼记碑亭、中心湖区、弘敬阁。</p> <p class="ql-block">弘敬阁</p><p class="ql-block">弘敬阁为仿宋式建筑,共七层,总高48米,建筑面积4243平方米,是博物馆的主展区。内藏目前中国最大唐代墓志——何弘敬墓志,以及小李铃部公墓志、成基命墓志、黄立极墓志等大名知名石刻文物。内部设有多个展厅,主要展示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大名各个时期的石刻,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五礼记碑</p><p class="ql-block">五礼记碑原址在双台村,现存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该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原为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由柳公权撰书。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写有“五礼新议”。并传诏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奉行。政和七年(1117年),大名府尹梁子美在北京(今大名)立碑,因无碑石,毁唐何进滔德政碑,将其唐代碑文磨掉,改刻为“五礼记碑”故该碑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明建文三年(1402年),漳、卫洪水泛滥淹没大名府,此碑埋于地下。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大名知府顾玉柱挖出。</p><p class="ql-block">碑青石质,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通高12:34米、宽3.14米、厚1.08米,重140.3吨,是目前已知中国最大古碑。</p> <p class="ql-block">五礼记碑亭</p> <p class="ql-block"><b>广府古城</b></p><p class="ql-block">也称永年城,永年广府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始建于唐代,建城史2600多年,现存永年城为明代遗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北方杨氏和武氏太极拳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坐落于河北省第三大洼淀永年洼中央,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史书最早记载于《春秋》,时称“曲梁”,城池形成于魏晋,是历代郡、府、州、县所在地。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建都于此。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坡,与巷纵横,商贾云集,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汉代曾有“平干八景”之誉。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广平府,为畿南三府之一,民二年(1913年)废府留县,期间作为明清时期的府治达545年。</p><p class="ql-block">广平府明代辖九县,即永年、鸡泽、曲周、肥乡、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清代承前制,为直隶广平府,治所未变。雍正四年(1726年),为解决洛阳河建闸争水纠纷,将河南彰德府属磁州(今磁县)划归广平府,至此,广平府辖一州九县直至清末。</p> <p class="ql-block">视频:广府古城,坐落在永年洼地中央,四周环绕着5公里宽100米的护城河,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一城双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进广府古城,找到中央电视台﹣CCTV7 套独家采訪宋海酥魚贈肘的网红酒家搓一顿。🤭</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内主要景点包括:武家大院、广平府署、城隍庙、隋唐古城墙、仝家大院、武禹襄故居等。</p><p class="ql-block">古城很大,我们包车(古城里有私人助力敞篷车,可坐4一8人),选择主要景点看看。</p> <p class="ql-block"><b>武家大院(武汝清故居)</b></p><p class="ql-block">位于永年区广府镇东大街,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传统的北方四道三路二进的大型官宦宅院,有大小院落10处,屋舍140余间,大院坐北朝南。布局规整,是广府古城所存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古民居大院,基本保存原貌,为传统的四进三落的大型官宅,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2008年10月23日4,武家大院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初年(1821年—1824年),武家大院始建,由武汝清、武澄清、武河清兄弟三人为侍奉高堂老母而设计建造。</p><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家大院设为永年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1958年,永年县人民政府搬至临洺关后,武家大院设为永年幼儿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1980年代初,永年广府管委会对武家大院进行修复。</p><p class="ql-block">2012年,武家大院整修,按照故居原样恢复武汝清三品大员官制四进三落大型宅第格局。</p> <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青砖灰瓦,布局规整,院墙高3米,墙体上有红底绿格的菱形窗户,在大门两侧是一对高达2米的石狮子;门楼上雕梁画栋,门楣上有黑底金字“三武府邸”匾额,大院坐北朝南,仅有一个大门朝东;影壁离大门较远,有20多米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由大门、仪门(二门)、戏台、跨院、下院、花园、武酌堂、成启堂、丰善堂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是武氏兄弟的三个堂号,自东往西依次是武酌堂、成启堂和丰善堂,建筑布局为四道三路二进,四道即大院由四座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楼房屋舍花草树木沿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往北延伸,房屋依次升高;三路是东路武酌堂,中路成启堂,西路丰善堂;二进是指坐北朝南的四座院落全部是二进院落。每座院落独立,在头院和二院的西南角有五尺宽的便道(更道)相通,把四座院落连接,方便居住走动,院落的厢房外设有五尺宽的廊柱、廊台,与主房的廊柱、廊台相连通。</p> <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存有清同治三年(1864年)皇帝赐的“孟光世泽”木雕匾额、同治皇帝敕封永年武澄清夫妇圣旨碑、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府府郡赠予武汝清的“望重乡闾”匾额等;内饰文物有红木浮雕床、衣柜、镶玉屏风、女人小脚鞋、清代布匹等3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广平府署</b></p><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坐落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北端,正对南大街,建筑规制较高。府署占地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9个,房屋160余间。</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的建筑格局为中轴对称,中轴线最南端建有仪门,进入仪门有庄严的“圣谕戒石坊”,戒石坊南面上书战国末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意为“公平公正方能明察秋毫”;北面上书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的官箴,官箴出自后蜀皇帝孟昶的《令箴》,意思是对为官者有所做戒。</p><p class="ql-block">仪门内两侧按左文右武,文为上,武为下的传统依次排列府署的办事机构六科,东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吏科、户科、礼科,西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兵科、刑科、工科,与朝廷六部相对应。</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正堂为全府核心机构,是封建社会权威象征,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正堂后面是二堂院落,二堂主要是知府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二堂之后为三堂,由宅门相隔,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三堂之后是东四堂和西四堂,为内宅,是知府亲属家眷居住的场所,中轴线最北端建筑是浮青阁(镇楼)。</p><p class="ql-block">府署中轴线东侧有东客厅、马神庙、大花厅、戏台、东湖、厨房等,西侧有西客厅、幕僚室、莲池、吏廊、自怡亭、账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云版,也称“点”,是一块悬挂的铁板,用榔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因其音调高可以传得很远。是衙门里使用的报时集众器具。</p><p class="ql-block">官衙里公职人员的作息有严格规定:</p><p class="ql-block">传头梆——内宅门打点七下,含意是“为君难为臣不易”,听到这一信号,寅恭门、仪门、大门上的衙役即敲一通梆子(或擂鼓或放爆竹),三班六房衙役胥吏幕友准备到衙门当班。</p><p class="ql-block">传二梆——内宅门打点五下,其含意是“臣事君以忠”,书吏们必须全部到位“点卯”(点名记录)。</p><p class="ql-block">传三梆——内宅门机点三声,喻义“清慎勤”。寅恭门、仪门、大门依次传声。表示长官要出内衙宅门,各部门书吏、衙役都要肃立。</p> <p class="ql-block"><b>城隍庙‌</b></p><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城隍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庙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内。‌这座城隍庙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祭祀城隍神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城隍庙的建筑布局合理,主要建筑有大殿和东西配殿等,供奉着城隍神的神像。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广府城隍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城隍出巡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p> <p class="ql-block"><b>广府古城墙‌</b></p><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墙是广府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防御功能。‌‌广府古城墙始建于元代,并在明代进行了重修,现存城墙为明代遗存。城墙高12米、宽8米,总周长4.5公里,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城墙保存基本完整,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环绕一圈,俯瞰城内的风光,欣赏城外的湖水、远处的田园乡村等美景。此外,城墙的四角建有角楼,四门筑有城楼,并在四门之外建有瓮城,形成了地道的关防防御体系,展现了古代的军事防御智慧和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b>武禹襄故居</b></p><p class="ql-block">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迎春街,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清代道光年间建筑。故居原有房屋75间,现存42间,分东、中、西三条南北轴线排列,其房屋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崇脊飞檐。平面布局严谨、庄重、和谐,工程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风格和建筑艺术,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p><p class="ql-block">1948-1958年,永年县委机关在此办公,后干部家属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故居前部为大门,坐西朝东,两侧设有耳房。门外广场建有长方形碑墙,碑的正面为“武禹襄故居”,背面刻有“太极拳十三势说略”。门内青砖铺地,简洁宽敞,由垂花门、轿房等组成小院。院内影壁墙上刻有太极拳一招一式浮雕,浮雕人物太极招式生动逼真,走进故居便能感受到这里是一座太极拳传承世家。</p> <p class="ql-block">轿房西部为书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部出檐。曾为武家私塾,其子孙大都从学于此。</p><p class="ql-block">现存武禹襄故居主体建筑,分南北三段院落,依次为仪门、客厅、过厅、居室。第一段院落,仪门两侧有耳房2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3间。前部出檐,下设走廊、明柱。北屋客厅为接持室,正门内设高大木质太师壁,绘有梅、兰、竹、菊四幅大型图案。西厢房为武禹襄之孙武延绪居室,东厢房为武禹襄之子武用怿居室。北屋主房5间,内设左右隔扇,隔扇西部为起居室,东部为小客厅及书房。武禹襄曾在此阅览书籍,潜心研究拳理拳论,结合自己多年体会,撰写了许多太极拳理论著作,创立了武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著有《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密决》《打手撒放》《十三势说略》等书。</p> <p class="ql-block">武禹襄,是著名的武术家,他的故居见证了他一生的传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他传承的武术精神,以及他对太极拳的独特理解。</p><p class="ql-block">故居内的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仿佛能听到武禹襄当年的声音,感受到他教授太极拳时的认真与热情。这些珍贵的记忆,如今被完好地保留在这座古城的怀抱中。</p><p class="ql-block">武禹襄故居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蕴含着深厚的武术底蕴。</p> <p class="ql-block"><b>弘济桥</b></p><p class="ql-block">位于广府古城东2.5公里的东桥村。明清时期,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又名“府东桥”,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东西长48.9米,宽6.82米,全部由青石砌筑砌成。弘济桥外边券均有精美的浮雕,券顶两侧各雕有一巨大的吸水兽。两端四小券外侧雕有龙、缠枝花等。桥面现存栏板内侧雕有虎、鹿、麒麟、花饰及民间典故等图案。</p><p class="ql-block">弘济桥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代石拱桥之一,在建筑结构及形制上与赵州安济桥基本相仿,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弘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D4、邯郸市→赞皇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丛台公园、黄粱梦吕仙祠、赵州桥</b></p> <p class="ql-block"><b>丛台公园</b></p><p class="ql-block">位于邯郸市市中心,是邯郸市建设最早,规模颇大,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开辟成的一座大型历史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丛台公园得名于园中心的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步入丛台公园,迎面是由郭沫若题字“丛台公园”的仿古式建筑大门,进门后是工农兵塑像和苍翠挺拔的雪松,沿主路正西方为公园主体建筑古丛台,周围有望诸榭、七贤祠、邯郸碑林等文物古迹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p><p class="ql-block">位于丛台公园中心处,为园内的主体建筑,是赵邯郸古城中的一组重要建筑群,亦是邯郸古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根据其出土文物考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前325年—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即位后,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位于战国“七雄”之列。当时操练的场所,便是在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据史载,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名扬列国。</p><p class="ql-block">现所见的丛台为清朝同治年间重修,以后又进行过重修。特别是解放后经过几次大的维修,逐步修建了以武灵丛台为中心的丛台公园。</p><p class="ql-block">丛台占地3500平方米,高27米,由青砖包砌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南北各开一门,进南门沿台阶拾阶而上,可达台的中层,中层台面有武灵馆、回谰亭等建筑。由回谰亭往东进门楼,顺台阶环绕而上,可达丛台的上层,上层台面为圆形,建有据胜亭,面积100平方米,高13米,为四角攒尖重檐,亭角微翘,丛台的四周遍布花草。</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较之原建筑有了很大的变化,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是赵都历史的见证。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丛台公园内,有一座纪念馆•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通过对秦始皇出生、幼年成长足迹的展示,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邯郸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进一步了解她在世人面前的风韵和魅力。</p><p class="ql-block">邯郸,就是秦始皇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六国,建立起空前辽阔的大秦帝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出生在邯郸,邯郸也有着他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他在邯郸前后八年,度过了难以忘怀的童年时代。在这里他有了最早的知识熏陶,也有了对世界的初识,对其一生产生着必然的影响。纪念馆由序厅和展厅构成,用简洁的篇幅,叙述秦始皇少年时代的故事;以艺术的形式,帮助人们了解其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据《史记》第六卷《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秦昭王48年正月生于邯郸,其父曾住在当时的赵国古都邯郸,见到大商人吕不韦的爱姬(史称“赵姬”),悦而取之,生始皇。</p><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赵都邯郸的廓城(大北城遗址)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公园西南的朱家巷一带。</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展出了当地战国时期出土文物和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诞生于战国末期一个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此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学术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地阻碍。国家需要统一、民众向往统一,秦始皇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开启了国家统一的大业。</p><p class="ql-block">秦始皇生于邯郸,逝于赵地。他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去世亦聚存着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邯郸是一座与秦始皇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并影响了他一生的城市,是一座承载了三千一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b>黄粱梦吕仙祠</b></p><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黄粱梦村南。北宋年间(960一1279年),依据唐代沈既济所撰传奇小说《枕中记》产生的著名梦典一枕黄粱而肇建黄粱梦吕仙祠。</p><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是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是一组保存完整且规模较大的道教古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吕仙祠</p><p class="ql-block">吕仙祠主要供奉的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并根据关于他的一个传说故事而修建。吕仙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单层、两进、砖木结构,祠内大殿塑有吕祖金身神像,门前有高大的琉璃照壁,大门上镶嵌着“邯郸古观”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进门为前院,院南的照壁嵌有据说是吕洞宾亲自书写的“蓬莱仙境”四个字;与它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挂着古代一位皇帝题写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蓬莱仙境”照壁</p><p class="ql-block">“蓬莱仙境”石刻作为古代艺术品和道教史料,具有相当之价值。据考证,“蓬莱仙境”石刻为明代遗存,书写者尚待考证。</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石刻为“仙笔”: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扩建吕仙祠,备下四块青石,拟请名人题字。不想来一乞丐,以笤帚蘸剩菜汁在石上乱涂。被驱走后,石上显现出“蓬莱仙”三字,众人始悟为吕祖显灵,因是“仙笔”,故无人敢补余字,直至清代乾隆皇帝初下江南,经过吕仙祠,才补上一个“境”字。</p><p class="ql-block">“蓬莱仙境”因其“仙”名远播遐迩,四川省都江堰二王庙、辽宁省医巫闻山吕公岩,邯郸涉县更乐吕祖庙和名刹清泉寺等地皆有临摹石刻。</p> <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轴线上有蓬莱仙境照壁、丹门、古莲花池、八卦亭、午朝门、钟离殿、钟鼓楼、吕祖殿、东西配殿、卢生殿。轴线两侧有东、西道院。黄粱梦吕仙祠内存明中期至民国时期的重修碑、游人题记、题诗等碑刻31通。</p> <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是一组保存完整且规模较大的道教古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3月5日,黄粱梦吕仙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八仙阁</p><p class="ql-block">八仙阁内所供奉是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荷、何仙姑,道教人物八仙大约始于元代,最初人名并不统一,而且均为男性,到明代吴元泰着《八仙出处东游记》小说传世,八仙人物才定型。由于八仙经常游戏人间,惩恶扬善,救贫解难,传说在中国民间流传很广。其“八仙过海,八仙庆寿”故事尤为世人所乐道,此阁建于明代末期,是道士们为迎接八仙临莅憩息而筑。</p> <p class="ql-block">吕祖殿</p><p class="ql-block">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传为唐代人,名岩,字洞宾。元代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通称“吕祖”,又因受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又称吕纯阳。其出身经历、传世说法也不同。一说他原姓李,为唐宗室。武则天称帝杀戮唐宗室时,改姓吕,后避难十试,终授金液大丹而成仙。其救苦拯难事迹很多。“三醉岳阳楼”故事尤为中国民间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p><p class="ql-block">古时以十天干搭配十二地支即生肖属相纪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称为花甲子。道教认为每年均为一位值年神将(太岁)主持此年的人生祸福。对于此年出生的人来说,值年太岁也就是命运保护神,故元辰殿称为保护神殿。作为中国民间信仰,人是离不开年神保佑的。殿正中女神为斗姆。相传是北斗九星君之母。为北斗天界最高神祇。俗传北斗注生,南斗注死,所以,她也是执掌人生命的神道。</p> <p class="ql-block">卢生殿</p><p class="ql-block">卢生本为唐传奇《枕中记》(沈既济撰)人物,卢英,字粹之。因久试不弟,于邯郸舍遇道者吕翁(后传为吕洞宾),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人生富贵,寿至八十而命终,卢生梦醒,而旅店主人炊黄粱饭尚末熟,由此感悟人生如梦,卢生祠为国内孤庙,殿内卢生青石雕卧像,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香火甚旺。殿内有大青石雕刻卢生睡像和睡床以及墙壁上的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枕中记》</p><p class="ql-block">《枕中记》叙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道士吕翁成仙后云游天下。某一天,他在邯郸的一家客店遇见了进京赶考的书生卢生,卢生感叹自己功名不遂,只能在田里劳作苟活。吕翁于是拿出一个瓷枕,告诉卢生只要枕着它睡觉,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卢生枕着瓷枕,在睡梦之中回到了家中,几个月后他娶了姿色艳丽的名门之女崔氏为妻。次年,卢生考中进士,得到朝廷屡次封赏升迁,位至宰相,家境富足,儿孙满堂。后来在他81岁时因病去世。卢生梦到这里忽然醒来,发现自己仍在客店,店家为他们做的黄米饭还没有蒸熟,方知五十余年的功名富贵,不过是一场梦而已。</p><p class="ql-block">于是卢生便扔下诗书,跟随吕翁学道去了。到了宋代,人们认为这位吕翁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于是在故事发生地修建了这座吕仙祠。</p> <p class="ql-block">吕洞宾</p><p class="ql-block">吕洞宾的故事,最早发端于永兴军(今陕西延安)。北宋张齐贤写于景德二年(1005年)的《洛阳缙绅旧闻记》之《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载。而大量的故事则随后产生于岳阳,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吕洞宾遇钟离翁于岳州,授以仙诀,遂不复之京师应举”。吕洞宾的岳阳传说,最早见于北宋末期魏泰的《东轩笔录》、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等古籍,而且大都与滕子京有关。《东轩笔录》载:“顷年,滕宗谅谪(音哲)守巴陵郡,有华州道士上谒,风骨耸秀,神脸清迈。滕知其异人,口占一诗赠之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回闻之,恍然大笑而别,莫知所之”。《岳阳风土记》载:“庆历中,天章阁侍制滕宗谅,坐事谪守岳阳。一日,有刺谒云:‘回岩客’。子京曰:‘北吕洞宾也,变易姓名尔’。召坐,置酒高谈剧饮,佯若不知者,密令画工传其状貌。即去,来日使人复召之,客舍主人曰:‘先生半夜去矣,留书以遗子京’。子京视之,默默不知言何事也”。此后,岳阳不仅有了《吕洞宾助修岳阳楼》《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点化老树精》等故事,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吕洞宾神仙像,有了三醉亭、朗吟亭、吕仙亭(曾名过仙亭)等一处又一处的名胜,而且由文人加工整理出了一出又一出“神仙道化剧”,如元人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元末明初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清代巴陵戏《岳阳楼》(又名《卖鱼放生》)、《白发返青》《八仙过海》《吕洞宾点梦》《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等。</p><p class="ql-block">1982年,黄粱梦吕仙祠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黄粱梦吕仙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中国名梦馆两侧楹联“情感三灵一枕枯荣参哲理,梦呈万象百年悲喜鉴人生”,也恰恰是大部分人游览吕仙祠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b>‌‌赵州桥</b></p><p class="ql-block">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之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由‌隋朝的匠师‌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桥以其独特的敞肩拱设计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在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为1883年法国在亚哥河上修造的安顿尼铁路石拱桥和在卢森堡修造的大石桥,但它们比中国的赵州桥已晚了近1100年。</p> <p class="ql-block">1991 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这标志着它与埃及金字塔、巴拿马运河、巴黎埃菲尔铁塔等世界著名历史古迹齐名。</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敞肩拱的设计思想被后世桥梁广泛借鉴和应用,推动了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时,赵州桥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唐代中书令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元代刘百熙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这些赞誉进一步确立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乾隆御碑</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蟠龙栏板浮雕位于赵州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有各种蛟龙、兽面、竹节、花饰等。潘龙汪洋戏水,苍龙意欲腾空,龙兽之状,若腾若飞,石雕的刀法苍劲古朴,艺术风格豪放而新颖,刻工精细,意境深远。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矫健、俊逸的石雕风貌。</p> <p class="ql-block">著名匠师‌李春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天下第一桥”,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桥面上的车轱辘印和马蹄印</p> <p class="ql-block"><b>D5、赞皇县→井陉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走进巍巍太行山嶂石岩,打卡九女峰(千米大横崖、一米崖,老君顶,擎天柱、回音壁)、嶂石岩主峰、纸糊套回音壁,</b></p> <p class="ql-block"><b>峰石岩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境内,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拥有壮观的红色石英砂岩地貌,被誉为国家三大砂岩地貌之一。登上嶂石岩九女峰,只见连绵起伏的山峦、奇特的岩峰、幽深的峡谷,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自然画卷。</p><p class="ql-block">以嶂石岩命名的嶂石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p> <p class="ql-block">嶂石岩景区主要包括:九女峰、嶂石岩主峰、纸糊套回音壁,分别在景区停车场的三个方向,一个景点玩完必须回到停车场再去下一个点,一天时间很紧张,我们首选最美的九女峰出发。</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张图,九女峰主要看:九女峰、南天梯、大金门垭口、擎天柱、一米崖,老君顶。</p> <p class="ql-block">坐景交车到山脚,开始登山,我们选择坐摩毯上山,转一圈,滑道下山,这样省时又省力。😄</p> <p class="ql-block">坐摩毯到了山上,先去九女峰观景台看看,天气给力,只见悬崖峭壁,重峦叠嶂,蔚为壮观,素有“百里赤壁”,“万丈红峻”之称。</p> <p class="ql-block">九女峰回来,经过三岔路口,登75度南天梯继续上山。</p> <p class="ql-block">到了大金门垭口,先去看看擎天柱再继续登山,向老君顶冲刺。✊</p> <p class="ql-block">老君项,九女峰观景平台 </p><p class="ql-block">它是嶂石岩最美的观景台之一,是观赏嶂石岩地貌的最佳场所,在此可以观赏到万丈红绫、百里赤壁的壮美景观。这里也是太行山特种邮票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九女峰一米崖像一个狭窄的石墙,宽不足两米,长有几十米,像一条狭窄的石墙,非常突兀地矗立在一片山峦叠嶂之中。两侧崖壁似刀切,直上直下,非常震撼。站在高处看一米崖,壮观!</p> <p class="ql-block">到一米崖上走一走,恐高的人留步。😄</p> <p class="ql-block">壮观的红色石英砂岩地貌</p> <p class="ql-block">返回去滑道站,经过骆驼峰、九女峰。</p> <p class="ql-block">骆驼峰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此处向南望去可见骆驼峰,骆驼峰形状酷似一头骆驼昂首前行,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九女峰,石人寨村东南,红色石英砂岩山脊(二栈)11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柱,高低错落,排立于石墙之上,常有云雾飘绕,如九仙女下凡,故名九女峰。山体由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构成,年龄约17亿年左右,为嶂石岩景区标志性山峰。</p> <p class="ql-block">从九女峰坐滑道下山,回到停车场已经是下午,问问工作人员,缆车上嶂石岩主峰,下了缆车至少还要走40分钟山路,怕时间来不及,我们选择了去纸糊套回音壁看看。✊</p> <p class="ql-block">大王台与古佛岩 </p><p class="ql-block">淮泉寺北部二栈分布有大王台(右侧山峰)与古佛岩(左侧山峰)。前者为方山地貌景观,后者为岩墙(断墙)景观。大王台为明末李自成义军驻扎地,古佛岩为酷似双手合十,面朝东南的一尊石佛,形神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龟裂石 </p><p class="ql-block">“疑似化石”又称龟裂石,这些网状的石头,是形成于18亿年前的红色砂岩,但经过地质学家考察,说他像某一种动物的化石,但在18亿年前并没有生物存在,后来这些专家就把他称作“疑似化石”。这些化石是非常罕见的,在嶂石岩景区有很多。再往上的路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化石。</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p><p class="ql-block">二栈崖前Q形嶂谷。崖高103米,弧长310米,弧度250度,规模巨大,回音效果极佳。1997年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嶂石岩九套之一,嶂石岩地貌五大特色景观之一,亦是嶂石岩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崖廊 </p><p class="ql-block">回音壁北侧弧形崖壁底部,由于赵家庄组泥岩易风化掏空,而形成岩廊,是嶂石岩地貌典型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匆匆结束嶂石岩的游玩,前往下一站,石家庄平山县。</p> <p class="ql-block"><b>D6、井陉县→平山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天长古镇、万里长城娘子关</b></p> <p class="ql-block">寻找原汁原味保存完整的千年古城——井陉(xíng)天长古镇。</p><p class="ql-block">井陉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井陉以“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天长古镇</b></p><p class="ql-block">天长古城位于石家庄井陉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天长镇,历史悠久,自唐代始建城,经宋金元明清民,一直为历代县治所在地,为军事重镇。至今依然保存下来大量明、清、民国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古城地势南低北高,若从高处俯瞰,整个古城形如簸箕倚立在太行山的山麓,因此当地人又把古城俗名“簸箕城”。</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小南门门楼上镶有“燕晋通衢”石额,为明隆庆时题刻,门楣上嵌有“山环水抱”石额。阁背面悬有“慈航普渡”。</p><p class="ql-block">观音阁为廊柱重檐式二层临河阁楼。登临其上,四周景嶂,峻岭含黛,太行风光赏心悦目。内悬“观音阁”匾额,书法道劲有力、笔酣墨饱。民国时期,对城门外围又进行了再建。</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东西两边的天长镇旧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熙宁八年,明嘉靖九年南城被河水冲坏,遂取绵蔓河道中的鹅卵石砌成南城。明隆庆六年大雨,雉堞崩毁,改砌石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城墙紧挨绵河北岸而建,城墙就地取材,用河卵石砌筑而成,古今中外,以鹅卵石材修筑的城墙,实为罕见,从中可以看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势和防御战略的原因,井陉旧城墙将城北的北岭作为天然屏障,因此北面只有夯土城墙,不设城门。城墙在东、西、南三侧各有一座石砌城门和一座瓮城,整个古城墙总长1758.3米。</p> <p class="ql-block">在这处小镇中有着许多国家保护级文物,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天长古城至迟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娘子关</b></p><p class="ql-block">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口,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代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此名。上个世纪40年代的百团大战中的娘子关大捷就是发生在这里。关前的斜石坡,是由晋入冀的秦直(驰)道的一段,站在长城墙垛上,看正定铁路穿越太行雄关而过,千年岁月打磨的古关道和蜿蜒流过的绵河水,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那过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关城</p><p class="ql-block">关城原名苇泽关,相传以唐代平阳公主驻兵于此而命名至今。关城襟山带河,两翼长城蜿蜒,历为三晋门户和交通要隘。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筑,长方形制,南北长400米,东西宽150米,有南、东两座关门和长650米的城墙。关前是近百米的石铺古驿道,城内有宿将楼、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其中民宅,街道保持原貌,居民多为明清军户后裔。</p> <p class="ql-block">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匾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p> <p class="ql-block">娘子关长城</p><p class="ql-block">娘子关长城分布于关城两翼,垣堞依山势叠起呈锯齿状,是现存较完整的长城之一。南侧长城长约600米,城墙成70度斜坡蜿蜒直通峰巅,峰顶烽火台高高矗立,登临其上,可一览晋东山川形胜,为景区登高观景最佳处。凌晨日出或夕阳西下,霞光映照,城堞披金,关山壮美,“长城迎旭”、“烽台夕照”分别为娘子关十六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关城老街</p><p class="ql-block">关城内自南门至东门之间的老街是连通晋冀的古驿道,老街呈南北折东走向,宽约2-3米,青石铺路。两侧四合院民居多为明、清建筑,曾为古代守关将士及其家属的住宅,现住户大部为当年守关将士的后裔。“关城古道”为娘子关十六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娘子关百年铁桥。燕赵大地古迹众多,在太行山晋冀交界处,“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关城不远处的绵河之上,有一座百年铁桥,它是1905年由法国人建造的正太铁路桥。由于它和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采用同一种工艺,同一种施工方法,又是同一个公司承建,所以被称为躺着的埃菲尔铁塔。铁桥横卧太行深处绵河之上,虽名不见经传,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不经意一回眸,一眼已是百年。</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平山县城,在网红鸽老汇美食城美美的搓一顿。🥂</p> <p class="ql-block">旅途仍在继续,明天我们将告别平山县去往保定易县,去看看期待中的西柏坡、紫荆关、狼牙山、清西陵……。</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