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p> <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殷墟以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i)、(iii)、(iv)、(vi)条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0日,我们跟随云南胜亲旅行社来到了闻名已久的世界遗产地——殷墟。</p> <p class="ql-block">与我们同时到达殷墟的,还有胜亲的另一个旅行团(2023年胜亲旅行社组织的“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主题旅游号称“万人包机”)。</p> <p class="ql-block">“殷墟”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b>盘庚</b>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p><p class="ql-block">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b>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b>,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p> <p class="ql-block">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导游图</p><p class="ql-block">我们当天游览路线:</p><p class="ql-block">大门/宫殿遗址/殷墟博物馆/妇好墓/甲骨碑廊/甲骨窖穴/车马坑/甲乙组墓址/甲骨碑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殷墟大门】</b></p><p class="ql-block">这扇大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根据甲骨文象形字“門”的构形和殷商纹饰设计的。门额"殷墟博物苑”由我国署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所题写。门两侧的浮雕是根据1976年出土的妇好墓的龙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这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门就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殷墟宫殿区】</b></p><p class="ql-block">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这些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技能。</p> <p class="ql-block">宫殿遗址碑记载:</p><p class="ql-block">殷代宫殿遗址位于小屯村北,一九二八年開始发掘,发现了五十余座建筑基址,共分三组,形状不一,依其用途,可分宗庙、宫殿和祭坛等。在基址周围,有窖穴、水沟和墓葬等。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宫殿区的北部、東部有洹河、其西部,南部则有一條舆洹河相接的防卫沟。</p> <p class="ql-block">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其中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商史跫(qiong)音</b></p><p class="ql-block"> 商代历史文明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司母戊大方鼎】</span></p><p class="ql-block">陈列馆前的司母戊鼎——世界青铜器之最。</p><p class="ql-block">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 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p><p class="ql-block">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图片左下角位置)建于2005年,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从平面上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新老展览馆更叠原因,我们当天未能进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据查殷墟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大镇馆之宝:“亚长”牛尊和“司母辛”鼎。</p> <p class="ql-block">【“亚长”牛尊】</p><p class="ql-block">“亚长”牛尊于2001年出土于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它整体呈体态健壮、形象逼真的水牛形状,牛头前伸,头顶有一对向后弯曲的扁三菱状大角,嘴微张,面额下凹,目字形眼,眼球上凸,两耳外展。牛尊牛眼两侧各饰一小虎纹,牛的下颌两侧各饰一鱼纹。牛背微微下凹,上有一长方形盖,盖中部有一半环形小钮,盖与器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网上下载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镇馆之宝外,殷墟博物馆还展出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和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厅设置包括三个基本陈列:“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和“世界的商文明”,以及四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这些展览展示了商代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礼乐文明、科技文明等,让观众全面了解商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p> <p class="ql-block">【“司母辛”鼎】</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还展出了“司母辛”鼎,这是另一件镇馆之宝,其口沿内侧铸有铭文“司母辛”三个字,反映了商代高超的铸造工艺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网上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b>甲骨文照亮煌煌中华</b></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p><p class="ql-block">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延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文字,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早在19世纪末期,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翻耕土地时便不断发现甲骨,并当作中药材“龙骨”使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定它的文字价值,进而研究确定是商代占卜用的甲骨。后经王襄、罗振玉等学者研究,揭开了甲骨的奥秘,找到了殷墟。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有不相重复的单字四千五百个左右。每个甲骨文单字基本上由长短线条互相配合的点划组成,形体呈方块或长方块。从汉字结构的规律上看,甲骨文。象形、形声和假借字为主,这些表明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堪称中国汉字的鼻祖。甲骨文与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并称人类三大古文字。甲骨文中有世界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有世界最早的医疗档案,有完整的十进位制数字系统。根据考古发掘,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有甲骨文,主要盛行于商代,西周时渐为金文所代替。</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p><p class="ql-block">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p> <p class="ql-block">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妇好汉白玉雕像</p><p class="ql-block">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这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妇好享堂</p><p class="ql-block">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深7.5米,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计有:青铜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学者们经过研究,得知这就是在甲骨卜辞里出现过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妇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1976年发掘的一座殷代王室墓。墓扩为竖井形,随葬器物分7层埋入,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共计1900余件。另有货贝6800余件。根据墓中所出的铜器铭文和甲骨卜辞中的有关记载,此墓墓主是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是华夏最早的巾帼将军,庙号辛,死于武丁时期。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殷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国、礼制和铜器断代以及古代科技等问题,都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随葬器物名称(举例表)</p> <p class="ql-block">(1)礼器</p><p class="ql-block">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具、水器</p> <p class="ql-block">(2)工具</p> <p class="ql-block">(3)武器</p><p class="ql-block">象征权利的妇好大型虎纹钺、龙纹钺,</p> <p class="ql-block">(4)玉器石器</p> <p class="ql-block">(5)殉葬的货贝</p> <p class="ql-block">(5)殉葬人狗</p><p class="ql-block">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还有壁龛里的尺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儿童2具,其余的因被截肢,已经不辨男女了。</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随葬品词汇</p> <p class="ql-block">妇好是华夏最早的巾帼将军。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殷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国、礼制和铜器断代以及古代科技等问题,都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甲骨碑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甲骨窖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龟甲牛骨上的精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10月28日,习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时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殷墟,我向往已久!”</b></p> <p class="ql-block">《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绘本展》</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文字让人类"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我们热爱中国文化,可以从热爱中国文字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绘本展"以图画的方式介绍甲骨文。展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第一套由甲骨文专家、绘本专家、文字设计专家历时3年完成出版的绘本创作画稿。甲骨文专家精选的70多个甲骨文,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息息相关,涵盖多个方面:天文地理、神与祖先、生命奇迹、人伦关系、身体器官、屋檐之下、渔猎生产、宴饮欢歌、飞禽走兽、草木有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工作室的10位青年艺术家,用各具特色的造型语言将甲骨文进行释义,使今人的眼睛穿越先人的眼睛,看向曾经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殷墟是甲骨文的发掘地,绘本作品在甲骨窖穴厅展出具有特殊意涵。我们以投影的方式将这套绘本中介绍的一些甲骨文,以及这些甲骨文的异体字,投射到展厅中间的127坑中,是对发现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的先贤们致敬,也是我们励志传承文化别具意义的见证。期待展览能够引发观众回眸国人祖先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观众了解汉字字形演变的兴趣,从甲骨文的识读走向热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岳洁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与甲骨文字学</p><p class="ql-block">文字学家为"甲骨文绘本展"取名叫"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精灵"即阴阳精灵之气,古人认为是形成万物的本原。精灵又有灵魂,精神,千变万化的神灵的意思。刻写在龟甲牛骨上的甲骨文就是这样的神迹,它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智慧,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孔老夫子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当瑞安孙治让其有幸得见甲骨文时,激动万分,感叹道"不意衰年睹此奇迹!"表示"爱玩不已。"于是人类学术史上便有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本书﹣-《契文举例》。我们有幸生活在甲骨重光的中华盛世,我们走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康庄大道上,甲骨文令我们骄傲,令我们自豪,我们当然也要肩负起承传的责任,接过中华文明的接力棒,让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若耶(常耀华)</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p> <p class="ql-block">这座甲骨窖穴直径近两米,仿佛是一个时光之门,通向遥远的殷商时代。窖内17096片甲骨静静躺卧,它们大多保存完好,上面刻满了古老的文字,如同星辰般璀璨,其中不乏朱书和墨书的珍贵甲骨。</p> <p class="ql-block">这些甲骨均出自商王武丁时期,更有一批来自南方的特大龟甲,其上面的刻辞仿佛是历史的回声。传递着那个时代的信息。令人惊奇的是,这座窖穴的甲骨排列规整,万余片甲骨集中堆放,显然并非随意遗弃,而是殷人有意识地储藏于此。从学术的视角来看,这些甲骨上的刻辞无疑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它们记录了祭祀、田猎和农业、天文以及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商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p><p class="ql-block">更令人惊奇的是窖穴内还有一具人类遗骸。至于这具人类遗骸的身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人推测他可能是管理龟甲的祭司,为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字而献身。也有人认为他是一名贞人,是守卫商王档案的忠诚卫士。</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中国有编辑字书的传统。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清儒所编的《康熙字典》,以及现在常用的《新华字典》,都是具有集大成意义的字书。字书的编辑方法体现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说文解字》以自战国起开始流行的"六书"理论解读文字字形和字义。许慎发明了以部首来分类排列文字的方法,用五百四十个部首统领介绍了九千多个汉字。取用经典古籍的文字,在小篆之下,还列出古文或籍文。近代甲骨文出土之后,《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古文字对辨识甲骨文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展出的这套绘本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是赓续《说文解字》字书传统的当代鲜活案例,重新回到了以对事物对象分类的方式来识字认字的传统,让我们通过甲骨文,了解"前人何以垂后"。这套独特的绘本将介绍的甲骨文字与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不同字形并列介绍,再用汉语拼音标注出读音,让我们重新思考汉字的字形发展演变与我们观察世界和思维方式的关系,将在我们赓续传统、守正创新的学习生涯中持续闪耀光华。</p><p class="ql-block"> 岳洁琼</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殷墟宫殿宗庙祭祀坑遗址】</b></p> <p class="ql-block">北组宗庙祭祀坑</p><p class="ql-block">该组祭祀坑为殷王都大型宗庙祭祀场所,共发现49座祭祀坑(含5座车马坑),201具殉人,多数是砍首而埋的"人牲",少数坑有随葬品及羊、犬等牺牲、为殷人祭祖典礼的遗迹,是了解奴隶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最形象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车马坑】</b></p><p class="ql-block"><b>殷代车马坑的发掘概况</b></p><p class="ql-block">自中国考古工作者于1935年首次在殷墟发现车马坑至今,殷墟发掘车马坑的地点共计8处,发现车马坑40余座。这些随葬的车,马、人一般置于大墓的墓道内或埋在大中型墓附近,是墓主人的殉葬</p><p class="ql-block">品。</p> <p class="ql-block"><b>殷代车马坑陈列简介</b></p><p class="ql-block">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殷代车马坑遗迹。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受当时发掘水平所限制,都未能将坑中所埋的木质车子的遗迹全部清理出来。后来随着发掘经验的积累,发技术也不断提高。1953年殷墟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大司空村首次成功地清理出殷代车子的遗址。这里展出的六座,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殷墟刘家庄等地发掘的。</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碑林】</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碑林</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碑林是由著名甲骨学专家王宇信、杨升南二位先生精选30片甲骨,以原甲骨片形状放大成石碑,在其正面镌刻甲骨文,背面用汉字在其对应处刻释文,供游苑者识读。碑文内容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其中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p> <p class="ql-block">很荣幸能在有生之年到殷墟遗址,亲眼目睹3000多年前古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一趟超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