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方德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蜀国大将军魏延与丞相府长史杨仪,关系势同水火。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杨仪、魏延各自上表朝廷告对方造反。结果,魏延受到怀疑,杨仪占据道德高地,派马岱追杀了“众叛亲离”的魏延父子,并灭了他的三族。魏延之死,让“蜀中无大将”的蜀汉无疑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其实,魏延对蜀汉忠心耿耿。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并没有因受到杨仪等人的排挤而向北投降魏国;向南撤退中的一些不理智举动,也不是冲着朝廷去的,而只是为了杀掉杨仪。魏延被杀,恰恰是因为他上了杨仪等人的圈套。</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上下同欲者胜。”魏延、杨仪共同跟随诸葛亮北伐,两人恶斗不止,其危害显而易见。对此,诸葛亮有责任也有智慧予以调节和制止,尤其要约束好身边的杨仪。毕竟魏延是为蜀汉征战的难得武将,个人修养上有缺陷也属正常;而诸葛亮也知道杨仪是个“事儿精”,曾因与刘巴不和被刘备降职,作为丞相,责令丞相府长史杨仪放弃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宽以待人,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诸葛亮对二人的恶斗却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说:“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偏废也。”</p><p class="ql-block">不过,话是这么说,而似乎并不是这么做的。诸葛亮病情加重,私下里与丞相府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筹划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大军就自行出发。既然诸葛亮对杨仪、魏延“不忍偏废”,为什么诸葛亮病重后要背着魏延搞“小动作”呢?诸葛亮既然了解魏延的个性,为什么不召魏延于帐下,统一思想、面授机宜,免得死后留下纷争呢?一言以蔽之:不信任魏延!</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既然不信任魏延,就得防着他,并且还要有制约他的手段,特别是在自己死后不能让魏延一人独大。为此,杨仪便成了诸葛亮制约魏延的重要砝码,不仅对二人的恶斗听之任之,而且建立了排斥魏延的“小圈子”,让朝廷内外的人都偏向杨仪。这使得杨仪气焰更加嚣张,变本加厉地跟魏延斗。最后,诸葛亮的目的似乎达到了,而蜀汉的末日也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