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进士登科录》和宁波天一阁</p><p class="ql-block"> ——苏州教博藏品掠影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苏州市教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玻璃橱柜里的明代《进士登科录》(复制影印本),此书为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珍藏。</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藏书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经有幸参观过,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排大缸。藏书楼最怕火灾,主人开凿了天一池,又在水缸里贮满了水,为的就是防患未然。天一阁主人范钦,明代嘉靖十一年进士,曾经官至兵部右侍郎,辞官归家后,建造了天一阁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为了藏书楼后继有人,范钦将藏书楼和土地房屋等家产分别让两个儿子挑选,大儿子毅然挑选了藏书楼,也挑起了传承这笔珍贵遗产的重任。有个故事很有点悲催。藏书楼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藏书一律不得外借,家里人也不许上楼看书。当地有个才女,渴望一观藏书楼的盛况,托人做媒,嫁到了范家,可是严苛的规定使她终其一生,也未能踏进藏书楼一步。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保全藏书楼的书籍。</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珍本共638部,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部,在全国藏书家中贡献最多。这次献书,造成了天一阁历史上藏书精品最大的一次集中流失。然而,通过此次献书事件,天一阁被推举为民间藏书楼的典范和样板,皇家藏书楼,即四库七阁均仿天一阁建造。据说,天一阁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藏书楼</p><p class="ql-block">(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明代《进士登科录》</p><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各位状元的名字:徐时行(申时行)、毛澄、顾鼎臣、沈坤、张和。</p> <p class="ql-block">左边三本书分别是《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景泰五年进士登科录》《宣德五年进士登科录》</p> <p class="ql-block">《进士登科录》说明文字</p> <p class="ql-block">登科录是科举制度中殿试文件的汇编,亦称殿试录”。登科录详载一、二、三甲进士姓名、籍贯、年岁、出生月日、三代、妻氏、曾经某科乡会试名次等。仔细看,“籍”和“贯”两字的意义是不同的。贯,是世代居住的地方。如徐时行“贯直隶苏州府吴县”,张和“贯直隶苏州府昆山县”;而籍,指的是家庭或个人的身份,而且这身份是永久不变的。毛澄,匠籍 ,就是说他家世世代代是工匠,而他考取了功名,成为状元了,他就可以改“籍”,当官了,这是古代书包翻身的一条路径。沈坤是军籍,说明他家祖祖辈辈是军人。徐时行、顾鼎臣、张和均为民籍,就是普通百姓的身份。现在,还有党籍、军籍、学籍等词语,在这里“籍”的意义和古代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毛澄,匠籍。</p> <p class="ql-block">张和,民籍。</p> <p class="ql-block">《进士登科录》上,在介绍完祖父母、父母之后,有“重庆下”“具庆下”等字样。原来,这短短三个字,是表明亲人是否健在情况的。大致有“重庆下”“具庆下”“严侍下”“慈侍下”“永感下”等几种。重庆下,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具庆下,指父母俱存;严侍下,指父在母丧;慈侍下,指母在父丧;永感下,指父母俱故,永远感念父母之恩。三个字言简意赅,说明了家庭成员存殁情况。</p> <p class="ql-block">《明代会试录》</p><p class="ql-block">上有考官名字,举人名字等。</p><p class="ql-block">(两张照片均由卢韫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一份《明代进士登科录》,细细查看,上面还有那么多名堂,令人深深感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感谢群主卢韫老师精心组织精彩讲解,你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解说,令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