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第298篇 寻找太子晋老师浮丘公

索易演义

<p class="ql-block">东周灵王太子晋至少有三位老师。历史老师老子李耳,也就是写《道德经》的那位大神;音乐老师苌弘,也就是孔子不远万里来洛阳向他学习的那位;道家老师浮丘公。</p><p class="ql-block">太子晋因犯颜上谏,被父王周灵王废为庶民。有一年,谷洛二水暴涨,危及王宫。《国语》:“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据考古资料,在现在涧河东岸的发掘区域内发现了大量的早于战国中期的冲积沟。从层位关系上来讲,此次的建筑基址多建于层及生土之上,也有一些建于冲积沟之上。同时,在大型院落的西侧约50米、南部偏西等区域内发现大面积的冲积沟。在修建该处夯土基址的过程中,将这些冲积沟均进行回填夯打。在治水堵与疏上,父子发生争执,导致政治上的冲突。灵王主张壅堵以保王宫。太子晋谏议疏导,以保百姓平安。《升仙太子碑》记载:“严父申欲壅之规,而匡救之诚,仙储且犯颜之谏”。灵王怒而废黜太子。</p><p class="ql-block">太子晋闲来无事,每日或吹笙于庭前,或狩猎于陌野。一天,太子晋带领侍在缑山一带打猎。这里丘岭起伏,溪水潺潺,非常适合动物的繁殖和生存。忽听坐骑长嘶一声,只见一只野鹿惊吓狂奔,太子张弓搭箭,鹿中箭狂奔,太子紧追其后,忽而白鹿不见了。费尽周折,只见悬崖峭壁下,有一洞口,洞口立一鹤发童颜的老翁,仙风道骨。太子遂向老翁询问逃鹿去向。老翁遂于袖中取出一只带箭矢小鹿放置手上,老翁略一翻掌,小鹿飘然落地即刻变为眉目清秀的一个童子。太子晋瞬间惊愕,恳请老翁收他为徒。这个老翁就是浮丘公。明弘治《偃师县志·仙释》记载 :“浮丘伯姓李,世号浮丘公,居嵩山修道,白日飞升,曾作原道歌,以相鹤经授王子晋。”</p><p class="ql-block">太子晋与浮丘公会面的地方就在今府店镇东门外,这里曾建有浮丘庙,今存有浮丘洞。《古今图书集成》所载的《浮丘公庙灵泉记碑》碑文记载:“嵩高之下曰缑氏山,昔周灵王太子晋吹笙之地也。子晋受道于浮丘公,公接而仙去。距山不远,遗冢俱存,民俗传为浮丘藏剑之所,即其巅,构祠以祀焉。俯瞰道周,更为别庙,里民岁时祈报。”</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目的地偃师府店东部的府北村。刚到村里,就知道了浮丘洞的位置,大家还七嘴八舌的给我介绍。这个浮丘洞村里叫东大庙,东大庙里面敬着关公。现存就一座戏楼,这个戏楼以前做过府店小学,这个学校最多时有学生一千多人,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那是浮丘洞建筑有戏楼,五间木架结构的阅台,东西廊房,过厅和大殿,东西跨院等。这个戏楼以前是二层,下面是洛许的官道;上面是戏楼。每逢庙会,周围几县乡民云集于此。</p><p class="ql-block">戏楼东边有灵泉,灵泉水流经的地方叫灵泉沟,如今灵泉洞石匾还镶在舞楼对面一座建筑的墙上。清乾隆五十四(公元1789)年《偃师县志》载:“灵泉,在县南三十五里,源出府店镇东灵泉沟,宋时始出,醴甘过饴。然泉已久涸,乾隆初复出,经浮丘公庙前,与梨树沟会于五龙口,西逶迤府店镇北屈而西北,至江邨北,滑城泉自东来注之,又有干河自东北通焉”。灵泉源出偃师府店镇东古休水之东涯,古时这里为修身养性之地。又据《浮丘公庙灵泉记碑》碑文记载:逮至政和三年(按:即公元1111年)夏六月,泉出庭下,澄澈象鉴,醴甘过饴,映带清流。人初易之,俄鸥凫泳者辄死。众乃惊悟,始识景贶。病者请祷饮之,即愈。”翻译一下古文才知道,灵泉水可以除病,灵泉由是闻名遐迩,远近居民顶礼膜拜,甚至提取泉水捎到很远的家里。</p><p class="ql-block">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 第298篇 寻找太子晋老师浮丘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