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图:远征花艺(除了标注的)</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目中这俩字合起来作为一个词,感觉意思差不多,孤孤单单的叠加。俩字拆开且对立,第一次听说,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2013年冬美西一游,在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一个大学女同学强调。无疑,她单身。就记住了,可见对我触动之大。一个人可以活得很好,并不孤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此刻坐下来想写写,细究二字,原来并不是字义重叠。用孤的词语,多属悲催境况,孤芳自赏、孤掌难鸣、孤立无援、孤陋寡闻,或是冒险的二百五劲头,一意孤行、孤注一掷、孤军深入。苦心孤诣算是难得的好词。都强调一种状态,因孤而难、而悬、而险,大概出自鳏寡孤独的原意吧。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独字不同,多是正面形容。独树一帜、情有独钟、一枝独秀、得天独厚、遗世独立、众醉独醒,也强调孤,但毫无怯懦、悲惨、险恶之意,反而彰显出卓尔不群、䒖䒖独立的品格和勇气。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分开说,俩字都有单独之意。合起来,是一种“主动与他人或社会隔离疏远的感觉和体验”,是“令人不愉快的负面情绪”。(百度) 维基百科差不多,“是社交孤立的一种复杂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来已经达成共识: 人是社会动物,理应过群居生活,孤家寡人形单影只,总归不太正常。这就是我想提笔的原因: 我很享受这种所谓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现在,只是现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刚刚离异,捱了十来年,终于摆脱糟心的婚姻,等到这一天。然而,高兴了没几天。一是单位遇到打击,雪上加霜; 二是一人住三居室,儿子在外上学,前所未有的生活环境。有个女学生来看望,感觉不对劲,起身打量: 老师,你家里采光不太好。这是个聪慧的女孩,已然发现我的心理苗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果然,憋气攒劲、辛勤工作、努力赚钱,儿子快要经济独立之际(全奖留学),苦撑近两年的我,抑郁症发作。不能正常工作,班级、教学、论文全由同事接手,我申请到人大访学,主要是休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发小热情提供五环外的一所大房子,复式,二百平方。她不放心,执意开通电视调节一下,并托在疆的一个发小时常来电话聊聊。现在想来,给她的心理压力不小。一个抑郁症患者独处一室,要担多大风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偏偏我访学的科目与宗教有关,每周上一次课,借几本书,攻读与宗教文化密切的文学作品。要写篇论文,作为成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公认的宗教色彩浓郁的作家,四大名著已读过三本,(《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白痴》)再读读《群魔》吧。人物思想话语、言行举止怪异费解 ,读得眼冒金星,都快魔怔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发小个把月回京,必来探望或邀去她家聚会,此外没有任何交往。去香山看红叶,帮忙拍照,与一个河南女子相伴相识。后来同去钟鼓楼一带转悠,她带去品尝久闻其名的豆汁,一闻就晕。深秋时分,父母来了个把月,最后再转转北京吧,七十多岁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我平生头一回、也是唯一一次,深切感到了孤独寂寞。估计一是病中,二是气候。入冬,小区供暖不正常,时有时无。正常人都畏冷,缩头缩脑不舒展,抑郁的人倍觉时光难捱。来个邻居查看暖气管道,交谈几句,竟然没话找话,多说几句都好,是个人就觉得亲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才理解流传的笑话,太寂寞了,遇到骗子都恨不得煲一通电话粥。好在持续时间不长,暖气正常就过去了。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寂寞,也是一种病态心理吧。这种感觉再也没有过,却再也忘不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人们说,异国他乡语言不通 ,好山好水好寂寞。我在这里,一个讲汉语的人都遇不着,偶尔与儿孙视频一下,与国内朋友语音聊几句,不看电视,偶尔追剧,一天到晚没人说话,顶多外出与路人“嗨”、“哈喽”两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才真是独,全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谁见幽人独往来”、“独钓寒江雪”、“独酌无相亲”的画面,我却没有天荒地老的枯寂难耐,甘之若饴独而不孤的平静安宁。为什么? 与京津地区同样的纬度,四季分明,寒冬飘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然家里空调始终恒温,比粤地的湿冷好多了,更别提汗如雨下的大半年酷暑。今年六月有几天33度左右,手机上就高温天气红色预警,大惊小怪,啼笑皆非。夏天害得人游不了几次泳,室外泳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去年凛冬将至,我曾担心犯抑郁,饮食起居小心从事,不敢轻举妄动,老同学喊去高山滑雪场,推了。一冬下来,嘛事没有。自然,抗抑郁药物一直用着,量很小。想来想去,还是心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爱交往,越来越珍惜光阴,每天计划要做的事,紧紧张张也干不完,一眨眼一天过去了,一晃悠一年过去了。有点儿怀疑,自闭,还是老了? 似乎都不沾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说是自闭,并不排斥友人偶然造访; 说是老了,根本没空自艾自怜追惜往日青春。在京访学的半年,出门购物、到校上课、发小探望、同学来电,还有人说个话,交流几句。这里但闻人语响,不知说什么,也没心思学英语,应付几句得了,基本与世隔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二十年前的我,一方面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理脆弱;另一方面,仍习惯性地为人生目标困扰,不能简简单单活在当下,总要自省自诘: 意义何在? 生理心理都有障碍,自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精神问题。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打坐十几年,念兹在兹,也没彻底放下执念。现在不怎么打坐,(断腿之后无法盘)反倒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整天兴兴头头忙着忙那,回归本真,无问西东。这么活,就对了。到了一定岁数,看破尘世了然人性,方可品出人生滋味——环境不及心境重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内心笃定淡远,何时何地都能安之若素,哪怕孤身一人; 反之,孤而不独,群而不合,怎么着也不对劲,遂生围城心结。人群中闹得慌,独处时闷得慌,难以安身立命。其实要到内心去寻,吾心安处即吾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