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之我的读书梦5.<br> 当时的我对“我是我们家的希望”这一句话理解尚浅,不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这句话会对我的人生有何影响,更不知道这句话会如何成为我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只知道全家对我上学寄予厚望,特别是父亲认为我有学习的能力,加上大姐因为我而退学,从我上学第一天开始,就下决心要学好学好学好。于是好好学习对于我犹如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很好却也有时候让我苦恼。<br> 我在学校期间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完全不用带回家,也不用因为课文背不出来或做不完作业被老师留下。最开心的就是作业完成的好,被老师点名表扬,下课还可以跟那些完不成作业的男孩子疯狂地在操场上打篮球、追逐着跑、跳绳。要知道那群男生可捣蛋,分帮派,欺穷欺小欺差生,虽然他们成绩不咋样,差生却常常成为他们排挤的对象,被他们排挤的人要极力讨好他们向他们靠拢。我是个特例,成绩好可以融入他们,不用拿少得可怜哪怕几个核桃去收买他们的入群券,我不参与他们任何帮派,也从不欺负任何人。<br> 疯玩过后被留下来写作业是那群捣蛋鬼们最吃瘪的时候,坐教室继续磨磨蹭蹭,其实我知道他们不想回家帮忙大人做事。我跟他们不一样,跑回家放下书包,要开始捡柴放牛割草,虽然母亲天天把“你好好读书就行了,活路我们来做”挂在嘴边,但是使唤我放牛捡柴的活路一样没落下。有些时候动作慢了或贪玩了会,奶奶就会提起她的杵路棍撵着我们骂:“等起你妈回来擀面条给你们”,初初我们还为能吃面条特高兴。<br> 开学快两个月时候,我们放两星期农忙假,我又成了地道的放牛娃,不过放牛的时候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做假期作业。早上出门,母亲永远不忘记叮嘱带上作业。每年一个暑假一个寒假两个农忙假,我也是名副其实的忙。这种时候,我就很羡慕我的同学们,他们不用放牛,做完大人安排的活路,想做作业就做,不想做作业就在开学前一天赶。<br> 不过,我最喜欢六月初的农忙假,插秧的季节,田埂边、山林间的各种小草莓、小野果酸酸甜甜的,可以一边放牛一边吃个够。插秧的当天还兴给大人发几颗水果糖,尾在大人后面有糖吃,在山上放牛的我没这么好运气尾在大人后面,却有在傍晚赶牛回来后吃糖的好运气,尽管水汽湿了糖纸,大人们都会留给一份。有一天,插秧的那家人很穷,只发了每人一颗糖,大姐哄着二姐和奶奶,等我放牛回来才拿出来,用牙齿咬成三份分给我们三,而她只吮吸着碎在她嘴里的细沫,如今回想,要如何的大爱才能做到如此,她当时也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放满水的秧田被犁开后,土狗全部在水面逃命,顾不得满身泥水,大大小小的孩子扑进去抢捉土狗,放个瓶子里带回家洗净用油炸黄,又脆又香。<br> 两年后,我顺利从一师一校升入村小学上三年级,上学的路远了四五倍,每天小跑着来回两趟。再两年,升入乡完小,离家三公里多,住校,一星期回家一趟,星期天晚上返校时侯要背足一星期的柴米油盐,计划着安排每天的伙食,还要控制好饭量,否则粮食到不了星期六。做饭的是一所破旧被熏得黑的土墙房,用几个砖头三面砌高当灶,一面开口便于放柴,几十个灶一字排开,几十个学生就蹲在自己的灶前做饭。头晚先用锣锅煮饭,开着盖,待水干得差不多,盖上盖焖一会儿,夹几个火炭放灶门口,把锣锅放上去转着烘烤。等待饭熟的过程,把炒锅放灶上,或炒或煮个菜,就是晚饭。第二天早饭就只用锅里放点油,把头晚的米饭放进去加盐炒热,中午也许依然如此,不过中午时间充裕,待米饭炒热后,改小火,用勺子把锅里的饭压紧,翻着吃锅底焦黄的部分。吃完饭,常常被烟熏得满脸泪,还有几笔黑灰。有时候饭煮多吃不完馊掉,有时候饭煮夹生。漫长两年结束,我们最拿手的是锣锅饭、油炒饭。一同上学的随着年级上升越来越少。</h3> <h3>从抖音里翻找了几张我们那个时代的图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