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2)中

刘颂乐

<div>上篇讲到我们离开拉斯维加斯,中篇我们来到了纽约。</div>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 最早的居民点在曼哈顿岛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意大利人弗拉赞诺最早来到河口地区。 1602 年荷兰派遣亨利·哈德逊前往北美洲找寻新乐土,1609年抵达纽约湾并沿着河流北上探险, 该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26年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彼得·米纽特用价值大约60个荷兰盾(相当24美元)的假珠宝,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取得曼哈顿岛的拥有权,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隔年哈德逊带着北美洲的土产和毛皮回到荷兰,许多荷兰商人对这片拥有丰富资源的土地,产生高度的兴趣并定居于此。 1651年爆发英荷之战,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荷兰被迫将新阿姆斯特丹割让给英国,英国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br>1664年,当时正好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的生日,于是将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新约克郡,作为送给约克公爵的礼物。1686年纽约建市。 <div><div>由英国移居于此的新移民,建立不同于英国本土的新制度,成立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原本以为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却因为英国政府的财政困难而美梦破裂,殖民地的人民被课以重税,更加深殖民地人民独立的决心。<br></div></div><div>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殖民地人民以“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发动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托马斯·杰弗逊发表 《独立宣言》,纽约也成为英军和美军的决战之地,由于抵挡不住英军强势的攻击,纽约再度沦入英军之手,美军转而向法国求援。1781年10月17日,美法联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纽约重回美军的怀抱。<br></div> 1825年,连接哈德逊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在五个区中面积最小,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7家大银行中的6家以及各大垄断组织的总部都在这里设立中心据点,这里还集中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等行业的精华。<div>纽约也是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有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中心等。帝国大厦和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均有100多层,它们直耸云霄,巍峨壮观,纽约也因此有了“站着的城市”之称。<br></div> <div>曼哈顿并不全然是一座城市森林,曼哈顿岛保留下了巨大的自然生态区,并成为享誉世界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在这里,人们仍然能轻松的融入自然,感受四季的更替。</div> 中央公园号称纽约"后花园",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里面有浅绿色的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水面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 1853年,纽约州议会征用了把从59街到106街的700英亩土地,耗资500万美元用于曼哈顿市中心区域建造公园。选址于此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可以提高了周围建筑的土地价值。这片土地多为沼泽、突石和不规则地形,不太适合开发。建造公园是改善这片土地的一种方式。拆迁涉及约1600名贫民,他们大多是居住在棚户区的爱尔兰和德国移民,以及纽约主要黑人聚居地之一的塞尼加村里的264居民。 1857年纽约市的决策者即将这座城市预留了公众使用的绿地,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一个悠闲的场所,公园四季皆美,春天嫣红嫩绿、夏天阳光璀璨、秋天枫红似火、冬天银白萧索。 中央公园的构建极具精巧匠心,既巧妙的隔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又让自然与城市景观恰到好处的融合。一进入公园的边界,似乎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几乎完全感觉不到身处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而一些视角中透出的曼哈顿城市景观,则是与大片的绿地,秋林尽染的树木,宁静的湖水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自然的美妙与城市的气质,仿佛英雄美女一般的完美搭档。 纽约还是美国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中心,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一些有影响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都设在这里。<div>曼哈顿岛长20公里,宽4公里,面积57.9平方公里。曼哈顿的街道设计为棋盘式,非常的整齐有致。街道有大道和街两种命名方式,大道为南北向,自西向东编号为一至十二大道,中间穿插几条非编号的大道,这些大道是曼哈顿的南北向交通大动脉,街则为东西向,自南向北以数字递增编号,并以第五大道为准分为东与西,而唯一一条斜穿过曼哈顿的路是百老汇大道。<br></div> "时代广场"原名 "朗埃克广场",因《纽约时报》总部迁入该地,就叫“时报广场”,1904年4月8日,由当时的纽约市市长乔治·麦克莱伦签署宣言,正式将"朗埃克广场"更名为"时代广场"。从此一路风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走近时代广场,足以震撼每个人的眼球,四周全是色彩绚烂的霓虹灯和街头艺人,随时播放着新闻,歌曲MV,电视节目的大屏幕。 百老汇原义为宽街,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在纽约市开埠初期,只是一条平凡的道路,住着一些开设农场的垦荒者,经营牲口的相关行业。19世纪初,一些原本在纽约其他地区的剧院从业者逐渐进驻这个地区。1883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迁移至百老汇与40街口,带动了剧院与餐厅的蓬勃发展,1920年电影艺术的崛起更为此地画上一片彩虹荣景。大街两旁高耸云端的大楼栉比林立,最为醒目的是,在百老汇大街41街至53街之间汇集起了众多遐迩闻名的剧院,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 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于1883年10月22日落成,现在这座大都会歌剧院建成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规模庞大,能容纳4000多名观众,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1904年12月《纽约时报》选在除夕当天迁入该广场的新大楼,并在午夜施放烟火庆祝,人们第一次在时代广场上举办了新年狂欢活动。从1907年起增加了水晶球降落倒数计时活动,每年皆吸引超过百万民众观看。每年的12月31日,在时代广场一座大楼的顶楼都会悬挂一颗200磅的彩球,新年来临的那一刹那,彩球打开并飘散出无数的彩带庆贺。 时代广场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百老汇的剧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电视式的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 <div>然后在1929年证券市场崩溃后跌入低迷的深渊,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来临,广场气氛出现转变。时代广场充斥着色情表演场所、通宵放映性爱映画的电影院,以及售卖廉价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为纽约市危险与败坏的象征。<div><br></div></div> 直至80年代,百老汇的风华才逐渐恢复,这块三角地区已再度成为纽约娱乐事业的聚光焦点。时代广场快速发展成为聚集剧院、音乐厅、以及特色酒店的文化集中地。 坐落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唐人街,已有100多年历史。自形成规模以来,纽约唐人街一直是纽约华人最重要的商业活动中心,其中最早的华人店铺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纽约最早的唐人街是1890年形成的。1848年,两男一女共3位台山人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到达美国,这是最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到1851年,移入美国西海岸的华人已达2.5万人,以后逐年增加。这些先侨们在矿场、农场、雪茄厂、木材厂做美国白人不肯做的工作。1880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排华法案》,被排挤和受迫害的中国人向美国东海岸迁移,1890年唐人街形成。 <div>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br></div>位于纽约证劵交易所对面的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古希腊风格的大理石建筑,让人目光不自觉被吸引,楼梯两旁有着典雅的8根圆形立柱。这里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所在地,当时华盛顿便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现在作为纪念馆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游览, 大厅门前是华盛顿的雕塑,站在台阶上,抬眼望去便是纽约交易所。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在联邦大厅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作为军队统帅的华盛顿和其他功臣以及战士们一样,大家都一哄而散,仗终于打完了,大家都回去该干嘛干嘛去,华盛顿也回到自己的农庄种田去了。没有人想到“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这个事!独立战争后美国非常松散,他们甚至把这个应该是国家的东西叫做“友好联邦”。美国《独立宣言》发表十一年后,也就是独立战争结束四年之后,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才被迫重新聚集在一起,讨论起草一个宪法,以试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即美国联邦政府,1789年,华盛顿才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也就是说,华盛顿带领军队打赢独立战争,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当总统!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都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 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英译,1640年代,殖民地内的小块土地由基本的尖木桩和围篱分隔。而后,为了有效控管来自非洲的奴隶,荷属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领导来自荷兰的移民团建造更坚固的栅栏。1653年,这片栅栏被强化成一座约3.65米高的泥土木板墙。1664年英国人打败荷兰人后,1699年英国人将这面城墙拆除,华尔街名字也由此而来并被保留至今。华尔街两边都是高耸的摩天大楼,街道上不见天日,抬眼是一线天,如同峡谷。 在美国证券发行之初,尚无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馆和拍卖行里进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当时24个证券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68号外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梧桐树协议,协议规定了经纪人的“联盟与合作”规则,通过华尔街现代老板俱乐部会员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级商品,这也是纽约交易所的诞生日。1817年3月8日这个组织起草了一项章程,并把名字更改为“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1863年改为现名,纽约证券交易所。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第一个总部是1817年一间月租200美金,位于华尔街40号的房间。1865年交易所才拥有自己的大楼,坐落在纽约市华尔街11号的大楼是1903年启用的,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纳斯达克超过。<br>纽约证券交易所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地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内部设有三个股票交易厅和一个债券交易厅。 纽约三一教堂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下城的百老汇大道79号(百老汇大道与华尔街的交汇处),是圣公会纽约教区的一座古老的堂区教堂。1696年,英国圣公会购买这块土地兴建新教堂。原本的教堂木质框架被大雪压塌,目前的教堂祝圣于1846年5月1日基督升天节,当时是曼哈顿下城最高的建筑,高耸的新哥特式的尖顶装饰着镀金的十字架,是进入纽约港船只的欢迎灯塔。1976年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 <div>现在华尔街西口的三一教堂,已经是历史上的第三座了。最早的三一教堂建于1698,在1776年被华尔街的大火焚毁,1790年初第二座三一教堂竣工。然而,短短的45年之后,教堂又毁于纽约大火。1846年,第三座三一教堂落成,高达84米的教堂尖顶直冲云霄。<br></div> 华尔街的铜牛雕像一直是外来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这座铜牛塑像是由意大利艺术家狄摩迪卡设计的,铜牛身长近5米,重达6300公斤,无数前来观光的游客,都愿与铜牛合影留念,并以抚摸铜牛的牛角来祈求好运。这座公牛铜雕前腿绷,后腿弓,紧收腰腹,全身肌肉乍起,牛尾巴向上翘着,透出一副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大铜牛已被人们摸得通体透亮。 狄摩迪卡是在1987年纽约股市崩盘之后,有了创作的灵感。他说:“当我看到有人失去了一切,我感到非常难过,于是我开始为年轻的美国人创作一件美丽的艺术品。” 为了筹资,他卖掉了家乡西西里祖传农场的一部分,总共筹得资金36万美元。1989年的一个午夜,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外将这座铜牛塑像竖立起来,宣称它是“美国人力量与勇气”的象征。由于狄摩迪卡无法取得许可,数日之后,铜牛于1989年12月20日被迁移到几条街之外的鲍林格林公园现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位于曼哈顿闹市区南端,雄踞纽约海港旁,是美国纽约市最高、楼层最多的摩天大楼。它由纽约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占地达16英亩,大楼于1966年开工,历时7年,1973年竣工以后,以411米的高度作为110层的摩天大厦而载入史册。它是由7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其主楼呈正方形,塔柱边宽约63米。大楼采用钢结构,用钢约7万8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有84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可容纳5万名工作人员,同时可容纳2万人就餐。其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800多个厂商,还设有为这些单位服务的贸易中心、情报中心和研究中心,在底层大厅及44、78两层高空门厅中,有种类齐全的商业性服务行业。楼中共有电梯104部,地下有可供停车2000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一切机器设备全由电脑控制,被誉为"现代技术精华的汇集"。 <br>设计师山崎实表示建筑的设计思路是:外形要象征世界和平,作为沟通、信息、亲近、面对面的便利交流平台,服务各领域的商业金融人士。<br> 我们乘坐9米/秒高速电梯在58秒内到达世贸大楼顶楼参观,安检十分严格,因为1993年2月26日,21号大楼地下室被恐怖分子袭击,伊斯兰极端份子在地下室放置炸弹,导致6人死亡,约有1000人受伤,放在顶楼餐厅价值200万美元的上等葡萄酒被炸碎,香浓四溢的酒浆沿着大楼流下。后来这些恐怖分子都被判处240年的徒刑。 它直耸云霄,巍峨壮观。第107层是望厅,极目远眺,方圆可及72公里。欣赏城市的迷人风景。 在晴空万里的日子,再登高几楼抵达顶端的观景台,楼顶设有宽阔的平台,极目远眺可以纵览海景。平台边缘以通电的有刺铁丝网围起,有时可以看到飞机或直升机在下方飞过。游客可以从这里看到整个曼哈顿以及纽约港的美景。 曼哈顿的景色很迷人,拔地而起的高楼,密密麻麻像堆积木一样,这里高层建筑密布,街道成为“林中小道”。 纽约市建筑摩天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完工的世界大楼;该建筑高达348英尺(106米)。尽管它并不是该市的第一座高层建筑物,它却是首座超过塔尖高度284英尺(87米)的纽约三一教堂的建筑。直到1899为止,世界大楼一直是该市最高的建筑,而1955年为了给布鲁克林大桥拓宽入口,该栋建筑被拆除。 自从1890年起,坐落于该市的建筑中共有11座夺得过世界最高楼的称号。纽约市早在20世纪10年代初到30年代初就经历了一场建设高楼的热潮,该市前82高的大楼中有16座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完成的,这其中就包括伍尔沃斯大楼、曼哈顿信托银行大楼、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它们在各自建成之时都成为了世界最高楼,而帝国大厦则保持这一称号长达40年。 第二次修建摩天大楼的热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那一时期,该市共有接近70座超过600英尺(183米)的高楼建成,其中就包括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原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又称北楼,在1972-1973年是世界最高楼。 从高空俯瞰纽约密集的建筑群,视野开阔,可以360°饱览纽约全景。摩天大楼一座连一座,令人目不暇接,展现了城市的繁荣。 在顶楼垂直往下看,车水马龙,马路上的汽车比玩具车还要小,肉眼根本看不到行人。 虽然有玻璃幕墙,但垂直往下看,还是很害怕的,害怕掉下去,我用摄像机拉近,想看清地面,结果感觉人往下掉,恐高症的人是不敢看的。 在观景台上有三座仿直升机的戏院,里面有移动式座椅及镭射电影。仿佛坐在直升机上,在空中游览曼哈顿。 第五大道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道,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中央大街,道路两旁是玻璃幕墙闪闪发亮的高楼大厦。 纽约第五大道是“最高品质与品位”的代名词,货品丰富、品牌齐全、高档优质成为美国第五大道的特点,品牌的运作成为寸土寸金的第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1883年,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尔德在纽约第五大道与51大街之间大兴士木,盖起了一栋极尽奢华的私宅,这一事件被后人认为是第五大道急剧走向繁华的开端。 1907年成立了第五大街协会,协会雇佣了相当于城市警力5倍的社区安全员来保障治安。从此之后,纽约的第五大道上不断有豪华气派的名牌商店开张,而第五大道也就成了高档商店的代名词。 很少有街道能像第五大道那样可以包揽那么多家货品齐全、受人喜爱的商店。这些商店很多都拥有多家分店并享誉世界。可以想到的名店几乎都可以在这条大街上找到,货品丰富、品牌齐全、高档优质成为美国第五大道的特点,品牌的运作成为寸土寸金的第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第五大道上的商店不仅商品高档,而且橱窗也是精心设计的,沿街的橱窗展示千奇百怪,精彩纷呈。有些公司甚至请真人做模特,可谓别出心裁。 纽约第五街的名牌店更新快、品种多,因此几乎所有品牌最新的货品都能在这里找到。 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是纽约第五街的常客。这里也是美国明星布兰妮、麦当娜、麦克·杰克逊以及好莱坞一众明星经常出现购物的地点。在这里,你很有可能和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明星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除了品牌店外,超大型的百货商店也是第五街上的亮点。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边上,据说它是纽约最大的教堂,也是当年梵帝冈大主教到美国讲经布道的地方。它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建筑,在充满时尚、品味甚至带着奢华气质的第五大道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教堂在第五大道的摩天楼群中显得不是特别显眼,但在当地的知名度却是很高,这是整个美国最大的一座哥特式风格装饰的天主教教堂,有着超过130年的历史,也是如今纽约大主教的所在地。 从外面看,这座双塔顶教堂线条简洁,整体灰色,并不怎么起眼。不过进入其中,瞬间就会被教堂内部空间感所震撼到,用气势恢宏来形容毫不夸张,纵深往里有100余米,果然是纽约最大的一个教堂。不仅如此,整个教堂内部高约十多层楼,顶部是看似线条繁复的穹顶,极其漂亮。 进入20世纪后,第五大道变成了摩天大楼“争高”的场所,其中以1934年落成的帝国大厦为最高楼。20世纪是美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新富豪们层出不穷的时代,纽约第五大道也因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div>这是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60米,共70层。中心总占地22英亩,在1939年完成全部建筑。<br></div> 这是阿特拉斯雕像。<br>洛克菲勒中心的命名,是纪念洛克菲勒的老板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他在1928年把这批属于家族所有的土地出租给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他开始筹划在这里建造一栋大楼,当初是准备为大都会歌剧院建造一栋歌剧院建筑的,但是,由于19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股市崩溃,小约翰·洛克菲勒改变了初衷,不再投资给歌剧院,而开始投资建筑这个建筑群,主要是商业大楼为主。 洛克菲勒中心当时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投资的单一建筑项目,这个大项目在1930年5月17日破土动工,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面积是743,000平方米,纽约最高大、装饰最漂亮的圣诞树就在洛克菲勒中心广场上。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是一个下沉广场,周边围绕着万国国旗,广场中部有一个金色雕像,这是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他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名字有"先见之明"的意思。 洛克菲勒中心主楼楼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鸟瞰曼哈顿全景。1933年,观景台首次开放后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然而上世纪70年代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建成后,抢走了洛克菲勒中心不少风头,其观景平台在80年代被迫关闭。更"惨"的是,在80年代末,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财团买走,这似乎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所幸后来美国人趁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又把洛克菲勒中心买了回来。 第五大道除了是购物的天堂,最值得一看的还是它沿路众多的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于1870年,位于美国纽约第5大道上的82街,占地13万平方米,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现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第五大道最南端的华盛顿广场独具特色。围绕着那像凯旋门一样的纪念拱门,是著名的纽约大学和格林威治村,那里是纽约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纽约的作家、画家、演员、艺术家都喜欢住在这里。这里有纽约最古老的剧场,遍布的餐馆更是各种文化圈子聚会的首选。<div>纽约大学创建于183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其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拥有20个学院和学习中心,包括一个全球化的学习中心网络。学校传统上以商学、法学、艺术、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而闻名。在创建初期,纽约大学就一直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如今,它已经成为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学之一。</div> 在曼哈顿的心脏东河之滨在第一大道,介于42街与48街之间。有一片面积为72900平方米地方,它不隶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却又包容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它就是联合国。<div><br></div> <div>在联合国广场500英尺长的通道两旁,迎风飘扬着191面联合国成员国的旗帜,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煞是好看。<br></div>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类似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于1919年成立。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但是,并非所有国家都加入了这个联盟。比如,美国就从未成为其成员国,另有一些国家加入后又退出,而国际联盟又常常未能采取行动。虽然国际联盟没有成功,但是它点燃了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的梦想。联合国应运而生。<div><br></div> <div>成立联合国的设想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年)。各国领导人在共同协作终止战争之后感到,迫切需要有一种机制来协助促成和平,阻止未来的战争。他们意识到,各国必须在一个全球性组织中通力协作,这个设想才有可能实现。联合国就是这样一个组织。<br></div><div>“联合国”的名称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1942年,在26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宣言》之后首次正式使用。为了纪念在签署《宪章》之前几周去世的罗斯福总统,出席旧金山会议的全体代表同意采用“联合国”这个名称。<br></div> 土地购自于当时的纽约房地产商威廉·杰肯多夫,面积17英亩,这块领土的所有权已经不属于美国以及任何一国,而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国际领土"。<div>联合国总部大楼始建于1947年,1949年10月24日奠基,于1952年落成。美国政府为其提供了6500万美元无息贷款,洛克菲勒家族捐助了850万美元协助兴建大楼。<br></div><div>秘书处大楼是一栋玻璃面的39层板式建筑,由于其四四方方的长方体外形,而被称为"火柴盒",由包括梁启超之子建筑家梁思成在内的世界10位建筑师共同讨论设计的。<br></div> 打结的手枪。<div>近乎黑色的青铜雕塑,那是一把手枪,但是枪管被卷成“8”字形,打上一个结,名曰“打结的手枪”。这是卢森堡赠给联合国的。这一雕塑的含义很明白,那就是制止战争,禁止杀戮。<br></div> 破碎的地球。<div>巨大的金黄色的铜质地球,但是地球已经开裂,名曰“破碎的地球”。这是意大利赠送给联合国的。这一雕塑警示人们,如果不及时控制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地球就会千疮百孔。<br></div> 铸剑为犁。<div>这是苏联在1959年赠送给联合国的,雕塑中的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造福人类、建设世界的工具。<br></div> 炮台公园因为克林顿城堡而著名。在1808-1812年美国战争期间,纽约市周围建了许多城堡炮台,以防御英军的进攻。战火并未扩大到纽约,所以这些炮台也没有真的派上用场。城堡在1855-1890年间是纽约东岸的移民中心,估计有八百万移民人口由此登陆入境。1896-1941年,克林顿堡为公园用地,作为纽约水族馆开放供民众参观。 二次大战爆发使炮台公园的兴建计划延宕多时,反而建了士兵、探险者的纪念碑,1982年纽约州正式宣布将炮台公园设计为港湾公园。 <div>炮台公园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下城,项目建设的背景是源于挖掘世贸大楼过程中,当局希望能够在这块用地上做一些新的尝试。整个炮台公园建立在填土地上,当时的规划委员会希望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区域。<br></div>公园景色宜人。另一侧不远处就是华尔街。 青铜老鹰雕像,爪上紧抓着桂冠,象征积极进取的美国精神。 <div>移民者多人青铜雕像,刻有东欧丶犹太丶非洲奴隶等移民,肢体与脸部神情流露着煎熬。雕像于1983年落成,捐献者是位慈善企业家,为了纪念他移民来美国的双亲。描述了当年移民者历尽苦难、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艰辛。<br></div> 在炮台公园可以远远看到对岸的自由女神像。 炮台公园内充满葱笼绿意与湛蓝海光,是曼哈顿繁华紧促的金融区中的一片世外桃源。炮台公园之所以成为观光客必去的地方,还因为看自由女神像要从这里上船。 公园里到处可见真人扮演的假自由女神,有很多观光客和他们合影。 游船离开轮渡码头,沿着曼哈顿东河岸边向哈德逊河口驶去。 <div>路过布鲁克林大桥。</div>布鲁克林大桥是纽约最久最有名的桥梁,它横跨纽约东河,连接曼哈顿与布鲁克林之间。这座桥于1869年由约翰·A·罗夫林设计,在测量中罗夫林遇难身亡。之后,其子华盛顿继承父亲的遗志,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于1883年完成桥梁。 大桥全长1834米,桥身由上万根钢索吊离水面41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也是全世界第一座斜拉式钢索吊桥。<div>如今布鲁克林桥,外观富丽典雅,高塔和铁索都是画家们竞向描绘的对象。<br></div> 87米高的桥墩,是当时纽约最高建筑物之一,那时候纽约的三大市标就是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和布鲁克林大桥。落成时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后的第八大奇迹,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 前寒武纪古老坚硬的片岩露出地表,为高层建筑提供了基础,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 当慢慢驶离纽约市区那片炫目的摩登大楼群,曼哈顿摩天大楼,栉比鳞次的伸展在我们面前,华尔街各银行大楼尽收眼底。 曼哈顿东河海滨是纽约贸易和商业的发祥地,在过去的300多年中一直是纽约市的中心,纽约市从这里开始,随着不断扩大和开发,纽约市也向河西侧发展。随着纽约市作为东海岸贸易主要港口地位的上升,对服务来往船只的新码头的需要日益增加。在高峰期,曼哈顿下城两英里长的海滨地带有过40多个码头和17条渡轮航线。 爱丽丝岛是一个人工岛,位于美国上纽约湾,纽约东河与哈德逊河交汇处。在1600年代,当地印第安金神部落把它称为鸥岛,只有两三亩地。由于其有牡蛎和鲥鱼,1628年,荷兰殖民者改名“牡蛎岛”。 1785年1月20日,被塞缪尔·埃利斯家族购买并改名为 爱丽丝岛。经过几代埃利斯的后代后, 将爱丽丝岛卖给纽约州,1808年纽约州以一万美元向联邦政府出售,用作堡垒和火药库。 1892年1月1日,爱丽丝岛移民站正式启用。1900年到1914年是爱丽丝岛移民高峰期,每天将近有一万人通过这里进入美国。当时的欧洲移民不需护照,只要通过检查,就可移民美国。面对着移民局的官员,每个人必须在2分钟内回答30来个问题,有疾病的人被遣送回国。爱丽丝岛对移民而言,是"希望之岛"与"眼泪之岛"的一线之隔,估计有1700万移民通过该岛接受移民局审查,然后方准进入美国。 1943年移民检查站迁往纽约市区后,在1954年前该岛仍继续作为外侨和被驱逐出境人员的拘留地。1965年成为自由女神国家纪念地的一部分,1976年由国家公园管理处向游人重新开放。岛上的主要大厦和其他建筑物于1980年代修复一新,并于1990年以爱丽丝岛移民博物馆的名称向外开放,展出美国移民的历史文物。爱丽丝岛,是美国移民历史的一个象征。 坐着轮渡来到自由岛,这里矗立着自由女神像。<div>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又称“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矗立在自由岛,被誉为纽约乃至全美的象征。<br></div> 看着自由女神像越来越近、越来越大。<div>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br></div> 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整座铜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由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到岛上以后,也没有其他的建筑,只有围在自由女神像脚下疯狂拍照的人们。自由女神像是可以上去的,由于排队的人太多,我们放弃了。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自由女神像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div>自由女神像腰宽10.6米,嘴宽91厘米,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长达12.8米,这只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象征着这一天签署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而其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自然。<br></div>女神像体内的螺旋形阶梯使游客能登上它的头部,这相当于攀登一幢12层高的楼房(由于过高,后来从基座开始安装了电梯方便游人上下)。观光的游人从铜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的171级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冠冕处可同时容纳40人观览,四周开有25个小铁窗,每个窗口高约1米。通过窗口向外远眺,东边可见有“钢铁巴比伦”之称的曼哈顿岛上高楼大厦林立;南边的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的哈得逊河逶迤伸向远方。从冠冕处向右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这里可容纳12人凭窗远望 在这里回望曼哈顿,景色一流。浪花轻拍,坐船离开自由岛,返回炮台公园。 费城,美国的古都,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敦,人口约160万。费城是起草与签署独立宣言的地方,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陆会议均是在此召开。而美国宪法草案也是在费城起草和签署的,这里是美国和美国民主的诞生地。 费城是美国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费城全名是Philadelphia,传闻是两个希腊单词构成,philos意为爱,adelphia意为兄弟,所以合起来就是兄弟之爱的城。 费城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是特拉华河谷都会区的中心城市。费城是美国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一,费城面积334㎞²。1790-1800年,在华盛顿建市前曾是美国的首都,因此在美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774-1775年两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并通过《独立宣言》;1787年在此举行制宪会议,诞生了第一部联邦宪法。 国家独立历史公园有绿树环抱的独立广场,有站立在平整如茵的草坪上的开国群英的铜像,有高高耸立的乳白色钟塔,整个环境庄重而神圣。独立宫1732-1756年建造。是一座两层的旧式红砖楼房,乳白色的门窗,乳白色的尖塔,塔上镶嵌着一座大时钟,塔顶就是当年悬挂自由钟的地方。整座建筑朴实无华,却又透露着庄严,令人肃然起敬。如今这座建筑已经成为美国独立的象征,被美国定为历史文物建筑,同时还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独立会堂古朴典雅,左边的屋子是古老的宾夕法尼亚州法庭;右边的屋子是第二次大陆会议和制宪会议的会址。<div>独立纪念馆在美国革命之前是宾夕法尼亚州的议会大厦。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十八世纪中叶,美洲移民先后建立了十三个州,但仍然归英国统治。因为不堪英国强加的重税,美洲移民自1770年以来与英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先后爆发了印花税运动和倾茶事件等抗议活动,1775年“莱克星敦第一枪”标志着美国人武装反抗英国统治的开始。1776年美洲各殖民地州的代表在此举行大陆会议,7月4日通过了由托马斯 • 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建立“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也成为了美国独立纪念日。此后经历了八年抗战,美国终于在1783年打败了英国。1787年又在这里举行了制宪会议,制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br></div> <div>楼前竖立着华盛顿的全身塑像,他左手杖着剑,右手抚住“独立宣言”,神态坚定。华盛顿与美国独立历史紧紧相连。<br></div>为保护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物古迹,美国国会在1948年通过法案,将这幢红砖楼房,又名“独立会堂”以及周围的所有历史性建筑物辟为“国家独立历史公园”。 室内的陈设依然保持原样,13张桌子排成半圆形,代表13个殖民地,桌子上铺着当年的绿绒台布,摆着银质墨水台,写字用的雁翎,照明用的蜡烛。这是一间照亮北美历史的房间,就在这间简朴而平凡的屋子里,1775年推举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通过《独立宣言》,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宫背面是公园绿地。原来设计应该是独立宫加公园绿地为一个整体,但是现在独立宫被单独用活动栏杆和公园分开。 独立宫小院中美国海军之父的塑像。 在费城独立大厅外面,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钟楼,世界最著名的大钟之一 ------ 自由钟安放其中。钟面上刻着《圣经》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们宣告自由。”<div>自由钟与1751年为了纪念1701年实施《权利宪章》而委托伦敦一家工厂铸造的,1752年运到费城首次敲击时便出现了裂纹,自由钟高3英尺,重2080磅,挂在木梁上。钟上有长长的巨大裂缝,据说是1835年为约翰•马歇尔大法官举行葬礼时敲钟而开裂的;其后1846年为纪念华盛顿总统的诞辰鸣钟庆祝时,遭到严重破裂,发声嘶哑。虽几度企图修复裂缝,都无结果,于是这个钟便被保存起来以供瞻仰。之后一百多年里里经历了几次大的裂纹和两次大修复,现在大家看到的一厘米宽的大裂缝不是敲出来的,而是当时为了防止裂纹扩展而作的修复努力,再仔细观察,会看到大裂缝的顶端有细如发丝的裂纹,一直延伸到钟顶部,这个裂纹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了修复和继续使用这口钟的努力。<br></div> 这是钟的背面。<div>这口自由钟据传在很多重要的历史场合中被敲击过,最著名的是在1776年7月4日敲钟来召集民众聆听《独立宣言》的宣读,但历史学家一直对此抱有疑义。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更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除了悬挂在馆内的原件外,这口钟还有不少复制品,但不管是哪一口钟,他们都是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的代表,在美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br></div> 美国铸币厂,自美国开国至今,美国流通中的货币绝大部分都是在此制造。如果硬币正面头像右侧有个很小的P,则代表这枚硬币在费城铸造。铸币厂的生产线和部分历史文物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进去之后可以看到有关美国硬币的介绍,能看到成列的各式各样的硬币。还能看到铸币的流水线,很多黄铜色的美分。 参观时买的冰箱贴。 费城市政厅,这里自从费城1682年建立城市一直到1871年市政厅开始建立,一直是一片公共广场。市政厅高167米,在1901年建成时是世界第一高楼,并保持记录至1908年。市政厅的楼顶上矗立着费城的开埠者威廉•佩恩的铜像。起初费城规定盖楼的高度不能高于这座铜像,后来由于市政发展的需要,不得不自欺欺人地说铜像背面老佩恩“看不见”的地方可以盖高楼,所以如今这座建筑的东侧依然保持古朴风貌,而西侧盖起了鳞次栉比的摩天楼。 这座高层建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用大理石和砖砌起,没有用钢筋。这座建筑由苏格兰出生的建筑师小约翰·麦克阿瑟设计,它被设计成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后在建造过程中被华盛顿纪念碑和埃菲尔铁塔超越,建筑外部墙面上还刻有立体浮雕。粗壮光滑的石柱、惟妙惟肖的浮雕人物,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市政厅拥有近700间客房,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市政建筑。 美国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前的一座雕塑。 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墓。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伟大的政治家、作家及发明家,虽然出生在波士顿,但在少年时代离家出走至此,创业开印刷所、办报纸、结交总督、地方名人,创办大学,并于1790年逝世于此。墓地安葬了四千多基督教教会会员,其中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五位《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者,还包括一些为美国建国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人士、美国海军缔造者和多位将军。 街上的一个不锈钢雕塑,是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桥,原称特拉华河大桥是跨越特拉华河的一座悬索桥,连接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和新泽西州肯顿。 我们离开费城,前往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