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2024年)十一假期我与老伴再次驱车一路向西独行塞外探访心中一直向往的神秘军堡。</p><p class="ql-block"> 军堡,作为一种军事防御建筑,主要用于屯兵和防御。它们通常沿着长城或其他战略要地分布,以保护边疆安全。这些军堡在明朝时期尤为常见,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堡不仅用于驻扎军队,还承担着储存军需物资、指挥调度等重要功能,是军事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它们的设计和建造旨在抵御外敌入侵,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军堡的建造材料多样,可以是土、石、砖等,具体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战略需求。此外,军堡往往与长城等防御工事相结合,形成更为严密的防御网络,以应对可能的军事威胁。</p><p class="ql-block"> 军堡是冷兵器时代造就的中华文明产物,现如今如矗立在北方大地上的一个个巨大的感叹号!残垣断壁记载着这里金戈铁马的风云岁月,勾勒出了一幅充溢着边塞风情的雄宏图画。</p><p class="ql-block"> 走进军堡,就像穿越了时空,那一座座黄色古城堡,虽经历六百余年自然侵蚀、人为破坏和战火洗礼,但仍雄姿犹存,保存着原有的轮廓。</p><p class="ql-block"> 星点散落的军堡遗址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雄浑、苍凉、悲壮、残旧"。军堡虽历经了六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如今再见到这些中国最完整的军事文化体系标本,依旧为其强烈的历史年代感所震撼不已。</p><p class="ql-block"> 军堡以威武雄壮之势、之气、之魂,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充满残缺之美的城堡,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散发着从历史深处传递出来的厚重之气,宛如遗珠般依然默默矗立在乡野间。历经岁月雕琢,展现着难得一见的“天然去雕饰”之美,似一幅展示着波澜壮阔的边塞气象图画,令人遐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神秘的军堡与相关的传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军堡充满了有质地的美感,呈现出邃绚烂的神秘色彩。吸引众多专家、游客、摄影家、画家络绎不绝前来一睹风采,让古军堡神秘和传奇激发每个过客的无尽感喟,陶醉于这原生态文化遗产天籁般的粗犷之美、直露之美,乐不思蜀,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土岩峭壁上的西大坪军堡:</p><p class="ql-block"> 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大坪军堡于明洪武年间由名将徐达率部修筑。作为古蔚州有代表性的军堡之一,在明朝这里一直有军队驻守,它见证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过往。</p><p class="ql-block"> 如今它仍矗立在台崖之巅,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依然能感受到驱逐鞑虏的豪迈之情。</p><p class="ql-block"> 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该堡建于四十里平台的边缘土崖峭壁上,下面就是一马平川的河川区,在这里能够扼守住西侧的宣涞古道,防止胡人骑兵突入飞孤峪直取紫荆关。</p><p class="ql-block"> 作为畿辅咽喉,紫荊关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破此关则无险可守。 它是与游牧部落对峙的前线,西大坪军堡依托有利地形在军情探察、阻击敌军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势险要,设计精妙,墙体高耸且面临悬崖,易守难攻,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p class="ql-block"> 在经年的风霜侵蚀下,西大坪军堡的墙体已经出现了龟裂和坍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除了探寻军堡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目的 : 就是探寻深藏民间百年被誉为“清代版的《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 ,两眼一摸黑找个藏匿于僻远小村庄过百年的残破庙宇可真不容易,最后凭借一颗非看到不行的执着劲头,不厌其烦地打听磨破车轮的找寻最终还是村支书叫人用钥匙将关帝庙的大门为我俩敞开。</p><p class="ql-block"> 夏源村西距县城20公里,112国道和207国道在北边的西合营合二为一,过夏源向南而去一条通张家口的省道亦在夏源经过,这个四通八达处于交通要冲的村庄,尚存一座见证过市井繁华和世俗变化的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朝的夏源关帝庙,当年的祭祝活动频繁,“礼节祭品同文庙,五月十三日一祭,春秋仲月各一祭”。然而,光影流转,庙内祭祀早已停止多年,曾经的风光亦早已为落寞取代。</p><p class="ql-block"> 荒废已久的夏源关帝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惊艳的百工之图便鲜活于东西配殿南北四壁之上。</p><p class="ql-block"> 《百工图》壁画分四行四列绘制于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每面墙绘制十六副,共有六十四副图,均以墨线相隔,右上角有榜题。</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该庙始建于清代初年,根据调查确定财神庙东、西配殿在同治年间经过重修,《百工图》壁画应该是在这次重修时绘制的。该壁画虽然年代不是很久,但是它丰富的生活内容,在画工精细的画笔下,《百工图》真实反映了清代市井生活的状况,表现了64种社会行业的从业情况,是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皇帝颁旨,命宫廷画师绘制长卷《百工图》,内容囊括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生活状态,是一部记录社会民生的百科全书,被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夏源关帝庙的精彩之处在于其配殿壁画。</p><p class="ql-block"> 这里保存壁画较多,主要分布在两个侧庙堂,题材丰富时间自明清一直延至民国。创作这些壁画的画工,大多未留下名字。用红、黑、黄、青等颜色和线条,用包涵想象和现实再现的方式,完成夏源关帝庙壁画的画工们亦未留名。百工图更像是民间画工之作,因其出自民间,原生的民间风格和民间味道酣畅淋漓,也愈发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占据壁画最重要位置的是神的形象。神受供奉,亦要人间烟火,于是,在画工的精心描摹之下,从事各种工作的百工入画了,出现于南北两壁,栩栩如生,他们共同构成了彼时鲜活的人间,再现了彼时丰富的人情世情与民俗民风。</p><p class="ql-block"> 这些壁画经100多年风尘和磨蚀,尚能幸存,色彩鲜丽,不能不说是奇迹。</p><p class="ql-block"> 夏源关帝庙壁画中最为称道的部分即《百工图》,《百工图》描述了清代百姓是如何谋生和发财致富的。</p><p class="ql-block"> 《百工图》由一幅幅墨线隔开的小幅画组成,每幅内容不同,均有毛笔题名,东配殿北墙和西配殿南墙题名在画的右上角,东配殿南墙和西配殿北墙题名在画的左上角。题名或三字,如豆腐房、剃头房、饧糖房、饼面铺、弓箭铺、铸铁铺、切烟铺、毡帽铺、粟粮店、漂布店、生药店、柳器店、磁器摊、漏粉局、裱糊局、估衣局、成衣局、首饰楼、分金楼、哑医堂、砖瓦窑、黄纸坊、锡工行、泥工行、书籍斋、读书林等等;或四字,如烟火炮铺、杂货俱全、脂肉俱全、水中生色、描画丹青、游巷贸易、完童耍货、改换缨帽、精选木料、修造渡船、修造轮舆、修造风匣等等。</p><p class="ql-block"> 《百工图》中有手艺人,有商人,有耕绿野的农夫、亦有细批流年的算命先生,他们均从事不同工作,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他们的工作,生活的场景和状况,都以直观的画面反映了出来。《百工图》中人物形象绘制生动,体现了当时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在张家口蔚县最北部的上马圈村旁深不可测沟壑、巨大雨裂沟黄土梁脊上残存着一座明代古军堡。</p><p class="ql-block"> 一座高大的烽火台就立于堡内正中央,据说以前这座烽火台上有个祭祀烧香的寺庙,在军堡两侧砖砌的堡门石匾上刻着“永安”二字。</p><p class="ql-block"> 早年由于上马村地处僻远又临近长城,处于戍边御敌的需要,故建成了样的高墙军堡,如遇兵险匪患撤进堡内,中央的烽火台即可告警又可瞭望,由此可见古人伟大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这座凭借黄土高坡纵横险要沟壑的古军堡孤寂地耸立在金秋滿是红灿灿的山枣;黄艳艳的沙棘山岗之上,傲视着远近的群山深浅的土岩喃喃自语着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日----3日拍摄于河北蔚县。</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