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附中时政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总第48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山东师大附中政治组主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2024</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奋进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康庄大道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壮阔的行进 光明的前程</span></p><p class="ql-block">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人类迈向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载发愤图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我们创造了“两大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经济总量逾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七十五载艰苦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6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载砥砺前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p> <p class="ql-block">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5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今天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空前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今天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呈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一体改革 全面创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二十届三中全会</span>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部署改革支持创新</span> </p><p class="ql-block">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体化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个领域改革,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p><p class="ql-block"> 面向现代化,迫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推进一体改革,全面创新。此次《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专章部署,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领域、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p><p class="ql-block"> 教育领域改革要突出教育先导性功能。围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更加突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变革的目标导向,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建立全国技术转移网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科技领域改革要突出科技战略性地位。围绕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改革攻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实现布局重大科研任务和发展高质量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 人才领域改革要突出人才根本性作用。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科研人员待遇保障,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让人才潜心做研究、搞创新;疏通人才引育用留的机制性梗阻,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更好支撑教育发展、创新突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来自服务贸易发展论坛的观察</span></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近日向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宣布中国扩大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共享机遇、共商合作、共促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连续6年在服贸会上发表重要视频致辞或向服贸会致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 服贸会已成功举办10届,是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新时代以来,中国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2至2023年,以美元统计,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6.2%,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中国同期货物贸易增速。2023年,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升至41.4%。中方日前发布《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将继续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服务。</p> <p class="ql-block">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彰显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强磁场”魅力不减。今年,围绕“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的主题,约800位中外嘉宾相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凝聚发展共识;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首次独立线下设展;45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线下参展,发布200余项融合创新成果……格鲁吉亚第一副总理达维塔什维利称赞服贸会为促进全球服务贸易交流合作与探索新机遇提供了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服务贸易跑出自主开放“加速度”,反映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也将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中国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中国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6万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规模在全球位居前列。随着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将进一步提升自贸协定开放水平,扩大自主开放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合作。</p><p class="ql-block"> 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加快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持续深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携手共逐现代化之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携手推进现代化 共筑命运共同体</span></p><p class="ql-block"> “面向未来,我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9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全面总结中非合作论坛取得的成果,郑重宣布中非关系新定位,鲜明阐释“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的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明确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具体途径,擘画了中非关系发展新蓝图。习主席的主旨讲话引发与会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国际舆论的热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非关系新定位,顺应了广大中非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关系的提升,是中非传统友谊的深化与延续,是新时代以来中非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未来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实现现代化是全世界各国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当前,中国正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非洲也在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中国和非洲,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人口相加,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形势下,中国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加强团结合作,中非要共同把握方向、锚定目标,在现代化道路上共创辉煌,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即文明互鉴伙伴行动、贸易繁荣伙伴行动、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互联互通伙伴行动、发展合作伙伴行动、卫生健康伙伴行动、兴农惠民伙伴行动、人文交流伙伴行动、绿色发展伙伴行动、安全共筑伙伴行动。“十大伙伴行动”与“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有力展现出中国对于世界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对于历史发展机遇的深刻把握,对于中非合作共赢互惠的坚定践行,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重信守诺、言行一致、拼搏实干的价值理念和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中非合作的快车必将越跑越快、越跑越好。中非要深刻把握这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中非关系注入的新内涵,推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深刻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span></p><p class="ql-block">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系统总结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重大成果,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p><p class="ql-block">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推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功效。我们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我国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p> <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必须坚持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各级人大建设。这“八个必须坚持”,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p><p class="ql-block">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党的二十大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具体安排。我们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p><p class="ql-block"> 接续奋斗启新程,砥砺奋进再出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充分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就一定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共同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教育大会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p> <p class="ql-block">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p><p class="ql-block"> 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p><p class="ql-block"> 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鉴史观今谋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span></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从关中到陇原,总书记的足迹循渭河、跨两省,目光投向中华文明历史深处、根脉所系。</p><p class="ql-block"> 赓续不绝而塑其魂。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三千多年前,周人在这里发祥,礼乐文明由此肇始。春秋初年,秦人在此建都经营,踏上崛起之路。夏、商、周、秦……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从未中断。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珍藏大量十分珍贵的出土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镇院之宝”何尊静立。这件古朴典雅、饱经沧桑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内刻铭文“宅兹中国”,系目前发现“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2020年,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器以藏礼,字以弘文,实物与文献共同书写着中华文明的清晰历史,是今人钩深致远的坚实依托。</p> <p class="ql-block"> 饮水思源而承其脉。天水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天水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公祭伏羲大典,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开放包容而成其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既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同时被中原及南方地区文化所滋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风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陇山苍苍,渭水汤汤。血脉以系的人文始祖,影响至远的周秦文化,矗立千年的石窟艺术……中华文明的浩荡江河,静水深流,波澜壮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