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京杭大运河上的名城

笑答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次乘船沿大运河来到临清的时候,是明万历二十八年,即1600年,他一上岸,看到那么多楼阁殿宇,河道纵横,街市繁华,感到很惊讶:啊,原来临清是一座大城市! 过了165年,1765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第一次驻跸临清,畅游了鳌头矶、土山、无为观、碧霞宫等地,留下了一首《临清舟中》的诗:“卫挟浊漳临汶清,清因亦浊赴津瀛。默思从善与从恶,难易不禁为惕生。” 又过了259年,2024年深秋,我一个人驾车来到了临清的运河钞关,钞关位于大运河会通河岸,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相当于国税局,是我国现有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即1429年,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那段历史是相当的辉煌。 《金瓶梅》里有一段写临清钞关的,《金瓶梅》第五十八回写道,“韩大叔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的缎绢货,见今直抵临清钞关……”这座钞关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 我走进运河钞关,这是一处古建筑群,有河口正关、阅货厅、“国计民生”坊、关堞、仪门、正堂等,南北三进院落,置设穿厅、船料房、鼓铸坊等,总占地四万平方米 ,建有厅堂坊舍室四百余间,硬山建筑,青色灰瓦,为清代中期建筑风格。 这是中国古代运河税收机构的唯一典型遗存,是中国税务的祖始,如今以运河钞关为依托,成为中国税务博物馆与运河文化陈列馆,是一处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沿着明运河前行不远处就是乾隆皇帝游览过的鳌头矶,鳌头矶是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它位于会通河和通惠河汇合的中洲突出之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登上鳌头矶,这是一组结构精巧、古朴典雅的楼阁式建筑,北为甘堂祠,南为登瀛楼,西是吕祖殿,东是观音阁,明代临清知州马纶为观音阁题名:"独占"、"鳌头矶",赋予其“独占鳌头”的意境。 从鳌头矶左侧,沿着元代古运河河畔青石板小径前行,不远处就是会通桥,为元代运河桥闸,明代改为石桥,再往前走,过一条马路,前面就是著名的月径桥,也是一座石拱桥,月径桥和会通桥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月径桥驾车去清真寺,清真寺座落在卫运河东岸,当地人称北清真寺,明嘉靖四十三年,即1564年修建,已有460年的历史,为全国十大清真寺之一,由班可楼、望月楼、南北讲堂、藏经阁、沐浴房等组成。 走进正门,迎面是望月楼,为歇山重檐牌楼式建筑,玲珑别致,门楣正中镶毛主席手书“清真寺”匾额,后面悬挂两块匾额,“正意诚心”、“彝伦攸叙”,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人书写。 清真寺,阿拉伯语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俗称“礼拜寺”,也就是信仰清真教的教徒们做礼拜的地方,清真教即伊斯兰教,因回族同胞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主体,故又称回族教,伊斯兰教徒通称为穆斯林,意思是顺从真主的人。 临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又去东清真寺参观,北寺和东寺只隔一条街,遥相呼应,东清真寺建于明代成化元年,即1465年,正殿为宫殿式造形,殿顶呈凸安形,四角飞檐,殿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临清还有一处胜境是舍利宝塔,宝塔座落在城北郊三里许卫运河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即1611年,这是一座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0余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9层,周长39米,自明代以来,很多文人墨客登塔赋诗。 我来到宝塔前,眼望宝塔,感怀无限,舍利宝塔九级八面,进入塔室,各层辟有转角形石质梯道,可迂回逐层攀登,每层为穹隆顶,顶上拖龙骨架,地面平托金丝楠木楼板、平面铺青砖,每层辟八门,四明四暗,塔身皆有雕饰,登至九层,有小窗可以远眺,我真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能够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 站在舍利宝塔九层之上,极目远望,运河如带,翠堤蜿蜒,令人心旷神怡,塔檐上有铜铸的小钟铃,被风吹动,发出清脆的悦耳之声,塔岸闻钟为古代临清八景之一,这座宝塔与通州的燃灯塔、扬州的文峰塔、杭州六合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是运河上的标志性建筑。 临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联合国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京杭大运河名城,西汉初年即设县制,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即公元330年,因临近清河,遂名临清,临清人杰地灵,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学界泰斗季羡林等,都是临清人民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