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晋城市区东南方向17公里处的山峡中,有座石山,名为“硖石山”。我所在的位置就是硖石山。对面的山是珏山。硖石山山腰上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就是青莲寺。</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有这样的石阶上山,向上的感觉很好,能让人振奋。如果向上,再去看一个古迹,就更让人兴奋。</p> <p class="ql-block">上了这段台阶,在一个山腰的平台,看到了寺院红色的围墙。一座印度式的佛塔冒出了墙头。</p><p class="ql-block">青莲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隋唐时期,青莲寺已达一定规模,与著名的少林寺、法门寺比肩而立,有“隋唐佛都”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青莲寺的门口,那个印度式的佛塔就更显高大。红墙,绿树,古塔,青山,构成这幅美丽的画面。这里是青莲寺的下寺。</p><p class="ql-block">青莲寺的下寺又称古青莲寺,唐代咸通八(公元867年)重修,唐懿宗御赐青莲寺之名。据传唐玄奘未译完的经书在此翻译注释,这里一度藏有佛经5000多卷,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大门敞开着,走到门口时,但见大门背后巍巍青山好像是寺院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进入院落,首先见到的一个印度式的舍利塔。这是一座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造的相轮十三层覆钵佛祖真身舍利塔,虽不算宏伟,却是佛教界中最高等级了。</p> <p class="ql-block">佛塔通高20余米,基层为八角形须弥式,中为覆钵式塔身,上有十三层相轮,每逢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塔会出现无影现象,故称之为无影塔。</p> <p class="ql-block">佛塔的底座,每一层都刻着精致的花纹和图案。我分辨不出那些是什么花卉。转角处还有人物形象,一个个小小的大力士托起了塔。</p> <p class="ql-block">下寺的大殿是面阔三间的弥勒殿(也称北殿),这个大殿,因为毁坏比较多,可以看到的是,修复后留下原来的材料是比较少了,但是形状构造还是原有的风格。如果按照梁思成先生的替造法。一直更换腐朽的材料,即便全部换完了,建筑仍然是原貌。我认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走到大殿门口,就见到高大宽敞的正殿中央,佛坛上有弥勒佛等6尊唐代彩塑。分别是弥勒,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再加上一位供养人。</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放置和造型,就是唐代的典型造型。在敦煌莫高窟各唐代的石窟,都看到这样的造型,有的会加上两位力士。</p><p class="ql-block">这样的造型在寺观塑像中,我还是第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正殿主佛弥勒高4.2米,肩披袈裟,头饰螺髻,面庞庄严肃穆,饱满俊朗。双腿是半蹲的姿势,好像随时都会站立起来。这就是唐代弥勒佛造像的典型特征。现在西藏所有的寺院,弥勒佛也是采用这种半蹲,随时都将站起来的姿势,来说明未来佛,随时随地会正式接替拯救世界的重任。</p><p class="ql-block">这是青莲寺最重要的、文物价值最高的佛像。雕塑年代不晚于唐咸通八年,为中晚唐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你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注视一下弥勒佛的眼神。深沉,带着末法世界的思考。人类,正走在灭亡的路上。这印证了世界上有史以来很多时代的一些症状。</p> <p class="ql-block">他时时刻刻注视着你,目光能够直达你的内心深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殿西侧的普贤和阿难。</p> <p class="ql-block">佛坛前方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坐像,高2.88米。文殊居东,普贤居西,采用一腿盘曲,一腿自然下垂的半伽坐,又称“游戏坐”坐姿,坐于须弥座上。菩萨面形圆长,神态庄重,头束高髻,两缕发辫从耳后披于双肩,胸饰璎珞,衣饰以沥粉锦纹装饰,衣襟裹膝垂于座间。因为文殊和普贤都很像,要区分,就看座下塑有菩萨的坐骑青狮和白象。</p> <p class="ql-block">帷幕式下垂的衣裙,是唐代佛像的一个特征。衣裙下面的底座,一只白象探出头来,表明这是普贤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菩萨的神态,手行姿势优美。服装的颜色花纹,面料的皱褶,下垂,无不刻画得细致入微。</p> <p class="ql-block">就连菩萨的脚也非常生动。塑像腿上留下了年代久远而积上的尘土。看得出,这些佛像经过的精心的修复。我看到网上很多批评。认为佛像有些部位打磨得过于光滑,失去了原来的历史信息。但是经过打磨佛菩萨的脸部,却留下了极美的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这是件很难去平衡的事。所以,有些塑像在修复后,留下修复前的照片,让游客可以对照,找到过去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我垂心于文殊菩萨的这双手,这双手,要说是什么印,还不如说,有千言万语在这双手上述说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菩萨的脸部,就如批评修复工作的意见所说的,修复得过于完美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为皮肤增加一些暖色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殿,有比较大的空间,让你从多个角度仔细欣赏唐代造像之美。</p> <p class="ql-block">这一座是供养菩萨,虽已有损,身形犹在。面相丰腴,肤色洁白、蛾眉细眼、高鼻小嘴,也是典型的唐塑风格。敦煌莫高窟就有一座和这个很像的塑像被华尔纳盗走到大洋彼岸去了。</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对面还有一个小殿,称南殿,是一座晚清重建的殿堂,没有开放,我从窗户纸的空隙看进去,里面有宋代雕塑的菩萨像。正面和大殿的相似,是座五菩萨。</p> <p class="ql-block">殿内现存12尊彩塑,佛坛上正面5尊塑像是宋代原作。与北殿的唐塑相比,5尊宋塑更加注重写实,生动传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阿难,就好像邻家的男孩。</p> <p class="ql-block">菩萨的外貌更像民间女子。这就看到宋代的雕塑的特征,就是佛像民间化,世俗化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靠窗的一座塑像。菩萨虽然断了手臂,但是身上的服装却是曹衣出水,坦露了大部分身体,有点像笄多风格。</p> <p class="ql-block">南殿佛坛背后还有一座抱膝的水月观音呢。这个动作是不是特别亲切,就像我们看到的普通人的坐姿?</p> <p class="ql-block">看完的青莲寺的下寺,我们继续上路,在这个硖石山上转一个弯。</p> <p class="ql-block">青莲寺还有上寺。因地势较高而俗称上院,坐落于侠石山三山环抱的腹地的上方。</p> <p class="ql-block">经过贴着山崖的石头步道,从下院走到上院,一路上山谷风光因寺院古老建筑点缀而俊美。</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个门洞,里面的建筑露了出来,深山古寺,又一片新的胜境出现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进入门洞,这里一排建筑围起的院落,就是青莲寺上寺。</p> <p class="ql-block">进入青莲寺上寺的边门,先是面对一个藏经阁。非常特别。特别之处叫做“抬楼造”,这个二层楼的藏经阁,一层是清代建筑,二楼却是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筑。宋代建筑被抬楼法抬到二楼了。实际上,是将原来的建筑全部拆解掉,在造好了一楼的建筑以后,再重新组装到二楼了。</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原来叫弥勒殿,宋崇宁年间改为藏经阁,殿内原塑像和壁画被毁,03年修复后,民间善士捐赠了佛像放在殿内。</p> <p class="ql-block">从这角度看斗拱,二层楼宋代的斗拱有补间铺作密集,抬到二楼以后,一层的建筑中间木制斗拱更密,两侧侧有砖石斗拱来起到装饰作用。视觉上看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自从明代,砖块技术大幅度发展,就有了砖墙承重的做法,斗拱也是装饰为主的小斗拱了。已经不起承重作用了。这个砖制的瓦当,斗拱也非常精致。</p> <p class="ql-block">墙上,砖构还仿制了木构的垂花,木雕等装饰。只是全部用砖来实现,也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二楼的宋代建筑上,我第一次看到“角神”了,就是四个角屋檐下支撑着出檐的大力士。这个角神,既辅助支撑,又起到装饰作用。藏经阁上层外檐四角的四个“木骨泥胎角神”为宋代原物。以前,只在日本的建筑上看到角神,鬼脸等建筑构件,这下子看到了原版。原来是在我国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透过银杏树叶,看到其中一个大力士的头都被压歪掉了。</p> <p class="ql-block">藏书阁之后是释迦殿,又称中佛殿,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间,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p><p class="ql-block">只是,屋顶上面现在又新加了屋顶。把大鸟的展翅的原屋顶罩住了。不知道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原因是青莲寺三面环山,山野里的草籽很容易吹落到屋顶,草根发育就容易松动屋顶,甚至有的屋顶还长成了树,也极易对屋顶造成破坏。所以这个屋顶目前保护起来,这样的古建一般都建在高台上,也是为了保持干燥,防止雨水向上渗透。</p> <p class="ql-block">在释迦殿的周围有许多石碑。青莲寺内现存唐、宋、明、清诸代碑刻十通,真、草、隶。篆各种字体齐备,是研究寺庙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这些石碑要是一个个看下来,今天就出不去这个寺院了。</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里面同样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下寺的格局一致。佛像是宋代的原作,但是修缮得比下寺的唐代塑像看上去更新,因此,这个修复就饱受诟病。</p> <p class="ql-block">我从网上找到了修复前的图片。就我看来,菩萨脸上那些缺损,是修缮后更美。至于很多人提出的缺少了历史信息,是可以通过数码化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在释迦殿后面的第二进大院里,有两株1400余岁的古银杏树,一雄一雌,枝叶繁茂。</p> <p class="ql-block">一眼一千四百年,而且苍劲和翠绿相间,见到生命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雄树的树枝上居然长出变态呼吸根,这很奇特,通常这种肉瘤式的树根是南方地区的杉树用来吸收氧气的。在山西的这篇青山围绕的小山坡上,可见空气是多么湿润,才会有这样的变态呼吸根出现。</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银杏的身后,是释迦殿右侧配殿,称为罗汉堂,同样也是“抬楼法而“把宋朝的楼抬到二层楼去了。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抬上去的楼称观音阁,面阔三开间,二层结构。现存建筑中,上层柱额、斗栱和四椽栿均为宋构。</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宋代的楼被抬到二楼,这很宝贵。为了保护古建筑,要上楼参观,一次只能上去5个人。我上去之后,最先看到的是观音和身边的龙女。</p> <p class="ql-block">观音和龙女的旁边就是十六罗汉。</p><p class="ql-block">殿内所塑观音、善财、小龙女与十六住世罗汉为宋代原塑,明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这些明代重修过的塑像,近年有再次修缮。罗汉身上的金色看上去很新,让人怀疑是不是宋代作品,然而,这些塑像却实实在在是宋代的。</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塑像,佛教世俗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罗汉你看,有多么生活化。他正闭上眼睛在思考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长老的眉毛那么长,像成仙了。可见道教也和佛教在相互融合。</p> <p class="ql-block">佛教是印度传来的,所以佛教的造像必然也有梵相。那样是不是国际化程度就高一点了?</p> <p class="ql-block">他好像是听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故事,眼睛瞪得老大老大。</p> <p class="ql-block">看,这个降魔的动作多酷啊。他手上还拿着一棵车厘子,是引诱魔鬼过来品尝,然后就抓住魔鬼吧。</p> <p class="ql-block">看了罗汉,又回到院子,看到一棵柏树,非常神奇。子树依偎着母树,演绎出母子情深。据说一百年前,母树枯萎,僧人打算锯掉,不料见到子树长出,攀附着母树,于是就留下了母树,如今,子母柏再次为寺院增添一片绿色天。</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老的建筑,在远方山峦的怀抱中,将悠扬的佛风飘向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人,就从远道而来,在宁静的寺院中,感受千年的古韵。</p> <p class="ql-block">彩色的的琉璃瓦配上红色的墙,屋顶的小草也恣意地生长。</p> <p class="ql-block">从寺院出来,在半山腰上,再次回望古老的寺院,由于悟空的取景,让我到访了这个著名的寺院。真是要谢谢悟空,把我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一个个推送到面前。一下子觉得有那么多古代文化的殿堂等待我去探索。</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