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情态意境彩墨戏韵——苗大壮戏曲人物画的探索与追求 ——张本平文<br>他笔下的戏曲女性人物,犹如欣赏绚丽的脸谱,观其画作,仿佛置身于戏曲表演现场。细腻柔美的线条,将女子如水的肌肤生动刻画而出。柳叶黛眉,凝脂面庞,葱白手指,或俯首沉思,或蹙眉凝神,他通过一双脉脉含情的双眸,展示了女子动人的阴柔之美。衣纹线条简练概括,笔笔到位,生动传神,行笔利落,或大块铺墨,或笔触顿挫,突出画作的节奏感,凸显人物的意趣横生。品读中国戏曲人物画第三代传人(第一代关良,第二代刘石平)中原书画院人物画研究院副院长苗大壮戏曲人物系列画作,能够挖掘出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他的画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历史读物。<br>戏曲人物在国画中的艺术表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展现了戏曲艺术的精髓,也体现了国画艺术的魅力。苗大壮的戏曲人物入画,将戏曲的动态美、情感丰富性和故事性融入了静态的国画之中,为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张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绘画的伟大意义,正在于它能够想象和抒情,能够捕捉美好,将其定格在画纸上;他以一种质朴却又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删繁就简,把舞台浓缩于宣纸之中;他取戏曲人物的身段、脸谱、行头为造型,以意象、幻象和具象等形式,将戏文的象征寓意、角色的命运归宿、情景的跌宕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着力于挖掘、发现与捕捉人物的思绪和情感,着重描绘人物的气质与内心世界。每一笔色彩、线条、纹样、服饰、表情、手势,都是那样认真描绘,都表现了一种心情和意味,包蕴着很强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不得不凝神静气,来仔细品味这些人物的美。<br>苗大壮把写意人物与传统戏曲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一条融合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写意人物原型的戏曲人物画新路。他笔下的戏曲人物《天女散花》《秦香莲》《家有贤妻》等作品,充满着对新时代的自信和乐观,洋溢着对美好未来和真善美的渴望,画中人物姿态优雅,面部表情变化微妙,背景墨彩淡染,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奇特的写意技法,彰显出一种诗意的品质与浪漫的气质,使画面形成情景交融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以画论戏,以戏说画”构成了苗大壮戏曲人物写意绘画独特的叙述方式。表面上看,苗大壮是在画戏、画戏中的人物,实质上他是通过对戏中人物的描绘来诠释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透露出他内心浓浓的戏曲情。<br>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走进苗大壮戏曲人物绘画里,宛若置身于戏曲舞台之中。用苗大壮自己的话说就是:“戏曲人物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除了努力看戏以外,还要研究戏曲人物画的画面形式问题。”由此可见,苗大壮在戏曲与中国画表现形式二者的结合上是有自己独到的表现图式。谢赫将“气韵生动”放在品评绘画“六法”中的首位,并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中第一人,是谓“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在陆的作品中,他擅长把握人物的风度姿态,即如上所述的“韵”,细观苗大壮的戏曲人物作品《四郎探母》《贵妃醉酒》《劈山救母》《包青天》《状元媒》《夜读春秋》等,强调画面形式的简约和拙朴,逸笔草草,恰到好处,他对人物精神面貌和更深层次的“韵”,同样有自己独到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剧曲中各类英雄豪杰、绿林好汉等人物形象,其大多武艺<br>高强,义薄云天。又如京剧《盗御马》中的窦尔墩、武天虬等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京剧《连升店》中穷秀才的人物形象王明芳。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亦有四大名著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和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唐僧、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金蝉大仙等人物情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张飞、赵云、关云长等人物情节;《水浒传》中的武松、鲁智深、时迁等人物情节。不仅如此,还有民间家喻户晓的钟馗、济公、包公等人物形象。其戏曲人物作品涵盖题材广而不杂,人物主题鲜明,意在笔先,气韵生动。将戏曲与国画二者完美结合,使得戏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观苗大壮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足以见得,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br>苗大壮的戏曲人物画以描绘旦角为主,善于捕捉表演动作中足以表达感情的瞬间,注重人物“情态”的艺术表现。他的《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红娘》《花木兰》等作品,以水墨画的艺术语言表现戏曲人物的瞬间情态,追求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蕴的表达,既延续了中国画与戏曲艺术结缘的传统文脉,继承了历代戏画的优秀传统,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面貌:其戏曲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生动,对华丽的头饰以及服装图案的刻画往往不厌其烦,而背景的处理却是虚幻飘渺的,形成了写意的人物刻画与变幻莫测的意象空间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生动传神的表演动作与丰富多变的水墨艺术语言,相互衬托,相互映照,相互生发,传达出独特的“水墨戏韵”。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将戏曲演出的情景凝固为一个生动的瞬间,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经典作品存世。汉代百戏、唐代歌舞、宋元杂剧,在石刻、雕塑、壁画、卷轴画等作品中,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造型形式,形象地体现了各个时期表演艺术的精彩瞬间。明清时期,戏曲艺术迅速发展,戏曲人物画作为年画,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进一步扩大和延伸了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结缘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贯穿始终的一个特殊门类,很值得梳理和研究;20世纪以来,艺术大师林风眠、关良、叶浅予等,以戏曲表演作为灵感之源,创作了大量风格独具的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迷恋于描绘戏曲的画家更是不胜枚举。以戏曲表演艺术作为创作主题的专题展览不断举办,各种艺术视角和各种风格样式的作品层出不穷。苗大壮的戏曲人物画,源于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起步于将自己喜爱的戏曲人物形诸于画面的努力,同时也自觉地承续了戏曲与绘画结缘的历史文脉,在名家辈出的当代画坛自辟一条蹊径。<br><br>苗大壮自幼开朗,活泼,多灵性,好幻想,对于那些舞台上银幕中美若天仙的女性常常向往不已。在中国戏曲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中,他对旦角情有独钟,风韵翩翩的正旦,如花似玉的花旦,飒爽英姿的武旦等等,他倾情描绘的总是那些优雅而含蓄、娴静又浪漫的女性。她常常将自己幻化为对象,细心地体会着她们的柔情与委婉,喜怒与哀怨,尽其所能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所以,他的画情真意切,笔墨间渗透着自己的情感,画面往往会散发出一种撩拨心弦的魅力。在近似于肖像的戏曲人物画创作中,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关键是对特定人物“情态”的准确把握。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是最为活跃的造型因素,它是将生活动作中足以表达感情的东西高度提炼并加以美化。从视觉角度来看,它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是一种“织在时空中的图画”,有着丰富的表情达意功能。而苗大壮的形象思维却始终是根据静态画面的需要而展开的。面对一连串的表演动作,苗大壮的审美感受力主要体现在,将动态的表演动作凝练为一个静态的瞬间。对于刻画特定情境中的人物来说,演员的一举步,一甩袖,甚至一屈指就可能是个富有意味的动作,一瞥眼,一扬眉,也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情。这就需要画家对特定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特殊敏感,苗大壮对此体会尤深。他的画首先是对演出中的人物瞬间“情态”的捕捉和把握,这是成就一幅作品的重要环节。苗大壮认为:结构画面最关键的是“意境”的营造。简单说,就是画面上的各种造型成分都要有一种相互照应的整体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发,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戏曲舞台的环境与空间处理具有假定性、虚拟性和流动性。苗大壮的戏曲人物画着力于写意性的人物塑造,对繁琐的头饰以及服装图案的刻画往往不厌其烦,但画面背景的处理却是虚幻的。写意的人物刻画与变幻莫测的意象性的空间处理,形成苗大壮的作品的基本面貌。他以气韵生动形成丰富多变的画面,不仅具有自身的形式美感,似乎还形成流动的光影绰绰的效果,这也与他戏曲舞台的某些处理手法相契合,营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空灵多变的意境。中国画与戏曲艺术的联姻,可以有多种艺术视角和多种表现方式,这里有着无限的探索空间。令人颇感欣慰的是,苗大壮对自己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充满了热情。他热衷于观看演出,吟诵名著,补充戏曲艺术修养,培育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扩展自己的意象空间。更注重从恩师刘石平大作和前辈画家作品中汲取营养,强化自己的艺术表现力。<br><br>纵观苗大壮戏曲人物画系列作品,每幅画都是一段精彩历史的缩影,都是一个美妙动人的传说,认真地去欣赏、去聆听,它有时花前月下、小桥流水,有时又金戈铁马、舍生取义;它演绎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也上演着黑与白,美与丑,正与邪,无休无止的战争与轮回,或发人深省,或提振身心。正如国画大家、著名艺术评论家阎正先生所说的“苗大壮的戏曲人物异军突起,他以幽默、活泼、准确的造型,熟练、轻巧、生动的笔墨,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大刀阔斧游刃有余地勾画出了一大批涵盖生旦净末丑的百变舞台形象,让观者兴致勃勃情不自禁,领略了画家所画戏曲人物众多角色出神入化的风采,为中国画创新谱写了新的篇章”。<br><br></h3> <h3>情态意境彩墨戏韵——苗大壮戏曲人物画的探索与追求<br>——张本平文</h3> <h3>他笔下的戏曲女性人物,犹如欣赏绚丽的脸谱,观其画作,仿佛置身于戏曲表演现场。细腻柔美的线条,将女子如水的肌肤生动刻画而出。柳叶黛眉,凝脂面庞,葱白手指,或俯首沉思,或蹙眉凝神,他通过一双脉脉含情的双眸,展示了女子动人的阴柔之美。衣纹线条简练概括,笔笔到位,生动传神,行笔利落,或大块铺墨,或笔触顿挫,突出画作的节奏感,凸显人物的意趣横生。品读中国戏曲人物画第三代传人(第一代关良,第二代刘石平)中原书画院人物画研究院副院长苗大壮戏曲人物系列画作,能够挖掘出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他的画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历史读物。<br>戏曲人物在国画中的艺术表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展现了戏曲艺术的精髓,也体现了国画艺术的魅力。苗大壮的戏曲人物入画,将戏曲的动态美、情感丰富性和故事性融入了静态的国画之中,为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张力。</h3> <h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绘画的伟大意义,正在于它能够想象和抒情,能够捕捉美好,将其定格在画纸上;他以一种质朴却又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删繁就简,把舞台浓缩于宣纸之中;他取戏曲人物的身段、脸谱、行头为造型,以意象、幻象和具象等形式,将戏文的象征寓意、角色的命运归宿、情景的跌宕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着力于挖掘、发现与捕捉人物的思绪和情感,着重描绘人物的气质与内心世界。每一笔色彩、线条、纹样、服饰、表情、手势,都是那样认真描绘,都表现了一种心情和意味,包蕴着很强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不得不凝神静气,来仔细品味这些人物的美。</h3> <h3><br>苗大壮把写意人物与传统戏曲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一条融合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写意人物原型的戏曲人物画新路。他笔下的戏曲人物《天女散花》《秦香莲》《家有贤妻》等作品,充满着对新时代的自信和乐观,洋溢着对美好未来和真善美的渴望,画中人物姿态优雅,面部表情变化微妙,背景墨彩淡染,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奇特的写意技法,彰显出一种诗意的品质与浪漫的气质,使画面形成情景交融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以画论戏,以戏说画”构成了苗大壮戏曲人物写意绘画独特的叙述方式。表面上看,苗大壮是在画戏、画戏中的人物,实质上他是通过对戏中人物的描绘来诠释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透露出他内心浓浓的戏曲情。<br></h3> <h3>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走进苗大壮戏曲人物绘画里,宛若置身于戏曲舞台之中。用苗大壮自己的话说就是:“戏曲人物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除了努力看戏以外,还要研究戏曲人物画的画面形式问题。”由此可见,苗大壮在戏曲与中国画表现形式二者的结合上是有自己独到的表现图式。谢赫将“气韵生动”放在品评绘画“六法”中的首位,并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中第一人,是谓“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在陆的作品中,他擅长把握人物的风度姿态,即如上所述的“韵”,细观苗大壮的戏曲人物作品《四郎探母》《贵妃醉酒》《劈山救母》《包青天》《状元媒》《夜读春秋》等,强调画面形式的简约和拙朴,逸笔草草,恰到好处,他对人物精神面貌和更深层次的“韵”,同样有自己独到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剧曲中各类英雄豪杰、绿林好汉等人物形象,其大多武艺<br>高强,义薄云天。又如京剧《盗御马》中的窦尔墩、武天虬等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京剧《连升店》中穷秀才的人物形象王明芳。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亦有四大名著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和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唐僧、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金蝉大仙等人物情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张飞、赵云、关云长等人物情节;《水浒传》中的武松、鲁智深、时迁等人物情节。不仅如此,还有民间家喻户晓的钟馗、济公、包公等人物形象。其戏曲人物作品涵盖题材广而不杂,人物主题鲜明,意在笔先,气韵生动。将戏曲与国画二者完美结合,使得戏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观苗大壮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足以见得,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br></h3> <h3>苗大壮的戏曲人物画以描绘旦角为主,善于捕捉表演动作中足以表达感情的瞬间,注重人物“情态”的艺术表现。他的《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红娘》《花木兰》等作品,以水墨画的艺术语言表现戏曲人物的瞬间情态,追求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蕴的表达,既延续了中国画与戏曲艺术结缘的传统文脉,继承了历代戏画的优秀传统,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面貌:其戏曲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生动,对华丽的头饰以及服装图案的刻画往往不厌其烦,而背景的处理却是虚幻飘渺的,形成了写意的人物刻画与变幻莫测的意象空间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生动传神的表演动作与丰富多变的水墨艺术语言,相互衬托,相互映照,相互生发,传达出独特的“水墨戏韵”。</h3> <h3>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将戏曲演出的情景凝固为一个生动的瞬间,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经典作品存世。汉代百戏、唐代歌舞、宋元杂剧,在石刻、雕塑、壁画、卷轴画等作品中,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造型形式,形象地体现了各个时期表演艺术的精彩瞬间。明清时期,戏曲艺术迅速发展,戏曲人物画作为年画,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进一步扩大和延伸了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结缘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贯穿始终的一个特殊门类,很值得梳理和研究;</h3> <h3>20世纪以来,艺术大师林风眠、关良、叶浅予等,以戏曲表演作为灵感之源,创作了大量风格独具的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迷恋于描绘戏曲的画家更是不胜枚举。以戏曲表演艺术作为创作主题的专题展览不断举办,各种艺术视角和各种风格样式的作品层出不穷。苗大壮的戏曲人物画,源于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起步于将自己喜爱的戏曲人物形诸于画面的努力,同时也自觉地承续了戏曲与绘画结缘的历史文脉,在名家辈出的当代画坛自辟一条蹊径。<br><br></h3> <h3>苗大壮自幼开朗,活泼,多灵性,好幻想,对于那些舞台上银幕中美若天仙的女性常常向往不已。在中国戏曲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中,他对旦角情有独钟,风韵翩翩的正旦,如花似玉的花旦,飒爽英姿的武旦等等,他倾情描绘的总是那些优雅而含蓄、娴静又浪漫的女性。她常常将自己幻化为对象,细心地体会着她们的柔情与委婉,喜怒与哀怨,尽其所能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所以,他的画情真意切,笔墨间渗透着自己的情感,画面往往会散发出一种撩拨心弦的魅力。在近似于肖像的戏曲人物画创作中,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关键是对特定人物“情态”的准确把握。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是最为活跃的造型因素,它是将生活动作中足以表达感情的东西高度提炼并加以美化。从视觉角度来看,它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是一种“织在时空中的图画”,有着丰富的表情达意功能。而苗大壮的形象思维却始终是根据静态画面的需要而展开的。面对一连串的表演动作,苗大壮的审美感受力主要体现在,将动态的表演动作凝练为一个静态的瞬间。对于刻画特定情境中的人物来说,演员的一举步,一甩袖,甚至一屈指就可能是个富有意味的动作,一瞥眼,一扬眉,也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情。这就需要画家对特定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特殊敏感,苗大壮对此体会尤深。他的画首先是对演出中的人物瞬间“情态”的捕捉和把握,这是成就一幅作品的重要环节。苗大壮认为:结构画面最关键的是“意境”的营造。简单说,就是画面上的各种造型成分都要有一种相互照应的整体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发,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戏曲舞台的环境与空间处理具有假定性、虚拟性和流动性。苗大壮的戏曲人物画着力于写意性的人物塑造,对繁琐的头饰以及服装图案的刻画往往不厌其烦,但画面背景的处理却是虚幻的。写意的人物刻画与变幻莫测的意象性的空间处理,形成苗大壮的作品的基本面貌。他以气韵生动形成丰富多变的画面,不仅具有自身的形式美感,似乎还形成流动的光影绰绰的效果,这也与他戏曲舞台的某些处理手法相契合,营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空灵多变的意境。中国画与戏曲艺术的联姻,可以有多种艺术视角和多种表现方式,这里有着无限的探索空间。令人颇感欣慰的是,苗大壮对自己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充满了热情。他热衷于观看演出,吟诵名著,补充戏曲艺术修养,培育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扩展自己的意象空间。更注重从恩师刘石平大作和前辈画家作品中汲取营养,强化自己的艺术表现力。<br></h3> <h3><br>纵观苗大壮戏曲人物画系列作品,每幅画都是一段精彩历史的缩影,都是一个美妙动人的传说,认真地去欣赏、去聆听,它有时花前月下、小桥流水,有时又金戈铁马、舍生取义;它演绎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也上演着黑与白,美与丑,正与邪,无休无止的战争与轮回,或发人深省,或提振身心。正如国画大家、著名艺术评论家阎正先生所说的“苗大壮的戏曲人物异军突起,他以幽默、活泼、准确的造型,熟练、轻巧、生动的笔墨,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大刀阔斧游刃有余地勾画出了一大批涵盖生旦净末丑的百变舞台形象,让观者兴致勃勃情不自禁,领略了画家所画戏曲人物众多角色出神入化的风采,为中国画创新谱写了新的篇章”。<br><br></h3> <h3>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br>,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br>报》总编,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香港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创作<br>院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br>民生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评论家、鉴赏家、书画家<br>、教育家,是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h3> <h3>苗大壮(焦作沁阳人)1972年生,中国戏曲人物画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关良再传弟子,刘石平入室弟子(2007年经阎正先生指导,辞去工作,拜在刘石平门下,随恩师隐居山林学画长达十年之久)。2017年下山,首次在郑州文化馆举办戏曲人物画年展,引起社会关注。后陆续受邀在长春、上海、沁阳等多地举办个人戏曲人物画展览,目前是戏缘app首席签约画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艺术顾问,名人汇副主席,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焦作工贸学院特聘讲师,上海市松江区永丰文化导师。海峡两岸书画交流爱心大使。作品被国家大剧院及多家博物馆、纪念馆、艺术机构、国内外收藏家、表演艺术家及友人收藏定制。<br>微信:1863914875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