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河南博物院

七彩鱼儿

<p class="ql-block">2024.10.8。15°-25°轻度雾霾。避开国庆假期,探秘河南博物院9大“镇馆之宝”,一件比一件厉害!</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发韧之于民国,至今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几经辗转合并,成了如今壮阔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正中雕塑是一个古人双手推开两头大象,听讲解员解释这个雕塑的来历和寓意。河南古称豫,大象众多。“予”字是“人”的意思,“豫”字表示人牵着大象。这个雕塑蕴含河南人推开古老的大门,从远古走向文明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由鹤类制成,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刻符可知在钻孔前经过了严密的计算。这件骨笛经测试可吹奏七声音阶。</p> <p class="ql-block">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商代早期,是迄今发现的商早期最大的青铜器之一,重达64.25公斤。器身纹饰以饕餮纹、乳钉纹为主,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鼎身上的拼接点,它不是整体成形,而是拼接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妇好鸮尊,商代晚期。目前发现最早的鸮型酒器,鸮是俗称猫头鹰,这款酒器造型实用,纹饰精巧</p> <p class="ql-block">它的背后有一半圆形开口盖,上面立着的一个叫龙形鸟,更增添了鸮尊的观赏性。据记载,这个妇好为商王的武丁的妻子,也是一位女将军。</p> <p class="ql-block">玉柄铁剑,西周早期。该剑由铁质剑身、铜质柄芯与玉质剑柄嵌接组合,剑柄与剑芯之间还镶有绿松石。这是我国目前经科学鉴定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从出土痕迹看,原剑身以丝织物包裹,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它的出土,直接将我国的冶铁术提前了200年。</p> <p class="ql-block">莲鹤方壶。春秋时期,这春秋时期盛酒的一个礼器,长颈鼓腹,非常协调,壶身布满了隆重而奇特花纹,顶部是双层盛开的莲瓣,中间立平着一个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脱俗,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一般来说盛酒器是比较小的,而这件高达1米多的方壶,其实就是一个陈设品,也是身份、地位与财力的象征,被郭沫若曾赞誉其为“青铜时代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早期。1987年在梁共王刘买的墓顶发现了这幅长5.5米,宽3.35米的壁画,经过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壁画以朱砂红为底色,用白、绿、黑等颜色描绘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其中蜿蜒长达五米的为一条青龙,青龙下方有一白虎,青龙的上方为一只朱雀,还有怪兽等,这些动物在汉代为升仙的工具,所以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幅汉代的升仙图。</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除罪金简,唐代。纯度为90%以上的黄金制造,重为223。5克,一共为63个字,金简上铭文大概意思就是大周皇帝武则天信奉道教,可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派人至松岳天门投递金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汝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首,这个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采用的就是满釉制烧的方法,在这个釉里面它是加有玛瑙末的,所以看起来有特殊的光泽,而汝窑以天蓝色最为珍贵,由于主窑的烧造时间是较短的,留存的传世作品也是不足百件,其中天蓝釉器物只有四件,可见它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云纹铜禁,春秋时期。中国最古老的禁酒器。铜禁是古代在祭祀和宴请时摆放酒器的一个几案,相当于现在的小茶台,取名为禁,意为禁止的意思,当时周灭商之后,认为商贵族的嗜酒无度,致灭国,就发布了中国的第一个禁酒令:皇宫诸侯非祭祀不准饮酒。云纹铜禁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通体镂空透雕云纹,纤细精致。</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春秋晚期,神兽造型怪异:龙头、虎身、龟足、蛇尾,张口吐舌,牙齿锋利、双目圆睁,耳朵旁边还插了一朵花,给人感觉又凶又萌。</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的网红“站岗小狗”出土于汉代,距今2000年,是中华田园犬最早的陶像</p> <p class="ql-block">象牙白菜长约23厘米,重260克。白帮、绿叶、黄心、褐根。菜叶层层相叠,脉络清晰。叶茎有两朵小花,一朵含苞待放,一朵已灿烂开放。菜叶背面趴着一只蝈蝈,通体绿色,与绿叶融为一体,正尽情吮吸着白菜的鲜嫩汁水。旁边静卧一只瓢虫,须角隐现,似乎也在埋头享用着大餐。</p> <p class="ql-block">白菜音谐“百财”,萝卜音谐“摞步”,两者成一对,寓意步步高升、财源广进。白菜的绿叶与白色叶柄相互衬托,恰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提倡“清白”做人的思想暗合。蝈蝈,古称“螽斯”,繁殖力极强,象征着家族兴旺,子嗣绵长。因此明清工艺品常见”萝卜”“白菜”“蝈蝈”题材,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p> <p class="ql-block">象牙萝卜长约27厘米,重229克。根茎由上部的红色渐变为中部的粉红和根部的白色,根须自然弯曲。叶子绿色,主脉染以红色。一只蝈蝈伸着前肢由萝卜叶爬向茎部,张开嘴欲吸吮甘甜的汁水,画面动感十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