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梅子沟寄怀</p><p class="ql-block"> 梅子香飘羡四方,魏武鞭威慨而慷。</p><p class="ql-block"> 清溪浅烟桥沟渡,犹忆铁戟霜秋光。</p><p class="ql-block">2024年国庆节长假期间,各地著名景区人如潮涌车如流,,我们考古爱好者一行17人避开热闹市寻幽静自驾来到了河南省巩义市桥沟村,参观了久负盛名的桥沟老君庙。桥沟村原名为梅子坡,因其盛产梅子而闻名。村南有老君庙,庙里保存有一通石碑,记叙了梅子坡与成语“望梅止渴”的典故。</p><p class="ql-block">据石碑记载所述,曹操在征伐张绣行军至荥阳虎头关时,因道路险要、天气炎热,士兵们饥渴难耐,几乎绝望。曹操灵机一动,高喊“前面梅子沟有大片梅子林,上面的梅子又大又酸又甜,好吃得很!”士兵们闻听后,纷纷口水真流,忘记了口渴,士气大振,最终成功越过难关。这个故事正是“望梅止渴”典故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梅子沟之所以又名桥沟,是因其沟口有一条湍急的河流,进出行走极为不便。当地一知名人士捐资在此架设了一座桥梁,极大地便利了乡亲们的出行。为了纪念这一功绩,梅子沟改名为桥沟。桥沟老君庙原为草庙。因而此地也俗称“草庙山”。煤炭是当地的主要矿产,史料中记载“中州赖其举火者甚众”。明朝中叶,梅子沟附近20 余焦煤业主(窑头)合资将“草庙”改建为砖瓦殿阁式建筑,更名为老君庙。</p><p class="ql-block">桥沟老君庙为明代三进式结构,坐北向南,依次为戏楼、钟鼓楼、月台、正殿和东西庑殿。现今鼓楼己无存,月台亦残破亟待整修。据庙宇管理负责人玉三老人介绍:明清兴盛时,老君庙有香火地数百亩,殿宇亭榭上百间,道士数十人。其西院还是著名的“草庙山书院”,是本地学子读书习业之地。庙内有各种碑刻近百通。解放后,老君庙成了学校。戏楼、其他房间有的损坏,有的被私人占用。到改革开放前,近百通碑刻所剩无几。</p><p class="ql-block">2014年,当地人依据史料所描述重修明代的戏楼,恢复了其虽不豪华,但足具秀雅之气的特质,尤其是独具匠心的"扩音"设计,堪称绝技。戏楼中间两根明代石柱上刻的一副对联曰:“舞遏行云飞燕,调高白雪春。”曾被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选中,驰名全国</p> <p class="ql-block">关于成语"望梅止渴"的诞生地还有一种传说。当年,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出博望南征途中,人困马乏,众将士疲惫不堪,口渴难奈,不过附近又找不到水喝,士气锐减。急中生智的曹操登上一块高地,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因为梅子吃起来又酸又/甜,将士们一听,受条件反射刺激,顿时口内生津,来了精神,一口气走了数里,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从就是“望梅止渴”成语的发源地方,“望梅止渴”典故由此流传于世。其实,自古至今,梅林铺一带确实盛产梅子、杏树、杏梅、桃等水果,上世纪九十年代,村子四周还栽有百亩梅林。因为梅子产量较低,加之当地流传着“桃养人,杏伤人,梅子树下抬僵人”的说法,所以吃梅子的人逐渐减少。加上近年来当地引进了黄金梨、苹果等营养价值高的水果品种,种梅树者相对应稀少,梅林就更难找回当年的记忆了。</p> <p class="ql-block">桥沟老君庙的珍贵建筑——戏楼。</p> <p class="ql-block">戏楼山墙屋檐下的数块凹下的三角型就是古人别是匠心创造的扩音设计</p> <p class="ql-block">老君庙的镇庙之宝——石香亭。青石质料,上为圆形可旋转的雕有莲花瓣样图案的圆盘,下为八面棱形柱,四个大面上均刻有文字,遗憾的是底座已遗失不见。据管理人王三介绍,此香亭也多次险些被盗。现在用水泥砌筑,两个大铁香炉挟持保护着。</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依据史料摹绘的巩义梅子沟望梅止渴全景图:</p><p class="ql-block">车马画中喧,鱼虾天上游。</p><p class="ql-block">雨涤山滴翠,鸟鸣林更幽。</p> <p class="ql-block">主殿房顶镇脊的宝塔颇有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老君庙收藏的明代戏楼演出用的吊灯</p> <p class="ql-block">关于"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发生地还有一种说法:发生在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西南6公里的梅林铺。</p><p class="ql-block">话说当年曹操率几十万大军由许昌第二次南征割据宛城(南阳)的张绣时,一日,大军行至博望屯西南十五里的地方,时值正午,热得将士们喉咙眼里直冒烟,走路无精打采。曹操一看,心里十分着急。他紧锁双眉左思右想,想不出好办法。忽然见前面有片树木,灵机一动,用马鞭向前一指,对部下说:“大家看前边是啥?”将士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谁也说不上那是什么树林。只有曹操兴高采烈地说:“那是一片梅林,树上结的梅子酸甜可口,林边起的几间房子,是卖梅的铺子,到那里每人吃上几个梅子解渴。”</p><p class="ql-block">将士一听,要吃梅子,嘴里立时有了口水,一个个来了精神,加快了步伐,及时赶路,找到了水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梅林铺。博望梅林铺也由此进入了史料,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美谈。</p><p class="ql-block">另据《方城地名志》记载:汉代,这里有大片梅林,据南北朝时期刘庆义所撰《世说新语·假谲》载:“建武十三年,魏武行役(征宛)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所谓“望梅止渴”处,明代时设了急递铺后,改称梅林铺。</p><p class="ql-block">当地人说,自古至今,梅林铺一带确实盛产梅子、杏树、杏梅、桃等水果,上世纪九十年代,村子四周还栽有百亩梅林。由于梅子产量较低,加之当地流传着“桃养人,杏伤人,梅子树下抬僵人”的说法,因此吃梅子的人逐渐减少。加上近年来当地引进了黄金梨、苹果等营养价值高的水果品种,种梅树者相应稀少,梅林就更难找回当年的记忆了。</p><p class="ql-block">其实,让今人来评说,无论巩义大峪镇桥沟村还是方城博望镇梅林铺,它们都是富有历史文化的地方,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都值得人们去走一走,瞧一瞧。</p> <p class="ql-block">老君庙的月台。演出时女眷们看戏时坐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老君庙一角的鼓楼。钟楼已毁,待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两个铁香炉护佑着石香亭,以防被盗。</p> <p class="ql-block">据王三介绍说,此处还是刘禹锡《陋室铭》的创作地。返洛后我百度之后得到的材料显示:《陋室铭》系于刘禹锡被贬为安徽和州刺史时所写。因1(其文化影响力,使得刘禹锡在和州建造的陋室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陋室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是刘禹锡在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这个简陋的居室因为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而变得闻名,是马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刘禹锡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陋室铭》全文仅81字,借赞美陋室抒发了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