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萨克斯坦拜卡达莫夫合唱团要到华中师范大学演出,我当然要来观看,只是不知道这个合唱团和华中师范大学有什么渊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看合唱团的介绍页,总算知道了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世纪40年代,洗星海受中共中央派遣,化名黄训从延安前往莫斯科,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影片制作中断,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举目无亲、贫困交加的洗星海在阿拉木图偶遇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虽然语言不通,但那份对音乐的赤诚追求让他们惺惺相惜。当时正是苏联卫国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哈萨克斯坦全国上下供应紧张、粮食奇缺,生活极端困难,但拜卡达莫夫一家人仍慷慨地向洗星海提供援助,使他得以落脚生存,并重新开始音乐创作。这段时间里,洗星海写下《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姆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也凭借自己高超的音乐才能、娴熟的演奏技艺以及勤劳忠厚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与爱戴。如今,阿拉木图仍有一条冼星海大街和洗星海的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拜卡达莫夫合唱团为什么首先要来华中师范大学演出呢?这是因为《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光未然同志雕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是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中华大学的中文系。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后来由冼星海谱曲,成为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不朽名作,成为了中国新音乐和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之一。 </span></p> <p class="ql-block">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演唱《黄河大合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