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景中亭(成都李泉荣)</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3332794</p><p class="ql-block">文中所用图片均为作者珍藏品手机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成化蓝地釉上彩秋葵纹描金御赐赏盘</p> <p class="ql-block"> 在收藏界,好些收藏家手中都有明成化秋葵纹瓷器。有的是青花、有的是斗彩,有的是碗、盘、杯、罐……。在明代几乎只有成化王朝时期才有这种文饰瓷器的出现!洪武、永宣及明晚期各朝均不见此纹饰的瓷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明成化时期秋葵纹瓷器的寓意!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种秋葵纹饰,早在唐宋之前就出现了!唐代银器、宋代磁州窑瓷器上均出现了以秋葵纹为饰的器物。</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成化蓝地釉上彩秋葵纹描金御赐赏盘。</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成化红地釉上彩秋葵纹描金御赐赏盘</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在汉文化中,秋葵花纹除外形雅致纤丽、开放于仲秋不与百花争春、食用植物全株入药等植物属性优势外,还在文人笔下演绎出了新的内涵,包括超越性之道妆、饮酒之金盏、葵花向阳之忠心等。我想这就是成化皇帝为什么把秋葵纹画在瓷器上,除了自己用,还不断把这些精工制作的精美绝伦的瓷器赏赐给皇妃、皇子等的用意吧!</p> <p class="ql-block"> “秋葵”已因其特别的形态特征与植物属性受到了文人的注意。《全唐诗》中咏秋葵者七首,分别名之为“秋葵”“黄蜀葵”与“黄葵花”,即一种植物的三种称呼。最早一篇为李涉(约806 年前后在世)的《黄葵花》,“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干。好逐秋风上天去,紫阳宫女要头冠”,强调了秋葵花朵的色彩与形态似道冠。</p> <p class="ql-block"> 秋葵花开时瓣瓣相护,并无间隙,若有晨露或微雨,花中即可擎承一二,文人将其形容为“金盏”。唐末伊梦昌《题黄蜀葵》诗最早提及:“露凝金盏滴残酒,檀点佳人喷异香。”北宋早期晏殊一首《菩萨蛮》便道出秋葵以上两种好相:“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秋早,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晓来清露滴,一一金杯侧,插向绿云鬟,便随王母仙。”’</p> <p class="ql-block"> 宋代有秋葵花造型的金银杯盏用于饮酒,如四川彭州南宋金银器窖藏“银葵花盏”文人墨客给秋葵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寄托:“高秋风露冷,孤标出清尘。背时还独立,揽芳泪沾巾”。将秋葵花比作气节高标的士大夫。汉魏以来,“葵倾”被引申为表忠君诚意的谦辞,从三国曹植“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到北宋刘攽“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p> <p class="ql-block"> 秋葵花还被道家赋予了仙人般的图腾之意!秋葵花除颜色淡黄似道家衣冠外,其雄蕊出挑颀长,也与“道冠”形式多有接近。从植物学特征上看,秋葵花朝开夕落,竟日逐阳,自唐代起,便以“色配中央,心倾太阳”为人念道。南宋梁栋《黄葵》诗最有代表性“乾坤有正气,间色皆为臣。名葩据中央,红紫谁敢邻。倾日不忘君,卫足恐伤身……九夏不趋炎,三月不争春。</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秋葵花作为工艺美术装饰图案,虽未如牡丹、莲花那样形成较大规模,却以出现时间集中成就了自身特点。南宋、金、元时代。元代以后,装饰系统内的秋葵花纹没落,明成化瓷器秋葵纹碗、盘等是为独立运用该主题的特例。也看出了成化皇帝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治家难,治企难,治国更难!中国历代各朝有作为的皇帝总会想方设法去用文化引导、教化自己的皇族、群臣和子民!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脉赓续的延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