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樊川护国兴教寺

里海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10月7日,也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乘坐长安735公交来游览了千年古寺“护国兴教寺”。</p><p class="ql-block">‍ 兴教寺我以前也来过几次,最早的一次还是中学夏收期间,说来也过了五十年了,第一次来又有老师的讲解,还是让我觉得挺神奇的。第二次来是1982年和发小四人骑车去翠华山游玩,路过兴教寺也进来转了一圈,印象就不是深了。说是最近一次来,孩子还在上大学陪孩子又转了一圈,那次在寺庙待得时间比较长,也能在寺庙的澄静之中尽享自己的世界。说来也有十几年了。在陕西的这些庙宇中,我对护国兴教寺还是挺膜拜的,是第一次当年儿时进寺的情结,还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  在樊家十字乘坐735路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兴教寺有一站</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路边有巨大的石制牌楼,看着非常宏伟气派,可给人的感觉太正,没有什么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牌楼一直往上走,过了路边的村子,有段上坡路,也是顺着少陵原上来,路边贴原坡面,用剪纸风格的红色图画讲述了唐玄奘法师的一生,似乎和寺庙肃穆庄严的场所有点不搭。</p> <p class="ql-block">  上兴教寺的原并不高,路也很近,几分钟就到寺的山门口了。</p> <p class="ql-block">  四角攒尖顶的钟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  兴教寺山门的正门没开,我们从边门进去,感觉院子不大,树木还是挺多,基本把整个寺庙遮挡住了。左右分别是钟楼和鼓楼。铁制的香炉中袅袅烟雾升起,缭绕在大殿边上。左右两旁有两只狮子。狮子的边上是两通石碑,看上去似乎并不是很悠久。</p> <p class="ql-block">  三藏法师先后在长安慈恩寺和铜川玉华宫等地译经19年,共计1335卷,其数量之巨。译文之精美,内容之完备信达,唐高宗麟德元年,三藏法师圆寂于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唐高宗非常敬重三藏法师,在他去世后举朝致哀。总章二年,皇后武则天。诏令将三藏法师遗孤迁葬于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悬山顶的大雄宝殿五间正开。整个大殿十分壮观。大殿雕梁画柱很是精美。</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门额中悬赵朴初书“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东边院子的藏经楼,这处院子倒不小,背面也是紧挨少陵原。藏经楼看着还是有些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门口还有座铁塔形的香炉,看着有些年头。西侧有些碑刻,边上的墙壁上也挂满了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唐肃宗为三藏法寺的舍利塔题写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后其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也归灵于此,陪伴在三藏法师灵塔左右。</p> <p class="ql-block">  在兴教寺里,观摩了“终南心一”所写励志心灵鸡汤类书法,也让我久久驻足于此。</p> <p class="ql-block">风铃摇曳</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东墙悬挂康有为书“兴教寺”,西悬张继书“慈恩塔院”。</p> <p class="ql-block">牌匾</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p> <p class="ql-block"> 长安自古以来就是受秦汉隋唐的文化影响,但也为历代帝王必争之地,所以古寺总是不断被毁坏。如今的兴教寺跟原貌肯定所去甚远。现在看到的好多建筑都是民国以后修复过的。但是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这么的修复和改进,才能传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兴教寺处于旷野农耕之中,在这里感受不到一点嘈杂,来游玩的人并不是太多,很是幽静,在这里待上半天一天确实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p> <p class="ql-block">中兴堂</p> <p class="ql-block">  后面的卧佛大殿修建的相当宏伟,红门青瓦,飞檐高翘,也很有气势。就是太新了,如此的富丽堂皇,反而找不到清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兴教寺与其他寺庙一样,除了少数台阶院落用青石外,大多都是用青砖铺就。寺中少有人迹的地方可见青苔斑驳,显得很雅致也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我们转到西边的院落,看到有二小一大的砖塔,中是高塔,这应该就是唐三藏塔。二边是三藏弟子的塔。这里是很清幽的一个院子,古柏很多,遮挡了塔体,能看到边上有两座小塔守护。不过塔身周边都有围挡,周边还有些碑刻在四周。</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塔身上有”唐三藏塔“字样。塔高五层,密檐式砖塔,其并不是多高,似乎比看到的其他塔要少了不少层。</p> <p class="ql-block">  左右两侧的小塔分别是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砖塔。</p> <p class="ql-block">  窥基原名尉迟洪道,是尉迟敬德的侄子,17岁出家拜玄奘为师,唐太宗赐他法号窥基。他聪慧好学,很快就能帮助翻译经文。50岁时去世在译经院的书案旁边。</p> <p class="ql-block">  圆测是新罗(朝鲜)王的孙子。随遣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是唯识宗的继承人之一,临终前,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的舍利塔旁。</p> <p class="ql-block">  寺内古木森森,颇具曲径通幽之感,殿宇结构严谨,又不失祖庭庄严之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塔身背面有一块碑嵌入塔身,周边有些护栏,字又小又密,又有玻璃反光看不清楚,<span style="font-size:18px;">介绍说是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刘轲撰文的《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到后院的走廊。走廊上摆着一些石碑,看着都是上了年头的,南面摆放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钟。</p> <p class="ql-block">  可看出是乾隆五十二年铸造。</p> <p class="ql-block">  这尊佛像是兴教寺的主持从别的地方找来的,无头残脚,后主持请人从新补齐,再现佛像雕塑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年间,除了三座舍利塔外,兴教寺曾被付之一炬,几成废墟。民国时,才开始重建。据说,建国后还曾差点被毁。今天自己能够有幸到这里来,确实也算得上是一种缘分。</p> <p class="ql-block">  游览寺庙后,从内心深处对自己进行洗礼反思,再对自己心灵进行一次净化。能够克心慎独的旅程,人生,就是一场修身、修心的远行。</p> <p class="ql-block">  出了兴教寺,秋日的太阳暖洋洋刺得眼睛睁不开。向远眺望,村庄农田,阡陌交通,如同一幅图画,真的感觉这个世界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