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能与诗

理瑜

<p class="ql-block">  薛能(约817-约880年)者,字太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属于晚唐的一位官员、重臣兼诗人。薛能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登进士第。在唐代,凡登进士第的人物,大抵都很有几把刷子,出身进士的古代人物,尤其是唐代,彪炳史册的文人,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薛能补盩厔(今陕西周至)尉,后官运亨通,一路升迁,曾摄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京兆尹,出任感化军节度使,入授工部尚书……这是一连串熠熠生辉的个人履历。据《唐才子传》载,其“能治政严察,绝请谒”,如此官员,应该算得上是位好官清官了,然而接下来记叙,则是话锋一转,说他“耽癖于诗,日赋一章为课”,这意思很明了,就是说他每天都要诗赋一章,作为自己的必修功课,如此积累,想必数量肯定惊人。之后“性喜凌人,格律卑卑,亦无甚高论,尝以第一流自居,罕所拔拂”。“拔拂”这个组词有点难解,其源自《韩非子.难一》句:“拔拂今日不死,安暇待万世之利?”若解释开来,大意就是彻底消灭或根除某种事物,使其无法再生长或存在,又或解为解救、提拔照拂之意,写《唐才子传》的是位元代人,叫辛文房,按他的文意,其用词有点过于狠辣了,但其实《新唐书.艺文志》还是收录薛能诗有十卷之多,418首,只不过后来失传。</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仕途坦荡,过于顺畅,又或是骄傲身份,自视甚高,薛能一时之间,便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起来,看他在《海棠诗序》中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没而有怀。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杜子美即杜甫是也,其意是指杜甫也枉在蜀中一场,没有做出什么贡献,那么现在我来了,舍我其谁?于是乎,他便作下了一首海棠诗:“青苔浮落处,暮柳闲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不仅如此,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西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白居易)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作诗一首,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仅仅只是以上两点,足见其人狂妄之处,唐代公认的三大顶峰人物李杜白,有两个即被他横扫一空,难怪辛文房会评他为“性喜凌人,格律卑卑,亦无所高论”。</p><p class="ql-block"> 于格律诗而言,我向来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尝试,更遑论评价仲裁,总认为唐诗那是座高山仰止的神级存在,让后人无法逾越,就我引述的上两则,其实也并非我个人的对比,而是取材于洪迈《容斋随笔》中“薛能诗”中的片段。洪迈在历史上,当得上是位真正的“才子”,我们的开国领袖特别欣赏他,尤其是这部《容斋随笔》,至死手不释其著,可见其喜好之深。洪迈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学问家,更是江西人的一个骄傲,其学旨深远、考据渊博、精细独卓,均可作为我们后来者的一根标杆,榜示万代。他批薛能诗也一样,有理有据,旁引博征,并非空穴来风,泛泛而论,在后面他还引了薛能的《折杨柳》十首、《柳枝词》五首各例一,特别是《柳枝词》最后一首,云:“刘(刘禹锡)白(白居易)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这可真有点大言不惭了,洪迈说他“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这话说的应该是恰如其分,将某些学诗人的狂妄与自大,不分天高与地厚的态度,入木三分地嘲了一把。</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