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的读者朋友们: 因 本文参加了美篇的一项竞赛活动。因此,在标题前按要求加有“带着两只老虎去旅游”,在图片中按参赛要求编入了本人在景区的两张留影。特此说明。</p> <p class="ql-block"> 大漠深处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 龙翥 文/图</p><p class="ql-block"> 国庆假期,我随度假的儿子驱车去了位于新疆乌苏市西80余千米的古尔图乡旅游。</p><p class="ql-block"> 古尔图,乃蒙语,其意为“有桥的地方”。桥为渡河而生,既有桥必有水。而水乃生命之源,在新疆这个以干旱戈壁为主的地方,凡有水之处,必成草木丰茂之绿洲。这对以牧为生的蒙古族来说,是不可多得之宝地。而水上有桥者,又必为交通之要道,十分便于牧人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流。牧民们可用土特产换回必要的生活用品。由此可见,桥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难怪早先的土著蒙古族人会将这片土地以桥命名。</p><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演变,古尔图成了哈萨克人的生存繁衍之地。 如今的古尔图已成为一个农牧并举的富庶之乡。</p><p class="ql-block"> 我们之所以要去古尔图旅游是因为此地有两个小有名气的景点。其一为广阔的野生胡杨林。每当秋季树叶变黄时,目之所及一片无际的金色,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p><p class="ql-block"> 更难得的是,这片胡杨林中,在一处方圆二百平米右的范围内,长着四、五株千年以上的老胡杨。巨大而苍老的树干傲骨嶙峋,斑纹如鳞,疤痕累累。历经沧桑的身躯或直或斜,或仰或卧。在看似腐朽的躯体上生出的新枝,如一只只拥抱苍天的巨手,向人们展示出顽强的生命活力。即便是一段被风雨剥蚀,毫无生命迹象的树桩,却犹如定海神针,气定神凝,岿然不动地矗立于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将这几株古老的胡杨称为“胡杨王“。 我徘徊于这些王者之间,目睹其傲岸的身躯与不屈不挠的气势,感叹之情油然而生。看来,新疆人所谓的“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绝非虚妄之言。</p><p class="ql-block"> 另一处景点是一座不大的自然湖泊。据我目测,其面积大概在4平方千米左右。湖的形状极不规则,四周的湖岸犬牙交错地伸向湖面,形成一些大小长短不等的半岛。靠岸的水边,长满了芦苇,岛上遍布着丛生的胡杨。每逢深秋,层林尽染,金色的胡杨在蓝天碧水间,格外壮丽辉煌,秋水粼粼,浮光耀金,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由泉水聚集于沟壑所形成的自然湖泊。因其水的颜色较深,当地的哈萨克族人称之为克孜加尔。其实,新疆有许多现行的汉语地名是古突厥语、蒙语及各地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语音译。前文所述的蒙语“古尔图”即为一例。这里的“克孜加尔“为哈萨克语,其中的“克孜”即黑色,“加尔”即湖。</p><p class="ql-block">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当地政府将克孜加尔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如今不但有公路相通,还在湖中最大的一个半岛上修建了一些具有汉文化特色的仿古式建筑;又在水边建了一个码头,且购置了机动游船和快艇供人们游湖观光。为营造气氛,当地的哈萨克还组织培训了一支女子舞蹈队。每逢节日,队员们浓妆艳抹,身著艳丽的民族服装,为游客们表演舞蹈。</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游客们既能尽情享受到湖光水色之美,也能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可谓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 游览这两处景点时,我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和小视频,献与诸君分享。</p> <p class="ql-block">一、我用手机拍摄的古尔图胡杨林图片</p><p class="ql-block"> 此行不遂人意之处,是今年因天气的原因,胡杨树叶尚未全都变黄。不过这种有黄有绿,黄绿映衬也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1、胡杨秋韵</p> <p class="ql-block">2、王者雄风</p> <p class="ql-block">走出胡杨林时,朋友给我抓拍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二、我用手机拍摄的克孜加尔湖的照片与视频。</p> <p class="ql-block">1、克孜加尔湖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湖边的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2、克孜加尔湖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