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原作者:周鹏飞</p> <p class="ql-block">这次山东到苏北之行,看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刻在石头上的汉代历史,让我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汉朝在我心目中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一个标准就是它先后遭遇新莽之乱和黄巾大起义这样翻天覆地的战乱,虽然国家迅速衰弱,但周边各种野心勃勃的少数民族势力却依然慑服在汉朝的余威之下,不敢造次,没有酿成后来西晋八王之乱后的“五胡乱华”和北宋“靖康之变”后的巨大历史耻辱。</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朝极度尚武,从画像石内容来看,当时民间保存武器数量巨大,很多权势之家都有自己的武库(图1、2、3),人民习武练武风气浓郁,当时汉朝特别钟爱一种形如弓的钩镶(念钩嚷,图4、5、6、7),以技击为荣,有大量“蹶张”图(图9)、“举鼎”图(图8),蹶张是踏弩,是所有弩中最重的弩,石数达到240斤,弩发之时,人马俱碎,比腰张、臂张等弩威力大了太多,因为对人的体力要求高,后世渐渐消亡。而举鼎则是春秋到汉魏时期众多贵族士大夫热衷的运动,秦武王与孟贲比试举鼎受伤而亡,项羽力能扛鼎,都是著名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曾经有臣子向汉武帝建议,民间私藏武器数量太大,民间私斗风气浓厚,造成民间治安差、盗贼蜂起,请求对此禁绝。但汉武帝认为,禁绝武器固然有削弱恶人和盗贼的作用,但同时也把老百姓自卫的能力也削弱了,如果老百姓衰弱,盗贼就更疯狂了。于是就拒绝了这个建议。</p><p class="ql-block">汉武帝高瞻远瞩的决定,让尚武之风在汉朝社会持续,绝域封侯的刺激又让更多人乐于以武取功名,正是如此,才有后来的傅介子直斩楼兰王、终军请缨缚南越王,绵延到后世,马援以马革裹尸为荣,班超以投笔从戎为尚,强汉之强,在于人民之强。人民普遍武力值高,国家自然能宣威四方、戎狄臣服。</p><p class="ql-block">还是那句话,民强才能国强,人民有力量,国家才强大!老百姓爱好和平、推崇顾大局和忍让,委曲求全的风气盛行,社会就会萎靡不振,国家也会衰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