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观展(四)

赵文清

<p class="ql-block">10月2日到国家大剧院听北京民族乐团演出的《江山如此多娇》音乐会,正值国庆节期间,交通管制,经过七岗八哨好不容易进入大剧院了。</p> <p class="ql-block">听音乐会还可以观看展览,这是在国家大剧院看节目的福利。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西厅《国际工艺美术巡展》开展,本次展览特邀十余个国家的艺术家携120余件精品力作进行展示,展品兼具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气息,涉及陶瓷、金属、玻璃、纤维、大漆等门类。中外参展艺术家们通过深入实践,探索如何将传统材料的特性应用于当代生活场景,拓展国际工艺技艺表现的多样性。各种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经艺术家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在材料使用、观念表达、审美承载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增加了新的注脚,在当今展现出了多姿多样、异彩纷呈的丰富态势。</p> <p class="ql-block">《行者》李象群,天然大漆、玻璃钢,以《行者》命名孔子,以谦卑作揖姿态定格圣人瞬间,在静态的形象中隐喻宏大的人物背景。大漆与雕塑的结合在作者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对作者来说,"孔子"是一种概念,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像行者一样,走到当下,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珍藏》关东海,玻璃,作品以独特的玻璃脱蜡铸造技艺,将青花瓷碗永久地封存于玻璃笼子中,表达人们对所钟爱事物的独占欲。由此,事物如笼中之鸟,成为私人的珍藏而非公众的宝藏,无法被更多人欣赏其美好。</p> <p class="ql-block">《西部的回想》程向军,大漆、灰、芒麻、木板,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基于对传统漆艺及材料特性的认识与把握,我确立了个人在漆画领域的研究目标,放弃了依赖运用传统漆工艺表现的审美思维方式,建立了个人漆画表现系统,背离了传统漆画"唯美"的漆工艺追求倾向,强化了作品的现代绘画自由表现力。《西部的回想》集中了上述我对现代漆画的思考,画面构成方法及漆、纤维、石粉材料及绘制过程自然形成的材料肌理构成了个性化的绘画语言,画面传达出一种温厚的文化沧桑感和灵动的现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之波》王建中,玻璃,作品基于对乐曲的理解,运用玻璃材质的特性呈现出河水流淌翻腾时所表现的美感与韵律感,以及乐曲在听者心中留下的阵阵漪,将无形的音乐通过有形的玻璃艺术表现出其内在之美。</p> <p class="ql-block">《跳跃》孙锦涛,大漆、亚克力、蛋壳、螺钿,系列作品汲取灵感于人们在床上跳跃的瞬间状态,展现了人们以集体为单位时,聚集与分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作品以大漆为主要材料,探讨个体在东方语境下的集体形态表现。</p> <p class="ql-block">《传奇》周尚仪,银、檀木,作品以中国传统的"鼎"为型、"四种"为饰,几何的圆型和柱型的壶体、具象的童男童女的壶钮,相映成趣,对比强烈。实用与装饰、白银与乌木,传统与现代、铸造与锻制的多元混搭,呈现出后现代语境中实验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鱼子象嵌花器》原智(日本)金、银、铁,作品是将人类的大脑进行形象化,突触和神经元相互联系,形成造型。</p> <p class="ql-block">《雌蕊-5》唐影,天然漆、银箔,受女性生理、心理、女性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抽象、极简的符号、高纯度的色彩,重新抽离花蕊形态,以女性视角和生命经验展现具有女性特征的艺术风姿,关注自身内心情感与真实的欲望表达,创作富有女性意识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我将宁宙随身携带》从聪,铜镀金,作品主题取自保市阿同名传集,旨在倡导纯粹由以从单纯的病音,值现有通过首饰我体感受到金属艺术的细腻飘游与清晰真切,在矛盾与碰检中标市同单与县币和谐共存的关成。通清光片化金属编自身的生迫處形成矛盾沖突但又消解融合。</p> <p class="ql-block">《衍异》张凡,紫铜鎏足金、足金、天然珍珠,"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中国艺术的言意关系、形神关系得以形成。在美学与生命的探索中,仪态万方的【衍异】系列作品与人相得益彰,每件首饰都在提现着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植于东方哲学,透过首饰诠释人与饰之中的"活态美学"。</p> <p class="ql-block">《大橙叶项链》简.亚当(英国)阳极氧化铝,作者一直致力于阳极氧化铝的方法创新和实验,她的作品平衡了对称性和不规则性。无论是作品的形式还是佩戴的功能,都在探索着女性的性感之美。</p> <p class="ql-block">《整容》大卫.克拉克(英国),锡、漆,作者在拍卖会上买下那些被人遗弃的古董银器,它们被困在自己疲惫的外壳里。作者像做手术一样将它们打开,给它们一个空白面来呼吸。旧的物体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开始,并开启了另一个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峋》彭倩,陶瓷,将材料自然形态与艺术再造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p> <p class="ql-block">《碗上的绘画》克里斯.奈特(英国), 银,作品从一幅直观的、与乡村和城市景观中的线条和结构相呼应的素描线条开始,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金属工艺进行制作。作品提示我们不仅要思考周遗事物被赋予的价值,还要思考该如何理解它们在目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情感意义。</p> <p class="ql-block">《文化中国﹣大汉》王雷,纸搓线 ,作品以汉朝皇家服饰为载体,以古喻今,古今结合,用今日的材质制做昨日的形式,在艺术上虽然去掉了衣服本身的使用价值,但是作品本身却包含了人类精神灵魂的依附,呈现古今一体的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触碰我》亚历山德拉·莫谢尼克(厄瓜多尔),玻璃,在虚拟逐渐疏远人们的时代,触摸是被唤起为一种复活和抵抗的可能性。"请触摸我!"这是对皮肤、爱抚和脉搏的恳求,回到集体、亲密和情感的起源,复活只有在其他身体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跳动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思维的形状》王乐耕,陶瓷,用黑陶表现空间关系和生命的张力。</p> <p class="ql-block">《"凝固"的1921》金巍,玻璃,该作品以水和舟为创作灵感,纪念1921年7月,中共一大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们现代的年轻人,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享受着这翻天覆地的巨变。更应感恩当年那些为了心中的信念而牺牲的前辈。</p> <p class="ql-block">《韵舞飞天》李静,玻璃,作品创作灵感受敦煌飞天形象启发,将飞天人物轻盈舞动的神韵,采用玻璃吹制、玻璃热塑工艺进行当代性的再创作。舞动的飘带和人物动作相互配合,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构成了生动的韵律和节奏。</p> <p class="ql-block">《卧云观山之八》赵兰涛,陶瓷《卧云观山》系列陶瓷人物雕塑其安静的人物形态、典雅的影青釉色以及青碧山水的装饰符号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人物造型吸收了传统造像的造型和动态,每尊人物瓷塑都端坐于云端之上,超然世俗之外,似在世外观察我们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痕迹》艾娃.拉特科夫斯卡﹣日赫斯卡(波兰),纸纤维,《痕迹》是一系列与记忆记录相关的作品。它们是由记忆引发的事件的编码图像。最终的图像开放给观众进行诠释。日本手工纸有多层结构,就像我们记忆中图像的记录一样。</p> <p class="ql-block">《冰裂纹天球瓶》马静,大漆、木、螺钿,它采用天然大漆、螺锢、木等材料,通过裱布刮灰、髹漆打磨、螺徊镶嵌、油面推光等传统制作技艺,根据螺细特有的自然色彩和纹理,以不规则的拼接镶嵌表现出一件既有传统工艺又有现代感的作品,更激发了手艺人探索天然材质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观海系列》李鹏涛,玻璃就像是凝固的水,把它进行褶皱造型和研磨抛光处理,看似冰冷厚重的玻璃,曲线的介入,光线的变化,形成批次牵挂的共生关系,使作品中的动与静、薄与厚、明净与幽深的视觉感受得以展现。借用当代玻璃艺术语言,探寻海的韵律,用新技艺来表达对海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萃聚》王晓昕,黄铜、金,作品以人的个体形象携手而成,既象征着人类彼此之间不断密切的深度联系,又象征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形成了萃聚人力、汇聚人心的聚流之泽。</p> <p class="ql-block">《无限抽象调色板》郑光福(韩国)</p><p class="ql-block">大漆、木,作品十分重视组合、变化、开发这种造型能力,组合和变化意味着材料的组合、技法和材料的表现、技法的运用等。漆画作品使用多种技法和材料、如果组合和变化不能有效结合、在技法与材料上就会产生异质感,这会破坏画面整体统一感和均衡。</p> <p class="ql-block">《节气》吴帆,棉线,《节气》系列是一组表现中国农耕文化的纤维艺术作品,运用种子、花、叶以及枝等形态表达大自然中植物在季节变换中的主要特征,借以传达出生命更迭的不同阶段的意义。作品运用传统的手工艺技法,旨在唤醒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注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无题》文森.漆(法国) ,大漆、黄麻米袋、粉笔 、箔、木架,在作品《无题》中,上下两部分采用了黑漆描金工艺,以金箔和银箔描绘了符号式的抽象图案。中间用粉笔涂画的黑色大漆部分如同儿时的"黑板"同时,整件作品以黄麻米袋代替常用的芒麻作为漆粉。从米袋到黑板,艺术家用创造捕捉时光的印记,生活的关感,在传承漆文化的同时激发新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逢春》王忠振,陶瓷,逢春是一种寄许,也是一种希望的表现,有了愿景生命就有了力量,小草也可以举起石块,小树也可以在石壁中生根。遇到困难和挫折后要有这种逢春意识给与自己希望。此处的小树就扎根与火山石中,虽然褪去了枝叶,但只要冰雪融化后,仍可以重新获新生、枝繁叶茂起来。</p> <p class="ql-block">《冰河世纪》韩瑜,大漆、箔、蛋壳,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是我们不竭的命题。地球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冰河期,最早的鲸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见证了无数次冰河期的变迁但如今人类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使得下一次冰河期将提前到来,届时见证了亘古的鲸也许也难以逃脱被困于冰封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映射与交互》邹锋,玻璃,作品利用玻璃材质特殊的媒介语言,以抽象的形态探讨了内外空间的转换和对立。</p> <p class="ql-block">《红》王沁,玻璃,作品《红》运用红色光学玻璃作为艺术表现媒介,通过其纯净的几何形态和红色光学玻璃的独特质感,来实现感官和精神传递的精确性,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永恒之美。</p> <p class="ql-block">《面对面》阮明光(越商),大漆、木,我希望我的艺术作品能够得到东西方观众的理解。我喜欢在抽象和法现代术语中可视化的现实之间移动。我的艺术作品跨越了广泛的材料,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努力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能通过我的艺术作品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合向系列一》胡宇,陶瓷,运用手工拉坯成型将多个器皿造型进行融合,结合银漆线条的灵动穿插,通过瓷与大漆的材料对比来体现当代性语言,表达中国陶瓷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力与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草莓奶昔》乔什.莱夫(美国),玻璃,采用传统的玻璃吹制工艺制作的手提包,花纹如同草莓奶昔。作品模糊了艺术、设计和时尚之间的界限。他的作品旨在点燃一种赋权感,并鼓励佩戴者找到自身独特、大胆和强大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中华器象系列》熊开波,陶瓷,作品坚持与泥同行,泥中有我,传承中超越,造物有境界的理念。出于对传统器物的敬意,吸收了上古时期的传统陶器的气韵和精髓,想在作品中表达出中国古代器物的那种"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朴素和大拙之美。这一系列作品创作时力求把握住传统器物的气韵和美感,用敲片成型方法造型,突破传统紫砂工艺精工细巧、体量小、轻薄的约束,使整个作品给人感觉到质朴、厚重、墩实、正气、稳重的气息,并富有一种饱满的生命张力。</p> <p class="ql-block">《盛世祥云》刘红生,陶瓷,云纹装饰造型饱满飘逸线条流畅,结构稳定,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和极尽丰富的形象样态,显示了中华文明把自然现象提升为文化和艺术现象的创造力。整个作品天云一色,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盛世祥云,展现出了当前中华富丽堂皇的盛世强国景象。</p> <p class="ql-block">《爱》金炳律(韩国),陶瓷,本人对章鱼具有的学习能力与形态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作品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中对爱和自由以及为追求变革而努力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三角》黄燕,丝线、木板,人类在生存路径上的探索,发现了人与星球和大地三者间的位置关系,造就了最为原始的"三角"。</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雨》姜敏珠(韩国)玻璃,玻璃热熔工艺制作,其半透明的肌理如同雨后的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爱的颜色》何德贤(越南),大漆、木,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感受。它可以来自家人、朋友、你周围的人,也可以仅仅来自你自己。这些美好的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下去。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爱,既带来欢乐也带来悲伤,那就是情侣之爱。</p> <p class="ql-block">《融合22- B -01》金知瑞(韩国),大漆、麻布,在"融合"系列作品中,作者基于传统脱胎漆工艺,加以当代造型和鲜亮明艳的色彩效果,她将韩国的本质特征融入作品,重塑韩国传统元素的形态美,阐释为既富有节奏、韵律,又能体现原初结构的漆艺作品。这种巧妙有趣的融合过程展现出定型化和非定型化、静态与节奏的结构,可根据不同角度和位置,解读为完全不同面貌的漆艺作品。</p> <p class="ql-block">《痕迹》恩品迪(乌拉圭)陶瓷,作品表现柴烧艺术本质的美。</p> <p class="ql-block">《圣经/奢华系列》郑光福(韩国),大漆、箔、蛋壳、金银粉,虽然它是一件通常挂在墙上供欣赏的艺术品,但它却成为了一个可以在特殊聚会上携带的手提包。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款包。它具有满足现代人崇尚个性的需求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天香》朱轶姝(日本),真丝、蕾丝,以粉色牡丹为题材创作的此作品。运用丝网印技法,将纹样印在具有不同底纹的织物上,并通过裁剪折接进行重组,努力创造更自由的空间,以表现牡丹的艳丽和强健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空间天文台》赫克托. M .弗洛雷斯(墨西哥),玻璃,多种玻璃冷加工工艺结合制作,空间天文台系列基于了解宇宙的作者个人愿望,希望深入宇宙并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摇曳#2303》佐佐木雅浩(日本),玻璃,吹制玻璃作品与喷砂工艺的结合,创作特殊的肌理效果。作品的形状揭示了作者在掌握玻璃工艺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并将其综合为个人智慧和对材质工艺探索及领悟的结果。看上去脆弱、神奇的物体展示出一种巨大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光的场景》岩田広己(日本),铜镀金,作品使用了稀有性高的金和银材质,运用锻造、焊接的技法等使之成形,使用薄金板进行焊接和在必要的位置镀金的工艺,将心中的意象以点状和条带状的形态表现。</p> <p class="ql-block">《插着兰花的气球形花瓶》安吉拉.科克(英国)银镀黑,作品采用了非常简单的设计。作者关注的是物体的视觉元素与其周围及内部空间的平衡。这一系到作品的灵感源于目本园林的建筑和形式,具有纯净的几何美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莳绘凤来蕉纹短册盒》小惊範彦(日本),漆、木、鲍贝、金,这是一个放着写日本诗的纸条的竖长箱子。以观叶植物﹣蓬莱蕉为主题,来构成画面。叶尖上镶嵌着鲍鱼贝,叶子用"石目地"的装饰技法,以碳粉的肌理来表现叶子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山水之间》申文广,陶瓷、金属、珐琅,作品以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中的山石为创作灵感,以宋瓷中的开片肌理为纹样,试图再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雅趣和审美。以"技以载道"的造物标准来彰显中国传统文人对人文风骨的坚守和致敬。以皇家造物文化对工巧的极致追求来实现工艺美在当代的全新尝试。本作品旨在通过这种碰撞和突破,为中国传统工艺在当代的振兴找寻出更多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兄弟情》玛丽拉.迪迈奥(阿根廷),玻璃,作品采用玻璃冷加工工艺制作,这件作品是一台抛光、闪亮、透明的断头台。让她不被人注意,不那么暴力,更美丽的条件?此外,它上面雕刻着恒星,这也分散了我们对物体本身的注意力。只有作品侧面的骨头才能使我们免受这个物体的讽刺,并提醒我们,无论它多么美丽,它仍然是死亡的元素。</p><p class="ql-block">触摸</p> <p class="ql-block">《龙山》埃玛努埃莱﹣贾奈蒂(意大利),陶瓷,雕塑的灵感未源于大自然的世界,一切都被封闭在一个形式中,蕴含在内部,每个人在触摸它的时候产生自我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治.保罗》玛丽亚·沃洛(德国),陶瓷,该项目将模拟和数字方法相结合,以非传统和有趣的方式进行设计。两个工作室并行工作,开发每个对象,最终结果显示了设计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似性。</p> <p class="ql-block">《樱桃红3头》中田一志(日本),玻璃,吹制玻璃热塑作品,几分怪诞,玲珑剔透的玻璃质感,生动活泼的糖果色调,它就像我们看到儿童课本上的涂鸦,会情不自禁笑出声来。</p> <p class="ql-block">《韵舞飞天》李静,玻璃,作品创作灵感受敦煌飞天形象启发,将飞天人物轻盈舞动的神韵,采用玻璃吹制、玻璃热塑工艺进行当代性的再创作。舞动的飘带和人物动作相互配合,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构成了生动的韵律和节奏。</p> <p class="ql-block">《修复2》马克.纽博特(美国)羊毛、丝线,纺织品和皮肤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布料能保护皮肤,但它可能被割伤或撕裂。缝针是帮助伤口愈合的手段。但是缝线会刺穿布料和皮肤伤口、以帮助愈合和减少疤痕。衣服和皮肤上的疤痕可能反映了最初伤口的攻击性或修复伤口的人的敏感。</p> <p class="ql-block">《穹之月》张溪,漆、墨西哥贝、金银粉,漆画作品《穹之月》以苍穹和宇宙为背景,采用传统漆艺技法通过多种金属材料、多层次的漆层叠加与打磨、堆填和雕刻等技法,展现出宇宙的深邃与浩渺。</p> <p class="ql-block">《模块_城市》金钟玉(韩国),皮革、不锈钢,通过互动装置,将无限重复的图案模块化并扩展到空间中,直观地展示了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故事。艺术家在空间中体验到的图像被再现为六边形模块中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是原作的再现,又具有新的原创意义。新媒体技术的艺术再现引发了对真实与复制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衍生的现实无法区分再现的图像,主要是为了探讨让,鲍德里亚的模担理论,即模拟的图像意味着现实。</p> <p class="ql-block">《在花园里﹣ na · tsu -2011》加藤良次(日本),印花棉布,《在花园里》是基于在多风地区成长的经历。花园里花草树木投下的影子与沙沙作响的风联系在一起,移动的云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增添了复杂的阴影和光线的运动,我看得不厌其烦。</p> <p class="ql-block">《构错》桥本圭也(日本),人造纤维、绵,报和信件是这个表达的灵感来源。绘画和编织的区别之一是,从粗糙的草图开始编织可以改变技术的线条,编织的手法和绘画的手法不一样,因为编织手法的线条和原来的草图不同,有时线条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出来。</p> <p class="ql-block">《矩形、正方形、圆柱体、圆锥体》 丽贝卡.德奎因(英国),银,作品结合了银与其他金属,创造出一种视觉冲突,凸显了银的珍贵性。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制作出模糊传统和历史界限、介于艺术品与工艺品之间的独特器物。</p> <p class="ql-block">《汉风列传﹣疾风》黄山,陶瓷,《汉风.列传》系列聚焦中国古代"女"的精神运用泥片成型的手法卷塑出了中国古代"士"的形象,"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怀天下,有文化担当的知识阶层。我想以这种方式构建出凝聚中国民族精神内核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时间的温度 》郑英淑(韩国)棉布、天然颜料,通过自然中的重叠时间痕迹,表达长久以来存在的生命温度。</p> <p class="ql-block">《中国造荷兰茶杯》赵心史(日本),玻璃、陶瓷,作品用陶瓷的红茶杯现成品和吹制玻璃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3》孙秋爽,银、紫铜、赤铜、四分一银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人品茗之余,整个茶事的过程亦是对于茶人身心的修炼。作者针对中国传统茶器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思考和创新,《注。3》为茶事中的茶饼盒,整体为木纹金工艺,在茶饼盒下面增加车轮等增加其不稳定性,使得茶人在茶事中增加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文明因交融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英华齐茂,百艺纷呈。这次工艺美术作品在国家大剧院盛大呈现,展现了新一代青年艺术家们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传统工艺继往开来的崭新风貌。行远自迩,继古开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