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为犁、华章绚丽的前进农场复转军人

人生滋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祖宁平</span></p> <p class="ql-block">  1952年7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创建西大滩前进农场开始,到2024年72年间漫长的历史长河,从满是砂砾荒芜的戈壁滩上铸剑为犁,到现代化的无人机实施大农业建设,都闪耀着退役军人的绚丽身姿。</p><p class="ql-block"> 从创建时期农建一师的老兵,到紧随而来的黑龙江、新疆建设兵团的老兵、从北京、南京、兰州、沈阳、青海、内蒙古等部队蜂拥而至的老兵、到农垦二三代复转回乡建设的新兵,他们在西大滩这个不毛之地,开创了继往开来的壮丽事业。</p><p class="ql-block"> 他们中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有经历过抗战时期的老八路,有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有打过游击参加过剿匪的三边战士,还有从台海前线退役的复转军人,更有摩拳擦掌写下血书,要求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垦二代的复转军人;还有接续而至的农垦第三代的退役新兵。</p><p class="ql-block"> 这些退役军人在建设前进农场的壮丽事业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为名利,不怕苦累,发扬人民军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他们把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壮志转化为建设西大滩的伟大事业中去。</p><p class="ql-block"> 在宁夏农垦,没有哪个集体像前进农场那样,历史那样漫长,路程那样久远,建制变化那样频繁复杂,人员组成那样的五湖四海,他们又是那个时期,宁夏蓬勃兴起的国营农场的创始者,在它漫长的艰苦奋斗的历史长河中,铸就了它不能忘记的苦难和辉煌。</p><p class="ql-block"> 宁夏农垦集团的一位主要领导上任后的第一次讲话,就提出,宁夏农垦自带红色基因,这个有着红色基因的集体,他的指向就是前进农场。</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踏着时间的步伐,去寻觅那闪光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由人民解放军开创了前进农场,并且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在前进农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退役军人闪亮的英姿,作为中流砥柱,而推动着前进农场的发展壮大。按照时间顺序,有组织的分配到前进农场的现役和退役军人有:</p> <p class="ql-block"><b>一、农建一师官兵</b></p><p class="ql-block"> 195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一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开始全面转入农业生产建设,并于当年7月进军西大滩。</p><p class="ql-block"> 西北独立一师的前身,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绥西抗战的原国民政府陆军第81军在中卫和平起义后改编的部队、解放宁夏的十九兵团429名官兵、陕北独立一师二团的1200多名官兵、宁夏各县保安大队的200多名队员和湖南入伍的30名战士组成,共计6007名。</p><p class="ql-block"><b>1、国民政府陆军81军官兵</b></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19日, 国民政府陆军81军官兵在中卫宣布起义,它的义举促成了宁夏的全部解放。亲历者:刘希桢、门祥临、万永昌、柴天禄、贺永福、武永基、严聚德、李成堂、范毓秀、孟州、周培武、张立业、郝连银、刘克义、石德福、杨 泽、张文明、闫文芳、徐绍景、武廷绪、泽生会、郭文勇、邢发科、卓玉和、贾万银等。</p><p class="ql-block"><b>2、十九兵团部分官兵</b></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20日,十九兵团派联络部部长甄华率领干部、战士429人进入81军,对该军实施改编。亲历者:安继周、闫炳申、牛有珍、刘振周、许青培、高万荣、杨印春、张 敏、付广成等。</p><p class="ql-block"><b>3、陕北独立一师二团官兵</b></p><p class="ql-block"> 陕北独立一师二团是陕北三边部队,参加了解放宁夏的战斗和剿匪。1950年11月独立第二军奉命整编,与陕北独立一师二团1200名官兵,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辖3个团。亲历者:张成友、吴思敬、柳登旺、罗生贵、李凤孝、高翔、韩兴洲、刘建忠、翟玉林等。</p><p class="ql-block"><b>4、宁夏地方保安部队入伍的战士</b></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从宁夏地方保安部队接收一批新兵,进行正规训练,并在原独二军的生产基地上兼搞生产。亲历者:仇文章、崔光福、徐德保、尤金安、王建功、杨成汉、刘金国、王 贵、陆兴仁、肖银贞、杨发明、李金泉、田生华、徐振华、孙立仓、徐光善、刘尚礼、张 伦等。</p><p class="ql-block"><b>5、湖南籍入伍的战士</b></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西北军区从湖南省招收一批在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入伍,分别被分配到陕甘宁青新各个省军区和第一野战军的各部队,独立一师分配了30位同志。亲历者:曹国清、周贤让、谭炳端、沈立人、李亚夫、曹兰娇等。</p> <p class="ql-block"><b>二、黑龙江建设兵团调入的转业军官</b></p><p class="ql-block"> 1959年从黑龙江建设兵团850农场调入转业军官21人。亲历者:闫臣殿、连丑和、李开健、武承爱、宋霜雨、迟桂芬、于洞金、韩文君、徐瑞久等。</p><p class="ql-block"><b>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入的军垦官兵</b></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宁夏农业建设第十三师成立,前进一、二、三场于十一月一日正式划归农建十三师领导,并于1966年1月将前进一、二、三场合并改为农建十三师三团。1965年11月陆续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入军垦官兵86人。亲历者:王都在、高德云、李照明、吴谦、张守义、田雨禾、康福光、郭蔚光、欧德、冯汉文、王世德、王怀仁、计俊奎、刘万友、刘启发、明志新、孙大圣、李振仁、常元喜、孟庆文、王锡清、高柏云、李满英、高再林等。</p><p class="ql-block"><b>四、青海公安总队复员的退役军人 </b></p><p class="ql-block"> 1965年12月29日青海省公安总队复转军人103人来到农建十三师三团参加建设,走下西大滩火车站的有97人。亲历者:王 新、王 庆、王 祥、王 奎、 刘发、刘铎、张友、张 恩、金 禄、谭政、王大顺、王文华、王德林、王顺兴、王复兴、 王宗瑞、王代鹏、王西库、尹德祥、李玉生、韩宗林、高苏献、李宪章、李秀山、昝随友、薛树本、任志强、杨元现、杨植林、刘继忠、刘岐山、孟祥奇、杨同森、单俊生、 李文善、赵东善、徐景旺、吕宗瑞、吴振发、 苏文明、赵传宝、丁耕薪、胡瑞良、汪魁成、黄文孝、邢子芳、唐世超、石明君、梁厚青、敬红久、李同喜、李凤文、马文忠、莫生华、桑民生、牛喜成、马维勤、李凤泉、苏其萧、周宪光、 敬明杰、李德禄、徐志贵、张占琪、段绪清、母华玉、李文忠、崔宪清、白玉冰、杨廷德、任拴弟、闻安全、何兴凯、戚焕桥等。</p><p class="ql-block"><b>五、南京军区复员的退役军人</b></p><p class="ql-block"> 1966年2 月26日农建十三师三团安置南京军区退役军人479人。这是来到西大滩参加建设最多的一批退役军人。亲历者:孙先坤、杨如文、陈功炳、李玉华、吴学明、唐培军、宫能元,胡臣富,陈华青、朱家海,刘 爽,王学友,宋新国,贺在元,薛宝金,孙玉江、夏长征、李家宝、李自立、史兆祥、王其乐、童兴凤、张贵彩、王白俭、范瑞义、熊文彪、尹修文、李光杰、周道兴、杨传才、趙玉珍、孙福现、孙玉江、瞿守信、杨三传、张多生、夏克玉、夏长征、孙国健、孙金保、邹志忠、高照富、徐振生、胡成富、张九先、张挺华、马安乐、王学友、王少友、戴学文、屈兴华、王林巧、杨自强、杨言强、袁福兴、童德士、刘挺科、田元发、史启明、陈宗胜、唐德兴、徐志清、胡秀伟、刘学芳、王岱鹏等。</p><p class="ql-block"><b>六、沈阳军区调入的退役军官</b></p><p class="ql-block"> 1965年12月前后,沈阳军区转业军官10余人来到农场参加建设,亲历者:葛亚洲、耿兰书、郭建中、唐学文等。</p> <p class="ql-block"><b>七、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的现役军人</b></p><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宁夏农业建设第十三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原十三师三团改为三十四团。1971年10月农五师三十四团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953部队。现役军人20人担任三十四团机关各部门及各营、连的主官。他们是:魏 江、靳风岐、张振勤、葛仁成、季从夏、卢 魁、彭靖国、彭增茂、苗庆喜、吕成才、段立录、李军恩、石明星、霍景芳、魏振远、武银同、史维国、邬守林、李殿才、杨成智。</p><p class="ql-block"><b>八、各时期调任来的退役军人</b></p><p class="ql-block"> 军垦和农垦时期,先后陆续调任来了一些退役军人,担任领导,他们是高宜之、李海东、呼占明、杨印春、李汉臣、刘生才、张广珍、付文斌、王元干、杜修信、张银同等。</p> <p class="ql-block"><b>九、垦二三代的退役军人</b></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显示,从1963年国家开始在农场实行征兵,有记载的农场第二代应征入伍的可追溯到1974年开始,截止2020年共有239人。他们是,唐继焦、李发岗、邓长宁、韩 勇、张淑华、季 超、迟绍恩、王建华、唐建军、贾德平、刘新德、刘尚林、周东梁、吴晓明、梁亦庆、王育才、王世忠、俞惠林、王少才、万宁友、王忠强、程志荣、明春胜、张乃兵、米永平、石宁绪、杨建华、张立东、程宁浩、李万江、张忠玉、黄宝玉、李玉明、程建国、邱战林、陈 斌、曲金龙、周宁强、 刘金平、杨 军、 张新其、邹世明、舒叶明、刘彦龙、毛占云、郭爱华、张新民、明春建、赵 峰、查建军、 李 宁、王春宁、万勇民、 曹建平、童列棉、周庆利、朱 军、郭爱民、刘 民、马志军 杨建东、高进权、赵 强、张学武、汪 勇、周东强、张爱武、张文革、方玉军、姚加军、刘文军、刘绍清、翟殿亚、张爱民、朱立新、郑小伟、俞洪兵、孟令军、张忠华、张义、邢爱军、孙李勇、梁国林、段一伦、付 勇、王建华、魏根长 张永珍、李仁山、魏军、黄二荣、郭建平、李洪兵、陈洪兵、王寿、段宁军、王跃军、温 刚、马天强、李学军、徐海兵、张建平、吴海宁、徐利兵、高 宁、冷永刚、鲍克勇、杨国强、夏海涛、李 琪、杨 志、李秀全、杨红春、李民、赵支宁、夏立民、咎随权、叶 锐、王 利、刘场长、徐云宝、杨陆平 赵斯忠、李益民、刘登春、关永军、高彬、黄利兵、蒋玉山 汤军惠、李 刚、邢利兵、杨 兵、黄上飞、姚 磊、 仇 伟 段卫华、刘 伟、韦春江、李双龙、 孙立新、王华伟、李 峰 陈新玉、包克华、李向有、蔡棋、冯瑞雄、冯志祥、张宝平 刘海洋、刘 侃、马悦成、张哲、何立伟、张 凯、李彦林、鲁 楠、郑 果、陈 畏、 谭 保、侯 刚、何立伟、张 鹏 赵晓岩、翟 猛、李 杨、刘晨阳、李阳、杨 培、 蒋宇鑫 袁 聪、王 蒙、张哲敏、魏子亮、陈振轩、 刘徽徽、鲁 峰 吴 桐、莫立江、刘状状、李小东、王佳楠、张佳乐、 霍 祥 蒋学琦、肖 飞、黄威龙、 张诚朴、 华伟程、田持响、马 博 雷昊等人。最前面的9人,是农场1973年第一批毕业的高中生,又是转年就应征入伍的农场第二代,服役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青海高原。</p><p class="ql-block"> 垦三代的退役军人也继往开来,在宁夏的农垦大地上挥洒汗水和智慧,绘就着祖国的美好蓝图。他们中间有些担任了宁夏农垦国营农场的主要领导,大多成为了农垦各条战线上的骨干。</p><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2年2月农建一师创建前进农场开始,成建制的分配到前进农场的退役和现役军人共有九部分人员组成,人数超过6970人之多。</p><p class="ql-block"> 从1952年7月至今70多年的时间,前进农场经历了由部队到农垦,农垦到军垦,又从军垦到农垦的建制不断变化的曲折发展阶段。退役军人也在不断的充实到这里,给农场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革命军人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使这个饱经风霜的国营农场在不断的强化讲政治、讲纪律、守规矩,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农场蔚然成风,形成了一个准军事部队农场的态势。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文化,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播到农场的各个角落,更重要的是影响和改变着整个农场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人气息和作风,在西大滩到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在涌向西大滩这股退役军人的滚滚洪流中,捧取了几滴浪花,这里有闪耀的,也有平凡的,把他们奉献给大家,以示歌颂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b>  柳登旺、</b>原农建一师老兵,三边部队老战士。193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农垦局原局长。1952年,他追随农垦大军投入前进农场的创建和开发,从此把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注在了宁夏农垦事业上。他任宁夏农垦局局长期间,大力推动把农垦30万亩耕地由低产田改造成为了高产田。在他的带领下,前进农场万亩渔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建设全国闻名的“沙湖”旅游景区奠定了基础。1998年离休后,他依然以多种方式关注和支持着宁夏农垦的改革发展。199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领导干部”称号,2018年荣获60年感动宁夏人物,1998年12月离职休养,享受副省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b>  仇文章、</b>原农建一师的老兵。1932年3月生,宁夏平罗县头闸乡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196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班长、生产队长、副营长、作业站党总支书记、副场长、场长、党委书记等职。 </p><p class="ql-block"> 他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泼辣,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担任农场的主要领导后,他家的住房还是农建一师时期曾做过气象站的陈旧不堪的窑洞;农场的工作环境参差不齐,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在寻求好的工作环境,作为农场主要领导的他,首先考虑的是生活困难且子女较多的家庭,却没有考虑自己的家庭;他的大儿子结婚,拒绝礼金,在农场传为美谈;学过一些土法正骨治疗技术的仇文章,农场有人胳膊脱臼或脖子扭伤,他就会主动像大夫一样,帮助他人解除病痛,没有领导的架子,只有爱心在温暖着农场职工。</p><p class="ql-block"> 农场人都知道,仇文章的家里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患病妻子,他又从1974年开始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不论是在农忙时节,还是在热火朝天的挖沟修渠的战场, 他克服家庭困难,长期带病坚持工作, 他就像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直至1983年4月3日晚9时,突患脑溢血,英年早逝,终年51岁。仇文章同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赢得农场职工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b>  王文华、</b>原青海核试验警卫部队某部代理排长。1941年3月生,河北省围场县人,1959年12月参军,1962年入党,1965年12月复员到农建十三师三团(现前进农场),曾任团场党委秘书,团场政治处主任等职。1980年调任宁夏纪检委工作,任宁夏区纪委常委、正厅级纪检监察专员,2001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王文华同志自参加工作及退休至今,勤奋好学,终生以学习为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能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自1959年发表处女作,六十多年来,共创作诗词3000多首,楹联1000多副,有的获奖入集。主编了诗词集《沙湖之歌》,自著有诗词集《岚溪吟草》、《王文华联稿》各一集,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约30万字。个人传略和诗词楹联被收入多家传记与大典中。2002年,获中国对联作品集编委会授予的“中国对联创作奖”,2004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2008年1月,经世界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艺委会和评委会审定,授予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王文华曾担任中国楹联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名誉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楹联学会会长,现任宁夏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宁夏老干部诗联学会会长,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银川市文联民协名誉主席。2004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p> <p class="ql-block"><b>  邢发科、</b>原农建一师的老兵。1925年2月生,宁夏中宁县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和前进农场时期,曾担任文书、统计、畜牧队长、连长、生产队长、队党支部书记、作业站副主任、农场工会副主席等职。担任基层领导以后,与职工同劳动,苦活累活干在前,出现了危险他冲锋在前。1970年8月,西大滩遭遇五十年未遇的暴雨,引发洪水,引起渔湖湖水四溢漫延,湖区周围几千亩庄稼危在旦夕,邢发科带领连队职工抗洪抢险,他肩扛六七十公斤装满泥土的草袋,跑在队伍的最前线,水流太急,草袋放下去就被冲跑,紧要关头,邢发科二话不说跳入激流,用身体挡住湍急的洪水,职工们被连长奋不顾身的行为所感动,纷纷跳入激流,决口被堵住,拦洪坝被牢牢筑起,农场几千亩粮食得救了。从1963年至1975年邢发科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6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2次,被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荣记三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邢发科同志艰苦朴素,吃苦耐劳, 勤俭办场的高尚品德,被农场人久久传颂。1984年8月16日邢发科同志因病不幸去世,终年59岁。</p> <p class="ql-block"><b>  卓玉和、</b>原农建一师的老兵。1925年10月生,四川省资阳县人,15岁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9月随部队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参军开始到前进农场,直至去世,他一直从事饲养员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一头母猪难产,他用人工助产的办法,在猪圈守了3天3夜,最后母猪产下17只仔猪,可是母猪只有12个奶头,卓玉和就把5只仔猪抱在自家的热炕上,用米汤喂养,最后17只仔猪全部成活。</p><p class="ql-block"> 为了节约成本,卓玉和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到田边地头割青草,补充饲料不足的问题,有人统计,他每年割青草都在5万公斤以上,即便这样饲料还是不够,卓玉和动员全家开垦荒地23.33亩种植饲料作物,当年收获玉米530公斤,饲料瓜500多公斤,他就是这样为农场,猪喂的越来越多,而很少向农场增加饲料。他在养猪的间隙,给连队加工苜蓿种子;农忙季节,连队职工在收割小麦,他主动烧开水送到地头;连队收割季节需要草绳子捆绑,他就动员全家老小,有空就搓草绳子,无偿上缴连里;连队都有农忙时节家里孩子搭手的惯例,结束后给予一定的报酬,他的孩子从来没有落下,但报酬他坚决不要,他说,这是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有一年天寒地冻,猪场井水干涸,连队派来的掏井人不愿意干,他二话没事,和老伴一起把井里的冰茬和污泥,一桶桶的清理干净,保证了猪场的用水。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1年,卓玉和饲养的肥猪给国家交售和调出、出售仔猪3000多头,自己动手医好的病猪有500多头。</p><p class="ql-block"> 一件件琐事诉说不完,农场人对卓玉和的怀念之情,苦干实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早已深深地印记在农场人的心目中,翻开卓玉和同志的档案,让人惊讶,他几乎每年都被农建一师或团场评为“五好战士”和“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兰州军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师、团、场级的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1970年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号召全兵团的饲养员向卓玉和学习。1978年4月4日卓玉和同志因病不幸去世,英年早逝,终年53岁。</p> <p class="ql-block"><b>  田元发、</b>原南京军区某部队老兵。1942年2月生,安徽省涡阳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2月26日复员来到农建十三师三团一连(现前进农场一队)参加建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田元发担任农场一队领导以后,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他带领生产队一百多名职工勇于实践,大胆尝试,率先在农场试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个人承包责任制到班组承包责任制,各个单项生产责任制到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承包责任制,由联产、联利承包到大包干责任制,再到完善的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田元发敢想敢干,亲力亲为,为全农场大面积推行承包责任制,闯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为增加职工收入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道路。连队职工的腰包鼓了,他们笑逐颜开了。</p><p class="ql-block"> 有田元发的可行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做法,全农场推广了他的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最后田元发的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在宁夏农垦系统被推广,改革开放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春风在农垦大地强劲吹起。</p><p class="ql-block"> 田元发曾经说过,宁夏农垦就是我们退役军人的战场,我们退役军人就要使出浑身解数,有所作为。</p><p class="ql-block"> 田元发同志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深受农场广大职工群众的称赞,深受全场退役军人的点赞,他们说,田元发是我们退役军人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田元发是一位农场最基层的领导干部,在最基层干了一辈子,担任生产队长、队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便担任了作业站副站长的职务,而他的家还是安置在生产队里,他说,这样我就与职工的心贴的更近,就更能了解职工的心声和疾苦,直至退休,田元发才把家搬离了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田元发所在的党支部,因此被宁夏农垦局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田元发被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在前进农场南京军区复转军人50周年的日子里,田元发情谊满怀地把30多位还健在的老战友,聚集在一起,抒发一生奉献大西北、扎根农垦西大滩的情怀,抒发建设美好新家园、贡献退役军人的聪明才智的壮美情怀。</p><p class="ql-block"> 田元发曾经担任前进农场一队副队长、队长、党支部书记、第一作业站副站长职务,2000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b>  贾德平、</b>农垦二代退役军人,1958年生人,父亲贾万银,农建一师的老战士。1976年2月,不及18岁的他,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年与他一起参军入伍的农场第二代就有10人之多。贾德平在兰州军区独立师当了四年的工程兵,打了四年的战备坑道。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他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写下血书要求参战,最终未能如愿,1979年11月贾德平光荣退伍。回到农场以后,他种过地,当过修理工,开过挖沟机和收割机。1997年农场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贾德平毅然辞职地干起了个体农机服务工作,他是前进农场最早个体经营农机服务的第一人。他累计投资了近四百万元,规模最大的时候有收割机3台,大型拖拉机4台,8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3台,手扶拖拉机1台,总共有11台农机设备。那些年每年给农场收割水稻都在六千多亩以上,占农场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他为农场在改良土壤,科学种植,而引进的激光平地仪,解决农场平田整地,土壤保墒,提高土地肥力,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农场和自己的经济效益。在国营农场如果摆正和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如何凸显农业机械化的地位,贾德平的农机作业服务站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成为垦二代退役军人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列举的以上在西大滩的大地上辉煌闪耀和默默无闻的退役军人,由于视角不同,不一定是最为优秀的,但一定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有的辉煌闪耀,有的昙花一现像沙枣花瓣一样,一个季节没有捱过就已凋零,就如建筑高楼大厦里的钢筋和砂砾,钢筋有其巩固整体的作用,而砂砾也有其坚固的作用,孰轻孰重,没有差别。</p><p class="ql-block"> 创建前进农场的历史事实证明,广大退役军人是一支具有堅定革命理想、思想高度觉悟、有无私奉献精神和严明纪律的英雄群体。他们无坚不推、战无不胜,有极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他们率先垂范的精神带动和影响下,农场形成了一支具有独特精神、独特作风和独特思想品格的产业大军。今天5A级沙湖旅游区的辉煌和现代化的农场新貌就印证了这点。</p><p class="ql-block"> 前进农场以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将过去传统的一沟一渠灌排方式改为现代高效节水滴灌、暗管排水的管灌管排方式,取得了亩均节水50%、节肥40%的成效。改变了宁夏平原几千年来传统农业渠灌沟排模式,创造了“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的宁夏平原灌排水方式的先列。2022年,创造了农场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退役军人的焯力奋发、拼搏向前的斗志精神密不可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