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导言★</span></p><p class="ql-block">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穿梭历史画卷 雕琢岁月时光</p><p class="ql-block"> —-参观广东江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移民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融合、文明互鉴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海外移民史是国际移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特别是江门,在中国海外移民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从10世纪开始,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中国海外移民数量逐渐增多。16世纪末,广东、福建等地沿海居民大量向东南亚迁徙。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以契约劳工和贸易商的面貌出现在国际移民舞台上,形成大规模的海外人口迁移潮。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出现了新一代海外移民。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约有6000万,其中约一半来自广东。江门作为重要的传统侨乡,因其华侨华人分布广、贡献大、交融深、影响远而被誉为“中国侨都”,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超过530万。他们勤劳勇敢、诚信友善,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为住在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情系桑梓、不忘故土,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祖(籍)国发展、家乡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走过的历史、展现的风貌、凝结的精神、作出的贡献是世界华侨华人的缩影和代表。侨,是镌刻在江门历史血脉中的独特基因,也是助推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新征程上,江门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战略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更好凝聚侨心侨力侨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部分 远赴重洋★</span></p><p class="ql-block"> 五邑地区是指江门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等5个区市,俗称“江门五邑”。江门五邑濒临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代以来,随着商贸的发展,江门逐渐成为五邑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期,五邑地区粮食短缺,老百姓生活艰难;同时期,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淘金、修建铁路、农渔业开发等,急需大量劳动力,形成了内推力和外拉力,江门出现了大规模移民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门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涌现出一批勇闯世界的新生代移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出洋动因O</span></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期,中国内忧外患日渐深重,江门五邑粮食短缺,民众生活艰难。此时,美洲、大洋洲不少地方先后发现金矿,各项开发建设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各种因素交加,促成了大批五邑青壮年出洋谋生动因。</p><p class="ql-block"> 华侨的三大愿望:买地、建房、娶老婆。</p> <p class="ql-block"> 图一、五邑华侨学习英语的工具书《华英类语》</p><p class="ql-block"> 图二、1933年《开平县志》,记载了地方物产不足,工业缺乏,乡民往海外谋生。</p><p class="ql-block"> 图三、清末时期,广东农村百姓生活困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一、清未洋人在中国招募华工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图二、等待出洋的青年</p><p class="ql-block"> 图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南非领事馆发给华商潘昌的护照</p><p class="ql-block"> 图四、光绪八年(1882年)美国台山籍华侨黄华饶的护照</p> <p class="ql-block"> 江门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江门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从宋朝起,台山上川岛就是沿岸航线与深海航线的交汇点。图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台山广海湾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海1号”示意模型(比例1:8)</p><p class="ql-block"> 1987年8月,在台山上下川岛海域发现一条宋代沉船,后被命名为“南海1号”,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p> <p class="ql-block"> 广海卫域:宋朝称“溽州”,设巡检司。明朝洪武年间设广海卫城,加强海疆、海防和海洋贸易的管理。今留有烽火台、东门城墙等遗址。</p><p class="ql-block"> 图一、广海紫花岗“海永无波"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图二、广海烽火台遗址</p><p class="ql-block"> 图三、广海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中国古代、近代海外移民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中国海外移民</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中国先民移居海外。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海外移民的发生期。这一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岭南地区得到开发,雷州半岛一带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中国商人到达东南亚地区,其中有些留居当地,成为中国第一代海外华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元时期的中国海外移民</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海外移民的形成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随着海外交通的发达和贸易的兴盛,闽粤地区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以商人为主体的中国人大量移居海外,并在当地形成相对固定的社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朝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海外移民</p><p class="ql-block"> 明朝至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海外移民的成熟稳定期。受郑和下西洋、明清社会动乱和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在这一时期开始大量移民东南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推动了广东地区向海外成规模移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现代中国的海外移民</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是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的高峰期。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人以契约劳工和贸易商的身份出洋,形成大规模移民海外的浪潮。其中美洲华侨大部分来自广东,以江门人居多,他们由此开启了穿梭太平洋的历史旅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O江门籍华侨华人主要旅居国家一览表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移民历程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即将出洋的青年与家人离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阿爸离家乡,赚钱把家养。</p><p class="ql-block"> 去到金山挨凄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阿妈日盼夜又想,挂心肠,</p><p class="ql-block"> 金山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梦里不识金山样,梦见阿爸泪沾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人街粤曲《台山金山歌》</span>歌谣:咸丰二年造金山,担起遥仙万分难。竹篙船,撑过海。离妇别姐去求财。唔挂房中人女,唔挂二高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O</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近现代移民</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O</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由华工</span>◄</p><p class="ql-block"> 自由华工:移民东南亚的主要华工类型。早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明清时期加速增多,鸦片战争以后出现高潮。移民中不仅有青壮年男人,俗称“南洋伯”,二十世纪初以后,还有不少女性,称“自梳女”(即自行束髻以示终身不嫁的女子,是女性反抗封建婚姻的一种形式)或“红头巾”(当时有些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女性到新加坡等国家做工,大多头戴红色头巾,在建筑工地干粗活)。他们是东南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到东南亚的女性移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契约华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闯金山”的赊单华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赊单华工:</span>移民北美洲、大洋洲的华工类型。为满足美洲、大洋洲金矿开采和铁路修建的劳工需求,美国、英国等国的劳务公司以垫资船费、伙食费的赊账方式,在珠江三角洲招募劳工,因此叫“赊单华工”,俗称“金山客”“金山伯”。他们是美洲、大洋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赊单华工乘坐太平洋轮船公司“阿拉斯加”号横渡太平洋赴美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赊单华工在横渡太平洋的轮船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赊单华工招聘代理 台山邝安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猪仔”华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猪仔”华工:</span>移民东南亚、中南美洲、大洋洲殖民地种植园的华工类型。黑奴贸易停止后,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国在广东、福建等地用诱拐、绑架等手段欺骗劫掠华工出洋,江门五邑为重灾区。“猪仔”华工是奴隶,没有自由,是人类劳工史上黑暗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图一、入境卡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二、美国华侨健康检疫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三、美国华侨身份登记证</p><p class="ql-block"> 图四、渣华轮船公司船票</p> <p class="ql-block"> 由中国拐骗来者十居八九,上数月打伤自尽死亡已不止十分之一。迨装到夏湾拿(哈瓦那)发卖为奴,买在人家店铺者无儿,业经受虐。至买入糖寮者,人数较众,尤为凌虐。其工作过重,其饮食过薄,其工作时刻过多,其实棍撞、鞭拷、锁闸等诸般荼毒又最甚。递年各处打死、伤死、缢死、刎死、服毒死、投水死、投糖锅死者,累累不绝。见时折手、坏脚、瞎目、烂头、落牙、缺耳、皮开肉裂指请验伤者,已复不少,凌虐实迹人所共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74年 古巴调查团大臣陈兰彬奏折</p><p class="ql-block"> 图一、泰亚华的跟船医生合同</p><p class="ql-block"> 图二、鹤山籍古巴华工合同</p> <p class="ql-block"> 图为带着脚镣在南美秘鲁甘蔗种植园里劳动的华工,该照片为1874年容闳在秘鲁调查华工情况时拍摄,是中国最早被运用于对外交涉的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远渡重洋盼团聚O</span></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江门五邑地区主要是男性青壮劳动力出洋谋生,老幼妇孺则留守家乡。远隔重洋,亲情无阻,合家团聚是海外华侨华人和家乡侨眷的共同愿望。</p> <p class="ql-block">周运中家族迁移 代表了五邑华侨迁移的家族方式</p> <p class="ql-block"> 图一、周氏家族书信</p><p class="ql-block"> 图二、周运中的法律文件</p><p class="ql-block"> 图三、周氏族谱</p><p class="ql-block"> 图四、周运中的美国护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五、周运中缴纳三薯市合胜楼会费收据</p><p class="ql-block"> 图六、周家雁的国防筹饷经费收条</p><p class="ql-block"> 图七、周氏家族汇款单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新移民◄</span></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门五邑的新移民,以家庭团聚移民为主,婚姻移民、投资移民、留学移民、技术移民为辅,主要迁往美洲、大洋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迁移路线O</span></p><p class="ql-block"> 去东南亚的华侨乘大眼鸡船沿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西南行,去美洲的华侨早期乘西方大帆船、后期乘蒸汽轮船经日本横渡太平洋向东而去,去大洋洲的华侨早期乘西方大帆船、后期乘蒸汽轮船经南海而往。</p> <p class="ql-block"> 近代五邑华侨出洋的三个港口:台山广海港、崖门港、江门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港澳枢纽</p><p class="ql-block"> 图一、澳门四邑广祥快船公司广告</p><p class="ql-block"> 图二、香港四邑轮船公司股票(1922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一、在香港等候出洋的华工</p><p class="ql-block"> 图二、四邑轮船公司添置的“大利”号轮船,行走于香港—-江门航线。</p><p class="ql-block"> 图三、20世纪初期广义航业公司来往澳门及四邑航线的广告单。</p> <p class="ql-block"> 图一、广东 人民政府出入口来回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图二、往来港澳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图三、广东省公安厅出入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图四、往来港澳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图六、美国邮船公司船期表</p><p class="ql-block"> 图七、1900年前后的香港上环码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连接世界的枢纽港</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期乘坐大帆船的行程,“听老华侨说,那时是乘坐桅船,航程从三四个月至半年,没有一定,快慢要靠天气。华侨自携咸虾酱佐膳,日久都生了虫。抵岸时胡子儿寸长,眼深面黑。海洋上浪大如山,许多人熬不过风浪,抱着桅杆从香港哭到旧金山,得到平安上岸,恍如隔世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司徒美堂</p> <p class="ql-block"> 图一、早期横渡太平洋的西方帆船</p><p class="ql-block"> 图二、图三、船期表</p><p class="ql-block"> 图四、乘坐美国轮船公司总统号轮船行程</p><p class="ql-block"> 图五、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远洋轮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华侨分布O</span></p><p class="ql-block"> 图一、五邑华侨华人迁移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图二、<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侨护照</span></p><p class="ql-block"> 图三、华侨护照</p> <p class="ql-block"> 图一、古巴华侨护照( 年代:1880年)</p><p class="ql-block"> 图二、古巴华人雷学的护照(年代: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p><p class="ql-block"> 图三、黄华烧护照(年代:清光绪八年)</p><p class="ql-block"> 说明:由清朝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签发,为馆藏最早的中国护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部分 拼搏海外★</span></p><p class="ql-block"> 华侨在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地,发扬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奉献精神,开发矿产、修筑铁路、发展农业,为世界锡都建设、美洲铁路修建、西方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建设世界锡都O</span></p><p class="ql-block"> 东南亚锡矿开采:14世纪以前,华侨就在暹罗(后称泰国)发现和开采锡矿。14世纪中期,华侨陆续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印尼的苏门答腊等地露天开采锡矿。20世纪初,华侨分布在东南亚所有矿区,为世界锡都建设作出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为马来半品锡矿资源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输入采矿技术O</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采矿技术的运用:华工将中国先进的水车、水泵和熔炼技术运用于东南亚锡矿开采,解决了马来半岛锡矿开采中的排水技术难题,创造了洗琉琅法、水泵采矿法等多种采锡的工艺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马来半岛的锡矿产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锡矿开采流程O</span></p><p class="ql-block"> 琉琅妹:东南亚开采锡矿的女工,她们在洗矿高架下,用淘洗盆(马来语:琉琅)对高架冲洗下来的锡矿进行再次淘洗,故称“琉琅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华侨实业家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图一、二、锡矿大王:陆佑<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844-1917)</span></p><p class="ql-block"> 陆佑(1844-1917),本姓黄,祖籍江门鹤山雅瑶。自幼父母双亡,卖身到新会一陆姓人家做长工,改姓陆。16岁左右到马来亚当锡矿工。10余年后,用自己积蓄购得一处废弃锡矿场,经营有方,数年间陆续拥有了10多处矿场,雇工数千人,成为“锡矿大王”。他还开发橡胶种植业,获得“橡胶大王”称誉,成为马来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之一。后投资城市建设。“陆佑陸市农城交食健區營然流传至今。图二为新加坡陆佑大街。</p><p class="ql-block"> 图三、黄亚福(1837 1918)</p><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新加坡台山籍实业家、著名侨领。1853年到新加坡、柔佛州(今马来西亚新山)学木匠,后做建筑工人,发展为建筑承包商。与他人合资创办新加坡广益银行,投资柔佛港口、胶园、椒园建设,热心公益慈善,贡献巨大。</p><p class="ql-block"> 图四、吴胜鹏(1873-1951)</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恩平籍实业家、著名侨领。1894年移居新加坡,在锯木厂工作,后经营木材生意致富。南洋华侨中学创办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建设美洲铁路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横贯大陆铁路的缘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用交通横贯北美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一直是美国人的一个梦想。1845年1月,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商人阿萨•惠特尼,向美国国会提出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建议,是最早的兴建方案。</p><p class="ql-block"> 图一、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的《太平洋铁路法案》</p><p class="ql-block"> 图二、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华工攻克的三大难关◄</span></p><p class="ql-block"> 1864-1869年,参加横贯大陆铁路建设的华工有近2万人,占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劳工的90%。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台山、开平等地,勇敢、智慧地攻克了修建这条铁路的三大难关。</p><p class="ql-block"> 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工攻克第一道难关:</span>穿过布鲁默深槽</p><p class="ql-block"> 图二、华工攻克第二道难关:合恩角筑路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图三、华工攻克的第三道难关:险峻的唐纳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横贯大陆铁路的历史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 150年前,数以万计的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参与建设这条横跨美国东西部的铁路。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的讲话(2015年9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太平洋铁路华工传奇O</span></p><p class="ql-block"> 1914年,打通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在30多年的开凿过程中,以鹤山人为主的华工分3批约5000人,参加了这一重大工程的修建。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导致400多名华工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巴拿马两洋铁路、巴拿马运河O</span></p><p class="ql-block"> 1851-1858年,巴拿马修建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两洋铁路”,以鹤山人为主的华工参与西段建设,东段以爱尔兰劳工为主。因劳动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筑路劳工献出生命,因此被称为“死亡铁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加拿大太平洋铁路O</span></p><p class="ql-block"> 1885年,横贯加拿大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经过5年多的建设得以通车,加拿大真正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17000多名华工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西段建设最重要的劳工力量,他们主要来自台山、开平、新会,有4000多人献出生命,为加拿大这一伟大的工程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墨西哥、秘鲁高原铁路</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O</span></p><p class="ql-block"> 1873年,耗时近四十年的墨西哥城到韦拉克鲁斯港的重要铁路建成通车;1910年,历时11年的秘鲁高原铁路建成通车。这两条铁路的建设都有来自美国的江门五邑华工参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加华丰功碑”简介O</span></p><p class="ql-block"> “加华丰功碑”坐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华埠纪念广场,2003年由加拿大温哥华市政府、卑诗省政府和加拿大联邦政府共同兴建。纪念碑主体为“中“字巨型石雕华表,基座左右铜像分别为修筑铁路之华工以及参加二战华裔军人的形象,以纪念华侨华人对加拿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006年11月25日卑诗省将此微缩模型赠予江门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参与淘金狂潮</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O</span></p><p class="ql-block">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185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金矿,1857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发现金矿,欧洲、美洲等各地民众蜂拥前往,掀起了世界淘金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加拿大淘金◄</span></p><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淘金:1857年,加拿大卑诗省维多利亚发现金矿。美国西部的华工首先北上进入菲莎河谷淘金,来自台山、开平、新会等地广东华侨陆续赶来,加入淘金大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澳大利亚淘金与南部开发◄</span></p><p class="ql-block"> 旧金山、新金山:华工最早到达美国圣•弗兰西斯科(三藩市)淘金,1854年台山等地华工又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淘金,于是他们将圣•弗兰西斯科(三藩市)称为“旧金山,“旧金山”作为地名在华侨中沿用至今(又叫“大埠”);将墨尔本称为“新金山”。</p><p class="ql-block"> “广东矿脉”:1857年初,700多位台山华工从广海港出发,3月在香港登上美国P.P圣人号快捷帆船,4月抵达澳大利亚。他们在南澳罗希登岸,步行500公里,于5月底到达阿拉勒。淘金华工在这里发现了长达8公里的浅冲积层金矿区,一直开采至1912年。该地因此被称为“广东矿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新西兰淘金◄</span></p><p class="ql-block"> 1866年第一批淘金华工受新西兰政府邀请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前往奥塔哥,后陆续有华工从澳大利亚和中国广东迁入新西兰奥塔哥和西海岸矿区淘金。华工几乎都是在白人开采过的废弃矿坑重新开发,获得丰厚回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加利福尼亚州淘金对美国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 1848-1883年,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12亿美元,占了美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美国淘金与工业化O</span></p><p class="ql-block"> 美国淘金的疯狂:1848年1月,木工詹姆斯•马歇尔(Jams Marshall)在锯木厂的河边发现金砂,吸引美国东部、欧洲、中南美洲的淘金客,蜂拥而去。时人评论“除了疯人院再没有其他地方能够再治愈这种疯狂”。从1849年开始,陆续有2万多名台山、开平、新会籍华工加入淘金大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争取种族平等O</span></p><p class="ql-block"> 抗争与公平正义:由于种族歧视以及经济、文化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一些侨居国陆续出现了排华运动,大批华侨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是非人的凌辱。华侨为了自身权益和公平正义,奋起抗争,虽然艰难,但始终坚持不懈,到20世纪中期开始取得成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陆续废除排华法案。然而,反种族歧视、维护公平正义的抗争之路依然漫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反抗排华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 美国华侨的抗争: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对单一民族进行排斥的法案。华侨们奋起反抗,通过侨团进行抗争,为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发挥了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图一:美国排华法案</p><p class="ql-block"> 图 二:美国排华暴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一、►<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加拿大华侨的抗争◄</span></p><p class="ql-block"> 1885年,加拿大联邦议会通过《限制华人移民法案》,对进入加拿大的每位华人征收50加元人头税,1903年提高到500加元。1923年6月30日,联邦议会通过《中国移民法案》,对华人移民从限制发展到禁止,7月1日起执行。华侨社团组织确定7月1日为“侨耻纪念日”,全加拿大华侨华人展开了抗争。194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废除《中国移民法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二、►澳大利亚华侨的抗争◄</p><p class="ql-block"> 1880年12月召开的澳大利亚第一次大洋洲洲际会议,将白澳政策推行到全国,对入境华工征收人头税。从1888年6月第二次大洋洲洲际会议开始,澳大利亚进入到严厉限制华侨的阶段,各地频发迫害华侨的事件。华侨通过消极总工、罢工以及向英国女王、清政府和澳大利亚议会、政治家、报社致信等形式进行反抗。直到1974年,排斥华侨和其他有色人种的白澳政策才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三、四►新西兰华侨的抗争◄</p><p class="ql-block"> 1881年,新西兰众议院通过《华人移民法案》,向入境华侨征收人头税,从此开始了持续近40年的排华运动,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排华运动形成了联动之势。华侨长期的抗争,为1944年新西兰停止对华侨征收人头税、排华政策逐步取消发挥了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推动公平正义◄</span></p><p class="ql-block"> 黄金德,祖籍广东台山,1873年出生于旧金山。1894年,黄金德回国探亲,于次年返美,多次被海关根据《排华法案》拒之门外,认为其不符合入境条件。在华人社团的帮助下,黄金德聘请律师,将美国政府告上法庭。1898年,历经长时间激烈控辩交锋,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宣判黄金德拥有美国公民权,美国政府败诉。“黄金德案”是中国移民争取公民权的胜利,它的胜诉为在美华人的合法生存争取了空间,对当时赴美移民产生了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反对种族歧视</span>◄</p><p class="ql-block"> 美国反仇视亚裔运动:维护人类公平正义、促进族群和谐的抗争仅中,任重道远。2021年9月28日,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圣荷西市政府就该可于1887年被暴徒焚烧和种族歧视向中国移民及其后代道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初步我胜利◄</p><p class="ql-block"> 2011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就排华法案向受害华人群体道歉。</p><p class="ql-block"> 2012年,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排华法案向受害华人群体道歉。</p><p class="ql-block"> 201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宣布每年5月10日定为“华裔铁路工人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O硐楼O</span></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开平及周边地区匪患猖獗、治安混乱。而该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水利失修,常有洪涝之忧,因此一些村落出现了兼具居住、防匪、防洪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西方排华等客观原因,华侨在海外获利后纷纷选择回乡,开始大量兴建碉楼。一座座糅合中西不同建筑风格的碉楼拔地而起,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古希腊的廊柱,古罗马的柱式、拱门和穹顶,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塔和伊斯兰拱券,城堡的角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圆顶,南欧建筑中的骑楼、回廊,以及印度建筑中的廊亭等,都出现在开平碉楼中,并与本土的传统建筑形式巧妙地融合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开平碉楼与村落 世界文化遗产O</span></p><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现存1833座。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是近代以来侨乡民众进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图一、开平百合镇适庐</p><p class="ql-block"> 图二、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融合中外建筑艺术的开平碉楼。</p><p class="ql-block"> 碉楼主楼以其环场和奢华的财富展示,成为一种建筑形式,反映出开平华侨在19进纪末和20世纪初对南亚、澳大利亚和北美等国家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以及开平乃至中国社会与上述各国一脉相连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2007年世界遗产委贝会第31届会议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决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红毛泥桶O</span></p><p class="ql-block"> 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的水泥、钢筋等进口侨乡,用于碉楼、别墅建筑。因广东民众称西洋人为“红毛”,所以进口水泥也被称为“红毛泥”,水泥包装桶也被称为“红毛泥桶”,它是西方建筑文化融入侨乡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O侨乡新村O</span></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受人口增长和侨汇输入的影响,在开平乡间涌现了大量规划严谨、整齐划一的侨乡新村。由于碉楼和庐(别墅)的大量出现,使这些乡村具有侨乡村落建筑的特征,在景观上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侨乡生活O</span></p><p class="ql-block"> 侨乡民众生活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环境之中,视野国际、观念开放、信仰多元、饮食中西、语言唐番、服饰土洋,侨乡成为最早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乡村。</p> <p class="ql-block"> 五邑华侨将住在国的商品诸如生活器具、机器、建筑装饰材料、报刊书籍、艺术作品等源源输入家乡,侨乡民众的语言、服饰、生活方式、礼俗等方面都有着外来文化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侨校遍五邑O</span></p><p class="ql-block"> 海外侨胞心系侨乡教育、医疗水平的提升及慈善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侨汇,使侨乡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覆盖面,大大超过同时期的非侨乡地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也广受重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侨乡文教:开启民智民风O</span></p><p class="ql-block">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厂东汕头考察时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0年10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港是华侨书信、汇款的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界各国银行在香港没立分行,经营侨汇业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巡城马</p><p class="ql-block"> 晚清时期,已经出现了为海外华侨递带信、财、物的特人群,并成为专门为海外华侨带送侨批(银信)谋生的职业,称为“水客”,五邑地区称之为“巡城马”,他们走街串巷,递送银信等物回乡,在华侨与侨眷之间建立直接联系。银号、银行等机构诞生后,巡城马与其建立起委托关系,只往来于国内城乡之间,不再远赴海外,但民国时期一直存在着为五邑籍南洋华侨服务的巡城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速送产业</p><p class="ql-block"> 侨批(银信)递送的运作方式纷繁复杂,其早期主要是由巡城马递送,并逐渐发展递变成为集银号和商号、银行和信托公司、邮政机构以及巡城马等相互配合、接续传递的完整产业链,直至20世纪70年代,侨批(银信)业务归口银行管理,侨批(银信)递送的产业完成了其特定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诚实守信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侨批档案:世界记忆遗产O</span></p><p class="ql-block"> 侨批档案一海外华侨银信:海外侨胞寄回的家书(信)和汇款(银)凭证的统称,又称为“银信”。2013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批准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该项目由广东、福建收藏的16万件侨批(银信)组成,其中江门五邑侨乡5万余件。它记录了近现代华侨迁移的历史、外来文化传入侨乡的历史,还记录了移入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的变化,成为全世界共同保护的人类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中的江门人O</span></p><p class="ql-block"> 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其中有11位是江门人。其中有京张铁路电讯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首任校长方伯樣,近代著名地质学家邝荣光,近代外交家容投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美国了解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龙:首创美国汉学系</p><p class="ql-block"> 丁龙:原名马万昌(1857-1936),出生于台山白沙镇千秋里村。18岁时以马进隆的名字移民加拿大温哥华,随即转往美国三藩市。“丁龙"(DeanLung)是“进隆”的台山话译音。丁龙在三藩市受雇于美国富豪卡朋蒂埃,1889年到达纽约。近30年的相处,丁龙的忠诚、勤奋、纯朴、正直赢得卡朋蒂埃的信任,两人成为至交。1905年,丁龙离开卡朋蒂埃回国。卡朋蒂埃晚年在故乡纽约将一条三英里长的路命名为“丁龙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倡建美国第一个汉学系</p><p class="ql-block"> 1900年,卡朋蒂埃问丁龙,你有什么愿望,我一定要为你做一件事。丁龙提出希望在哥伦比亚大学建一个汉学系,让美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品格令卡朋蒂埃非常感动,1901年他带着丁龙与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商议,建立了在美国大学的第一个汉学系。丁龙捐助了12,000美元,卡朋蒂埃共捐赠275,000美元。哥伦比亚大学在汉学系设立了“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荣誉教席,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先生:</p><p class="ql-block"> 谨此奉上一万二千美元现金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龙,一个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农业华工为美国粮仓建设作出杰出贡献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发加州渔业</p><p class="ql-block"> 旧金山湾华人虾村:1850年前后,台山、开平籍华工越过太平洋,定居旧金山湾,捕鱼捞虾,形成华人渔村。1870年代,旧金山湾的华人虾村发展到30多个。1880年代全盛时期,虾米年产值300万镑,成为美国最大的虾米出产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发加州农业</p><p class="ql-block"> 19世纪60年代末,华工利用珠江三角洲农田水利技术,将萨克拉门托河与美利坚河流域三角洲地区沼泽地改造成良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小麦农场,成为美国“粮仓”。华工利用自己丰富的农作经验以及国内带去的种苗,改良了加州的谷物、花卉、水果等等作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洲农业:五邑华侨的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江门五邑华侨在19世纪60年末便开始从事美洲农业生产,他们开发良田、改良作物、发展渔业,为美洲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涌现出刘锦浓等杰出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图一、刘锦浓:美国农艺魔术师</p><p class="ql-block"> 刘锦浓(1860-1925),台山台城镇横湖龙安村人,美国著名园艺家。12岁随乡亲移民美国。在马萨诸塞州北亚当斯市义校学习英语时,认识了范尼•蒲安臣小姐。她喜好园艺,见刘锦浓聪明肯吃苦,便邀请他到自己果园工作。后随范尼•蒲安臣到佛罗里达州德兰镇,在她的果园终身从事园艺研究。1888年培育出味甜多汁、抗霜冻、耐潮湿、易储藏、不易霉烂的新橙,蜚声全美,因此被命名为“刘橙”。他又陆续培育改良了苹果、葡萄、桃子、杨梅、番茄等果蔬,被誉为“植物魔术师”。1911年,美国果树栽培学会特授予刘锦浓“怀尔德银质奖章”。美国人民称他为“中国的伯班克”,与美国最著名的园艺家并列。</p><p class="ql-block"> 图二、刘锦浓园艺技术及果蔬产品蜚声全美,引来游客参观。图为刘锦浓(左二)与游客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部分 融通中外★</span></p><p class="ql-block"> 华侨华人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不断学习吸收他国先进文化并传回到祖籍地產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形成了中外文化融合的侨多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从中国营到唐人街O</span></p><p class="ql-block"> 唐人街的缘起:15世纪初在苏门答腊三佛齐出现最早的华工聚居区。19世纪50年代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矿区、铁路工地沿线和农场出现大量“中国营”。排华运动兴起之后,华工们聚集到城镇,形成唐人街。今天,唐人街成为亚洲、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华人社区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0唐人街中华文化风采0</span></p><p class="ql-block"> 唐人街: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区,有中国城、中华街、华埠等多种称呼。唐人街是海外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丰富了往在国多元文化的内涵和色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图、唐人街的报刊媒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华侨学校和中文学校O</span></p><p class="ql-block"> 图一、美国旧金山挖慎委利华侨学校</p><p class="ql-block"> 图二、澳大利亚墨尔本本迪戈中文学校</p><p class="ql-block"> 图三、欢送黄老师回国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唐人街的社团文化O</span></p><p class="ql-block"> 华侨社团:华侨华人社会的支柱之一。为了团结互助,以血缘、地缘、业缘等为纽带成立的各种社团,是举办教育、慈善,维护侨胞权益的主体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中医馆O</span></p><p class="ql-block"> 卢骏(1926-2019),祖籍江门,心血管病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把西医德日派与美英派的精髓熔于一炉,汲取中医所长,以传统针灸治病,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医术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杂货铺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唐人街的中餐文化O</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支柱产业:中餐业</p><p class="ql-block"> 唐人街的百年支柱产业。今天,唐人街的中餐业,形成以粤菜为主、多种菜系纷呈的格局,展示着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美國余風采總堂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唐人街的民俗文化O</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俗:华侨华人社会支柱之一。华侨将中华龙狮文化、24节气文化及各种神祀崇拜文化移植到住在国,在唐人街集中展示传承,形成慰藉乡愁的文化环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武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四部分 推翻帝制★</span></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屡遭列强侵凌,华侨华人在海外备受歧视,尝尽心酸。推翻帝制,实现共和,是许多华侨华人对祖国的共同愿望。广大华侨或慷慨捐赠,或回国参加武装起义,坚定支持革命事业,涌现出以司徒美堂、陈少白、冯如、黄三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华侨华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概念O</span></p><p class="ql-block">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在日本创办大同高等学校,先后举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致力于思想启蒙和民族解放,他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为近代中国民族观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航空先躯冯如</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O</span></p><p class="ql-block"> 冯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在恩平牛江镇杏圃村(今昌梅村)一个华侨家庭。童年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美国期间,冯如目睹西方先进工业技术,对航空发生兴趣,立志航空救国。1909年9月21日,25岁的冯如在奥克兰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冯如一号)试飞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家、飞行家。冯如设计制造的飞机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11年1月18日,驾驶新改进的飞机(冯如二号)在奥克兰试飞成功。同年8月,冯如和他的团队带着冯如二号飞机回到广州,报效祖国。1912年8月25日,不幸在广州燕塘的飞行表演中坠机遇难,时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辛亥革命O</span></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腐朽政权,结束了封建帝制。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革命思想的传播者、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革命经费的基本来源、武装起义的核心骨干,对辛亥革命作出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图一、孙中山书写的“博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图二、辛亥革命的四大寇照片(右三为陈少白)</p> <p class="ql-block">五邑籍华侨在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中的任职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五部分 铸就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中,华侨华人自始至终参与其间,见证了14年战争的全部历史进程。海外侨胞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与其他民族正义力量站在同一个战壕,浴血奋战,捍卫世界和平,维护人类正义,建立不朽功勋,永远名垂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直接参战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中国战场O</span></p><p class="ql-block"> 1931-1945年,20000多美国华侨华人、500多加拿大华侨华人入伍参战,被派往各个战场战斗。</p><p class="ql-block">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海外侨胞以多种形式全程参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担当道义 </span>为人类和平抗争</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抗战不仅为自卫而战,也是为世界和平及人类文明正义而战。广大华侨华人积极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共同维护人类和平。</p><p class="ql-block"> 中国之抗战,实为御侮而战,实为自卫而战,实为维护国际联盟而战,实为保障世界和平而战!</p><p class="ql-block"> —1938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宣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抗日民族統一战线</span></p><p class="ql-block"> 海外侨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停止内战,实现抗日大联合;在世界各地抵制日货,揭露法西斯反人类的面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航空救国</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抗战爆发,经过航空训练的世界各地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参战,广东空军从队长到飞行员几乎都是华侨。华侨还成为各地飞机制造厂和机场飞机维修的骨干技术力量。1937-1945年,美国华侨捐购飞机62架。抗日空战殉国的第一位飞行员就是美国台山籍华侨黄毓全,陈瑞钿、黄新瑞等一大批华侨飞行员被誉为“中国战鹰”“空中虎将”。</p> <p class="ql-block"> 中国抗日航空烈士881名。其中,广东籍135名,绝大部分是青年华侨,多数来自江门五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飞虎英雄</p><p class="ql-block"> 1941年8月,美国陈纳德上校受国民政府委托组建“中国空军美国援华志愿航空大队”,俗称“飞虎队”。1943年3月改组为驻华美国陆军第14航空大队。其中,有1000多人是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华侨华人,他们占军官的1/3,90%祖籍江门五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侨飞行员</p><p class="ql-block"> 陈文宽(1913-2023),祖籍台山,美国华侨飞行员。中学毕业进入寇蒂斯兰德航空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加入中国航空公司任机师。抗战期间,多次冒险飞越敌战区执行战斗任务。勘测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并数百次飞越"驼峰航线",是第一个飞越“驼峰航线”的中国机长。</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华侨飞行员马邦基(左)、马绍基(右)兄弟(祖籍广东台山),数百次飞越“驼峰航线”为中国战场运送战略物资,数次遇险。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后,兄弟俩返回了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南侨机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欧洲战场O</span></p><p class="ql-block">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海外侨胞踊跃参战,直到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 卢发喜,1910年出生于恩平,8岁随父亲赴美国檀香山。二战爆发后,在美国应征入伍,被编入太平洋舰队航空队,屡获战功。1944年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在掩护友机脱险时不幸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 陈靖,祖籍台山,美国华侨。此为他1943年在欧洲战场驾机升空作战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兄妹四人参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门籍南侨机工</p><p class="ql-block"> 南侨机工:1939年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修理工3000多人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承担起滇缅公路战略物资运输的重任,直到1942年5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3年间有1000多人为国捐躯。南侨机工绝大多数祖籍广东、福建、海南,其中江门五邑籍有150多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来自澳大利亚的华人在欧洲战场</p><p class="ql-block"> 澳大利亚华裔皇家空军中尉ThomasTung Yep(前排左一),为轰炸机投弹手,随部队参加了欧洲战场的战斗。图为1945年在英国英格兰约克郡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466中队机组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黄君裕,1923年出生于广东台山,15岁移民美国,1943年参军,为美国陆军第一军团第五军28步兵师110团第三营A连侦察兵。曾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后转战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所在连队187名战友仅生还5人。</p> <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400余名华商退伍军人参加马萨诸塞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游行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南亚战场</p><p class="ql-block">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点战场,旅居东南亚的华侨与当地民众一起奋勇反抗日本法西斯,成为抵抗的重要力量,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侨胞也英勇参战。</p> <p class="ql-block">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广东大队90%为台山籍华侨。图为:1945年5月28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在八打雁(今菲律宾吕宋岛南港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来亚人民抗日第一军第一独立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洋洲战场</p><p class="ql-block"> 旅居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华侨与当地民众一起奋勇反抗日本法西斯,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华侨华人也参加了大洋洲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澳大利亚华侨参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加拿大华侨参加大洋洲战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珍爱和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六部分 追求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 华侨华人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感召,广大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紧紧跟随,为祖国发展作出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O归侨热血:为了民族解放O</span></p><p class="ql-block"> 从大革命时代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爱国侨胞回到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图一、谢创(1905-1995),生于开平,18岁前往美国,从事组织工人运动,1928年加入美国共产党,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1935年回国参加革命,1937年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任支部书记,参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曾任中共中区特委书记、中共粤中地委副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图二、关山(?—1981),生于广西柳州,后被开平赤坎五龙乡一位关族侨眷收养。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在马来西亚总工会工作并发动工人罢工斗争。1933年后,先后在中山、南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冬,他接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平与谢创等中共党员重建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p><p class="ql-block"> 图三、梅龙夫(1918-1947),生于美国,年少时回老家台山定居。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参加台山青年抗日救亡运动,动员华侨华人及其子弟筹集物资支援抗战。</p> <p class="ql-block"> 图一、何军(1921-2009),祖籍恩平,1921年生于墨西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五邑地区参加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党报从事宣传工作,后在广州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担任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图二、周煜南,祖籍江门,印尼归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高鹤游击队第一连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图三、周悦琼(1930-1949),周煜南胞妹,出生于印尼,1949年参加新高鹤人民解放军总队,任雄狮连卫生员,同年6月8日,在收复金岗圩战斗中牺牲,年仅19岁。</p> <p class="ql-block"> 图一、黄宇(1915-1994),原名吕梁,生于鹤山。14岁赴越南谋生,并参与当地工人运动,1930年在越南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在越南、香港等地开展抗日斗争,1945年任中共江南地委书记,1946年任东江纵队政治部秘书长,1948年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教员,1949年9月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华南人民解放军代表。</p><p class="ql-block"> 图二、余志坚(1919-2015),原名蔡建华,台山人,生于菲律宾,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务队副队长,后回国参加新四军,曾任皖南新四军教导队支部书记,建国后先后在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工作。</p><p class="ql-block"> 图三、张耀芳,开平人,秘鲁华侨,1937年回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英勇就义。</p> <p class="ql-block"> 图一、谭岚(1923-2021),祖籍开平。生于泰国,1938年7月经廖承志介绍回国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中原局川工委秘书、联防军司令部政治处干事等职。</p><p class="ql-block"> 图二、张毅(1923-2),原名张翠华,祖籍新会,华侨,回国后在抗日战争中从事支前、宣传、群运工作。抗战胜利后,主动参加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图三、谢振凯(1906-1987),生于开平,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1926年在菲从事工人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宣传和组织菲律宾华侨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回国在华南财委、中共华南分局等任职,1987年6月病逝。</p> <p class="ql-block"> 图一、胡最南(1911-1979),1946年10月,台山籍旅美华侨胡景南、胡景俦兄弟及黄培正等人,集资在旧金山创办《太平洋周报》,以公正的立场向华侨华人报道来自中国的消息,号召海外华侨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图二、陈金坚(1912-2002),生于台山,1940年移居美国,加入纽约华侨洗衣馆联合会,开展抗日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华侨为八路军捐款。</p><p class="ql-block"> 图三、李兆焕,祖籍台山。1942年,李兆焕等旅居美国洛杉矶的台山侨胞组织募捐一批药品、衣帽、食品及幼儿生活用品,历经波折送到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中央托儿所,为表达谢意,学校改名为“洛杉矶托儿所”。图为1985年李兆焕回国省亲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图四、林棠(1907-1996),台山人,美国华侨,1928年参加美国共产党,先后任美共纽约市“中国语小组”组长、纽约《美洲华侨日报》编辑、副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至1949年任美共中央中国局委员,1949年8月,作为美国华侨候补代表,回国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p> <p class="ql-block"> 图一、林志澄(1890-1987),祖籍新会,生于加拿大,1920年回国,一直从事工业机械生产,支持和配合共产党隐蔽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图二、黄洁(1911-1966),台山人,早年侨居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任印尼巨港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曾团结海外侨胞支援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1年回国后,历任广东省副省长、广东公私合营华侨工业建设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第一副董事长等。</p><p class="ql-block"> 图三、铃井(1921-2011),原名林柏梓,</p><p class="ql-block">1921年生于新会,幼时随父到加拿大谋生,1933年回国后定居南京华兴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40年奉命改名铃井,潜伏敌伪占区收集情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航”起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掀开新中国民航史第一页</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9日,原属国民党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和中央航空公司(央航)在香港光荣起义,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中航10架飞6机和央航2架飞机由香港飞回祖国。“两航:起义直接推动香港27家中资单位相继起义,影响巨大:也为新中国民航事业莫定了发展的物资和技术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两航”起义中有许多江门人的身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雷洁琼: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p><p class="ql-block"> 雷洁琼(1905-2011),台山人,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入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十届、十一届名營主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梁思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1949年受邀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担任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顾问,参与国旗、国徽设计评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梁思永</p><p class="ql-block"> 图一、梁思永(1904-1954),考古学家、中国田野考古学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图二、1950年8月,梁思永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成为考古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图为1952年梁思永(前排右三)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全体同事合影。</p><p class="ql-block"> 图三、梁思永积极为新中国培养考古人才,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1952年考古训练班开学典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思礼</span></p><p class="ql-block"> 图一、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图二、梁思礼曾说;同学留美国造“民兵”,我回来造“东风”。图为1949年,梁思礼在美国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p><p class="ql-block"> 图三、梁思礼参与设计的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东风-2号(DF-2)中近程液体地地导弹。</p><p class="ql-block"> 图四、梁思礼参与仿制的东风-1号(DF-1)近程液体地地导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侨胞心愿:国家独立富强 跟共产党走</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让海外华侨华人备受鼓舞,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平外交:新中国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突破封锁、求同存异、广交朋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归侨职业外交家事业,以及广大热爱祖国的华侨华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务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唐明照(1910-1998),出生于恩平,美国归侨、著名外交家、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0岁随母亲移民美国,1927年返国就读南开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1937年前往纽约,任纽约华侨洗衣馆联合会英文干事,积极参与抗日救国筹款活动,纽约华侨洗衣馆联合会购买了4辆救护车,分别赠送给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1939年担任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任职十年之久。1940年创刊《美洲华侨日报》,出任社长,毛泽东为报纸创刊题词。1941年12月,任美国“战时情报署”纽约分署翻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回到《美洲华侨日报》社任总编辑。1950年回国,先后任外交部专员、抗美援朝总会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中联部局长等职。1972年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79年离任回国。</p> <p class="ql-block"> 刘光福(1893-1983),祖籍台山,澳大利亚华侨。1952年,他参与创立澳中友好协会新南威尔士州分会,致力发展中澳友好的事业,终生不渝。</p> <p class="ql-block">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侨胞们团结起来,拥护祖国的革命,改善自己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所题的《书告侨胞》(1949年10月1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应该做好侨务工作,进一步团结海内外的一切爱国侨胞,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3月)</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我们欢迎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参与这个具有前景的事业。—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部分成员时的谈话(1986年6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风兴南粤</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推动侨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广大海外侨胞发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优良传统,他们回到家乡,投资兴业、捐助公益,为南粤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勇担新使命 建设新侨都</p><p class="ql-block"> 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加快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叔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