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篇游览完大明寺的西线、中线和西园后,下篇开启东线和东园的游览,主要包括鉴真纪念堂建筑群、藏经楼、卧佛殿、栖灵塔、钟鼓楼、平远楼等。</p> <p class="ql-block">鉴真纪念堂建筑群位于欧阳祠东侧、大雄宝殿后方。该建筑群包括陈列室、门厅、碑亭和正殿四个部分。纪念堂是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由中日双方商定,在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即1963年)奠基。纪念堂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鉴真在日本的主要遗物唐招提寺金堂设计,1973年11月建成,保持了唐代寺庙建筑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因唐代高僧鉴真而闻名。鉴真在寺内讲法,深受尊敬,被誉为“江淮化主”。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决心东渡传播佛教,虽五次失败却不放弃,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双目失明、66岁高龄时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教、艺术、医药等,被誉为“文化恩人”,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鉴真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碑亭,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顶结构。纪念碑采用汉白玉卧碑的形式,下部须弥座模拟了唐代风格。碑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碑亭的底座采用莲花座作为装饰,莲花座上托碑,体现了佛教的神圣意义。莲花座上的纹样花饰采用了唐代特有的卷叶草与花朵结合的图案,进一步强调了唐代的风格和气息。</p> <p class="ql-block">碑亭和纪念堂中间过道上,有长明灯石灯笼一幢,这是1980年鉴真坐像回归故里时,由时任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顺长老所赠。当时日本做了两个这样的石灯笼,一个摆放在唐招提寺里,一个就放在大明寺。</p> <p class="ql-block">鉴真纪念堂,完全仿照日本唐招提寺的主体建筑金堂样式而建,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日本的这座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纪念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台基四周檐柱粗大,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p> <p class="ql-block">正殿中央安放着鉴真干漆夹纻坐像,这尊坐像仿鉴真圆寂前塑造的干漆夹纻像制作而成,鉴真双目合闭,神态安详。坐像前有一只铜香炉,为1980年日本裕仁天皇为表彰鉴真大师对日中友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赠送的。</p> <p class="ql-block">鉴真遣唐使船模型,是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中日交流史上重要的文化凭证。此“遣唐使船模型”为唐代风格的三桅帆船,红白相间,船型较大,长达三四十米,排水量达300公吨,可坐一二百人,能储存大量的水和物资。此模型木质结构,由日本奈良唐招提寺1980年赠与大明寺。</p> <p class="ql-block">从碑亭往南走,是四松草堂,其名称来源于天井内种植的四棵古松。1963年被改建为鉴真纪念堂的门厅。门厅正门门楣上悬挂篆书“鉴真纪念堂”匾额,由扬州书法名家桑榆书写。</p> <p class="ql-block">门厅的后进东墙壁上嵌有“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碑”,碑上刻有日本唐招提寺森木孝顺长老与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于1980年合题的碑文,赵朴初题写的碑文“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万代发新花”以及石额“风月同天”,表达了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的历史意义和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纪念碑旁边的铜立像是鉴真大师。</p> <p class="ql-block">鉴真陈列室原为晴空阁,阁内陈列描绘鉴真东渡日本的史迹图片及日本友人送的礼品。</p> <p class="ql-block">从四松草堂东门出来,来到了财神殿。正门朝北,北面有净手功德池以及一棵高大的歪脖子树,往前便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p> <p class="ql-block">在财神殿广场上有一块佛字泰山石,“佛”字由现代书法家乐峰题写。泰山石碑的背面,刻有陈从周先生最后的墨翰“无量寿佛”四个大字。远处可见栖灵塔。</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是一座二层五楹的建筑,面南背北,九架梁,单檐硬山,轩敞疏廊,前有卷棚廊。旧有的藏经楼早已毁灭,现存的藏经楼是在1985年将扬州福缘寺中残存的七楹藏经楼迁至大明寺新址重建的,一楼正厅为方丈或法师弘扬佛法、宣讲佛经的场所,二楼为藏经处。“藏经楼”匾额由赵朴初题书,而“育才弘法”由常州天宁禅寺住持松纯大师题书。</p> <p class="ql-block">善女龙王堂,佛教中善女龙王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龙王,与祈雨等仪式有关。</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建于1997年,坐北朝南,建在高台基之上,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翘角飞檐,正面和背面各有八根立柱,东西两侧各设立柱四根,十一架梁,整体结构显得十分壮观,气势雄伟。卧佛殿檐下正中处悬挂着“卧佛殿”的金字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的内部中央位置设有一座石榻,上面卧着一尊释迦牟尼玉佛。这尊玉佛长5.8米,重18吨,是缅甸仰光市市长吴哥礼于1996年赠送的。玉佛的姿态优雅,神态雍容,为大明寺增添了一份庄严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的南侧置有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坐像。这尊坐像面对栖灵塔,为大明寺增添了一份庄严与宁静。亭子上方书有“妙应无穷”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鉴真戒坛院,栖灵塔旁,唐式砖木风格,规划严整,朴实大气。这座唐代四合院式建筑群包括戒台、连廊、廊房、僧房、庭院等组成,呈中轴对称布局,与稍远处的鉴真纪念堂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当年鉴真大师东渡扶桑传播佛法,在日本奈良东大寺内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戒台,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为大明寺设计和建造戒坛院提供了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戒台设计参照了唐代《戒坛图经》,按照唐朝戒台建筑风格设计。新建的戒台呈莲花造型,分为两层,由红木菠萝格木建造而成,庄严大方。</p> <p class="ql-block">弘佛亭,是一座纪念西晋佛首回归的亭子,位于藏经楼东侧。2007年,日本友人池田和夫先生将其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一尊中国西晋时期的佛首捐献给大明寺,为纪念这一事件,在寺内修建了“弘佛亭”。这座亭子的本名原为“佛归亭”,但经过多方讨论,最终定名为“弘佛亭”,以呼应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历史,同时突出鉴真在中日友好中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弘佛亭是一座仿唐风格的建筑,其斗拱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进行制作,结构非常复杂。梁柱之间通过榫卯相连,受力均匀分散。这座亭子是全国新建的第一座纯木斗拱结构亭阁,其斗拱不仅是装饰,还承受了数十吨重力,全部压在四根柱子上,在现代建筑中实属罕见。亭子的建筑材料包括整块的石材、红木以及砖细。亭柱和亭梁使用了珍贵的金山石,亭子的碑文用石是专门从泰山寻找到的“泰山石”,刻有“阿弥托佛”,碑的背面则是“般诺波罗蜜多心经”。弘佛亭上的莲花葫芦宝顶是用上千块大青砖经过仔细打磨后一块块镶嵌上去的,严丝合缝。</p> <p class="ql-block">栖灵塔是大明寺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由隋文帝杨坚下诏建立,用以供养佛骨。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唐武宗会昌三年(843)遭毁,之后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直到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选址并奠基,1995年12月28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栖灵塔仿唐式四方形,塔身方形,九级佛塔置于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塔高各层不一,每层护以栏杆,塔檐宽远,总高度为73米。塔的第三层四面各自悬挂一块长方形的“栖灵塔”蓝底金字匾,由赵朴初题写。新建成的栖灵塔气势雄伟,在绿杨城郭的许多地方远远地就能目睹这九级浮屠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登临塔上,俯视蜀岗及瘦西湖风景,今日游客依旧可以体会千百年前盛唐文人的诗中意境。历史上,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反映了其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p> <p class="ql-block">《秋日登扬州西灵塔》</p><p class="ql-block">唐 李白</p><p class="ql-block">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p><p class="ql-block">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p><p class="ql-block">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p><p class="ql-block">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p><p class="ql-block">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p><p class="ql-block">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p><p class="ql-block">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p><p class="ql-block">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p> <p class="ql-block">宝历二年(826),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遇扬州,这两位经历过宦海沉浮的挚友同登栖灵塔,各以诗记其事。诗中把宝塔的高峻和友情的深厚巧妙揉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成为扬州历史上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与梦得同登栖灵塔》</p><p class="ql-block">唐 白居易</p><p class="ql-block">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p><p class="ql-block">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p><p class="ql-block">《同乐天登栖灵寺塔》</p><p class="ql-block">唐 刘禹锡</p><p class="ql-block">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p><p class="ql-block">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p> <p class="ql-block">鼓楼和钟楼是两栋新建的唐式建筑,在高耸的栖灵塔南面的左右两侧双峰并峙,为仿鉴真大师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所建的钟、鼓楼样式。深黑色的建筑风格,气势宏伟。鼓楼和钟楼上的金匾由著名书法家、学者陈仲明先生书写。</p> <p class="ql-block">平远楼,其名称取自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的一句话:“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座楼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当时的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平远楼在咸丰年间曾毁于兵火,后来在同治年间由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并增题了“平远楼”的匾额。平远楼是一座三层的楼阁,以其精致的建筑工艺和庭院竹石之胜而闻名,曾经是方丈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平远楼庭院的东南隅置有“印心石屋”石碑一座,该石碑立在植有杜鹃、金丝桃等花的长方形的花坛之上,嵌有“印心石屋”四个红色大字。这块石碑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由当时的宣宗旻宁赐给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建寺迄今已有1560多年,是扬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出了一位大德高僧——鉴真大师,还因其丰富的名人遗迹和风景名胜而闻名。大明寺集佛教名山大寺与诸多名胜古迹于一身,融优美地理环境与绝妙人文胜境于一体,成为了一个广受海内外游客深情厚爱的历史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d1kq63" target="_blank">烟花三月下扬州—汪氏小苑</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k7b5y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吴道台宅第</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mj2o1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分明月楼</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qo2ef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蕃釐观</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vtngpo"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高旻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xy697t"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东关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34navp"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皮市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9zqayk"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诗画瘦西湖</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c440v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烟花三月下扬州—大明寺(上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