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题字:"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盛赞:"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题字:"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 朱德元帅题字:"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将军题字:"永久不死。″</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题字:"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p><p class="ql-block"> 李鹏总理题字:"学习、研究、运用、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指老师。而且也道出了为师者的三重境界。传道、授业、解惑!</p><p class="ql-block"> 中国还有一句成语,叫"厚德载物″。而又能配得上"万世师表″这四个大字的中国人,毫不夸张的说那得拥有多么厚重的德行啊?可你可别不信,包括正在看此文的看官老爷们,还有当今在世的但凡识得汉字的中国人,有一人算一个,统统都得感谢今天小子要讲的这位先生一一师者陶行知先生,被后世称为平民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一1946年7月25日) 原名文濟,安徽歙县人。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者、民主主义战士、卓越的大众诗人,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学说,遂取名“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大主张。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p> <p class="ql-block">青年陶行知</p> <p class="ql-block">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省黄山脚下的歙县西乡黄潭源村的一个贫寒教师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虽家境贫困,生活在穷苦落后的乡村,却深受家人和乡亲们的喜爱。17岁时,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学习,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19岁,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读书。在这里,他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新民主革命的思潮,一边学习,一边出任金陵大学的《金陵光学报》中文版编辑,热忱洋溢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在金陵大学,他接触到明朝理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点,遂把自已原名"文濬”改为"行知”。</p> <p class="ql-block">汪纯宜女士</p> <p class="ql-block"> 1913年,22岁的陶先生提前一年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他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深得著名职业教育家、共和国第一任副总理、当时任江苏省教育厅长的黄炎培先生的赏识。称其"秀绝江南第一人“。是年举家从歙县搬到南京定居,并与从小就青梅竹马的同学汪纯宜女士成婚。1914年秋天,非常器重他的校长美国人包文鼓励他赴美深造,还给予他一定资助,因此他得以自费身份进入留美生行列。</p><p class="ql-block"> 当年8月15日,从上海招商局码头出发,船出吴淞口,在“中国号”远洋邮轮上,先生心潮澎湃,按耐不住内心的激情,创作出了生平第一首诗歌《海风歌》(可惜该诗稿己佚)。</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陶行知》,贾培基,重庆出版社,1991年8月一版1印。</p><p class="ql-block">《北碚文史资料》第一期,北碚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84年9月。</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教育读本》,中共重庆市合川区纪委教育调研室编。2012年12月。</p><p class="ql-block">《合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夏代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