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图 文:天涯<br>美篇号:39186845</h1> <p class="ql-block"> 在国庆长假期间,我两次到袁林参观。袁林,又称袁公林,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的墓地。其位于安阳市洹水北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我记不清楚来过袁林有多少次了,只是没有为它写下片言只语。袁林,这座独特的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来到袁林,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离大门数百米之远的照壁景观,这是进入陵区的标志。照壁呈“八”字形,青砖墙身镶嵌着砖雕勋章、五蝠拱寿等图案,雕工精细,案型独特,寓意深刻,举世罕见。</p><p class="ql-block"> 走过宽阔的广场,越过古老的糙石桥、青白石桥,就来到了陵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大门,一种庄严、肃穆、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国庆期间,这里游客稀少,不像殷墟博物苑,门庭若市,排着长队;也不像“大邑商”门前游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这里真的是门可罗雀,也是一处难以寻觅的清静之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举目仰望高大的牌楼。牌楼上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牌楼门为六柱五门冲天式,方柱、额枋等全部采用“铁筋水泥”铸建,上有精美的飞龙、凤凰、荷花、牡丹等图案,寓意富贵吉祥。每个柱子顶端都盘卧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为牌楼增添了几分威严与神秘。 </p><p class="ql-block"> 牌楼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却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当年建造所需的“洋灰”全部由日本进口,钢筋则来自德国,是中国牌楼建筑史上的特例。</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是“石像生”。石像生是安放在墓前神道两侧的望柱、石人、石兽,从历史上看,这些只能在帝王、王侯的墓前出现,主要是为了显示墓主的等级地位,有彰显其功之意。</p> <p class="ql-block"> 袁林的石像生依次为望柱、石马、石虎、石狮、武官和文官。望柱是袁林陵地的重要标志,人们看到望柱,就知道来到了陵区。这里对称的两根望柱柱身为六面形,上面刻满精美的花纹。令游客感到特别是,不论是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短的腿,细看起来是夸张的可爱。</p> <p class="ql-block"> 文官武官形如真人般大小,完全是民国初期的装束。文官头戴平天冠,身着大礼服,袖手站立,神态严肃;武官身穿北洋军服,头戴军帽,腰扎皮带,身佩绶带,手握军刀,佩有肩章,神态威武。这一文一武时代特征鲜明,充分体现了袁世凯时期的礼仪风貌。它们静静地伫立在神道两旁,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曾经的岁月和远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走过神道,离开石像生,便来到了袁林的主体建筑——碑亭。碑亭中的石碑高大而庄重,石碑正面镌刻着“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这九个苍劲的端楷大字,出自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也是袁世凯的好友许世昌之手。石碑的下面俯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做赑屃,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其中赑屃喜好负重,所以被安排它来驼碑。在这个高达5.5m的石碑上雕刻着数条蟠龙,傲翔云中,展现出墓主的重要身份。</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辩证地看,他积极组建新式军队,首创中国警察制度,注重发展实业,修铁路、建矿山、扶持民族工商业,大力推行新式教育,积极兴办各种新式小学、中学、大学与军事学堂,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过在于复辟帝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寻求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p> <p class="ql-block"> 参观袁林,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袁世凯,既要看到他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他的倒行逆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三进门就来到了景仁堂。景仁堂面阔七间,歇山式绿琉璃瓦屋顶,红墙翘角,是当时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内有供桌、祭器以及座椅、案几、沙发等物品。北洋政府时期,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东、西配殿是官员的临时休憩的场所,陈设相对简单。撤除了以前的图片文物展览,现已恢复原貌,陈列着当年的桌椅等休息用品。</p> <p class="ql-block"> 穿过景仁堂,是一派欧式风格的袁世凯的墓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墓台大铁门,这里有别于传统的陵墓风格,是满满的西洋风味。罗马柱、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庙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呈“山”字形,浑铁铸成的大小铁门,镶嵌在汉白玉石建造的西洋柱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为“十二章纹”。整个墓庐显示着民国初年西洋式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是其最大的特色,在中国陵墓建造史上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的墓冢是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庐墓修建的,是典型的欧美风格建筑。墓庐为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西式石狮,代表了十二个方位。这些狮子的造型也是仿西方的“写实”,而非中国传统的“写意”。在墓冢正面的石狮上方刻有“中华民国五年八月兴修越二年六月望告成”的金色字样。</p> <p class="ql-block"> 1952年,毛泽东主席来到这里,指示要保护好袁林,“留着做反面教材”,使得袁林得以逃过“文革”劫难。</p> <p class="ql-block"> 我环墓两周,思绪万千,袁世凯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这里还流传着他“垂钓洹上”的故事。袁世凯的功过是非,已盖棺定论。但这座袁林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与曲折以及滚滚向前的大趋势。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它,从中汲取教训,顺应潮流发展,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