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由我们周日组分享乐龄课堂——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金银器制造曾盛极一时,代表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极高水平。1970年何家村出土的窖藏金银器文物可以说是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最高等级。从工艺方面讲这些器物制作可以分为成型和装饰两类。成型方面主要采用范铸(浇铸)和捶揲,同时结合简易车床,采用切削、焊接、铆接、编织等工艺;装饰方面采用浇注浅浮雕、錾刻、鎏金、抛光、掐丝、镶嵌等技法。其实成形和装饰工艺二者很多时候无法区分和割裂。比如,范铸、锤揲、编织、铆接、掐丝、切削等技术都会在两类制作中使用,一般一件器物制作完成会用很多道工艺。下面就分别介绍金银器的主要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 一、范铸工艺</p><p class="ql-block"> 范铸(也称浇注)是中国古代金属器加工的重要工艺,最早被广泛运用于青铜器的制造。它是将金属熔化后铸成一定形状物件的过程和方法,主要工序包括造型、制芯、熔化金属、浇注、落砂、清理和砂石处理等。铸造金器时一般是把金矿石或自然金加热至1063℃,熔化成金液,然后浇入预先准备好的器物模范内,冷却后即成为所要制作的器物。银器的范铸同样,但熔化温度仅为960℃。</p><p class="ql-block"> 唐代金银器主要是皇室贵族使用,范铸的器物富丽堂皇,广受隋代初唐贵族喜爱。但范铸法难以发挥金银柔软性、延展性的特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胎体较厚重,</span>费工料,难有薄胎效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浇注出来纹饰看起来不够精致细腻。</span>随着唐代的对外开放交流,西域民族进入中原,将其文化与工艺技术等带入进来,促进了交流发展。于是捶揲技术广泛应用在唐代金银器皿的制作,范铸技术在金银器中渐少采用了。</p><p class="ql-block"> 何家村窖藏范铸的器物如: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伎乐纹八棱金杯、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鎏金线刻飞廉纹银盒和银石榴罐等小件银器均为范铸成型。</p> <p class="ql-block">鎏金錾花三足银罐(陕历博馆藏)。</p> <p class="ql-block"> 二、捶揲工艺</p><p class="ql-block"> 唐代金银器另外两个主要成形工艺便是捶揲技术和编织工艺。而运用的最多的便是捶揲工艺,捶揲成的唐代金银器占据了考古出土文物的很大部分。捶揲用于金银器成形,也广泛用于其纹饰加工方面,是充分利用金银的延展性能,用捶子将金银打造成薄片,然后置于器物或模具上再从中央开始挤压捶打,形成凹凸纹饰的器物。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鎏金飞廉纹、熊纹、龟纹、双獾纹银盘,及大量食器,饰品盒等很多器物都是捶揲而成。我们以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例了解捶揲工艺。</p><p class="ql-block"> 这件国宝级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工艺复杂精湛,造型优美。其独特之处是银质壶身用银板捶擛而成。方法是将银板敲击出壶两面的皮囊形状,然后用模压方法在壶腹内侧捶击出器物表面凸起的舞马,然后进行细部收挑錾刻后,在图案上鎏金。之后将两半壶身对折焊接起来,打磨焊口。制作工艺必须做到壶身两半工整和精准对称,才能焊接的严丝合缝成型。这对工匠技术水平是极大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另外,圈足的制作也不同于一般器物焊接。圈足和器身是一体捶击而成,壶底则用捶打成型的椭圆银片与壶身嵌好后焊接。壶身与圈足衔接处錾刻一周“同心结”式的二方连续图案,然后再焊接。成型后银壶通体经抛光处理,对舞马及壶盖、弓形提梁、同心结处均鎏金。色彩上黄白辉映,灿烂夺目。在何家村出土的带圈足器物中,只有这一件是足与器身一次锤击成型,壶底焊接,其它均为器身与底一次成型,圈足焊接。</p> <p class="ql-block"> 收挑是一种能取得浮雕效果的錾雕工艺,一般平錾从正面錾,而收挑则从正反两面有收有挑,有凹有凸,以取得立体效果。</p> <p class="ql-block">“宣徽酒坊”莲辦纹银碗(陕历博馆藏)。这是1958年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背阴村窖藏出土的银碗,捶揲工艺技术可与鸳鸯莲辦纹金碗比美。</p> <p class="ql-block">龙凤纹银碗(何家村窖藏),代表了唐代錾刻工艺的极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一个器物造型的基础,是器纹饰制作的先决条件。我们看到唐代金银器造型和纹饰很多带有西域风格。多来自粟特民族的良好技术。粟特金银器的造型与纹饰是通过它们极其擅长的捶揲工艺呈现出来,是粟特器物的典型特征。在不断接收外来文化与交流过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放的大唐工匠们对引进工艺技术不断创新,融合我们的传统工艺,使金银器制作工艺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和发展。</span>捶揲工艺在唐代已经成型并达到鼎盛。唐以后的捶揲工艺发展则表现为造型复杂和装饰的繁复,这也说明唐代对中国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三、编织工艺</p><p class="ql-block"> 金银编织,即用金丝或银丝或单股或多股编织成器形。陕历博和法门寺博物馆藏有这两件茶笼是以金银丝编织而成茶笼,制作精巧细腻,十分罕见,是唐代金银工艺中绝无仅有的精品。</p><p class="ql-block">提梁银茶笼(陕西历史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银丝结条笼子(法门寺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四、掐丝工艺</p><p class="ql-block"> 掐丝又称掐丝珐琅,是一种将金属丝掐制成图案,然后填充多彩的珐琅釉料,经过高温烧制成的工艺品。这种工艺以精细的掐丝技术和绚丽的珐琅色彩著称。</p><p class="ql-block"> 五、金框宝佃工艺</p><p class="ql-block"> 金框宝佃,主要使用黄金,通过锻打、焊接等技术在器物表面制成金丝边框,然后在框内镶嵌宝石,如珍珠、玛瑙等。这种工艺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工艺闻名,常见于唐代的金银器上。何家村窖藏的掐丝团花金杯,出土时镶嵌有宝石等,因岁月原因宝石脱落了。所以,这件范铸金杯的装饰工艺应属金筐宝钿装饰。</p> <p class="ql-block"> 六、錾刻工艺</p><p class="ql-block"> 錾刻,是在金属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工艺,用小锤击打各种大小不同纹理的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花纹图案,达到装饰目的。这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而唐代则将錾刻工艺推到极高的水平。何家村窖藏的鹦鹉纹提梁银罐、鸳鸯莲辦纹金碗、龙凤纹银碗及多件鎏金银饰品盒的各种錾刻纹饰都呈现出了极高的錾刻技艺,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鹦鹉纹提梁银罐(何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鹦鹉莲花瓣纹金碗(何家村窖藏)。</p><p class="ql-block"> 此金碗通体纹饰均为錾刻而成。在碗底 鹦鹉的腹部和碗外壁均可看到明显的细浅的十字形起稿定位线,四周有五朵如 意卷草纹。錾刻刀法细腻有力,錾痕明 显且连续,飞禽走兽面部表情和羽毛都清晰可见。碗体和联珠纹一周的圈足焊接牢固 ,无丝毫开裂。推测金珠制作应为半球形贴焊在碗壁,因此金珠制作工艺要求更高 。</p> <p class="ql-block">何家村窖藏的各样饰品盒。</p> <p class="ql-block"> 七、炸珠工艺</p><p class="ql-block"> 炸珠,是将金熔化,再把金溶液滴入冷水中,利用金溶液与水温度的显著差异,使之炸开结成大小不等的小金珠,然后焊接在器物表面,形成联珠纹图案,称炸珠焊接。</p><p class="ql-block">金蝉(陕历博馆藏)</p> <p class="ql-block"> 八、镂空工艺</p><p class="ql-block"> 镂空是在金片、银片或者已经成形的金银器上,用刻刀按照设计图案花纹进行镌刻,使之透空,形成虚实相间的布局,具有一种神秘、空灵的效果,它可能是受石刻平面减地的影响出现的,文献中称为金镂、银镂或镂金、镂银。</p><p class="ql-block"> 陕历博馆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制作非常精美。纯银外壁上通体镂刻葡萄和花鸟纹样。制作工艺采用:锤揲、錾刻、镂空、鎏金、铆接等。香囊直径不到五公分,厚度不足两毫米,花纹最细处不足一毫米。</p><p class="ql-block">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何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 九、镶嵌工艺</p><p class="ql-block"> 镶嵌,是在金银器上嵌饰珍珠、水晶、绿松石、红绿宝石等材料,增加器物的富丽程度。有的器物同时装饰有多种饰料。镶嵌金银的器物比纯金器更艳丽多姿。作为我国金属铸造工艺中传统装饰手法,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属于百工小技。</p><p class="ql-block">镂空金蝉(陕历博馆藏),这件是极为罕见的唐代仿生蝉形艺术品,其精细的镂空工艺和琉璃镶嵌的眼睛展示了唐代工匠精湛镂空与镶嵌技艺。</p> <p class="ql-block"> 十、焊接工艺</p><p class="ql-block"> 焊接是在金银器和金银装饰部件之间的接触点上浇灌金属液体,使之冷却后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焊接有大焊、小焊、两次焊、掐丝焊和炸珠焊等。黄金的延展性好,可以拉伸出极细极细的细丝;或将金料捶打成极薄的片,剪成细条扭搓成丝,用金丝掐成各种花饰图样,再焊接在器物上,称掐丝焊接。唐代金银器制作很多采用了焊接技术。</p><p class="ql-block">金梳背(何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 十一、铆接</p><p class="ql-block"> 铆接是金属工件的一种连接方法。铆钉一般为圆柱形,先在一端预制钉头,烧红后( 或不烧红作冷铆)插入连接构件上冲压或钻成的钉孔,随即用气压力铆钉枪或压铆机压制另一端钉头, 从而把构件紧密连接。</p><p class="ql-block"> 十二、切削工艺</p><p class="ql-block"> 切削金属切削加工,俗称“冷加工”。利用切削工具在金属的切削机床上将工件多余金属层切去,可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形状、尺寸、位置和表面质量。</p> <p class="ql-block"> 十三、鎏金工艺</p><p class="ql-block"> 鎏金即镀金,也叫“火镀金”或“汞镀金”。这种做法是把黄金块或片剪碎,在1063℃的温度下,按一两黄金加七两水银的比例,使金溶化于水银之中,冷却后即成泥状固体,俗称“金泥”,然后把金泥用刷子涂抹于器物表面,用无烟炭火温烤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就固留于器表成为金色装饰。若要鎏金层厚一些, 可反复进行几次,所鎏的金层经久不退,绚丽的装饰效果更好,且能很好地保护器物表面不受氧化。鎏金工艺复杂而用料较俭,金黄银白的色彩对比强烈,整体效果于富华端庄中带有简洁的情趣。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发明了鎏金技术,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唐代鎏金金银器达到了极高水平。</p><p class="ql-block">鎏金蔓草纹银耳杯(何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 十四、金银平脱工艺</p><p class="ql-block"> 金银平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其工艺特点是利用金银延展性能好的特点于极薄的金银箔片上雕镂出多姿多彩的复杂图案剪裁成一定形状,按照设计布局用漆胶等粘合于器物表面然后在其上多次髹漆待干透后再打磨推光,由于漆地上显露出金银花纹,因纹样与漆地平齐,故而得名金银平脱。这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金银平脱器是耗工费时的豪华型器物,在唐代常与金银器、玉器、丝绸一起被视为贵重奢侈品,用来赏赐朝廷重臣和四方藩属,也是官僚贵族追求的日常用品。馆藏的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纹饰雍容华贵,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陕历博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 十五、抛光工艺</p><p class="ql-block"> 抛光,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擦光的方法。一般用附有磨料的布、皮革或木材等软质材料的轮子高速擦拭工件,提高表面光洁度或光亮度。抛光工艺几乎所有金银器制作都会用到。</p> <p class="ql-block">鎏金龟纹银盘(何家村窖藏)。</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唐代金银器成型与装饰展现出来的复杂多样、精美与精湛,绝不是单纯工艺可以实现的。唐代金银器投射出来的视觉效果,离不开唐代工匠对制作工艺的钻研探究和熟练掌握<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 (本期撰稿及拍图:郑春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明:本文插图来源:撰稿人拍摄、参考文献插图和各有关博物馆官网及网络共享图片。在此特别感谢吴晓冬老师友情提供的重要参考文献资料;同时感谢马昱老师提供所借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唐代金银器研究》齐东方;</p><p class="ql-block">2.《中国传统金银器皿中的锤揲工艺》吕中泉;</p><p class="ql-block">3.《从何家村窖藏鸳鸯莲辦纹金碗看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李倩;</p><p class="ql-block">4.《唐代金银器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承接》赵瑞廷;</p><p class="ql-block">5..《花舞大唐春—巧夺天工,何家村金银器制作工艺及作坊》赵建武、贺达炘;</p><p class="ql-block">6.《 唐代金银平脱工艺浅析》申永峰、刘中伟;</p><p class="ql-block">7.《 何家村遗宝里的大唐风华》庞雅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