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簪一颦,又美又飒!当福州独有的“三条簪”和三坊七巷相遇,非遗文化与古厝之美在此交融。 消失已久的福州“三条簪” 老物件中秋国庆期间在福州三坊七巷鄢家花厅展出,并迅速火爆“圈粉”,成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造妆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鄢家花厅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安民巷47、48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三坊七巷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轻风拂过,树影摇曳,杨桃树叶随风发出沙沙轻响。走进鄢家花厅,这株全城少有的百年杨桃树,就长在的鄢家花厅右院落。</p><p class="ql-block"> 当年,鄢家先人从南洋带回了一株小苗栽下,至今生长了200多年。如今,这棵杨桃树枝繁叶茂,像是一块翡翠,缀在古厝的衣襟上,它也亲历了鄢家花厅古往今来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鄢氏二千多年的沧桑,涌现出许多忠义之士,如明嘉靖年间抗倭英雄鄢俊、明崇祯年间御试进士鄢延诲、明末英雄兵科给事中鄢正畿等。</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为纪念鄢氏入闽始祖,建宁溪枫鄢氏与永泰麟阳鄢氏合买该地的民房,定名为“鄢氏太澄公宗祠”,现名“鄢家花厅”,作为家族的宗祠和议事之所,这座建筑见证了鄢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遵从祖训,励精图治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花厅大门两侧还挂着由北洋政府海军总长、民国时期福建省政府主席萨镇冰所题写的对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p> <p class="ql-block"> 鄢家花厅的结构布局精巧,装饰十分精美。无论是门窗、一斗三升联拱等装饰构件,还是穿枋等结构构件,无不被雕饰得精妙绝伦,门窗雕工卓绝,垂莲、雀替、斗拱、锯花造型各异,无处不透露闽都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左边的花厅,虽不大但装饰精美,后有驿舍数间,厅舍之间的天井内有别具一格的半边亭,小巧玲珑,右边的花园,其面积与对应的花厅一般大小。在过去的年代里,这里种有玫瑰、茉莉、菊兰等花花草草,春秋两季花香四溢,不负“花厅”盛名。</p> <p class="ql-block"> 鄢家花厅中秋国庆期间展示的“三条簪”老物件、老照片、配饰、服饰等,数件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银质“三条簪”、银饰品,令游客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主簪长25.9厘米,两支副簪长27.9厘米,簪面均有精美的珍珠底缠枝牡丹纹,并有“聚珍”的款识。这套‘三条簪’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聚珍款银制发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每座古城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与传承。在福州,“三条簪”就是这样独特的存在。最近,福州女子“三把簪”妆扮“重现江湖”,“武器”上头,竟然是福建独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福州女性头上的“三条簪”是一道风景线,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地区女子头簪,“三条簪”又称“三把刀”,由三条银簪组成,簪的形状扁平如剑,刻有花纹,十分精美。</p><p class="ql-block"> ↓(福州历史老照片 池志海供图)</p> <p class="ql-block"> “三条簪”原先真是三把刀,有防身作用。后来世易时移,渐渐的主要变成了一种装饰品,原先的铁器改成银器,真刀改成装饰性的刀子形状的发簪。</p><p class="ql-block"> 妇女梳妆时,三条银簪插在发髻之间,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这种头顶兵器的妆造全国独有,颇能体现旧时福州女性刚柔并济、勇毅独立的铿锵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三把簪”的形状扁平似剑,装饰逐渐出现有各种花卉、鸟兽等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冰心曾在《故乡的风采》中盛赞头戴“三条簪”的福州妇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远了……”</p> <p class="ql-block"> 1930年福建省代省长方声涛说“三条簪”是“蛮俗”,“有伤风化”,于是叫福州警察局下令禁止,并强行制止,见有如此打扮进城的,当街拔下她们的头簪,扭曲丢弃,从此“三条簪”在城区消失,仅有周边乡村农妇偶尔装束。</p> <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福州传统妆束技艺”列入鼓楼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换上三把簪发饰,仿佛穿越回了古时的福州城,成为了又美又飒的福州女。让“三条簪”重回大众视野。</p> <p class="ql-block"> “来福州 簪福气”2024中秋国庆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在鄢家花厅拉开序幕后。活动将“三条簪”非遗文化与千年三坊七巷相融合,展示“三条簪”非遗快闪、国潮秀、妆造文化展、非遗妆造体验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节日期间,沉浸式感受到了福州“三条簪”妆造魅力,迅速火爆出圈,并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她们身着不同时代、不同款式的传统服饰,犹如从古画中踱步而来尽展福州女性刚柔并济、勇毅独立的铿锵之美。</p> <p class="ql-block"> 从鄢家花厅大院走出,安民巷也变身“时空隧道”,福州女戴着“三条簪”漫步在坊巷中,身着传统服饰等国潮秀快闪,游客不经意间与她们擦肩而过,宛如一次穿越时空的相逢。</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变迁,鄢家花厅曾一度被人淡忘。直到三坊七巷开始了保护开发,古厝的鄢家花厅迎来了它的新生,2013年,鄢家花厅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这里成为了福州市文艺家创作、交流和作品展示的场所,今年中秋节展示“三条簪”文化活动期间,接着又举办了“艺心永向党,翰墨迎国庆”书画展,书画爱好者们则在泼墨丹青中感受着文化传承的深邃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条簪妆造成为了国庆期间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各式各样的三条簪美人,在此留下了一张张别具风格的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倘徉坊巷名居,邂逅“三条簪”,其间的最“飒”的女性角色就插戴着雪亮的“刚强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