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恭喜!你创作的《勿忘百年屈辱史 中华复兴自奋蹄》已成为精选,将被更多人看到!希望未来创作更多优秀作品!</b></p> <p class="ql-block">国庆前夕,龙联社区党委组织了四十多位老党员,乘旅游大巴前往沙头角,参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英街历史博物馆,</span>开展了"不忘历史 感恩新时代"党日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旅游大巴到达目的地——沙头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沙头角口岸,五星红旗高高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span></p><p class="ql-block">中英街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方园不过两三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保留着一街两制的特殊管理模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旅游导览图</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长约250米,宽约3—4米,当年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加活动的老党员们准备进入沙头角游客检查厅</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英街,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繁华扑面而来。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进入“中英街”,需办理通行证,故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前耸立着高大的五星红旗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这个弹丸之地,他不仅见证了客家人迁徙至此兴衰史,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兴衰发达史。</p><p class="ql-block">中英街"一街两制"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界碑</span></p> <p class="ql-block">1899年3月18日,中英双方勘定新界北部陆界,划沙头角(原名“桐芜墟”)内干酒河底的中线为界线,并于1902年树立海域界碑,于1905年改为陆域界碑。</p><p class="ql-block">中英街8块界碑中属干深圳管理的5块,分别为1号、2号、3号、4号和7号界碑,分布于中英街街心,均用青灰色花岗石凿制,外观上小下大,纵剖面呈梯形。露出地面的碑身高度30-70厘米不等。</p><p class="ql-block">194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后以“妨碍交通”为名,把3号至7号界碑拆除。</p><p class="ql-block">1948年经中英双方踏勘后,重新将界碑竖立原处。重新坚立的界碑上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重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榕树</span></p> <p class="ql-block">古榕树栽种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迄今巳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从1898平中英《良推香港界业专条》签定到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古榕树见证了沙头角勘界,题运,教展的百年沧桑史。</p><p class="ql-block">古榕树干苍劲、挺拔,枝叶茂盛且跨界限延伸到香港一侧,因此形成了"根在祖国荫泽香港”的特殊景现。多年來《古榕奇观》不仅已成为文人墨客来中英街采风的素材,也是中英街文化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界碑(第一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图正面(中文)下图背面(英文)</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1号界碑,用青灰色花岗石凿制,外观上小下大,纵剖面呈梯形。露出地面的碑身高度70厘米。</p><p class="ql-block">碑面向中方一侧的碑身一律从右至左横刻“光绪二十四年 中英地界•第一号”字样,面向香港一侧横刻英文 “ANGLO-CHINESE BOUNDARY 1898NO.1”。</p><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既是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领土的历史见证;又是香港回归祖国并实施“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深港两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述中英街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街边商店林立,体现出“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图:</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街面长廊上,雕塑着中英街各个历史时期的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图:“沙头角中英街”,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拥有同根同源的深港共生文化、英杰荟萃的百年抗争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客家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交相辉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警世钟(上图正面 下图背面)</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铭记1899年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的屈辱历史,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铸造了“中英街警世钟”,建造了警世钟亭。</p><p class="ql-block">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3月18日举行“中英街3.18警示日”鸣钟仪式。提醒人们勿忘百年国耻,立志振兴中华。</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广场陈设的中英街警示钟,时刻提醒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和学生,牢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它与中英街1号界碑相互映衬,成为中英街一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历史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为中英街历史纪念馆,位于沙头角街道内环城路9号,是由深圳市盐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座专题性地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1日建成开馆。其展楼总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较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p><p class="ql-block">馆内常设陈列共分六部分,它们依次是:热土、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回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条只有二百五十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却承载了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耻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界碑相隔,昔日同村乡里,倏然异域分身;血缘纽带,演绎悲欢离合,见证沧桑巨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告诫人们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浮雕壁画:客家南迁</span></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南迁始于东晋。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大量北方士族举族南迁,深圳曾一度成为粤中、粤东至闽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由此掀起了第一次移民高潮。</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陆续有客家人从闽、粤、赣山区迁入深港滨海地区,他们逐渐融入当地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开拓创业,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沙头角村民吴氏祖先迁徙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沙头角镇内的吴氏祖先吴尚儒,在康熙年间率领族人跋山涉水,从博罗来到沙头角开基立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乡盟“十约”(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在1820至1830年间,沙头角地区一些较富裕的村落组成了最早的村落联盟。后发展为“十约”,它包括十个小的联盟,发展初期只有十一二个自然村落,后来发展到五十多个自然村落。每个“约”有父老组成的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实物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十约”经常召开上层会议,这个会议是以“东和局”名义召开的。它在领导乡民艰苦创业、协调解决民事纠纷、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治安管理、控制交通和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形成”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841年1月25日,英军从香港岛水坑口登陆,强行占领工香港岛,终以战败求和告终。</p><p class="ql-block">1842年8月29日,中英代表在英军“康华丽”号旗舰上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将香港岛削让英国,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英国割占的香港岛当时属于广州府新安县管辖,县治设在深圳南头城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鸦片战争”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839年3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奉命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实物、模型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为报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于1839年9月4日率领军舰“窝拉疑”号及三艘武装商船来到九龙海域,他们以“索食”为名挑起海战,大鹏水师营参将赖恩爵率水兵英勇抗击,打退了英军的武装挑衅。九龙海战和此后的珠江口穿鼻洋之战和尖沙咀官涌之战是鸦片战争的三次前哨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英国占领香港地区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英国又于1860年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将中国新安县九龙巡检司的一部分领士,即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部分(包括昂船洲)割让给英国。</p><p class="ql-block">1861年1月19日,英军2000多人前往九龙参加“授土仪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勘界竖碑”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899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定界委员王存善和骆克率勘界人员来到沙头角勘界,勘定深圳河河源到沙头角西大鹏湾的边界线。他们沿线坚立木质界桩,界桩上书“大清国新安县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沙头角勘界复原场景》(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勘界结束。从此后,沙头角被划割成“华界”与“英界”两部分。当时沙头角有50多个村落,总人口8000多人,勘界后,约三分之二的村落被划在了“新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界抗英”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通火车(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英国完成对沙头角的勘界后,于1912年铺设完成一条从粉岭开往沙头角的支线火车。火车车轨2英尺(61厘米)宽,于1912年4月1日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沙头角支线共设5个站,沙头角火车站设在墟市附近的车坪街,距中英街不到100米。通车初期每天开行4班列车,配合九广铁路主线的时间表行驶,列车上设有售票员。支线全长7.25英里(约11.67公里),走毕全程需要55分钟,通车时全程票价为2角。</p><p class="ql-block">支线火车的开通促进了沙头角与外界的联系,1919年全盛时期乘客超过8万人次。1928年4月1日沙头角铁路支线停止行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香港沦陷”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美军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的同时,轰炸了香港的启德机场,太平洋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日军在进攻香港前,曾以“妨碍交通”为名,强行拆除了中英街3-7号界碑。香港沦陷后,部分跑到新界避难的乡民返回了沙头角,也有一些乡民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返回家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观“烽火纪实”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日军进攻香港的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分批进入新界开展游击活动。1942年3月,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在香港西贡正式成立。他们夺取日军海上运输线、护送文化名人、切断铁路运输,有效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港九大队领导成员一览</span></p> <p class="ql-block">港九大队下设沙头角中队,队部设在新界沙头角鹿颈,主要活动范围在沙头角、大埔、粉岭、上水一带。这一地区是港九通往广州及惠东宝地区的铁路、公路必经之地,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重竖界碑”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重竖界碑场景》(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百废俱兴”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深港边境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内地居民逃港潮。据《宝安县志》记载:</p><p class="ql-block">本县大约有6万人跑到了香港。当时,华界沙头角大约有人口3600人,逃港的人数有2400人,逃港人数占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逃港风潮”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977年11月,广东省委负责人汇报边境地区偷渡问题时,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所能管得了的。”他指出,生产生活搞好了,可以解决逃港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界河相会场景》(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界河相会:当时沙头角逃港乡民一部分人滞留香港,一部分被遣送回乡。湘食爱港的乡民思家心切,又不敢回家,就与家人相约站在沙头角界河两侧喊话互报平安。有时一边喊一边哭。当地乡民把这种情景称为“界河相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边境管理”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改革开放的先声</span></p> <p class="ql-block">1978年2月,习仲勋应邀出席了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被选为常委。</p><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在深圳市)调研。</p><p class="ql-block">1978年8月,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中)在惠阳地区农村调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观“对内搞活”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978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宝安县县委书记方苞等人陪同下来到沙头角,当他在中英街看到几块界碑把一条窄窄的街道一分为二,粤港两边贫富悬殊的景象时,对方苞说:“沙头角怎么搞上去,你们要优先考虑。一条小街,两个界,他们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当然,全县其它地方也要加快发展,促进平衡,但是要优先考虑沙头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特区成立”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979年宝安县撤县改市,深圳市委发布《关于发展边防经济的若干规定》,推出鼓励社员养猪,办集体鸡场、鸭场,开展边境小额贸易等政策。</p><p class="ql-block">沙头角闻风而动,吸引港资,开始发展小额贸易,开办“三来一补”企业,成立了牛皮加工厂、丝花厂、石料加工厂等一批企业。</p> <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1日,经宝安县批准,沙头角丝花厂正式建立。这是沙头角镇政府和香港夏威夷有限公司合作投资的深圳特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p><p class="ql-block">丝花厂规模不大,仅有30名左右的员工,但工厂很快走上正轨,产品远销欧美国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大事记(1898-2019)</span></p> <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广东省委领导正式向中央提出“广东要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贸易合作区的设想,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支持。</p><p class="ql-block">习仲勋专门向邓小平汇报了广东的经济现状以及开放搞活的设想。邓小平表示赞同地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p><p class="ql-block">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处深圳东部的沙头角以发展小额贸易为先导,引进“三来一补”,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商贸业集散地和“购物天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平视察并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1984年1月2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他在考察之后,欣然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题词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充分肯定,它给予深圳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沙头角经济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看望深圳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大屏幕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span></p> <p class="ql-block">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于同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即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保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p><p class="ql-block">1997年7月1日,中英街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香港会展中心宣布: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凌晨,当沙头角人民在电视上收看了政权交接仪式后,挥动着国旗和区旗,载歌载舞,欢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从此,中英街洗雪了英国殖民主义侵略的百年耻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街两制”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从1899年勘界后逐步形成,直至香港回归前夕,均由中英两国以界碑界实行“分治”。</p><p class="ql-block">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中英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于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中英街在“一国两制”构架下形成了“一街两制”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观《经济发展商贸繁荣复原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中英街以毗邻香港的特位置和免税街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里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到1985年,来中英街购物的人流已经摩肩接踵,90年代初更创下日接待游客近10万人的纪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经济发展商贸繁荣复原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特区建立前,中英街内地有店铺36间,港方有店铺43间;到90年代,内地门店发展到160多家。据统计,1979年内地店铺的销售总额是590万元,1984年已突破亿元大关,到198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共156824万元。这一时期的中英街可谓“人山人海,目进斗金”,是闻名退尔的购物天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的春天</span></p> <p class="ql-block">2012年,中英街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中英街管理局已经挂牌;盐田区政府投资千万元的《让历史告诉未来》200多米长的大型浮雕墙已经完工。2016年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命名的“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已经落成开馆。它表明未来的中英街已经朝着“人文中英街”的目标向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警钟长鸣”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已为中英街百年历史划上了句号。人们更关注中英街的未来发展蓝图。从当地政府对中英街的规划定位中,可以看到“一国两制”历史景区和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核心区域已经在推进实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警世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观完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后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鲜艳的国旗、区旗下,八个大字“深港合作 共创繁荣”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进入21世纪,盐田区政府投资开展中英街风貌改造,修葺建设了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等中英街十大景点。2005年,中英街恢复了“中英街八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香港一方的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深圳一方的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2014年,中英街大型浮雕墙《让历史告诉未来》项目完工。2014年12月16日,中英街管理局宣布成立,2015年1月5日正式揭牌运作。2016年,“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在中英街落成开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作为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深港文化街区,是深圳“鹏城八景”之一,获评“广东最受网络关注乡村研学目的地Top10”称号,是深圳市文化特色街区,更是深港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沙头角鱼灯舞、客家山歌、天后宝诞、九簋菜、麒麟舞等都是国家级、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氏宗祠、天后宫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头角”的核心区,不仅有中英街界碑、吴氏宗祠、天后宫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鱼灯舞、客家山歌、天后宝诞等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定位为“商贸旅游区”,计划打造成历史氛围浓厚、爱国主义教育特征鲜明、商贸旅游的历史文化名街。</p><p class="ql-block">中英街计划打造“一界一墟一巷七街”。“一界”即深港边界,“一墟”即东和墟记忆街区,“一巷”即沙栏吓村特色客家窄巷,“七街”即穿插在东侧老建筑中的七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英街出镇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p class="ql-block">2015年,中英街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21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新消费场景”中的深港融合特色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沙头角“中英街一号”</span></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使我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馆前的警世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p><p class="ql-block">中英街的“一街两制”繁华景象,令人印象深刻,这说明“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老党员,一定要牢记使命,绝不能忘记百年的屈辱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