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制作:东方</p><p class="ql-block"> 手机摄影:华为手机mate60Pro</p><p class="ql-block"> 地点: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4年9月16日</p> <p class="ql-block">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部卧龙岗乡境内,是伏牛山余脉紫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岗丘。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旧址,也因刘备等人“三顾茅庐”“草庐对策”而闻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诸葛草庐</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 景区正门</p> <p class="ql-block"> 卧龙出山雕塑</p> <p class="ql-block">到了南阳,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那就是南阳武侯祠诸葛庐,也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有《陋室铭》曰: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曰: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p> 大型实景表演“三顾茅庐” <p class="ql-block">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故将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祭祀武侯,晋代卧龙岗上已形成祭拜诸葛亮的寺庙。唐宋时期,前往卧龙岗题咏拜谒的行为已很频繁。宋末元初之际,因战火纷飞,这一带的祠庙、殿宇遭到战火焚毁。元朝官方对庙堂进行了修葺和重塑,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钦定南阳卧龙岗古建筑为“武侯祠”,书院为“诸葛书院”。明清两代,政府也主持了多次武侯祠建筑的重修和扩建项目,其中康熙五十年(1711年),修建了茅庐、小虹桥、古柏亭、梁父岩、老龙洞、半月台、抱膝石、野云庵、躬耕田等景点,这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民国时期,武侯祠内多个建筑被日本侵略军炮火击中烧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卧龙岗上经典建筑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受到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修缮、开发保护,也成为全国重点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诸葛草庐呈八角形,顶呈八角是取诸葛亮巧布八阵之意。木雕回廊,环绕四周。草庐屋檐的牌匾上刻有“诸葛草芦”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挺拔。</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圣”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南阳卧龙岗也因此而闻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幼年丧父,建安二年(197年),随叔父诸葛玄从徐州琅琊郡辗转到荆州投奔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来到南阳卧龙岗,结草为庐,躬耕陇亩,开始了他“躬耕于南阳”的布衣生活。东汉南阳特殊的政治、经济、交通地位为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增进知识、观察社会、了解时势的社会环境。诸葛亮晴耕雨读、博览群书、广交士林、虚心求教,胸怀大志。躬耕南阳成就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洞悉天下大事,被世人誉为“卧龙”。</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聪明睿智。为蜀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垂青史。建安十二年(207年),一直奔波流离、寄人篱下而又思贤若渴的刘备,在徐庶的举荐下,先后三次由新野来到南阳卧龙岗拜请诸葛亮、征询兴复汉室的大计。诸葛亮为刘备的“枉驾三顾”而深深打动,在草庐中为刘备谋划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治国方略。</p> <p class="ql-block">南阳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现存廊庑一百五十五间,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主要建筑分布在阶阶抬高的中轴线上,颇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半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卧龙岗上景点众多,其中南阳武侯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汉画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2年10月1日,卧龙岗文化园正式开放。卧龙岗传承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考古价值、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卧龙岗景区(卧龙岗文化园)占地2000亩。景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东南部区域,主要景点有南阳汉画馆、卧龙出山广场、躬耕纪念地等;二是中北部区域,主要景点有武侯祠、三顾祠、卧龙岗庙会地、龙角塔等;三是东北部区域,主要景点有卧龙书院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