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探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建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绘画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那就是北宋时期的杰出画家——张择端。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他生于我的家乡琅琊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北宋时期著名画家之一。自幼酷爱绘画,凭借出色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宫廷画家,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遗产。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和社会生活细节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画中,熙熙攘攘的街市、忙碌的码头、华丽的建筑、悠闲的市民……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择端的绘画技艺堪称一绝。他运用了高超的写实手法,将人物、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景物的色彩、光影,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在《清明上河图》中,他更是将这一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使得这幅画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24.8公分),长528.7厘米(528公分),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画中城郭、市肆、桥梁、街道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态。此画今存,为稀世珍品,系研究宋代都市生活以及建筑、绘画等绝好材料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除了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了解北宋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窗口。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城市的布局、建筑的风格、市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商业的繁荣程度。这些信息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无疑是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传奇并不仅仅止于此。这幅画在流传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传奇故事。它曾被无数收藏家所珍视,也曾在战乱中失散,但最终还是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的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择端的一生,是艺术追求和才华绽放的一生。他以自己的画笔,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艺术遗产。而《清明上河图》更是他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流传踪迹版本很多:《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各地方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外国博物馆所藏也有好几卷。据统计,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据说《清明上河图》历时十年完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被掉包,流落民间,后来落到宰相严嵩、严世番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经明代皇室收藏,后来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二百年后,由清朝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在通化被截获。将图存放于东北博物馆,后拨交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9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真迹现存,一种说法是只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幅才是真迹(大多数人承认)。另一种说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一本,被视为真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版本包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本,作者张择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本,又称“仇英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院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当我们站在《清明上河图》前,细细品味这幅画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张择端那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邃的艺术造诣,更能够感受到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份热爱和追求,使得他的画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艺术经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本人探索和了解,尽管他画的《清明上河图》流传千古,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国风俗画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自豪和珍惜。但张择端本人的命运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模糊,张择端的最终去向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诸城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绘画的史册上,成为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