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四零年农历十月十二日,我的父亲在鄂西大山里一个名叫盐池河村陶家弯的村庄降生。父亲是爷爷奶奶的第五个儿子。家里又添男丁,是郭家的大喜事。爷爷请当地的先生给父亲取名叫郭秉义。寓意:秉承道义,做个有情有义的人。父亲的童年是非常艰苦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家国贫穷,民不聊生。爷爷奶奶家里孩子多,仅靠山上几亩薄地的收成,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但为了子女的前程,爷爷奶奶还是在父亲六岁那年,将父亲和四爹两兄弟一起送到5公里外的山那边一个名叫大磨村的地方读私塾。</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了,在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打倒地主分田地。爷爷奶奶家也分得韩家河村一个地主的房子和土地。于是,爷爷奶奶就把陶家弯的房子和土地留给了三爹,让三爹自立门户。父亲跟着爷爷奶奶到韩家河安家了。韩家河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四面群山环抱,中间有一条小河穿流而过。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奔腾不息河水灌溉着河两岸大片的稻田。在稻花盛开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零年,荷花区政府在苟家垭办起一所小学,政府号召少年儿童上学读书,学文化。奶奶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母亲,生活虽然很艰难,奶奶还是决定送四爹和父亲到苟家垭读小学,学习文化。从韩家河到苟家垭有六十多里山路。途中要穿越盐池大峡谷。盐池大峡谷,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一条河流奔腾而过。一条蜿蜒小路顺河延伸,没有公路之前,要从河里跳来跳去。父亲和四爹为了求学,不管风吹雨打,无数次穿越盐池大峡谷。在苟家垭小学,父亲和四爹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父亲学习十分努力,小学六年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住宿在学校,父亲和四爹两兄弟只有半边被单,夜晚睡在楼板上。没有换洗衣服,洗衣只有等晚上一个睡下了,另一个把衣服洗了烤干再穿,两兄弟轮换洗衣服。开始,在家里还能带来一些食物,勉强可以度日。后来,家里没有东西带到学校了,父亲和四爹就利用每天早晚的业余时间扯马草卖给学校附近的马场,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虽然求学之路很艰苦,父亲一直品学兼优。因家庭困难,只读到小学毕业,四爹和父亲就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父亲被选为大队会计,进入大队三职干部。负责全大队五个生产队的财务工作。那时候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统一安排生产,统一分配粮食,统一分钱。工作具体繁杂,必须要有相当的责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父亲经常到各小队去落实具体工作,以防出现漏洞。经常是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在算账。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九六六年,经西河公社负责人杨文章和李辅能的介绍,父亲于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六岁的父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九七六年担任韩家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配合老书记向志勤工作。父亲在任职期间,积极努力地为党工作。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为解决韩家大队老百姓照明问题,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利用大队丰富的水资源修一座水电站,并决定由父亲主管这项工作。在那个年代,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钢筋水泥,要建一座大坝发电很难。父亲在全大队挑了几个能干人,开始选址。经多次考察,决定在泰山庙筑坝。在五个生产小队抽调二十多人参加修大坝。没有钢筋和水泥,就用石头和粘土一层层夯实,建设重力坝。打夯的号子声在山谷里响起,挑土的,砌石头的,打夯的,村民们干的热火朝天。历时半年时间,筑起了一座小型重力坝,修起了一座小型发电站,让韩家大队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让水库下游的稻田旱涝保收,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父亲也完成了大队党支部交给他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父亲五十岁那年,在乡镇企业花庙坡磷矿当总经理的堂哥大凤,开车到韩家接父亲到花庙坡工作。当时,磷矿企业比较稳定。大凤哥也是为了让父亲脱离体力劳动。在企业里,父亲的工作是做部分账务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父亲在花庙坡磷矿工作了十年,工作认真负责,大凤哥很信任父亲,也很照顾父亲。</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兄弟姊妹中,只有父亲和二姑住在爷爷奶奶附近。于是,父亲在奶奶生病以后,每年过年前,父亲都要给爷爷奶奶弄几天柴火,并劈好码好,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奶奶去世后,二零零零年冬月初三,为铭记为国家养育了十一个优秀儿女的母亲,父母给奶奶立了石碑,以示后人。自从奶奶去逝以后,父亲每年过年前都要把奶奶和太太坟墓周围整理得干干净净,几十年如一日,父亲用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p><p class="ql-block"> 父亲青年时代,阳光、帅气。一九五八年正月,经我姨妈介绍,父亲见到了我母亲。第一次见面,有些害羞,只是站在远处远远的望了一下,双方彼此认可,姨妈就定了下次正式见面的时间。当父亲和母亲正式见面时,母亲送给父亲一双新鞋,父亲穿上正合适。母亲并不知道父亲穿多大的鞋,而这双鞋就好像比着父亲脚做的一样。父亲看着眼前这位姑娘不但长得漂亮,而且针线活做的很好,心想,这姑娘就是我今生的姻缘吧,于是父亲和母亲正式订婚。当年,十八岁的父亲迎娶了十八岁的母亲,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父母结婚后,他俩开始做房子。母亲挖土,父亲打墙;母亲做饭,父亲做门窗。经过几个月时间,父母俩起早贪黑做起了几间瓦房,建起了自己的小家。一九六一年腊月,妈妈生下了我,父亲给我取名叫郭春梅。我作为父母的长女,受到了格外的宠爱。六一年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之年,粮食非常紧缺,母亲常常背着我到山上找野菜,来补充食物。父母一生养育了三个孩子。六三年,妹妹出生。妹妹长得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父亲给妹妹取名叫郭翠兰。六五年弟弟出生,家里添了男孩,全家皆大欢喜,取名叫郭大斌。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父母不但让我们吃饱穿暖,还供我们读书。父亲是个非常勤快顾家的男人,在生产队做农活休息时,就去砍柴,放工回家就背一捆柴。平时在家推磨整米、喂猪样样都干。虽然物质条件很差,生活艰苦,但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我和妹妹很小的时候,由太奶奶照顾我们,在妹妹一岁多时,太奶奶去逝了。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亲就背着我们薅草挖田,干农活,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养育之恩。记得有一次弟弟和妹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别人在河边吃马桑果子。弟弟妹妹也吃了。因为马桑果的籽是有毒的。弟弟妹妹吃了马桑果籽中毒了,生命垂危。父母一人背一个直奔大队卫生室抢救弟弟妹妹。当时大队医疗条件有限,也没有解药。老中医还是很有经验,用土法吹吐的方式挽救了弟弟妹妹的生命,而我的父母亲三天三夜粒米未进,抱着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任何闪失。父亲是大队干部,经常要到公社和区政府开会。父亲如果那天回家,我们三姊妹放学后,就跑到打马场那个地方等父亲回家。打马场有一块大石头,站在那里,眺望着父亲进村口的路,等待父亲回家。父亲每次出门开会都挎着一个黄挎包,里面放着一个本子一只笔,看起来瘪瘪的。回家时,父亲的挎包变得鼓鼓,里面装满了烧饼,我们三姊妹吃着父亲买的烧饼,高兴得手舞足蹈,觉得烧饼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眼看三个孩子都长大了,父亲开始为我们的前途着想。我在一九七九年三月,考取了教师,在家乡教小学。父亲为妹妹买了一部缝纫机,请了师傅,让妹妹学裁缝,弟弟跟着妹夫学放电影。父亲希望我们都能自食其力,有一个专业特长,养家糊口。后来,我辞职和我爱人一起创办了一家企业,妹妹和弟弟分别在两家企业做财务主管到退休。如今,我和妹妹都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生活,弟弟则在韩家老家,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我们三个孩子铭记父亲的教诲,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辛苦一辈子的父亲老了,和母亲在老家过了十几年的田园般幸福生活。不料,天有不测风云 ,母亲患了重病 。父亲就担起了照顾母亲日常生活的重任。我们三个孩子几次跟父亲做工作,要请人照顾母亲,父亲不同意,他舍不得陪伴他六十五年的老伴,怕别人照顾不好。父亲整整照顾重病母亲三年,直到母亲病再次加重,才叫弟弟回家照顾母亲。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心里有信仰,做事有原则;有点倔强,但做事认真。他是奶奶的孝顺儿子,也是母亲的好伴侣,更是我们的好父亲。</p><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今年初,远在武汉的大幺姑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让我写一写我的父亲。接到任务后,我思绪万千。父亲在大山里当了一辈子农民,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共产党员,我如何写?然而,当我提笔凝思,回朔父亲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动了。大幺姑不仅仅是让我写一篇命题作文那么简单,她是让我和我们庚续父辈光荣传统,传承父辈家风家规,学习父辈奋斗精神。当我有了简略的思路,我便着手组织素材。我想,要写父亲,就要写他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要写父亲,就要写他爱家爱子的情怀;要写父亲,就要写他对党对事业的忠贞道义。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淡薄的文墨无法将父亲的道义精神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只能将我所知的父亲八十四年的生活轨迹平铺直叙,完成了这篇小作。睡少未成千里梦,数亩桑麻伴老农。通过写我的父亲,我深深体会到为子、为夫、为父的艰辛,为国、为家、为人的不易。韩家河的山水滋养了父亲与我们,父亲也在这块土地上耕作了大半生。在此,我深深地祝愿我的父亲健康长寿,祝愿我的长辈们生活幸福安康! </p><p class="ql-block">郭春梅 </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于湖北宜昌金缔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