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师德”你会想起什么呢?“校长门”?“某校领导不雅聊天记录”?“某老师不雅视频”?“某幼儿园虐童事件”?“某老师私下补课处理通报”?这些事例,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但始终还是个别现象。然而有一种现象,时常发现,却往往被忽略,既不被处罚,但却影响一方百姓,误人子弟,贻害无穷!</p><p class="ql-block"> 最近听课发现一种现象。教师对着黑板,口沫横飞地讲解,喋喋不休翻来覆去地讲,眼盯着黑板,偶尔看看教材,就是不愿意看学生一眼。然而学生呢?有一大片交头接耳,十来人昏昏欲睡,一部分在草稿纸上画着各种乱七八糟的线段或者线圈,一部分侧头看着窗外的天,甚至有几个学生相互打闹,不足十个学生听着教师上课。整个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喋喋不休带着嘶哑的讲解声,自始至终没有看过学生一眼,或许看过,那不叫看,是眼中无物地飘过!再看看地面,那是一片狼藉,遍地垃圾;学生个个东倒西歪,交头接耳。</p><p class="ql-block"> 问教师:“觉得课上得如何?”</p><p class="ql-block"> 教师答:“学生太笨了,听不懂!”</p><p class="ql-block"> 我评:“感觉你真的很累,准备的内容很充分,讲了一节课没讲完,下课还拖堂了!”</p><p class="ql-block"> 答:“我想把内容上完!”</p><p class="ql-block"> 问:“是想上给我听呢,还是学生听?”</p><p class="ql-block"> “……”教师沉默了。</p><p class="ql-block"> “学生有几个人在听呢?学生学到了什么呢?上这节课意义何在?还是告诉我这节课你准备得有多完整而丰富?”我追问。</p><p class="ql-block"> “……”教师继续沉默!</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是许多教师的共性问题。谈了多少年的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那仅仅是一个个的口号。在许多教师心里,我始终要坚持把我今天备的课讲完,管你学生能否接受,我讲完了,我任务就完成了!至于课堂,根本与我无关,那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事儿。我只是负责教授我的课!教书育人,仅仅剩下了教书!</p><p class="ql-block"> 可是,不育人,如何能教好书!不管理课堂,如何能上好课!不关注学生,你如何知道哪些该教,哪些不用教!这样的课堂,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关注和尊重,他自然也不会尊重教师,于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于是乎教师感叹学生不听话了,教不了了,成绩差了,家长社会不信任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教师也有着苦衷。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社会要求高,动不动政府热线,动不动网曝。学生摸不得、骂不得、罚不得更打不得。如何管?怎么管?管到什么尺度?于是乎出现了“我讲我的,听不听是你的事!”对学生只管教,不管收效和成长,这一不负责任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教育有温度,惩戒有尺度。其实学生并不是不能管,而是怎么管的问题?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便颁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合法合规地使用惩戒,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话说回来,好的教育,往往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许就是你课堂一个关注的眼神,也许就是你一句赞美的话,也许就是你一句准确具体的点评,或许是一席通情达理的谈话,亦或略带严厉的公正客观地批评,便能点亮一个孩子,惩戒许多时候根本用不上。</p><p class="ql-block"> 然而适度的惩戒是需要的,我从教十几年,一直在运用。如一次不做作业或未完成背诵五个手心,一次粗心大意的错误一个手心,一次课堂违纪两个手心……都是和学生提前商量好,一以贯之,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建设。而不是趁学生不注意一个突如其来的耳光和怒不可遏的呵斥,惩戒是让学生事先知晓自己的错误,以示惩戒,让其铭记。惩戒的目的是督促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怀恨在心的打击报复。这样的惩戒不仅有尺度,而且满怀着对学生浓浓的爱意,他自然不会反感,会欣然领命。</p><p class="ql-block"> 管理课堂,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真正做一个心有学生的教师,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关注到学生,把学生当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我们对学生负责,不在乎他到底能考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而是在乎他是否在学习,是否在进步,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品行端正?不管他是智力低下或是家庭不幸,让他感受到我们在关注他,在关心他,在给予他温暖!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迈进!</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再次提到师德的时候,不希望大家脑海里浮现的不仅仅是有偿补课、师生恋、不雅视频、虐待儿童、侮辱学生、体罚学生,还有对学生负责,这才是最大的师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