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历史名城萨拉热窝

玉成其美

<p class="ql-block">美篇名:玉成其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006003</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坐落于波黑的心脏地带,风光旖旎,地理位置别具一格,四周山峦环绕。但这座古城却有着悲壮的过往,作为波黑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萨拉热窝不幸成为了宗教、种族以及国际冲突的大舞台,故而有着“欧洲的火药桶”之称。建筑物上在波黑内战期间遗留下来的弹痕,犹如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无比残酷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的米里雅茨河河面上有一座看似普通的桥,名为斐迪南桥。桥头处有一座花岗石靠椅,是为纪念斐迪南大公夫妇而建。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进行视察之际,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这座桥附近枪杀。此次事件致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进而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斐迪南桥的对面矗立着一座博物馆,博物馆的壁窗里,展示着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的照片。普林西普在扣动扳机的那一刻,绝对没有想到,他那两发子弹竟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击,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导致上千万人的死亡,整个世界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之中。从这一点来说,他射出的子弹无疑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它不仅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更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道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我国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电影里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瓦尔特从仅仅一街之隔的高塔上,向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内的德国盖世太保果断地射击。电影中的这一幕,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也让我们对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们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波黑战争期间,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曾惨遭炮弹击中,伤痕累累。战后,人们对其进行了精心修复。如今,往昔激烈紧张的战争场景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穆斯林们虔诚的祷告。照片里,小女孩向父亲撒娇,那温馨的画面比曾经的枪战要温情太多。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在此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存在着一条独特的文化分界线。将同一条街道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波黑境内的克族、塞族、穆族三大种族,因信仰各不相同,纷争此起彼伏。正因如此,萨拉热窝被赋予“欧洲的耶路撒冷”这一称号。或许,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再也难以找到另一个地方,能够像萨拉热窝这般,在一条街道之上,展现出如此多元的文化风貌。这里,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既有着冲突带来的伤痛,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引发人们对于文化融合与冲突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的穆族人聚居区域,街道两侧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茶馆。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已有多人在那里悠闲地喝茶、喝咖啡。仔细观察,其中并非全是游客。我很好奇,当地人的生活也太过自在了吧?难道他们都不需要工作吗?无论如何,这种看似悠闲的生活场景,为萨拉热窝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的铁匠街,是一条狭窄而充满韵味的街道,这里也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之一。铁匠街上,出售红铜工艺品的店铺比比皆是,那些精美的盘子、杯子,造型别致的壶等工艺品,做工精细入微,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漫步在铁匠街上,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让人陶醉在红铜工艺品的世界里,感受着萨拉热窝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是铁匠街上最吸引中国游客眼球的店铺,店铺的橱窗里醒目地张贴着中文标语:“欢迎中国朋友”以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铁匠铺拍摄场景,现在的老板是电影里铁匠的儿子。”这深深触动了中国游客的电影情结,他们纷至沓来,使得他家的生意异常火爆。这里不仅是一个售卖商品的地方,更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萨拉热窝的桥梁,让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电影的魅力与文化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游览历史名城萨拉热窝,心中感慨万千,这座城市命运多舛,历经沧桑。这里曾是“欧洲的火药桶”,无数战争在此激烈上演;这里也是“欧洲的耶路撒冷”,多元文化交织,宗教和种族冲突不断。如今,站在这片土地上,更能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愿战争不再,祝福萨拉热窝,也祝福世界上所有饱经磨难的地方都能迎来持久的和平与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