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行第十站 威尼斯 (下) 上一篇记述了我们在威尼斯看水赏桥的所见所感。这一篇就来写写我们在威尼斯陆地上的所见所闻吧。 在威尼斯停留的第一天,准备在主岛走走逛逛,重头戏当然是圣马可广场。<br><br> 谷歌查了一下,从酒店到圣马可广场共有2.4公里,走路大约34分钟。我们准备慢慢地溜达着去,也可以好好看看威尼斯的街景。 一出门就意外地发现了门口摆上了海鲜早市,新鲜捕捞上来的贝类,各式鱼虾铺满了铺面,当地人随意挑选购买,真令人眼馋。 应该是鱼虾太新鲜了,而且又在空气流通非常好的河岸边,走到摊位前都闻不到一丝腥臭味。 👇各式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鱼,真是诱人。价格按当地人的收入来算,应该不算贵。 海鲜摊对面则是水果蔬菜摊,也收拾得非常干净,地上没有一点点瓜果皮核或菜叶。没顾得上去问问,这样的摊贩是定期的还是不定期的。肯定不是每天的早市,因为我们在威尼斯的后面2天早晨都再没见过这样的商摊。<div><br></div><div> 而且令我们佩服的是,等我们下午游玩回来,路上已经干干净净,闻不到任何腥味,看不到任何垃圾、水渍。重新摆上了路边餐馆的桌椅板凳,坐满了吃吃喝喝的食客。如果不是早上看到,真的想象不出这里早上曾经是个买卖鲜货的市场。👇</div> 👇送货的船刚要离开。 在威尼斯的几天里还有一个发现:全城街道上没有一个垃圾桶,但也从未见到过地面上有任何乱扔的垃圾。居民的垃圾一大早就这样摆放在街头巷尾,不知位置是不是固定的。👇 👇忙碌的清洁工。 威尼斯可以说是我们在意大利这半个月来所见到过的街道最干净的城市之一。即便有如此多的游人,有如此多的餐馆,有如此多的街头小吃店,地面上基本上见不到纸屑、饮料瓶,更没有污水横流的场景。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威尼斯人的高素质,另一方面,肯定也归功于辛劳的街头清洁工。 👇垃圾也只能靠船来运走。威尼斯的街道能保持如此干净整洁真的是不容易。 👇在威尼斯的街头,经常看到这样的点心,看起来像是面包或蛋糕,应该是威尼斯特有的甜点,不知叫啥。 👇看着很香、很诱人,但肯定很甜,不敢尝。🤣 👇这么多的点心铺子,这样花样繁多的糕点,难怪有人形容威尼斯为“甜腻的威尼斯"。嗜甜的朋友有口福啦。 👇花样百出的面具和色彩艳丽的各式玻璃制品也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 👇密密麻麻悬挂着的面具让人眼花缭乱。 威尼斯狂欢节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华丽的面具、高耸的假发、巴洛克风格的面料、蝴蝶结和蕾丝;神秘的骑士和雍容华贵的妇人在威尼斯大大小小的广场上、街巷里和水面上穿梭,嬉闹,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尽情享受着节日的欢乐与惊喜。<div><br></div><div> 威尼斯狂欢节有着悠久的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Serenissima(塞雷内共和国)时期。那时人们戴上面具是为了隐藏彼此的身份,消除人与人之间地位、权势、财富的差异,甚至是性别和年龄之分。放松心情,释放自我。几个世纪以来,这个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好奇的游客与富有创造力的戏剧演员。Goethe(歌德)、Lord Byron(拜伦勋爵)和Principessa Sissi(茜茜公主)也都曾被威尼斯狂欢节的魅力所吸引。</div> <p class="ql-block"> 狂欢节从10月的第一个周日便已经开始,持续至12月15日。这个阶段的狂欢节活动只限于下午举行。上午一切工作和活动照常,但从下午1点开始,人们可以乔装打扮,戴上面具。从12月15日至圣诞节,乔装和剧场演出一律禁止。圣诞节后的第二天狂欢节活动重新开始,直至四旬斋节。这段时间人们可以整日带着面具,穿奇装异服。大白天戴上面具去街角的面包店买个面包也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我们3月份来威尼斯,偶尔就能在路上遇到带着面具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路人。</p> <p class="ql-block"> 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的玻璃制品一直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工业制造技术而闻名世界。而离威尼斯主岛不远的Isola di Murano(穆拉诺岛)从8世纪以来就一直是意大利半岛上的玻璃制造中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玻璃制品制造地之一。Murano甚至已经成为了意大利玻璃制作的代名词。</p> 👇街边商铺林立,人流攒动。<div><br></div><div> 威尼斯就像一座迷宫,穿行其中很难辨别方向,不小心也许就会迷失在这个袖珍的海上之城中。许多攻略上说甚至谷歌地图在威尼斯都不一定能准确定位。然而以我们在威尼斯3天游玩下来的经验看,难以辨别方向是真,谷歌定位不准是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只要跟着人流走,一般总会走到里亚托桥或圣马可广场,根本不用担心迷路。</div> 👇在威尼斯第一次注意到街头巷尾四处张贴的"严防小偷”的告示。看来作为旅游热门城市的威尼斯,小偷不少。 👇这家店卖的毛茸茸的小狗趴在篮子里实在是太可爱啦!直后悔没有抱几只回来! 😍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一路观景、拍照,大约花了1个半小时才到了Piazza San Marco(圣马可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开始只是一个小广场。1177年威尼斯邀请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红胡子皇帝Barbarossa Friedrich I(腓特烈一世)和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来到威尼斯,在威尼斯元首Sabastian Ziani(塞巴斯蒂安齐亚尼)的斡旋下,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而圣马可广场就是为了迎接两位最高贵的客人的到来而进行了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广场是由总督宫、圣马可教堂、圣马可钟楼、圣马可图书馆、新旧行政官邸大楼、拿破仑翼大楼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梯形广场,长175米,东边宽约72米,西侧宽57米。广场上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和海鸥,当然也少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每年2-3月间,盛大的威尼斯狂欢节游行会把圣马可广场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化妆舞会的舞台,人们戴上面具,穿上古怪的服装,隐藏起身份,尽情释放欢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场是真大,四周的建筑是真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真多,广场中央有许多修缮工地、四周堆满了桌椅、四周廊下的咖啡厅、餐馆的露天座位遍布广场—秩序是真乱。🤣</p><p class="ql-block"><br></p><h5> 从大教堂上拍摄到的圣马可广场,画面右侧是旧行政官邸大楼,左侧是新行政官邸大楼,正面则是拿破仑翼大楼。仔细看广场地面上划的白线区域,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们将广场上的公共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露天饭店、咖啡馆区域;商铺摆摊区域;行人通行区域。威尼斯人的管理方式真的是太聪明啦!👇</h5> <div> 威尼斯作家Tiziano Scarpa(提齐安诺·斯卡帕)在其所著的"Venezia è un pesce"(《威尼斯是一条鱼》)中说过,如果威尼斯是一条鱼,那么圣马可广场就是这条鱼的一个鱼鳃。威尼斯的活力来自于圣马可广场。它是这座城市砰砰跳动的心脏。<br><br>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自从19世纪以来是大主教的驻地,同时也是许多威尼斯地区节庆活动的举办地。它与作为经济中心的里亚托桥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合理搭配,共同烘托起威尼斯的黄金时代。</div> <div> 在意大利语中,广场通常被称为"Piazza"。可是在威尼斯,唯一只有圣马可广场被称作"Piazza",而威尼斯其他大大小小的广场均被称为"Campo”。这可能是因为原来其他的广场上种植树木、饲养家禽有关。因为"campo”的词源就是农田、田园的意思。<br></div><div><br></div><div> 圣马可广场上的建筑,除了东侧的圣马可大教堂以外,其他三面都是由新古典派的圆柱围成的回廊,里面商铺、咖啡馆云集,永远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div><div><br></div><div> 广场四周的大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只有天空才配做她的穹顶”。<br></div><div><br></div><div>👇下图是圣马可广场上的Procuratie Vecchie(旧行政官邸大楼)。</div>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旧市政厅东侧的Torre dell'Orologio di Venezia(威尼斯时钟塔),也叫Torre dell Mori(摩尔人塔)。这是圣马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早期文艺复兴威尼斯建筑中最具原创性的建筑之一。钟楼位于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它拥有复杂的齿轮、精美的建筑和优雅的饰带,是工程和美的杰作,在过去五个多世纪里,它见证了这座水城的历史、传统和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钟楼建于1499年,是威尼斯共和国应威尼斯人的要求建造的。据信是由建筑师Mauro Codussi(马乌罗·科杜西)设计。Ranieri Reggio(雷杰奥·雷纳里)兄弟俩以其精湛的钟表制作技艺,为钟塔制作了一个设计超前、结构复杂的天文钟表。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同类钟表之一,其名气和受欢迎程度仅次于伦敦的大本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塔分为四层:第一层是钟面。巨大的天文钟面直径 4.5 米,采用金色和蓝色珐琅制成。已经在这里准确报时500余年。第二层有一个凹槽,里面放置着圣母玛利亚和圣婴雕像,两侧各有两扇小门;第三层有一只带翅膀的圣马可狮子,它用左爪握着福音书。在它旁边,在法国统治威尼斯之前,还矗立着跪着的总督雕像,后遭破坏。塔顶楼层的露台周围环绕着优雅的石栏杆:中间是两个敲钟的青铜摩尔人和巨大的铜钟。</p> <p class="ql-block"> 👇放一张圣马可时钟塔的正面照。固定的大理石圆盘用罗马数字标示着小时。可移动的部分由另一个圆环组成,上面绘有黄道十二宫和星座图案,以及月份和天数。在更薄的环上固定着一个太阳形状的手,其较长的半径表示小时。内盘描绘了地球,位于中心,以及绕其轴旋转的月亮,以显示其不同的相位。目前的时钟盘简化自原始设计,该设计显示了按照托勒密体系排列的行星。</p><p class="ql-block"> 两个敲钟人每小时依次敲响铜钟报时。右边的胡须老人提前两分钟敲响铜钟,象征着逝去的时间。左边年轻的摩尔人则在两分钟后敲响时钟,标志着即将到来的时间。所以,这座钟塔的报时其实并不像世界上通常的大钟那样仅在整点报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马可时钟塔的参观必须预约,而且是要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进行。</p> 👆我们这张照片拍摄于11:10,从圣马可雕像两边的罗马数字上可以看出准确的时间来,下面那个24小时制的大圆钟面上只能知道彼时是11点,分钟则不能在这个钟面上看出来。至于月份和天数,就看不明白啦。👇 👇从官网上找一张天文钟机械装置的照片,看看500多年前的钟表匠就能设计出如此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来,真是了不起! 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南侧,是规模宏大的总督宫,向南延伸,直至大运河码头。呈梯形的圣马可广场在这里多出了一个小广场。<div><br></div><div> 总督宫的对面,则是十六世纪的Libreia Sansoviiana(桑索维尼亚图书馆)。图书馆建造于1537~1554年间,由佛罗伦萨雕刻家、建筑师Jacopo Sansovino(雅各布·桑索维诺)设计,以收藏红衣主教Bessarione (贝萨里奥内)捐赠给威尼斯的希腊语和拉丁语书籍。它现在是Marciana(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的一部分。<div><br></div><div> Jacopo Sansovino1505年赴罗马,受雇于教皇。1527年罗马之劫后逃到了威尼斯,任大教堂总管、威尼斯首席建筑师。是他把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引入了威尼斯。<br></div></div><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照片左边的建筑是总督宫,右边是桑索维尼亚图书馆。两栋建筑之间的两根柱子上分别是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San Teodoro(圣狄奥多)和圣马可狮子的雕像,这里也是威尼斯的迎宾之门。而在共和国时代,这里还是处决死刑犯的法场,旁边圣马可钟楼上还有关押死囚的牢房。</h5> <h3> 👇在运河中的渡船上拍摄到的圣马可广场上的建筑群,中间隐入云间的是圣马可钟楼,右手边是总督府。(*<i>摄于第二天我们乘渡轮去往圣马可广场对面安康圣母教堂所在地时。还要多说一句,辛亏我们第一天趁天气好去爬了钟楼,如果第二天爬钟楼,只能看到浓雾锁城了</i>)。<div><br></div><div> 从海上来威尼斯,首先见到的就是矗立在圣马可广场上的钟楼和眼前这漂亮的总督宫。</div><div><br></div><div> 圣马可广场也是威尼斯最低洼地带,在潮汐日容易被海水淹没。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威尼斯的雨季,此时的圣马可广场经常就成了一片汪洋之海。所以,要来威尼斯,最好避开这个时节,除非想在圣马可广场戏水泛舟。😉</div></h3> 👇圣马可广场旁边的小街巷里,奢侈品店就那么不起眼地藏在街角路边。 👇圣马可广场上最重要的就是下面这座Basilica di San Marco(圣马可大教堂)。大教堂与钟楼和圣马可广场一起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div><br></div><div> 圣马可大教堂位于圣马可广场的东面,与总督宫相连。最初是威尼斯公爵的专用教堂,1807年起成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区的主座教堂,同时是威尼斯宗主教驻地。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对威尼斯人而言,圣马可大教堂彰显了威尼斯的荣耀、富有、信仰与历史。</div><div><br></div><div>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在1043~1071年重建。该教堂不仅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来瞻仰和欣赏,而且也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建筑遵循拜占庭风格,总体呈希腊十字形造型,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有金色圣堂的美誉。大教堂由下层、上层和圆顶三个部分组成,下层拥有5个圆形拱门,两旁为华丽的大理石柱。这个教堂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被称为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div> 中央大门装饰着三层罗马式美术浮雕,最下层的五个半圆形拱门装饰着圣马可故事的镶嵌画,资料上说五幅画作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主题,可惜周边人太多,而且拱门内的画光线有些暗,没能好好欣赏和拍照。<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其中的第二幅:"圣遗体到达威尼斯“</h5> <div> 上层从拱门顶端开始,装饰有四书德和神学美德,4个战士以及圣徒圣马可雕像。大教堂的上方有5座半球形圆顶。<br></div><div><br> 由于人多、最佳拍摄地点又被工程围挡围了起来,无法像在佛罗伦萨拍圣母百花大教堂那样拍到圣马可大教堂完整的靓照。<br></div> 👇教堂大门拱门上方4匹金色铜马的复制品。真品在大教堂2层展出。再往上是圣马可的坐骑圣马可狮子,长着翅膀,拿着马克福音书。这个形象也是威尼斯的城徽。最高处则是手持福音书的圣马可雕像,旁边则是飞翔的天使。另外几个雕像则是士兵的雕像。 👇从圣马可钟楼拍摄的圣马可大教堂的五个圆顶,具有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特点。 👇这里是大教堂的南侧。排队进大教堂参观的队伍已经从大教堂正面的大门口排到了这里,好在队伍移动的速度还不算慢。 参观大教堂需要排队进去到教堂入口处买票,这里倒是不卖Combined的票了,只卖大教堂内部一部分的参观票,3欧一张,参观大教堂1层。排了近10分钟的队到入口,要开包检查,但其他的还好,就是对包的尺寸有要求。原来看攻略说大教堂大殿参观免费,但现在要3欧。<br><br> 话说威尼斯人太有趣,这种对携带行李大小的限制告示,也不正经八百地竖个牌子,就这么草草地贴在木箱上,拿个破桌子一摆。👇 威尼斯商人真是名不虚传,一个圣马可大教堂拆成三部分收钱:大教堂大殿原本免费,现在要3欧,只能看大教堂一层的一部分。然后又要再排队,再花7欧上二层,参观博物馆和圣马可马,包括外面的回廊。因为赶着趁天气好去外面拍景,我们放弃了主祭坛后面的PALA D'ORO(金色石板,或称为黄金祭坛屏风),省了10欧,但略有遗憾。😀😜 圣马可大教堂收藏着圣马可宝藏,并且在天花板上使用了8000平方米的金色马赛克,内部的黄金祭坛和马赛克装饰画也同样著名。在阳光照射下,整个教堂金碧辉煌非常的耀眼,因此又被称为“金色大教堂”。<br><br> 一进入大教堂,立即被铺天盖地金灿灿的马赛克壁画、穹顶画晃花了眼。 教堂内金色的马赛克镶嵌画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 👇每个穹拱上面都是金灿灿的壁画,一个套一个,震撼! 圣马可大教堂也是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的安息之处。主祭坛后面就是圣马可的安息地。👇 <p class="ql-block"> 盐野七生在其所著的《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中讲述了关于两名威尼斯商人Tribuuno和Rustico 从埃及的亚历山大运回圣马可遗骸的故事,非常有趣,篇幅所限,只能长故事短讲:公元828年,因害怕保存在埃及一个修道院里的圣马可遗骸在埃及发生的阿拉伯人反基督教的破坏活动中被损毁,修士们无奈地把遗骸卖给了2名以做生意名义来此地,而实际上就是奔圣马可遗骸而来的两名威尼斯商人。两名威尼斯人将珍贵的圣人骸骨藏在了盛放猪肉的筐里,躲过了痛恨猪肉的阿拉伯人的盘查,顺利将圣人的遗骸带回了威尼斯。</p> 途中,装载着圣人遗骸的威尼斯商船在希腊海域附近遇上了强风暴雨,小船仿佛一片树叶在海浪中翻滚,随时可能倾覆。此时,已经被刷洗干净,小心安放着的圣马可遗骸第一次显露了神迹:次日清晨,出现在威尼斯人面前的是一片宁静的希腊海,前夜的暴风骤雨梦一般地不见了踪影。暴风雨过后一路顺风顺水地抵达了威尼斯。全城欣喜若狂,从元首到百姓,威尼斯人全体高唱赞美诗,迎接圣遗物的到来。元首捐献出了自己大部分的财产用于建造圣马可大教堂,供奉圣遗物。而两位商人也由此作为共和国的大功臣,青史留名。 威尼斯人相信,圣马可必定会守护威尼斯共和国的繁荣昌盛。由此,威尼斯换下了原来的守护神San Teodoro(圣狄奥多),改奉圣马可为威尼斯的正统守护神。而将前爪扶着福音书的飞狮作为威尼斯共和国的国旗图案。从此,这面绯色布底上绣着金狮的国旗,伴随着东奔西走的威尼斯人,四处飘扬,直至今日。威尼斯的城徽、城旗依旧是这个展翅扶书的圣马可狮子。而在威尼斯共和国的鼎盛时期,其元首皮耶托·奥赛罗二世决定沿着亚德里亚海修建威尼斯的"海上高速路",从此威尼斯人以此为孜孜追求的目标,并借由200年后发生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经希腊延伸至君士坦丁堡,彻底完成了威尼斯海上高速路的建设。 在威尼斯共和国消亡之前,亚得里亚海一直被称为“Golfo di Venezia”("威尼斯湾")。圣马可飞狮旗帜曾经高高飘扬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和地中海的部分区域。如今如果去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等国的沿海城市,经常还会发现古老城门上的圣马可狮子的踪影。 👇金碧辉煌的穹顶马赛克镶嵌画。历经几百年,色彩依然如此艳丽。 👇大教堂的地面也是五彩缤纷的镶嵌图案,熠熠生辉。 👇参观2楼所花的排队时间更长,我们排了将近20分钟。还要爬一段陡峭的楼梯,在2楼再花7欧购票参观。下面这个老爷子估计是累了,坐在台阶上歇一会儿。😜 👇从2楼俯瞰教堂大殿。 👇2楼可以更近距离地欣赏墙面和穹顶的金色马赛克镶嵌画。 👇教堂2层最珍贵的就是这四匹镀金的圣马可青铜战马。与真马身躯等高,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按照原来的推断,这四匹青铜马造于公元四世纪,但最新的碳检测分析认定,其建造年代更早,应该是公元2世纪的作品。材料用了高含铜量的合金,含铜量高达96.67%~98.35%之间。马上斑驳的划痕是故意而为之,为了降低光线的反射。 这四匹青铜马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由总督Enrico Dandolo(恩里科·丹多洛)作为战利品从君士坦丁堡缴获而来,一直存放在威尼斯Arsenale(阿森纳)兵工厂。直至1261年之后,才被放置在圣马可大教堂2层外廊上,作为权力与宗教的象征。1977年用复制品取代了外廊上青铜马的原作。而这四匹古代的青铜马则是在1982年后被移送至大教堂2层予以保护性展出。👇<div><br></div><div> 据说拿破仑也非常喜欢这四匹铜马,在其征服威尼斯后送回法国的第一件战利品就是这四匹青铜马。后来被归还于威尼斯。</div> 👇马赛克镶嵌画。 👇残存的马赛克镶嵌画及部分碎片。 👇这是大教堂内部构造模型,复杂而又精巧。 👇从圣马可广场西侧的拿破仑翼大楼入口处拍摄到的圣马可大教堂的一部分。 👇离开了大教堂,继续到对面的圣马可钟楼入口处排队。这个钟楼与别处不同,明确标出不能爬楼梯,只能乘电梯登顶。队伍很长,移动速度也还算快,大致也花了10分钟就进入了。 👇这是从大教堂2层外廊拍摄的圣马可钟楼全景。<div><br></div><div> Campale di S. Marco(圣马可钟楼)始建于13世纪。钟楼建筑风格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结合,是威尼斯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div><div><br></div><div> 钟楼高达近百米。与我们在欧洲各地见到的其他钟楼相比,圣马可钟楼的构造相对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装饰有圣马可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la Giustizia(正义女神)。顶部则是金字塔状的尖塔,上面有天使加百利造型的风向标。</div> 现在看到的圣马可钟楼造型是1514年的样子。圣马可钟楼在1902年突然倒塌,后来在1912年又重新按原样修建完成。<br><br> 圣马可钟楼承担着灯塔的职责,为了保证从外海经lido(利多港)进入泻湖的船舶安全,夜晚的钟楼灯火通明。<br><br> 站在钟楼顶上可以俯瞰风光宜人的威尼斯城和大运河全貌,甚至可以远眺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据攻略介绍,这里是最佳观赏日出和日落的一个景点。可惜在意大利转了半个月,我们俩都有些疲乏了,晚上没有再来这里观夜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从大运河上拍摄到的圣马可钟楼。</h5> <p class="ql-block"> 👇从钟楼上俯瞰漂浮在海面上的威尼斯城。威尼斯的街道自16世纪完成建设后几乎就没什么变化。因此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城市景色和16世纪古人所见景色应该相差无几。</p> <p class="ql-block"> 👇从钟楼俯瞰大运河。与托斯卡纳其他城邦不同,威尼斯见不到坚固的围城城墙和防御性古堡,威尼斯的城墙就是眼前的大运河。水成为威尼斯的天然屏障。</p> 👇下了钟楼,去了坐落在圣马可广场行政官邸拱廊下的 Caffè Florian(弗洛里安咖啡馆,或称花神咖啡馆)。这个咖啡馆于1720年开业,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最古老的咖啡馆。开业时的名称为“Alla Venezia Trionfante”(在胜利的威尼斯)。从那时起,这座优雅的咖啡馆以其独特的咖啡和客人而闻名。这里曾是贵族、政客、知识分子和花花公子的聚会场所。在盐野七生的著作中也读到了一个趣事:1786年,正是花神咖啡馆的老板向政府提出申请,希望撤销刚刚颁布的禁止女性出入咖啡馆的法令,理由是店里没有了女客,连男性客人也不愿光顾了。结果政府坦率地接受了意见,反省不该妨碍店家的正常营业,很快便废除了刚刚颁布的新法令。 花神咖啡馆曾被评选为世界最美的十大咖啡馆之一。许多名人都曾到访过此,包含伊莉莎白女王、海明威、拜伦、歌德、狄更斯、卢梭等。<div><br></div><div> 花神咖啡馆是威尼斯重要的文化中心,经常举办展览、会议和其他活动。威尼斯著名的双年展就是在这里诞生的。</div> 👇帅帅的服务员彬彬有礼,绅士派头十足。 👇咖啡店内部的房间之一。经过多次翻新和重建,咖啡店内部各个房间的装饰风格各异。最著名的是参议院楼层、中国房间和东侧房间。估计那些房间都需要预定或是留给重要活动使用。我们只是随便找了个房间喝喝咖啡,歇歇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房间里的油画。</h5> 👇点了两杯卡布,一块提拉米苏,41欧,咖啡12欧一杯,喝起来很一般,没有任何惊艳。提拉米苏味道不错。<div><br></div><div> 旁边一桌坐的是美国人,他结账后服务员说了句:“Grazie(谢谢),have a nice day”;而我们结账后服务员仅简单地说了声“thank you”,我疑惑地问为啥他们不跟咱说“Have a nice day”? 先生答曰,因为人家豪气地给了5欧的小费😁😜<br></div> 回酒店的路上,顺道又去了所谓最美的书店Libreria Acqua Alta di Venezia,意大利语直译过来是"高水位书店'—正与其实际低于水平面的事实唱反调;不知是哪位神人将它译为"沉船书店",好浪漫! <br><br> 资料上如此描述:"<font color="#167efb"><i>'当运河水位一高,水便会浸湿整间书店。承装着书籍的贡多拉因而浮起,我们就在这湿漉下尽情阅读。' 这家坐落于意大利威尼斯主岛的沉船书店,曾被BBC誉为'世界上最美书店'。同时它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低于水平面'的书店。</i></font>"👇<br> 貌似全世界各地来的游客都知道这里,你瞧排队的以洋人居多啊。👇 👇书店不大,书籍很多,大部分应该是二手书,但感觉在这样的书海里找书是个难事。 书店中间放着一艘贡多拉,上面摆满了书籍。这应该就是这个书店最大的特色了。还有许多书是放在浴缸里的。被店员不断地催促,也来不及拍照了。不过,看起来也没有啥特别惊艳之处。👇 👇书店的右侧有一个小院子,堆满了被水泡发的书,后门紧紧贴着河边。 👇泡烂无法再阅读的书籍也能成为一个景观。书店老板有商业头脑。👍 👇墙上有标示,让大家跟着由被泡过的旧书堆积而成的台阶上去观景拍照。攻略上说河边观赏拍照也很好看。”<br><br> 可实际上,跟着长长的队伍往里走,还没等你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店员催促着“Keep going . Don't stop” ,再好看的景色都没了欣赏的心情,更何况景色并不算美丽呢。<br><br> 感觉这是我要Pass掉的第二个所谓的网红打卡点。👇 在威尼斯的第二天,雾转多云。幸亏我们昨天去了圣马可大教堂和钟楼,如果今天上钟楼,只能看到雾锁威尼斯了。<br><br> 今天准备换个方式玩。在附近的报亭买了2张1天的船票,除了不能去机场外,其他公共boat都能坐。摊主指点我们去找1号线的码头,说这条线路是走内海水道去圣马可广场,沿途风景好。在S.marcuola站坐1号线,大约22分钟到圣马可广场Vallarreso。<div><br></div><div> 今天重点是参观Palazzo Ducale(总督宫),需要买4处联票共30欧。联票中包括:Palazzo Ducale(总督宫),Museo Correr(克雷尔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国家考古博物馆)和 Sale Monumentali della 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纪念房间)。排队时看到通知说图书馆的纪念房间明天要关门,今天来也正好。<br><br> 此时眺望钟楼,在雾中时隐时现,再次庆幸我们昨天的安排。</div> 👇进入总督宫,迎面就是一个很大的庭院,可以望见圣马可大教堂的圆顶。庭院中间有一个16世纪的水井。在威尼斯,无论大小广场还是空地,中间都会有这样一个水井。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地方水井是用来开采地下水不同的是,威尼斯的水井是储存雨水,再进行汲取。为了保护威尼斯的地基不下沉,在威尼斯绝不会去开采地下水而自毁长城。威尼斯人运用开采盐田的经验,开创了威尼斯独特的水井。如果仔细观察,水井边空地均朝着水井的方向稍有倾斜,以便雨水能流入水井四周开凿的雨水入口中。据称总督宫中的水井里面曾经盛过全威尼斯最好的水。 <div> 在威尼斯历史上,很早就实行了总督统治制度。总督最早是隶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地方治理官,后来成为威尼斯独立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总督的权力受其他机构的制约。最早是全体市民大会,后来又出现了由精英构成的大议会。之后经过改革和优化,形成了威尼斯特有的贵族共和国和精英体制。</div><div><br></div> 在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消亡之前,俯瞰大海的总督宫是国家的心脏、总督的住所和政府的所在地。总督宫是威尼斯最漂亮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哥特式宫殿建筑。总督宫最早建于1171-1177年。1483年和1577年的2次大火灾将之损毁,后又再次重建。现在的哥特式宫殿是15世纪重建后的样子。 👇这是从圣马可大教堂拍摄到的总督宫外立面局部。由于几百年前威尼斯共和国与伊斯兰国家密切的商业与文化贸易,大量的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宫外立面的装饰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 <div> 👇下图照片右手边是总督宫的"文艺复兴翼";左手边则是1424年建造的“庭院翼"。总督宫参观入口处在最古老的面向大运河的一翼,穿过14世纪的门廊,从Porta del Frumento(小麦之门)进入总督宫的中庭。照片尽头与圣马可大教堂相连处,原来是总督宫的礼拜堂。<br></div><div><br></div><div> 总督宫的底层原来是厨房,现在则是书店、咖啡馆、存包处、洗手间等公共设施所在地。Museo dell'Opera(总督宫物品博物馆)也在底层。此外这里也会举办一些临时性的展览。<br></div> 👆上图照片靠近大教堂一侧的右边有座楼梯,是6世纪初建造的“巨人梯”。30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竖立着由Sansovino(桑索维诺)雕刻的两座巨大的战神(火星)和海神雕像,它们代表着威尼斯在陆地和海洋上的力量。这座楼梯原本是总督宫的正式入口,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了,不能通行。👇 👇这就是威尼斯最初的守护圣人San Teodoro(圣狄奥多)的雕像,名为"Todaro"(托达罗),他也是东地中海地区最受敬仰的圣徒之一。最初安放在圣马可广场迎宾柱子上的雕像就是他。<div><br></div><div> 这尊雕像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碎片拼凑而成的:头部可能属于一座君士坦丁雕像;胸部可能属于身着礼服的罗马皇帝哈德良雕像;身体的其他部分以及脚下的鳄鱼是在14世纪初添加上去的。</div><div><br></div><div> 有趣的还有雕像所用材质的多样性:盾牌是伊斯特利亚石材;腿、手臂和鳄鱼是来自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中的马尔马拉岛上的马尔马拉大理石;盔甲是伦巴第大理石或雅典附近佩内洛普大理石;头部则是来自多尔丘姆附近阿隆的白色大理石。圣人脚下似龙似鳄鱼的动物诠释了圣乔治的象征意义。圣乔治崇拜传统上与防止洪水泛滥和保持纯净的空气质量有关。👇</div> 👇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圣马可钟楼朦胧的身影。 👇总督宫主要房间的参观要从这里上去1楼。1楼也是原来总督的住宅区域。<div><br></div><div> 拱门上方的徽章是1555年时期总督Andrea Gritti(安德烈亚·格里蒂)家族的徽章。两侧矗立着两座大理石雕像:右侧是阿特拉斯支撑着天穹;左侧是赫拉克勒斯杀死九头蛇。这两座雕像都是Tiziano Aspetti(提齐亚诺·阿斯佩蒂)作于16世纪的作品。</div> 👇这个建于1555年~1559年间的楼梯名称叫"Scala d'Oro"(金色楼梯)。由Jacopo Sansovino(雅克布·桑索维诺)于1555年受总督Andrea Gritti(安德烈亚·格里蒂)的委托建造,格里蒂的家族徽章就刻在大门上方。<div><br></div><div> 金梯的名字源于其白色灰泥和24克拉金饰的丰富装饰,Alessandro Vittoria(亚历山德罗·维托里亚)于1557年开始在此进行创作;其中的壁画由Giambattista Franco(詹巴蒂斯塔·弗兰科)创作。</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梯顶棚上的壁画与浮雕。</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天棚上的画作都很漂亮。放段视频看看。</h3> 👇楼梯上来一侧是总督公寓,另一侧则是宫殿内一系列的机构大厅。这些大厅不仅容纳了威尼斯共和国的所有主要政府机构:从大议会到参议院,再到更为严格的全体会议;还容纳了司法管理中最重要的机构:从十人委员会到四十人委员会的三个委员会。这些大厅曾是政治和行政体系的最高层,这个体系的稳定性令人惊叹,在几个世纪内都受到广泛的赞誉。13世纪中期以后,威尼斯共和国所创立的独特的贵族制的共和国完全摆脱了暴乱和叛乱,没有任何人质疑使这座城市的贵族垄断国家管理的权利和能力,使得威尼斯成为延续千年的共和国。 👇下图是Atrio Quadrato(广场中庭)房间里天棚上的壁画。作者是威尼斯著名画家Jacopo Robusti(雅各布·罗布斯蒂),更为后人熟悉的名字是Tintoretto(丁托列托),他是提香最杰出的学生与继承者。在总督宫里有许多他的作品。这l幅画作的名字是“Il doge Gerolamo Priuli receve della Gustizia la bilancia e la spada”(《总督Gerolamo Priuli接受正义之剑和天平》),作于1565~1567年。画中坐着的就是总督,拿着剑和天平的是正义之神的化身,后面则是和平女神,旁边是拿着福音书的圣马可。<div><br></div><div> 广场中庭是总督宫里的前厅和接待室,从这里有3个门可以通往总督宫里所有办公机构的房间。</div> 👇Paolo Caliari (保罗·卡利亚里),也叫Veronese(维洛内斯)作于1580~1590年的油画:"S.Giovanni Evangelista scrive l'Apocalisse"(《圣约翰·埃万杰斯塔写作启示录》)。 👇Sala del Collegio(议事厅)内的油画。Veronese(维洛内斯)作于1581~1582年。"Sebastiano Venier rende grazie al Redentore dopo la battaglia di Leoabto"(《塞巴斯蒂亚诺·韦尼耶总督在勒班陀海战后感谢救世主》)。爆发于1571年的土耳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联合海军之间的勒班陀海战,威尼斯以共和国的身份参战,并贡献了联合海军近一半的战斗力,最终以土耳其败北而结束。<div><br></div><div> 中间大幅油画两边看起来像是雕塑,其实也是油画,作者同样是维洛内斯。左边画的是Santa Giustina(圣朱斯蒂娜);右边是San Sebastiano(圣萨巴斯蒂亚诺)。</div> 👇议事厅内的天棚画是Veronese(维洛内斯)的杰作之一。作于1575~1578年间,歌颂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好政府,以及忠诚与美德。 👇天棚组画中的一幅。 👇油画"Il doge Leonardo Donato Adora la Vergine"(《总督莱昂纳多·多纳托拜见圣母子》)由Marco Vecellio(马可·韦奇利奥)所作。总督莱昂纳多·多纳托是威尼斯的第90位总督。 <p class="ql-block"> 👇这是Sala del Guariento(治疗室,也叫瓜尔蒂耶罗室)中展出的一幅非常珍贵的画作。这个房间的名字“治疗室”是因为它曾经通过楼梯与军械库室相连通。第二个名称"瓜尔蒂耶罗室"则是因为下图的这幅画,它是由帕尔多瓦艺术家Guariento di Arpo(瓜尔蒂耶罗·迪·奥尔珀)在1365~1368年间为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大议事厅)所绘的壁画。这幅壁画在1577年的大火中几乎被完全烧毁。但在1903年,人们在Jacopo Tintoretto(雅克布·丁托列托)受命为同一面墙绘制的巨幅画作《天堂》下重新发现了壁画的残余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瓜尔蒂耶罗的这幅壁画同样描绘了天堂的景象。火灾的高温将幸存的碎片烧成了接近单色的画面,而在一些脱落的灰泥处,可以看到原始草图的红色痕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能勉强想象出这件作品当年的奢华,上面布满了绚丽的色彩和金箔。</p> 👇这是上面画作右侧的局部。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来到了总督宫里最气派的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大议事厅)。这个大厅长53米,宽25米,不仅是总督宫里最大的房间,也是欧洲宫廷里最大的房间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房间是威尼斯大议会召开会议的地方。大议会委员会由威尼斯贵族家庭中的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成员组成,无论其个人地位、功绩和财富,且代代相传。这是威尼斯的最高权力机构,总人数达1200人~2000人左右。每个星期日,当圣马可钟敲响时,议员们就会聚集在大厅里,总督坐在讲台上,而他的议员们则坐在沿房间长度方向摆放的两排背靠背的长椅上参加会议。这间房间还曾是选举新总督的第一阶段的所在地,在后期阶段则会转移到Sala dello Scrutinio(审查室)。选举总督的投票程序非常冗长复杂,目的是为了防止任何作弊行为。</p> 👇房间的四面和天棚全部装饰着精美的画作,均出自当时威尼斯最杰出的艺术家之手。其中包括Gentile da Fabriano(吉内蒂·达·法布里亚诺), Pisanello(比萨内洛), Alvise Vivarini,(阿尔维塞·维瓦里尼),Carpaccio(卡帕乔), Bellini(贝利尼), Pordenone(波多涅罗) 和 Titian(提香)等。<div><br></div><div> 然而1577年的火灾严重损坏了这间大厅的结构、装饰画作以及隔壁的Sala dello Scrutinio。在短短的2年多时间内这个大厅被修复。新邀请到的艺术家包括Veronese(维罗内斯), Jacopo Tintoretto(雅克布·丁托列托),他的儿子Domenico Tintoretto(多米尼克·丁托列托) 和 Palma il Giovane(帕尔马·伊·乔瓦尼)。</div><div><br></div><div> 👇仔细看墙面壁画的上方有一条窄窄的方框内,有两两一幅的肖像画,这是威尼斯共和国历任总督的肖像画,每个总督肖像手中都拿着一条绶带,上面标注了其在位期间最重要的功绩。</div> <p class="ql-block">👇这是官网上找到的详细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威尼斯共和国千年历史上,总共有120名总督。在大议事厅内画了76位总督,剩余的在隔壁的Sala dello Scrutinio内。这些肖像画是丁托列托父子俩的作品。比较有趣的是,在这个大厅中的76位总督肖像画里,有一幅却被用黑色涂抹掉了(*就在下图中最左上角),上面还写着"他因叛国罪而被处死"。这是1354~1355年当选第55届总督的Marin Faliero(马里诺·法利埃罗)。他因认为贵族共和制的效率太低,竟在1355年鼓动了一批平民试图推翻他自己领导的政府,结果被共和国权力中枢的十人委员会发现,很快组织逮捕了参与阴谋的人,并判处时年71岁的总督死刑。因此他在大议会厅中的肖像也被涂黑了,不仅如此,其相关的所有记录也都被销毁。</p> 大厅墙上的壁画主要描绘了威尼斯的历史,尤其是威尼斯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天花板上的画作则描绘了威尼斯的数位英雄人物的事迹。中间有一幅则以寓言的形式歌颂了威尼斯共和国。<div><br></div><div>👇这是天棚画之一。</div> 👇这幅画作描述了威尼斯历史上海战之一。 <p class="ql-block"> 👇回来翻遍所有照片,愣是没有找到丁托列托画的这幅Paradiso(天堂)。当时光顾着赞叹大议事厅的大,壁画的多,堪堪漏掉了这幅巨幅画作。拿一张官网上的来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是Jacopo Tintoretto(雅克布·丁托列托)和他的工作室的作品,创作于1588 ~1592年间,用于取代前面我们在治疗室看到的那幅由瓜尔蒂耶罗所作的损毁了的同名画作。这幅画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帆布画。</p> 👇这是总督宫首席雕塑师—来自维罗纳的Antonio Rizzo(安东尼奥·里佐)为总督宫创作的三座雕塑之一:Guerriero(Marte)(战神)。这三座雕塑是威尼斯文艺复兴早期令人惊叹的杰作,是意大利最重要的15世纪雕塑之一。 👇这是另一尊:Eva(夏娃)。 👇这是第三尊 Adamo (亚当)。这三尊雕像原来都是放在总督宫门口的壁龛中的,由于风吹日晒和海水的腐蚀,表面损毁严重,于2015~2019年间进行了修复,之后就摆在室内了。 👇圣马可飞狮 👇这是Sala dello Scrutinio(审查室)。这个大房间是总督宫的侧翼,建于1520年代至1540年代。当时执政的总督是第66任总督Francesco Foscari(弗朗西斯科·福斯卡里)(1423-57),后来被十人委员会逼迫退位。最初,它被用来存放"文艺复兴之父”、诗圣Francesco Petrarca(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和希腊学者Bessarione(贝萨里翁)留给共和国的珍贵手稿;事实上,它最初被称为图书馆。1532年开始与隔壁的大议事厅一起被用作选举的场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总督的选举。 该厅四周的墙面上挂满了从809年到1656年威尼斯所参与的海战。 下图是位于东墙上的由Andrea Vicentino(安德里亚·维琴蒂诺)于1571年创作的"La battaglia di Lepanto"(《勒班陀之战》),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特别引人遐想。同样的,在油画上部也有一圈总督的肖像画,是从第77任到第120任总督的画像。👇 👇这是Sala della Quarantia Criminal (刑事隔离区)门上的湿壁画。"Resurrezione di Cristo"(《基督的复活》)。作者是Giuseppe Porta(朱塞佩·波塔),也叫Salviati(萨尔维亚蒂),作于1560。<div><br></div><div> 这个房间是专门处理刑事案件的地方。其成员是威尼斯共和国四十人委员会所属的三个委员会之一,拥有至高的司法权,也参与立法工作。</div> 以下几幅油画均在总督宫的Sala dei Cuoi(皮革室)里。这个房间其实是隔壁刑事隔离区的档案室。房间里原来摆满了书柜和档案柜。因其墙面铺满了装饰图案的皮革而得名“皮革室"。现在这个房间里展出了好几幅16世纪的珍贵画作。<div><br></div><div> 👇这是Frans Floris (弗蘭斯·弗洛里斯)和Lambert Lombardi(兰伯特·伦巴第) 创作于16世纪上半叶的三联油画:"Adorazione dei pastori, Circoncisione, Adorazione dei magi"(《牧羊人的崇拜、割礼、三博士来朝》)。</div> 👇 "Maria Maddalena penitente"(《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 ,作者是荷兰画家Maerten de Vos(马尔滕·德·沃斯)。 👇同样是Maerten de Vos 1594~1603年所作的油画"La Calunnia di Apelle"(《阿佩勒的诽谤》)。<div><br></div><div> 这幅画作是一幅寓意画,画家用这幅画描绘了他本人的经历:他曾经在托勒密国王的宫廷里被不公正地指控参与了宫廷政变,后被宣判无罪。</div><div><br></div><div> 注意看在宝座上坐着的托勒密国王长着两只驴耳朵,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国王两侧的女子代表了无知”和“怀疑”,作为国王的顾问,她们不断地向国王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怀疑。画面中心华服女子是"诽谤”,她右手被揪着头发的孩童是遭受诽谤的"无辜"。"诽谤"面前穿深色服装的男子就是"背叛”, 而"诽谤"身后两位为她梳妆的女子则是“嫉妒”和"欺骗”。在她们身后站立不稳、柔弱的裸体女子是“真相”,她对诽谤、欺骗、嫉妒、无知和轻信毫无反抗的能力。扶着她的是"时间"。旁边黑袍裹身的则是“悔罪”,她正在向上帝忏悔,也面朝"真相"和"时间"。时间老人揭示了真相,最终战胜邪恶,解救无辜遭受诽谤者。👇</div> Maerten de Vos所作的另一幅油画:"San Giovanni a Patmos con un donatore e un santo"(《在帕特莫斯的圣约翰与一位捐赠者和一位圣人》)👇 👇照片上半部分为圣母与圣婴的肖像画。下半部分则是活跃在15世纪~16世纪的荷兰画家Hieronymus Bosch(杰罗尼姆斯·博世)创作于16世纪下半叶的"Visione apocalittica”(《世界末日的景象》)。描绘的是地狱的场景。 👇油画"Cristo deriso"(《嘲笑基督》),作者:著名的佛兰芒艺术家Quentin Massys(马西斯·昆丁),作于1529年左右。 👇Tiziano Vecellio(提香·韦切利奥)1550年左右所创作的油画"Ritratto di dama con la figlia"(《肖像画:女士和她的女儿》)。这幅画作原来被"藏"在了另一幅画作的下面长达4个世纪并曾经被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收藏。后来该"双层"画流入艺术品交易市场,1948年,伦敦考陶尔德研究所通过X光检测发现了藏在上层画作下面的肖像画,又经过了近20年的研究和修复,终于使原画作重建天日。 👇Giovanni Cariani(乔瓦尼.卡瑞尼)1517年所创作的油画: "Cristo portacroce"(《扛着十字架的基督》)。 👇Giambattista Tiepolo(詹巴蒂斯塔·提埃坡罗)1756~1758年创作的"Nettuno offre a Venezia i doni del mare" (《海王星为威尼斯提供了大海的礼物》)。<div><br></div><div> 画作中威尼斯被艺术家描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王,她倚靠着圣马可狮子,手指着海王星。后者在她脚边放满了礼物,其中珊瑚和珍珠代表着共和国的领土;金币和珠宝则是指威尼斯经商所创造的财富。</div> 👇接下去,就通过连接总督宫与监狱之间的叹息桥去参观监狱。就是这短短的一小段桥,将犯人由法院送入了监狱。 👇通过叹息桥,下楼梯,就进入了监狱。 👇一扇扇低矮的铁门之内就是一间间牢房。 👇牢房内景。 <p class="ql-block">放上一段视频,大致看看👇</p> L'Armeria Sala (军械库室)中的部分展品。👇 👇锁子铠甲。看着它想起了武侠小说中的金丝软甲,穿上它是否就刀枪不入了? 😜 👇从头武装到脚。这是一件在著名的勒班陀海战中土耳其士兵穿着的标准铠甲。是一件土耳其文物。 👇这个厚实。 从总督府出来后考虑到时间问题,本想剩下的几个博物馆就挑Sale Monumentali 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纪念房间)看看,而Museo Correr(克雷尔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国家考古博物馆)就算了。问了总督府门口的守卫,按照指点找到了在广场斜对角、也就是位处拿破仑翼的Museo Correr入口处,问检票员Sale Monumentali 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在哪里,答曰就在此地。看入口处的广告牌,大大的字标注的是“Museo Correr”,看来必须先参观Museo Correr了才成。等进去一转,这才明白,这又是“博物馆圈套”:一个地方又愣给拆成了三部分,沿着拿破仑翼和新市政厅一个个房间走过,三个博物馆就都看啦。唉!这精明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啊! <p class="ql-block"> 稍有些不情愿地进入了Museo Correr,霍然发现这个博物馆非常棒,如果不来真的就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每个房间无一例外地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天棚画、壁画、雕塑个个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入口上来见到的楼梯间。</p> 该博物馆以贵族Teodoro Correr(特奥多罗·科雷尔)的名字命名,他去世后向该市捐赠了由他收集和珍藏的艺术收藏品,这是现在由威尼斯市政博物馆管理的珍贵艺术收藏品中的第一批最重要的艺术珍品。<br><br> 博物馆所在的拿破仑翼是在拿破仑1805-1814年担任意大利王国国王时设计的,原本是为了作为其宫殿使用。但最终是由Asburgica(哈布斯堡)王朝享有。这里还有奥地利皇帝Francesco Giuseppe()和Elisabetta王后,也就是茜茜公主曾经住过的房间、舞厅、茜茜公主的书房等。非常值得参观。<div><br></div><div>👇这是Salone da ballo(舞厅)。1822年由Lorenzo Santi负责设计,由Giuseppe Borsato在1837~1838年完成建设和装修。这个舞厅宽敞、华丽,彰显其独一无二的皇家宫廷风格。</div> 👇舞厅天棚中央的湿壁画是"La Pace circondata da Virtù e Geni"(《奥林匹克山的美德和基因》),作者是Odorico Politi(奥多里克·波利蒂)。 👇 自1856年起,这个房间被用作伊丽莎白皇后,即茜茜公主的卧室。因为没有壁炉,原来房间里安装了一个“柱式”炉子来取暖,现已遗失。现在房间里的这个床榻已经不是茜茜公主所用过的巴洛克风格的床,而是拿破仑的继子Eugenio (尤金尼奥)所拥有的纯帝国风格的床榻。 👇19世纪新巴洛克风格的家具。 👇这个房间有两个用途:一是每日非官方正式场合下内阁成员的午餐室。另一个功能则是接待室。 威尼斯人引以为傲的意大利著名雕塑家Antonio Canova(安东尼奥·卡诺瓦)是新古典主义雕塑家的代表人物,18世纪末的最后十年,由于创作了《丘比特》、《丘比特与普赛克》(站立和躺卧两种姿态)、《赫柏》、《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赫拉克勒斯与利卡斯》、《悔改的抹大拉》等卓越作品,卡诺瓦确立了自己“新菲迪亚斯”的地位,复兴了最纯粹的古典审美,或者说是“新古典主义”理想。他在世时享有的非凡且几乎神话般的国际声誉在他去世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权贵们纷纷痴迷于收集其作品和与其有关的物品。<div><br></div><div> 这是富有的威尼斯商人Domenico Zoppetti (多梅尼科·佐佩蒂)将收集到的卡诺瓦的一些物品神奇地组合制成了一件卡诺瓦移动家具。其中包括了卡诺瓦的一些画作、工作草图等。其中玻璃柜中展出的一套精美的镀金银质餐具是卡诺瓦收到的一个贵妇人赠送给他的礼物。👇</div> 👇很喜欢很喜欢这间La Libreria a San Vidal(圣维达尔书房)。来自于圣维达尔famiglia Pisani(帕萨尼家族)宫殿的厚重的深色胡桃木木制书架上摆满了藏书,把华丽的大吊灯衬托得更加炫目,中间古老的地球仪提醒着人们威尼斯共和国曾经的辉煌。<div><br></div><div> 这些都是珍贵的手稿和印刷品,其年代从16世纪初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此外还有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公爵命令和规章制度。而华丽的大吊灯是18世纪的穆拉诺玻璃吊灯,来自于著名的Giuseppe Briati(乔瓦尼·布里亚蒂)著名玻璃工坊。<br></div><div><br></div><div> 帕萨尼家族是第一个尝试建立图书博物馆的家族。</div> 👇Le monete(硬币室): 这里几乎收藏了威尼斯共和国从约公元820年直到共和国消亡的1797年间所造的所有硬币版本。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1700~1709年间的威尼斯硬币。</h5> 👇以海上强国著称的威尼斯共和国,其造船技术出类拔萃。这是在第108任总督、也是威尼斯海军司令Francesco Morosini(弗朗西斯科莫罗西尼)所收藏的威尼斯独有的战船“加莱船”的模型。<div><br></div><div> Francesco Morosini是威尼斯舰队最后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他与土耳其人的多次战役使威尼斯重新控制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因此他获得了“伯罗奔尼撒人”的绰号)。随后,莫罗西尼在1688年被选为总督,并执政至1694年。1694年,在与土耳其人的另一场海上遭遇战中,于罗马尼亚的纳夫普利翁(即今日爱琴海的纳夫普利翁),莫罗西尼不幸中弹身亡。<br></div> 👇战船出海作战的场景。 👇这幅画作描述了造船厂工人正在造船的场景。 👇墙上悬挂的这个装饰很精美,只是忘了拍说明。 <p class="ql-block"> 👇这个房间里陈列着的都是与Francesco Morosini(弗朗西斯科莫罗西尼)成就有关的物品。中间的雕像就是Francesco Morosini。</p> 👇这是一盏极为罕见的17世纪三桅帆船灯;它最初来自莫罗西尼葬身的那艘船上。 参观的第二部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国家考古博物馆)陈列了大量威尼斯考古发现和雕塑,没有细看,匆匆走过。<div><br></div><div> 👇这件雕塑名为"Statuetta di Galata Morto"(《死去的高卢人的雕像》),是罗马帝国对帕加米尼学派原作的仿制品,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div> 👇这是公元4世纪一个巨大雕像的碎片:穿着凉鞋的脚的一部分。 <p class="ql-block"> 最为精彩的还是第三部分:Sale Monumentali 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马尔恰娜国家图书馆纪念大厅)👇</p> <p class="ql-block"> 👇Mappamondo a forma di cuore di Hajji Ahmed(心形世界地图) 。这是用刻在6块55X38cm樱桃木上的图案组成的心形世界地图,制作与1559~1569年间和1795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心形来表现世界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这是16世纪地图绘制中普遍选择的方案。心形地球周边用土耳其语标注了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并列出了当时的主要君主,特别提到了1520 ~1566年在位的苏莱曼大帝。地图下面的带子中间室一个黄道经纬仪,两侧是两个天球半球,按照阿拉伯天文传统描绘了星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面木刻的纸质版。这幅世界地图是威尼斯出版商策划的项目,面向奥斯曼市场销售。</p> 👇意外看到中文的“坤舆图说”。1674年来自于北京的纸贴木刻作品,也有专家说是丝绸上的。展品旁边的说明大意如下:”<i><font color="#167efb">弗兰德耶稣会士Ferdinand </font></i><i><font color="#167efb">Verbiest(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1623年出生于皮特姆,1688年在北京逝世。他被中国人熟知的中文名字是南怀仁。他追随Matteo Ricci(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的脚步,从1658年开始在中国清朝时期工作。作为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负责著名的北京天文台和许多科学著作,包括1674年著名的世界地图《昆舆全图》。</font></i><div><font color="#167efb"><i><br></i></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i> 这幅保存在马尔恰纳图书馆的地图是《昆</i>舆<i>全图》的缩小版,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另一副本一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的现存版本。在大小和内容上,最有可能来自于他之前在1672年印刷的作品(《昆</i>舆<i>图说》。</i></font></div><div><i><font color="#167efb"><br></font></i></div><div><i><font color="#167efb"> 两个半球,西方和东方,是叠加在一起的,前面有一个图例,其中包括对地球的概述,以及地理发现的注释和一个带有生产日期和作者名字的版权页:南怀仁(韦尔比斯特的中文名字)。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这幅地图似乎不仅要归功于Matteo Ricci(利玛窦·里奇)、Giulio Aleni(朱利奥·阿莱尼)、Alfonso Vagnoni(阿方索·瓦格诺尼)和Sabatino de Ursis(萨巴蒂诺·德·乌尔西斯)的作品和描述,而且最重要的是Johannes Blaeu(约翰内斯·布莱乌) 的地图。他的两幅地球仪在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的桑索维尼安门廊展出。</font></i>"<br></div></div></div>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件标为”Marco Polo,[Testamento](《马可·波罗,遗嘱》)的展品更有意义(不过似乎不是真迹,而是复印件。</p> 👇金光灿灿的乌篷船。 👇这是1547~1550年间的羊皮纸画册。 最后来到一面玻璃墙面前,凝视着巨大、复杂、古老的世界地图,真的是目瞪口呆。可惜今天御用摄影师没进来,无法由其好好拍出这几幅世界地图的气势和效果。只能凑合着拍几张看看吧。<br><br> 👇Mappamondo di Fra'Mauro(弗拉·莫罗的世界地图)<br>(威尼斯,1457-1459),手稿,木制羊皮纸:196 x 193厘米;木框223 x 223厘米。 <p class="ql-block"> 👇这幅巨型地图的说明写道:“<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弗拉·毛罗的世界地图被认为是中世纪晚期最杰出的地图作品之一。上面有大约3000个注释,完整地描绘了被海洋环绕的整个地球,地图的朝向为南,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到Urals(乌拉尔山脉)以北的Permia(彼尔米亚),从Java(爪哇岛)到Madeira(马德拉群岛)。</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毛罗绘制的世界地图与之前的地图相比,最大的区别无疑就是浩瀚的知识和信息量。实际上,它是各类知识的非凡结合:地图学、历史、文学和民间口头证传说。地图由图像和文字表示:前者再现了较为传统的风格特点,而后者提供了描述和论述性的浪漫的解释。全部采用威尼斯方言撰写的注释包含了新闻、观察、评论和反思,无疑表明他对古典、晚期拉丁语和早期中世纪作家作品的熟悉。毛罗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和其新颖性在于这幅位于布列塔尼南部的碑铭中得到了完美地融合:‘出于必要,我同意使用现代和方言名称,否则除了少数文学人士之外,几乎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意思……’”</i></p> 👇看看地图上的细节,密密麻麻的文字,细细绘制的地形地貌,比现代的地图复杂多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Asia 部分,拍张照片大致看看。 参观完一串三的Museo Correr之后,从S.Macro 再次坐船到Salute下船,去看看位于圣马可广场对岸的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安康圣母教堂)。<br><br> 安康圣母教堂,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被认为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div><br></div><div> 教堂外立面用从亚得里亚海对岸的伊斯特拉半岛运输而来的具有超强防水性能的伊斯特拉石材覆盖。教堂顶部有两个圆顶,两侧各有两个钟楼。</div> 安康圣母教堂的兴建和黑死病的历史有关。1630年,黑死病肆虐威尼斯,夺去了45,000人的生命,相当于当时威尼斯的三分之一的人口。威尼斯人向圣母玛利亚祈祷求救,威尼斯共和国元老院立下誓言“如果圣母能将威尼斯从这场劫难中解救出来,就将专门为她建造一座教堂”。瘟疫过去后,元老院于1631年决定兑现自己的誓言,找来著名设计师Baldassare Longhena(巴尔达萨雷·隆格纳)设计了这座教堂,1687年,在设计师去世5年后教堂完工。<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远处眺望,大教堂如同漂浮在水面般。</h5> <div> 每年的11月21日是威尼斯传统的"圣母健康节"。在这一天,大运河两岸会架起一条船桥,让威尼斯人通过船桥抵达安康圣母大教堂,在教堂里点上一只蜡烛庆祝节日,感谢圣母给威尼斯人带来健康。教堂外也会为孩子们摆上气球、玩具和糖果。威尼斯人在这天也会吃一种用羊肉、卷心菜、洋葱烹煮的叫做“Castradìna”的汤。<br></div> 👇从运河直达大教堂门口的台阶让人感觉这座教堂是从水面升起来的。可惜台阶正在维修,所以拍不出其壮观和神秘的气势来。 👇教堂内部。中央圆顶周围还有6个侧殿,还有一个被称为"Rotonda Minore“(小圆顶)的小型圣殿,里面供奉着"健康圣母"Mesopanditissa(玛索潘迪蒂莎)。 👇教堂主祭坛上供奉着圣母玛丽亚抱着婴儿耶稣的群雕。他来自克里特岛的圣蒂托教堂。总督Morisini(莫罗西尼)在与土耳其人进行的克里特(也叫干尼亚)战争结束后,将它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威尼斯,1670年11月将这尊雕像安置在圣母安康大教堂内,作为保佑威尼斯人健康的圣像被崇拜。 👇教堂中还有丁托列托和提香所创作的壁画,匆忙中没有找到。下面的几幅作品也不知都是谁的作品。 👇教堂后面的小路也别有风味。 👇参观完圣母安康大教堂,坐船又回到了主岛。下面这个也是威尼斯最漂亮的钟楼之一。 👇在通常街心花园雕像遍地的欧洲,似乎只有在威尼斯,几天逛下来,仅在街头看到这一尊雕像。这是位于圣约翰河保罗大殿前面广场上的雇佣兵领袖克莱奥尼的骑马雕像,据说这还是这位雇佣兵领袖把全部的遗产赠给威尼斯换来的。😜 👇下面这几张照片是圣若望及保禄大殿。时间和精力的缘故,都没有进去参观,只是大致看了看外观。 写完了我们在威尼斯2天的见闻,最后记录一下我们的三顿晚餐。<br><br>在威尼斯的第一顿晚餐,在酒店推荐的当地人吃饭的餐馆Ristorante Casa Bonica吃的,就在我们酒店的海对面,过桥就是。👇 我们大约18点一刻到的,老板知道我们没预订但只有两个人,就分配了一张桌子给我们。等我们吃到一半,大约19点时,再来的没有预订的客人,老板答复说只能21:30以后才有位子了。<br>这家餐馆还不错,不需要等到7点以后就有饭吃。 👇餐馆不大,装饰也很简单。 餐前面包质地和其他地方的口感都不一样,很松软、像蛋糕;还给了三袋酥条。 贻贝海鲜意面Spaghetti with local mussels <br><br>贻贝很新鲜,因为主要吃海鲜味,所以西红柿酱不多,味道不重。 Mixed grilled fish from the Adriatic 。<br><br>威尼斯所处的海是亚得里亚海,(sea base)海鲈鱼,墨鱼仔、还有两种叫不上名字的虾非常好吃,真的是鲜美。 Venetian fish fry: squid, calamari prawns and king prawns (typical Venetian dish) 。<br><br>炸的虾、鱿鱼都很多。开始吃觉得很好吃,海鲜新鲜。吃到后来有些腻,面糊稍多了,不如在五渔村吃的好吃。 每天必点的Mixed salad 。<br><br>Cooked season's vegetables 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像中国的炒菜。<div><br></div><div>吃完饭心满意足,感觉第二晚还可以继续来这家吃。问了服务员,说现在供应一种软壳蟹,是这边独有的,吃的季节非常短,一年只有两季,大概也就能吃20多天,还要看天气等。全威尼斯只有两家人去海边抓这种蟹卖给餐馆,很好吃。明晚准备尝试这个啦。<br></div>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第二顿晚餐,继续在昨天的餐馆吃。心心念念昨天服务员说的软壳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末,餐馆更火,6点半来,没预订的只能坐外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路玩下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晚上组团聚餐的当地人基本上都是女士,男士难道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p> <p class="ql-block">要了一份威尼斯特有的墨鱼汁意面(Spaghetti with bay-flavoured cuttlefish in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里的墨鱼真多,新鲜,只是番茄酱味略浓,有些压住了墨鱼及墨鱼汁的鲜味。</p> <p class="ql-block">跟服务员商量,今晚的Mixed grilled fish from the Adriatic 中的鱼换成了海鲷鱼(Sea brea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棒!鱼烤得火候极佳,两面皮酥肉嫩,鲷鱼又肥,头比海鲈鱼大,今天把鱼头、鱼眼睛都吃了,估计收餐盘的服务生该奇怪了,鱼头去哪里啦?😁😁😁</p> <p class="ql-block">继续点了Cooked vegetables ,蔬菜的品种和昨天略有不同,但也一样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今天重点的软壳蟹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炸的软壳蟹配上玉米糊,真有意思的搭配!软壳蟹所有肉和壳都可以吃掉,一丝壳不剩😜🤪软壳蟹还有膏,不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人大概不知道如何清蒸螃蟹吧,无法吃到最原始的味道,略有遗憾。</p> <p class="ql-block">寂静的夜晚,只有餐馆附近依然热闹非凡。</p> 在威尼斯最后一晚的晚餐,根据攻略找到了一家当地人喜欢的餐馆Paradisco perduto。 门脸很小,我们大约晚上6点半左右到的,已经有像我们一样没有提前预定的客人在柜台边排队了。服务员正忙着准备给订餐的座位贴条,看来订餐的客人很多,尽管我们到的时候餐馆里的客人不多,但服务员根本没时间理我们,只好耐心地排队等待。<br> 👇因为还算早,已经落座的客人其实并不多。 菜单竟然是今天刚换的!洋洋洒洒一大篇,一个英文词都没有!🤣<div><br></div><div>连蒙带猜,再加上和小服务员一通交流,点了餐馆里最贵的一道鱼菜:•Orata al lime al forno con salsa di yogurt greco e insalata di patate e prezzemolo e pomodorini freschi 。(翻译神器翻译结果是这个:烤箱酸橙鲷鱼配希腊酸奶酱、土豆、欧芹沙拉和新鲜樱桃番茄)。<br><br>旁边桌是一对来自英格兰的游客,和我们一样蒙圈,看他们最后就一人点了一盘海鲜饭,然后就是吃点心了。</div><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新出炉的菜单,不用查字典,不需要翻译神器,能知道前菜、第一道、第二道、甜点、葡萄酒、啤酒 区域的划分,知道该去哪个区域选菜,似乎已经很棒啦😜😍😁</h5> <p class="ql-block">等了将近20分钟,终于给我们安排了一张桌子。墙上贴着预订客人的姓名、时间和人数,我们这张桌子是留给晚上8点半的客人的,所以只要我们8点半之前吃完就OK。</p> <p class="ql-block">餐前面包很好吃,热的,外酥里面像蛋糕。</p> <p class="ql-block">每桌放这么一瓶蜡烛。</p> <p class="ql-block">混合沙拉是苦菊、洋葱、奶酪、坚果、蜜枣;味道相当不错。</p> 因为客人太多,菜上得很慢,我们的沙拉吃完30多分钟了,主菜还没上,服务员说还得一会儿,真想问问鱼儿从亚得里亚海钓回来了没有。<br><br>看旁边几桌的客人,多数都只点一盘海鲜米饭,或有几只虾,一大团白色的像土豆泥又像米饭的东西,或者是蛤蜊海鲜面,他们的菜上来的都很快。<br><br>这次意大利行还有个发现:点餐后服务员总会问,是一起上菜还是按什么顺序上菜,不知这仅是针对亚洲人还是所有人。<br><br><p class="ql-block">今天也是我们偷懒,在服务员问的时候,只说沙拉先上,spaghetti和鱼一起上,结果只能等着了,如果说好先上spaghetti,也许我们就不用干等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口一直有新客人进来,排队等座的人一直不减。看来这家餐馆真的是很热门。👇</p> <p class="ql-block">大餐终于在40多分钟后上桌了,看起来像是蒸的,鱼比昨天的还大、还肥,特别鲜嫩,好吃,配的土豆、西红柿和苦菊也不错。等待的时间也算值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墨鱼汁Pici 好大一盘,今天这个没有其他干扰海鲜的味道了,纯粹是墨鱼或尤鱼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餐馆的确不错,攻略里说这家餐馆几乎将海鲜的各种做法都囊括其中了,也许是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威尼斯吃了三天鱼,算是过足了吃鱼的瘾。😜😍</p> <p class="ql-block">匆匆两天蜻蜓点水般的游览,我们对威尼斯的初步印象:<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威尼斯的确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泡在水里的房屋和通往海里台阶长满了墨绿色的海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蜿蜒曲折的水道,材质不同形态各异的小桥,从早到晚繁忙无比的水上交通,天上飞翔的海鸥,地上在行人脚下穿梭觅食的鸽子,操着各种口音拖着行李箱游荡在各个景点的游客,遍布大街小巷日夜营业的咖啡厅、餐馆、点心铺子,鲜美可口的海鲜,还有那色彩斑斓的面具、玻璃制品,轻柔的海风和是不是波涛汹涌的海浪,构成了一个与我们走过的前面9个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格与景象。<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由于没有汽车,整个城市很安静,行人可以从容漫步街头,无需躲避汽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城市整体清洁度不错,空气清新,比佛罗伦萨强百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br></span></p><p class="ql-block">4、威尼斯商人的精明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威尼斯人普遍比较冷漠,甚至餐馆里的服务生都是一副爱来不来、爱吃不吃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德曾经说过,不能用肉眼去看威尼斯,而需要用心灵之眼。他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i><font color="#167efb">围绕着我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高贵。它们是在人们齐心协力创造下诞生的伟大的、值得尊敬的作品。这座宏伟的纪念牌,不是为了哪一位君主,而是全民族的丰牌。</font></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以这段话来结束我的这篇威尼斯游记吧。</p> <font color="#b06fbb">***********************************************<br><br>文字:太极神仙<br>照片:手机拍摄<br>背景音乐:门德尔松钢琴曲:威尼斯船歌</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