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突尼斯短游记(1)

贫下中牧

<p class="ql-block">今年3月大学同学聚会时,本人与张同学、任同学和钟同学等相约,拟于今年9月,组团去西北非(北非地区由西向东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所在的区域,通常被称为“西北非或马格里布”)三国中的摩洛哥和突尼斯这两个国家去短游,见识一下传说中这两个白非洲国家,“说是非洲国家,却不像非洲国家;并不是欧洲国家,却很近似欧洲国家;说是阿拉伯国家,又不同于其他的阿拉伯国家”,经常被评为“全球最佳旅行地”的神秘风采。</p><p class="ql-block">为此,我们着手在四川中旅,大家集思广益,精心定制了一个10人精品小团,命名为“十全十美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十六日游旅行团”,并最终确定了5夫妇共10名团员:张同学及其夫人徐女士,张同学的内弟潘先生及其夫人廖女士,任同学及其夫人钟同学,杨同学及其丈夫张先生,本人和夫人曾女士。</p><p class="ql-block">我们于9月11日~26日,圆满完成了此次不虚此行、有很多所见所闻值得细佃回味的精彩旅行。</p> <p class="ql-block">“马格里布”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日落之地”,该词在古代原指阿特拉斯山脉~西地中海海岸之间的非洲西北部/角地区,有时也指包括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部分地区,后逐渐成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这三国所在区域的特定代称。</p><p class="ql-block">马格里布地区的原住民是柏柏尔人。</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中叶~8世纪初,阿拉伯人逐渐侵入并统治马格里布,柏柏尔人皈依伊斯兰教,采用阿拉伯语,渐行伊斯兰化。阿拉伯人的统治促进了马格里布封建社会的形成。柏柏尔人在反抗阿拉伯封建主的斗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国家。</p><p class="ql-block">11世纪后,以今摩洛哥为中心,马格里布相继出现了由柏柏尔人建立的穆拉比特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p><p class="ql-block">13世纪时,统治整个马格里布的穆瓦希德王朝,又分裂为三个王朝:即,统治今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统治今阿尔及利亚的阿卜德·阿尔·瓦迪王朝和统治今摩洛哥的马林王朝,其疆界大体与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相当。</p><p class="ql-block">该地区传统上受地中海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影响,同时也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因此形成了区域性独特的文化。</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该地区绝大部分成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殖民地。时至今日,除休达和梅利利亚两个地区尚属于西班牙外,其他地区均已先后合并入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p> <p class="ql-block">阿特拉斯山: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山脉,是非洲最广大的褶皱断裂山地区,东西走向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包括直布罗陀半岛),把西地中海西南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分隔开来。</p><p class="ql-block">阿特拉斯山西南起于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东北经阿尔及利亚到突尼斯的舍里克半岛,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长1千8百公里,南北最宽约452公里。</p><p class="ql-block">阿特拉斯山脉由西向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p><p class="ql-block">1. 大阿特拉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的西端,是阿特拉斯山脉中最高的一部分,位于摩洛哥境内,其最高峰是位于摩洛哥的西南部的图卜卡勒峰,海拔4177米,它也是整个非洲西北部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2. 中阿特拉斯山脉:也位于摩洛哥境内,主要由森林和草原组成,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3.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向南逐渐降低,直至融入撒哈拉沙漠。</p><p class="ql-block">4. 泰勒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更靠近地中海。</p><p class="ql-block">5. 安纳巴阿特拉斯山脉:位于突尼斯东部,是阿特拉斯山脉的东端。</p> <p class="ql-block">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沿岸,向东经过埃及到达红海之滨,长5千6百公里,南北宽2千公里,总面积约91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余米,是热带沙漠气候,是世界上最炎热干燥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的地区有时一年之内滴雨不降。夏季炎热,曾出现过58℃的极端最高记录。该地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在阿拉伯语里,“撒哈拉”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这里动植物很少,地表水源也十分缺乏。5千年以前这里还是草原和沼泽地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这个时期被称为“潮湿期”,它持续了4万年之久,造成大量积水沉睡在地下。以后,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在欧亚大陆吹来的干燥的东北风的影响下,逐渐变成今天这般模样。撒哈拉沙漠主要是由一条条平行排列的沙垄沙漠所组成,沙垄高百余米。在撒哈拉沙漠也有画意盎然的仙境~绿洲。</p> <p class="ql-block">第1天(9月11日)成都~多哈~卡萨布兰卡</p> <p class="ql-block">凌晨,本人,我们夫妇,5名同学和团队,分别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班候机厅117号登机口,拍下登机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卡塔尔航空QR861航班,于凌晨2点起飞,向西飞行8小时,于卡塔尔时间早晨5点(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飞抵了位于波斯湾西南海岸、卡塔尔半岛上的多哈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我们夫妇和团队分别在多哈国际机场标志~“多哈熊”前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是我们夫妇出国旅行第三回在多哈机场转机了,前两回分别是2016年去南非(成都~多哈~约翰內斯堡/开普敦~多哈~成都)和2017年去希腊(成都~雅典~多哈~成都)。时过七、八年,故地重游,“多哈熊”风采依旧……</p><p class="ql-block">为打发候机时的无聊,用手机闪拍两张有显著特点的同航班异域乘客的靓照来解闷。 </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3个半小时的等待,我们继续从多哈国际机场,乘坐卡塔尔航空QR1395航班,于卡塔尔时间上午8:25起飞,经沙特上空一路向西,经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上空,飞入地中海空域,再由东向西飞越了整个地中海上空,共飞行近8小时,于摩洛哥时间下午14:20(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终于飞抵位了于大西洋岸边的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p><p class="ql-block">摩洛哥王国是地处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位于非洲的西北端。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海岸线1千7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2个大区(包括西撒哈拉),首都为拉巴特。人口3621万人(2021年),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现任国家元首为穆罕默德六世国王。</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最早的居民为土著柏柏尔人。先后受腓尼基(迦太基王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统治。公元788年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p><p class="ql-block">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摩洛哥,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阿拉伯文明和伊斯兰教。从公元七世纪至今,摩洛哥历史上共经历了七个王朝,依次为:</p><p class="ql-block">1.伊德里斯王朝(788~974年),摩洛哥的第一个由阿拉伯人建立的穆斯林王朝;</p><p class="ql-block">2.穆拉比德王朝(1060~1147年),由柏柏尔人建立;</p><p class="ql-block">3.穆瓦希德王朝(1147~1248年),由柏柏尔人建立,曾经统治了西北非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4.马林王朝(1248~1465年),由柏柏尔人建立;</p><p class="ql-block">5.瓦塔斯王朝(1471~1549年),由柏柏尔人建立;</p><p class="ql-block">6.萨阿德王朝(1554~1659年),由阿拉伯人建立;</p><p class="ql-block">7.阿拉维王朝(1666~至今),由阿拉伯人阿拉维家族建立,现今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是该王朝的第22位君王。</p><p class="ql-block">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摩洛哥先后遭法国、西班牙等殖民者入侵。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则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p><p class="ql-block">1956年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名为“摩洛哥王国”,君主由“苏丹”改称为“国王”。1979年,摩洛哥出兵占领了西撒哈拉,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只有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p><p class="ql-block">摩洛哥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机构,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和马格里布联盟等重要地区组织的成员。</p><p class="ql-block">2021年,摩洛哥国内生产总值126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16美元,经济增长率6.3%。</p> <p class="ql-block">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地处摩洛哥西部的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人口约370万,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和“经济首都”。</p><p class="ql-block">该城最早是在12世纪由柏柏尔人始建的“安法城”,曾在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入侵时遭到了毁灭性破坏。</p><p class="ql-block">1575年,该城被葡萄牙人占领后重建,定名为“卡萨布兰卡”。</p><p class="ql-block">1755年,该城发生大地震,葡萄牙人撤离。</p><p class="ql-block">1770年,由阿拉伯人重建,并改名“达尔贝达”,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白色的房子”。</p><p class="ql-block">18世纪末,西班牙人获得在此地贸易特权,再次将该城改回“卡萨布兰卡”。</p><p class="ql-block">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语中,“卡萨布兰卡”同样意为“白色的房子”。</p><p class="ql-block">190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卡萨布兰卡,并在此建设了港口。卡萨布兰卡从此成为摩洛哥的主要贸易口岸,该城市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p><p class="ql-block">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曾经将该城市名称又恢复为“达尔贝达”。</p><p class="ql-block">然而,“卡萨布兰卡”之名早已名声在外,挥之不去,因此,这个有殖民主义色彩之名,至今仍然在世界上沿用。</p><p class="ql-block">我们抵达卡萨布兰卡机场,五对夫妇中仅有杨同学和张先生夫妇这一对,在入境时遭遇到了传说中经常出现的刁难(移民局工作人员以入境手续不全为由,暗示索要小费),好在杨同学和张先生夫妇机智从容应对,以假装听不懂而置之不理,在僵持了一阵子后,对方也只得乖乖放行,只是耽误了我们出机场的一点时间而已。</p><p class="ql-block">出机场后和我们在摩洛哥的全程导游~小宋顺利接上头,坐上了我们的旅游专车,进入被誉为“北非花园”之称的卡萨布兰卡城内,入住卡萨布兰卡大莫加多尔(Grand Mogador)城市中心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安放下行李,稍稍休息了一会,约下午4点左右,我们就乘车前往位于城市西北部的大西洋海岸边,观光卡萨布兰卡最为大名鼎鼎的地标建筑~哈桑二世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的最西端,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来。</p><p class="ql-block">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做礼拜,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伊斯兰教圣城~沙特麦加大清真寺和麦地那先知清真寺之后。</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1929年7月9日~1999年7月23日)有着直接关系。哈桑二世国王在位30多年(1961年3月继位),国王品德高尚,勤政爱民,国泰民安,在人民中极具威望。国王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真主的指引,因此他决定要在摩洛哥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西部,修建一座大清真寺,以感谢真主,并将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至于清真寺为何建在海上,据说是缘于国王的一个梦,梦里国王曾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p><p class="ql-block">为实现国王的梦想,摩洛哥举国捐赠,筹措建筑资金5亿多美元,其中3/5是国内外的捐款,其余由政府出资。工程由一家法国公司承包,1987年8月正式动工。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移沙填海,日夜奋战,用掉了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和6.5万吨大理石。经过5年的施工建设,清真寺于1993年8月30日建成启用。</p><p class="ql-block">国王的梦终于化为现实。哈桑二世清真寺从此也成为卡萨布兰卡最显著的新标志。</p> <p class="ql-block">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全部占地面积9公顷,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p><p class="ql-block">主体大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宽100米,长200米,高60米,210米的宣礼塔是世界最高宣礼塔。礼拜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里里外外可供约10万人同时做礼拜。</p><p class="ql-block">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正门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否则就是撬也撬不开。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宣礼员还可以乘电梯直达宣礼塔顶,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也被称为当时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观光了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外观后,约下午6点左右,我们又乘车前往位于市区东北部另一个卡萨布兰卡闻名遐迩的地标~里克咖啡馆,入內观光并享用晚餐。</p><p class="ql-block">里克咖啡馆是因1942年拍摄的好莱坞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而闻名遐迩的。这部电影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影史最伟大的电影,而这部电影中描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卡萨布兰卡。</p><p class="ql-block">这部电影在拍摄时,其实并未真的来到卡萨布兰卡实地取景拍摄,而是完全凭好莱坞电影人的想象,纯粹是在好莱坞的电影棚里拍摄完成的。</p><p class="ql-block">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里克咖啡馆,则是由前美国驻摩洛哥外交官凯西·克拉格女士,花费3年时间筹备的心血之作。</p><p class="ql-block">2001年,她在卡萨布兰卡买下一幢别墅,仿照电影中里克咖啡馆的样子,模仿兴建了这个咖啡馆。完全按照电影《卡萨布兰卡》,经典重现的主题餐厅,1比1还原了当年电影摄影棚里的场景。凯西·克拉格女士是电影《卡萨布兰卡》的铁杆粉丝,里克咖啡馆的格调和装饰都美轮美奂复刻了电影中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里克咖啡馆于2004年3月,根据好莱坞百年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场景,在卡萨布兰卡成功复制建成,并对外开放服务。</p><p class="ql-block">三层高的白色房子,12支圆柱支撑起的白色拱门,构成主用餐区的框架,八角形的穹顶,绿色的皮质镶边包裹着曲面吧台,空中悬挂着黄铜吊灯。角落里还有那架琴。二楼酒吧里循环播放着这部传奇电影 ……</p><p class="ql-block">里克咖啡馆,将好莱坞传奇电影,变为了今天卡萨布兰卡的现实!好莱坞传奇电影《卡萨布兰卡》,也让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电影《卡萨布兰卡》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电影,由迈克尔·柯蒂兹执导,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保罗·亨雷德等主演。</p><p class="ql-block">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44年该片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位。</p><p class="ql-block">剧情简介:二战爆发后,大量的欧洲人逃离了自己的国家以躲避纳粹的铁蹄,摩洛哥西部小城卡萨布兰卡,成了从欧洲到美国的重要中转站。在小城的里克酒吧里,常常聚集着各种肤色和各种身份的人,老板里克(亨弗莱·鲍嘉饰)是个玩世不恭的神秘人物。捷克反纳粹组织的领袖维克多(保罗·亨雷德饰)和妻子伊尔莎(英格丽·褒曼饰)成了里克酒吧的不速之客,他们的目的是要得到里克手中可以通往美国的通行证。而里克发现伊尔莎正是自己当年失散的情人,误解解开之后,仍然深深相爱的里克和伊尔莎陷入了艰难的抉择。里克对伊尔萨的深情,让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爱人,在卡萨布兰卡的机场,里克击毙了阻止维克多和伊尔莎离开的德国少校,目送着自己最爱的女人奔向自由。</p><p class="ql-block">今年时逢里克咖啡馆成功复制建成20周年庆,馆外大门左侧二楼~一楼的窗户间,特意挂出了一幅醒目的“百年传奇,二十周年馆庆”的白色横幅。</p> <p class="ql-block">里克咖啡馆对外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服务时间分别是中午12:00~15:00和晚上18:30~00:30。</p><p class="ql-block">用餐需至少提前一周以上预订,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顾客多为国外游客。</p><p class="ql-block">晚上18:00左右,已经有许多顾客在门外等候,其中不乏养眼的美女,赶紧用手机闪拍两张。</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装修装饰精美,美轮美奂还原电影《卡萨布兰卡》经典场景的里克咖啡馆內部。</p> <p class="ql-block">对我们这些四川人(团队里仅张先生一人是广东人)而言,里克咖啡馆里提供的“三道式法餐”经典晚餐,似乎是“中看不中吃”。</p> <p class="ql-block">里克咖啡馆內座无虚席,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或感受神/传奇,致敬经典,或追忆怀旧、享受浪漫。</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吃”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在现场体验,“妙”在感受氛围,“贵”在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里克咖啡馆的观光和晚餐,我们又乘车重返城市西北面大西洋海岸边,来到大洋边、位于海湾对面半岛上的埃尔汉克灯塔,这座灯塔建于1905年,高45米,从那里可以沿着太西洋海岸,换一个视角,由远及近,步行欣赏宏伟壮观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在夜幕下的迷人夜景。</p><p class="ql-block">观光途中遇见本地一家五口人在海边乘凉观景,得知我们是中国人,他们热情友好的和我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结束了海滨观光后,我们乘车直接返回酒店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第2天(9月12日)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p> <p class="ql-block">早晨,我们在酒店享用了丰盛的自助早餐后,暂时告别摩洛哥的“白色之城”~卡萨布兰卡。从酒店出发,乘车250公里,行程约3.5个小时,前往摩洛哥南部城市,地处阿特拉斯山脉脚下,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东距峰顶终年积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摩洛哥四大皇城和著名城市之一的“赤红之城”~马拉喀什,在那里观光两天。</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地处阿特拉斯山脉的边缘,城市南部与举世闻名的撒哈拉沙漠相邻,大西洋则位于城市的西部。别称“红色之城”,曾经三度成为摩洛哥的古都,也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和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城始建于1062年,11世纪穆拉比特王朝建立新都城。1147年,穆瓦希德王朝推翻了穆拉比特王朝,占领马拉喀什并作为京城。</p><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Murakush)”是柏柏尔语,意为“神的土地,上帝的故乡”。“摩洛哥”则是欧洲语(英语名“Morocco”和法语名“Maroc”),单词均源自柏柏尔语“马拉喀什(Murakush)”,今天摩洛哥的国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摩洛哥在历史上曾广泛被称为“马拉喀什王国”,而马拉喀什城早期也被国外旅行者和商队称为“摩洛哥城”。1956年,摩洛哥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至此“摩洛哥”一词,正式取代“马拉喀什”,成为今天摩洛哥的国名。</p><p class="ql-block">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这座城市从屋顶到围墙,从房子到地面全部呈现出褐红色。这样的色调并非刻意粉刷而成,而是由于当地土壤中富含铁元素的缘故,马拉喀什也因此被称为“赤红之城”。</p><p class="ql-block">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拉喀什市的“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地伊斯兰学术文化发展,建有库图比亚清真寺和新居民区。</p><p class="ql-block">尽管地处沙漠边缘,但马拉喀什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生长着无花果树、橄榄树等各类植物,拥有广阔的棕榈树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马拉喀什的评价中,正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保存良好的文化赋予了其突出的意义与价值。</p> <p class="ql-block">位于老城中心德吉玛广场旁边的马拉喀什最显著的的城市象征~库图比亚清真寺:此地原为穆瓦希德王朝于1147年所建的“德”清真寺旧址,因德清真寺与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方向相反,1199年,由穆瓦希德王朝的第三任苏丹~雅各比·曼苏尔(公元1184~1199年)下令,在德清真寺原址上重建,并重新命名为“库图比亚清真寺”。</p><p class="ql-block">目前仍可见到当时拆除原德清真寺的废墟,其尖塔高77米,为城市的最高点,塔楼是典型的摩尔风格,拱门的拱顶石上有褶皱饰边、锯齿状的垛口,而且比例结构体现了数学之美。</p><p class="ql-block">可惜库图比亚清真寺仅对穆斯林信众开放,非穆斯林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中午抵达马拉喀什,导游小宋带我们先去一家伊斯兰风情浓郁,装饰精美华丽,极富马赛克的艺术的餐厅,品尝正宗的摩洛哥经典美食~塔吉锅。</p><p class="ql-block">塔吉锅是摩洛哥最经典的菜肴之一。它是一种在特制的锅里慢炖而成的菜肴,通常包括肉类(羊肉、鸡肉或牛肉)、蔬菜(比如胡萝卜、土豆、番茄等)和各种香料。这些食材会在低火上慢慢烹饪,使得菜肴汁水丰富,风味浓郁。</p><p class="ql-block">然而,缺麻少辣,吃着吃着就感觉寡淡,不过食材羊肉和鸡肉还是蛮鲜嫩爽口滴。</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立马开始了在马拉喀什的观光。</p><p class="ql-block">按计划乘车前往大名鼎鼎的马约尔花园和圣罗兰(YSL)博物馆观光,但那里等待参观的游客太多太多,我们预约的参观时间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迟……</p><p class="ql-block">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要求导游小宋作调整,改为明天一早再来观光,以便人少好拍照。导游小宋也非常贴心,为我们重新调整好了今天下午和明天全天的观光活动安排。</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马约尔花园门口的漫长等待,我们又乘车到位于老城中心的德吉玛广场,它曾经和现在都是马拉喀什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的主广场。</p><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老城的核心区域,被称为“麦地那”,</p><p class="ql-block">“麦地那”是一个源自阿拉伯语的词汇,其基本意义是“老城区”。这个词在北非国家的城市中,指代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城区部分,通常与城墙和狭窄的街道相关联。</p><p class="ql-block">“麦地那”一般具备以下4个关键特征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1.地理位置: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或边缘,四周被城墙环绕,这些城墙最初是为了防御目的而建;</p><p class="ql-block">2.街道特征:区域內的街道非常狭窄,有些宽度甚至不到一米,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p><p class="ql-block">3.文化重要性: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许多宗教活动的场所,如清真寺和宗教学校;</p><p class="ql-block">4.历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是许多城市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德吉玛广场周边聚集了库图比亚清真寺、巴迪王宫(遗址)、巴西亚王宫、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等老城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是马拉喀什“麦地那”的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德吉玛广场外登上装饰华丽、古香古色、号称“皇家马车”的观光马车,乘马车约半小时游览马拉喀什老城。</p><p class="ql-block">坐马车游古城是马拉喀什一项非常受游客欢迎的观光项目,本身也是古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复古造型的观光马车在马路上和现代化的汽车、摩托车相伴而行……</p><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舒适的观光马车上,悠然自得的流览马拉喀什独具特色的老城风貌:大街小巷、美丽的花园和一片片和谐安宁的城市绿洲……和主要历史和文化地标,如库图比亚清真寺、巴西亚王宫、由标志性的高大红色城墙所构成的古老防御工程……欣赏到传统的摩洛哥建筑及其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坐马车游老城后,我们乘车前往巴西亚王宫观光。</p><p class="ql-block">导游小宋介绍:巴西亚王宫是摩洛哥最大的花园式宫殿建筑群,融合了摩洛哥与伊斯兰建筑风格,是如今摩洛哥唯一对外开放的王宫。</p><p class="ql-block">它于建于1886年,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宫殿之一。但严格地说,此宫并非王宫,而曾经是一个有王宫般豪华的权臣府邸。此宫的主人叫西•穆萨,曾是一名黑奴,因服侍苏丹哈桑一世(1873~1894年在位)而得宠,后被任命为宰相,权倾一时。他开始建造自己的住宅。他有四位妻子,其中一名叫巴希亚,是他最宠爱的妻子。宫殿以她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巴西亚宫最辉煌的时期,是他死后,他的儿子布•艾哈迈德当上了苏丹的摄政王时期。苏丹哈桑一世在远征途中暴亡,官为宰相的布•艾哈迈德秘不发丧,扶持14岁的阿卜杜•阿齐兹王子登上了苏丹王位(1894~1907年在位),自己则做了摄政王,掌控了摩洛哥王朝。他也有4个妻子和多达24个妃子,为安排他和其父众多妻妾们和孩子们,他继续造宫,历经14年,最终建成拥有150间房和花园、书舍、土耳其浴室、小清真寺等设施,占地8千平方米的奢华私人官邸,其规模仅次于苏丹的王宫。</p><p class="ql-block">布•艾哈迈德的财富,令苏丹阿卜杜•阿齐兹都嫉妒,但忌惮摄政王的威势,只能怀恨在心。</p><p class="ql-block">1900年,布•艾哈迈德去世才几个小时,苏丹阿卜杜•阿齐兹立即下令突袭查抄了巴西亚宫,搬走了大量的豪华家私和珍稀装饰。随后,布•艾哈迈德和其父的妻子和妃嫔们也参与了掠夺式的瓜分,珍稀物品有的被变卖,有的被私藏,巴西亚宫被洗劫一空。</p> <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的到来,此宫殿被强征为驻地将军的住所。在法国总督Marshal Lyautey对摩洛哥的殖民统治时期,巴西亚宫才得以修复。实际上从1912年起,法国总督和他的法国军官就住在这里,还增加了壁炉和通了电。</p><p class="ql-block">现在,巴西亚宫归属为摩洛哥王室所有,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如来马拉喀什,都会临幸此处。</p><p class="ql-block">巴西亚王宫虽然曾遭到洗劫,房间内的所有可移动物品全部丢失或灭失,但宫殿的艺术精华,如雪松木拼接、彩绘的天花板,细致的摩洛哥石膏浮雕;窗户上的彩色金属格栅,五彩斑斓的玻璃;木门上的彩绘,周围登峰造极的马赛克瓷砖装饰艺术等均保留至今。这些地方仍然展现了巴西亚宫的艺术精华和摩洛哥的传统工艺,依然可以让人想象出它当年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巴西亚王宫的观光后,我们乘车前往五星级亚当公园酒店及水疗中心(adam park Hotel & Spa )酒店入住。</p><p class="ql-block">在酒店大厅和一个长像和穿着打扮非常有“马拉喀什范(儿)”的酒店工作人员合个影,再进入酒店内出售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瞅瞅逛逛……</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左右,我们又从酒店乘车前往德吉玛广场又称“不眠广场”,它被称为是马拉喀什“麦地那”的灵魂和无穷生命力的源头所在。人们常说:“到马拉喀什不到不眠广场,等于没来”。</p><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一直以拥有摩洛哥本土最大、乃至整个非洲最繁忙、最热闹的广场之一而闻名于世,这个广场就是德吉玛广场,它被誉为“不眠广场”。</p><p class="ql-block">从清晨到夜晚,这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广场上,都有叫卖的摊贩和杂耍卖艺的艺人。200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难以想象,据说这里从16世纪开始,已经整整喧闹了五百年,广场上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每天从下午开始,广场上叫卖的摊贩和杂耍卖艺的艺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聚集……到了傍晚时分,广场中央则支起多列地摊,成了夜市。白烟夹杂着香料芬芳弥漫上空,广场也瞬间变身诺大的美食大排档。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一边观看露天表演,一边寻找各种风味小吃。</p><p class="ql-block">在这里, 可以看到印度的舞蛇者、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乐师和舞者,还有数不清的出售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的小摊位,令游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进入了一个奇幻夜。各路跑江湖卖艺的也纷纷粉墨登场登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餐厅和咖啡馆围绕广场四周,其顶楼天台上都设有观景台,在那里点上一杯阿拉伯风味的薄荷茶,可以一边坐赏落日晚霞,一边近距离体验和感受穆斯林世界最传统、最真实和最接地气、普罗大众的生活氛围。 </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家位于广场东面的咖啡馆,在早已客满为患的楼顶天台观景台上,点上饮料入坐观景。</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很给力,风和日丽,可以欣赏和拍摄到美妙绝伦的落日和绚丽多彩的晚震。</p><p class="ql-block">在咖啡馆观景台上,大家一边用相机、手机“俯”拍广场上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的表演和买卖和多姿多彩的芸芸众生……一边“远”拍夕阳落日,“近”拍观景台上的美女,十分惬意,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我们才心满意足离开不眠广场……</p><p class="ql-block">乘车返回酒店,在酒店內享用了丰盛的自助晚餐,各自回客房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第3天(9月13日)继续在马拉喀什观光</p> <p class="ql-block">早晨在酒店餐厅早餐后,我们一早就乘车前往一座非常著名的私人花园~马约尔花园观光。</p><p class="ql-block">马约尔花园,又称圣罗兰(YSL)花园,有两任主人,都是法国名人,后任主人更是如雷贯耳!</p><p class="ql-block">1917年,法国画家雅克•马约尔受一位法国朋友邀请,来到马拉喀什,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1923年,他决定来此定居。</p><p class="ql-block">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获得一块土地,之后以毕生精力来打造这个花园,并种植了大量的棕榈树,打造出今天广为人知的马约尔花园。</p><p class="ql-block">他从世界各地搜罗各种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园、藤蔓长廊、莲花池塘、竹林小径等,仅仙人掌就有100多种……尤其是大规模地使用了一种由撒哈拉沙漠植物中提炼的蓝色涂料,全世界只有这里才有这种蓝色,花园建筑对色彩大胆运用,使这座花园极具装饰派艺术风格。园中充斥着这位画家所喜欢的蓝色,墙壁、花瓶、水池等等,都带有这种明媚而纯净的蓝,被后人称作“马约尔蓝”。</p><p class="ql-block">1947年,他向公众开放了自己的花园,名称为马约尔花园。</p><p class="ql-block">1962年,雅克•马约尔遭遇车祸去世,马约尔花园逐渐废弃。</p><p class="ql-block">1966年,法国传奇时尚时装设计大师、世界著名、法国奢侈品牌~圣罗兰(YSL)的创始人伊夫·圣罗兰和他的同性伴侣皮埃尔·贝尔杰,第一次来到马拉喀什,被马约尔花园所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1980年,他们买下了马约尔花园,增添了新的植物品种、完善的灌溉系统和一支庞大的园丁队伍,使花园恢复了昔日辉煌,成为大师生活和工作的场所。</p><p class="ql-block">现在,因马约尔花园曾是圣罗兰(YSL)品牌创始人的故居,也被游客昵称为圣罗兰(YSL)花园。</p> <p class="ql-block">2010年,马约尔花园外的街道,被重新命名为伊夫·圣罗兰街,以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传奇时尚设计大师。</p><p class="ql-block">2017年,花园毗邻的圣罗兰(YSL)博物馆也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现在,马约尔花园,连同毗邻的圣罗兰(YSL)博物馆,是游客来马拉喀什观光必打卡的两个景点。</p><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整,马约尔花园一开门,我们就捷足先登,进入了小巧玲珑、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马约尔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的中心是画家居住的别墅,整个花园的园林景观,都是围绕着这座闪耀着明黄和独一无二的“马约尔蓝”的立体派别墅而设计打造。</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伊夫•圣罗兰(1936.8.1~2008.6.1)和皮埃尔•贝尔杰(1930.11.14~2017.9.8)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尔杰二人在花园度过了漫长时光,伊夫•圣罗兰曾说:"多年来,马约尔花园为我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来源,我经常梦想着它独特的颜色"。</p><p class="ql-block">伊夫•圣罗兰于2008年,皮埃尔•贝尔杰于2017年相继离世后,先后将自己的骨灰留在了这里,表达了他们对这座花园最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圣罗兰是法国奢侈品牌,由伊夫·圣罗兰及其同性伴侣皮埃尔•贝尔杰于1962年创立,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现任总裁是Francesca Bellettini。</p><p class="ql-block">圣罗兰主要经营时装、化妆品、香水、箱包、眼镜、配饰等,曾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产品远销全球各地。</p><p class="ql-block">1936年,圣罗兰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海港城市奥兰。1953年,17岁的圣罗兰参加了国际羊毛秘书处的比赛,获得了礼服类第三名。1954年9月,圣罗兰在巴黎开始了时装的学习生涯。同年 11月,他再次参加了比赛,并凭借黑色绉绸鸡尾酒裙获得了礼服类第一名。时装大师迪奥正是比赛的评委之一。</p><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20日,迪奥邀请圣罗兰和自己一起工作。圣罗兰为迪奥设计的第一条裙子,被理查德·艾夫登拍成了著名的照片《多维玛与大象》。</p><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24日,迪奥先生去世,圣罗兰成为Dior品牌的接班人,担当Dior的首席设计,当时的圣罗兰才不过21岁。随后,由于入伍、住院等原因,圣罗兰离开了迪奥,</p><p class="ql-block">后来,他和同伴贝尔杰,创办了自己的时装公司,正式启用YSL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1962年1月29日,圣罗兰举办了第一场时装秀,时尚界人士纷纷赶来见证这位“时尚小王子”的回归。</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圣罗兰都处于创作高峰期,傲立于世界高级时装界的顶端,收获无数的奖项:1982年他获得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颁赠年度设计师殊荣,1983年莫斯科博物馆为他举办了25年回顾展,1985年奥斯卡颁发的特别奖项,来表彰他在时尚领域的成就。</p><p class="ql-block">2001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他国家荣誉勋章。</p><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时任法国总统萨科奇,再次授予他国家大荣誉勋章,成为了这位传奇设计大师去世前最后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观光完马约尔花园,我们又来到隔壁的圣罗兰(YSL)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17年,皮埃尔•贝尔杰~伊夫•圣罗兰基金会,在法国和摩洛哥各开放了一座博物馆,以纪念伊夫·圣罗兰这位著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大师,其中一座博物馆在巴黎,另一座则在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于2017年开业,展示了皮埃尔•贝尔杰~伊夫•圣罗兰基金会的重要藏品,包括5千件时装、1万5千件高级女装配件以及数以万计的草图手稿,让我们得以窥探和徜徉这位传奇设计师的创作小宇宙。可惜展厅内不允许拍照,无法在此分享。</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由法国KO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灵感源自圣罗兰先生设计稿里的布料图纹。外墙采用马拉喀什特有的土主砖,层叠砌筑成立方体的织物肌理,内围像高定时装的天鹅绒衬里般丝滑光洁,与大师的作品一样,结构精致,风格优雅。</p><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面积超过4千平方米,包括了一个4百平方米的圣罗兰永久展厅。此外,还有一个15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一个130座位的礼堂,一个书店,一家露台咖啡馆和一个藏书5千本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结束在圣罗兰(YSL)博物馆参观后,我们步行一边街拍一边走出伊夫•圣罗兰街,走到大路口边乘车去午餐。</p><p class="ql-block">午餐地点还是昨天中午去的那家高大上的穆斯林餐厅,只不过主食由昨天的“塔基锅”,变成了今天的“库斯库斯”。</p><p class="ql-block">库斯库斯是摩洛哥的传统主食,是一种由小米粉制成的类似米饭的食物。它通常搭配肉类(鸡肉、羊肉或牛肉)、蔬菜和一些酱汁。库斯库斯在摩洛哥非常受欢迎,也常作为家庭聚餐的主食。</p><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乘车前往老域的麦地那区域,从德吉玛广场旁边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的大门,步行进入古老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先后观光了萨阿德皇陵和巴迪王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萨阿德皇陵:是萨阿德王朝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1578~1603年在位)时期修建的皇陵,代表了萨阿德王朝的一段辉煌历史,这座已有400余年历史的皇陵,也印证了摩洛哥的历史变迁。由于皇陵修建精美、历史悠久,所以这里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皇陵内部共有66座墓葬,但内部结构十分精美,有着高高的圆顶天花板,繁复精细的木材及大理石雕刻,其中的马赛克以及复杂的石灰泥组成的美丽花纹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坟墓里最显著的就是十二柱殿,里面埋葬着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和他的整个家庭。这个房间配有拱形屋顶,意大利大理石的石柱,装饰精美的雪松门和雕花屏风。这里的墓碑也装饰精美,上面镌刻着作者写的墓志铭以及古兰经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巴迪王宫:“巴迪”,在阿拉伯语中意思是“无与伦比”。巴迪王宫是比巴西亚王宫要丰满得多的历史建筑群,是定都马拉喀什的萨阿德王朝的建筑绝唱,为庆祝三王之战中战胜葡萄牙军队而修建,</p><p class="ql-block">原宫殿有360个房间、超大庭院和水池,但目前能看的只是些残垣断壁。很难想象出其当年辉煌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和萨阿德皇陵一样,巴迪皇宫也建于相同时期,这里的建筑材料,大都也是从意大利进口的。</p><p class="ql-block">17世纪,阿拉维王朝的苏丹~穆莱伊斯玛仪(1672~1727年在位)下令拆除巴迪皇宫,将全部贵重材料如大理石、黄金等,运往摩洛哥另一个城市梅克内斯,用以修建那里的王宫。于是,昔日金碧辉煌的巴迪皇宫,如今就只剩下残垣断壁了。</p><p class="ql-block">内有复原影像、部分出土文物、马拉喀什老照片展示。</p> <p class="ql-block">终于离开了既不赏心、更不悦目的巴迪王宫(遗址),我们继续走进街道异常狭窄、如迷宫般的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深处,前往隐藏在那里的本•约瑟夫伊斯兰教神学院观光。</p> <p class="ql-block">本•约瑟夫神学院是北非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兰经神学院,也是摩洛哥/马拉喀什全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之一,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神学院一共有130多个房间,巅峰时期这里曾同时容纳900多位学生。其建筑精美绝伦,精致无比,堪称伊斯兰建筑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站在门口,目光会不自觉地被北非雪松雕刻的圆顶和木质格屏所吸引,而西班牙摩尔装饰风格的庭院更让人眼花缭乱:五色马赛克墙、灰泥拱门、雪松木窗户和米哈拉布都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一个超级时尚的美女游客在神学院的中庭水池旁边拍照,她那一颦一笑一悠然、风姿绰约,让这座古老而神密美丽的神学院,更加独具风情。</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内的步行观光,我们走出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的大门,约下午三点左右,乘车前往位于德吉玛广场旁边的曼苏尔皇家酒店,享用四川中旅特别赠送我们一行的“曼苏尔皇宫酒店下午茶”奢华体验和观光项目,该酒店被称为摩洛哥最奢华的酒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常年荣登《福布斯旅游指南》等世界顶级酒店榜单,皇家曼苏尔酒店素来以“皇室般的待遇”而著称。</p><p class="ql-block">酒店的设计初衷,原是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用来接待外国元首和大使等贵宾的,后来演变成一座极致奢华的宫廷式酒店。</p><p class="ql-block">这家豪华酒店在设计上融入了一个真正的“马拉喀什麦地那”元素,和其他酒店不同,皇家曼苏尔酒店不提供常规的客房或套房,取而代之是53栋、大小不一的三层四合式传统摩洛哥宅邸式别墅。</p><p class="ql-block">酒店内高大而奢华如宫殿般的大堂,仿佛是一座苏丹的王宫;53幢大小不一、极具摩洛哥风情的别墅,似乎是马拉喀什麦地那中的一个个民居;连接各个别墅之间的道路和蜿蜒的走廓,好像是马拉喀什麦地那中的大街小巷……共同呈现出一个迷你版、宁静的马拉喀什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麦地那的微缩景观。</p><p class="ql-block">酒店坐落在5公顷的馥郁花园中,花园里随处可见盘根错节的百年橄榄树,微风吹拂着茉莉花、橙花、玫瑰和薰衣草的芳香。</p><p class="ql-block">酒店耗时三年半,于2010年建成,花费人力2500人不分昼夜施工,其中包含1200名艺术家,酒店所有墙雕、手绘、艺术品均为手工制作,是非洲唯一的一家纯手工建造的酒店。</p><p class="ql-block">酒店集摩洛哥5千年的历史、建筑、工艺、美学、数学、民居民俗于一身,将酒店建筑设计成了经典的北非阿拉伯风格。</p> <p class="ql-block">美食是体验摩洛哥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曼苏尔酒店大堂里拥有有 4 家餐厅:La Grande Table Maroacine,重新诠释了摩洛哥美食;La Table,一家现代法国小酒馆;Sesamo,拥有威尼斯宫殿般的环境,提供意大利风味;Le Jardin,池畔餐厅,完美的露天用餐体验,可以品尝偏亚洲风味的国际美食。 </p><p class="ql-block">皇家曼苏尔酒店大堂里的下午茶非常有名,可以选择在大堂的拱廊凉亭、堂内大厅或休息室,再尽情挑选由酒店西饼房主厨制作的各款诱人下午茶,包括十二分可口的手指三明治,季节蛋糕和精致甜点等等,尽情享用,根本享用不完,只能挨个品尝一下了事。</p> <p class="ql-block">在结构复杂而精巧,曲径通幽、豪华的酒店大堂区域里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走出酒店大堂区域,在连接各个别墅之间赤红色拱形通道式蜿蜒的走廊上闲庭信步,感受和体验仿佛在另一个“马拉喀什老城阿拉伯人聚居区”麦地那里游走的赶脚……</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的结束“曼苏尔皇宫酒店下午茶”奢华体验和观光,我们返回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夜幕降临,我们又从酒店乘车,来到距离马拉喀什老城14公里以外郊区的著名景点~阿里之家,在那里享用晚餐并观看当地特色的马术等表演。</p><p class="ql-block">阿里之家既提供当地摩洛哥美食,还提供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和舞蹈等表演。所有的表演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马术表演。</p><p class="ql-block">表演者们向游客们展示了柏柏尔人当年驾驭战马的雄姿,并且会进行让人惊叹的各种马上特技表演。在传统音乐和鼓点伴奏之下,英勇的骑士们和矫健的骏马,沿着场地进行惊心动魄的表演,带你进入柏柏尔人的历史时空。</p><p class="ql-block">游客入内后,先在表演场周围的帐篷餐厅内入座,一边欣赏非正式的舞蹈表演,一边慢慢享用羊肉塔基锅等美食。</p><p class="ql-block">而正式的、在如足球场大小的露天表演场上进行的马术表演和民间艺术及舞蹈表演,一般安排在所有客人晚餐结束后的晚间进行。</p><p class="ql-block">我们当晚特意录制了6条现场原声视频,依次为:</p><p class="ql-block">1.载歌载舞的入内欢迎仪式(第1~2条);</p><p class="ql-block">2.在帐篷餐厅就享用晚餐并在原地观赏可互动的歌舞表演(第3条);</p><p class="ql-block">3.在露天表演场欣赏精彩的马术表演(第4条);</p><p class="ql-block">4.在露天表演场欣赏多姿多彩、原汁原味的马拉喀什民间艺术和舞蹈表演(第5~6条)。</p> <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在马拉喀什为期两天的全部观光活动,也随着阿里之家那引人入胜、多姿多彩的摩洛哥风情表演的落幕而告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