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攀枝花

灵丹妙湫

<p class="ql-block">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土生土长的攀枝花人。攀枝花市辖区面积741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6.91万人,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地,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攀枝花市有三区两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俗称“有东有西,有米有盐”。</p><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因三线建设而兴,1965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攀枝花特区,为了保密,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那时的信箱是用数字编号的,也是为了保密。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是攀枝花的第一代建设者。1966年他们分别从云南、四川来到渡口市参加工作,被编入西南林业指挥部第四工程处。工程处实行军事化管理,下属的单位被称为“连队”。第四工程处下属的“大桥连”,主要任务就是修路架桥。父母先在盐边县红泥公社岔河村修路,把盐边县的木材运送到渡口市,后来又修岔河桥(雅砻江上游支流第一座桥),把岔河两岸连接起来了。他们住的是岔河村山坡上的“席棚子”,吃的是连队的“碗碗饭”,“上班不用喊,下班喊不回”,一心一意干活儿,挣钱,养家糊口。</p><p class="ql-block">1968年,我出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盐边县红泥公社(现为红果彝族自治乡)岔河村,就在</span>岔河桥南山坡上的“席棚子”里,没进医院,是我妈自己接生的。1966年“516事件”发生,文化大革命开始,林业系统内部两派斗争,开始搞武斗,我爸爸被迫逃到了西昌。1969年我随父母逃到了西昌、石棉等地。文革结束后,1971年11月,父母被分配到攀钢工作,我们全家迁到西区河门口石灰石矿生活和工作。父母在石灰石矿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1993年、1999年退休。</p><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1974年9月,我开始在妈妈的老家四川邻水县合流镇高兴村小学上学,上完一学期后,于1975年3月转入石灰石矿子弟学校上小学,1979年7月小学毕业,继续在石灰石矿中学上学。1981年,攀钢自主办学,创办重点中学攀钢一中,旨在建设攀钢的一流中学。2005年,攀钢一中移交给攀枝花市管理,更名为攀枝花七中。1981年的9月,我以优异成绩从石灰石矿中学考到了攀钢一中初三年级,一年后顺利升入高中部。</p><p class="ql-block">攀钢一中建在西区弄弄沟的山上,实行学生住校的管理模式。每周六下午,我和同学们都要下山到金沙江边的新庄车站乘车回家,周天下午又要爬山回到学校。记得有一年发大水,我和几个同学爬山越过洪水沟时差点被大水冲进江里。在攀钢一中学习的四年时间,我非常刻苦努力,一心想要到外地上大学,跳出渡口市。1985年夏天,我以渡口市文科第3名的成绩考入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1989年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双学位班,拿到了英语语言文学和法学双学位。</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我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之后,曾在攀枝花当了两年律师。那时,攀枝花的知名律师李晓明律师是我的老师,他带着我办了好几件刑事案件,让我参与一些经济案件的调查取证,让我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办案技巧。晓明律师虽然已离开人世,但他永远是我的恩师。在这两年期间,恰逢国家的重点水利工程二滩水电站开始建设,我有幸成为二滩水电站的唯一涉外法律顾问。</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把他们的青春岁月和工作经历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三线建设,他们为攀钢建设作出了贡献。我作为攀枝花第一代建设者的后代,也继承了他们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优良品格,为国家的法制建设以及对外经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自治乡,我出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盐边县红果乡岔河桥,我父母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曾参与修建。</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岔河村,家家户户都种芒果。攀枝花本地产的凯特芒果,是国家认定的地理标识产品。</p> <p class="ql-block">远处就是二滩水电站大坝。现在的二滩水库周边已开发建成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是攀枝花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区河门口石灰石矿生活区</p> <p class="ql-block">通往石灰石矿矿山的路,被命名为“石灰石矿路”。</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白白的石灰石矿矿山,如今已披上绿装,根本看不出原来矿区开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跟儿子在石灰石矿子弟学校旧址门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原攀钢一中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在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攀钢一中教学楼被绿树包围了</p> <p class="ql-block">通往攀钢一中的一条小路被封堵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攀钢一中2005年更名为攀枝花市七中,2022年七中又建成西城校区和花城校区两个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p> <p class="ql-block">爸爸带我和儿子去实地看一下他们年轻时候修建的岔河桥。</p> <p class="ql-block">岔河村的村景</p> <p class="ql-block">二滩水电站建成后,把老盐边县城淹掉了,形成了二滩水库。在二滩水库上游,重新建设了新的盐边县城。</p> <p class="ql-block">爸爸回到他工作20多年的攀钢石灰石矿,他把青春献给了矿山的生产建设。</p> <p class="ql-block">远看石灰石矿矿山,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绿色。攀枝花的其他地方也像这样,没了30-40年前我读书那会儿,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而是长满了各种植物。二滩水电站建成后,攀枝花的气候又有了明显变化,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是名符其实的“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p> <p class="ql-block">寻找石灰石矿子弟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寻找攀钢一中旧址</p> <p class="ql-block">攀钢一中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