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胜街”—让我魂牵梦绕的老街

雨中舞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一假期,无意中刷到关于大连欢胜街老街的视频,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因为那是我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少年的幸福时光,美好的回忆,有父辈的艰辛和努力,有他们曾经的屈辱和执着,当我重新光顾这人去楼空的故地时,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故去的双亲,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学校合唱团的老师,青梅竹马的玩伴,同窗六年的同学,感恩遇见!感恩给了我生命,知识,陪伴和鼓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欢胜街九号,一楼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1955年我父母带着我们姊妹三个住进了这个曾经日本满铁职员住过的房子。一楼只住一户,有两个房间,厨房厕所,浴室,仓库。房间不是很大,浴池里洗澡是一个大铁锅,在厨房有烧水的炉口,没有暖气,冬天要烧煤炉 这就是日式建筑当时的条件,文革时父母蹲了牛棚,68年我们姊妹三个上山下乡,离开了曾经温暖的家,父母还蹲着牛棚里,造反派头头将我们从这个房子里驱逐了。从下乡离开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到这个伤心地,不知之后发生了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小酒馆还能不能开下去。听说这里作为保护性建筑,老建筑受到国家保护,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焕发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欢胜街的建筑牌号是按单双号排序的。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为欢胜街1号,大连市实验小学为欢胜街3号,与两所学校同一侧的还有四所建筑为5、7、9、11号为居民楼,我家就曾在欢胜街9号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现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是原大连第一中学校的历史旧址。坐落在大连市西岗区欢胜街1号,这个地方承载着一段丰富的过往。该校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殖民时期,那时它是一所名为官立五年制日本人中学的学校,于1917年3月正式成立,最初的校名是大连中学校。起初,学校借用大连高等小学校的设施进行教学。</p><p class="ql-block">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1918年,学校迎来了新的里程碑,一座拥有9711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校舍投入使用,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环境。1923年12月,学校更名为大连第一中学校,标志着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连第一中学校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迁。1950年,学校改名为大连工农速成中学,适应了当时的教育需求。如今,这片充满历史痕迹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的教学楼,继续为学子们提供学习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大连实验小学,原伏见台寻常小学校旧址位于现在的大连市西岗区欢胜街3号,新校舍建于1918年,建筑面积7310平方米,近代折中主义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采取对称、突出中央方式建造。该校为1906年建立的日本人第一所6年制小学校。据日本《大连市史》载:</p><p class="ql-block">1906年(明治39年)3月,关东州民政署时期,在俄国教会堂(位于露西亚町,今胜利桥北)内开学。这是大连的第一所小学校。</p><p class="ql-block">1908年3月30日,迁移到大广场小学校校址(今大连市第十六中学校址)。</p><p class="ql-block">1915年9月1日,改称大连高等小学校(8年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8年4月8日,迁到了伏见台(今欢胜街)新建校舍,更名为“伏见台寻常高等小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1920年4月10日,改称大连寻常高等小学校。</p><p class="ql-block">1924年4月1日,改称大连伏见台寻常高等小学校。</p><p class="ql-block">1928年3月,又改称“伏见台寻常小学校”(6年制);</p><p class="ql-block">1907年4月9日,有栖川宫威仁亲王视察露西亚町时期校舍。</p><p class="ql-block">1908年2月11日,赐给了“大连小学校”的亲王亲笔题字。</p><p class="ql-block">1908年6月,乃木希典大将来校,也给了赠言。毕业生中,现住大连且有成就者不乏其人。</p><p class="ql-block">1941年2月,改称“大连伏见台国民学校”,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学校解散。</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大连市实验小学由今东北路小学迁入该校,并将当时的大连第一完小、第二完小合归本校。分初级、中级、高级3部,设80个班,学生3600余名,教职工110名,是大连市最大的一所小学。后经调整,1995年有36个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1980年先后被定为省、市重点小学,先后隶属大连市和西岗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启蒙教育就是从实验小学幼儿园开始的,幼儿园离家近,我每天自己去幼儿园,放学了自己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也给父母减轻了不少负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学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无忧无虑,学校的合唱团,每次市里的大型活动都少不了我们,台上穿着漂亮的裙子伴着优扬的歌声和热烈的掌声,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特别是我们合唱团的金老师,音乐素养极高,他培养了好多从事艺术的学生,可惜啊!文化大革命中忍受不了折磨,离我们而去了,惋惜!!我们其他老师年轻,漂亮,帅气,学识渊博,教学认真,真是三生有幸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过这个咖啡店,因为是邻居,与坐在门口椅子上上的小老板聊了聊,小伙子很精神干练。三年前他买下了7号这栋楼,装修后经营的还不错,周边的大学生,学生家长会经常光顾,抖音,和一些自媒体都有介绍,愿咖啡店的生意越来越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街上的住户,有化物所的所长和科学家,医学院的院长和教授,理工大学的干部,部队的高级首长,也有一般的职员和工人,还有不同信仰者,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帮贫扶困,街不大气氛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大连化物所旧址位于西岗区中山路161号,建筑左侧围墙临街为欢胜街。它的前身是日俄战争后建立的满铁中央试验所,它是满铁在中国建立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前后在东北地区经营近40年。</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试验所由中长铁路局接管时已成为一个7个研究部门组成、直接向满铁公司总裁负责的科研机构。</p><p class="ql-block">中央试验所并不拘于纯粹的学术研究,它的研究方向以实用技术为主。其业务既涉及化工、冶金等军需物资,也有酱油、清酒等民用产品的开发。1909年10月,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途经大连前往哈尔滨,顺便参观中央试验所时就曾品尝过那里生产的高粱酒。</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时,中央试验所完整地保全了科研设施,在过渡时期采取了一些生产自救活动,一些骨干研究人员留下来参加了一批新中国工业项目的建设,并于1955年全部返回日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次易名的化物所于1970年回归中国科学院,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5年从一二九街老科研区迁至星海二站新科研园区。2002年,这里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欢胜街三号的大连市实验小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舍始建于1907年,见证了这条街百年历史沧桑。在他西侧的大连化物所,是中国科学院最顶级的科研究所之一,培养了许多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的研究和技术人才。大连理工大学也曾坐落于此,如今主校区和研究所虽然已经搬走了,但建筑依然耸立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槐花大道以外,欢胜街也是大连的赏槐花路之一,老街与新元素融合,精致的小洋楼在槐香之中,更加静谧美好。1980年8月,著名的园林家、散文家陈从周来到大连,在散文《十里槐香过大连》中写到:初夏时万槐开花,香飘十里。阵阵淡淡的清香随风而来,一串串白色的小花挂满枝头,路的两边,都是高大的槐树,五月的大连,是槐花的时节。走在这一带,欢胜街,同庆街,或者西安街,还能看到道路两旁的老房子,记录着这片街区历史的点点滴滴。一棵棵粗壮的槐树生机盎然,绽放着古往今来相同的味道,曾经树下的人早已各奔东西,如今树下的人细数过往,感受历史留下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欢胜街不长,但如果驻足停留,就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亮点。老槐树掩映下的老房子,贴着整齐的福字对联。随风轻晃的晾衣绳上挂着的洗过的衣服,有特点的小板凳儿,好奇而乖巧的小猫,还有那记忆里小学门口的小卖铺。在这条老街上,你可以看到属于大连市的市井烟火。</span></p> <p class="ql-block">大连天主教会,又名西安街天主教堂。位于大连市西岗区西安街31号。该教堂始建于1926年,由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来连组建。教堂院落由圣堂、东楼和西楼三部分组成,总体结构布局严紧、风格朴素。圣堂为哥特饰趣的欧式建筑。1927年院内西楼首先建成,1928年圣堂建成,1929年教堂整体工程全面竣工。大连天主教堂占地面积2432平方米,圣堂建筑面积315平方米,西楼建筑面积356平方米,东楼建筑面积352平方米, 1988年又在东楼北端建成840平方米的综合楼,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p><p class="ql-block">教堂历史</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教堂曾遭到浩劫和严重破坏,一切宗教活动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80年12月教会恢复正常宗教活动。1991年对教堂钟楼加高并贴上红砖。</p><p class="ql-block">大连天主教堂是目前大连市内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1994年由大连市政府民委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2002年由大连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物,2003年由大连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许多国外贵宾、政要、代表团、以及在连工作的外国商界、教育界人士、各类专家来教堂过礼拜。大连天主教堂已成为了解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招商引资、振兴大连经济具有影响力的窗口,并成为旅游业上宗教文化方面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2年11月21日,新教堂落成,由教区裴军民主教主持了教堂祝圣礼,开始了大连西安街天主教堂的新纪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学五年级,那还是一个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年龄,对家附近的这个宗教场所感到神秘莫测,想探个究竟。有一天下午约了几个小伙伴壮着胆子走了进去,给我印象最深是教堂大厅上方的琉璃玻璃,在室外阳光的照射下,美轮美奂,在那个年代,还没见过那么美的窗户,文化大革命这些玻璃都被毁坏了,现在重修后,大门的玻璃没有了原貌了。</span></p> <p class="ql-block">周边增加了一些餐馆,日本饮食文化一条街,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的欢胜街少了繁华,却依然在静谧中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老大连人可以到这里来一次回忆之旅,朴素而斑驳的一切。构成了一幅复古而唯美的画面。欢胜街路程虽短,却浓缩了老大连历史的真实写照。愿欢胜街能焕发青春,延续往日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的精彩片段)</p>